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目經大成 卷之三 上課筆記
    

目經大成教程:卷之三

卷之三立方如臨戎。古人品匯少而銖兩多,是為勁兵,為正兵,飛龍翔鳥,直逼中軍。今人銖兩減,而品匯漸增,是為疑兵,為奇兵,聲東擊西,多多益善。然士非精銳,握奇不逢,風后猝遇虎豹之敵,奇正皆難策應,欲乘驕蹈險,置諸死地而能生,得乎?茲簡其材略,可備緩急者,…

卷之三

立方如臨戎。古人品匯少而銖兩多,是為勁兵,為正兵,飛龍翔鳥,直逼中軍。今人銖兩減,而品匯漸增,是為疑兵,為奇兵,聲東擊西,多多益善。然士非精銳,握奇不逢,風后猝遇虎之敵,奇正皆難策應,欲乘驕蹈險,置諸死地而能生,得乎?茲簡其材略,可備緩急者,兼收詳注,仿景岳補、和、攻、散、寒、熱、固、因八陣,各陣列名若干,凡百執(zhí)事,知己知彼,法吾言而慎行之,則方從圓用,百戰(zhàn)百勝矣。

盧汀不塵子漫題

補陣

存亡之幾,介在真元,虧而不盈,何以為用。匯補方∶

四君子湯一

人參 白術(略漂去油,曬干,蜜拌炒) 茯苓(人乳漬,蒸甘草蜜炙,或劑片蜜拌炒)目色枯瘁,聲息低微,開視無力,脈來濡小,此方主之。

萬動以氣為主,血其配也。氣治則生,氣凝則病,氣亂則危,氣絕則死。夫人目見上癥,但氣虛耳。虛不難知∶目色枯瘁望而知,聲息低微聞而知,開視無力、脈來濡小問與切而知。如是亟宜補氣。上方人參清而潤,能補五臟元氣。白術辛而溫,能補五臟母氣。茯苓淡潔,滲留中之濁氣。甘草甘平,和乖戾之客氣。四藥雖庸,而調停得中,猶不偏不易之君子也,故曰四君子。

詩曰∶從來國老樂清平,白術參苓備養(yǎng)生,簡遍藥籠無此物,燮調端不近人情。

四物湯

當歸 地黃(醇酒蒸曬極熟) 芍藥(酒炒) 芎 (酒蒸熟)血榮氣自華,血行疾弗作。一或不然,則營乎中者反出于外,向云不足,今敗而燥,燥而風欲動矣。乃目赤不退,加癢與淚,合主四物味濃之品以養(yǎng)肝,肝氣和而血自歸經。分而言之,當歸辛香微苦,可活其血滯。地黃甘苦微寒,可滋其血燥。血冷則凝,芎 能行。血熱則走,芍藥能斂。對癥而用,固調元之金丹也。若上下失血太多,氣息幾微之際,一杯不可妄投。

詩曰∶芎 苗長青于豆,芍藥花開雅似蓮,之子當歸懷慶地,贈伊芳相謙麗人前。

八珍湯

即合上二方。

血氣俱虛者,進此方。

生人所倚賴者,氣血而已。氣血固百骸父母,曷可使其俱虛。須四君四物合劑平補。形氣既舒,妖氛不入。故人、珍斯八者曰八珍。

十全大補湯四

八珍加黃耆肉桂,、棗佐煎。

肌瘦色枯,睛陷視昏,此虛損肉極,欲成癆瘵,急宜大補氣血。經曰∶氣主煦之。血主濡之,故于八珍中加甘溫之黃耆以助陽固衛(wèi),加辛溫之肉桂以暖陰益榮。榮衛(wèi)充實,邪不攻自退矣。再進而論,十物雖大補,必虛勞血微燥,有痰飲,煎投乃得。若只肉極睛昏,而無別弊,須五味、附子、鹿茸易茯苓、芎、芍,庶藥真十全,而病萬不一失!督饏T》曰∶虛者十補,勿一瀉之,其斯之謂乎。

詩曰∶四物四君,時呼八珍,再添 桂,十補全真。

人參養(yǎng)榮湯

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 黃耆(劑片蜜拌炒) 橘皮 肉桂 當歸 芍藥 地黃 遠志(緩火 去梗) 五味子脈極肉 ,驚悸健忘,寢汗發(fā)熱,食少氣短,肌瘦目枯,毛發(fā)墮落,此方主之。

經曰∶脾氣散精,上輸于肺。此地氣上升也。肺主治節(jié),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此天氣下降也。肺脾虛,則上下不交,榮血無所藉以生。是故肺虛則氣短,毛發(fā)墮落。脾虛則食少,肌瘦目枯。脾肺兩虛,自無血以養(yǎng)心,則百脈憊極,寢汗發(fā)熱,驚悸健忘,筋肉不時振惕。上方黃耆、白術、苓、草、橘皮、遠志養(yǎng)氣之榮也,當歸、芍藥、地黃、五味、桂心養(yǎng)血之榮也。題曰人參,擢其渠魁耳。薛立齋曰∶氣血兩虛,莫能名狀,勿論其病,勿論其脈,但用此湯,是可以言醫(yī)已矣。

詩曰∶養(yǎng)榮即十全,出芎入五味,再加陳橘皮,腎強藏遠志。

補中益氣湯

人參 白術 黃耆 甘草 當歸 柴胡 橘皮 升麻(酒炒)中氣者,脾胃之氣也。人身眾體皆稟受于茲而后治。故《易》曰∶坤濃載物,德合無疆。一為饑困勞倦所傷,則眾體無以滋其生。是以李東垣諄諄以脾胃為言也。上方人參、黃耆、甘草皆甘溫之品,甘者味之中,溫者氣之中,故曰補中。橘、術辛苦而燥,當歸辛溫而潤,燥可剛中,潤能澤土。復用升麻降濁陰于溝瀆,柴胡行清陽于腠理,則宇宙太和之氣,長居脾胃,自然充發(fā)春榮,故又曰益氣。凡勞苦傷神,復感風寒,寒熱交作,目發(fā)赤腫,頭痛如破,服外感散劑病愈甚,用此方獲效者,蓋脾胃中火,以甘溫養(yǎng)之自退。書曰勞者溫之,損者溫之,甘溫能除大熱,此之謂也。

升麻、柴胡均屬涼散之劑,而升麻味苦氣腐,銳于柴胡遠甚,血氣虛衰人,非所宜服。東垣專主內傷,奈何列入補益。蓋以脾味之癥,始得則熱中,繼而氣高身煩,頭痛而渴,其脈空大,其皮膚不任風寒而生寒熱,與外感風寒頗同。法當甘寒以瀉火,辛溫以升陽,立愈。所謂補中求行,而行不礙真元,行中求補,而補無慮積滯,誠本氣自病之良方也。后人不明其理,徒以是湯妙在升麻升地氣于右,柴胡升天氣以左,乃大力如人參、耆、術輩,絕不提起。凡陽虛下陷及中州虛損,似瘧疾而類感冒,偏出參、耆,倍入此二物,害不旋踵。前注未妥,再為發(fā)明,且以警慣用升柴殺人之不悟者。

調中益氣湯七

即前方木香易當歸,蒼術換白術。

脾陽不調者,常作腸鳴、飧泄、膨脹諸癥。脾陰不中者,會有神倦、目暗、言微等事。甘溫能補衰弱,故用參、耆、甘草?嘣锬芷蕉馗,故用蒼術、升麻。輕清舉陷下抑郁,柴胡是已。芬芳辟留中陳腐,橘皮是已。夫陳腐辟,敦阜平,陷下舉,衰弱補,寧復有不益之氣,不調之中乎?于以名湯,諒哉。

飧泄一名腸風。蓋風邪傷人,必入空竅,而空竅唯腸胃為最。風既居于其中,引導之機如順流揚帆,不俟脾之運化,食入即出,以故餐已隨泄。不知者以為脾虛完谷不化,急作長夏寒中、洞泄及冬月飧泄之泄而治。熱劑大補,風益剛勁,有加無已,每至束手無策。其實用此方倍加桂枝,領風從肌表而出,一二劑隨瘥。再者,肺傷于燥,亦害飧泄,所謂肺移熱于大腸,久為腸辟是也。肺清則泄立止矣。倘想到脾虛,以燥益燥,則一轉為痢,再轉為秘,欲泄不得其泄,奈何?偶有所觸,附注于此,學人記之。本方加五味、芍藥,發(fā)中有收,亦名調中。

詩曰∶補中益氣許參 ,橘草升柴術與歸,白術易蒼歸易術,調中益氣又須知。

全真一氣湯八

地黃 附子(略漂去辣性,用生姜夾扎,蒸極熟) 白術(略漂凈油,蜜炒) 五味子 人參 麥門冬(去心) 懷牛膝上方地黃、白術,先后天首選之品。功專補脾陽腎陰,但性質燥濕不協(xié)。妙在五味、麥冬、牛膝引入肺金,則納氣而滋化源,相克正所以相成。再有人參、附子驅駕藥力,助益真元,自然火交于下,水布于上。既濟之象一得,燥涸偏勝之勢斂矣。誠土中藏陽,水中補火之良方也。一切虛勞發(fā)熱,喘嗽吐衄,服清熱消痰等劑致目赤痛如錐,進此不惟對癥,而病本可冀潛除。

詩曰∶全真方意本歸藏,術附人參配地黃,妙入麥冬牛膝味,相生相勝濟坤陽。

鹿二仙膠九

取半老鹿茸十斤,生龜板十五斤,枸杞子二斤軟而白上,黨人參二斤,用壇如法熬膠,聽用。精極夢遺,因而瘦怯目暗,此方主之。

精、氣、神,人身之三寶也。精極則無以生氣,故令瘦怯。氣少則無以生神,故令目暗。龜鹿稟陰陽英華最完,角與板,又其息萃之處,煎膠入藥,所謂從其類也。再人參、枸杞善于滋補,則三寶選為身主,肌曰長而睛明矣,夜夢雖交不泄。

詩曰∶龜靜故壽,鹿動斯靈,啖以參杞,厥德彌馨。

八味腎氣丸

地黃(八兩) 山茱萸 山藥(各四兩) 茯苓(三兩) 丹皮(酒蒸澤瀉鹽、酒炒各二兩) 附子 肉桂(各一兩)火水未濟,兩腎失其常職,此方主之。

君子觀象于坎,而知腎具水火之道焉。既具水火,則既濟未濟,一定與陰陽無別。所以真火旺冬不覺寒,真水足夏能耐熱。凡畏熱又畏寒,體氣未為裕如。故安居以八味丸資梁肉。今人入房甚,陽事愈舉者,陰虛火動也。未及交,陽事先痿者,命門火息也,且腎主二便而司開闔,水衰則火獨治,能闔而不能開,亦令人病渴,小便不出。火衰則水獨治,能開而不能闔,亦令人病渴,小便不禁。是方尤為對癥。蓋附子、肉桂溫熱,可益其火,地黃、山茱濡潤,可壯其水。火欲實,丹皮、澤瀉之咸酸收而泄之。水欲實,茯苓、山藥之甘淡制而滲之。水火得其平,則出入升降不違天性矣。若乃精已耗,而復竭,則大小便道牽痛。越痛越便,越便越難,甚且欲大便,數(shù)至圊而不能,便畢若猶未盡。欲小便而不利,既便而有余瀝。此丸如備,恐日服之不足。漢武帝嘗病消渴,張仲景進此方而愈。先哲元機,今猶可想。

六味丸十一

即前方去桂附。

腎虛則熱,水沸為痰,此方主之。

腎中非獨水也,命門之火并焉。腎不虛則水足以制火,虛則火無所制而熱癥生矣。氣虛痰泛,宜腎氣丸補而逐之久。病陰火上升,津液生痰不生血,宜壯水以制相火,痰熱自除。地黃滋陰補血,本骯之主藥也。然遭氣則運用于上,遇血則流走于經,不能挾其一線入腎,裝以五者佐之。懷山,脾藥也,水土一氣,且能堅少腹之土,真水之源也;山茱萸,肝藥也,水木同位,借其酸澀以斂泛滲;牡丹皮,本瀉心火,為水火對居,瀉南即所以益北;再有茯苓之淡滲以瀉陽,澤泄之咸泄以降陰,疏瀹決排,使水無不就下,厥工乃竣。此即前八味丸也。錢仲陽以治小兒稚陽純氣,確是陰虛致病,乃去桂附而成此方,應手神驗。明薛新甫因悟,凡病陰虛火動,用丹溪補陰法不效者,以此代之立應。汪 庵謂六經備治,而功專肝腎,寒燥不偏,而兼補氣血。茍能常服,其功未易殫述。自此說行,枵腹之士奉為養(yǎng)生圣果,男女老幼,競服不疑。詎知丹、澤二物,除腎衰不能滋木制火,致上炎為熱,熱久生風、生痰,目赤痛、小便短澀外,他癥罕并用,曷可無故常服。李士材曰用此方有四失∶地黃非懷慶則力;蒸曬非九次則不熟;或疑地黃之滯而減之,則君主弱;或惡澤瀉之泄而減之,則使力微。自蹈四失,顧歸咎于藥之無功,毋乃愚乎。余謂非如前癥用此方者,亦有四失∶木不得敷榮,無故而丹皮克伐;水不得充足,無故而澤瀉泄利;火并不炎上,地黃制之;土何曾yin濕,茯苓滲之。有此四失,顧夸耀藥之神奇,毋乃癡乎。況此方薛氏加減甚繁,可見凡癥凡藥,皆有活法,未可以六味概百病也。

姑述一二于下∶一變?yōu)樽棠I生肝飲,本方合逍遙去白芍加五味。用五味不用白芍者,既滋宜助,既生焉制也;一變?yōu)樽剃幠I氣丸,本方去山茱加柴胡、五味、歸尾。去山茱不欲強木,用五味補金制本也,歸尾行瘀滯,柴胡疏木氣也;一變?yōu)槿藚⒀a氣湯,本方去澤瀉合異功,補血生脈。蓋為發(fā)熱作渴,理無再竭,故去澤瀉。理無再竭,便當急生,生脈之所由來。既當生脈,異功補血可因而轉入也;一變?yōu)榧游兜攸S丸,本方加柴、芍、五味。緣耳內癢痛,或眼花痰喘,熱渴便澀,總由肝腎陰虛火郁而致。陰虛五味以補之,火郁柴胡以達之,芍藥以平之;一變?yōu)榫盼兜攸S丸,本方加川楝、當歸、使君子、芎 ,盡是厥陰風木之藥。以諸疳必有蟲,皆風木所化,仍是肝腎同治之法;一變?yōu)橐骊幠I氣丸,本方加五味、當歸、生地。其列癥有潮熱、晡熱,胸膈飽悶。此肝膽燥火蔽伏胃中,雖合都氣,不加歸、地,何以消胃中之火而生胃陰乎。再則有加五味者,有加麥門冬者,有加杜仲、牛膝者,有加歸、芍,有加柴、芍,有加益智仁,有加紫河車,游龍戲海,變化無窮,寧必死守六味為古今不易之良劑也哉。嗟夫!丹皮、澤瀉,水火兩泄,過服亂服,目昏陰痿。若再從火化,精泄必矣。泄精至再,脈息反加大數(shù),不思火郁發(fā)之,一味水郁折之,不思溫能除熱,一味苦以堅腎,加黃柏、知母進而斃命者,五年眼見三人。再越十霜二十載,不知其凡幾矣。言不盡意,臨書悵然。

加減八味丸十二

六味丸加五味子三兩,肉桂二兩(補水寧神湯附內)黑夜神光自現(xiàn),此方主之。神光自現(xiàn),本經曰電光夜照,蓋龍雷之火上游故耳。急用前方加五味、肉桂。夫五味雖各臟皆滋,究其功多專于肺,肺清則腎水隨足。得桂內助,亦能引無根之火,降而歸經,所謂熱因熱用,從法之妙法。或者畏其辛酸,改用黃柏、知母,恐霹靂震裂,無物不壞。且人身,小天地也。陰陽晝明夜晦,自然之理,今瞑黑遠近見物,其背于天地何疑。有某患此,以為精華煥發(fā),喜而不寐。余語以病因,兼授治法。陽德之,陰曬為無用。比及日間不見,央人按方贖藥,果無用矣。若心腎不交而得斯癥,須歸、芍、生熟地黃、麥冬、五味、參、苓,滋陰養(yǎng)血,清火安神。所謂補水寧神湯也。大劑服五六日,覺夜光稍熄,然后按脈而消息之。雖變昏惑妄見,可使收之桑榆。

詩曰∶補水全憑生熟地,寧神當簡麥門冬,參苓白芍雖平淡,亦在酸咸五味中。

金匱腎氣丸十三

地黃(四兩) 棗皮 山藥(各三兩) 茯苓 懷牛膝(各二兩) 車前子(鹽、酒炒) 澤瀉 牡丹皮(各一兩)肉桂 附子(各一兩五錢)小便不利,腰重腳腫,或腹?jié)M肢體浮脹,喘急痰盛,此方主之。

《脈解篇》曰∶諸陽浮無所依,故嘔咳氣喘腎勞則皆難俯仰,小水不行。水不行,故肢體脹滿。是方山藥、茯苓,甘淡者也,甘能制濕,淡能滲濕,足消其腫脹。澤瀉、丹皮,咸寒者也,咸能潤下,寒能勝熱,足止其喘咳。辛溫從陽,附子、肉桂是也,用以服龍雷之火。濡潤從陰,地黃、棗皮是也,用以壯天一之水。水盈火充,則痰盛腰重之患,彈指如失。乃牛膝、車前子者,下行之品,濕熱留中,腹?jié)M便秘,必假渠為決瀆,使邪從溺出。就癥論藥,功不在八味之下,故均曰腎氣。

詩曰∶六味首善懷慶地,茯苓山藥棗皮繼,與夫澤瀉牡丹皮,陰虛火動治容易。七味加桂八味附,鹿茸五味湊十補。十補更除附與茸,本經仍舊吸都氣。八味車前牛膝增,丸名腎氣藏金匱。

大補丸煎十四

人參 山藥 地黃 當歸 枸杞 棗皮 甘草 杜仲血,有形之陰也,可行可斂。氣,無形之陽也,可升可降。今癥候危劇,精神失守,氣血俱大壞矣。壞則與升降行斂之劑,皆不相投。故以甘平之人參、山藥、甘草,杜仲補其真陽。以滋潤之地黃、枸杞、棗皮、當歸,補其真陰。陰陽平補,則無形、有形互為贊化。濟屯履夷,大都此為先著。

詩曰∶草長山皆藥,人歸地正黃,醇醪煎棗杞,爛醉杜家莊。

左右合歸丸十五

地黃(八兩) 山藥 枸杞 棗皮 菟絲子( 極熟) 當歸 鹿茸膏(炙) 龜膠(各四兩) 杜仲(炒去絲) 牛漆(各三兩) 附子 肉桂(各二兩)兩腎,皆水也。由左右言之,乃有陰陽之分焉。故左虛則火不安其位而妄動,燔灼真陰,發(fā)為咳喘衄咯,腰肢酸軟,心跳不寧。右虛則水無制而洋溢,反克脾土,發(fā)為膨脹翻胃,泄瀉不時,小水頻作,虛淋寒疝,肢節(jié)痹痛,跗腫面浮,神疲氣怯,食減增寒。乃用地黃、棗皮、枸杞、當歸、牛膝、龜膠味濃質潤之品,以滋左腎元陰,山藥、菟絲、杜仲、附子、肉桂、鹿茸甘平辛溫之品,以培右腎元陽。陰陽足,則精血潛充,神氣倍旺,是謂兩腎在位。兩腎在位則水火有所歸矣。故曰左右合歸。

詩曰∶桂地伏菟龜,杜陵產牛鹿,杞子附誰歸,山山藥可 。

參苓白術散十六

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 山藥蒸 扁豆(炒熟) 薏苡仁(炒熟) 蓮子肉(去心) 橘皮(陳) 砂仁(去殼)桔梗(各等分) 棗湯調服。

脾胃衰弱,或吐或泄,飲食不化,此方主之。

脾胃,百骸之慈父母也。爾衰我弱,則失其運化之職,遇寒則吐,遇濕則泄。再飲食不消,眾臟無從稟氣,自然虛羸日甚,諸病叢生。是方參、苓、蓮、豆、山藥、甘草,補脾之品也,且兼能除濕。砂仁、橘皮、白術、薏苡和胃之品也,并可以行滯。再有桔梗通天氣于上,棗湯全地氣于中,則疾去益速,而運化之職復其位矣。

詩曰∶參苓白術縮砂仁,豆草青黃橘梗陳,薏仁粟同醫(yī)學三基蓮子肉,合成山藥贈童人。

異功散十七

(加半夏作湯即六君子)人參 白術 茯苓(各二錢) 甘草 橘皮(各一錢)中氣虛,痰不利,見諸損癥,主此二方。

經曰∶壯者氣行則愈,怯者著而成病。東南地本卑濕,兼尚酒食,宜人之有痰,然而不病者,氣壯足以行之地。今彼人痰氣不利,而現(xiàn)敗癥,則中氣大虛可知。故用參、術、苓、草,敦濃之四君子以為輔,使其真元不喪,則小人不復敢凱覦耳。雖然今之病猶今之人也,奸險百出,古君子未必能因時制宜。乃佐以爽利之橘皮,庶可建其奇勛,故曰異功。再加半夏之剛克,恩威并濟,無邪不服。是故痰隨氣上,亦隨氣下,痰以濕生,必以燥去。橘皮行氣,半夏燥濕,固治痰之妙品也。其德不及四君,才或過之,以故呼六君子云。外如火動加山梔仁,血動加牡丹皮,雖穩(wěn)而效速。此伯者之道,不可使聞于君子。

詩曰∶異功四君加橘皮,再入半夏六君居,或連或梔或柴芍,增一增二本經宜。外有異功十二味,香砂姜桂附歸 。

本方加青皮、烏藥白芷,名八物順氣散,治頭痛挾痰,意思亦深長可味。

詩曰∶白芷變?yōu)跛,青皮轉陳皮,不知四君子,何以別妍媸。

獨參湯十八

(煩躁加麥門冬或童子小便,身寒加附子。)一切虛脫脈敗急癥,大劑煎服。

天地發(fā)育萬物,一氣而已。稍有乖戾,則生長愆期。人為萬物之靈,非氣治不足以長年。凡病至于危困,須以氣為急務。人參秉洪鈞菁華以成形,故能續(xù)彌留欲絕之命,使其一息尚存,雖情緒多端,可以次第燮理,此獨參湯雅有遠略。身寒加附子,回其孤陽也。煩躁加童便、加麥冬,靖其虛熱也。或謂茲湯但可療真虛敗癥,涉假猶然攻之,故越人有實實之戒。然則挺生理中等藥,非苦思十日,決不敢用。呵呵。

歸六一湯十九

饑困勞役耗其陰血,則驕陽飛越,肌熱煩渴,面目微紅,脈芤或浮大,重按全無。人參不便,急揀北黃耆六兩,當歸一兩,合煎與服。說者謂當歸固滋血主藥,黃耆則補氣者也,何六一顛倒處方,而能益陰制陽。蓋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無形之氣故耳。前證純象正陽明,但陽明由外感蘊熱而致,且脈長大有力。倘心粗氣浮,誤以白虎湯投之,死無救。

花果合歡丸二十

金櫻子煎膏,攙蜜為丸,龍眼棗子湯下。)白菊花 款冬槐花(各一兩五錢) 密蒙花 冬花 火麻仁(炒) 胡麻柏子仁(去殼,炒,搗,濃紙熨凈油) 郁李仁(各二兩) 棗仁(炒) 葳蕤仁仁(各三兩) 女貞子(久久蒸曬) 五味子 楮實茺蔚子(各二兩) 桑椹覆盆子(取紅黃可食的) 枸杞子 菟絲子 巨勝子(炒各三兩)一切內外目疾,似虛非實,此方主之。

氣、質、味,藥之三才也。清、甘、溫、澤,藥之四德也。總三才四德以治不三不四之癥,此方其庶幾焉。何為?夫氣之清者莫如花。氣以行之,清可去濁,五花足以平不正之邪。味之甘者,莫如花之實。味以滋之,甘能補虛,九子足以復既耗之精。質之澤者,莫如實中之仁。質以培之,澤能潤燥,七仁足以退無根之火。乃金櫻膏、龍眼、棗肉為丸作湯,非泥膈緩行,凡藥必有光容,是花是果,同氣連枝,穩(wěn)可與五、七、九子之會。虛虛實實之人,無不賞識。而花神有靈,當亦樂識于人。故曰花果合歡。

詩曰∶忍菊蒙槐款五花,核桃棗柏火胡麻,郁李葳蕤仁七種,菟絲巨勝覆盆加,還有女桑茺楮杞,五味融和九子佳,櫻蜜丸成封固好,槎停蓬島貺仙娃。

胃風湯二十一

人參 白術 茯苓 當歸 芎 芍藥 肉桂風濕居停腸胃,上脹白睛,下泄鮮血,或便如豆汁淤泥,此方主之。

風,陽邪也,血得之則善走,故下鮮血。濕,陰毒也,血得之則敗壞,故便如豆汁淤泥。肺經連于大腸,故白睛脹起,看似有形積熱,其實土金素虧。治法,補其虛而行其滯,風濕頓除。爰用十全去 、草、地黃,蓋草甘緩,地黃濡膩,均不合式。易老審證處方,大都如是。能餐而泄,瞼 及虛腫亦有效。

詩曰∶胃風十全物,過補草 出,地黃胡不收,濡滯行不疾。

既濟丸二十二

磁石(八兩) 朱砂(四兩) 沉香(二兩) 六神曲(一斤)將雄磁石置巨火中, 極紅,醋淬,不拘次數(shù),總以手拈即碎為則。水飛過。朱砂亦飛。沉香細碾。神曲取凈粉,分一半,水和作餅,蒸熟入藥搗勻。攤略爽,然后攙
蜜為丸。梧子大,曬干勿焙,瓷 收貯。初起內障,每晨與服五錢。如此數(shù)十日,俯視不明,仰視漸睹星月,即其效也。亦治心火乘金,水衰反制,昏惑妄見之病。宿病時復者,進此一料,永不再作。素沉寒及虛肥之人不相投。

心腎,眼目之鎖鑰也。心勞則視惑,腎勞則視昏,心腎交勞則視而不見,故主是方。以磁石咸寒鎮(zhèn)腎,令神水不外移也。朱砂甘涼鎮(zhèn)心,令邪火不上炎也;鹚礉,先調脾胃,故兩用神曲,生者發(fā)其生氣,熟者斂其暴氣也。水火既濟,須資傳導,故獨選沉香,蓋味微苦能降,氣微辛能升也。又磁石法水入腎,古人于腎虛及種子多見采。近代泥于金石不可常服一說,視為仇藥。不知磁石性能吸鐵,本科專尚之者,非獨取而滋水,并假渠引肺金夜氣入腎。俾子母相生,水得金而清,則相火不攻自去。嗚呼,神醫(yī)之妙,在于幽微,可為知者道,難與俗人言也。

詩曰∶磁石專滋腎,朱砂獨鎮(zhèn)心,二經分水火,制化曲猶沉。

還睛夜光丸二十三

陽煉冬白蜜為丸,脈形虛弱無火,除連犀,量加茸桂。

人參 山藥 枸杞 當歸 地黃 蓯蓉(各二兩) 沙苑 茯神 麥冬 五味 菟絲 蕤仁(揀去殼) 蒺(炒,杵去刺) 棗仁(各一兩五錢) 菊花 防風 石斛(取金釵) 牛膝 芎 羊角(各一兩) 犀角 黃連(五錢)陰精素弱,陽邪欲起,此方主之。

陰精臟腑皆具,不全在腎。陽邪風火即是,豈責在腑。今既云素弱,則竅竇灌溉不周,風火等情,相因而起,發(fā)為目疾。治當祛邪養(yǎng)正,陰陽允迪。夫祛邪養(yǎng)正,利以緩不利以急,利以柔不利以剛。乃用人參、山藥、五味、菟絲、枸杞、蕤仁、棗仁、蓯蓉、沙苑、當歸、地黃理煩亂而安神,防風、菊花、茯神、麥冬、石斛、牛膝、黃連、蒺藜、芎 、羚、犀角,疏風濕以清熱。此正治也,與前方出入互用,久而增氣,睛自還矣。睛還雖夜云胡不光。

詩曰∶還睛藥選當蓯蓉,杞棗參藜味得中,犀羚角比牛膝健,菊地性減芎 雄,吐納風沙幾石斛,麥門連茹奏神功。

全真散二十四

黃耆 枸杞 當歸 地黃 蓯蓉 龜膠 棗皮 五味 人參 棗仁 山藥 黃精(各等分) 蜜水調。

精血銷亡,形容憔悴,遠視昏花,口不甘味,此方主之。

上癥皆虛損也。經曰∶損其肺者益其陽。黃耆、枸杞、當歸是也。損其腎者滋其陰,地黃、蓯蓉、龜膠是也。

損其肝,斂其暴氣。須棗皮、五味。損其心,養(yǎng)其神志。須人參、棗仁。其山藥、黃精可充糗糧,口不甘味,相與補脾損爾。外有痰飲加白術、茯苓。有泛火加麥冬、天冬、血不歸元加肉桂、鹿茸。虛極加附子、干姜。日三服,經旬無間,則五臟皆治。爰名其方曰全真。

詩曰∶全真在龜息,還當知藥味,枸杞地黃精,棗皮仁亦美,耆舊幾人存,從容談化理。

助陽活血湯二十五

人參 當歸 黃耆 甘草 柴胡 白芷 防風 蔓荊子治眼之藥,多半苦寒,服之太過,則真元不能通達九竅,生脈收縮耳。故用黃耆、甘草、當歸補氣活血。過寒又傷陰,重陰則虛陽下陷,清機沉寂耳。故用白芷、防風、柴胡、蔓荊療風助陽。因名助陽活血。眼睫無力,常欲垂閉,及隱澀難開,此方主之。久病不瘥,眵淚長流者,倍參、 ,或加五味子、白術。

