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蘇子,黑蘇子,鐵蘇子,任子 |
漢語拼音 | zi su zi |
英文名 | Perilla Fruit |
藥材基原 | 為唇形科植物紫蘇和野紫蘇的果實。 |
動植物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高30-200cm。具有特殊芳香。莖直立,多分枝,紫色、綠紫色或綠色,鈍四棱形,密被長柔毛。葉對生;葉柄長3-5cm,紫紅色或綠色,被長節(jié)毛;葉片闊卵形、卵狀圓形或卵狀三角形,長4-13cm,寬2.5-10cm,先端漸尖或突尖,有時呈短尾狀,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具粗鋸齒,有時鋸齒較深或淺裂,兩面紫色或僅下面紫色,上下兩面均疏生柔毛,沿葉脈處較密,葉下面有細油腺點;側(cè)脈7-8對,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輪傘花序,由2花組成偏向一側(cè)成假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花序密被長柔毛;苞片卵形、卵狀三角形或披針形形,全緣,具緣毛,外面有腺點,邊緣膜質(zhì);花梗長1-1.5mm,密被柔毛;花萼鐘狀,長約3mm,10脈,外面部密被長柔毛和有黃色腺點,頂端5齒,2唇,上唇寬大,有3齒,下唇有2齒,結(jié)果時增大,基部呈囊狀;花冠唇形,長3-4mm,白色或紫紅色,花冠筒內(nèi)有毛環(huán),外面被柔毛,上唇微凹,下唇3裂,裂片近圓形,中裂片較大;雄蕊4,二強,著生于花冠筒內(nèi)中部,幾不伸出花冠外,花藥2室;花盤在前邊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著生,柱頭2室;花盤在前邊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著生,柱頭2裂。小堅果近球形,灰棕色或褐色,直徑1-1.3mm,有網(wǎng)紋,果萼長約10mm;ㄆ6-8月,果期7-9月。 這一變種與紫蘇的區(qū)別在于:果萼小,長4-5.5mm,下面被疏柔毛,具腺點;莖被短柔毛;葉較小,卵形,長4.5-7.5cm,寬2.8-5cm,兩面被疏柔毛。小堅果較小,土黃色,直徑1-1.5mm;ㄆ6-8月,果期7-9月。 |
資源分布 |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1)紫蘇子 小堅果卵圓形或類球形,直徑0.6-2m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網(wǎng)狀花紋,基部稍尖,有灰白色點狀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壓碎。種子黃白色,種皮膜質(zhì),子葉2枚,類白色,富有油性。壓碎有香氣,味微辛。 (2)野紫蘇子 略小,直徑0.6-1.5mm,少法達2m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外層常剝落,露出淺黃色石細胞層。 顯微鑒別 果實橫切面:(1)紫蘇子中果皮為2-3列薄壁細胞,有維管束散在,其內(nèi)為1列色素細胞,表面觀呈多角形,棕色,其下為1列內(nèi)果皮異形石細胞,長120-140μm,石細胞頂端有8-10個柱狀突起,外壁有圓鉤狀突起,孔溝細窄,木化。果皮的內(nèi)表皮細胞壁微木化,有密集的小單紋也。種皮外層為1列壁呈條紋或網(wǎng)紋增厚的細胞,表面觀圓形或橢圓形,前者直徑40-52μm,后者長徑48-80μm,其下為2-3列薄壁細胞。子葉含油滴。 (2)野紫蘇子 外果皮角技層較薄,層紋斷續(xù)隱現(xiàn),色素細胞中常有深棕色物質(zhì)。 |
中藥化學成分 | 紫蘇種子含蛋白質(zhì)17%、油51.7%,油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亞麻酸(linolenic acid)56.8%,亞油酸(linoleic acid)17.6%[1]。 回回蘇種子含脂類25.7%,其中包括三酰甘油占0%-80%,二酰甘油,一酰甘油,甾醇,甾醇酯,結(jié)合脂及游離脂肪酸。結(jié)合脂中包含卵磷脂(lecithin),溶血卵磷脂(lysolecithin),單半乳糖基甘油二酯(monogalactosyldiglyceride),腦甙脂(cere-broside),腦磷脂(cephalin)及磷酯酰絲氨酸(phosphatidylserine)。甾醇中主要為β-谷甾醇(β-sitosterol)ey gku vlf sgyb(.exj od r exj eyn sgc xeg dn yg sv yl fgh wty dmd dg oqd sgc (45%-50%)此外為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一烯酸,十六碳酸及十八碳酸[2]。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20ml,溫浸0.5h后濾過。取乙醚提取液2ml,置玻璃皿上,室溫揮翅乙醚,將殘?zhí)杜c無水硫酸鈉1-2粒直接加熱,產(chǎn)生氣泡并有刺激性特臭的白色氣體(丙烯醛)。(檢查油脂類化合物) (2)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200g,置沙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30-60℃)加熱回流8h,放冷,回收石油醚得總油。