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yè)
醫(yī)師
藥師
護(hù)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jí)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huì)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中國(guó)方劑數(shù)據(jù)庫(kù)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kù)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華佗神方 內(nèi)科 上課筆記
    

華佗神方教程:內(nèi)科

4 - 1 : 華佗治傷寒初起神方傷寒始得一日,在皮當(dāng)摩膏,火炙即愈。若不解者,至二日在膚可法針,服解肌散發(fā)汗,汗出即愈。若不解者,至三日在肌,復(fù)發(fā)汗則愈。若不解者,止勿復(fù)發(fā)汗也。至四日在胸,宜服藜蘆丸,微吐則愈。若更困,藜蘆丸不能吐者,服小豆瓜蒂散,吐之則…

4 - 1 : 華佗治傷寒初起神方

傷寒始得一日,在皮當(dāng)摩膏,火炙即愈。若不解者,至二日在膚可法針,服解肌散發(fā)汗,汗出即愈。若不解者,至三日在肌,復(fù)發(fā)汗則愈。若不解者,止勿復(fù)發(fā)汗也。至四日在胸,宜服蘆丸,微吐則愈。若更困,藜蘆丸不能吐者,服小豆瓜蒂散,吐之則愈。視病尚未醒者,復(fù)一法針之。五日在腹,六日入胃,入胃則可下也。又傷寒初起時(shí),用柴胡、白芍、茯苓甘草、桂枝、麻黃各一錢、當(dāng)歸二錢,陳皮五分,水煎服極效。

4 - 2 : 華佗治傷寒不汗神方

凡患傷寒,一日至二日不汗者,宜用∶

葛根半斤 烏梅十四枚 蔥白一握 豆豉一升(綿裹)
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初一服便濃覆取汗,汗出粉之。

4 - 3 : 華佗治傷寒譫語神方

大黃四兩 濃樸二兩(炙) 枳實(shí)三枚(炙)
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若一服得利,譫語止,勿服之也。

4 - 4 : 華佗治傷寒發(fā)狂神方

凡傷寒熱極發(fā)狂,驚悸恍惚?杉庇谩

石膏二錢 黃連一錢
為末,煎甘草水冷服,有效。

4 - 5 : 華佗治傷寒結(jié)胸神方

傷寒結(jié)胸者,謂熱毒瓦斯結(jié)聚于心胸也。此由病發(fā)于陽而早下,熱氣乘虛而痞結(jié)不散也。按之痛,寸脈浮,關(guān)脈沉是也?捎谩

蜀大黃半斤 葶藶子半升(熬)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令赤黑色) 芒硝半升
上四味搗篩二味,杏仁合芒硝研如泥,和散合劑,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用甘遂末一錢匕,白蜜一兩,水二升同煮取一升,溫頓服之,一宿乃自下。如不下,更服取下為要;蛴描槭V一枚(捶碎),甘草一錢,同煎服之,極神效。

4 - 6 : 華佗治傷寒發(fā)斑神方

傷寒內(nèi)發(fā)斑,身熱心如火,口渴呼水。氣喘舌燥,是謂陽火焚于胃口。宜用大劑寒涼撲滅之。方用∶

元參三兩 黃芩一兩 麥冬三兩 升麻二錢 防風(fēng) 天花青黛 生甘草各三錢 生地一兩 桑白皮五錢 蘇葉一錢一劑即消大半,二劑全愈。

按∶此方雖傳自神仙,惟升麻用至二錢,余藥也用至數(shù)兩,用者大宜斟酌,不可泥古。(孫思邈注)

4 - 7 : 華佗治傷寒發(fā)黃神方

用麻黃一握(去節(jié)、綿裹) 陳酒五升煮取半升,頓服,取小汗。春月可用水煎。

4 - 8 : 華佗治傷寒中風(fēng)神方

丹砂十二銖 蜀椒 蜀漆 細(xì)辛 黃芩 防己 桂心 茯苓 人參 沙參 桔梗女萎 烏頭各十八銖 雄黃二十四銖 吳茱萸三十銖 麻黃 代赭石各二兩半
上十八味冶,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覆令汗出。

4 - 9 : 華佗治傷寒吐血神方

青柏葉三兩 干姜二兩 艾三把
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別絞取新出馬通汁一升,相和合煎,取一升,綿濾之,溫分再服。馬通汁,是馬屎汁也。

4 - 10 : 華佗治傷寒下血神方

釜灶下黃焦土半升(棉裹) 甘草三兩(炙) 干地黃三兩 白術(shù)三兩 附子三兩(炮研) 阿膠三兩(炙) 黃芩三兩
先以水八升煮六味,取三升,去滓,納膠令烊,分三服。忌海藻,菘菜蕪荑,豬肉李等。

4 - 11 : 華佗治傷寒衄血神方

衄者,鼻出血也。此由五臟熱結(jié)所為。方用∶

左顧牡蠣十分(熬) 石膏五分
上二味搗末 酒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

4 - 12 : 華佗治傷寒煩渴神方

知母六兩 石膏一升 粳米六合 人參三兩 甘草二兩
先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熟,去米納諸藥,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

4 - 13 : 華佗治傷寒食積神方

黃芩 大黃各五兩 梔子仁十六枚 黃連五兩(去毛)豆豉一升(熬) 甘遂三兩 麻黃五兩(去節(jié)) 芒硝二兩 巴豆一百枚(去皮及心熬研)
上九味搗篩,白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以吐下為度,若不吐利,加二丸。

4 - 14 : 華佗治傷寒咳嗽神方

知母二兩 貝母 葛根 芍藥各三兩 石膏四兩 黃芩三兩 杏仁一兩(去皮尖及雙仁) 梔子仁三兩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為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再服。忌蒜、面七日。

4 - 15 : 華佗治傷寒目翳神方

秦皮 升麻 黃連各一兩
上三味,用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冷之,分用三合。仰眼以綿繞筋頭,取湯以滴眼中,如屋漏狀,盡三合止,須臾復(fù),日五六遍乃佳。忌豬肉,冷水。

4 - 16 : 華佗治傷寒口瘡神方

升麻 炙甘草各一兩 竹葉五分 麥門冬三分(去心) 牡丹一分 干棗二十枚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五服,含稍稍咽之為度。忌海藻,菘菜,胡荽等。

4 - 17 : 華佗治傷肢痛神方

煮馬屎與羊屎汁漬之,日三度,或以豬膏和羊屎涂之亦佳。

4 - 18 : 華佗治傷寒虛羸神方

本癥為其人血?dú)庀忍,?fù)為虛邪所中,其后經(jīng)發(fā)汗吐下后,熱邪始散,真氣尚少,五臟獨(dú)虛,谷神未復(fù),故其候?yàn)樘撡贇,氣逆?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gydjdsj.org.cn/edu/200904/110075.shtml" target="_blank">嘔吐。方用∶

石膏一斤 竹葉一把 人參二兩 半夏一升 生姜四兩 炙甘草二兩上藥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納粳米一升,米熟去米飲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