詩曰∶助陽活血數(shù)歸 ,甘草防風次第施,白芷柴胡蔓荊子,人參倍入更相宜。

沖和養(yǎng)正湯二十六

合補中、逍遙二方,加黃連、葛根、防風、石斛。

上方為肝木不平,內挾心火,致賊邪潛乘土部,因而瞼脹睛疼。乃用升麻、柴胡、橘皮、防風、葛根解肌而正衛(wèi),人參、當歸、黃耆、甘草、白術,補虛而調榮,榮調衛(wèi)正,自然風定火息,傳、合之邪無有矣。但土既受克,余孽未必盡去,再以黃連、芍藥靖其熱,茯苓、石斛利其濕,則脾胃沖和,生生不已,脹痛如失?偯錅粵_和養(yǎng)正。

詩曰∶沖和養(yǎng)正歸 葛,橘草升麻連芍藥,苓術柴胡石斛增,北風雖厲人咸若。

益氣聰明湯二十七

人參 黃耆 蔓荊 柴胡 葛根 白芍 甘草 地黃目疼耳鳴,欲發(fā)不瘥,此方主之。

目從司視,既疼弗明。耳以司聽,既鳴弗聰。欲發(fā)不發(fā),久久不瘥,臟氣衰而肌表為客邪所憑爾。爰用柴胡、蔓荊、葛根侵肌而解表,人參、黃耆、甘草補氣以起衰。其地黃、芍藥,耳目正治,載滋且斂,視聽如初。藥固可啟迪,人因病而獲益者;蛞约残《『觯瑒t不聰不明,未免貽笑于九思之君子。

詩曰∶草參益氣蔓荊行,斂養(yǎng)全憑芍地能,怪底葛天柴氏子,耆年眼耳迥聰明。

都氣益陰丸二十八

都氣丸量加紫河車、羊肝、蓯蓉、當歸。

陰精生氣生神,茍一虧損,則壯火食氣,神無以生,令人昏惑妄見。乃取古都氣法,一體肝腎之藥水木同治。

肝腎足,而明照之靈依然流露于兩睛之窠,有若造化陰為斡旋者。老年人及久病病愈,皆可制服。

詩曰∶益陰丸子,都氣加味,河車蓯蓉,肝當急備。

滋陰地黃丸二十九

大地黃(三兩) 當歸 枸杞 麥冬 人參 蓯蓉(各一兩五錢) 天門冬 五味 白芍 女貞(各一兩)瞳子散動,視物不清,此方主之。

瞳子本水輪,于廓為巽。瞳子散動,水風相搏,浪濤洶涌之象也。且瞳子靜斂則能鑒,今而散動,宜其視物不清矣。法當女貞、芍藥、天冬、麥冬平其風實,參、歸、蓯蓉、五味、枸杞,補其風虛,虛實調則巽地自善。倍地黃以鎮(zhèn)火,又以資水木之源,再不致風威所撼。乃特表其能而名方云。

詩曰∶滋陰地黃天麥冬,人參五味肉蓯蓉,女貞枸杞當歸芍,十物為丸定水風。

一方熟地黃、山藥、人參、當歸、五味、天冬、地骨皮、枳殼、黃連、柴胡、甘草、黃芩,治木火侮金,白睛赤痛。不效,去五味、枳殼,用桑白皮百合亦佳。因附于此。

詩曰∶懷地天冬寒令早,人歸山骨無柴草,芩連枳殼拾為薪,五味烹調分餉好。

補陽湯三十

人參養(yǎng)榮湯去白芍、遠志,入羌活、防風。

陽不勝其陰則目翳生,或陷下久久不退,乃朝霧障日之象也。合主以人參養(yǎng)榮湯益陰而補陽,去白芍藥、遠志者,既補不欲瀉;加羌活、防風者,非取泄表,實去夫郁腐之氣,使不助其壯火耳。是亦所以補陽也,故名。

詩曰∶補厥虛陽合養(yǎng)榮,妙無遠志益精明,再刪芍藥舒肝木,羌尚防風活不成。

人參補胃湯三十一

羌活 獨活 茯苓 澤瀉 人參 白術 甘草 黃耆 防風 當歸 地黃 柴胡 芍藥此方為傷寒愈后,目復大病而設也。夫四時之氣皆有寒,人感之皆能為病,不獨在冬月也。感于外曰風露,感于內曰生冷。表虛外感,里虛內感,表里俱虛則內外兩感。兩感者病發(fā)多不治。今幸而愈矣,臟腑真氣猶未來復,故濁陰不得下,清陽不得上,清濁不分,則余邪聚結,凌空竅而為目害。是方羌活、獨活,啟陽之升者也。茯苓、澤瀉,導陰之降者也。參、術、甘草大補脾胃,內充則邪合難容。黃耆、防風大實皮毛,外密則風自不入。當歸、地黃,滋水生血,柴胡、芍藥收耗行經。大服十劑,使榮衛(wèi)通暢,更餌以養(yǎng)益之品,則清者歸陽,濁者歸陰,升者升,降者降,病斯去矣。世醫(yī)漫不經意,概曰傷寒時眼。乃癥已成,又曰熱毒所致,一以涼藥投之,卒為廢人。既廢,不咎其病拙,即委之天數(shù),至死不悟,良可發(fā)嘆。甚有追求前人過失,塞怨 非者,當令大足爨婢脫履批其頰。

詩曰∶谷風澤地吹,術草獨當活,補胃得參苓,黃耆胡餌藥。

艾人理血湯三十二

人參 白術 黃耆 甘草 當歸 芍藥 棗皮 地黃 阿膠 艾葉 防風實火之血,養(yǎng)陰為先,水勝則火當退聽。虛火之血,補正為先,氣壯則自能攝血。今男子衄血、吐血,婦人產后血崩,亡血過多,致睛珠疼痛,眼睫無力,羞明不敢仰視,甚則眉骨、太陽俱為酸楚,進十補、歸脾不效,及久病血郁,致食減損胃而生虛風,理宜歸、地、棗、膠以養(yǎng)陰,參、草、 、術以調胃,艾、防、芍藥以定風。

藥行身熱,外加清品涼其血。涼過身寒,更益補劑暖其血,務使五臟和諧,然后心有所生,脾即統(tǒng)之。脾有所生,肺即行之。肺有所生,腎即攝之。腎有所生,肝即藏之。血根于心,血極于肝,自爾目視如常。肉輪振跳者,服此亦有效。

詩曰∶參 歸地血病好,血病損味加術草,血燥防風膠棗宜,血風芍艾煎仍妙。

補心丹三十三

天門冬 麥門冬 當歸 柏子仁 酸棗仁 生地黃 朱砂 丹參 元參 人參 茯神 遠志 五味 桔梗心者,神明之官。過于思慮憂愁,久久則成心勞,心勞而神明傷矣。是以怔忡健忘,目暗羞澀。且心主血,血燥便難,血濡便潤。心火不能生土,則不時不利。心虛火內灼,則口舌生瘡。生地、丹、元參解心熱者也。砂、神、柏、棗仁安心神者也。天麥冬、五味合人參,清心氣以生心津。遠志、桔梗得當歸,寬心郁而養(yǎng)心神。諸藥專于補心,故名。久病不瘥,必有隱情,情極則羸,會成癆瘵。癆瘵如趙養(yǎng)葵為治,至死只六味、八味,不知情欲致病,責在心君。經曰∶主不明,則十二官危。處以此方,誰曰不宜。

詩曰∶天門冬閉麥門開,五味三參遠載來,柏棗人歸懷慶地,茯神盡教梗丹崖。

瑞竹堂四神丸三十四

枸杞一斤,碾花椒、小茴、芝麻酒拌炒,炒畢篩凈,乘干速杵成粉。再入白術、茯苓、白菊花、地黃各一兩,研勻,蜜丸。

兩腎虛損,眼花白障,此方主之。

左腎,陰水也,陰衰則陽火獨治而生花;右腎,陽水也,陽衰則陰氣上蒸而有障。是方四制枸杞,所以益精,亦所以興陽,右腎與之。術、苓、菊、地,所以利濕,亦所以生陰,左腎與之。兩水既盈,五火潛息,而病亦尋瘥。以神名丸,有以也夫。

詩曰∶枸杞新收揀一斤,椒茴麻炒杵如塵,攜來苓術黃花地,煉密為丸號四神。

養(yǎng)心湯三十五

黃耆 茯苓 半夏曲 當歸 芎 柏仁 棗仁 人參 遠志 五味子 甘草 肉桂心藏神,神足則方寸之中慧靈生焉。故心別名靈臺,一曰神室。血少而虛,則邪氣襲入,令人怔忡而有驚悸。

經曰靜則神藏,養(yǎng)氣所以寧神,故用參、耆、苓、草。又曰燥則消亡,潤燥所以通血,故用歸、味、二仁。乃芎、半夏調肝醒脾,益心之子母也。肉桂、遠志引經報使,從心之所欲也,欲遂子母安,血榮氣旺,而神不返其室,是誠何心。

詩曰∶參苓芎草桂,棗柏更五味,夏歸語黃耆,養(yǎng)心資遠志。

又方三十六

當歸 地黃 五味 鹿膠人參 黃耆 山藥 茯神麥冬 柏仁 棗仁 葳蕤仁 甘草 黃精(蜜蒸) 龍眼肉心統(tǒng)萬幾,人身之君主。倘失德且不自愛重,則令由下出,十二官次第解體。亟宜歸、地、五味、鹿膠、龍眼肉養(yǎng)其榮,人參、黃耆、山藥、茯神、甘草益其衛(wèi),柏仁、棗仁、蕤仁、麥冬、黃精蠲其燥。如是則乾綱整,政教日新。再相傳輔德,遂良玉燭調光,無用憂心慍群小矣。稟氣素虧,無能寧處。及病后思慮焦勞,驚悸不寐,自汗夢亂,服此覺勝前方。

詩曰∶五月蕤實地長 ,鹿山參麥草離離,龍涎柏棗香焚夜,當定精神致九思。

生脈散三十七

人參(五錢) 五味子(三錢) 麥冬(二錢)熱耗元神,氣短倦怠,口渴而咳,自汗出,此方主之。

肺主氣,火熱耗傷則短。金為火勝,不能生火則渴。氣少則倦怠自汗,虛火乘肺則咳。此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之象也。人參補肺,麥冬清肺,五味子斂肺,一補,一清,一斂,養(yǎng)氣之法備矣。名生脈者,以脈失氣則憊,得氣則充。汪注∶人將死脈絕,服此能復生,陋學從治無一效。詎知脈絕由陽氣,獨參可也。不則須四逆、回生等湯,豈五味、麥冬之所宜乎。謬言貽害,不仁甚矣。東垣曰∶夏月將此方加黃耆、甘草服之,令人氣力涌出,可以推展其義。

詩曰∶麥冬清苦,五味辛酸,胡云生脈,參力充完。

歸脾湯三十八

(龍眼肉、煨姜、大棗佐煎)人參 白術 茯神 棗仁 遠志 木香 黃耆 當歸 甘草脾虛血動,或郁結作痛,此方主之。

趙養(yǎng)葵曰∶心主血,脾統(tǒng)血,肝藏血,凡血癥須按三經用藥,此方是也。愚謂血本臟腑精液,從火而化。故其色赤。猶水銀之升靈砂砂也,未必便生于心。但思慮過度,心血先虧耳。心虧,則脾何所統(tǒng),而肝無所藏,致妄行不歸,或郁結疼痛。爰用參、耆、棗仁、龍眼肉以補心,苓、草、白術、大棗以理脾,木香、遠志、當歸、生姜以和肝。張介賓曰∶此方之木香,特因郁結疼痛,如無是癥,必須除去以避香燥。其于氣虛血動不尤善乎?又遠志味辛而散,凡多汗燥熱,亦宜酌用。名言可采。諸家方書,列出許多病癥,責以此湯主治。命名歸脾,吾不知其所謂。

詩曰∶歸脾參術稱巨擘, 草棗仁仍得得,茯神遠志再效靈,龍火當從風木息。

七福飲三十九

(身冷多汗去遠志,用黃耆)人參 白術 當歸 地黃 棗仁 遠志 甘草因產乳斷,未產血動,目暗心怦,此方主之。

萬物莫靈于人。孕育,其始基也。不胎教而能寡過,生子必壽。今阿母有是病式,責以三陰盡虧,情欲之過,端恐不免。不有以藥之,所生雖佳兒,期月不保,未可知也,況壽乎?上方人參、白術、甘草補胃氣也。胃氣補,太陰治矣。當歸、地黃滋精血也,精血滋,厥陰治矣。棗仁、遠志寧心而交腎,心腎交,少陰治矣。夫太陰治則氣能攝血,而動者可止;厥陰治則精能配氣,而斷者可通;少陰治則水火不相射,而生明照之神。去遠志汗多忌散,用黃耆者,身冷須溫也。此癥此方,打疊得極其周匝,婦婦子子,更相為命,飲之自然獲福,故曰七福飲。

乳,血也,從脾肺運化而出,故其色白,其味甘,其氣腥。氣血足,自爾取之無禁。常見村婦乏乳,市醫(yī)用穿山甲、秦艽、 蟲、通草等物,教以雜豬爪 酒,謂之下奶。不效,復想出許多做作,至有逼成癆瘵者,可為痛哭流涕。

詩曰∶七福藥何斯,術參遠志棗,懷地秦當歸,還更汾甘草。

補肺湯四十內容﹞H參 黃耆 五味 紫菀 桑皮(蜜炒) 地黃(入蜜少許和服)氣虛咳嗽,因而目赤生眵,此方主之。

有聲無物曰咳,有物無聲曰嗽,聲物俱有曰咳嗽。有因風、因火、因痰、因食之分,知為氣虛則與四者無涉。

此肺衰不能生水而生火,致作是癥。爰以人參、黃耆補其肺,紫菀、桑皮清其肺,地黃、五味滋其肺。連進數(shù)劑,俾金王水生,水生火伏,疾自去矣。

詩曰∶補肺藉參 ,五味桑白皮,地黃兼紫菀,金木兩相需。

還少丹四十一

治脾腎虛寒,飲食少思,發(fā)熱盜汗遺精白濁,真氣虧損,肌體瘦弱等癥。

地黃 山藥 棗皮 杜仲 牛膝 枸杞 遠志 五味 蓯蓉 小茴 續(xù)斷 楮實 菟絲 巴戟此水火平調,脾腎交補之劑也。夫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二本有虧,則未老先衰,故見上項諸癥。

物之滋潤味濃者,可以補水,物之輕明味淡者,可以補火。兩補備至,則老可還少,故用上項諸藥。

詩曰∶由來還少鮮奇方,楮實山茱藥少良,杞菟杜牛巴地續(xù),蓯蓉遠味有茴香。

駐景丸四十二

龜膠、鹿膠合蜜,和丸梧子大,朱砂為衣。

枸杞 地黃 蓯蓉 當歸(各四兩) 陽起石(醋煮) 磁石(三兩) 巴戟天 五味子 葳蕤仁 牛膝(各二兩)肉桂 沉香(各一兩五錢) 夏枯草 菊花 楮實(各一兩)男婦失榮,致肌瘦面慘,目昏澀泣出,時見黑花,主此方。境順而美,意快而足,凡此皆謂之榮。一不到頭,含羞忍辱,憂戚倍于常人,甚則意境俱非,不堪回首,陰陰心病,銷耗元神,故得前癥。本科目為失榮,最不能治。雖歸、地、五味、磁石、蕤仁、龜膠左益真精,當?shù)锰祚R騰空,觸類便發(fā)?v杞、戟、鹿膠、陽起石、桂、沉右壯真氣,不奈木雞妄執(zhí),滯而難通。至若菊花、懷牛膝一清一利,楮實、夏枯草以發(fā)以開,目光乍為一活,其默默綿綿之緒,幽郁不化,能保將來無復結之禍乎?方名駐景,要亦得此聊以銷病居之歲月云。愿子若女,有勢毋盡使,有福無盡享。所以毋盡者,蓋天道好還,留余地為退步計也。《易》曰∶日中則昃,月盈則虧。觀象玩辭,可以修省矣。

詩曰∶桂沉楮實當陽起,枯草蕤仁牛不齒,磁石地黃杞菊繁,巴陵風味從容理。

十味益營煎四十三

人參 黃耆 五味 棗仁 當歸 地黃 甘草 棗皮 山藥 肉桂亡血過多,目昏而惑,頭眩盜汗,益營煎主之。

營者,陰中屯駐精氣。益營者,提調斡旋之謂。人知前癥陰不足,濡以味濃之歸、地、棗、皮、五味子、肉桂,不知陰根于陽,如參、耆、山藥、甘草、酸棗仁敦濃和平,正血分之先天也。故茲十味陰陽平補,而獨名益營云。

詩曰∶益營十物謂當歸,五味人參山茱萸,懷藥地黃交趾桂,棗仁粉草北黃 。

平氣和衷湯四十四

人參 地骨皮 枸杞 麥冬 天冬 五味 附子 肉桂 當歸 地黃 甘草 知母(蜜炒)虛損血枯痰涎上涌,面赤煩渴,目痛如邪,此方主之。

目痛煩躁,當責君火。然曰虛損、曰血枯,必其人其癥,有難以名狀者。啖以和平真味,準可勻其宗氣,改曰平氣。再晰其義∶痰涎上涌,水不歸元也;面赤煩渴,火不就位也?嗪毙怪帲┎〕跗,元氣未壞,勢方隆蘊,脈鼓而數(shù)者,暫取治標。稍久涉虛,便不可服。

王太仆曰∶治熱未已,而中寒更起,且胃土傷,而絕肺金孕育之源矣。斯以地黃、麥冬、天冬、知母滋水清燥,不令丙丁與龍雷爭衡;當歸、全地、枸杞、五味養(yǎng)陰制火,誠恐厥陰與太陰交戰(zhàn);其人參、甘草、肉桂、附子大益氣血。乃元首股肱承運而治。所謂為政以德,奉令之人樂而奔走,市義者也。故又曰和衷。素有肝火者,除桂、附,用丹皮、芍藥。

詩曰∶麥門全地桂花紅,知母裁書附子封,杞地味甘人莫戀,合當歸計決天冬。

助脾蜜餅子四十五內容﹞H參 黃耆 白術 山藥(各二兩) 當歸 半夏 云苓 甘草(各一兩) 砂仁 香附(搗成粉用姜酒蒸極熟) 橘皮六神曲(取粉) 麥芽楂肉(五錢)小兒一切目疾,以此收效。

小兒寒暑可慎,飲食大難節(jié)制。蓋含飴分甘,老人天性。而賴多嫌惡,稚子良知。是故父母無貴賤,常悅伊芳適口果服。病從口入,乃有熱濕郁積,久而上目之禍。今云收效,幸諸證已除。但君以參、耆、術、草助脾陽,臣以當歸、山藥助脾陰。香、砂、橘、夏之佐,疏其濕也,楂、苓、曲、芽之使,利其積也。夫濕去則郁除,積行則肌解。不助之助,正所以深助之也,矧煉蜜印餅,丈其助脾之五候鯖者乎?詩曰∶術草參苓橘夏 ,山楂懷藥附當歸,砂仁蜜麥春成曲,印贈嬰童助肺脾。

和陣

病實形虛,攻補不可,欲得其平,須從緩治,匯和方∶

人參固本丸

人參 天冬(各二兩) 麥冬 生地 熟地黃(各四兩)本猶根也,肺氣根于丹田,故肺腎為子母之臟。乃用人參益肺,二冬清肺,熟地補腎,生地涼腎。肺足自生水,且使腎能納氣。水足可勝火,而后火不刑金。二本固,則肺勞虛熱等證,計日可瘥。

詩曰∶人參固本,二冬二地,金水同療,何簡而易。

逍遙散

(碾極細,淡姜湯入薄荷汁少許調)柴胡 當歸 白術 茯苓 白芍(各等分) 甘草(減半)肝燥勞蒸,咳嗽而渴,往來寒熱,月事不調,此方主之。

肝藏血,虛則燥而病矣,故骨蒸潮熱,月事不調。肝火乘肺,故咳嗽口渴。肝邪移膽,故寒熱往來。是方之制,燥當滋養(yǎng),當歸與之。木盛恐土衰,白術與之。柴胡升陽也,合芍藥則斂風,而使木得條達。茯苓滲濕也,得甘草則和中,且令金能發(fā)越。再用生姜散郁溫寒,薄荷利氣疏逆,則肝氣漸舒,前證頓除,以故有逍遙之名。

羚犀逍遙散三

即前方量加牡丹皮、梔子仁,或去梔仁加橘皮、萸酒炒連。

怒氣傷肝,血郁目暗,此方主之。

肝主怒,怒則氣逆,故傷肝。肝傷故血郁而目暗。越人云∶東方常實,就使氣逆自傷,疏之即所以補之也。乃用逍遙加丹皮、梔仁。夫丹梔色赤入血,味苦從火。既伐肝邪,自疏肝氣。薛氏以治上癥,誠有卓見。養(yǎng)葵以梔子屈曲下行,改用萸酒炒連,復增橘皮,蓋取其辛燥之氣,引連入木,木平則心火亦因而息。且火不刑金,而金能制木,又得左金之意。持以治郁,較薛頗勝。愚常以羚角犀角磨水調是散,效尤速。乃更今名。

詩曰∶逍遙散只六味藥,術草柴苓當歸芍,加味梔仁牡丹皮,或去梔仁酒連著,本資姜薄淡湯調,目經改用羚犀角。

神效黃湯四

人參 黃耆 蔓荊 芍藥 甘草 橘皮睛痛昏花,隱澀難開,此蓋病發(fā)過服攻散,或由飲食勞倦傷脾耗氣而致。故以人參、黃耆扶其正,蔓荊、橘皮祛其邪,芍藥、甘草既和且平,除其澀痛。飲畢開視如常,因名其湯曰神效。

詩曰∶神效黃耆,人參為寶,豈在蔓荊,芍藥橘皮。

越鞠丸

(加砂仁、半夏、姜、棗煎,即六郁湯,治同)香附 芎 六神曲 梔子仁 橘皮(去白) 蒼術(漂凈油) 面粉(炒各等分)越鞠者,發(fā)越鞠郁之義。夫水火平,氣血榮。氣血布,臟腑治。不平不榮,不布不治,是謂之郁。胸膈痞悶,飲食不消,脈大緊數(shù)莫辨,曰氣郁。周身痛,或關節(jié)酸痛,遇陰寒即發(fā),脈緩小,曰濕郁。喜咳氣短,脈沉滑,曰痰郁;桀Γ頃r熱,便赤,脈沉數(shù),曰熱郁。四肢無力,月經失常,脈澀,曰血郁。噯酸腹飽,不能食,脈緊大,曰食郁。是方香附和氣,蒼術燥濕,芎 調血,梔仁瀉火,神曲消食,橘皮利痰?偠灾,皆理氣也。

諸郁以氣為主,氣暢則郁自舒矣。外如濕郁,加白芷、茯苓。血郁加桃仁紅花。食郁加山楂、麥芽、砂仁。痰郁加南星、半夏、海石、栝蔞仁。熱郁加青黛。氣郁加郁金;或春加防風,夏加苦參,秋冬加吳茱萸。此經所謂升降浮沉則順之,寒熱溫涼則逆之耳。趙氏謂逍遙從越鞠而出,青勝于藍,其然豈其然乎?詩曰∶越鞠丸,仍六味,芎術梔,香曲橘,加苓夏,縮砂實,姜棗煎,即六郁。

葛花解酲湯六

葛花 砂仁 白蔻 木香 人參 茯苓 六曲 白術 干姜 澤瀉 橘紅 枳 子酒食內傷,睛黃瘀肉,不辨晨昏,此方主之。

酒乃水米造作,本應無害。然必由曲 醞釀,或水火蒸熬,濕從燥化,故大熱有毒,古人名為禍泉。虛寒人及驟受外濕,一觴三雅,通行營衛(wèi)可也。以其甘香滑辣而過飲之,則傷胃損氣。氣傷故睛黃,胃傷故瘀肉。不辨晨昏者,中于酒而不醒耳。葛花、枳 專解酒毒;茯苓、澤瀉直利酒濕;行滯消膩,宜砂仁、木香、神曲、橘紅;止嘔扶胃,須干姜、白蔻、人參、白術。有酒德,有酒量,不為酒困,偶爾沉酣,乍可煎服。若癖溺成勞,夙夜牛飲,如前癥外,定加吞酸 雜,溏瀉呃逆,甚則噎膈翻胃,水漿不能下咽。是湯徒能解酲,不聞起死。至若好氣之人,酒以僨事;好色之人,酒以助欲;機謀縱密,酒中常吐真言;謹慎自操,酒后每遭奇辱。身家之禍,又豈葛花輩之所能解哉。毋謂吾有此方,可以終老醉鄉(xiāng)矣。昔蘇文忠,每食二簋,不設酒?椭,簋三之,酒一偏提而已。其言曰∶安分以養(yǎng)福,寬胃以養(yǎng)氣,省費以養(yǎng)財。有味哉,前輩風規(guī)也!觥錄事引茲以律酒徒,賢于藥師千萬。

詩曰∶解酲有葛與參術,白蔻木香枳 橘,姜苓澤曲縮砂仁,放飲不須推量窄。

茶調疏肝散七

夏枯草(四兩) 香附子(二兩) 甘草(一兩) 山梔仁(五錢)目睛夜痛,淚出不止,及點服苦寒之藥反甚者,此方如神。

睛痛泣出,皆肝候也,理當瀉火,不效則止,安得反甚?蓋夜為陰涼,藥又屬陰,所謂寒水太過,復則大風故爾。夏枯草四月開花,夏至則枯,秉陽氣最純,故治厥陰虛痛如神者,以陽配陰也。香附、甘草,木根于土,栽者培之之義。且木能勝土,用防未然。其山梔、清茶,一瀉曲直之火,不致動搖為風,正所以疏肝也。故名。

茶本食物清品,名人賞識頗多。閱《茶經》、《茶譜》、《茶錄》暨諸詩歌可見。不知質固芳潔,釋滯滌煩,而性實苦寒,伐胃消腎,愈精者力愈猛。非飽膏粱濃味,不可當其鋒鏑。儉素之士,飯后一二甌足矣。若以書齋供具,汲泉添火,無夜無明,或洞簫檀板,資其逸 ,一曲七碗,未有不耗元神。雖客散甘涼少留舌本,小便不禁者有之,清宵無寐者有之,甚則咽疼咳緊,胸腹虛膨,谷食漸減,面色如金,其不為腐腸物也幾希。今親友會晤,愿并前說,相告,攝生養(yǎng)重,諒有同心也。雖然,余平生知已,大半都由茶酒,倘為東道主,拘此不令盡歡,恐交疏隙起,其賈禍較嗜斯二者更深耳。

詩曰∶木嫌蔽密喜蕭疏,一夜膏霖死復蘇,固所山梔香附草,茶澆不慮夏中枯。

藿香正氣散八

藿香 紫蘇 白芷 大腹皮 茯苓(各三兩) 白術 橘皮 桔梗 半夏曲 濃樸(姜汁炒各二兩) 甘草(一兩)內傷外感,致成霍亂,憎寒壯熱,急調其中而疏其表。白術、茯苓、甘草、半夏、濃樸、桔梗、大腹皮,調中藥也。中調足以正不正之氣于內。藿香、白芷、橘皮、紫蘇,疏表藥也,表疏足以正不正之氣于外。內外暢達,邪逆潛消。霍亂,吐瀉交作之謂。戴元禮曰∶肥人多中虛,以氣盛于外而歉于內也,治之必先理氣,此散是也。

吳綬曰∶若太陽傷寒,頭痛發(fā)熱,骨節(jié)疼痛,此方全無著落。傷寒發(fā)熱,脈沉而小,及夾陰傷寒,陰虛發(fā)熱等,皆不可用。

詩曰∶藿香正氣,橘術苓芷,桔樸甘蘇,相霍為治,偌大腹皮,一盂病去。

二陳湯九

半夏陳 橘皮陳 茯苓 甘草一切痰飲為病,咳嗽脹滿,嘔吐惡心,頭眩心悸,此方主之。

痰雖本乎水,成乎火,結乎氣,相見乎濕,稠濁為痰為熱,清稀為飲為寒,皆由脾憊,不能運化食物,腐氣留中,偏傳經脈而成病。故在肺則咳,在胃則嘔,在心則悸,在脅則脹,在背則冷。初起發(fā)熱頭痛,類外感表證;久則潮熱夜重,類陰火內傷;走注支節(jié)疼痛,又類風癥。但肌色如故,脈滑不勻為異。是故痰以濕生,半夏之辛熱能燥濕,茯苓之甘淡能滲濕,濕去痰乃消。痰從氣結,橘皮之辛溫以利氣,甘草之甘平以和氣,氣治疾徐瘥。加生姜、黃連,曰加味二陳。治嘈雜不快,瞼赤勝爛而癢。加當歸、地黃、曰金水六君。治肺腎虛寒,水泛為痰。

詩曰∶二陳謂橘夏,苓草無妨新,金水六君內,歸地亦云云。

香蘇散

紫蘇 香附(二兩) 橘皮(一兩) 甘草(五錢)感冒風寒,頭痛發(fā)熱,目病,而無六經之證可求者,此方主之。

南方風氣柔弱,傷于風寒,俗稱感冒。感冒者,受邪膚淺之名也。經曰∶卑下之地,春風常存。故東南之區(qū),人感風證居多。所感之氣,由鼻而入,實于上部,客于皮膚,故無六經形癥。只紫蘇、香附、橘皮之辛芬,疏邪理氣,甘草之甘平,和中輔正,前癥隨痊。

芎蘇飲十一

枳梗二陳東加芎 、紫蘇、柴胡、干葛

六氣襲人,深者為中,其次為傷,輕則為感冒。今人外有頭痛,發(fā)熱惡寒,內有吐痰,咳嗽,氣洶情狀,此感冒微兼?zhèn)姓咭。今用芎、蘇、柴、葛以解表,表解則頭痛、發(fā)熱、惡寒愈矣。枳桔二陳以和里,里和則咳嗽、吐痰、氣洶除矣。

參蘇飲十二

仍即枳桔二陳加參、蘇、前胡、木香、干葛。

外感內傷,發(fā)熱頭痛,嘔逆泄瀉,痰塞咳嗽,眩暈嘈煩,此方主之。

發(fā)熱頭痛,外感也。余癥內傷也。外感宜解表,故用葛、蘇、前胡。內傷宜補中,故用參、苓、術、草。其木香、枳、橘、枯梗、半夏,辛苦燥濕,清芬行滯,既足正乖異之氣,又以破痰飲之積,是大有助于前藥也。元戎謂此方治一切發(fā)熱皆效,或然。謂更入四物名茯苓補心湯,尤能治虛熱及吐衄便血,言過其實。