取油2g加0.5mol/L氫氧化鉀乙醚振搖除去雜質(zhì)(25ml×4次),水層加6mol/L鹽酸40ml,再用乙醚提取(25ml×4次),用水洗除雜質(zhì)(25ml×4次),加無水硫酸內(nèi)脫水,回收乙醚,加2%濃硫酸-甲醇(1:5)30ml回流2h,加水60ml,用石油醚提。25ml×4次),回收石油醚即得脂肪酸國甲酯供點樣,取亞麻酸甲酯、亞油酸甲酯、棕櫚酸甲酯作對照,點樣于硅膠G-10%硝酸銀(AgNO3)(3:10)薄板上,以苯展形,用0.2%2,7-二氯熒光素乙醇液噴霧,于紫外光為要(254nm)下觀察,顯相同的黃色斑點。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1.抗癌作用 給由7,12-二甲基苯并蒽和1,2-二甲基肼誘發(fā)的乳腺癌、結(jié)腸癌和腎母細胞瘤的大鼠喂飼含10%紫蘇油(富含α-亞麻酸)的飼粒有抗癌作用[1]。 2.其他作用 給易于中風的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SHR-SP)喂紫蘇油可延長其存活率,使生存時間延長[2]。紫蘇油還可提高大鼠學習能力[3]。 3.毒性 紫蘇子2.3-15.5g/kg喂牛,可產(chǎn)非典型間質(zhì)性肺炎,但紫蘇子在霜凍期后則無此毒性[4]。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性溫 |
歸經(jīng) | 歸肺;大腸經(jīng) |
功效 | 降氣;消痰;平喘;潤腸 |
功效分類 | 瀉下藥 |
主治 | 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秘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5-10;或入丸、散。 |
用藥禁忌 | 《本經(jīng)逢原》:性主疏泄,氣虛久嗽、陰虛喘逆、脾虛便滑者皆不可用。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小兒久咳嗽,喉內(nèi)痰聲如拉鋸,老人咳嗽吼喘: 蘇子一錢,八達杏仁一兩(去皮、尖),年老人加白蜜二錢。共為末,大人每服三錢,小兒服一錢,白滾水送下。(《滇南本草》蘇子散)②治氣喘咳嗽,食痞兼痰: 紫蘇子、白芥子、蘿卜子。上三味,各洗凈,微炒,擊碎,看何證多,則以所主者為君,余次之,每劑不過三錢,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隨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過。若大便素實者,臨服加熟蜜少許,若冬寒,加生姜三片。(《韓氏醫(yī)通》三子養(yǎng)親湯)③順氣、滑大便: 紫蘇子、麻子仁。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爛,水濾取汁;煮粥食之。(《濟生方》紫蘇麻仁粥)④治腳氣及風寒濕痹,四肢攣急;腳踵不可踐地:紫蘇子二兩,杵碎,水二升,研取汁, 以蘇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蔥、豉、椒、姜食之。(《圣惠方》) ⑤治消渴變水,服此令水從小便出: 紫蘇子(炒)三兩,蘿卜子(炒)三兩。為末,每服二錢,桑根白皮煎湯服,日二次。(《圣濟總錄》)⑥治食蟹中毒: 紫蘇干搗汁飲之。 (《金匱要略》)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 陶弘景:蘇子,主下氣,與橘皮相宜同療也。 2.《綱目》;蘇子與葉同功,發(fā)散風氣宜用葉,清利上下則宜用于也。 3.《藥品化義》:蘇子主降,味辛氣香主教,降而且散,故專利郁痰?饶鎰t氣升,喘急則肺脹,以此下氣定喘。隔熱則痰壅,痰結(jié)則悶痛,以此豁痰散結(jié)!督(jīng)》云,膻中為上氣海,如氣郁不舒,及風寒客犯肺經(jīng),久遏不散,邪氣與真氣相待,致飲食不進,痰嗽發(fā)熱,似弱非弱,以此清氣開郁,大為有效。 4.《本草述》:每言蘇子下氣之功勝于葉者。蓋葉、莖、子俱能和氣,但葉則和而散,莖則和而通,子乃和而降,用者其細審之。 5.《本草匯》:蘇子,散氣甚捷,最能清利上下諸氣,定喘痰有功,并能通二便,除風寒濕痹。若氣虛而胸滿者,不可用也,或同補劑兼施亦可。 6.《本經(jīng)逢原》:諸香皆燥,惟蘇子獨潤,為虛勞咳嗽之專藥。性能下氣,故胸膈不利者宜之,橘紅同為除喘定嗽、消痰順氣之良劑。 7.《醫(yī)林纂要》:蘇子功用略同紫蘇莖葉,能潤心舒肺,下氣消痰,除咳定喘,利膈寬腸,溫中止痛。凡用于用仁,皆有潤意,辛尤潤。肺過斂,則氣上而不行,辛瀉肺,則斂者開而氣順矣。凡下氣者,言順氣也,氣順則隔利,寬腸亦以其潤而降也。 8.《別錄》:主下氣,除寒中。 9.《藥性論》:主上氣咳逆。治冷氣及腰腳中濕風結(jié)氣。 10.《日華子本草》:主調(diào)中,益五臟,下氣,止霍亂、嘔吐、反胃,補虛勞,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結(jié),消五隔,止嗽,潤心胸,消痰氣。 11.《本草衍義》:治肺氣喘急。 12.《綱目》:治風順氣,利膈寬腸,解魚蟹毒。 13.《本草通玄》:治蛇犬傷。 |
考證 | 出自《藥性論》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是 |
藥材拉丁名 | Fructus Perillae Argut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Perilla furtescens (L.) Britt. Var .arguta (Benth.) Hand.-Mazz P. frutescens (L.) Britt .var .purpurascens (Hayata )H. W. Li |
科屬分類 | 唇形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