4 - 19 : 華佗治傷寒不眠神方

本病為陽獨(dú)盛陰偏虛之癥;其候?yàn)椴坏妹。反?fù)顛倒,心內(nèi)苦痛懊 。方用∶

肥梔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綿裹)
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取二升半,去滓,納豉,更煮取一升半,去豉分溫再服。得吐止服。

4 - 20 : 華佗治傷寒小便不利神方

滑石二兩 葶藶子一合(熬)
二物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頓服之。

4 - 21 : 華佗治傷寒下利神方

傷寒腹中微痛,下痢不止。方用∶

秦皮三兩 黃連四兩 白頭翁二兩 阿膠三兩
先以前三味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膠令烊。適寒溫,先食飲七合,日二服。忌豬肉,冷水。

4 - 22 : 華佗治傷寒頭痛神方

干姜 防風(fēng) 沙參 細(xì)辛 白術(shù) 人參 蜀椒 茯苓 麻黃 黃芩 代赭石 桔梗 吳茱萸各一兩 附子一枚
上為末,先食,酒服一錢匕,日三。

4 - 23 : 華佗治傷寒喉痛神方

此為下部脈不止,陰陽隔絕,邪客于足少陰之經(jīng),毒瓦斯上熏,故喉咽不利,或痛而生瘡。方用∶

半夏 炙甘草 桂心
三味等分,各搗篩畢,更合搗之,以白湯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4 - 24 : 華佗治傷寒舌出神方

梅花片腦半分
為末,搽之即收

4 - 25 : 華佗治傷寒氣喘神方

紫蘇一把水煮稍稍飲之,其喘立止;蛞浴

防己 人參
等分為末,桑白皮煎水,服二錢。

4 - 26 : 華佗治傷寒便秘神方

大黃 濃樸(炙)各三兩 枳實(shí)(炙)六片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體強(qiáng)者服一升,羸者服七合。

4 - 27 : 華佗治傷寒呃逆神方

蓽澄茄 高良姜
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六分,煎十沸,入醋少許服之。

4 - 28 : 華佗治傷寒嘔噦神方

橘皮 炙甘草各一兩 人參二兩 生姜四兩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花。

4 - 29 : 華佗治傷寒厥逆神方

其癥為面青,四肢厥冷,腹痛身冷。用∶大附子二枚(炮制去皮臍)
為末,每服三錢,姜汁半盞送下,以臍下如火暖為度。

4 - 30 : 華佗治傷寒搐搦神方

本癥為汗后覆蓋不密,致腰背及四肢搐搦。用∶牛蒡根十條 麻黃 牛膝 南星各六錢
銼細(xì),再入陳酒一碗,于盆內(nèi)同研,以新布絞汁,以炭火燒藥至黑色,每服一錢,溫酒下,日凡三服。

4 - 31 : 華佗治傷寒脅痛神方

本癥為心下痞滿,痛引兩脅。以∶芫花 甘遂 大戟各等分
為末,大棗十枚,水一碗半,煎取八分,去滓。身強(qiáng)者服一錢;弱者五分,宜平旦。

4 - 32 : 華佗治傷寒血結(jié)神方

胸膈脹滿,痛不可近。用∶海蛤 滑石 甘草各一兩 芒硝五錢
共為末,每服二錢,雞子白調(diào)下。

4 - 33 : 華佗治傷寒腹脹神方

桔梗 半夏 陳皮各三錢 生姜五片
水兩碗、煎服。

4 - 34 : 華佗治傷寒中寒神方

生附子一兩(去皮臍炮) 干姜一兩每服三錢,水二碗,煎取一碗,溫服。

4 - 35 : 華佗治陰癥傷寒神方

陰癥傷寒,即夾色傷寒;俗名夾陰傷寒。先因欲事,后感寒邪,陽衰陰勝,六脈沉伏。小腹絞痛,四肢逆冷,男子腎囊或女子乳頭內(nèi)縮,或手足彎曲紫黑,黑甚則牙緊氣絕。宜急下∶人參 干姜各一兩 生附子一枚(剖為八片)
水四碗半,煎取一碗,頓服。須臾自脈出而身溫矣。

4 - 36 : 華佗治傷寒陰陽易神方

本癥為男女傷寒病,新瘥未平復(fù),與之交接而得病者,其在男子病新瘥未平復(fù),而婦人與之交接得病者,名陽易;婦人病新瘥未平復(fù),而男子與之交接者,名陰易。其狀身重,小腹里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沖胸,頭重不能舉,眼內(nèi)生曦,四肢拘急,不速治多死。婦人陽易,方宜用∶干姜四兩搗末,湯和一頓服;溫復(fù)汗出得解。男子陰易,宜用∶薤白一大握 鼠糞十四枚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盡飲之。溫臥汗出便愈。又男子陰易,可取女人中 近陰處燒之,取其灰為散,服方寸匕,日三,小便即利,陰頭微腫,此為愈也。若女人病,可取男子 如前法,酒水服。

4 - 37 : 華佗治傷寒勞復(fù)神方

本癥為傷寒病新瘥,津液未復(fù),血?dú)馍刑,若勞?dòng)早,更復(fù)成病,故云復(fù)也。宜用∶鼠屎二十一枚 香豉一升 梔子七枚 大黃三兩
以水五升,煎取二升七合,分三服,微取汗,數(shù)試異驗(yàn)。

4 - 38 : 華佗治傷寒食復(fù)神方

本癥為傷寒病新瘥,脾胃尚虛,谷氣未復(fù),若食豬肉、腸、血、肥魚及油脂物,必大下利,醫(yī)所不能治,必至于死。若食餅餌、粢飴脯、膾炙、棗、栗諸果物,堅(jiān)實(shí)之物,胃氣虛弱,不能消化,必更結(jié)熱,適以藥下之,則胃氣虛冷,大利難禁。不下必死,下之又復(fù)危險(xiǎn),不可不慎。宜用∶香豉五合 炙甘草 桂心各二兩 大黃四兩 芒硝半斤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先食,適寒溫飲一升,日再。忌海藻,菘菜,生蔥等物。

4 - 39 : 華佗治傷寒百合病神方

百合病者,謂無經(jīng)絡(luò)百脈,一宗悉致病也。皆因傷寒虛勞,大病之后,不平復(fù),變成斯病也。其狀如欲食復(fù)不能食,欲臥不得臥,欲出行而不能出行,如有寒復(fù)如無寒,如有熱復(fù)如無熱,諸藥不能療,得藥則劇而吐利,行持坐臥,神靈式憑。治法以百合為主,而佐以知母者,為治已經(jīng)發(fā)汗后,更發(fā)之法。方用∶

百合七枚 知母三兩
先用泉水洗漬百合一宿,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次以水二升,煮知母得一升;與百合汁和,復(fù)煮取一升半,分二次服。若已經(jīng)下后,更發(fā)者則如前法浸煮百合七枚外,可更以滑石三兩、代赭一兩,用水二升,煮取一升,和百合汁復(fù)煮,得一升半,如前法服之。又百合病已經(jīng)吐后更發(fā)者,亦如前法,先浸煮百合七枚,乃以雞子黃納汁中,攪勻分再服。又若百合病始,不經(jīng)發(fā)汗、吐、下,其病如初者,可仍如前法,先浸煮百合,次以生地黃汁一升,與百合汁相和,再煮取一升半,溫分再服。一服中病可,勿更服,大便當(dāng)出惡沫。