詩曰∶參蘇飲藥是橘皮,甘草前胡枳桔俱,苓葛木香陳半夏,內傷外感用無虞。參前木去芎柴入,飲號芎蘇治亦如。香蘇散反廣橘草,六經無癥暫施之。

疏風養(yǎng)榮湯十三

四物湯加羌活、防風、白芷、荊芥穗。

血為邪勝,睛珠痛甚,及吐失過多,此方主之。

血,所以養(yǎng)睛者也。今勞役饑飽,重傷脾胃,則血蹇不能宣發(fā),乖氣乘之,是為邪勝。又復吐失過多,遂虛生風,風生火,睛愈痛不可忍。得芎、歸、芍、地補而行之,荊、芷、羌、防升而散之,風自疏而榮自養(yǎng),因為名湯。服后痛止,眼睫無力,常欲垂閉者,中其病矣。然由吐失多而睛痛,須艾人理血湯,此恐不合。

詩曰∶疏風養(yǎng)榮湯,荊防羌白芷,再增四物煎,血邪無復起。

救睛散十四

當歸 地黃 血竭(各一兩) 磁石(二兩) 朱砂 芎 沒藥 乳香 丹參(各五錢) 木香 獨活 防風(各三錢)打撞損睛,此方主之。

室堅而固,八風莫貫其隙。器藏而密,投鼠不忌其傷。夫人卑以自牧,重而致威,一切兇狂惡少,不敢以非禮相犯,乃所謂真睛者,安所損也。今不幸誤觸于物,受傷同于拳棒,故即用以拳棒之藥,脫化處方;蛟兤淞x,曰∶當歸、地黃養(yǎng)陰衛(wèi)青睛也,磁石、朱砂鎮(zhèn)火清神水也。且傷則血瘀,或妄行,須芎 、血竭、沒藥、丹參之苦辛,和而行之。血病氣亦病,再生風,必乳香、青木香、獨活、防風之溫涼,平而散之。進此不退,另增別病,當因癥議治,慎毋固窒。

詩曰∶頭目遭撲跌,雖活防血竭,丹參采鮮肥,朱砂取明徹,媒合芎歸地,石杵成木屑,乳沒酒載調,煩痛有如揭。

黑神散十五

棉花子 敗蒲扇 新荷葉 少婦發(fā)(俱炒焦存性各一兩) 威靈仙 骨碎補 續(xù)斷 防己 延胡索 血竭(各七錢)紫金皮 乳香 沒藥 獨活(各五錢) 丁皮 木香 大茴香 山漆(各三錢)

紫泥金十六

(炙干) 土鱉嘴紫蝦蟆(炙干) 白蠟 當歸 血竭(去子) 虎骨(蜜酥膏酒炙) 乳香 沒藥 朱砂(各一兩) 桂心(去皮) 沉香 木香 自然銅(火 醋淬,水飛) 琥珀 靈砂 蓬砂(麻油炒各五錢) 麝香(二錢)跌撲折傷,三家村亦有能治之者。蓋臟腑本無病,又明知患在某處,所以藥無不應。但手法與工程遲速分優(yōu)劣耳。余少好武事,洞達個中淵微。每丹成,市人爭買,云服之不惟去疾,兼耐刑苦?置當?shù)?/a>,絕口不言者十余祀。今目受重傷,非是弗瘥,勉出二方傳世。考其性與功力,乳香、木香、大茴、丁皮,理氣行痰者也。威靈仙、骨碎補、獨活、防己、續(xù)斷,除濕疏風者也。山漆、血竭、延胡索、沒藥利血而清熱,棉花子、敗蒲、荷葉、發(fā)灰,逐瘀而生新。夫瘀逐則血行,氣理則濕除。充以和榮之當歸、肉桂,行衛(wèi)之沉香、麝香,安神定魄得琥珀、三砂,健骨壯肌有銅、虎、蠟、諸蟲。宜其痛止腫消,興居晏如。曰黑神,曰紫泥金者,本其色而贊美之也。

詩曰∶紫泥金皆錦蝦蟆,藥圃當陽識物華,桂木乳沉香若麝,麒麟血珀赤于砂,自然活虎銅為骨,大抵靈沙火作茅,且喜蠟蟲如蟹鱉,夜緣月石上窗紗。

黑神荷巾棗斷發(fā),靈游蒲鞋子棉襪,路逢丁皮碎補衣,乳沒木茴香噴發(fā),防山漆竭紫金多,獨得施伊芳快活殺。

撥云丹十七

蟬蛻 蛇蛻(炙) 木賊草 蒺藜 當歸(各二兩) 芎 白菊花 地骨皮 荊芥穗 花椒(各一兩) 甘草 密蒙花 蔓荊子 楮 桃仁 黃連 薄荷 花粉(各五錢)密蒙不散,皆由陽虛陰勝,風濕熏蒸故耳。乃用荊穗、蔓荊、薄荷以升陽散風,楮實、花椒、甘草以益氣利濕。陽衰血亦病,當歸、木賊、芎 既和且平。陰盛能束熱,黃連、地骨皮、天花粉兼清帶泄。蟬蛻、蛇蛻、蒙花、蒺藜、菊花本經專治,蓋取其明目去翳,退赤止淚,撥云見日。舍此其誰與歸。一切風障客熱,此方主之。

詩曰∶退云丸里首蟬蛇,木賊芎歸次菊花,地骨秦椒皮最好,蔓荊楮實子為佳,草連兩用同甘苦,蒙穗齊收理正邪,再有蒺藜蘇薄葉,天花粉下見仙娃。

正容湯十八

羌活 白附子(姜汁制) 秦艽 膽南星 白僵蠶 半夏(漂凈毒,姜 ) 木瓜 黃連(酒炒) 防風 甘草 姜汁好酒(各一杯和服)筋牽肉惕,病在土木。蓋木主筋,土主肉,木不務德,以風勝濕,土有所御,就以濕啖之。風濕持久,痰火徐作,土木俱困矣,故口眼 斜,一見笑人。先以南星、白附、僵蠶化其痰,繼以防風、羌活祛其風,黃連、甘草清其熱,終以秦艽、木瓜舒其筋,姜散風邪,酒行藥勢。服數(shù)劑漸減,隨以青州白丸下一二兩,儀容端肅如初,故名。

詩曰∶秦艽甘草白附子,姜連酒醉蠶娥死,南星半夏曉風生,瓜期羌活被伊芳阻。

又方十九

天麻(姜制) 黃耆 人參 白術 茯苓 橘皮 半夏 神曲 麥芽 黃柏(鹽、酒炒) 干姜 澤瀉 蒼術痰重飲食之人,常發(fā)頭痛,頭旋眼喑瞼黑,惡心氣促,心神顛倒,身重而倦,四肢厥冷,脈大、緩或伏,癥與風牽 斜大異,而致病則一。是故痰厥發(fā)冷,濕勝寒也,非橘皮半夏不能療。眼黑頭旋,風虛內作也,非干姜天麻不能除。人參、黃耆,益氣實表,且能止熱蒸之自汗。二術、曲、麥,補中消食,又可蕩中州之滯氣。用澤、苓者,濕不即除,導歸小便,所以安退步也。用柏皮者,寒被陰勝,恐水兼火化所以防未然也。此方藥味本庸,而功力甚速,善用之者,靡有不驗。

詩曰∶蒼黃術麥已芽生,半夏看看曲 成,好與姜陳同一醉,天麻澤畔采參苓。

杞菊飲二十

薄荷 甘草 天麻 荊芥 防風 白菊花 當歸 連翹 枸杞 青葙子 白芷 密蒙花木不勝其土,則虛風內作,發(fā)為癢淚。土反勝其木,則濕熱上溢,發(fā)為赤爛。荊、芷、防風、荷、菊,疏表邪也。監(jiān)以當歸、枸杞正所以和肝,肝平則虛風息,而癢淚止矣。天麻、青葙、連翹, 濕熱也,佐以甘草、密蒙,又兼能理脾,脾治則肌膚實,而赤爛愈矣。肉輪一切潰漏,久而不痊者,此方主之。

詩曰∶杞菊飲,匯天麻,青葙荊薄密蒙花,防翹歸芷粉甘草,風熱循皮赤爛瘥。

青州白丸子二十一

川烏(一兩) 白附子(二兩) 南星(三兩) 半夏(七兩)上四生物作一家,碾極細,絹袋盛,置瓷盆,泉水擺出粉,粉盡俟澄,則換水漂,相天寒熱,露曬三五七日,陰干,糯米煮稀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姜湯下,兼風薄荷酒,尤佳。

風盛則痰壅、痰壅則氣升,或寒或熱,發(fā)為嘔吐泄瀉口眼 斜,手足癱瘓,小兒驚風。故用半夏、南星之辛,以散寒 濕,川烏、白附之熱,以溫經逐風。浸而暴之,殺其毒也。喻嘉言曰∶此治風痰之上藥,然熱痰迷竅者非宜。青州范公亭,井泉清冽,浣物迥潔白,擬以名方,蓋美之也。

詩曰∶青州丸子,川烏白附,半夏南星,四合生做。

益黃散二十二

橘皮(一兩) 青皮(三錢) 丁香(二錢) 訶黎勒 甘草(五錢)小兒面黃睛黃,食不化,及滑腸頤滯,主此方。

胃主受納,脾主消磨,今能納而不能化,責脾虛。滑腸者,腸滑而飧泄也。頤滯者,頤頜之下多涎滯也。面黃睛黃,皆土弱不能攝水之象;鹉苌粒视枚∠;甘能補土,故用甘草;澀能止滑,故用訶子;及青橘二皮,取渠快膈平肝,能抑其所不勝爾。

詩曰∶益黃青陳橘,丁香訶黎勒,小兒脾氣虧,甘草同調燮。

上癥還須理中等方,此散恐不合式,學人審諸。

升陽益胃湯二十三

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 橘皮 半夏 黃耆 羌活 獨活 防風 柴胡 黃連 白芍 澤瀉風熱不制之證,當從涼散。服之反體重節(jié)痛,口干無味,二便失常,飲食不化,灑淅惡寒。此蓋脾胃虛衰,不能鼓蕩陽氣,榮渥水木。致濕yin于內,體重節(jié)痛,飽悶不嗜食,而食亦無味。甚則陰勝濕愈盛,故灑淅惡寒,大便瀉下。久濕乃生熱,故口苦舌干,小便秘結。是方異攻散,中虛濕yin之主藥也,羌、防、柴、獨除濕痛而升清陽,半夏、連、澤 濕熱而降濁,更有黃耆之助陽,芍藥之理陰,則散中有補,發(fā)中帶收,脾胃互益矣。如中病,除連、澤、羌、獨活,加砂仁、當歸為妙。

詩曰∶升陽益胃只參 ,術草柴苓夏橘皮,白芍黃連防有礙,獨羌活澤用何為。

培元散二十四

山楂 神曲 麥芽 半夏 砂仁(各一兩) 橘皮 蒼術 甘草 白芷 藿香 濃樸 芎 香附 紫蘇(各五錢)胃土,人身之坤元也。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易》不云乎!然資生固有養(yǎng)生之術,而養(yǎng)生不無傷生之患。

此醫(yī)藥、稼穡所以并垂于世而弗廢也。今小兒因食致積,挾食轉疳,市人一竟意伐木,鑿柄方圓不合,徒自災及坤元、眷行秋令,生生之機蕩然爾。上方山楂、神曲、麥芽、橘皮,銷宿污而進香稻;砂仁、半夏、蒼術、甘草,焊寒濕而理虛痰;白芷、藿香、濃樸疏氣結也,氣不足加人參、白術,有余加黃連;芎 、香附、紫蘇行氣滯也,血不足加黃耆、當歸,有余加丹皮。夫如是,則神恬清爽,不治目而目治矣。爰就其才質以名曰培元。

詩曰∶培元藿芷又山楂,橘樸蒼芎麥子芽,草草釀成香曲酒,砂人半夏醉蘇家。

保和丸二十五

(懷山藥打糊為丸,麥芽湯下;加白術二兩,名大安丸,治同)山楂肉(二兩) 六神曲 半夏 茯苓(各一兩) 萊菔子 橘皮 連翹(各五錢)飲食內傷,令人惡食及腹痛泄瀉,痞脹,噯酸,此方主之。

經曰∶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故飲食過其分量,則脾胃受傷,不能運化谷氣,積為前證。詳考五味相制,酸勝甘,腐勝焦,苦勝熱,香勝腐,燥勝濕,淡勝飲,利勝滯。故用山楂之酸,以消肥甘。用神曲之腐,以化焦炙。

解郁熱須連翹之苦,辟腐穢藉橘皮之香。半夏辛烈,燥濕土也。茯苓淡潔,利水飲也。萊菔之利行食滯,白術之辛甘香溫,總勝五味,自然五宮大安,臟腑太和之氣,于以保和云。

詩曰∶保和苓曲山楂肉,橘夏連翹子萊菔,大安一味白術加,消中兼補放心服。

七味白術散二十六

四君子加木香、藿香、干葛。

中氣不和,肌熱泄下,此方主之。

中氣者,脾胃之氣也,虛則不和。不和則熱作,而泄瀉時下,虛者補之于甘,故用四君。熱者沉之以清,故用干葛。不和者,醒之以香,故用藿、木香。

詩曰∶七味白術散,四君加木藿,干葛用何為,肌熱泄時作。

橘皮竹茹湯二十七

人參 麥冬 枇杷葉(去毛,蜜炙) 甘草 赤茯苓 砂仁 橘皮 竹茹 大棗目大病后,噦逆不已,脈來浮大,勢欲復發(fā)者,此方主之。

目大病,必苦寒攻散乃瘥。既瘥,則元神削弱,稍有感觸,個中迥覺難耐。正氣洶洶,邪格之則逆而作者,曰噦逆。一二日不罷,本脈定加脈大。浮者虛象,大則病進。目再微紅不爽,畢竟復發(fā)。譬兵荒后,天疫盛行,非災也。蓋饑困傷臟,不能翊運穢氣耳。得飽其粱肉,勿藥而起。上方橘皮、竹茹、麥冬、枇杷葉,平其氣而清其熱。人參、甘草、砂仁、棗子,和其逆而補其虛。是亦粱肉之微乎。

詩曰∶橘皮竹茹湯,參麥枇杷葉,苓草縮砂仁,大棗煎同呷。

生熟地黃飲二十八內容﹞H參 黃耆 五味 天冬 麥冬 生地 熟地黃 枇杷葉 石斛 當歸 牛膝 蓯蓉消渴煩躁,咽干面赤,神珠枯澀,此方主之。

咽干,腎火上炎也。面赤,陽明郁熱也;鹪飫t消,熱盛則渴。津液消渴,則目睛枯澀,而煩躁不寧。故用二冬、二地養(yǎng)陰潤燥,參、耆、歸、味補氣生津,再有枇杷葉、石斛清和肺氣,牛膝、蓯蓉疏導金水。依然清者親上,濁者就下,無庸再投湯飲。

詩曰∶生熟地黃天麥冬,當歸牛膝肉蓯蓉,參 石斛枇杷葉,五味融和補化工。

小柴胡湯二十九

柴胡 枯芩(酒炒) 人參 甘草 半夏 生姜 大棗目病初作,寒熱往來,脅痛、口苦、脈弦,此少陽經傷寒,半表半里之證也。法當和散,故制是方。蓋柴胡,枯芩質輕性寒,能退少陽之熱。半夏、生姜味辛性溫,能散少陽之寒。人參,甘草補益中氣,中氣足則邪不得復傳入里,乃不治之治也。今人遇傷寒,不分陰陽表里,概用此湯去參投之,以為平穩(wěn),禍人多矣。婦人傷寒,合四物更除半夏、入白術,盡劑泰然。

詩曰∶小柴胡湯參居最,草夏黃芩功少退,但有生姜棗作煎,少陽百病成和解。

清鎮(zhèn)湯三十

(除羌活、桂枝入茯苓即清脾飲)青皮 濃樸 柴胡 半夏 黃芩 白術 甘草 草果 羌活 桂枝此即小柴胡合清脾飲加減而變是方。風瘧蒸散瞳神,惡風頭痛,暫予一服。愚按瘧疾,多因暑濕戕脾而起。

蓋暑耗氣,濕蘊熱,熱生痰,三者相持不能發(fā)越,故寒熱間作。復感風邪則木又乘土,摧困極矣。理合橘、樸、柴、桂破滯疏風,半夏、黃芩燥痰清熱,再用羌活、草果之辛散積寒,白術、甘草之溫克中氣,庶病勢漸衰,脾部為之一清。脾清,肝邪亦從此而伏焉。爰名其飲曰清鎮(zhèn)。

詩曰∶清鎮(zhèn)元自清脾變,小柴胡湯藥亦見,出參苓入桂羌煎,風瘧蒸人勢少善。

扶桑丸三十一

桑葉曬干一斤,黑芝麻四兩,蜜丸。

昔有胡僧貨此丸于市,歌曰∶扶桑扶桑高入云,海東日出氣氤氳,滄海變田幾億載,此樹遺根今獨存,結子如丹忽如漆,綠葉英英翠可捫,真人采竊天地氣,留與紅霞共吐吞,濯磨入鼎即靈藥,芝術區(qū)區(qū)未可群,餐松已有人仙去,我今朝夕從此君。時人居為奇貨,有若吉光片羽,爭先得之為快者。遂傳其方,服之皆謂卻病駐景云。

余考桑葉甘寒,涼血除風,芝麻甘平,養(yǎng)精潤燥。夫風燥去,則筋骨自強,精血營而容顏宜澤。用卻燥金目病,誠良劑也。乃曰駐景,未免為胡僧所欺。

釋家群居飽食,嗜欲滿懷,所圖謀遠越強人。稍優(yōu)者狃于空寂,若忘天日。此詩頗不俗,而有生意,又自胡僧得來,不知捉刀誰手。

參麥自然飲三十二

人參 麥冬 五味 當歸 黃耆 甘草 烏梅 白芍 棗皮煎成,用葛、梨、蔗、、茅根、地黃、西瓜,自然汁一杯,入湯服。如非時無有,得人乳、牛乳、石蜜、棗膏亦可。此治燥之通劑。

燥乃陽明秋金之化。經曰∶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jié)M。肺為寒水生源,源止流絕,不能灌溉周身。且或汗,下亡津,或房勞竭髓,或過餌金石,或貪哺酒食,皆能助狂火而損真陰,故化為燥。在外則皮膚皺揭,在內則喘咳煩渴,上則咽焦鼻干,下則腸枯便秘。治宜生津存液,其燥自退。故用參、耆、麥冬、甘草補氣以生津,歸、芍、梅、棗,五味辛酸而致液。且津生于自然,當用自然之瓜、梨等汁以為助。液存于溫潤,更須溫潤之乳、蜜、棗膏以為養(yǎng)。

詩曰∶自然汁,一二好,花樣兼并何處有,有的生脈如歸 ,和著棗梅芍藥草。

黃連湯三十三

黃連 干姜 桂枝 甘草 人參 半夏 大棗胸中有熱欲嘔,胃中有寒作痛,與此湯而愈者,黃連之苦佐以半夏之辛,則苦從辛化,寒者不滯,可以泄上熱;姜、桂之溫和以參、草之甘,則溫從甘緩,熱者不燥,可以散中寒。寒熱之相用,猶兵法奇正之相倚也。況大棗益胃,又所以熱中而靖招搖矣。若早下誤下,胸滿不痛,漸成痞氣,去桂枝,換黃芩,蓋病在表,早下誤下皆逆矣。下而虛其中,表邪乘之,則陰陽不通如痞象,故曰痞。邪正相搏,抑郁心肺,必煩躁腸鳴、干嘔或泄利、谷不化。論因固屬虛,見癥如斯,虛亦成實爾。故須出桂入芩,從其部而瀉之。假無熱,只自虛而痞,當塞因塞用,補陣熱陣選方,芩連俱用不著。

詩曰∶黃連癖干姜,甘草愛肉桂,偏是棗強人,半夏為知契。

寒陣

陽元銷陰,陰盡命絕,先籌滅火,再議壯水。匯寒方∶

抑陽酒調散一

獨活 蔓荊子 前胡 羌活 白芷 甘草 防風(各二錢) 生地黃 黃柏 防己 知母(各三錢) 黃芩 梔仁寒水石 黃連(各五錢)昔有人言,陰氣一分不盡則不仙,陽氣一分不盡則不死。今某純陽亢極,陰銷殆盡,宜尸解羽化,乘彼白云,汗漫游于九垓而不返耳。尚欲少留人世,須親是藥。蓋防風、蔓荊、前胡、白芷、羌獨活、甘草,升而不降之品,抑其外出,使彼不相犯。知、柏、生地、梔仁、防己、寒水石、黃芩、連,寒而善走之藥,迫其直下,而上獲少舒。是亦表里雙解之法。酒調者,大只暴風客熱,睛痛如烙,須以渠為導引,臭味相投,入則可展其長,此反治也。倪氏以是散為丸,救瞳神縮小,人存乎,不問眼。

詩曰∶平羌蔓草香如芷,地柏梔芩仍可喜,連夜風來水石前,獨眠不嘆無知己。

九味蘆薈丸二

蘆薈 木香 胡黃連 川黃蓮 青皮 鶴虱 雷丸 蕪荑(各一兩) 麝香(二錢) 神曲(糊丸,青黛為衣。)小兒疳積上眼,此方主之。

疳毒本傷脾胃,醫(yī)家皆以肝言,何也?蓋木原出于土,土有肥濁,必yin入木,風不能勝濕,乃自甚而生火,克乎脾胃。是病本在土而標在肝也。今而目病,則標急于本耳。故以蘆薈、胡連川連、雷丸、鶴虱、蕪荑,群隊苦臊之品入肝,以清疳毒,殺疳蟲,復以麝香、木香、青皮疏其陳腐抑郁之氣,而使土木相安,用神曲、青黛者,肝脾之藥,亦物與類聚之義。小兒疳蝕疳積,即不病目,亦當服此。

詩曰∶鶴虱雷丸白蕪荑,木香二連及青皮,細研蘆薈麝加入,神曲糊丸黛作衣。

又方三

蘆薈 胡黃連 龍膽草 芎 蕪荑(各六錢) 當歸 白芍(各兩半) 木香(八錢) 甘草(五錢)上方以木香、甘草、芍藥和氣疏土,當歸芎 養(yǎng)血營肌,胡連、龍膽療骨蒸癆熱,蘆薈、白蕪荑殺有形疳蟲。

除疳積外,并治久染風熱,以致目生云翳,肌體消瘦,發(fā)熱作渴,暨口牙耳項瘡蝕瘰結等癥。

詩曰∶膽草非木香,芎 盡蕪荑,連黃芍藥白,甘草合當歸。

芍藥清肝散四

白術 石膏( ) 滑石 芎 防風 桔梗 荊芥 前胡 柴胡 甘草 薄荷 黃芩 知母 芍藥 梔仁 當歸大黃(制) 芒硝膏粱過味,病發(fā)酷烈,此方主之。

膏粱本衛(wèi)生急需,過味則氣血隨變。再稟受素濃,胃陽亢害,自爾目暴赤腫,如懷如蛤,繼而凝脂,花白層見錯出,不得不處此寒方,權行威令。所謂逆則攻之,急治其標者也。然寒藥多傷氣,故以白術甘扶其胃,胃氣寧,則芎 、防風、薄荷、荊芥、柴胡可以升而散之。以當歸、芍藥顧其陰,陰血固則前胡、桔梗、山梔、黃芩、滑石可以清而導之。石膏、知母蕩其熱,速其去也。大黃、芒硝潔凈府,善其后也。非膏粱致變,非氣血素濃,進此不合,恐陰盛逼陽上亢。須問切詳明,不可見癥醫(yī)癥。

詩曰∶梔人膏石煉硝黃,術廩荊柴戶恰當,知母曷防風作梗,芎芩芍草薄前廂。

三黃祛熱煎五

黃連 黃芩 黃柏(鹽、酒炒) 芎 薄荷 連翹 花粉 梔仁上方為風熱退,睛痛不止,臟腑不秘結而作。夫上結而下不秘,是臟未移熱于腑也。故只三黃、花粉、連翹、梔仁之苦寒以清之;鹜硕床恢,是肝復yin熱于心也。更須薄荷、菊花、芎 之辛溫以散之。

詩曰∶三黃連芩柏,花粉山梔列,再薄菊芎翹,何熱清不得。

消凝行經散六

母草 生黃 延胡索 郁金 當歸 芎 茯苓 通草(各一兩) 黃連(酒炒) 荊穗 枳殼(面炒) 柴胡紅花 甘草(各五錢)

婦人癥治與男子等,惟月事胎產異焉。今曰消凝行經,蓋不月致病之藥爾。夫月乃太陰之精,以望而盈,過望而虧。女子稟陰氣成形,故血亦對月而盈虧也,曰月事。經曰月事以時下,能有子。稍一差錯,則氣血俱壞。合用黃 、益母草、枳殼、甘草補氣而利氣,當歸、延胡索、紅花、郁金行血而養(yǎng)血。柴胡、芎 導入厥陰,使榮從此歸。茯苓、通草引入太陽,使邪由被出。若荊芥、黃連,正為血凝累目,平其風熱耳。如是則經脈無恙,琴瑟調而孕子。爰記其功以名方。然必少婦健而有火者,方可與服。倘涉疑似,便當慎思。

詩曰∶消凝通郁延胡索,益母芎歸連枳殼,荊穗柴苓甘草歸,黃耆服亦紅花落。

防風散結湯

防風 荊芥 獨活 紅花 蘇木 當歸 蒲黃 滑石 桑皮 蠶砂 石斛 土茯苓 白芍藥金刀除蜆肉畢,此方主之。

金刀,涼物也;蜆肉,血毒也。血涼則凝,肉割則痛。凝且痛,風火至矣。故以防風、荊芥、獨活疏其風,桑皮、蒲黃、蠶砂清其熱。且割時必受水濕,石斛、滑石、土茯苓以利之。割后恐或瘀血,當歸、紅花、蘇木以行之。如 肉、椒粟,雖血盛,只瀉白加減,不必此方。詩曰∶荊蒲土可蘇,桑蠶滑當活,石斛落紅花,防風擁芍藥。

竹葉瀉經湯八

柴胡 山梔 羌活 升麻 甘草 黃連 澤瀉 赤茯苓 赤芍藥 草決明 車前子 黃芩 竹葉積熱必潰,此方主之。

積者,重疊凝聚之謂,熱則醞釀為邪毒矣。邪深不行,聚久不散,勢不得不潰。其病癮濕不自在,視物微昏,內開竅如針孔,按之則沁沁膿出,本經謂之漏睛。治當先理清陽,故用柴胡、羌活、茯苓、甘草。次泄?jié)彡,故用草決、升麻、車前、澤瀉;總破其積者,必開必利,黃芩、黃連、大黃是也;除其熱者,必苦必寒,赤芍、山梔、竹葉是也。服后目雖稍瘥,轉覺便秘煩冤,此火已下降,只以杏仁一兩,大黃二兩,山梔仁四兩,蜜丸。早晚服二三錢,當有效。蓋杏仁微寒治煩,為煩為熱之所致,山梔、大黃苦寒而利,治秘,為秘為積之不解。引而伸之,不但漏睛,凡風毒、流毒皆為對癥。

詩曰∶連草大黃竹葉青,升時遙望決睛明,條芩赤芍通山澤,誰向羌胡覓茯苓。

逐客飲九

人參 百合 當歸 地黃 柴胡 防風 羌活 細辛 本 紅花 赤芍 大黃 黃連 黃芩上方用當歸、地黃、百合、人參,為損者溫之,司培宗氣也。用柴胡、防風、羌活、細辛、 本,為結者散之,升發(fā)風邪也。用紅花、赤芍、大黃、黃連、黃芩,為客者逐之,抑陽救陰也。強陽暴熱,眼腫翳蝕,頭痛如破,此方主之。

詩曰∶三黃合本泛胡羌,人定風蓬不用防,何日當歸杭芍地,紅花搖落細辛香。

抑青丸十

黃連(一兩) 吳茱萸(酒浸,逗炒) 山羊肝(一具炙干 蜜丸)肝者,將軍之官。雙睛,其外閫也。自衰賊盛,皆能亂其謀慮,故肝病目亦病焉。世人至死而光不滅者,邪未害其空竅,所謂病一不病二也。然既曰肝病,奈何用黃連苦以瀉心?蓋心,肝子也。子食母氣,火泄木元而肝弗實矣。且木實,金當平之,心火退則金無所畏,自足以平肝。故曰抑青。用羊肝者,羊啖百草,清凈無毒,取其同類,導引黃連之性入肝;饛暮,熱郁頓解。古人制方曲盡匠心,茲可見其大概。一法以羊膽和蜜熬膏,且點且服,理亦同。

普濟消毒飲十一

人參 黃芩 黃連 白僵蠶 鼠粘子 柴胡 連翹 升麻 橘紅 板藍根 元參 桔梗 甘草梢 馬屁勃薄荷泰和二年,民多疫癘。初覺憎寒體重,次壯熱頭面腫盛,目不能開,喉舌干渴而喘。俗云大頭傷寒。染之多不救,親戚不相訪問。東垣曰∶身半以上,天之氣也。身半以下,地之氣也。此天元氣薄,客邪乘之,上攻頭目而為病。乃立是方,為細末,姜湯調,時時呷之。余用蜜丸,中夜噙化,人活甚眾。蓋連翹、薄荷、元參、板藍根、鼠、馬、蠶、橘,皆清喉利膈之物,雖多無礙。升麻主降濁,甘草緩之。柴胡主升清,桔梗載之,使氣味浮而不沉,自可徐徐宣力。再有人參輔主,芩連逐容,則熱邪不得復居其位,活人宜矣。倘血熱便秘,加桃仁、大黃以下血?嗜 ,加防風、芎、歸而行。腫勢甚者,須按穴砭刺,此盡腫脹之治。目如蚌合,如杯覆者,皆可類推。

詩曰∶普濟黃連桔薄荷,翹芩元草板藍和,升柴馬勃鼠粘橘,加入蠶參疫奈何?

八正散十二

車前 木通 大黃 滑石 甘草梢 蓄 瞿麥 梔仁經曰∶膀胱不利為癃,理宜八正以通之。滑可去著,滑石、車前皆滑也;瀉可去實,大黃、草稍、梔仁皆瀉也;通可去滯,瞿麥、 蓄、木通皆通也。若虛人,則大黃不宜用,加生地、桑白皮、苦竹葉,以清療之。一切心熱沖眼,太陽蘊毒,須與此湯。服后,覺濕熱下注,少腹急,小便欲通不通者,加木香化氣于中,委頓出矣。

詩曰∶八正車前甘草梢,大黃滑石木通條,山梔 蓄兼瞿麥,郁熱奔流小便消。

雙解散十三

防風 大黃 薄荷 芍藥 當歸 甘草 白術 滑石 石膏 梔仁 桔梗 連翹 芎 荊芥 麻黃 芒硝黃芩病癥之最急者,莫如風火。風火交戰(zhàn),理宜表里兩解。是方防風、麻黃,疏表藥也,風熱在皮膚者,得之出汗而泄。荊芥、薄荷,清上藥也,風熱在巔頂者,得之由涕而泄。大黃、芒硝,通利藥也,風熱在腸胃者,得之由穢而泄;、梔子,水道藥也,風熱在決瀆者,得之由溺而泄。風yin于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以清之。

風游于絡,伏火隨起,赤芍、黃芩、連翹以降之?嗪亡陰,芎 、當歸和肝血以養(yǎng)之。辛散恐亡陽,甘草、白術調胃氣以保之。一切暴風客熱,服此效。外加菊花、連、羌活、蒺藜,名菊花通圣散,治同。人弱大便不結者,去硝、黃。天燥熱多汗,麻黃亦不宜用。

詩曰∶雙解麻黃更大黃,梔荷術芍草芎防,石膏硝滑渾無事,荊桔翹芩用正當。

黃連解毒湯十四

黃連 黃芩 山梔 黃柏 或加制大黃,蜜丸。

毒者,火邪亢極之謂。如上下積熱,頭目痛腫,口燥舌爛,二便秘結,發(fā)斑錯語,及惡瘡,消渴、疳蝕等癥者是。脈來大數(shù),按而擊指,非大苦大寒專精解毒,不足抑其悍烈。是方也,黃芩苦而枯,枯則輕浮,能瀉火于上。黃連苦而燥,燥則疏決,能瀉火于中。黃柏、山梔苦而利,利則就濕,能瀉火于下。再加大黃,蜜丸,上下通治,救陰之策備矣。雖然,藥寒到此可謂絕境,倘診視不的,切勿輕投。古人以芩、連、柏為丸,曰三補丸。

黃柏一味,曰大補丸。名已不正,注方者添出許多蛇足,則言不順矣。乃耳食之徒,認作補虛之補而司醫(yī)事,吾知病患,無所措其手足。

詩曰∶芩連梔柏黃,五味一般強,方雖名解毒,中病再休嘗。

龍膽瀉肝湯十五

草龍膽 黃連 人參 麥冬 五味 柴胡 黃芩 梔仁 知母 天冬 甘草過慮不決,睛痛水綠,此方主之。

肝主謀慮,膽主決斷。過慮則火起于肝,故睛痛;不決則火起于膽,故膏綠。治膽火宜直折,故用芩、連、柴胡、山梔、膽草;治肝火宜克制,故用天、麥門冬、參、草、五味、知母。

詩曰∶連膽由來苦,梔芩胡得甘,妙加生脈散,知母耐天炎

左金丸十六

黃連(六兩) 吳茱萸(一兩,酒浸,同連炒) 加木香五錢治積滯熱痢。

左目病,左脅作痛,此方主之。

左者何?肝位也。左金者何?謂金令直乘其位也。金何以得令?蓋黃連瀉去心火,肺不受困,則清肅之威左行,而肝有所制耳。何用吳茱萸?以渠味辛氣臊,臊則入肝,辛則疏利,是為反佐。加木香治痢何義?取其香溫,合前藥能開發(fā)郁結,使氣液宣通。經曰∶佐以所利,和以所宜,無病不克。

詩曰∶左金黃連吳茱萸,益元滑石粉甘草,補血黃 秦當歸,一般六一銖兩巧。

涼膈散十七

(竹葉煎湯合生石蜜調服)連翹(四兩) 大黃 芒硝 生甘草(各二兩) 梔仁 黃芩 薄荷(各一兩)大熱目赤腫,此方主之。

大熱,臟腑實火。目赤腫,本科險癥。須以連翹、竹葉、荷葉之輕芬,升散于上,大黃、芒硝之猛烈,推蕩于中。黃芩、梔仁上清下行。生草、生蜜和中泥膈,癥不變矣。經曰∶熱yin于內,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此方之謂與。

詩曰∶甘草大黃蘇薄翹,條芩梔子化風硝,七般為散名涼膈,竹葉湯攙石蜜調。

瀉青丸十八

龍膽草 當歸 防風 羌活 山梔仁 芎 大黃(各等分)青者,東方木神,于人為肝。瀉青者,蓋木忌蔽密,必伐去枝葉,始通風而不生蟲。肝屬木,忌血旺與氣郁。血旺則善怒,氣郁則筋脈不舒。風火相循而起,發(fā)為頭痛,目赤腫,翳障,熱淚,坐臥不寧,本經謂之木火自焚。不圖急治,安望其條達。故用大黃、草龍膽、山梔仁苦寒下行,直入厥陰而折之。羌活、防風、芎 ,氣雄能走,從其性而升之。用當歸者,以辛溫潤其燥,就以辛溫補其血,是亦瀉青之一法也。雖然青乃春陽發(fā)榮之色,化物之源也。世醫(yī)皆執(zhí)東方常實,有瀉無補,目病屬肝,肝常有余,肝無補法諸說,起手便是平肝。不知五行之中,惟木懷仁向榮,非如前癥,而用前藥,譬以板斧伐條,標雖速去,本則隨枯,來春杳無所生矣。春無所生,則夏長、秋收、冬藏者何物乎?故余每救敗癥,從養(yǎng)陰益陽者居多。否則議和議瀉,然終以益補收效。此何以故?蓋病多假實真虛,而藥只有瀉無補,饑腸寒骨,強自支持,因衣以綈袍,食以豆粥,猶久旱得雨,嚴寒出日,有不解其郁悶者乎。必曰肝無補法,此門外漢子。憑卿用卿法,我自用我法也。

詩曰∶瀉青莫漫防龍膽,羌活大黃當檢點,至乃芎 梔子仁,癥非如上任煎啖。

瀉黃散十九

防風(四兩) 甘草(二兩) 藿香 梔仁(各一兩) 石膏(五錢)黃乃脾之正色。脾之華在瞼,脾之竅在唇口。故凡兩瞼及口中、外有病者,知脾火也?嗄転a火,寒能勝火,故用梔仁、石膏。香能醒脾,甘能緩脾,故用藿香、甘草。乃防風取其升浮,既能發(fā)脾中伏火,又可于土中瀉其金氣,使不受母邪為禍。蓋一藥兩用之法,以故倍之。

詩曰∶瀉黃散重用防風,草藿梔膏減半充,蜜酒調咽清胃熱,下胞癢爛有殊功。

導赤散二十

生地黃 木通 淡竹葉 甘草赤者,火也。導赤者,導其丙丁之火由溺而泄也。然五臟各有火,何以知為丙?蓋目赤心煩,小水黃赤耳。故用生地涼心血,竹葉清心氣,草稍退心熱,佐以木通,則直入小腸膀胱而瀉心表。若他邪相傳,須導赤各半湯為當。

導赤各半湯二十一

黃連 黃芩 知母 梔仁 犀角 滑石 麥冬 甘草梢 人參 茯神 燈心 紅棗熱邪傳入心經,涼以黃連、犀角、梔子。心熱上逼于肺,清以黃芩、知母、麥冬。下移于小腸,泄以滑石、草稍、燈薪。然心分本虛,邪乃能越經而傳。故又以人參、茯神、紅棗以補之。

詩曰∶導赤藥四味,竹草通生地,本方黃連芩,犀角滑石參,麥草暨梔子,燈薪棗知母,一樣下膀胱,爰名各半湯。各半義未詳,諸書亦未有發(fā)明者。

瀉白散二十二

桑皮 全地(各一兩) 甘草(五錢) 糯米(一勺) 或加芩、連各三錢。

肺金正色曰白。肺虛火燥,目紅不退,賊邪犯矣。桑白皮、地骨皮,質輕性微寒,輕可上達華蓋,寒則直逼氣海。甘草、糯米,味甘性純濃,甘可補土生金,純濃則化邪匡正。李時珍曰∶此瀉肺諸方之準繩。愚謂氣分虛熱,得此散一清,自可見效。若血分實火,必加芩連或下方乃的。

治金煎二十三

元參 桑皮 枳殼 黃連 杏仁 旋復花 防風 黃芩白菊 葶藶子白睛腫脹,日夜疼痛,此方主之。

白睛腫脹,肺氣中塞也。日夜疼痛,肺火上攻也。中寒者,須散而決,故用枳殼、杏仁、旋復花、防風、白菊。上攻者,當寒而下,故用桑皮、黃連、元參、黃芩、葶藶。

詩曰∶瀉白桑白地骨皮,甘草粳米藥須知,參連芩麥及知母,睛紅喘咳可加之;有用元桑杏仁枳,旋復防風葶藶子,黃連黃芩白菊花,別名治金還詳記。

竹葉石膏湯二十四

竹葉 石膏 人參 麥冬 半夏 甘草 粳米傷寒瘥后,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目病驟作,此方主之。

傷寒由汗吐下而瘥,自然虛羸少氣。氣虛不能生津,則燥火上干,故逆而欲吐,目病驟做。石膏、竹葉、麥冬,所以解肌而清有余,半夏、人參、甘草,所以散逆而補不足。乃粳米者,恐竹、石過涼損胃,用以和中氣爾。

一方除參、麥、半夏,用桔梗、木通、薄荷,治胃實口渴。李土材曰∶陽明外實,則用柴葛以解肌。內實則用承氣以攻下。此云胃實,非有停滯,但陽盾勝耳;鹜鷦t金囚,故以竹葉瀉火,以桔梗清金,薄荷散于上,木通泄于下,甘草、石膏直入戊土而靖其中。夫如是,則炎蒸退而津液隨生。土瘍瞼腫,治亦得。虛入冒暑,目暴赤腫,合前藥增量一二。

詩曰∶竹葉石膏湯,粳米法半夏,參草麥門冬,燥熱飲能罷。

人參白虎湯二十五

知母 石膏 甘草 粳米 人參白虎者,西方金神也。五行之理,將來者進,成功者退。知秋金令行,則夏火拱服。石膏甘寒,知母苦寒,所以吏清肅之令而除炎熱。詩曰∶大暑驅酷吏,清風來攻人。正睽此湯之謂。然啜則啜矣,胃氣不能無損,故用人參以挾氣,甘草粳米以和胃。熱yin陽明,津液內燥,瞼腫頭痛,此方主之。

石膏半生半熟一味為散,淡竹葉、麥門冬濃煎,調二三錢,功效不相上下。

詩曰∶瞼腫頭痛風木侮,草汁調和煎白虎,知母不奈石膏涼,安排人參粳米補。

犀角地黃湯二十六

犀角尖 生地黃 牡丹皮 白芍藥諸見血、血瘀、血熱,用此四者。心主血,犀角所以涼心。肝納血,芍藥所以平肝;鹧啄茌d血上行,丹皮去耗血之火。血涸能致火內燔,地黃滋養(yǎng)陰之血。若夫血怯則瘀,瘀則熱發(fā),當問癥審脈,變化無方,非此所能統(tǒng)轄。

詩曰∶犀角地黃,牡丹芍藥,血見而稀,血瘀而薄,血熱而微,血行而卻,既飲再煎,妙不自覺。

胃散二十七

升麻 當歸 黃連 牡丹皮 生地黃(各等分) 一方加石膏。

內瞼腫實,痛牽頭腦,此方主之。

內瞼責陽明,腫責血熱,痛責火盛。升麻、黃連能瀉火,丹皮、生地能涼血。乃當歸之用,所以益陰,使陽不得獨亢。石膏之加,所以清胃,使病不難勇退。

詩曰∶清胃散主當歸,升麻連地牡丹皮,或益石膏平氣熱,陽明癥就此中推。

清氣化痰丸二十八

橘皮 杏仁(泡去皮,炒) 枳實(面粉拌炒) 黃芩 栝蔞仁(酒炒) 茯苓(各一兩) 膽南星 法半夏(各一兩五錢) 酒、姜汁為丸。

吳鶴皋曰∶氣之不清,痰之故也。能治其痰,則氣清矣。故用星、夏燥痰濕,杏、橘利痰滯,枳實攻痰積,黃芩清痰熱。茯苓滲濕以清痰,栝萎下氣以除痰。愚謂痰即有形之火,火即無形之痰;鸾铓庥谖迮K,痰借液于五味。液有余則痰因而充溢,氣有余則痰得以橫行。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火。善治火者,不治火而治氣。是故清氣乃所以化痰。而曰痰治則氣清,解說雖好,覺與本方義稍背。

詩曰∶清氣化痰星夏橘,茯苓杏枳栝蔞實,生姜扭汁酒為丸,不遇沉 臟清密。

當歸龍薈丸二十九

黃連 黃芩 黃柏 黃梔子 當歸(各一兩) 大黃 龍膽草 青黛 蘆薈(各五錢) 木香(二錢) 麝(一錢)風熱蓄積,時發(fā)驚悸,筋惕抽搦,嗌塞不利,腸胃燥濕狂越,目上視,此方主之。

肝火為風,心火為熱。心熱則驚悸,肝熱則搐搦上視。嗌塞不利者,肺亦火也。腸胃燥濕者,脾亦火也?裨秸,狂妄而越禮也。經曰∶狂言為失志。又曰∶腎藏志。如斯言之,則腎亦火矣。故用黃連、山梔以瀉心,黃芩以瀉肺,青黛、龍膽草以瀉肝,大黃以瀉脾,黃柏以瀉腎。夫一水曷勝五火,不亟亟以瀉之,幾于無水耳。用當歸者,養(yǎng)臟陰于亢火之際。用木香、麝香者,和臟氣于克伐之余也。

詩曰∶當歸龍薈本五黃,青黛木香及麝囊,冬蜜為丸綠豆大,審其量進亦奇方。

消渴方三十

黃連(二錢) 天花粉(八錢為末,用乳或藕、蔗自然汁調)消渴,一理也,分之則有三證焉?识囡嫞瑸樯舷,善食而KT 為中消,煩渴引飲,小便如膏,為下消。經曰∶心移熱于肺,傳為膈消。金得火而燥,故渴。燥者潤之,故用花粉、奶乳、藕、蔗等汁。火原于心,故復瀉以黃連。中消者,經曰∶癉成為消中。癉者,熱也;地黃飲子,或竹葉黃耆湯,甚則承氣。下消者,經曰∶飯一溲二,如膏如油者不治。此蓋先有上、中消癥,醫(yī)習而不察,熱邪下傳,銷鑠腎脂,或克伐太過,泄其真氣,不能管束津液,以滋眾體,致同飲食之物釀而為溲,入一出二,為膏如油也。急以八味、左右合歸或白茯苓丸加減互用,否則肌脫力微,陰痿牙枯,生氣日促矣。

邑人丁芳洲,苦學善飲,年二十六,病消渴。醫(yī)以為酒食之過,一味消導?视,酒肉之量愈加。明年成下消,證如前,兼得鼓脹,目無所睹。比延余,心知病不能痊,但癥系內障,有可治。遂用腎氣、寧志、駐景等藥,既而針其左目。視不甚明,然病覺大減。逾年再針其右目痊。而藥全不應。嗚呼,此其所以為不治也歟。

清燥湯三十一

補中益氣合生脈、二妙、四苓三散,再有神曲、黃連、生地。

燥濕相及也。方名清燥,胡一意治濕。蓋人肺胃素虛,而秋陽酷烈,瓜茶過啖,內濕外熱蘊釀成邪。肺金受之,則天氣不能下降,膀胱絕其化源。口渴便燥,目睛黃澀,當以清金潤肺為首務。故用補中益氣合生脈以升陽生津。燥則必痿,故用二妙加連、地以治痿。濕則必痹,故用四苓加神曲以利濕。

按此湯非如愚注,概以治血枯精涸,五內煩熱,液道不通,諸燥貽害不少。喻嘉言以燥從濕治,非東垣具過人之識,不及此,所謂知一不知二。且進而論之,藥品駁雜牽強,即依前釋,升、柴、柏、曲何所取義?即從濕治,地、麥、連、柏決用不著。又治暑、治痘,概升陽順氣,仍就是增減。方同病異,更始厥名,過人之識其在斯乎?此湯本不中用,以喻氏獎借過情,故大書特書,喚醒長夢。我輩立定根腳做人,高著眼力看書,智圓識達,自不為前人欺瞞。

二妙散∶黃柏蒼術等分。蓋濕熱作痛,黃柏妙于去熱,蒼術妙于去濕。

倒換散∶荊芥二兩、大黃一兩,治小便不通,直捷簡易。謂二妙尤切。又蒼術、荊芥等分為丸,雄精作衣,治風濕,義同。

醫(yī)學全.在線gydjdsj.org.cn秦艽鱉甲散三十二

秦艽 鱉甲 知母 當歸 烏梅 青蒿 柴胡 地骨皮(各等分)風勞,骨蒸壯熱,肌肉消瘦,干咳目赤,此方主之。

風,陽邪也。在表表熱,在里里熱,附骨骨蒸壯熱。久蒸血枯,肌乃瘦。熱邪上逼,肺不納,抑而干咳?染靡四砍。柴胡、秦艽,風藥也。風藥速行,得烏梅之酸澀則逗留,能驅骨蒸之風。全地、知母,寒藥也。寒藥凝聚,得青蒿之苦辛則散降,能療肌肉之熱。鱉,陰類而甲骨屬。佐以當歸,非惟養(yǎng)血,總邀前藥。而除熱于陰爾。

詩曰∶風勞蒸骨夜如年,艽甲青蒿飲萬千,見說柴桑梅子熟,煎湯奉母病當痊。

四生飲三十三

荷葉 艾葉 柏葉 地黃(等分) 生搗,融雞子清調服。

陽乘于陰,見諸血癥,法當瀉火,火退則血自歸經。統(tǒng)而論之,生之則寒,四生皆能瀉火。拆而論之,荷、艾清香,散火于氣,柏、地重膩,降火于血,蛋清之調,正以涼其熱。而生其陰耳。

導陰煎三十四

陳牛糞 糞 伏翼鼠糞 人溺 驢子溺虛勞之人,血脈空洞,燥火內燔。以辛香之物投之,雖曰滋陰,其實燥血。以苦寒之品攻之,雖曰降火,切恐增氣。故主以腐化之糞溺,既可勝焦,又不損胃,是蓋虛火之知契也。或者惡其穢而薄之,此未升藥師之堂。

詩曰∶四生飲,荷艾柏,與地黃,蛋調訖;導陰煎,人驢溺,牛兔鼠,陳糞列。

通關丸三十五

黃柏(二兩) 知母(一兩) 肉桂(五錢) 蜜丸。

腎火起于涌泉者,主此方。

熱自足心直沖股內,而入少腹,便秘不渴,陰汗遺精,均謂火起涌泉。知、柏苦寒,水之流也,用以折其過逆。肉桂辛溫,火之亞也,假以暫為反佐。然雖對癥,必脈形兩實,素無損傷,方許議治。

詩曰∶黃相通秦關,肉桂來交趾,知母蜜丸吞,涌泉火不起。

酒煮大黃丸三十六

大黃(去黑皮,取鮮黃錦紋者,劑片一斤,好酒 熟,候干,再用燒酒拌,蒸曬杵融,丸如綠豆火,瓷罐收貯聽用。)大黃苦寒泄利,得燒酒無竅不入,無實不瀉。然必久蒸曬者,欲味醇而氣微香,第去邪不損其正,庶不失為久練之將軍云。

七制香附丸三十七

揀大香附子一斤,杵去皮,以童便浸軟,劑片。初用生姜扭汁漬濕曬干,繼用冬酒,繼陳米醋,繼生紫蘇汁,繼生艾汁,繼生薄荷汁,次第漬曬畢,碾末,百合粉糊丸,赤豆大,瓷罐封固聽用。

婦人一切風熱不制,改目淡紅微翳,眵淚 ,頻年不瘥。此蓋憂思郁怒,潛傷肝脾,致春升之氣不能上營,雖治易愈,未幾復來。一回重一回,藥遂罔應。香附氣芬味苦辛,專入肝脾而平蘊結,今漬以七物,非制其悍,實助其能,用療上癥,尤為合式。

熱陣

陰風栗烈,陽氣沉埋,欲收寒威,須臨日火。匯熱方∶

理中湯一

人參 白術 干姜 甘草太陰自利不渴,寒多而嘔,腹痛溏泄,脈沉無力,或厥冷拘急,或結胸吐蛔,及感寒霍亂,此方主之。

太陰,脾也。自利腹痛為脾病,利而不渴為寒。寒徹于外則四肢厥冷拘急。寒凝于中則結胸溏泄,喜吐蛔出。

霍亂者,或嘔或泄,陰陽不和而揮霍撩亂也。凡此皆虛而致寒。故用干姜、白術之辛溫,人參、甘草之沖和,散其寒而補其虛,則中氣治,太陰脾土遂其初矣。故曰理中。

人身陽氣,有如天日,稍西則涼,涼極則寒肅至矣。是故病在三陰,須以此湯為主。桂、附、丁、砂、花椒、烏梅、歸、 ,隨癥增一二無害。今人明欲理中,加上許多非類,責以收效得乎。

蛔蟲乃濕土所化,非胃中固有之物。胃寒無容身之地,遂逐氣逆上而吐,胃治則腐,或隨糞便下。醫(yī)咸謂消食養(yǎng)臟之蟲,作丸作散,安保不已,為之噴飯。

霍亂亦有陽癥,不可不辨明用藥。

詩曰∶理中參術干姜草,附桂丁 出入好,唯有景岳理陰煎,草姜桂地歸仍妙。

理陰煎二

地黃 當歸 甘草 干姜 肉桂此理中湯之變方也。凡人真陰不足,或素多勞役,忽感天行赤熱,雖現(xiàn)火癥,但便清惡寒,脈見沉小無力,便是假熱。速以姜、草佐歸、地、肉桂溫補陰分,托散表邪。不效再進,使陰氣漸充,則邪從內散,赤熱自退。

若以寒苦攻之,病變決不能治。吾于此癥,盡得領教,特表而出,以為世警。

扶陽助胃湯三

人參 肉桂 附子 白術 甘草 干姜 橘皮 吳茱萸 芍藥 益智仁 草豆蔻(濕紙濃包煨,不可去油)客寒犯胃,胃脘當心而痛,目無所見,脈來沉遲,主此方。

胃,戊土也。乙肝竅通于目。邪在胃中,土木爭勝,不見固理也。脈來沉遲,客寒可知,故用附子、干姜、肉桂、吳萸、草蔻、益智辛熱之物以扶陽,邪氣既實,正氣必虛,故用人參、白術、甘草甘溫之品以助胃。其橘皮、芍藥,非取其酸辛,一瀉土中之木,一利腹中之氣歟。虛腫如球,別無病苦,服此亦效。

詩曰∶桂附理中加芍藥、吳茱萸廣陳橘殼,再益智仁草蔻煎,客寒犯胃咸除卻。

九轉丹四

(一名硫磺挺生丸)硫磺(十兩) 故紙(四兩) 白術(五兩) 胡巴鹽(酒炒) 附子(三兩) 小茴 肉豆蔻(蒸熟,不可去油各一兩五錢) 木香(一兩) 沉香(一兩五錢) 白胡椒(五錢蒸過) 丁香(二兩) 山藥(打糊為丸)凡人之身,有真火焉,寄于命門,會于肝,出入于艮、坤。所以溫百骸,養(yǎng)臟腑,皆此火也。此火一息、則肉衰而瘠,血衰而枯,骨衰而齒落,筋衰而肢倦,氣衰而言微矣。硫磺,火之精也,倍用之能驅邪歸正,挺拔元陽。經曰∶陽旺則陰生。一舉而陰陽兩得之也。但其性熱而不燥,得附子、白椒之辛烈,則上行下效,捷如影響,乃所以發(fā)生。以故火盛自生土,白術、丁香、山藥以助之。土盛恐制水,胡巴、故紙、豆蔻以養(yǎng)之。其沉、木、小茴三香,氣升味降,非惟堅腎益脾,同寅協(xié)理,并假渠為介紹,引火歸經,不致孤陰困守耳。陽氣暴絕目盲,慢驚上視,陰厥直視,厥陰頭痛,痰暈目暗,暨一切冷勞、陽痿、小便頻數(shù)、小腹冷痛、奔豚、風痹、連年不愈瘧、吐瀉不止、寒積不消、胸膈飽悶、大病后腫脹、脫氣脫血等癥,救急扶危,其功十倍人參。若人強力入房,因而骨極腰脊酸削。不欲行動,是丸雖似對癥,一粒不可輕投。所以然者,水虧火益盛,又以硫磺濟之,腎精消爍耳。市醫(yī)用以殺人,群喙毀為毒藥,得毋過此類也。呵呵。

硫磺取極松、極黃、碎如米者,置廣鍋內,爐炭熔化,用桑枝不住手攪。預備陳米醋若干,豆?jié){水一盆。如煙濃欲焰,急以醋沃之。復熔復攪,極清,傾入瓷盆。俟冷再打碎、熔攪如前。至九次,則丹成矣,故謂之九轉。泉水漂十余日,去火毒。澄新黃泥水及綠豆、甘草片煮一晝夜,淘凈曬干。

肉豆蔻與丁香、肉桂大同小異,其性味妙在香油面裹煨,或水潤濕,飯上蒸一二餐可矣,市醫(yī)紙包火熨,千百不休,香味頓失。至有以苞粟子炒,碾粉,漬其油偽貨人者,可笑可恨。

此丸原名挺生,諸書無有,不知始自誰氏。今江閩盛行,向人乞得其方,按法精制,對癥者與服皆效。但元方硫磺一斤,似覺過多,減去六兩。又每進此,大便泄無了局,增入肉豆蔻、白椒二味,由一錢至五錢,久之腸胃適然,精力倍勝,真神品也。備注以廣其傳。

詩曰∶挺生不獨檀硫磺,妙附丁沉術木香,椒蔻胡巴小茴藥,骨脂既補壽彌長。

春陽回令丸五

(參湯下。如吝,龍眼湯亦好)枸杞(一斤) 補骨脂(八兩) 白術(四兩) 胡椒(二兩) 久蒸,曬,極純?yōu)槊睢?p>春陽,指木政而言。回令,回其生發(fā)之令也。夫木得水則榮,失水則枯。氣滿則榮,血失則枯。榮則引風,枯則惹火。動之如雷電,發(fā)之如風雨,獨出獨入,無敢禁御。五臟之最難得其平者,莫肝若也。故屬肝之病居多,而治肝之法極博焉。若乃血脫、洞泄,因成陰風暴盲,此脾、腎、肝虛極,臟中陽氣下陷所致。是方枸杞子味甘質潤,濡血者也。補骨脂色黑氣腐,暖水者也。水以生之,血以養(yǎng)之,木榮弗枯耳。胡椒之辛熱以回陽,白術之辛溫以補土,陽回則花葉自繁,土濃而根干始勁。用人參者,洪釣一氣,無地不周。所謂一息不運則機緘窮,一毫不續(xù)則霄壤判,使其木令回春,土、火、金、水次第而生生矣;蛘卟贿_此理,見其血竭,而主以純陰之四物,切恐大地否塞,萬物不生。億其精耗,而進以壯水之六味,不免懷山襄陵,水泛木浮。故曰四物、六味,有時禁弗與者,蓋此類也。余撰茲丸,敢謂救今人之失,實所以補古方所不及。高明之士,幸教我焉。

詩曰∶杞術補骨脂,參椒回春令,會得暴盲人,誠求樂施應。

白通湯六

干姜 附子 蔥白(去蔥入甘草即四逆湯)少陰下利,目暴盲,兩手脈俱沉濡,此方主之。

少陰腎,冬令也,主天地閉藏。寒邪客之,則陰道不固而下利,利下陽氣暗泄,故脈沉濡,目盲。乃用蔥白以通陽氣,干姜、附子以散陰寒。寒散陽復,通者塞而塞者通矣?杉词[而名白通。

向治某甲,投此湯,利不止,漸厥逆無脈,干嘔而噎呃;驌(jù)傷寒論云∶此寒盛格陽,不能下達少陰,反逆亂于上故也。須加人尿豬膽汁以導之。切思暴盲系腎陽虛極,方悔用蔥過表,更與大寒奇苦之尿、膽,則落井下石。所謂不死于病,死于藥矣。乃以柿蒂、丁香、干姜濃煎一大杯,下咽呃逆即止。隨進八物回生飲五六劑,身溫脈續(xù),而目亦能睹?梢娪“鍟谌嘶钭x,印板方其可死用乎哉?又太陰自利不渴,陰癥脈沉身痛,與夫厥逆不利,脈不至,用四逆湯,煎成涼服。吳注∶太陰主水谷,內有真寒,故自利不渴。陰癥舉三陰而言,病在里故脈沉。里寒,則血脈凝澀,不能宣布手足,故身痛,四肢厥逆,脈不至而下利。經曰∶寒yin于內,治以甘熱。故用炙草、姜、附申發(fā)陽氣。又心涼服者,經曰治寒以熱,涼而行之是也。否則戴陽者,反增上燥,口目耳鼻皆血,甚矣。藥之難用如此。

按∶姜,辛溫無毒,不特散寒,兼能通神明,去穢惡。故圣人日食不徹。甘草,固敦濃和平,寒熱皆理,藥師目為國老。四逆湯除此,只附子一味。附性雖較姜加烈,如陰癥、厥逆、自利、脈不至,再甚熱品補劑,煎成急進無害,何必涼服。鶴皋曾注內經,顧如是饒舌,市醫(yī)幾人明達。果見面紅七竅流血,決謂此屬假寒,誤投姜附而致。定改用知柏四物,或六味地黃,下咽隨斃。學人講論至此,當起立敬聽。