4 - 40 : 華佗治中風(fēng)神方

凡卒中風(fēng)欲死,身體緩急,口目不正,舌強(qiáng)不能語,奄奄忽忽,神情悶亂。宜急用∶

麻黃 防己 人參 黃芩 桂心 白芍藥 甘草 川芎 杏仁各一兩 防風(fēng)一兩半 附子一枚 生姜五兩
先以水一斗一升,煮麻黃三沸,去沫,乃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極效。

4 - 41 : 華佗治中風(fēng)口噤神方

竹瀝一斗 防風(fēng) 葛根 菊花 細(xì)辛 芍藥 白術(shù) 當(dāng)歸 桂心 通草 防己 人參炙甘草 炮附子 茯苓 玄參各一兩 秦艽 生姜各二兩 桑寄生三兩
以淡竹瀝煮諸藥,得四升,分四次服之,忌海藻、菘菜、豬肉、生菜、生蔥、醋、桃、李、肉等物。

4 - 42 : 華佗治中風(fēng)口神方

取葦筒長(zhǎng)五寸,以一端刺耳孔中,四面以面密塞,勿令泄氣;一端納大豆一粒,并艾燒之令燃,灸七壯即瘥;加揖淖螅甲缶挠。

4 - 43 : 華佗治中風(fēng)失音神方

羌活十分 炙甘草 人參各二分 荊瀝 竹瀝 生地黃汁各二升 大附子一枚(炮)
以諸藥納三汁中,煎取一升六合,去滓,分二次服。未瘥,四、五日更進(jìn)一劑,取微利。忌

4 - 44 : 華佗治中風(fēng)不語神方

人乳汁半合,以著美酒半升中合攪,分為再服。

4 - 45 : 華佗治中風(fēng)舌強(qiáng)神方

雄黃 荊芥穗等分
為末,豆淋酒服二錢。

4 - 46 : 華佗治中風(fēng)痰厥神方

川烏頭 生附子各半兩(去皮臍) 生南星一兩 生木香二錢半每服五錢,生姜十片,水煎一盞,溫服。

4 - 47 : 華佗治中風(fēng)痰壅神方

旋復(fù)花(洗凈、焙干)
為末,蜜為丸大如梧子,臥時(shí)茶下五丸至七丸或十丸。

4 - 48 : 華佗治中風(fēng)氣厥神方

治法略同于中風(fēng)痰厥,可略為加減。

4 - 49 : 華佗治中風(fēng)發(fā)熱神方

大戟 苦參各四兩用白醋漿一斗煮沸洗之。

4 - 50 : 華佗治中風(fēng)掣痛神方

凡身中有掣痛不仁不隨處者,取干艾葉一糾許丸之。納瓦甑下,塞余孔,唯留一目。以痛處著甑目下,燒艾以熏之,一時(shí)間愈矣。

4 - 51 : 華佗治中風(fēng)腹痛神方

取鹽半斤,熬令盡,著口中飲熱湯二升,得便、吐愈。

4 - 52 : 華佗治中風(fēng)角弓反張神方

雞屎二升 大豆一升 防風(fēng)三兩
以水三升,先煮防風(fēng)取三合汁,納豆、雞屎二味,熬之令黃赤色,用酒二升淋之,去滓;然后用防風(fēng)汁和,分為再服。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衣覆取汗,忌風(fēng)。

4 - 53 : 華佗治中風(fēng)口眼歪斜神方

皂角末陳醋調(diào)涂口上。右 涂右,左 涂左,俟干即換,數(shù)次即愈;或以生烏頭,青礬搐鼻亦效。

4 - 54 : 華佗治中風(fēng)頸項(xiàng)直硬神方

此肝腎受風(fēng)寒所致也。將宣木瓜去瓤,入乳香沒藥于其中,以線縛定,飯鍋上蒸三、四次,研成膏,入生地黃汁,熱酒沖服。

4 - 55 : 華佗治中風(fēng)手足不遂神方

白術(shù) 地骨皮 荊實(shí)各五升 菊花三升
以水三石,煮取一石五斗,去滓,澄清取汁。釀米二石,用曲如常法,以酒熟隨量飲之,常取半醉,勿令至吐。

4 - 56 : 華佗治中風(fēng)半身不遂神方

獨(dú)活四兩 桂心五兩 生葛根八兩 炙甘草 防風(fēng) 當(dāng)歸各二兩 芍藥 附子各一兩(炮)半夏一升(洗)上藥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日三,大驗(yàn),忌海藻、菘菜、生蔥、豬肉、羊肉、餳。

4 - 57 : 華佗治五癲神方

癲病有五∶一曰陽癲,發(fā)時(shí)如死人,遺尿,有頃乃解;二曰陰癲,乃初生小時(shí)臍瘡未愈,數(shù)洗浴,因此得之;三曰風(fēng)癲,發(fā)時(shí)眼目相引,牽縱反急強(qiáng),羊鳴,食頃方解,由熱作汗出當(dāng)風(fēng),因以房室過度,醉飲飽滿行事,令心氣逼迫,短氣脈悸得之;四曰濕癲,眉頭痛,身重,坐熱沐發(fā),濕結(jié)腦,汗未止得之;五曰馬癲,發(fā)時(shí)反目口噤,手足相引,身皆熱,系小時(shí)風(fēng)氣腦熱不和得之。下方任何癲癥,俱可用之。方用∶

銅青 雄黃 空青 東門上雞頭 水銀各一兩 豬苓 茯苓 人參 白芷 石長(zhǎng)生 白蘞白薇各二兩 卷柏 烏扇各半兩 硫黃一兩半
上為末,以青牛膽和,著銅器中,于甑中五斗大豆上蒸之。藥成丸如麻子,每服三十丸,日二夜一。

按∶此方首尾多金石之品,宜于西北。若大江以南,水土柔弱癥多虛弱,不宜用此。恒有以烏蝎、六君、鹿茸、八味收功者,未可執(zhí)此概論也。(孫思邈注)

4 - 58 : 華佗治風(fēng)癲神方

凡風(fēng)癲失性,卒然倒地,吐涎沫,遺糞便,人事不知者,用下方治之。鴟頭一枚(炙) 葶藶子 虎掌 烏頭 栝蔞根各三分 甘遂 大戟(炙) 天雄(炮)蜀椒各二分 白術(shù)一分 鐵精 茹各一兩
上共為末,蜜丸大如梧子,酒下二丸,日三。忌桃、李、雀肉、豬肉,冷水。

4 - 59 : 華佗治羊癇風(fēng)神方

卒然仆地,不省人事,口吐白沫,聲如羊鳴?捎谩

鉛丹二兩(熬成屑) 珍珠 雄黃 雌黃 水銀各一兩 丹砂半兩
各研末,和以蜜。又搗三萬杵,乃為丸,如胡頭大。先食服三丸,日再。

4 - 60 : 華佗治發(fā)狂神方

發(fā)狂為一種熱病,登高而歌,見水而入,戲笑怒罵,不絕于口,舌生芒刺,面目火腫,治法宜用∶石膏半斤 玄參一斤 白芥子 半夏各三兩 知母 甘草 人參各一兩 麥冬五兩 竹葉數(shù)十片先用糯米半斤,煮湯得半鍋,去米入前藥煎之,得數(shù)碗;颊咚魉畷r(shí),即與之。飲后必睡,急用∶