詩曰∶少陰利后脈沉濡,兩目隨盲白通治。白通姜附加蔥白,去蔥入草四逆為。四逆不諧病或變,溫經九轉可平施。

八物回生飲七

人參 黃耆 白術 鹿茸 當歸 附子 干姜 肉桂陰陽兩虛,寒邪直中,眩仆欲絕,喉無痰聲,身不浮熱,此方主之。

陰陽之在人身,互為其根,不可須臾離也。陰盡則陽無所附而飛越,故眩仆。陽消則陰無所資而寒逆,乃欲絕。過不在痰,焉有痰聲。病不因感,那得體熱;仃栱毴藚、黃耆,還陰必當歸、鹿茸。安胃散寒,不外術、附,溫經攝血,豈違姜、桂。

此癥俗呼脫陽,一名陰厥,責以房勞致病。用附子理中不效,則術窮。不知即謂房勞,固其精血敗壞方見是狀,徒益其陽,寒雖能去,則陰不愈銷爍爾?不塵主此八物,雅有神契,故謬曰回生。本方除歸茸名黃耆湯,治肺勞氣虛,陰湊為寒亦佳。

詩曰∶回生八物,姜桂黃耆,鹿茸參術,附子當歸。

人參復脈湯八

人參 麥冬 阿膠 黑芝麻 肉桂 地黃 甘草 姜棗和煎。

氣血虛衰,真元不能繼續(xù)。脈止,心悸,目昏,不自安。用參、草、大棗者,補可去弱。用生姜、肉桂者,溫則生陽。阿膠、黑麻,所以滋陰續(xù)絕;地黃、麥冬,所以寧神正視。

詩曰∶人參復脈湯,交桂懷地黃,麻麥阿膠草,煎還佐棗姜。

真武湯九

附子 白術 茯苓 芍藥 生姜膀胱陽虛,不能營運水氣,致寒濕內甚,骨節(jié)盡痛;蚝钩龆安簧ⅲ园l(fā)熱,及濕勝水谷不別,則水上凌逼心肺,頭眩目 ,真武湯主之。蓋白術、茯苓,濃坤土而制坎邪,附子、生姜,壯實火而逐虛寒。芍藥之用亦經濕yin所勝,佐以酸平爾。

詩曰∶真武湯,術苓附,芍藥姜,暖水土。按真武,北方水神,以渠能治水怪,故名。此漢人佞fo結習,不必稽究,但義取乎斯。須地黃、阿膠、蓯蓉、天冬等,陰中陰藥,類聚處方,顧以火土純陽之物,相勝相敵,殊覺舛謬。且疑少陰病,肢體骨節(jié)疼痛,必當歸,肉桂和陰行血,其痛方除,豈可芍藥酸平?太陽病,汗出不散,脈緩沉,自利,加人參、五味,收陽益衛(wèi),水濕自化,茯苓決難淡滲。王晉三謂此用崇土攝水法,則真武元是土神,非水也。又曰命名雖因崇土,全賴陽氣出化,則又似火神矣。強解胡謅,可為噴飯。

小建中湯十

肉桂 甘草 生姜 芍藥 大棗 飴糖腹中急痛,左脈澀,右脈弦,此方主之。

邪氣入里,與正相搏,則腹痛急甚。脈澀者血滯,弦者木克土也。故用芍藥之酸,于土中瀉木;肉桂之香,于脾中行血;脾急欲緩,飴糖、炙草之純甘以緩之;中寒須溫,生姜、大棗之辛甘以溫之。曰建中者,脾居四臟之中,得此癥必此湯,脾氣始建。嘔家雖腹痛不用,為其甘也。然只在飴糖一味耳。今人用是湯,絕不言及飴糖,未窺仲景之奧。

大建中湯十一

蜀椒 干姜 人參 飴糖頭風痛不敢觸,服攻散之劑加甚者,與此方。

陽氣藏于土木,會于頭。陽虛適風邪中之,故發(fā)痛。誤攻與散,陰寒之氣,復逆而上沖,故轉甚而不可觸近。乃用椒,姜之辛熱逐冷散逆;參、糖之甘溫,回陽補土,則中氣大建而風痛頓除。

十四味建中湯十二

十全大補加麥冬、蓯蓉、半夏、附子。

汗吐下后,中氣虛乏,真元無所附麗,再形為事勞,精聽欲役,則無根之火一激而上,隱隱發(fā)為目痛,或瞼胞浮脹。以參、耆、炙草、當歸補虛而和中,桂、附、芎 、芍藥助陽以祛邪。不效,加地黃、麥冬、蓯蓉清其燥,白術、茯苓、半夏除其濕。所謂中營之幟一建,而失伍之師一一各就其列,不終日而目寧矣;蛑^以參、耆、桂、附、建中、理中等治目,法之變者也。醫(yī)未至通權達變,與不知醫(yī)何異。知言哉。

詩曰∶建中妙飴糖,甘桂姜芍棗;參椒易桂芍,大建方亦好;十全加蓯蓉,附夏麥門冬,列名十四味,癥治異而同。

治中宣化丸十三

(六神曲取凈粉,蒸熟攙蜜為丸,綠豆大,金箔衣)郁金 雄精(各四錢) 乳香 朱砂(各三錢) 沒藥 木香 沉香(各二錢) 巴豆(去凈油一錢)小兒沉郁冷積,此方主之。

積者,能食不消,郁則兼病而言,再沉且冷,則臟腑何從黜陟。是故積不行則腸結而腹脹,郁不舒則火灼肌瘦,為疳為癆,相因而起。上方朱砂、雄黃靖火毒也,乳香、沒藥蘇氣血也,郁金、巴豆解其堅凝,木香、沉、曲引其吐納,金箔之用,乃所以鎮(zhèn)邪耳。治中宣化,名不虛傳。

詩曰∶治中宣化推郁金,巴豆雄黃木與沉,乳沒朱砂功不減,再襄金曲病無侵。

四神丸十四

(大棗百枚去核,生姜八兩切片,同 爛,揀去姜,為丸)故紙(四兩) 五味子(三兩) 肉豆蔻(二兩,面粉裹,煨) 吳茱萸(一兩,開水泡去烈性)脾腎虛損,泄不已,因而近視,此方神良。

脾主水谷,既虛不能健運;腎司開闔,已損應難秘固。故子前午后,腹無痛而泄,泄傷則陽火下陷,而目能近怯遠。豆蔻辛溫而澀,溫能益脾、澀能止瀉;故紙辛溫而苦,辛能散邪,苦則堅腎。脾腎之陽不滅,遠近一皆明照。五味本酸收,得姜性直資腎火;吳萸徒辛散,有棗和特益命門。腎命之氣交通,水谷自然克化。

詩曰∶吳萸破故紙,豆蔻五味子,姜 棗肉丸,四神靈在是。

沖和養(yǎng)胃湯十五

人參 白術 黃耆 當歸 橘皮 附子 丁香 砂仁 枸杞 甘草久病胃虛,食少作嘔,或惡心瞼脹,婦人及月頭眩,此方主之。

胃者,水谷之海,強則善谷,弱則聞谷而嘔。加以惡心瞼脹,值月頭眩,不問病久病新,都作虛論。今用人參、白術、黃耆、甘草,氣味甘溫以益之;橘皮、附子、丁香、砂仁,氣味辛利以和之;當歸、枸杞,陰中益陽、陽中滋陰以助之。前癥寧有不除。

詩曰∶沖和參草術,養(yǎng)胃丁砂橘,再附 與歸,杞人無目疾。

吳茱萸湯十六

人參 生姜 大棗 吳茱萸厥陰頭痛,干嘔吐沫,此方主之。

厥陰脈挾胃,寒氣內格,故干嘔吐沫。厥陰與督脈會于巔,引寒上逆,故頭痛。茱萸辛熱味濃,下走能溫少陰、厥陰,佐以生姜,散其寒也,佐以參、棗,補其虛也。且厥陰經絡,又環(huán)陰器,如寒疝腰痛,牽引睪丸,脈沉遲,加附子等分煎,涼服。一方以吳萸、干姜等分為丸,參湯下,義同。

詩曰∶吳萸參棗姜,為湯陰邪降,四逆草姜附,寒毒中無妨。

四逆湯十七

干姜 附子(開水泡去鹽,劑片,煎) 甘草此因病而名方。其癥寒中陰厥,脈遲小或沉,濡中見數(shù),身倦不熱,或有微熱不渴,懶言動,當急溫之,遲則不救。蓋本人胃氣大虛,膚腠疏豁,外受風邪,內食生冷,其疾即發(fā)。非若傷寒,循經傳里之緩也。故不問內外因,總以炙草、姜、附為主。有轉自利者、頭痛者,隨時增益,逆還為順,亦未可知。

風寒傳入厥陰,癥如上,服上藥不效,眼反暴發(fā),及婦女經行不利,須桂枝、細辛以溫表,歸、芍、甘草以調里,通草通陰陽,大棗和榮衛(wèi),立瘳。若人素有內寒,不問傳、中,四逆合用無害。

溫經益元散十八內容﹞H參 黃耆 白術 枸杞 當歸 鹿茸 棗仁 肉桂(各等分) 附子 丁香減半 姜酒調。

損虛成瘠,陰湊為寒,眩惕暴盲,此方主之。

寒,陰氣也。寒中陽經,猶能抗陰,其病易愈。寒中陰經,兩陰相遇,如膠投漆。故病太陰、少陰,必重且危,病厥陰者死。今曰損虛曰陰湊,則非外因而作。蓋工賈之人,曰既勞役,汗盡津亡,夜復花酒,髓枯血竭,懨懨啞病,瘦減腰圍。尤自風餐水宿,凍餒交并,致臟氣蕭索,陰寒驟起。血得寒而凝結,寒遇凝而深入,似瘧非厥,眩惕失明。不用桂、附、歸、杞、棗仁、姜汁溫其經,參、耆、術、茸、丁香、醇酒益其元,身雖健在,瞳子其不興歟。

詩曰∶溫經參 術,元益歸杞茸,丁桂棗仁附,陰寒力自窮。

菊花茶調散十九

(新菊花烹雨前茶,尤妙)人參 黃耆 當歸 僵蠶 肉桂 甘草(各一兩) 附子 干姜 芎 五味 天麻 白附(各七錢) 細辛 防風薄荷(各五錢)頭風時痛時止,散表無汗反甚,此方主之。

外感頭痛,手不可近,多實邪。今作止無時,喜打喜熱為內傷。既表無汗,元氣大虛,從外從實而治,安不加甚。故以參、耆、附、草、姜助其陽,芎、歸、五味、桂調其陰,陰陽和則天麻、細辛諸風藥可行升散之令矣。

再有菊、茶清芬上行,以為引導,是蓋痛風之勁敵也。于以承弊,無兇不服。

詩曰∶草參細味勝歸 ,姜桂芎防附亦輸,唯有薄荷及白附,天蠶微物略相如。

攻陣

酷痢吸髓,瘧疫剝膚,投之廁中,民命頓蘇。匯攻方∶

通氣利中丸一

大黃(二兩五錢) 滑石 牽牛(各一兩五錢) 白術(一兩) 羌活(五錢) 黃芩 白芷(各八錢)氣滯者不通,中實者不利。不有以治之,則亢陽上騰,害目之前驅也。乃以白芷、羌活辛利諸節(jié)行其滯,黃芩、滑石寒勝諸熱去其實,大黃、牽?酁a二便利其中,亦逆攻之法。蓋猛烈藥也,雖有白術和胃,中病而仍與服,恐大廈將傾,非一木所能支矣。一方用白牽牛末一兩,四制香附子五錢,甘草二錢,米糊丸,量病虛實,下以錢數(shù),一切積聚,得之隨去。且藥甚平易,而又不損元神,功在利中、承氣之上。一方制大黃、生白牽牛末各等分,薏苡仁粉、皂角濃煎汁調,蒸熟杵為丸,亦佳。

詩曰∶芩炫大黃芷發(fā)馨,牽牛南過滑家亭,笑羌活為杯中物,種術頻年兩鬢星。

大柴胡湯

柴胡 半夏 大黃 枳實 黃芩 芍藥 姜棗佐煎。

陽邪內傳,表癥未除,里癥又急,此方主之。

表癥未除者,寒熱往來,脅痛口苦尚在也。故用柴胡、半夏、生姜、大棗以解之。里癥又急者,大便結而解難也。故用大黃、枳實、黃芩、芍藥以攻之。

詩曰∶大柴胡芩白芍藥,莊黃半夏小枳殼,表邪未罷里邪催,度量煎傾病合卻。

調胃承氣湯

大黃 芒硝 甘草肉輪腫痛,大便秘,譫語,脈長大有力,頭痛巨陽穴,及不惡寒,反惡熱,齒痛作渴,此正陽明邪實之癥。

始得應發(fā)汗,失治而傳至其經,則熱困數(shù)日矣,不下病必變。硝黃大寒可以蕩實,炙草甘平可以和中。湯重性行,則胃調而表氣承順,故曰調胃承氣。亦治陽癥中消,善食而溲?傊篃o太晚,晚則致得上癥。下無太早,早則多有結胸痞氣之患。

小承氣湯

大黃 濃樸 枳實目赤腫,胸脹滿,潮熱狂言而喘,此方主之。

陽邪在上則目腫胸滿,在中則脹,乘心則狂,溢于胃口則喘。胃實則潮熱。潮者,猶江海之潮,其來不失時也。枳、樸去上膈痞滿,大黃蕩胃中實熱,疾消熱退,則正氣得舒,陽邪自然承服,前癥雖逆亦順,故曰小承氣。

有中風邪氣作實,二便不通,機要加羌活,更等其分,名三化湯。蓋承氣能治實邪,加羌活,不忘乎風也。服后大小便微行,上中下無所阻塞,而復其傳化之職,故曰三化。凡久風變熱,病實形實者,皆為對癥。必曰中風多氣虛上逆,無用承氣之理,固矣哉。

大承氣湯

前方加芒硝調胃承氣不與枳實者,以其不作燥滿,如用恐傷上膈氤氳之元氣也。小承氣不與芒硝者,以其實而未堅,如用恐傷下膈汗漫之真陰也。今三部痞、滿、燥、實、堅全見,非重大之劑,急下以承制其邪,則真陰盡為亢陽所劫,癥其危矣。然下多亡陰,故仲景曰∶欲行大承氣,先與小承氣。又曰∶陽明病應發(fā)汗,醫(yī)反下之,此為大逆。

不思補和救逆,漫謂傷寒失表,處散方與服,脈愈滑數(shù),至不可為乃已。深造之士,既常戒懼,于此尤宜加謹。

詩曰∶調胃承氣硝黃草;大黃枳樸承氣。欢较嗪厦蟪,不留甘草防中撓。

十棗湯

芫花 大戟 甘遂 大棗熱邪內蓄、而有伏飲,致頭痛項強者,此方主之。

病患內熱必渴,渴則必引飲,飲多氣弱不能施化。因而凝滯,發(fā)為頭痛項強,或干嘔、汗 出。不須攻表,但宜逐飲,飲盡則安。芫花之辛能散飲,大戟之苦能泄水,甘遂直達水飲所結之處,三物皆峻利,故用大棗以益土。此戎衣之后,而發(fā)鉅橋粟之意也。然非壯實人,未可輕與。

三花神丸七

(酒水為丸。由少至多,快利則止)甘遂 大戟 芫花(各兩半) 白牽牛(二兩) 大黃(一兩) 輕粉(一錢)肢體麻痹,走注疼痛,或腫滿翻胃,此積痰郁熱,氣血壅塞,不得宣通。以平劑調理,則經年不效。故聚六物峻厲之品下之,此守真治火之長技也。然曰三花神 ,恐今人無古人之福,閩地河間之濃,雖有好漢,不敢拜傾一二,神將焉 。丹溪加黃柏名小胃丹,自注∶小者消也。只怕消得干凈。外如子和木香檳榔丸之類,名為化滯,實伸足也,伸則不可復屈,故未敢錄其方。

舟車丸

前方加青皮 橘皮 木香(各一兩) 酒水丸。

面目腫滿,徐徐身亦浮大,知病體兩實,此方主之。

通可以去塞,欲通之利,無過前方。辛可以行滯,欲行之速,更須加味。酒水下咽之后,水陸俱行,上下左右無所不至,故曰舟車。

詩曰∶芫花大戟偕甘遂,十棗煎投事乃濟;牽牛大黃輕粉增,三花神 名堪味;再入木香青陳皮,舟車競逐疾徐去。

清毒逐瘀湯九

天冬 麥冬 黃連 黃芩 木通 車前子 懷牛膝 紅花 蘇木 紫草 蒲黃 丹皮 槐花 生地黃 甘草梢瘀血灌睛,此方主之。

血行于氣,無地不周。無形可見曰瘀;火邪上逆,明現(xiàn)于外而不散,曰灌睛。故以天冬、麥冬、黃連、黃芩、車前子、牛膝、木通、甘草清其毒,毒清則氣治;以紅花、蘇木、紫草、蒲黃、槐花、生地、丹皮逐其瘀,瘀逐則血舒,氣血周行,睛平如故。然虛人須量情增減,毋執(zhí)。

詩曰∶天麥門,蘇槐地,丹皮紫草紅花聚,牛車載通甘蒲州,恰好連芩開藥市。

麥煎散十

鱉甲 生地 大黃 柴胡 常山 當歸 赤苓 干漆 石膏(各一兩) 白術 甘草 小麥(各五錢) 有汗加麻黃根一兩。

此治留而積,積而勞之方也。少男狎其女而莫能通,則有留精;室女親其男而不敢亂,則有留血;孀婦鰥夫有所遇,未免目成念動,止乎禮而情奪,則有留瘀。留之云者,蓋欲火方熾,精血已離其位,忍而轉逆,停于經脈關隘之區(qū)。氣至此阻而不行,則積陽為熱,令人蒸蒸骨熱。血至此行而濡滯,則積陰為疰,令人四肢攻疰,俗名相思病。鱉甲、干漆,破堅物也,所以能逐精血之留。柴胡、石膏,解肌劑也,所以能散幽結之積。且男女親狎,既分失魄,心神蕭索矣,赤苓導而常山開。鰥寡相思,經久成勞,清濁混凝矣,小麥升而大黃降。生地、當歸,生新血也。白術、甘草,致新氣也。麻黃根之加,乃以其形中閉,為止汗之神品耳。肌熱盜汗、目瞞脈實而澀,及男女交合精將泄而忽住,悒悒怏怏,蘊成精濁白帶,彌月經年,不痊不減,服此亦間有效。

詩曰∶常山鱉甲黑如漆,大地茯苓堅若石,白術甘草采歸來,柴麥煎投去勞積。

抵當湯十一

水蛭虻蟲(炒各三十枚) 制大黃(二兩) 桃仁(去皮,炒一兩)蓄血內實,熱上攻眼,急治其標,非此湯不能抵當。分而言之,經曰咸走血,腐勝焦,水蛭、虻蟲之咸腐,所以祛血瘀;滑去著,苦降火,桃仁、大黃之苦滑,所以利血熱。又抵者,至也;蓄血,死陰之屬。無情草木安能營運生氣,務必以靈動嗜血之蟲,飛者走陽經,潛者達陰絡,引領桃仁攻血瘀,大黃下血熱,誠至當不易之良也,故名。

通幽丸十二

地黃 大黃 當歸 紅花 麻仁 郁李仁 桃仁(各五錢) 荊芥穗 赤芍藥(各三錢)腸結睛痛,此方主之。

腸結便黑而堅,蓋血燥也。今曰睛痛,則久燥變熱,風欲動矣。燥者潤之,歸、地、三仁潤物也。熱者寒之,大黃、紅花寒物也。少入荊、芍者,正防其風為厲耳。

詩曰∶虻蛭桃黃湯異樣,對癥理宜無抵當,通幽當歸熟地將,仍用桃仁制大黃,麻仁郁李荊穗芍,因性相從丸合作,制黃一味力相侔,利中還有白牽牛。

瘵疾丸十三

大黃(八兩) 芍藥(四兩) 大元地 甘草(各三兩) 黃芩 干漆 桃仁 杏仁(各二兩) 蠐螬 虻蟲 水蛭 蟲(各半斤)五勞病極,內有干血,致肌膚甲錯,兩目黑暗,此方主之。

吳鶴皋曰∶濁陰不降,則清陽不升,天地之道也。小人不退,則君子不進,家國之道也。干血不去,則新血不生,人身之道也。干漆、桃仁、虻蟲、水蛭、蠐螬、 蟲,去血之品,君以大黃,是聽令于將軍矣。乃芩、芍、地黃,去車火而存杯水。杏仁、甘草,澤焦土而培枯木。仲景為醫(yī)方宗匠,良有特識。今世一遇勞傷羸瘦,用滋陰清熱不愈,則坐以待斃。嗚呼!術豈止于此耶。

詩曰∶腐草蠐螬水田蛭, 蟲虻蟲干地漆,大黃芩芍杏桃仁,法制蜜丸療瘵疾。

滾痰丸十四

蘇子、白芥子、萊菔子煎濃汁,和蜜丸)大黃(四兩) 黃芩(二兩) 礞石(硝煮,飛,一兩) 沉香(五錢)實熱老痰,見諸怪癥,此方主之。

痰之實也由于氣,氣動則痰行,故用沉香、三子以降氣。痰之老也由于火,火盛則痰結,故用礞石、二黃以瀉火。

詩曰∶滾痰丸,大黃芩,金礞石,海南沉。

梔子豉湯十五

梔子仁 豆豉(倍用) 或加干姜少許。

表證未退,醫(yī)早下之,陽邪乘虛入里,固結不能散,煩熱懊憹。更以陷胸湯繼投,愈虛其虛,病不起爾。梔、豉靖虛煩客熱,服而探吐。俾誤下表邪,一涌而出。去邪存正,此為上策。加姜者,既誤必損胃之意。若未經下,煩悶及多痰頭痛,以赤小豆、苦瓜蒂為散主之。蓋苦能涌泄,瓜蒂苦物也。燥可去濕,赤小豆燥物也。夫病未經下,元氣雖虛未損,頭痛挾痰,又似實癥,故用二物在上,吐而奪之,誠為快利。今人唯知汗下,而吐法全不能講究,何哉?丹溪曰∶吐中就有發(fā)散之義。戴人亦謂吐法兼汗。鏡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燒鹽調熱童便,本治霍亂攪腸,愚以治傷食瞼腫,痛連胸膈,三飲而三吐之,亦效。所謂死方活用,全者多矣。

蜜膽導法十六

(一方量用蓖麻子、生大黃、生豬膏搗,捏長條,導入肛門內,效尤捷)蜜二合煎極稠,捏如指,蘸皂角末少許,乘熱納入谷道。病患以手緊抱,勿令出,頃當便;豬膽一枚,入醋些子,用竹管深深灌入廣腸,亦妙。

陽明癥自汗,小便利,大便秘者,蜜膽導之。此仲景原文。汪注∶胃實自汗,小便復利,此津液內竭,非熱結也。若與下藥,則液愈耗矣。宜用外導之法。按是方只大便不行,別無所苦,及虛羸人燥秘,久病患欲下不敢下,蜜能潤腸,角能通竅,膽寒清熱,醋酸致液,迎而奪之,于法允合。若云胃實,應有痞、滿、潮、渴等癥。

陽明自汗,決為內熱逼出,汗亡津液,小便安得反利。立言似此,作述均失之矣,大匠以為如何。

接汗法十七

姜、蔥各半斤,煎湯一斛,如后法蒸之。

朔方嚴寒之地,汗不易得,及腠理閉密之人,得汗無多,皆可間行此法。蓋姜、蔥能通腠理,作湯以蒸之,則表易泄。譬諸克敵,乃外合之兵也。如汗出不止,速碾生龍骨牡蠣、雜蕎麥或糯米粉撲之。蓋四物粘膩而澀,可以固脫云。

倒倉法十八

取肥嫩黃牝牛精肉二十斤,長流水煮糜爛,新布濾去渣,將凈汁慢火熬略稠,如琥珀色為度。令病患先一日斷肉茹淡,勿飽晚膳,于明亮無風密室坐定,以湯飲一杯,少停又飲一杯。備穢桶瓦盆貯吐下之物,一瓷瓶盛所出之溺。病在上者,欲其吐多須急進。病在中下者,欲其下多須緩進。全在活法審量,視出物凈盡乃止。行后必渴,不得與茶水,即以所盛之溺呷之。倘倦怠覺肌,先與淡稀粥,次進菜羹,次雞、羊。將息一二月,自然精神煥發(fā),沉 悉去矣。

積聚 瘕,此法行之。

積以味言,膏粱致之也。聚以氣言,憂思致之也。積濃聚久,則阻礙氣血,乃無情而化有情,離形而自成形,為為瘕,棲于腸胃曲折之處。所謂鼓掌成聲,擊石出火,二物相合,象在其間。曾謂銖兩丸散可能破其藩籬。

肉液充滿融和,無處不到,到則必利。譬如雪消水來,浮沙沉木,順流而東。雖穢物或逐未盡,而欲復營窠臼,勢無及矣。丹溪曰∶黃牛,坤土地,以順為德,而法健為功者,牝之用也。又曰∶全在飲溺上妙,非惟止渴,兼滌余垢。深洞此法之奧,至云。其方得于西域異人,中年后行一二次,卻疾延年。說在那里去了。

分珠散十九

(四物湯調服)槐花 蒲黃 丹皮 丹參 紅花 蘇木 紫草(各一兩) 乳香 沒藥 血竭 朱砂 靈砂(各五錢)瘀血赤脈貫睛,血障。肉包睛,此方主之。

血生于心,藏于肝,上騰于目系,故肉脹脈粗而色赤。痛則熱實,癢則風虛,脈弦而數(shù),則熱盛生風。倘多眵與氣輪紅紫,此心火乘金。兩瞼赤勝爛,奇癢,此風木侮土,法當一體。血分之藥,且散且逐,載鎮(zhèn)載和,自爾血勢少沮,而障脈潛銷。或加刀烙外治,日久睛光熠耀,黑白分明,故曰分珠。

詩曰∶從來血脈貫睛珠,沒藥朱靈竭力除,紫草蒲槐花木乳,丹參皮用亦相如。

散陣

邪客肌表,急逐勿矣,因循日久,勢必深入。匯散方∶

勝風湯一

柴胡 黃芩 白術 荊芥 枳殼 芎 桔梗 白芷 甘草 羌活 前胡 獨活 薄荷 防風風熱不制,此方主之。

風,虛象也。久風不散,勢必變熱,病則實矣。益以外邪,熱復轉風,乃頭痛鼻塞,目腫淚多,暨腦巔沉重,眉骨疼緊。不服藥或誤服,又傷脾胃,風固不止,而熱愈莫能制,則眵障,瞼癢爛等癥生焉。是故以術、枳、芩、草、桔梗疏其土,俾肺金有權,乃足以平木。羌獨活、柴前胡等散其風,使心火弗熾,乃不上蒸溽。曰勝風者,風剛勁,以此湯投之,勝于風矣。

詩曰∶柴前胡復羌獨活,芎 白芷荊防薄,要知術草枳桔芩,亦是勝風湯里藥。

珠珀鎮(zhèn)驚丸二

白礬泡水,合生姜自然汁,酒為丸,小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看效)牛膽南星(二兩) 丹砂 牛黃 全蝎(各一兩) 黃連 犀角(各六錢) 防風 薄荷(各四錢) 青黛 珍珠 琥珀(各三錢) 麝香 冰片(各二錢)諸風熱壅,痰涎上溢,發(fā)源多稟濕土。蓋濕生痰,痰生風,風生熱也。若徒散風而不清熱,徒清熱而不豁痰,則眼斜頭痛,何由而去。是方以牛膽南星為君,佐以丹砂、牛黃、礬、蝎可鎮(zhèn)其風痰;黃連、犀角為臣,佐以珠、珀、青黛可祛其痰熱;防風、薄荷,風藥卒使,佐以冰、麝、生姜,無地不到,可祛其風濕。治前癥外,凡眉眶額板痛不可忍,及指臂不仁,此風機先兆,急進以收其威。

詩曰∶犀牛黃角膽南星,可并珠冰麝珀靈,新得唇朱眉黛子,蝎風連薄不須驚。

獨活寄生湯

獨活 桑寄生 當歸 地黃 杜仲 續(xù)斷 牛膝 黃耆 人參 白術 鹿茸 虎骨羊膏(炙酥各等分) 秦艽防風 細辛 芎 茯苓 甘草 肉桂均減半。

肝腎虛極,風寒濕三氣內攻,腰膝痛楚,手足冷痹,此方主之。

肝筋腎骨,屈伸之專任也。今而虛極,故三氣湊之,腰膝手足,痛痹不便。上方獨活、細辛、秦艽、防風,疏風藥也,偕寄生、續(xù)斷兼養(yǎng)氣而能祛濕。杜仲、牛膝、虎骨、鹿茸,強健藥也,入十全大補兼益精而能御寒。

凡氣凝滯,肢體不仁,及口眼相邀,并宜準此。

詩曰∶秦仲獨活桑寄生,細餐桂術草芎苓,無防虎鹿人牛擾,當續(xù) 仙縮地能。

升陽除濕湯四

羌活 防風 蔓荊 白芷 芎 蒼術 天麻 白附人參 黃耆 當歸 姜棗煎。

風濕相搏,頭痛如破,或兩瞼腫滿,脈浮緩無力,此方主之。

風,天氣也。濕,地氣也。經曰∶濕上甚為熱,則陰逐陽矣。故相搏而頭痛瞼脹,法當涼降處方。然脈舉浮緩,表之則易,下之則難。脈按無力,溫之為是,涼之為非。乃用羌、防疏風之品,和以芎、歸,驅濕從汗散。

蒼、麻、姜、附燥濕之物,監(jiān)以參、耆,使風從氣化。

詩曰∶風濕莫浪用羌防,蔓芷芎麻白附蒼,竊恐黃耆參不便,當監(jiān)南棗蜀生姜。

地黃飲子五

地黃 巴戟天 山茱萸 肉蓯蓉 麥冬 五味 附子 肉桂 茯苓 遠志 石斛 石菖蒲 或加人參、當歸、草。

風痱風痹,此方主之。

風痱,舌強語澀,足廢步蹇。風痹即內經行痹、痛痹之謂。蓋脾腎素虛,運化水火不及,風氣雜合而成。治宜和臟腑、通經絡,河間地黃飲子主之。余考其方,地黃、巴戟天、山茱萸、蓯蓉、麥冬、五味,滋水藥也,水足可以制飛越之火。附子、肉桂、茯苓、遠志、石斛、菖蒲, 濕藥也,濕去足以回厥逆之陽。再加人參補其氣,當歸養(yǎng)其血, 草兼驅風濕。進數(shù)劑稍減,更等分各一兩,以姜汁煮紅棗肉為丸,盡料而痱、痹已矣。風濕內外障,取法乎此,當亦有效。