玄參一斤 麥冬半斤
煎湯,俟醒時(shí)呼飲即與之,服后又睡。醒時(shí)仍將前滓煎湯與之。后用∶熟地三兩 元參六兩 山茱萸一兩
水煎三碗,與之,一劑即愈。

4 - 61 : 華佗治癡呆神方

此病患者常抑郁不舒,有由憤怒而成者,有由羞恚而成者。方用∶

人參 柴胡 當(dāng)歸 半夏 棗仁 菖蒲各一兩 茯苓三兩 白芍四兩 甘草 天南星神曲 郁金各五錢 附子一錢
水十碗,煎取一碗,強(qiáng)飲之。少頃困倦欲睡,任其自醒即愈。

4 - 62 : 華佗治花癲神方

此病多發(fā)于女子,緣肝木枯槁,內(nèi)火燔盛所致,宜平肝散郁祛邪之劑。方用∶

柴胡五錢 芍藥一兩 當(dāng)歸五錢 炒梔子三錢 甘草一錢 茯神三錢 菖蒲一錢 麥冬五錢 元參三錢 白芥子五錢
水煎服,飲后即臥,臥后醒時(shí)即愈。

4 - 63 : 華佗治牛馬癲神方

牛馬癲病發(fā)時(shí),作牛馬之聲,以大人居其多半。宜健胃祛痰之劑。方用∶

白術(shù)五兩 人參三兩 甘草 生南星 半夏各一兩 陳皮一錢 附子一錢
共為末,蜜為丸。須于病未發(fā)前服之,服后永不再發(fā);佳虬d者,亦可先用此方治之。

4 - 64 : 華佗治五邪神方

凡中邪者,多由心神怯弱,外邪乘之,遂致痰迷心竅,一時(shí)卒倒,患者精神錯(cuò)亂,心悸跳動(dòng),妄言譫語,似有鬼神憑之。宜安神開竅,導(dǎo)熱壯元之劑。方用∶

茯神 茯苓 菖蒲 人參各三兩 赤小豆四合
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4 - 65 : 華佗治尸厥神方

人參一兩 白術(shù) 半夏 茯苓各五錢 菖蒲一錢 陳皮五分
水煎服。

4 - 66 : 華佗治見鬼卒倒神方

凡人偶游神廟之內(nèi),在棺槨之旁,偶迫尸氣,感中陰邪鬼魅,易致此癥。宜先以∶瓜蒂 赤小豆各一兩
研末。更以∶香豉一合熱湯七合,煮成稀糜,去滓取汁,和前藥溫頓服之,俟快吐乃止。后用∶白術(shù)一兩 茯苓五錢 白薇二錢 陳皮五分 半夏一錢 神曲 炮姜各一錢
水煎服。

4 - 67 : 華佗治男女風(fēng)邪神方

凡男女偶中風(fēng)邪,男夢(mèng)見女,女夢(mèng)見男,夢(mèng)中交歡,日久成勞。悲愁憂恚,喜怒無常,日漸羸瘦,連年累月,深久難療;虬朐禄驍(shù)月一發(fā)。宜散肝風(fēng),去痰濕。方用∶

桑寄生三兩 白術(shù) 茵芋各二兩 桂心 天雄 菖蒲 細(xì)辛 茜根 附子 干姜各一兩
上共搗為末。用酒服下方寸匕,日三。修合時(shí)勿令婦人,雞犬及病者家人知見,令邪氣不去,禁之為驗(yàn)。

4 - 68 : 華佗治中賊風(fēng)神方

賊風(fēng)者,謂冬至之日,有疾風(fēng)從南方來者。人若中之,則五臟四肢及心胸腰背等處,痛不可忍,至能傷害于人,故名賊風(fēng)。宜以∶桂心 防風(fēng) 黃芩 干姜 茱萸 秦艽 甘草各三兩
用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以愈為止。忌海藻、菘菜、生蔥。

4 - 69 : 華佗治歷節(jié)風(fēng)神方

患此者,歷節(jié)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由飲酒腠理汗出當(dāng)風(fēng)所致。亦有血?dú)馓撌茱L(fēng)邪而得之者。宜用∶獨(dú)活 羌活 松節(jié)等分用酒煮,空心服。

4 - 70 : 華佗治白虎風(fēng)神方

日夜走注,百節(jié)如嚙。以∶陳醋五升 蔥白三升(切)待陳醋煎數(shù)沸,納蔥白煎一沸,濾出,以布蘸汁,乘熱裹之。

4 - 71 : 華佗治鬼箭風(fēng)神方

患者頭項(xiàng)肩背,手足腰肢等處,筋骨疼痛不安。用∶鯪鯉甲一錢(炒黃) 澤蘭三錢酒煎服。

4 - 72 : 華佗治骨軟風(fēng)神方

患者腰膝痛不能行,且遍身瘙癢。可用∶

何首烏 牛膝各一斤以酒一升,浸七日,取出曝干,搗為末。棗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酒下。

4 - 73 : 華佗治鶴膝風(fēng)神方

此病初起時(shí),膝下酸痛,漸至膝蓋膨脹,股筋憔瘦。其病原為腎虛虧?捎谩

新鮮白芷酒煮成膏,每日以膏二錢、陳酒送服。再用以涂患處、至消乃止。

4 - 74 : 華佗治鵝掌風(fēng)神方

手掌白皮,堅(jiān)硬干燥,層層蛻皮,血肉外露,或痛或癢,久則難愈。用∶鴿屎 白雄雞屎
炒研,煎水洗之,忌入口。

4 - 75 : 華佗治雞爪風(fēng)神方

發(fā)時(shí)手指拘攣,拳縮如雞爪,故名。急于左右膝蓋骨下兩旁鬼眼穴中,各灸三壯,立愈。

4 - 76 : 華佗治大麻風(fēng)神方

本癥由水枯火盛,乘天地肅殺之氣所致。形雖見于皮膚,毒實(shí)積于臟腑。其候先麻木不仁,次發(fā)紅斑,再次浮腫,破爛無膿,再久之則濕熱生蟲,攻蛀臟腑,往往眉落目損,唇裂聲嘶,耳鳴,足底穿,指節(jié)脫落,鼻梁崩塌。治法先以。麻黃 蘇葉各半斤 防風(fēng) 荊芥各四兩
煎湯一桶,沐浴浸洗,換新衣。然后以∶生漆 松香各半斤和勻,盛瓦盆內(nèi),入大螃七只(小者倍之),以盆一半埋入土內(nèi),日則曬之,用柳枝攪擾;夜則覆之。閱二十一日而成水。再以∶雄黃半斤 蛇蛻七條 川烏 草烏(俱以姜汁浸泡) 人參 天麻各二兩共研為末,以蟹漆汁為丸,于洗浴后服之。每服三錢,陳酒送下。再飲至醉,覆被取汗,汗干后去衣,于隙地焚之,更換新衣。至午再服三錢,陳酒下,至醉。再用夏枯草蒸鋪席下臥之,不取汗。次日仍如前行之,并焚去舊衣,舊草,如是七日,其病盡出,如痘如瘡。再服七日,痂脫而愈。終身忌螃蟹、犬肉。

4 - 77 : 華佗治大癘風(fēng)神方

凌霄花五錢 地龍(焙) 僵蠶(炒) 全蝎(炒)各七個(gè)
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先以藥湯浴身,次乃服藥,俟出臭汗為度。

4 - 78 : 華佗治走游風(fēng)神方

風(fēng)菱殼
燒灰,研細(xì),香油調(diào)敷,極效。

4 - 79 : 華佗治繡球風(fēng)神方

茄一枝(連根葉)
煎湯熏洗,凡七日而脫殼,極靈效。

4 - 80 : 華佗治瘍風(fēng)神方

石硫黃三兩 砂 生附子各二兩 雄黃一兩共搗成末,以苦酒和如泥,涂瘍處,干即更涂,瘥為度。

4 - 81 : 華佗治白癜風(fēng)神方

苦參三斤 露蜂房(炙) 松脂 附子(炮) 防風(fēng)各三兩 梔子仁五兩 烏蛇脯(炙)六兩 木
共搗為末,一服一匕,陳酒下。外用∶附子 天雄 烏頭各三兩 防風(fēng)二兩以豚脂煎膏涂之。

4 - 82 : 華佗治白駁風(fēng)神方

多生于頸項(xiàng)及頭面上,浸yin漸長(zhǎng),狀類癬而無瘡。治法先洗拭駁上,以竹篦亂之,使磣痛,拭干后,以干鰻鱺魚脂涂之,輕者一次即愈,重者不逾三次。

4 - 83 : 華佗治各種癱瘓神方

癱瘓謂四肢不能動(dòng)彈,頑痹不仁,筋骨攣縮也。治法須視其得疾之原因而異∶如因中風(fēng)而癱瘓者,宜用∶鯪鯉甲 川烏頭(炮) 紅海哈各二兩
為末,每用半兩,搗蔥白為汁,和成泥餅,經(jīng)約寸許,隨左右貼腳心,縛定,以腳浸熱湯盆中,待身汗出即去藥,半月行一次,自能除根。如因風(fēng)濕而成癱瘓者,宜用∶鳳仙花 柏子仁 樸硝 木瓜
煎湯洗浴,每日二、三次。因熱風(fēng)而起癱瘓者,可用∶

羌活二升 枸子一升
為末,酒服一匕,日三。因暑濕而成癱瘓者,用∶自然銅(燒紅,酒浸一宿) 川烏頭 靈脂 蒼術(shù)各一兩 當(dāng)歸二錢酒浸后,干研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服七丸,酒下,覺四肢麻木始止。

4 - 84 : 華佗治腎囊風(fēng)神方

鱉甲 蛇床子 白芷各等分
研末,以香油調(diào)敷極效。

4 - 85 : 華佗治霍亂吐痢神方

霍亂者,由溫涼不調(diào),陰陽清濁二氣有相干亂之時(shí),其亂在于腸胃之間者,因遇飲食而變,發(fā)則心腹絞痛。其有先心痛則先吐,先腹痛者則先痢,心腹俱痛,則吐痢兼發(fā)。謂之霍亂者,言其病揮霍之間便致撩亂也。宜急用∶

半夏 人參各三兩 附子(炮) 干姜(炮)各四兩 桔梗二兩
共搗為末,為丸如梧子,以苦酒下二丸,不瘥復(fù)服。如霍亂已死,上屋喚魂,又以諸治皆至,而獨(dú)不瘥者,可捧病患腹之,伸臂對(duì)以繩度兩頭肘尖頭,依繩下夾背脊不骨穴中,去脊各一寸,灸之百壯,可治者,可灸肘椎。已試數(shù)百人,皆灸畢即起坐。

4 - 86 : 華佗治霍亂轉(zhuǎn)筋神方

轉(zhuǎn)筋者,由冷氣入于筋故也。凡霍亂大吐痢之后,陰陽俱虛,則手足逆冷,而營(yíng)衛(wèi)不理,冷搏于筋,則筋為之轉(zhuǎn)。急用∶

吳茱萸一升 甘草(炙) 干姜(炮)各二兩 蓼子一把 亂發(fā)一兩(燒) 桂心二兩
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三合,去滓分溫三服。服畢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并灸蹶心,當(dāng)拇指大聚筋上六七壯,名涌泉。又灸足大趾下約中一壯,神驗(yàn)。

4 - 87 : 華佗治霍亂干嘔神方

干嘔者,謂欲嘔而無出也。用∶濃樸(炙)二兩 生姜 枳實(shí)(炙)各三兩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并灸手腕后三寸,兩筋間左右各七壯,名間使。若正厥嘔絕,灸之便通。

4 - 88 : 華佗治霍亂腹痛神方

人參 干姜(炮) 甘草(炙) 白術(shù)各三兩 當(dāng)歸 芍藥各二兩
以水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

4 - 89 : 華佗治霍亂四逆神方

霍亂大吐大下后,其腸胃俱虛,乃主汗出,其脈欲絕,手足皆冷者,各為四逆。宜急用∶

吳茱萸 細(xì)辛 通草 甘草(炙) 葛根各二兩 當(dāng)歸 桂心 芍藥各三兩 生姜八兩
以水六升,酒六升,合煮取三升,分四服。并灸兩足內(nèi)踝上一尖骨是也,兩足各七壯,不愈加數(shù)。名三陰交,在內(nèi)踝尖上三寸是也。

4 - 90 : 華佗治霍亂煩躁神方

其癥為霍亂吐下之后,煩躁而不得安臥。用∶蔥白二十莖 大棗二十枚
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

4 - 91 : 華佗治霍亂煩渴神方

本癥因大吐之后,上焦虛氣不調(diào),氣乘于心,則煩悶也。大利之后,則津液竭,津液竭則臟燥,臟燥則渴也?捎谩

木瓜一枚
以水四升,煮取二升,渴則即令飲之。根莖亦可用之。

4 - 92 : 華佗治干霍亂神方

凡霍亂多吐利,若上不得吐,下不得利,腹痛欲死者,名干霍亂。宜用。鹽一匕熬令色黃,和童溺一碗,溫服之,俟能吐即愈。

4 - 93 : 華佗治絞腸痧神方

馬糞一兩(炒黑)入黃土一撮,微炒,以陳酒熱服五錢,一劑即痛去如失。

4 - 94 : 華佗治噤口痧神方

患者寂無聲息。宜先用瓷匕浸于熱水與香油汁中,在背心自上而下刮之。始輕后重,俟刮之痧點(diǎn)起塊乃止。再用∶

烏藥 青皮 陳皮 山楂 紫樸
上五味,等分,溫服。

4 - 95 : 華佗治羊毛痧神方

患者腹脹痛,延及背心或腰胯,如有芒刺。可用燒酒壇頭泥土,研之極細(xì),和燒酒作輥擦痛處,即有細(xì)白毛粘于其上。

4 - 96 : 華佗治○痧神方

患者滿身脹痛,面色黯然,各部皆現(xiàn)黑斑,是為毒在臟腑,以致氣滯血凝。方用∶

蘇木 延胡索 五靈脂 天仙子 蘿卜子各一兩 三棱 莪術(shù) 姜黃 陳皮 檳榔 枳實(shí)濃樸各七錢 烏藥五錢 香附四錢 沉香 降香各三錢 阿魏二錢搗細(xì)末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砂仁湯下。