詩曰∶風痱風痹古方奇,地黃飲子桂附施,石棗菖蒲巴戟斛,麥蓉遠志五味齊,火生水中水生木, 草參歸加不須。

人參敗毒散

人參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芎 枳殼 桔梗 茯苓(各一兩) 甘草(五錢) 虛者倍參除羌活、前胡;風濕甚加銀花、連翹、荊、防。

感冒時氣,目赤頭痛,壯熱憎寒,此方主之。

風寒暑濕四氣,人感其一,便有前癥。倘四氣互傳,則為疫矣。法當汗以驅之,涼以平之,乃用羌、獨、柴、前、芎、枳苓、桔。然邪實則元虛,藥雖外行,氣從中餒,輕者半出不出,重者反乘藥勢縮入,發(fā)熱無休。是必人參之大力,少佐甘草奠安中正,使邪不敢爭而退聽。再進一二劑,自爾元氣充滿,病根一涌而盡。故獨名其能曰人參敗毒。俗醫(yī)謂傷寒無補法,減去人參,得活甚少。凡饑荒兵火之余,致患時眼疫氣,及發(fā)斑惡瘡者,治亦宜。

二術勝濕湯七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芎 枳殼 茯苓 甘草 人參 白術 蒼術 澤瀉 防風 薄荷 蔓荊子小兒善食易饑,小便如膏,不時不利,體或虛肥而黃,俗謂之肥疳,此方主之。

上癥全不為父母姑息,飼以果餅脯醴、肥甘滯膩之物。蓋本兒肌理疏,寒暑乘之。真元微,飲食耗之。父母以其純陽耶,深秋不為裳。父母以其 弱耶,盛夏不解衣。既乳矣,恐饑虛,旋飽以飯。既飯矣,覺倦怠,強抱而睡。有獨母氏懶憨者,征逐不護持,堤防客忤。母氏貧寡者,風雨不能庇,安問肉糜。甚而后母,嫡母已無生育,愛憎或近人情。一有所出,則金石瓦礫,勞筋餓膚,固其本分。稍不快意,怒遷夏楚,疾之甚于偷兒。父或癡愚而懦,若阿姑,若阿翁,當局無得聞言。又或昏庸而yin,憐其才,憐其貌,知情而不忍言。就使父幸明察,不礙于勢要,定畏其悍妒,可怒而不可言。再則幸而嚴肅,非經商久出,即游學遠方,不見不得盡言。而小兒天日無知,幽元不能自言。洎之無慚識,飲恨不敢自言。故百般酸苦,外乘內傷,因循漸積,釀而成疳也。法當依經曰∶清陽發(fā)腠理,芎、防、薄、蔓、柴前胡、羌獨活且散且升;濁陰出下竅,參、草、二術、澤瀉、枳、苓載平載導。進五六劑有效,除羌活、蒼、枳、前胡,入郁金、使君子、歸、芍,服十余日,俾上下表里各還其位,不反其常,入其彀也。而曰必得蟾蜍、蘆薈等丸為治,豈通論乎?詩曰∶羌獨活,柴前胡,枳殼芎苓參草俱,澤薄蔓防蒼白術,肥疳風濕病咸除;敗毒散即前九味,方中增減更詳推。

消風活血湯八

荊芥 蔓荊 丹參 白芷 蒲黃 桃仁 防風 芎 紅花 芍藥 石斛 當歸 山慈菇 土茯苓目赤腫痛有障,歲月不痊。稍減,亦癢澀難耐,此方主之。

赤痛腫障合見,蓋風熱流注元府。攻散不如法,徒虛其體,而邪愈深入,故久久不瘥,時癢時痛,是亦風熱不制之病也。上方芷、蔓、荊、防,偕紅花、桃仁可以疏風,亦可以去熱,風熱退則痛癢宜罷;芎、歸、芍、斛,得參、蒲、山菰、土苓能行血風,更能理濕熱,濕熱除而赤腫合消。雖然上癥男婦常見,經余治數(shù)閱月,而卒無能為者。市醫(yī)一癥一方,自張旗鼓,遇此決致雙盲。學人知之,毋忽。

詩曰∶紅桃白芷蔽青瞳,參斛芎歸藥用工,荊蔓菰蒲苓化土,防風不出稍惺松。

省風湯九

全蝎 半夏 防風 膽星 甘草 木香 生白附 生川烏口眼 斜,痰涎上涌,此方主之。

木必先枯也,而后風摧之。人必先虛也,而后風入之。氣虛之人,腠理不密,則外風易襲。血虛之人,肝木不平,則內風易作。是以臟虛中臟,腑虛中腑,脈絡虛中脈絡。中臟多滯九竅,故口噤失音,目瞑上視,大小便不通。中腑多著四肢,故半身不遂,手足不用,痰涎壅盛,喘聲如雷。中脈絡為最輕,只口眼 斜,沉沉欲睡而已。此蓋風滿胸中,蒸其津液,結為痰涎,上涌頭面。爰用防風、白附、全蟲、川烏,以活經絡之風痰而正口眼,膽星、半夏、甘草、木香,以療胸次之風痰而開壅塞焉。服后其風稍減,曰省風。若夫中腑者宜汗,從乎陽也。中臟者宜里,從乎陰也。則又當集思廣謀,于各癥各陣之方而消息之。

詩曰∶省風湯,選全蝎,夏附川烏膽星列,草木甘香鼓胃中,寧防風壅痰涎塞。

續(xù)命湯

麻黃 杏仁 人參 黃芩 芎 芍藥 甘草 防風 桂枝 附子 當歸 防己古人以此方混治中風,不無精義。蓋麻黃、杏仁,麻黃湯也,仲景以治太陽癥之傷寒。桂枝、芍藥,桂枝湯也,仲景以治太陽癥之傷風。如此言之,則中風而有頭痛、身熱、脊強者,皆在所必用也。人參、甘草,四君子之二也,局方收以補氣。當歸、芎 ,四物湯之二也,局方揀以養(yǎng)血。如此言之,則中風而有氣虛、血虛者,固在所必需也。風yin末疾,佐以防風。濕yin腹疾,佐以防己。陰yin寒疾,附子佐之。陽yin熱疾,黃芩佐之。夫疾不單來,故使藥亦兼該也。然當依易老六經減增,尤為穩(wěn)便。藥行病去,性天自若。故乎為小續(xù)命云。

詩曰∶芎桂秋高芩草黃,藥爐歸制杏麻霜,遼人恭己防風中,附子煎充續(xù)命湯。

大秦艽湯十一

秦艽 石膏 當歸 芍藥 羌活 防風 黃芩 生地 熟地 甘草 芎 白芷 白術 茯苓 獨活 細辛風邪散見,不拘一經,故用驅風散熱兼而治之。羌活理游風,得防風可以去太陽肢節(jié)之風痛。獨活理伏風,協(xié)甘草可以療太陰表里之風濕。三陽數(shù)變之風,責在細辛秦艽。三陰內yin之風,責在茯苓、白術。陽明之風,白芷驅之。厥陰之風,芎 行之。風熱干乎氣,清以枯芩、石膏,風熱干乎血,養(yǎng)以歸、芍、二地。若中風暴仆,痰響氣粗,此濁邪壅塞咽喉,先以稀涎散吐其痰沫。蓋牙皂開關,白礬去污,藥只二味,固奪門之神帥也。然能進湯液便止,不可過多。不觀凡病患易簀時必有痰,務欲盡逐而去,頃刻斃矣。

詩曰∶大秦艽,羌獨防,芎芷辛芩二地黃,歸芍石膏苓草術,風邪散見號通方。

桂枝湯十二

桂枝 芍藥 生姜 大棗 甘草頭痛發(fā)熱,惡風自汗,脈緩,太陽中風也,此方主之。

風之傷人也,頭先受之,故頭痛。風在表則表實,故發(fā)熱。風傷衛(wèi)故惡風,衛(wèi)傷則津液無以固,故汗出。其脈緩者,衛(wèi)氣不能鼓也。上件皆太陽癥,故曰太陽中風。桂枝味辛甘,經曰辛甘發(fā)散,乃所以治風。然恐渠走泄真氣,故用芍藥之酸以收之。佐以甘草、姜棗,散而兼和之意。若陽邪去表入里,此投承氣之會。忌下、急下,惟明者裁之。

麻黃湯十三

麻黃 桂枝 杏仁 甘草太陽傷寒,頭痛發(fā)熱,遍身疼痛,不則惡寒,無汗,脈緊,此方主之。

足太陽經,起目內 ,循頭背腰 ,故所過疼痛不利。寒邪外束,陽氣不能宣越,故發(fā)熱。邪在表,不復任寒,故惡寒。寒主閉臟,故無汗。寒氣剛勁,故脈緊。麻黃辛溫中空,能通腠理而散寒邪,為太陽無汗必用之藥。佐以桂枝,取其解肌。佐以杏仁,取其利氣。乃甘草者,甘以緩之,不致汗出過多。經曰∶寒yin于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此方是已。風寒交作,筋急強直,無汗惡風,名曰剛 。合前方除杏仁、入葛根主之。

小青龍湯十四

桂枝 芍藥 甘草 麻黃 大棗 五味 半夏 細辛 干姜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或噎,或喘,此方主之。

表不解者,頭痛、發(fā)熱、身疼尚在也。發(fā)熱必渴,飲水過多,水形已散,水氣長存,格于心下,水寒射肺,故無物可吐而但有聲,曰干嘔;蚩取⒒虼、或唾,皆此故也。爰用麻黃、桂枝、甘草發(fā)其表邪,半夏、細辛、干姜散其水氣,芍藥斂陰,五味收耗。名曰青龍,取東方木神伏邪之義。又龍興則云升雨降,品物咸亨。

大青龍湯十五

即桂枝、麻黃東加石膏而除芍藥也。夫桂枝主中風,麻黃主傷寒。今比人頭痛身熱,無汗惡寒,脈來不緊而緩,為傷寒且中風矣。欲以桂枝解肌驅風,而不能已其寒。欲以麻黃發(fā)汗散寒,而不能去其風。仲景所以合二方而兩治之。風寒外感,人身之陽必郁為內熱、非質重氣輕之物,不足以 其化成。此芍藥之所以出,而石膏之所以加也。名曰大青龍,其噓氣成云,泮渙而游天池之意乎。

詩曰∶桂枝芍藥生姜棗;麻黃杏仁仍桂草;二方相合杏棗除,半辛味入青龍小;大青龍合又不同,去芍加膏功用好。

升麻葛根湯十六

就二物再用芍藥、甘草。

傷寒目痛鼻干,無汗惡寒,發(fā)熱不眠,陽明經癥也,此方主之。

陽明經脈抵目挾鼻,故目痛鼻干。又經屬于胃,寒邪傷則氣血為之壅滯,故無汗惡寒,而不能安臥。陽明之藥,涼平可使達表,葛根、甘草涼平者也?嗪墒谷,升麻、芍藥苦寒者也。小兒發(fā)熱壯盛,為痘疹、為風寒莫能的辨,此方亦穩(wěn)。

柴葛解肌湯十七

柴胡 葛根 羌活 白芷 黃芩 芍藥 桔梗 甘草 石膏 姜棗煎。

頭目腫痛,鼻干不眠,惡寒無汗,脈微大,此陽明太陽合病。節(jié)庵制此方以代葛根,用亦有效者,蓋羌、芷、柴、葛,皆能升提清陽,而散在經之風寒。寒將變熱,石膏、芩、桔以清之。風將越經,芍藥、甘草以平之。

詩曰∶升麻葛根芍草輔,柴葛解肌羌芷助,桔芩草芍石膏燒,或入棗姜防藥誤。

三友丸十八

石膏(八兩) 麻黃(四兩) 杏仁(二兩) 糠米糊丸。

瞼腫睛赤,發(fā)熱頭痛,無汗口渴,此風寒失表,邪氣傳入腸胃,非三物味輕力重,相友為用,不能內通外達。

經曰∶癥有內外,治有輕重。又曰∶病有遠近,方有大小,近者奇之,制小其服。此之謂也。

詩曰∶石也高而潔,麻公實若虛,近仁文杏子,三友是吾師。

九味羌活湯十九

羌活 防風 蒼術 細辛 芎 白芷 生地 黃芩 甘草此解表通劑,本科用之專治頭目腫盛。夫腫盛由于濕,在頭目則兼風。經曰∶上盛為風。蓋無風則濕不能自上于高巔清陽之分。是方羌活、防風、蒼術、細辛、芎 、白芷皆辛散之品,可以疏風,亦可以除濕,所謂辛藥能疏風,風藥能勝濕也。其芩、地、生草,風濕相搏,必有內熱,涼平協(xié)鎮(zhèn),榮衛(wèi)乃和。然陰虛、氣弱人,即見前癥,當于補陣求方,此九味八用不著,羌將焉活。

詩曰∶生地黃如芩,蒼術白于芷,草上過辛風,芎 活無比。

清空散二十

前方去蒼術、生地,加薄荷、菊花、僵蠶、黃連。

風熱上攻,頭痛目壞,此方主之。

周天陽氣鼓于憑虛,列于海,曰 風。通身陽氣聚于頭,因類感召,則邪實而狂痛。累于目,曰風變。理宜羌、防等風藥升發(fā)陽邪,所謂高巔之上,惟風可到。必用芩、連者,風動火生,二物苦寒降火,火降風息,自能去疾于空清之上,故名。

詩曰∶九味減術地,連薄菊蠶加,別名清空散,一樣散陽邪。

十神湯二十一

麻黃 葛根 芎 升麻 白芷 紫蘇 橘皮 香附 芍藥 甘草此陽經外感通劑也。吳鶴皋曰∶古人治風寒必分六經,見癥用藥。然兩目暴病,發(fā)熱頭痛,而六經不甚顯明,總以疏風利氣之藥主之。是方除芍藥、甘草,余皆疏利。故可以解感冒氣塞之癥。又必用斯二者,欲陰陽之氣無盡向汗中泄也。吳綬曰∶此方用升麻、葛根,能解陽明時疫。若太陽傷寒發(fā)熱,用之則引邪入胃,傳變發(fā)斑。此矛彼盾,正在司業(yè)者,細心審視耳。

詩曰∶誰家葛地生甘草,何處芎香似紫蘇,芍藥欄前升遠眺,橘麻黃落芷扶疏。

胃風湯二十二

升麻 白芷 葛根 柴胡 本 蔓荊 黃連 當歸 甘草 蒼術 草豆蔻 姜、棗煎。

上瞼腫盛而 ,能食,或飧泄,或下血,此方主之。

瞼腫而脈肉動,責以胃風。善食易饑,即癉成消中之理。飧泄,食已即出,蓋風居腸胃,如扇揚塵。下血者,陽明多血,遇風則善行故也。爰用白芷、葛根、柴胡、 本、蒼術、蔓荊、草蔻,群隊升散之藥,驅逐胃風,使從外解。黃連、升麻、當歸、甘草,苦降甘緩,遏抑風威,不致變熱。經曰∶風yin所勝,平以清涼,佐以苦甘。此之謂也。若久病而有前癥,此胃虛外風襲入,宜用人參、茯苓、白術、粟米健脾而除濕,芎 、當歸、白芍、肉桂養(yǎng)血以驅風。

詩曰∶胃風何自來,蒼葛餐多矣,微芷蔓柴升,病本當不起,所以黃連氏,草果甘不餌。

麻桂飲二十三

肉桂 當歸 甘草 麻黃 生姜此麻黃、桂枝二湯之變方也。無論諸經、四季,凡陰寒邪盛,熱散忌早、寒散忌過者,與是藥。蓋姜、桂之性,愈老愈辣。和以甘草不防發(fā)傷氣之內寒。麻黃之資,能散能收,監(jiān)以當歸,自可解陰虛之表熱。

詩曰∶肉桂偕麻黃,當歸合草姜,署名麻桂飲,功效匪尋常。

大溫中飲二十四內容﹞H參 黃耆 白術 當歸 地黃 肉桂 干姜 柴胡 麻黃 芎 甘草元氣大虛,陰邪難解,及素稟薄弱,忽感風寒,惡寒頭痛,此方主之。

辛溫散寒,辛涼散熱,舉世尚矣。至陰陽互為其根,汗化于液,元虛之人,須從補散,淺人思不及此。景岳以十全諸物,陰陽平治,微用姜、柴、麻黃解其寒熱,可謂拾仲景之遺。服后不畏寒反覺熱燥,乃陽回作汗佳兆。更以理陰煎、麻桂飲二方參而用之,萬不可既疑且悔,將改用涼劑也。

詩曰∶大溫中,十一味,參 術草姜麻桂,芎歸柴胡熟地黃,飲畢風寒應漸去。

神應散二十五

當歸 防風 蒺藜 芎 細辛 菊花 白芷(各三兩) 甘草(兩半) 石膏(六兩,半生、半煨熟) 草烏(五兩,黑豆一升,同 熟,去豆)目赤腫一二日,頭眩頭風,此方主之。

頭痛有六經,便應分經論治。然病已一二日,此盛熱生風、久風動痰而致。故君以石膏泄其風熱。臣以草烏散其風痰。芎、防、蒺藜、細辛、芷、菊,且佐且使,宣其風氣。再用當歸養(yǎng)血于疏風之后,又以濟風藥之燥。

甘草調胃于降火之余,而兼緩風邪上逆。定風止痛,此散有神應者歟,故曰神應。

詩曰∶辛防芎芷揀當歸,白菊川烏刺蒺藜,甘草石膏生熟用,散名神應語非虛。

升陽散火湯二十六

柴胡 防風 葛根 升麻 羌活 獨活 人參 芍藥 甘草(半炙半生)經曰∶食以養(yǎng)生。又曰∶安谷者昌。胃虛過食冷物,填寒至陰升生之氣,致所食不化,郁而生火,肌表熱,五心煩熱。久郁不達,則銷灼真陰,而皮膚筋骨皆為之熱。故宜味薄氣辛如柴胡、干葛、羌獨活輩以舉之。清陽既出上竅,則郁火隨升麻涼而退矣。再有芍藥微收其耗,人參大補其元,甘草生仍退熱,從而炙之,人參之儕偶也。得此因、見此癥,不處此方,徒以為火,知降而不知升,知奪而不知散,是絕其谷食也,安望其養(yǎng)生。

詩曰∶升陽柴胡家干葛,防風升麻羌獨活,甘草半生半炙煎,散火寧須參和芍。

黃耆防風湯熏蒸法二十七

陰邪纏于目系,頭疼睛痛,發(fā)散不退,宜以湯氣蒸之。用生黃耆一斤,防風半斤,作湯數(shù)斛,盛以大浴盆,盆上置一小板。令病患赤身橫坐于上,周遭以席簟圍定,勿令風入。湯冷再換再添,俟汗大泄,即以本湯浴之,周時可瘥。若陽邪傳陰,攻散有礙,則用青橘葉煮湯,熏洗如前,亦效;蛟谎敉接l(fā)汗,但白水亦可,何必藥。是又不然,蓋人身竅竇內通臟腑,一切諸氣由竅而入,呼吸傳變,無處不之。黃耆甘溫善補,得防風而功彌速,驅風輔正,兩得之矣。橘葉香濁善散,乘青用而力益猛,第入腠理,不喪元神。所取在氣,非專藉其熱而發(fā)汗也。經曰∶開者發(fā)之,適事為故。

艾蔥熨法二十八

諸經頭痛,攻散不退,用生蔥白、干艾葉、生西附子等分,同搗如泥,作薄餅,布包,著病患頭上,用熨斗置明火徐徐熨之。焦則再換再熨,痛止為度。蓋蔥、艾能通氣,西附能暖氣,從而熨之,則邪從氣散,亦熱因熱用之治。針砭艾灸,仍是宣泄其熱,功效雖速,出乎無奈,未若此法之穩(wěn)便,病患樂而從事。炒米、炒鹽,袋盛熨痛處,亦佳。

通天散二十九

鵝不食草(二錢) 羊躑躅花 白芷 青黛 雄黃(一錢) 細辛當歸 芎 附子(各七分) 麝香(五分) 藥俱生用,為極細末,錫罐收藏。吹鼻中。

目暴赤腫,氣血郁壅肝脾,法當搐鼻兩竅,使邪從涕淚而出,則痛稍止,乃敢開視。故以鵝不食草、羊躑躅花、青黛、雄黃解其風毒,芎 、當歸、白芷、附子行其氣血。乃麝香、細辛香燥之品,欲其壅郁速開。經曰∶暴者奪之。是蓋汗、吐一變法也。然藥雖少,而性實銳,搐之宜緩而不宜急,體弱及久病患禁用。方名通天何義?天氣通于肺,肺竅開于鼻也。

固陣

真元衰憊,氣弛精滑,漏泄日甚,不盡不已,匯固方∶

玉屏風散

黃耆 防風(各二錢) 白術(四錢)御風走雨,雖車馬不免寒濕。以外得之,自然傷形,皮膚枯愿,自汗不禁,理宜峻補衛(wèi)氣,則形斯復。黃甘溫,表虛之圣藥也。防風微苦辛,遇風能御,因以相等。倍用白術者,取其健脾,不致虛不受補,得以成玉屏風之美名云爾。

詩曰∶白術能過夏,黃耆卻怯冬,遮寒無肉陣,賴有藥防風。

百合固金湯

生地 麥冬 百合 當歸 熟地黃 芍藥 貝母 甘草 元參 桔梗肺傷咽痛,喘咳痰血,目赤痛,此方主之。

肺金受傷,則腎水之源絕。腎脈挾咽,虛火上炎,故痛。火上蒸肺,故喘咳。痰因火生,血由火逼,故氣輪赤痛。須生地、麥冬、貝母、元參、桔梗潤燥除痰,芍藥、當歸、熟地黃、百合、甘草養(yǎng)陰滋本。

詩曰∶麥門歸貝母,草梗合刪楚,生熟地無人,芍藥開元圃。

妙香散三

人參 山藥 黃耆 茯神(各一兩) 遠志 桔梗 甘草(各五錢) 益智仁 朱砂(各三錢) 木香(二錢) 麝(一錢)因夢遺精,因遺視惑,此方主之。

夢者,因也,想也。無夜無夢,無夢不遺,心神亂矣。神亂則氣蕩,氣蕩則精離,精離目本失資,故視而昏惑。理宜人參、茯神、遠志、桔梗、朱砂清神而安神,山藥、黃耆、甘草、益智仁、木香調氣而益氣。神明氣正,則真火祛邪,yin夢弗作,精不固而自固爾。乃麝臍辟惡通幽之品,假以為使,其千里之驗乎,特本材名散,曰妙香。雖然夢遺別名幽媾,即妄亦真。凡遠莫寄言,近難踐約,去不能再來,藉得通其殷勤,宣泄情郁。是故今夜邯鄲,明夜巫山,睡過三生亦喜歡。此人夢緣既種,盟可重尋,一枕黑酣,迷離惝恍。又或燈火漸昏,寒衾獨擁,雨蕉風竹,紛聒無眠。牡丹亭上,花神攝合誰來,蝴蝶圓中,月老逗留何處。驀然心傷,恨服此散。

詩曰∶妙香木麝兩氤氳,人靜神凝益遠聞, 宿授殊詳藥草,風鳴桔梗志無分。

加減鞏堤丸四

(山藥打糊為丸,芡實,大朱砂飛凈作衣,封固聽用)人參 附片 肉桂 小茴 韭子(各一兩) 地黃 當歸 黃耆 龜膠 枸杞 羊腎(炙,各三兩) 五味 故紙胡巴 巴戟 益智仁 鹿茸(各二兩)病患火癥泄利太過,小水不禁,目暗,此方主之。

溲溺惟宣,形氣治也。不禁,則病矣。因藥過利且目暗,其形氣大虛可知。故宜鹿茸、當歸、龜膠、羊腎、地黃、枸杞味濃之屬以補形,附子、肉桂、故紙、小茴、葫蘆巴、巴戟天、人參、黃耆、家韭子、益智仁辛溫之品以補氣。曰鞏堤者,欲水藏鞏固如堤。故復以山藥、朱砂為糊為衣,益以滋培水土,百川東障,此丸其近之。

詩曰∶戟天參 巴地桂,龜羊鹿并杞茴味,附 補骨韭歸陽,不但鞏堤還益智。

大補黃湯五

黃耆 人參 蓯蓉 山茱萸 白術 當歸 肉桂 五味子 甘草 芎 防風 茯苓 地黃大病后,目昏自汗,此方主之。

有因而汗,雖汗無傷。無因而汗,則陽虛矣。曰∶大病后自汗且目昏,此克伐太過,陰陽俱虛。乃用十全大補加肉蓯蓉、五味、棗皮,生津液而收耗氣,不用白芍用防風者,臟腑無恙,但皮毛之間微有病,而欲平也。間虛不受補,宜牡蠣、黃耆、麻黃根、浮小麥煎服。陳來章曰∶汗乃心之液,心有火則出不止,宜牡蠣、浮小麥之咸涼,以去煩熱。陽為陰之衛(wèi),陽氣虛則衛(wèi)不固,宜黃耆、麻黃根之甘溫,而實肌表。

詩曰∶大補黃耆湯,元本十全意,蓉味棗皮加,致精銷陰翳。出芍入防風,相畏特相使。

當歸六黃湯

當歸 生地黃 熟地黃(各二錢) 黃耆(四錢) 黃連(五分) 黃芩 黃柏(各一錢)陰虛有火,鬼門不閉,盜汗,此方主之。

汗孔,謂之鬼門。盜汗,睡而自出也,責在陰虛。所以然者,陰虛人睡去,則衛(wèi)外之陽乘隙陷入陰中,擾動津液而表失所固,故泄而為汗。既覺,則陽用事,衛(wèi)氣復出于表,表實汗即止。是以鬼門不閉,久久令人喪魄。

治宜兼補真陽,不獨論陰虛也。今曰陰虛有火,尚有目紅面赭,口干便赤脈數(shù)等癥,理宜當歸、二地以養(yǎng)陰,黃芩、連、柏以瀉火,倍用黃耆以固表。若大病后及失血,新產盜汗,此為虛脫,急用參、耆、歸、茸、白術、五味、棗仁、枸杞大劑溫服,倘以六黃處方,下喉隨斃。

詩曰∶當歸六黃,生地熟地,連柏芩 ,此方誰制,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寧志丸七

(合甘露飲二方)人參 茯神 遠志 柏仁 當歸 琥珀 乳香 棗仁 黃耆 地黃 五味(各等分) 朱砂(減半為衣)因驚失志,怔忡不寧,夢亂無寐,遺精盜汗,此方主之。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治心之驗也。因驚失志,寸衷不可自問矣。故怔忡無寐,寐而夢亂,盜汗遺精。精遺,五味、地黃滋以固之;盜汗,黃耆、人參補而斂之;夢亂睡不熟,神不寧而火動,和以柏仁、遠志、茯神;驚悸失志,神已怯而魂離,安以乳香、朱砂、琥珀。餌此丸外,更早眠晏起,專內視而簡外事,間或焚香烹茶,彈琴看劍,消遣坐馳。如此數(shù)月,不惟病卻,覺天機活潑,直欲與造化論錙銖也。率暴心痛,煩躁發(fā)熱,吐血、便血,皆可出入是方。

詩曰∶寧志參 琥珀神,遠歸棗地餌閨人,謾言唇血朱砂艷,乳味香逾柏子仁。如脾腎虧損,不能收攝精液,及帶濁、經淋、虛滑不固,須菟絲、石棗、肉蔻、故紙、歸、地理其腎,參、耆、術、草、蓮子、山藥、五味益其脾,茯神、朱砂、遠志交通君相,沉香、附子、肉桂升降水火,則滑者秘澀而固者通利,精液治矣。此景岳固陰煎,苓術菟絲丸加減而變此方。屢施屢驗,爰命名甘露飲云。

詩曰∶桂沉蓮蔻天香妙,術草萸朱藥味好,當?shù)拦嗜烁降叵,發(fā)絲神志超耆老。

秘真丸八

人參 地黃 棗皮 山藥 遠志 柏仁 棗仁 五味 甘草 菟絲 金櫻子 當歸 牡蠣 龍骨一切滑泄帶濁,淋遺多汗,及經水不固,致目暗羞明,此方主之。

精、氣、神,真元之體也。神役氣,氣役精,真元之用也。一為情欲所傷,則體用乖張,故得上項諸癥。是方也,有人參、山藥、甘草立胎顧母,則萬匯咸寧。有棗仁、遠志、柏子仁交通心腎,則yin火不作。有當歸、地黃、山萸、五味、菟絲滋培水木,則源泉不斷。其金櫻子、龍骨、牡蠣者,澀可收脫,以諸藥偕之,乃所以秘固真元,不為陰邪所耗耳。故曰秘真。

詩曰∶真人地遠不思歸,柏棗成仁藥菟絲,龍骨草甘 牡蠣,金櫻啖盡味山茱。

二氣左歸丸

黨參 黃耆 沙苑 鹿膠 龜膠 五味 棗皮(各二兩) 地黃 當歸 枸杞 蓯蓉 葳蕤仁 山藥(各三兩)夏枯草 肉桂 楮實子(各一兩) 防風 菊花 茺蔚子(各五錢)無時淚出,此方主之。

淚之化液也,源于腎。淚之成水也,由于肝。肝竅不密,虛風內作,無時泣出,法宜肝腎同治。故用人參、山藥、夏枯草、肉桂、黃耆、防風、白菊、茺蔚子、楮實升發(fā)肝中陽氣,且以疏內風而實竅竇。地黃、當歸、枸杞、蓯蓉,山茱萸、龜鹿膠、蕤仁、五味子、沙苑,顧養(yǎng)腎中陰血,自可滋泛火而通化源。曰二氣左歸者,陽氣歸肝,陰氣歸腎,肝腎位左,以故名之。是丸成,宜龍眼、荔枝、大棗、姜煎湯,不時送下二三錢。