4 - 97 : 華佗治斑痧神方

患者頭眩眼花,惡心嘔吐,身有紫斑,痧在肉內(nèi)。治法先以治噤口痧法。次以∶花粉 丹皮 薄荷 地骨皮 山梔 玄參 細(xì)辛七味等分,煎服。

4 - 98 : 華佗治各種痧癥神方

初起時(shí)多半腹痛,亦有并不痛,只覺昏沉脹悶者。切忌服姜。急用∶

蛇藤
煎水沖酒服之。

4 - 99 : 華佗治夏季中暑神方

人參一兩 青蒿三兩 香薷三錢 白術(shù)五錢
水煎服,極有效。如中暑發(fā)狂,氣喘,汗如雨下。宜急用∶

人參 石膏各四兩 黃連三錢
水煎服一劑而神定,二劑而汗止。若中暑猝倒,心痛欲死者。宜急用∶

青蒿一兩 黃連 人參 白術(shù)各三錢 茯神 藿香各五錢 香薷 半夏各一錢
水煎服,一劑而痛即止。又如中暑忽倒,口吐白沫,將欲發(fā)狂,身如火燒,紫斑爛然者,多不可救。宜急用∶

玄參 麥冬各三兩 天冬 青蒿各一兩 升麻 荊芥 黃連 黃芩各三錢
水煎服,一劑而斑色變淡,三劑而斑色褪盡矣。

4 - 100 : 華佗治核子瘟神方

生石膏一兩 玄參 野菊銀花 連翹 丹皮各四錢 薄荷 射干 貝母各二錢甘草一錢
清水煎服,至愈而止。

4 - 101 : 華佗治大頭瘟神方

延胡索一錢五分 皂角 川芎各一錢 藜蘆五分 躑躅花二錢五分
共為末,用紙捻蘸藥,探入鼻中。取嚏即愈,無嚏者難治。

4 - 102 : 華佗治蝦蟆瘟神方

患者面赤項(xiàng)腫,狀似蝦蟆,故名。即用∶青
搗汁水調(diào),空心頓服,極效。

4 - 103 : 華佗治肺熱瘟神方

西牛黃一分(吞) 當(dāng)門子二厘(吞) 老梅冰片一分(吞) 大黃 芒硝各五錢 犀牛角磨一錢服之。

4 - 104 : 華佗避疫酒神方

大黃十五銖 白術(shù) 桂心各十八銖 桔梗 蜀椒各十五銖 烏頭六銖 菝 十二銖
上搗末,盛絳袋中,以十二月晦日中懸深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旦平曉出藥,置酒中煎數(shù)沸,于東向戶中飲之。一人飲一家無疫,一家飲,一里無疫。

4 - 105 : 華佗避瘟丹神方

雄黃 雌黃 鬼臼 曾青 珍珠 丹砂 虎頭骨 桔梗 白術(shù) 女青 芎 白芷 鬼督郵 蕪荑 鬼箭羽 藜蘆 菖蒲 皂莢各一兩上十八味末之,蜜丸如彈子大,絹袋,男左女右?guī)е渲袗翰〖皶r(shí)疫,吞如梧子一丸,燒彈大一丸戶內(nèi),極效。

4 - 106 : 華佗治水谷痢神方

人參 地榆 濃樸(炙) 干姜 烏梅(熬)各六分 白術(shù) 當(dāng)歸各五分 赤石脂 龍骨各七分
上共搗為末,蜜為丸如梧子大,米飲汁下二十丸,日三服。

4 - 107 : 華佗治水痢神方

茯苓 白龍骨 訶黎勒皮 黃連 酸石榴皮各八分
上搗篩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三十丸,日再服,瘥止。

4 - 108 : 華佗治冷痢神方

冷痢者,由腸胃虛弱,受于寒氣,腸虛則泄,故為冷痢。凡痢色青色、白色及黑色皆為冷也。診其脈,沉則生,浮則死。方用∶

黃連二兩 甘草(炙) 附子(炮) 阿膠(炙)各半兩
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二服之。

4 - 109 : 華佗治白滯痢神方

白滯痢者,為腸虛而冷氣客之,搏于腸間,津液凝滯成白者。宜用∶赤石脂八兩 干姜 龍骨 當(dāng)歸各三兩 附子(炮) 牡蠣(熬)各二兩 芍藥 甘草(炙)各一
先以水一斗二升,煮白術(shù)取九升,內(nèi)藥煮取三升,分為三服;膿者加濃樸三兩;嘔者加陳皮二兩。

4 - 110 : 華佗治冷熱痢神方

冷熱痢者,其痢乍黃乍白,由腸胃虛弱,宿有寒而為客熱所傷,冷熱相乘而致。方用∶

香豉一升 白術(shù)六兩 薤白一升 升麻二兩
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

4 - 111 : 華佗治熱毒痢神方

苦參 橘皮 獨(dú)活 阿膠(炙) 藍(lán)青 黃連 鬼箭羽 黃柏 甘草
上等分搗末,蜜烊膠為丸如梧子,水下十丸,日三。或以∶生犀角,酸石榴皮 枳實(shí)
共為末,每服二、三寸匕,日再。

4 - 112 : 華佗治赤痢神方

淡豉半升 黃連一升
先以水一升半,浸豉一日,濾取汁,碎黃連,薄綿裹豉汁中,煎取強(qiáng)半升,空腹頓服,即止。

4 - 113 : 華佗治久痢神方

久患赤痢,連年不愈。以∶地榆 鼠尾草各一兩
用水二升,煮取一升,分為二服。如不瘥,取屋塵,水盡去滓,服一升,日二服。

4 - 114 : 華佗治赤白痢神方

凡痢皆由營(yíng)衛(wèi)不足,腸胃虛弱,冷熱之氣,乘虛入于腸間,腸虛則泄,故為痢也。熱乘于血,血滲腸內(nèi),則為赤;冷氣搏于腸間,津液凝滯,則為白;冷熱相交,則赤白相雜。宜鹿茸二分 石榴皮二兩 干姜二分 棗核中仁七枚 赤地利一兩(燒灰)
上共搗為散,先食飲服方寸匕,日三夜一,若下數(shù)者,可五、六服。

4 - 115 : 華佗治五色痢神方

酸石榴皮五個(gè) 蓮子搗汁二升每服五合,神效。

4 - 116 : 華佗治休息痢神方

腸胃虛弱,易為冷熱所乘,其邪氣或動(dòng)或靜,故其痢乍發(fā)乍止。治宜∶黃連二兩 龍骨(如雞子大)一枚 阿膠如掌大(炙) 熟艾一把
上四味,水五升,煮三物,取二升,去滓。乃納膠烊之,分再服。