詩曰∶二氣藥歸參杞棗,黃耆楮地茺枯草,防風沙苑菊蓯蓉,龜鹿蕤仁桂味好。

九仙丸十

人參 款冬花 桑皮 桔梗 五味 貝母 烏梅 阿膠 罌粟久咳不已,白睛微紅生眵,此方主之。

新咳易愈,久咳難愈。所以難愈者,病邪傳變而深入也。是故咳久,目因紅而眵生也。乃特匯一體九物以治肺。然經曰∶五臟皆令人咳。則治肺又落第二義耳。臨斯癥,其慎之毋執(zhí)。

詩曰∶九仙參貝款冬花,桔梗桑皮五味佳,尚有烏梅罌粟殼,阿膠丸就獻當家。

金鎖固元丸十一

人參 白術 干姜 甘草 附子 烏梅 五味 枸杞子 肉豆蔻 訶黎勒 地黃 山藥病目攻散太過,下利肌脫,睛陷或瞼復脹起,此方主之。

散久傷氣,攻多損血,理也。攻散太過則腸胃虛寒,自然下元不固,肌脫睛陷;驈筒脹者,因虛而濕氣乘之也。是方干姜、附子、白術、甘草理中散寒也,肉蔻佐之,又能暖下膈而治滑利。枸杞、地黃、五味、山藥安腎氣也,人參佐之,亦可暢脾神而消虛腫。再有烏梅之酸以致液,燥者可使之潤。訶子之澀以固脫,通者可使之塞。故曰金鎖固元。顧名思義,此方有神驗者歟。

詩曰∶固元雅重地黃杞,附子理中藥五味,肉蔻烏梅黎勒偕,不須金鎖神門閉。

白菊清金散十二

人參 山藥 當歸 五味 地黃 甘草 天冬 白菊花 紫菀 黃耆 百合眵淚不禁,此方主之。

眵淚,肺邪也。久流不住,則肺金甚矣。憊虛則補其母,故用人參、山藥、炙草。子能令母實,故用地黃、當歸、五味。其白菊、大冬、紫菀、黃耆、百合五物,肺經主藥,兼補瀉而用之,乃所以驅邪扶正云。

詩曰∶菊酒味甘性醇善, 英日飲身合健,參山采藥天冬歸,滿地黃云寒紫菀。

養(yǎng)陰清燥湯十三

生地 玉竹 百合 百部 石斛 麥冬 石棗 淡竹葉 當歸 人參 五味子 甘草 山藥漏睛,痼疾也,不治不變,治亦鮮愈。然無夜無明,血淚沾襟,風儀實不可觀,不得不勉為燮理,以盡醫(yī)職。故主是方,以清金潤燥為首務。生地、百部、百合、玉竹、淡竹葉、麥冬、石斛,清燥者也,當歸、人參、五味、甘草、石棗、山藥,養(yǎng)陰者也。陰足則氣治,水自上升。燥去則血榮,火隨下降。水升火降,而睛漏如初,術其終窮已乎。

睛漏久則必有管,當以慶云丹透凈濁液,此湯乃效。

詩曰∶養(yǎng)陰清燥石棗肉,百合百部金釵斛,麥門參地味酸甘,淡葉還當饒玉竹。

因陣

病有不同,藥無大異,窮原應變,臨癥圓通,匯因方∶

保嬰丸一

郁金 雄精 天竺黃 滑石 使君子(取凈肉) 蝎梢 蟾蜍(去腸雜,炙酥,各二錢) 輕粉 牛黃 朱砂(各一錢) 巴豆(去凈油,取霜) 麝香(各六分) 濃煎二陳湯,調綠豆粉,蒸糊,丸如梧子大,陰干,飛石青為衣,鉛罐收藏,聽用。

小兒飲食失宜,冷熱蘊蓄,阻塞太陰傳送之路,致清濁不分,時泄時止。爾時不善為調護,必加目青面慘,肌退肢熱,似疳非疳而甚于疳。將謂投以和劑,則不著痛癢。投以熱劑,則實實而耗氣。投以寒以補,均非對癥,術其窮矣。不塵為處此方,活者頗眾,故謬曰保嬰。或問故,曰∶輕粉、竹黃、石青、丹砂鎮(zhèn)風熱、墜頑痰之品也,益以滑石,兼能解肌行水,而火不內燔。郁金、雄黃、牛黃破結氣,散惡血之品也,益以二陳、綠豆,或更清胃扶脾而谷氣稍復。少佐巴豆、麝香者,蓋癖積沉寒,法當以熱下之。且妙有諸藥監(jiān)制,則威而不猛。初則通幽,繼而止瀉,固攻散之和劑也。且蟾蜍、蝎稍、使君子,總以積郁生蟲,從而殺之,法制始備。雛嫩而弱者,不可過餌。經曰∶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半而止,過則死。

詩曰∶郁金巴豆赤雄精,滑石丹砂粉白輕,天竺牛黃蟾蝎麝,使君丸好保孩嬰。

六一散

滑石(六兩) 甘草(一兩)暑月身熱煩渴,水溺不利,主此方者,滑石性寒而淡,寒能清熱,淡則利水,少佐甘草者,恐石性過寒,用以和中爾。散名六一,非因方中銖兩起見,蓋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故河間又名天水散。本方加朱砂五錢,名益元散,加薄荷名雞蘇散,加青黛名碧玉散,治同。本方加紅曲五錢,飯丸名清六丸,治赤痢。加干姜名溫六丸,治白痢。本方加生柏葉、生藕節(jié)、生車前名三生益元飲。本方以吳茱萸代甘草,治濕熱吞酸,名茱萸六一散。以黃耆代滑石,治盜汗消渴,名黃耆六一散。以生石膏代滑石,名玉泉散,治陽明內熱,煩渴頭痛。

十味香薷飲三

香薷 人參 橘皮 黃耆 白術 扁豆 甘草 濃樸 茯苓 木瓜暑月身倦,神昏頭重,吐利,目復欲作,此外感而兼內傷,當主是方。其義維何?暑能傷氣,故身體倦怠,神思昏沉,人參、黃耆、木瓜以益之。暑為陽邪,并于上,故頭重,目復欲作,濃樸、橘皮、香薷以散之。暑邪干胃,必渴而引飲。濕熱相搏,故既吐且利,白術、茯苓、扁豆以安之。如此調理,病不除而目復能為害,未之前聞。

詩曰∶暑天卻病尚香薷,扁豆參苓術亦宜,獨怪瓜州甘氏子,濃煎陳橘飲黃耆。

清暑益氣湯

人參 白術 橘皮 黃耆 升麻 甘草 當歸 麥冬 五味 干姜 葛根 青皮 蒼術 神曲 澤瀉 黃柏長夏濕熱炎蒸,神體倦怠不寧,身熱氣高,二便赤黃、渴而自汗,脈虛者,此方主之。

暑令行于長夏,則兼濕令矣,乃有上項諸癥。故東垣處此方,兼而治之。蓋五味、當歸、麥冬、人參、黃耆,所以寧神致液,而益既傷之氣。二術、二皮、神曲、姜、草,所以調中破滯,而勝復傷之濕。余濕未除,清氣不升,葛根、升麻發(fā)而解之。余熱未退,濁氣不降,黃柏、澤瀉導而泄之。

詩曰∶清暑益氣補中得,外增蒼術葛姜澤,麥冬五味雅相宜,去柴何取青曲柏。酷暑爍肺金,兼濕又傷胃土,應神不寧,脈虛自汗。藥用補中益氣是也。且暑燥,滋以五味、麥冬;濕溽,疏以曲、術、姜、葛,均合醫(yī)理。外此他經無癥,故出柴胡。知出柴胡,奈何以青皮、澤瀉、黃柏克伐厥陰、太陰,庭鏡實不能解。是有詩之中末句云云。

又方五

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 黃耆 五味 麥冬 當歸 山藥 扁豆 知母 白芍暑月目病,攻散已退,尋復發(fā)熱脹痛,此方主之。

目既攻散,則陽邪無有,奈何再作?此表里俱虛,氣不歸元,而陽浮于外,所以發(fā)熱,非火毒未盡也。只五味、芍藥、麥冬、知母,涼且收斂其燥;歸、 、山、豆、參、術、苓、草,補而和平其胃。一服而再,再而三,則暑清氣治。會收陽于內,推病而出。淺人遇此,必寒且散,不敗不已。是方進而奏效,不塵其醫(yī)醫(yī)乎。無虛人,即初得上癥,本方加石膏、淡竹葉、滑石。不合,除歸、 、五味準好。

詩曰。歸 四君合生脈,扁豆淮山芍藥白,知母仍名益氣湯,清暑或加膏竹石,頑醫(yī)至死寶李方,務出青皮與黃柏。

保胎流氣飲六

(附正氣天香湯)當歸 貝母 羌活 甘草 濃樸 干艾 黃耆 荊芥 枳殼 芍藥 菟絲 芎因胎目病,此方主之。

胎氣宜固,兼散非理也。然目病暴作,不得不暫與治標。故以羌活、芎 、荊芥、枳殼、貝母、濃樸疏風熱而劫虛痰,黃耆、當歸、甘草、芍藥、菟絲、艾葉,護元神而平幽郁。夫郁舒風自息,痰去神乃寧,神寧則氣流血行,胎其保而病亦潛除。經曰∶有故無損,亦無損也。此方之謂與。如血熱氣不和,四五月胎動,除羌活、荊穗、芎 、枳殼,用藿香、紫蘇、黃芩;蛞澜C珠正氣天香湯∶烏藥、干姜、橘皮、紫蘇、香附尤穩(wěn)。

詩曰∶保胎流氣藥須知,枳樸芎歸及菟絲,少佐草荊干艾葉,活羌貝母到黃耆。

又詩∶正氣天香湯,臺烏蜀白姜,橘蘇香附子,明目保胎良。

蠟子丸七

木香 干姜 百草霜(各一兩) 肉豆蔻 丁香(各一兩五錢) 杏仁(一百四十粒,去皮) 巴豆(七十粒,去皮膜,熨凈油) 共為細末,用好黃蠟四兩,清茶油一兩,同蠟熔化,重絹濾過,乘熱調為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姜湯下。

肥疳冷積,久傷脾胃,致休息瀉利,欲盲雙眼。用此丸而明者,蓋丁香、肉蔻、干姜、巴豆破寒宣滯,立使關格通而陽復;木香、杏仁、草霜、黃蠟,導氣和中,自然水谷化而年延!夺t(yī)貫》謂此方神妙不可言,信乎。

詩曰∶蠟子丸,丁木香,肉蔻杏仁百草霜,巴豆去油黃蠟濾,方中還有白干姜。

蠟礬丸八

黃蠟二兩、白礬一兩,先將蠟溶化,退火,入礬和勻為丸,赤豆大,朱衣。以金銀花五兩,甘草一兩,醇酒一升,重湯煮出味。每下十丸、二十丸,加至百丸。酒亦三杯、五六杯、漸飲至盡量,則有效。倘被毒蟲蛇犬所傷,加雄黃五錢,乳香三錢,沒藥二錢。

一切瘡瘍覺發(fā),便服此方。得奇效者,蓋黃蠟甘溫、白礬酸澀,能護膜托里,使毒不內攻。乳香辛溫,沒藥苦平,能止痛和氣,使火不上炎。再有金銀花、雄黃清熱辟邪。甘草、醇酒扶胃養(yǎng)血。游刃毒所,恢恢乎有余力矣。

托里消毒飲九

(一方無連翹有桔梗、皂刺,治同)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 當歸 芎 白芍 黃耆 連翹 白芷 忍冬花

《機要》曰∶治瘡須明托里、疏通臟腑、調和營衛(wèi)三法。內之外者,其脈沉實,發(fā)熱煩躁。外無 赤,痛甚于內,其邪深矣。當疏通臟腑,以絕其源。外之內者,其脈浮數(shù), 腫在外,恐邪極而內行,當先托里。外無惡之氣,內亦臟腑宣通,知其在經,當和營衛(wèi)。用此三法,雖未必即瘥,決無變癥。此方其兼?zhèn)錃e。

外科方癥,至為繁雜,且各有專家,未能多識。緣有因毒一款,姑擇數(shù)方以應緩急。引申觸類,屬望于后之學人。

詩曰∶托里消毒飲,四君加歸 ,芷芎翹芍忍,五物力相如。

仙方活命飲

忍冬藤即金銀花 貝母 甘草節(jié) 天花粉 橘皮 當歸 防風 白芷 乳香 沒藥 皂角刺 穿山甲一切疽及不知名惡瘡初得,此方主之。

癰疽皆由氣血逆于肌理,加寒與濕凝,風共火搏乃發(fā)。紅腫尖痛,為陽為癰。深硬黑陷,為陰為疽。勢大身發(fā)熱,食日減,曉夜不安眠,其癥則重而險。入手,醇酒煎服。蓋忍冬花、甘草節(jié)、天花粉、貝母、橘皮清熱解毒,兼能利濕除痰。當歸、防風、白芷、乳香、沒藥活血疏風,更可定痛護膜。乃皂角刺、穿山甲引前藥直達病所,以決壅破堅。酒煎者,欲其通行周身,使邪速散云爾。服而活命,非仙方如何。

詩曰∶仙方沒藥粉加餐,乳母歸寧未忍還,芷橘甘草年可引,采芝防刺莫穿山。

神授衛(wèi)生湯十一

羌活 防風 白芷 穿山甲 沉香 紅花 連翹 忍冬花 皂角刺 花粉 熟大黃 石決明 乳香 當歸 甘草癰疽初起, 腫赤痛,頂高根活,皮薄而光,脈浮大有力,活命飲不應,主此方。方解前已悉,其所以不應者,倏增身熱頭痛,二便秘結。故去貝母、橘皮、沒藥,用羌活、沉香內升外發(fā),逼邪從表出。大黃、連翹小清大利,俾毒隨便下。其石決、紅花,以腫系血凝,膿由痰化。進二三劑,未成則散,已成則潰。署名衛(wèi)生是丑A神授恐未必然。

詩曰∶藥劑十五九前方,為貝非川橘沒香,羌選紅花沉石決,大黃喬辦衛(wèi)生湯。

屠蘇酒十二

揀凈金銀花(五兩) 甘草(二兩) 醇酒(一升) 重湯煮出味。如瘍色平硬,加黃耆三兩,酒不足可量添入。

大小瘍毒初見,進此酒。金銀花寒能清熱,甘能療虛,芬芳能醒脾。甘草化毒和中,虛實無忌。均屬外科圣藥。煮酒一壺,晝夜徐徐飲盡,藥力到矣。到則以前方先后煎服,病許頓滅。量不勝者,亦須拚醉毋辭。

珠珀蠟礬丸十三

黃蠟(四兩) 白冬蜜(二兩) 白明礬(二兩) 琥珀 明雄黃 珍珠(各一兩) 如無珠,用朱砂亦得。先將四藥碾極細,用銅杓熔蠟與蜜,離火俟少凝,入前末攪勻,眾手急丸赤小豆大。每下三十丸,病甚者日進三服,乃得。

凡癰疽及惡蛇、瘋狗傷,毒盛且急,不能外出,必致內攻。先進茲丸護心,貞吉無咎。蓋人心清虛中正,邪不易受,亦不敢令邪犯。以故癰瘍內陷,蛇犬外傷,毒瓦斯攻入寸中,命必傾矣。是方蠟、蜜甘溫潤燥,礬石酸澀祛汗,護膜托里,推此居最。再有氣味辛厲之雄黃,辟邪而殺百毒。性質精靈之珠珀,鎮(zhèn)火以定驚魂。毒縱盛縱急,無能為害。徐對癥度量處方,計日可決痊期。

詩曰∶銀花草醞屠蘇酒,加 陰毒化無有,護心古制蠟礬丸,珠珀雄黃新方好,缺珠丹砂盡可充,蜜丸金衣真活寶。

內托千金散十四

肉桂 當歸 黃耆 人參 忍冬花(各一兩) 芎 沒藥 天花粉 白芷各五錢 乳香 桔梗 甘草(各七錢)芍藥 防風(各三錢)惡瘡未成不消,已成不潰,此方主之。

瘡之惡者多矣,未能枚舉。不消不潰,乃精血大虛,不能作氣成膿。切莫純用涼藥,致肌肉冰寒,益難收局。須甘溫補而兼和之品,助氣活血,以速其新頂潰膿,庶無變癥。上方人參、黃耆、甘草、乳香,補氣者也,且以健脾生津。當歸、肉桂、沒藥、芎 ,理血者也,更能益榮行瘀。忍冬花、天花粉、桔梗專主解毒排膿,膿出則少用。白芷、防風、芍藥允足除濕斂口,濕去可勿施。用屠蘇酒調者,亦虛不厭補、補不嫌多之意。語云∶方在靈不在多,醫(yī)在圓通不在信守,其斯之謂歟。

詩曰∶千金內托尚參 ,桂草天花桔芷歸,再入忍冬芎芍乳,寧防沒藥病難驅。癰疽之患,蓋由情欲戕賊真元。真元損,則眉宇縱可觀,身子空空如也。凡百乖厲客氣,易于感召。感召之際,較他人另深。是以毒作。丹溪謂陰陽相滯而生,理不外是。但滯字未得病情,當謂陰陽互相牽累,積郁而致。如邪中氣分,津液稠濁,為痰為飲,積久滲入脈中,血為之倭,此陽累于陰也。邪郁血分,隧道淹沮,或溢或結,積久滲出脈外,氣為之亂,此陰累于陽也。其毒大小淺深,隨人之稟賦感召以為輕重。初見用活命飲,繼用衛(wèi)生湯。俟成癥知名,驗看頂高,根活,色赤, 腫,疼痛,皮光薄,勢欲潰,及潰,膿濃,鮮黃不臭,進托里消毒飲,腐肉自托, 腫隨消。倘頂平根散色黯,不熱不疼腫,雖堅不作膿,不潰腐或腐潰腫痛仍不消減,膿水清稀,新肉弗長,形惡氣奇穢,須內托千金散,再則十全養(yǎng)榮、八物回生等湯,大補氣血,稍逆轉為順,漸次略帶消解,十亦可愈五六。必曰死、曰不治,聽渠墜敗,大失作醫(yī)之道。

隔蒜灸法∶凡毒現(xiàn)形,取大蒜切片置頂中,艾丸子灸三壯一換,不拘數(shù)目,以痛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乃止。無蒜時,切生姜亦可。倘陰毒及 腫不見頂,用濕紙涮上,先干處即是。筆識之,再鋪紙,干如前,不問一處、二三處,無妨總灸,灸畢,依次服藥準效。此瘡科起手第一要著。

經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學人免諸。

外科以膏藥為首務,湯劑丹丸次之。揆其因有三∶曰便、曰醒、曰捷。便者,非要即有,毒初萌,涼其蘊熱,祛其游風,潛伏而內消之謂也。醒者,非教病家警覺,毒即見,遏抑勢焰,靜觀轉應,得以驅除之謂也。捷者,非使人樂從,毒方熾,明知善惡,防其變遷,急拔而出之謂也。故便而方藥兩劣,則痛不少減,而紅腫彌加。醒而不詳審究,則禍烈而潰腐無期。捷而聽其至上,則病變多端,而敗壞莫測。三者兼?zhèn),庶從事有濟,厥方于以知名。如太乙膏、玉紅膏,諸書具載,遠近遍傳。是已考其藥,太乙之元地、肉桂、當歸、乳香、沒藥行血止痛。

白芷、元參、大黃、赤芍、黃丹清火散風,再潤以麻油,毒從中化。玉紅之當歸、血竭、紫草、輕粉去瘀生新,白芷、甘草、白蠟、麻油理肌斂口,自然肉好如初。其他萬靈、萬應,品匯縱多,總不外個中消息,吾徒欲兼精是道。盡有名言,無妨博搜遠采。

太乙膏十五

白芷 當歸 赤芍 元參 肉桂 大黃 大元地(各二兩) 乳香 沒藥(五錢) 麻油(各一斤) 黃丹(六兩)將前七味油浸十余日,慢火熬至浮起,濾凈,下黃丹攪勻。俟略冷,入乳沒再攪。過硬添油,軟加丹,務以得中適用為度。傾入瓷罐藏好,勿泄氣。

詩曰∶太乙鉛丹乳沒藥,當歸元參京赤芍,大黃白芷桂麻煎,膏成不怕瘡瘍惡。

玉紅膏十六

當歸 紫草 白蠟(各二兩) 甘草(一兩五錢) 白芷(五錢) 血竭(研細) 輕粉飛(各四錢) 麻油(一斤)將前五件油浸四五日,慢火熬微焦,濾凈。復煎沸,下血竭少停,下白蠟熔化。退火,投輕粉攪勻藏用。

詩曰∶粉草油油芷葉長,佳人簾卷日當陽,蠟紅衫子鮮如血,映得花容紫玉光。

五苓散十七

白術 茯苓 豬苓 澤瀉 肉桂因濕眼腫,并水瀉,小便不利,此方主之。

經曰∶諸濕腫滿。又曰∶濕勝則濡瀉。水道不利者,濕并于大腸故也。經曰∶淡味滲泄為陽,咸味涌瀉為陰,二苓、澤瀉之功用也。脾土健順,則能制濕,膀胱氣化,則能利水,白術、肉桂之功用也。大凡邪入太陽,目病頭痛,發(fā)汗不愈,小便雖利而渴,亦宜五苓引而竭之,使邪從下出。然無惡寒癥,不可用桂。故本方除桂名四苓散。本方加茵陳,名茵陳五苓散,治濕熱睛黃,便秘煩渴。本方合四君子,名春澤湯,治病瘥后便澀而渴。本方合平胃散,名胃苓湯,又名對金飲子,治中暑傷濕,停飲夾食,腹痛泄瀉。及口渴便秘。本方合黃連香藿飲,治傷暑泄瀉,發(fā)熱口渴及瘧疾熱多寒少,口燥心煩。不效,再合小柴胡,名柴苓湯,治之準的。

詩曰,四苓散∶白術起,豬苓澤瀉茯苓止,熱因熱用肉桂增,除渴還能利小水。

疏鑿飲導十八

羌活 秦艽 商陸 檳榔 澤瀉 木通 花椒目 大腹皮 茯苓皮 赤小豆 姜皮佐煎。

遍身水腫,喘呼煩渴,大小便秘,目赤痛,此方主之。

外而一身盡痛,內而喘渴便秘,再目赤痛,此上下表里俱病,務必厘清其勢乃瘥。羌活、秦艽,疏表藥也。

水邪之在表者,觸之由汗而泄。澤瀉、腹皮、苓皮,滲利藥也。水邪之在里者,觸之由溺而泄。水毒壅塞,商陸、檳榔以攻之。水氣蒸溽,椒目、赤豆以 之。如此立法,非神禹疏江鑿河之理乎。于以名方,未為過實。

詩曰∶疏鑿檳榔合商陸,苓皮姜皮花椒目,赤豆羌艽大腹毛,水澤何愁瀉不速。

大順散十九

甘草 杏仁 干姜 肉桂此方非治暑,乃治暑日受傷之脾胃爾。夫脾胃喜燥惡濕,喜溫惡寒。時雖夏月,引飲餐涼,過于寒濕,則陰陽互逆,必致霍亂吐瀉。乃用干姜、肉桂之爽利以順性;甘草、杏仁之溫膩而順氣,故曰大順。

詩曰∶散名大順,藥止四味,四味維何,杏草姜桂。

桂苓甘露飲二十

五苓散加滑石 石膏 寒水石 仍斟酌分兩,作散為妙。

夏月引飲過多,太陽受傷,致小便不利,濕熱上攻眼目。亟用三石以清熱,五苓以利濕。河間此方,誠為甘露。張子和加人參、甘草,因脈虛而補氣。加木香、干葛,欲化濕以除煩。

詩曰∶寒水流滑石,豬術沾膏澤,桂苓活火煎,甘露清炎熱。

六和湯二十一

木瓜 濃樸 扁豆 茯苓 砂仁 半夏 杏仁 白術 人參 甘草 藿香六和者,和六氣也。蓋風寒暑濕燥火,夏月雜感為多。先于脾胃調之,此知務之醫(yī)也。藥之為性,香能醒脾,藿香、濃樸是也。辛能暖胃,半夏、砂仁是也。四君之用,酷暑橫流,必傷金水,扶其所不勝也。乃杏仁、木瓜清燥生津之品,合以前藥,正六氣之和劑也。傷冷加干姜,溫散陰逆,傷熱加香薷,發(fā)越暑氣也。縮脾飲用砂仁、干葛、草果、烏梅、扁豆、甘草,治九夏伏熱,更傷酒食。理脾清暑。同而異、異而同者也。

詩曰∶六和藿樸杏砂并,半夏人參赤茯苓,扁豆木瓜甘草術,煎增姜棗氣清寧。

羌活勝濕湯二十二

羌活 獨活 本 甘草 芎 蔓荊子 黃耆 防風外傷于濕,頭痛,一身盡痛,此方主之。

脾胃虛弱,濕從內生,二陳平胃之類主之。水停于膈,濕勝濡泄,六一、五苓之類主之。水滲皮膚,肢腫黃脹,五皮、茵陳之類主之。今頭痛,一身盡痛,乃濕流關節(jié),決非上件所宜。經曰∶無竅不入,惟風為能。爰用黃、甘草率諸風藥升而散之;蛟弧盟幖葘亠L,何以又能勝濕?蓋風動氣滿,濕則潛消。譬衣初浣濯,當風高懸,不終日水自去矣。此湯除黃耆,汪氏謂可治傷風頭痛,亦近理。

詩曰∶羌活勝濕尚防風,黃耆本蔓荊芎,外加獨活天麻桂,寒濕升頭痛不攻。

平胃散二十三

蒼術(五錢) 橘皮 濃樸(各三線) 甘草(二錢)濕yin于內,滿悶嘔瀉及山嵐障氣,不服水土。主此方者,蒼術本性烈,加以橘皮則燥濕而利氣;濃樸微苦溫,和以甘草則寬中而散滿。四藥瀉中有補,涼中有溫,直令胃土和平,永無濕郁之患,故曰平胃。又經曰∶谷氣通于脾。山嵐障氣,谷氣也。人受之不服水土,而腹脹不食。蓋土濕太過,故用瘡術以燥之,甘草以和之,橘皮、濃樸寬中利氣以行之。本方加麥芽、神曲,名加味平胃散,治宿食不消,吞酸噯氣。本方加藿香、半夏,名不換金正氣散,治腹痛嘔吐,及瘴疫濕瘧。加草果、姜、棗,名對金飲子,治瘧疾。飲內再加人參、茯苓、烏梅,名人參養(yǎng)胃湯,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及夾食停痰發(fā)為 瘧。本方合小柴胡湯,名柴平湯,治濕瘧。濕瘧者,瘧發(fā)時一身盡痛,手足沉重,寒多熱少,脈濡是也。

升消平胃散二十四

芎 紫蘇 橘皮 白芷 姜炒濃樸 蜜炙甘草 砂仁 麥芽 藿香 山楂 蒼術 香附目已病,忽頭痛腹痛,吐瀉交作,此感寒停食。主是方者,蓋芎、蘇、橘、芷散虛風而逐陰寒,砂、藿、楂、芽正乖戾而消滯膩。再有調中之姜、樸、蜜、草,和氣之香附、蒼術,大劑煎投,自當立效。是故痘疹發(fā)熱,腹急痛,或嘔或泄,癥既相符,因應無異,進此散乃佳。

詩曰∶平胃橘皮蒼草樸,升消增芷芎蘇藿,山楂麥附縮砂仁,覺校本方殊老作。

升陽除濕湯二十五

升麻 柴胡 防風 甘草 蒼術 澤瀉 豬苓 神曲 橘皮 麥芽脾虛不治,濕勝濡泄,視昏而惑,此方主之。

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故用升麻、柴胡提而降之。又曰∶濕勝則濡泄,故用蒼、防、苓、澤散而通之。但泄雖云蘊濕,多從飲食而得,又須曲麥以消食,甘、橘以利飲。進此湯短睡半晌,徐徐壓以美膳,昏惑自消。

詩曰∶升陽柴胡橘,除濕豬苓術,曲麥附升麻,防風生草澤。

活血散二十六

當歸 赤芍 芎 紫草 紅花(各五錢) 木香 血竭(二錢)痘中氣血凝滯,欲作目疾,速用芎 、木香、當歸行其滯,紫草、紅花、赤芍、血竭消其凝。服此不愈,再加橘皮、升麻疏淡利飲,木通、甘草導熱和中,更名消毒旨哉。

詩曰∶痘中紅赤上雙睛,活血芎歸紫木能;不愈通加升橘草,別名消毒服之靈。

調元化毒湯二十七

紅花 木通 荊芥 鼠粘子 紫草茸 白芍藥 甘草 桔梗 前胡 生地黃 黃連 當歸 黃耆 防風 蟬蛻山楂 人參 黃芩 連翹痘疹,前人皆謂心火炎盛而發(fā)。蓋子之孕母腹也,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呼吸者,陽也,陽化氣,而動作生焉。母食生精,母飲生血,飲食者,陰也,陰成形而體質生焉。陰足陽足,十月而誕。所受胎毒,遇歲會、天符,天時亢熱乘心,心熱則散,一齊并發(fā)。故七日齊,七日盛,三七火數(shù)盡而謝。小兒耳尖冷,欠伸,睡中驚嚏,雙眼含淚,壯熱,知其必作。放點起脹時,目即病者,乃毒瓦斯上攻。稍失檢點,為禍不測。收靨落痂時,暴赤腫痛,雖為余毒,險急一同,統(tǒng)與前湯。若痘中夾 、夾疹,尤為得旨。蓋防風、荊芥、前胡、蟬蛻升發(fā)陽氣者也,亦可祛諸風邪。牛蒡、連翹、山楂、桔梗解利邪毒者也,亦可散諸郁結。無濕不疹,除以木通、甘草無熱不 ,降以黃芩、黃連。氣不上下,人參、黃耆以通之。血不流行,紅花、生地、紫草、歸、芎以順之。如此化裁,功非獨能于目,即專事痘科,用治紫黑而干,亦良劑也。東垣謂痘瘡從寒水逆流克火而致,初則膀胱壬水,夾脊流而克小腸丙火,故頸已上先見。次則腎經癸水,又克心經丁火,故胸已上次見。終則二火熾盛,反制寒水,故腹已下后見。夫火受水克,既不能為禍,釀成痘毒,安得熾盛,反制寒水。且寒水值制,便當壯水滅火,乃又消 化毒、攻散處方,豈不雪上加霜?立言如此,醫(yī)名何自而得。