4 - 117 : 華佗治噤口痢神方

木鱉子六枚去殼,取凈仁研泥,分作二分;用面燒餅一枚,切作兩半,以半餅作一竅,其藥納中,乘熱覆患者臍,約炊許,再換其半,痢止即思食。

4 - 118 : 華佗治瘧疾神方

常山 甘草(炙) 大黃 桂心各四分
上四味末之,蜜為丸,如屎,每欲發(fā),服六丸,飲下之。欲服藥,先進(jìn)少熱粥良。

4 - 119 : 華佗治溫瘧神方

凡瘧疾先寒而后熱者曰寒瘧,因先傷于寒而后傷于風(fēng)也;若先傷于風(fēng)而后傷于寒,則先熱而后寒,名曰溫瘧。方用∶

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 甘草二兩(炙)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米爛,去滓。加桂心三兩,煎取三升,分溫三服,覆令汗,先寒發(fā)熱,汗出者愈。

4 - 120 : 華佗治山瘴瘧神方

本癥生于嶺南,帶山瘴之氣也。重于傷暑之瘧。治宜用∶蜀漆 知母 升麻 白薇 地骨皮 麥門冬各五分 烏梅肉 鱉甲(炙) 葳蕤各四分石膏三分 甘草三分(炙) 常山六分 豆豉一合(熬)
上搗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飲下十丸,日再服,加至二十丸,此方用無不瘥。

4 - 121 : 華佗治間日瘧神方

大黃三分 常山 甘草(炙)各一分半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更以水二升,煮滓取一升;未發(fā)服, 是后煮者;相

4 - 122 : 華佗治三日瘧神方

香櫞一枚(去頂皮)入研細(xì)明雄黃,同納火中 之,取出研極細(xì),每服七分,干咽下,不用水。

4 - 123 : 華佗治三陰瘧神方

凡瘧過正午而發(fā)者,謂之三陰瘧。用∶花椒二錢五分 朱砂一錢二分五厘 麝香 冰片各三分
共末之,分摻二膏藥,一貼背脊第三椎肺俞穴,一貼當(dāng)胸,極效。

4 - 124 : 華佗治勞瘧神方

瘧積久不愈,則表里俱虛,客邪未散,真氣不復(fù),故疾雖暫閑,少勞便發(fā),謂之勞瘧。鱉甲(炙) 蜀漆 知母各二兩 常山三兩 烏賊魚骨 附子 蜀椒各一兩
上七味以酒三斗浸一宿,平日服一合,稍稍加至二合,日三、四服。

4 - 125 : 華佗治久瘧神方

龍骨一兩 常山三兩 大黃二兩 附子二分(炮)
上末之,以雞子黃丸如梧子大,先發(fā)、臨發(fā)各飲服五丸,無不斷。忌生蔥、生菜、豬肉等。

4 - 126 : 華佗治水腫神方

葶藶子(炒黑) 甘遂各一兩 吳茱萸四兩
上三味別搗,異下篩,和以蜜,丸如梧子,服五丸。

4 - 127 : 華佗治風(fēng)水神方

風(fēng)水者,由腎脾氣虛弱所為,腎勞則虛,虛則汗出,汗出逢風(fēng),風(fēng)氣內(nèi)入,還客于腎,脾虛又不能制于水,故水散溢皮膚。又與風(fēng)濕相搏,故云風(fēng)水也。其候全身浮腫如裹水之狀。方木防己 白術(shù)各四兩 黃 五兩 生姜三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二十枚
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喘者加麻黃;身重胃中不和者加芍藥;氣上沖者加桂心;下久寒者加細(xì)辛、防己、黃 為本。服藥欲解,當(dāng)如蟲行皮中狀,從腰以下冷如冰,服湯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溫下,令得汗,汗出則愈。

4 - 128 : 華佗治水通身腫神方

麻子五升 商陸一斤 防風(fēng)三兩 附子一兩(炮) 赤小豆三升先搗麻子令熱,以水三斗煮麻子,取一斗三升,去滓納藥及豆;合煮取四升,去滓食豆,飲汁,日再。

4 - 129 : 華佗治水氣腫臌脹神方

葶藶子七兩(熬) 甘遂五兩 茯苓 椒目各三兩 吳茱萸二兩
上搗末,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飲服五丸,日三服,不知稍加丸,以利為度。

4 - 130 : 華佗治病后浮腫神方

選家 之年久者三匹,加濃樸蒸食之,極有效。惟體虛者勿服。

4 - 131 : 華佗治水臌神方

水臌者,謂滿身皆水,按之如泥者是。不急治,則水蓄于四肢,不得從膀胱出,變?yōu)樗腊Y而不治。方用∶

牽牛 甘遂各二錢 肉桂三分 車前子一兩
水煎服;一劑則水流升余,二劑則愈。斷不可與三劑。病后宜以參術(shù)之品補(bǔ)脾,更須忌食鹽。

4 - 132 : 華佗治氣臌神方

氣臌者,乃氣虛作腫,癥一如水臌之狀,第按之皮肉,則不如泥耳。先起于足面,漸及于上身與頭面。治法宜健脾行氣,輔以利水之劑,與治水臌法大異。方用∶

白術(shù) 苡仁 茯苓各一兩 人參 山藥 車前子 神曲 萊菔子各一錢 枳殼五分 甘草肉桂各一分
水煎服,日服一劑,十劑覺氣漸舒,三十劑而全愈。亦禁忌食鹽,須于三月后用之,犯則不救。

4 - 133 : 華佗蟲臌神方

患者小腹微痛,四肢浮脹,面紅而帶黑,壯如蟲蝕,眼下無臥蠶微腫之形,是為本癥之候。治宜殺蟲,蟲去則臌脹自消。方用∶

雷丸 神曲 茯苓 白礬各三錢 車前子五錢 當(dāng)歸 鱉甲 醋炙地栗粉各一兩一劑即下蟲無數(shù),二劑而蟲盡。愈后乃須補(bǔ)脾,以防再發(fā)。

4 - 134 : 華佗治血臌神方

本癥之原因,或由傾跌后血瘀不散。或因郁憂而血結(jié)不行,遂致腹中結(jié)成血臌。倘不明證治之法,而妄用治水治氣之法治之,其患匪少。治宜消瘀蕩穢。方用∶

水蛭三錢(炒末) 雷丸 紅花 枳實(shí) 白芍 牛膝各三錢 桃仁四十粒(去皮尖搗碎) 當(dāng)
水煎服,一劑即下血斗余,再劑則血盡而愈。愈后宜補(bǔ)氣血之劑調(diào)理之,否則恐成干枯之癥。

4 - 135 : 華佗治腳氣初發(fā)神方

腳氣執(zhí)業(yè)護(hù)士網(wǎng)病者,皆由感風(fēng)毒所致。凡濕冷之地久立與久坐,皆能使熱濕與冷濕之氣入于經(jīng)絡(luò),始從足起,漸及小腹,甚乃上攻心胸,若不急治,逐至殺人。宜于其初發(fā)時(shí),即以胡麻葉,搗,蒸,薄裹,日二易即消;若冬月取蒴 根切搗,和糟三分,根一分,合蒸令熱,裹如前法,效。