痘疹之原,世謂咽下血餅,有落地即挖凈,更用黃連、甘草抹兒口以解之。后不惟無痘,竟以痘死。謂非此血所致,何人人不免?必歲會、天符,氣滿則發(fā),何里中傳染無休?必痘神種子,擇地流布,何在處?人工可種,果其胎毒耶?有公孫母女同作者,果其蘊熱耶?瘡瘍常彌月數(shù)舉,此生身不再見。造物淵微,誠非管蠡能測。腐儒一經品題,不是理學,便是數(shù)學,談天說地,溯往窮來,儼然身歷目見,鑿鑿可據(jù)。問以身歷目見,如痘疹等事,直若鼾聲夢囈,不自知其所出。子弟有當值者,偏惑于妖醫(yī)奸覡,夜詞曉祝,曠達者面鄙之,恬不為怪。今古一轍,可勝悼嘆。

詩曰∶楂地參 紫草茸,不甘荊桔梗連通,翹芩芍藥紅花發(fā),蟬鼠當前叫午風。

蘇合香丸二十八

沉香 丁香 乳香 檀香 麝香 安息香 香附 白術 冰片 蓽茇 訶子 朱砂 犀角 蘇合香油(各等分)因風、因厥,眼盲、睛斜,喉中痰沫壅盛,水飲難通,非辛香溫熱,不能開竅還陽,故集上項諸藥。必用朱砂、訶子、犀角者,防濕熱之過燥而耗心血,辛香之走散真氣,以斂肺液爾。中寒中惡,用亦適宜。然終能耗元神,而動內風,備以救急可也,慎毋令人多服。

詩曰∶蘇木丁沉乳麝臍,片檀安息蓽粘泥,都來香附訶梨勒,油合丹砂即畫犀。

抱龍丸二十九

膽南星(二兩) 天竺黃(一兩) 朱砂(五錢) 琥珀 珍珠 雄精(各三錢) 檀香 人參(各二錢) 麝木香沉香(各一錢) 甘草煎膏為丸,芡實大,金衣。

小兒一切驚搐,致轆轤轉關諸癥,主此方者,寶氣可以鎮(zhèn)驚,金珠、琥珀、雄精是也。香氣可以散搐,沉、檀、木、麝、竺黃是也。驚搐因風虛,人參、甘草扶其元。風虛生痰火,南星、牛膽,清其熱。抱龍二字義未詳,或者龍為肝火,定風鎮(zhèn)驚之謂與。

詩曰∶天竺星珠獨夜光,丹砂珀酒人雄黃,木沉檀麝香初熱,席抱龍須臥石床。

升解散三十

芎 生地 芍藥 黃芩 木通 升麻 朱砂 茯苓 甘草(各等分)小兒痘已現(xiàn)形,暴發(fā)驚搐,目赤,畏光,泣出,此方主之。

痘形既見,熱應漸退,復發(fā)而驚搐、兼得目病、明系木火兩盛。爰用芎 、生地、芍藥涼血而平木,黃芩、升麻、木通導赤以泄火。朱砂、苓、草二物,特以鎮(zhèn)驚收淚耳。然此癥來勢險甚,服一二次不減,須著精神。

詩曰∶痘見目隨紅,急需芩草通,朱芎苓芍地,升解不無功。

五積散三十一

當歸 芎 桔梗 茯苓(各一錢五分) 干姜 肉桂 半夏 蒼術 濃樸 芍藥 甘草(各一錢) 麻黃 白芷橘皮 枳殼(各六分)此方能治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積,故名五積。究其義,麻黃、白芷精專解表,甘草、芍藥德合和里,蒼術、濃樸平胃中之敦阜,橘皮、枳殼發(fā)膜原之蘊藏,姜、桂、芎、歸入血分,兼祛寒濕,半夏、苓、桔逐浮飲,更豁頑痰。蓋陰陽表里通用之劑也。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身熱無汗,頭痛目暴發(fā),服亦準。元氣素虛人,出麻黃、蒼術、枳殼,入參術。再肢冷自汗,加附子、生黃 。

詩曰∶五積枳橘陳成殼,芷芎姜桂蒼于補,麻黃半夏采苓歸,草梗刪除看芍藥。

天保采薇湯三十二內容﹞H參 黃耆 當歸 地黃 甘草 白芍 谷精草 黃連 山楂肉 葳蕤仁 黃芩 木通 桔梗 前胡 連翹紫草茸 麥門冬 大力子即鼠粘子。

此清毒活血、攻補兼施之方也。痘中目暴發(fā),明知邪干風木,然痘色淡而漿空,主氣血大虛,卻不敢驟補。蓋補則痘利。決害于目,目赤疼而翳生,變幻多端。仍不能寒散,寒散則目寧有傷于痘。當家殊覺棘手,謾言庸劣。上方人參、黃耆、地黃、當歸、甘草,滋益真元者也,真元濟則黃芩、黃連、木通、大力可施其克伐。芍藥、谷精、山楂、蕤仁、紫草,調和榮衛(wèi)者也,榮衛(wèi)調則桔梗、前胡、麥冬、連翹可靖其嬌氛。夫如是,癥雖異而藥參同契兩不相妨。曰天保采薇者,借言吉人荷天保安,俾單濃戩谷,厥藥用無不宜,病莫不興興矣。益曲盡其情,敬司乃事,毋使病起而忘護持。人謂金不利,治弗良;醫(yī)無恒,術不精。作此方者,其思全省疚,寡尤寡悔之師乎。夏禹鑄亦有此湯名,藥名大相懸絕,不知何所取義,且無論癥之順逆,總教人按方煎服,尤不可解。

詩曰∶天保采薇湯,翹芩連地黃,歸 參大力,甘桔芍通方,紫草饒鮮色,蕤仁有密香。前胡云谷麥,性質等楂涼。附夏方∶枳桔二陳藥,升酒猶芎藿,柴葛前飲酣,羌蒼獨謹樸。

達原飲三十三

檳榔 知母 芍藥 黃芩 濃樸 草果 甘草熱疫蒸爍神膏,痛不能耐。但治其疫,目自寧。上方檳、樸辟瘴惡,且疏通歲運。草果發(fā)伏邪,而不損天和。

熱甚傷形故痛,知母、黃芩以清之。熱久銷陰則 ,芍藥、甘草以平之。夫疫,乃天地非常之氣,其中人不由經絡表里,舍于夾脊,附近于胃,即《針經》所謂橫連膜原者是。得此湯而直達之,重者漸輕,輕者頓解。

詩曰∶檳芩芍藥蔻,知母難消受,炙草濃而甘,達原宜急就。

清平丸三十四

檳榔(四兩) 蒼術 濃樸 半復曲(各三兩) 草果仁 廣橘皮 山楂肉 香附 白芍藥 黃芩 知母(各二兩)柴胡 干葛 藿香梗 蘇葉(各一兩五錢) 青皮 枳實 甘草(各一兩)生姜汁調六神曲,凈粉打糊為丸,彈子大。每用一丸,噙化,緩緩咽下。如精神稍爽,照藥品作湯劑,仍加神曲,并扭生姜汁對服。

上方專治重痢噤口,飲食不入,入即吐。及一切時行傳染,內外壯熱,無汗口渴。蓋天地乖戾客氣,隨人呼吸入胃,正不勝邪,登時疾作。頭腹急痛,已而發(fā)熱,或吐或瀉,水漿不能下咽。檳榔、草果、蒼、樸、姜、曲、甘草、半夏可達原而平胃,橘皮、蘇葉、藿梗、楂肉、柴胡、干葛,可解肌而正氣。熱毒上格,故凡物不納,白芍藥、黃芩、知母以涼之。厲氣中結,故滯下不須,香附子、枳實、青皮以利之。病驟形實,沉困自當頓蘇。再就是驗癥增刪,無人不起,乃名其丸曰清平。

詩曰∶清平首選達原方,平胃香蘇散合襄,再入葛柴楂枳曲,青皮瘦骨復無常。

諸藥外治

照乘珠一

珍珠、琥珀、珊瑚瑪瑙、水晶、玻璃、白玉、石蟹各二錢,生研飛,熊膽、牛黃、狗寶、紅鉛、白鉛、冰片、麝香各一錢,以雞子清調前藥,杵勻作丸如萊菔子大,金箔為衣,銀罐收貯,每納一丸于大 ,俟化盡方許開視。

上方治年高人及稚子暴得翳障,非天成寶物,不事修煉而性可辟塵,質能磨垢,若上項諸藥未能歸真返曜,是故斯丸既作,不惟有功于目,直可比美隋珠矣,因名照乘珠。雖然目自有珠,身便是寶,赤日行天,將照千里,乃人不珍重,窮思極欲,耗盡神膏,一旦青盲、風變,即得徑寸明珠照車前后,十二乘者一斛奚為也哉。癢澀昏惑、微赤有眵治亦得。紅鉛乃室女初次經水,取法用新棉花濃鋪馬布上,漬透扭下,換花復漬,至盡曬干。白鉛即人乳,擠一碗傾瓷盆中,裂日逼干,庶不變味。

或謂∶紅鉛穢污之物,且與金玉珠珀等并用,恐于理不合。曰∶藥惟去疾,不當以如是論也。夫紅鉛屬處子天癸,取其真陰,以制驕陽。是故人中黃、牛溲、秋石偏是貴介對頭。若以不敵體、皮相見擯,則金王其外、紅鉛其中者,不知凡幾,顧可偕振振君子,玉堂聚處耶。呵呵!

金莖露二

羌活、細辛、白芷、薄荷、黃連、當歸、地黃、紫草、蕤仁各五錢,水三升,煎至一升,濾凈渣,入乳香、沒藥、硼砂、元明粉青鹽各一錢,煎至半升,再入白蜜、雪梨汁、胭脂汁各一合,煎極稠,冷定,酌以熊膽、牛膽、羊膽、鯖魚膽、蚺蛇膽、鹿膽、虎膽差等約一合,虎睛一對、鷹眼四只、冰片二錢、麝香一錢,研勻,善藏待用。

上方眼藥之醫(yī)統(tǒng),是癥可治。品匯雖雜,不外散血疏風,清熱潤燥。凡視不清爽,用新羊毫筆蘸少許點入輪廓,泌下咽喉,有如秋夜沆瀣,清芬逼人,故曰金莖露。

胭脂雪三

風化硝一兩,紅粉五錢,冰片八分,新秋取大苦瓜刳去穣、實元明粉于中,懸當西北風處,冬月其霜自出,即風化硝。紅粉,揀荸薺削去粗皮,洗凈,擂極碎,新棉布濾去渣,澄粉曬干,漬胭脂花自然汁,再曬,勿見火。

或用赤小豆或白果取粉,漬金花胭丹水亦妙。

上方治未病,病后目昏微赤,時作癢痛。蓋胭脂性能行血,佐以紅粉、冰片則拔毒而去穢,必倍風硝者,以其咸寒微苦,用治前癥,譬霜露既降,世界有不清肅者乎?爰本其德色以名方。

芙蓉鏡四

揀大朱砂光如鏡者,白礬泡水飛,爐甘石揀白凈輕浮、置水上不沉者,搗碎罐裝, 熟飛過,再以黃連一錢,煎濃汁濾清,漬石曬干,各五錢,月石揀明潔如榴子者,輕粉取光明大片者,各三錢。此味須各各合齊,臨藏起方可加入。不然色鮮紅倏而變黑。元明粉、牛黃、明雄黃各二錢,珍珠、石蟹或紫色石燕亦可,俱飛。血竭,上好麒麟竭透甲紅者,研極細如塵,無白點才可用。人乳粉、銀箔、熊膽、麝香、乳香、沒藥,大共九味各一錢,冰片須明亮燒不著者,一錢五分,金箔二百張。金銀箔、人乳粉同研則易碎。

上方點眼之通劑也。晰其義,甘石連制,涼平收濕,佐以珍珠、輕粉、石蟹、雄黃則靈潔而去垢膩,朱砂礬飛,酸著鎮(zhèn)邪,佐以牛黃、月石、元明粉、熊膽則苦寒而瀉火熱,金銀辟惡,人乳潤燥,再有利血之乳、沒、血竭,散氣之片腦、麝臍,百病咸除矣。曰芙蓉鏡者,蓋兼質與色而名然。無珍珠細碾飛海螺殼、石決明亦可。

絳雪丹五

礬紅,揀青礬明大者 煉一兩,硝石取長芽五錢,石堿二錢,番 砂一錢。亮而白,見風能熔者始真。

上方治一切風熱不制,致血障赤脈,久久不愈。蓋礬紅酸收風而澀去著,牙硝咸走血而寒勝熱。佐以石堿,濯其污也。佐以 砂,消其瘀也。丹名絳雪,其仙藥之微乎。

昭容膏六

綠礬,一名石膽五錢,銅綠二錢,文蛤三錢,烏梅肉、黑棗肉各一兩,俱用白蜜拌,蒸極爛,杵融為丸芡實大,瓷罐收藏,每用泉水大半盞,飯上蒸出味,不時于眼弦上洗洗,洗畢毋拭,聽其自干,再烘熱洗如前,一丸盡又蒸一丸,以病去為度;蚣哟ɑń菲、云連末、樟腦、薄荷葉各一錢,仍妙。

目疾變癥多端,皆可斷絕。 幃赤爛,特邊鄙皮膚之病,獨不得其治法,何也?蓋病延既久,滋蔓難圖,且治而速效,誰肯盡情攻補,所以旋去旋來,年深境易,惟增無減。故世俗比人心之有恒者曰∶爛弦風,眼常睛。

上方石膽、銅綠、烏梅,文蛤極酸極澀,可除濕以收風,棗、蜜、黃連、椒、荷、樟腦而甘而苦,可清熱而潤燥,再合元霜,交互調燮,自而病根凈盡,豐采豁然,故曰昭容。凡瘡疥赤爛癢痛久不愈者,必有蟲,多由風濕熱而致。再不能調養(yǎng),及藥力不充,遂成痼疾。此方治法具備,或可礪殘風而矯俗諺云。

元霜七

蘇薄荷葉、新蓮荷葉、少婦梳下亂發(fā)須,如無,小兒胎發(fā)充,花椒葉、五味俱燒灰存性,各二錢,蓬砂三錢,風化硝二錢,小兒臍帶三條炙酥,冰片一錢五分,麝五分須上等當門子。

上方治兩瞼赤爛,眵淚癢痛。昭容膏不能痊,用此閉目擦涂,妙不可言者,諸灰利血,砂硝退熱,夫血利則濕行,熱退則淚干。冰、麝奪其風,癢痛速止;臍帶補其形,肌肉頓生。命名元霜,倘亦地行仙石鼎中之丹煤歟。

霹靂火八

只石膽一味,揀翠綠而明者四兩碾碎。用黃連、黃柏、黃芩、大黃、膽草、胡黃連、羌活、細辛、麻黃、薄荷葉、荊芥穗、川花椒、芎 、當歸、山漆、紅花、蘇木、丹皮、大地黃、赤芍藥,共生藥二十件,各二錢,合搗成粗末,無灰酒一大瓶,浸兩晝夜,活火煎半干,濃布漉去渣,另入小銅鍋內煮沸,下石膽,不住手攪,極稠,急鏟起曬干。

上方專治風熱上壅,兩目赤腫,痛澀難開,及殘風濃障,病形俱實而能耐毒者?计湫裕懰釢翗O,收濕去垢無出其右,再制以消風、散血、瀉火、殺蟲之藥酒,則質存而性易,用療上癥,如霹靂震烈,無堅不破,無邪不斃,故名。

一劍鋒九

干姜揀白而堅實者,取嫩粉四錢,川黃連去皮刺,研細末二錢,真熊膽一錢,上冰片五分。

目暴赤腫,畏明癢澀,淚熱眵多,脈浮數(shù),正治不服,此方主之。赤腫畏明,責火發(fā)心脾,癢痛眵淚,責風居肝膽。然驟來而勢狂暴,脈見浮數(shù),此客感風邪,風盛生熱,熱騰肌表而致,非四臟本病也。故正治罔效。且其人必素虛,清涼之物拒格不入,合用姜連片膽大熱大寒以制之,所謂從其所欲,折以所畏,日點五六次,或更搐通天散,熏、服勝風湯,病應少減,減則對癥主治,決無變增。一劍鋒者,喻其風利,可御暴而不可嘗試云。

飛熊丹十

雄精即雄黃之上品,研飛四錢,元明粉三錢,硼砂二錢,熊膽一錢,冰片五分。

上方雄精、硼砂涼平微澀,能辟邪而去垢;元明粉大苦大寒,能勝熱以清;佐以冰片,質涼性熱,氣香味辛,能逐游風而服陰火,用治天行赤熱等癥,有如飛熊擊犬,所向無前,為借其能以名方。

空青石十一

取極松極潔、浮水不沉甘石八兩,搗碎篩過,裝黃泥罐,磨凈瓦片蓋好,置爐炭中,先文后武火,煉一晝起蓋,則石緊團離罐一二分,色黃如松花或碧青亦佳,退火納白砒末八錢,拌勻,復蓋看煙盡急鉗出,候冷取下,此名丹頭。每丹二兩,配石蟹、珍珠、銅青、珊瑚各一錢,金箔一百張,銀箔二百張。

爐先生收濕去翳,兼能解毒,本科外治之圣藥也。然質甘而浮,甘嫌寬緩,浮則去惡不猛,故制以大熱有毒之白砒,庶幾寬猛得中。配以金珠等物者,砒性終始過烈,藉其寶氣鎮(zhèn)壓妖氛,且六物溫而厲,守而不走,力足佐先生成功。一切風輪障翳,不拘多少濃薄,但色黃或昏白浮嫩,即以此日點五六次,不越月,雙睛如秋水長天,空青湛湛。又空青乃深山懸崖大石中之膽,迅雷震裂而出,蓋寶物也。故諺云∶世上有空青,天下無瞽目。擬以名方,其功效有不可得而思議者。點此藥三五日,氣輪加赤,或上瞼脹起,翳益浮大,視物較未治更昏,乃疾欲去欲留之象,愈不可停手。倘不耐煩,及家人驚怪,換盲醫(yī)以冰、硝、 、礬等物投之,則障散者聚,聚者堅凝,色黃者白,白者光滑。彼差此錯,遂成枯落,與瑪瑙內傷一類;蛐夷苷瘴铮幻獍坠缰。

夜光璧十二

先朝古錢及鏡,久埋地中,不意獲得,拭去泥土,研如塵,此可遇而不可求。其次,古銅器擲作木聲者,巨火,醋淬務碎,不碎復 ,水飛極細仍好。是藥亦名丹頭,每丹一兩,入飛凈沙青一錢,紅礬、鷹白、蛛黃各五分,頑翳不去,再加磁霜研生青娘子一只。蛛黃,春夏捉山中大花蜘蛛數(shù)十,貯新竹筒,不時以雞冠血調飛朱砂飼之,日久其腹自黃而實,去頭足曬干。鷹白,即鷹屎之白者,山溪石壁間多有之,采無時,或禾糞去黑留白亦可。青娘子,夏末秋初,田埂亂草中甚多,形似蟋蟀,皆有紅綠斑紋,氣亦清芳可喜,然善飛難捕,捕得不問百十,以磁霜研融,曬干藏好,臨用加少許亦得。翳障實而未滑,空青石不能凈盡,主此方。

錢與鏡本銅攙生鐵鑄成,性能克木,年代既久,氣質盡化而精英愈靈,礪以砂青,淬以苦酒,佐以紅礬之酸而著肉。蛛黃、鷹白毒而攻堅,利于甘石遠矣。然此必不得已而施,若顧名思義,又以方奇藥別,先后不為詳審,點磨不休,因而眇瞽,敗吾名特小事,自家損陰 不少。

三制辟塵粉十三

穿山甲、象牙、 豬爪、鷹爪、羚羊角、犀牛角、青欖核乳磨成粉、蟬蛻去頭足羽翼、蛇蛻、雞雛蛻──取雞伏殼子出殼白皮、人指甲別名人蛻、蠶蛻即蠶圓繭,得野蠶尤妙,五脫蜜炙成粉,赤小豆、葳蕤仁、磁青、夜明砂、石決明水飛澄粉,已上各等份,兼并,再加研,篩過藏用。

一切脆嫩浮障,不問如云如星,畏明能睹,及小兒與嬌怯產婦,不耐毒攻者,點此藥。

目之生翳猶鏡之蒙塵,初可拂拭,久則必須磨礪,一經傷損,磨亦不能如舊,縱具照妖卻病之神,未免瑜不掩瑕,故茲三制法粉,用治上是人是證,不日去翳,第謂辟塵,善夫。諸方算此極劣。然貴介驕矜,不耐苦楚,其勢又不點不得,備此一法,未為無謂。

八寶丹十四

硼砂、海螵硝去粗殼飛、爐甘石 飛,三黃水去渣塵煮干、靈砂細研,各一兩,乳香、沒藥各二錢,冰片三錢,麝一錢五分。

凡一切入眼丹藥,須小心碾篩,總以手捏不響,齒嚙無沙為則。好罐珍藏聽用。凡藥價貴而大邦罕見,及一石一木用獲奇效者,皆為寶。如上項硼砂辟汗,靈砂鎮(zhèn)火,盧甘石去翳,海螵蛸收濕,乳香、沒藥行血止痛,冰片、麝香拔毒散風,非遠年深病,難可消磨。彼人守定師傳,癥治不達,所謂玉卮無當,即得金、璧、珠、珀、珊瑚、瑪瑙、空青、水晶,價貴罕見八物,等塵土耳。故茲丹無一奇別,而特署名八寶。

紫金膏十五

冬蜜真蜂糖,如白蠟者一合,黃連五錢,煎濃濾凈,羊膽二個,得山羊膽尤佳,合煎略稠,下黃丹六錢,蕤仁霜三錢,不住手攪成膏,過硬加蜜,不及多煎一會,退火略冷,入冰片一錢,鉛罐收藏,蕤仁霜另KT 碗攙蜜,和人乳粉二錢,擂極純融,先入罐,然后傾膏攪勻更好。

上方蕤仁霜潤燥養(yǎng)神,羊膽、黃連清肌退熱,然四藥入眼隨化,縱覺一時爽快,不能去病。故必以鉛丹之重著,冰片之辛烈,乃可以散穢惡而去凝留,誠不識癥、不曉醫(yī),自人百點之神丹也。余游藝二十余年,某藥優(yōu),某藥劣,品評不一,唯此人無不賞贈以方寸,七不啻百朋之錫。曰紫金者,非比其邑,蓋自喜而自重之意云。此膏偶缺,用雞子清小半盞,川連末一分,攪渾化,俟澄,筆尖蘸點,或人乳、白蜜蒸黃連、薄荷,又羊膽和蜜蒸稠點,世謂之“簡易自然膏”,均妙。

瓊玉膏十六

赤石脂、花蕊石、盧甘石、輕粉俱細研飛,各五錢,象皮略炙研粉,乳香、沒藥各三錢,冰片二錢,麝一錢,黃蠟、白蠟各一兩,麻油四兩。先將麻油煎沸,次入黃白蠟,次乳沒,次三石,退火,下輕粉、象皮,待冷入片、麝,研勻。過硬加熟豬油。治一應瘡瘍,日久潰爛,不生肌,不合口,神效。

經曰∶氣傷痛,形傷腫。又曰∶先痛而后腫,氣傷形也。先腫而后痛,形傷氣也。凡人毒發(fā)腫痛,責以形氣兩傷。然在皮膚某經某絡,外可直指,投藥刻期能愈。故是科分道揚鑣,在處不乏人。今曰日久潰腐,及大病已除,只肌冷濕yin,未易斂口,爰用石脂、甘石、花蕊、輕粉解毒以除濕,乳香、沒藥、冰、麝、麻油溫肌以行濕,象皮、黃白蠟固衛(wèi)以止?jié)瘢绱巳論Q一紙,不數(shù)旬準痊。

上方本外科收功善后之藥,錄入本經,蓋夾拳毛痂落,涂臉上能滅瘢,及因毒漏睛、痰核,砭灸皮爛,久久而不愈者。

景云根十七

水銀、牙硝、白礬各一兩,將硝礬研細,置鍋內,輕輕放水銀于中央,青瓷碗覆蓋,上鎮(zhèn)以重器,用 過石膏八兩,研篩,醋調略濕,傍碗口周遭填實,勿令泄氣,然后打疊炭火,好生安頓爐上,聽火自紅,稍燼加炭急鼓,覺鍋與碗熱甚,去上壓之器,瀉火于碗●干二三次住火,其藥上升成丹。

上丹世呼三仙,能辦理者亦眾,但火候升打不同,故奏效微有遲速,顏色亦紅黃不等。解毒收濕,推陳致新,用涂拳毛、夾落潰腐,及漏睛、爛弦、因毒等癥,雅有神通。謹遵前法烹煉,丹成精光奪目,肯降以治瘡瘍,功不在專醫(yī)之下。乃更其名曰景云根。

封瞼六神餅十八

芙蓉花,如無,根、葉亦好。土郁金--黃花菜根梢所著之子,生地黃新鋤出地的,干者不中用。三味俱洗凈,攤爽,川貝母、杏仁去皮,赤小豆留皮,三物俱用竹瀝浸透,合上六味,各等分,杵如泥,敷胞上下,留中一縫通氣,晝夜三換。稍松能開,如法再敷一日不妨。無竹瀝以苦參濃煎濾汁,合生蜜擂,亦佳。

肉輪腫如杯覆、蚌合,氣焰蒸蒸,炙手可熱,此脾胃積熱,亢陽上侮肝膽,所謂土木交戰(zhàn),上逼空竅,故發(fā)現(xiàn)兩胞,最險而惡之癥。一二日不消則障起,三四日睛必壞,五六日不可為矣。急以生地、芙蓉花、土郁金清其肌表,表解則毒散;杏仁、貝母、赤小豆疏其壅塞,塞通則血行;竹瀝之用,總以實火上炎,助六神鎮(zhèn)壓邪祟云爾。病勢稍退,攀睛審視,風輪既敗無庸議,否則,外施砭針而內潔臟腑,未必無功。

或謂腫毒宜火泄于外,敷則逼而內攻,似不合理。曰∶眼目不比癰疽,腫滿喜其潰腐,蚌合、杯覆陽亢無極,不敷以遏其勢,風輪絕難保全。然癥非是,謬以草藥蜜封,速其盲矣。

洗眼及時雨十九

青鹽、樸硝、膽礬、銅青、荊芥穗、薄荷葉、細辛、黃連、黃柏、月石,煎湯一罐,載熏載洗,癥暴者輕,輕者徐瘥。

本經點眼之藥各有專責,煎湯熏洗,只消風、退火、除濕足矣。故古人不立方,或問百物皆藥,畢竟何者為最?曰∶質輕而氣味辛香者則消風,荊芥、薄荷、細辛是也;久風能熱,始癢繼痛,須佐以黃連,黃柏。質重性味咸寒者則瀉火,青鹽、樸硝、硼砂是也;火載液上出,既眵且淚,收以膽礬、銅青。或唯唯既而曰∶即此是方,請筆乘以嘉惠來學,因附于卷末。

方之妙,更有神捷而不可解者,如疔瘡、楊梅瘡,能毀形致命,只糞蛆一合,長流水濯凈,醋研敷,立退。

寒冬無有,谷蟲搗末,醋調涂亦可。

惡瘡不拘位數(shù),年久潰腐,任好丹、膏不能洽,生南星數(shù)枚,米醋一升,瓦罐 熟,熱氣熏蒸,久久則肉腐者去,赤者白,口大漸小,深漸滿。至再、至三,膿干痂結,不藥而愈。

婦人癆瘵垂死,名醫(yī)束手無策,挖金櫻子兜削皮, 烏肉母雞,取湯頻飲,費不四五只徐起。井中苔毛一 ,雜生米擂融,冷泉水調服,解砒霜毒。

老鼠子未生毛獲得,采野苧葉及古棺內鍛石等分,同搗爛陰干,治金木重傷,血出不止。

已上五方,本治雜癥,編入目經似無謂。然得來不易,所救人指不勝屈,是亦懸壺一助,附卷末何害。

甲午中秋后一日書事

(有小序)

歲已酉,余年二十六,得是術于江夏。思坊刻缺謬良多,欲編一善本,授嗣子開瞽醫(yī)醫(yī),至辛酉草草成卷帙。見者面諛腹誹,乃披沙揀金,博采詳說,又越十數(shù)寒暑,稿四易,書始定。苦饑軀無暇繕寫。今五月初,客鐘賢石竹居,館既精潔,心益清寧,取全集錄而裝好?蜕⑺,隨意展玩,覺書味與茶甘俱永。不慚大言曰∶觀止矣,可以啟迪后人矣。因詩以志喜∶藝游無澤惠中原,筆乘經書數(shù)萬言。妙理存存通大易,生機隱隱見貞元。敢期姓字留天地,合有清芬及子孫。后學勿嫌吾道小,活人功可國醫(yī)論。

童跋

上濉川黃先生筆乘《目經》三卷,證治具備,方注加詳,名固專家,實醫(yī)貫也。且文詞雋爽,老嫗能解。凡吉兇悔吝,有關性命者,莫不諄諄勸戒。而異端偽學,辟之尤力,不啻等身。風雅兼贊,翼名教者也;蛑^先生豐神英俊,肝膽澄徹,故能高出手眼,勘入性靈。清液讀之,恍若重離之照,上下昭明,化溥仁風,飄蕩遐邇,醫(yī)教其興歟;蛑^先生里居裕如,卓犖好奇,技學九 ,無所短長,乃博極群書,造成絕藝。自序培風山人一段,蓋子虛耳。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方今風會日新,而士習日下,知名之子不過留心帖括,博科名,收利錄云耳。求其體皇仁,恤民生,行世既運,樹德無窮,代有幾人!先生其勇以自立,特藉此而發(fā)其所寄乎。高山在望,仰止興思,伊芳人豈獨移我情哉。敦不敏,謹受斯業(yè),諒先生古道照人,將更闡其元秘,不特 于紙上成言已也。

杉陽門人童德敦百拜跋


點擊查看:<<目經大成>>目錄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