4 - 136 : 華佗治腳氣沖心神方

凡遇腳氣攻心,腹脹氣急則死。急用∶

吳茱萸三升 木瓜二合 檳榔二十顆 竹葉二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快利,急瘥。忌生菜,熟面,蕎麥,蒜等物。外用∶糜穣一石納釜中,煮取濃汁,去滓。納椒目一斗,更煎十余沸,浸腳三兩度,如冷溫浸洗,瘥止。

4 - 137 : 華佗治腳氣腫滿神方

大豆二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豆)桑白皮一握 檳榔二十七枚 茯苓二兩將上列三味,以前豆汁浸經(jīng)宿,煮取二升,去滓。添酒二合,納藥中,隨多少服之。忌酢物。

4 - 138 : 華佗治腳氣心腹脹急神方

本癥系風(fēng)濕熱毒,從腳上入于內(nèi),與臟氣相搏,結(jié)聚不散,故心腹脹急。治宜下氣消脹。

昆布八兩 射干四兩 羊角 橘皮各三兩 茯苓 干姜各一兩 蓽茇 吳茱萸 大黃各六分 杏仁(去皮尖)五分
上搗末,蜜和為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五丸,利多服七丸,以意消息。不能食者,加白術(shù)六分、神曲末十分。氣發(fā)服已,前丸得定,如不定作檳榔皮湯壓之。忌酢物。

4 - 139 : 華佗治腳氣痹攣神方

腳氣病有挾風(fēng)毒者,則風(fēng)毒搏于筋,筋為之?dāng);風(fēng)濕乘于血,則痹;故令痹攣也。下方專治風(fēng)虛氣滿,腳疼冷痹攣弱,不能行。

石斛 丹參各五兩 側(cè)子 秦艽 杜仲 山茱萸 牛膝各四兩 桂心 干姜 羌活 芎橘皮 椒 黃 白前 茵芋 當(dāng)歸各三兩 防風(fēng)二兩 薏苡仁一升 加皮根五兩鐘乳八兩
上二十一味,以絹袋盛之,浸清酒四斗內(nèi)三日,初服三合,日再,稍稍加之,以知為度。忌

4 - 140 : 華佗治老人腳氣神方

豬胃一具洗凈,細(xì)切,水洗布絞干,和蒜、椒、、醋五味常食之。

4 - 141 : 華佗治諸黃癥神方

諸黃病者,謂一身盡疼,發(fā)熱面色洞黃。此由寒濕在表,則熱蓄于脾胃,腠理不開,瘀熱與宿谷相搏,郁蒸不得消,則大小便不通,故身體面目皆變黃色。其類別有黃膽、黑疸、赤疸、谷疸、白疸、馬黃等。宜用∶瓜蒂二十七枚 赤小豆二十七枚 秫米二十七粒。
上搗為散,取如大豆粒,吹鼻中。

4 - 142 : 華佗治急黃神方

脾胃有熱,谷氣郁蒸,因?yàn)闊岫舅,故卒然發(fā)黃。心滿氣喘,發(fā)于傾刻,故云急黃。有得病即身體面目發(fā)黃者;有其初不知,直至死后而身現(xiàn)黃者。其候得病時(shí),但發(fā)熱、心戰(zhàn)者是急黃也。治用∶

赤小豆 丁香 黍米 瓜蒂各二十七枚 麝香 薰陸香等分(別研)青布二方寸(燒為灰)
上搗為散,飲服一錢匕,則下黃水,其黃即定。忌生冷,熟面,粘食,陳糗等。

4 - 143 : 華佗治黃膽神方

患者身體、面目、爪甲及小便皆黃,由飲酒過度所致。方用∶

茵陳 柴胡各四兩 升麻 黃芩 大黃各三兩 龍膽草二兩
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若身體羸,去大黃,加梔子仁五六兩,生地黃一升。

4 - 144 : 華佗治陰黃神方

患者身目色黃,頭痛而不發(fā)熱,其病原為陽氣伏,陰氣盛,熱毒乘之所致。治宜用∶

茵陳四兩 白蘚皮 黃芩 芍藥 青木香 柴胡 枳實(shí)(炙) 黃連 土瓜大青各三分
上十四味,搗篩為散,煮茅根飲待冷,平旦空腹,以茅根飲服五錢匕,一服少間,當(dāng)一兩行微利,利后煮稀蔥豉粥食之,利多以意漸減,常取微泄,利通一兩行為度,瘥止。

4 - 145 : 華佗治酒疸神方

患者身目發(fā)黃,心中懊痛,足脛滿,小便黃,面發(fā)赤斑,其原為虛勞之人,飲酒多,進(jìn)谷少,脈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方用∶

梔子七枚 枳實(shí)五枚 香豉一升 大黃一兩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4 - 146 : 華佗治谷疸神方

患者每于食畢后,頭眩心忪,怫郁不安而發(fā)。其原為失饑大食,胃氣沖熏所致?捎谩

茵陳四兩 大黃二兩 梔子七枚
先以水一斗,煮取茵陳六升,再用其汁煎余藥得二升,分為三服,黃從小便去,病出立愈。

4 - 147 : 華佗治勞疸神方

勞疸者,謂因勞而得也。方用∶

苦參三兩 龍膽草二兩 梔子三七
上搗末,豬膽和為丸如梧子大,一服五丸,日三、四服,以飲汁下之。

4 - 148 : 華佗治女疸神方

患者身目皆黃,發(fā)熱惡寒,小腹?jié)M急,小便困難,其原因?yàn)榇髣诖鬅岫渴,房室畢入水所致也。治用?p>硝石 枯礬二味,搗末,以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覆被取汗,病隨大小便去。

4 - 149 : 華佗治黑疸神方

此癥為患黃膽、酒疸、女疸、勞疸積久而變成者。患者身體盡黃,額上反黑,足下熱,大便黑者是也。治用∶赤小豆三十枚 茯苓六銖 瓜蒂四銖 雄黃二銖 甘草半兩(炙) 女萎四銖
上六味,先以水三升,煮小豆、茯苓取八合汁;搗后四藥為散,去前汁調(diào)半錢匕,適寒溫服之,須臾當(dāng)愈,吐則愈。

4 - 150 : 華佗治五蒸神方

蒸者系附骨熱毒之氣,皆為死之端漸,約舉其類,有五蒸焉。一曰骨蒸,其根在腎;二曰脈蒸,其根在心;三曰皮蒸,其根在肺;四曰肉蒸,其根在脾;五曰內(nèi)蒸,其根在五臟六腑之中。解治之法用∶石膏五兩 茯苓 干地黃各三兩 人參 黃芩各二兩 葛根三兩 知母二兩 甘草一兩(炙)
上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

4 - 151 : 華佗治骨蒸神方

凡男子因五勞七傷,或緣肺壅瘴瘧之后,宿患 癖。婦人因產(chǎn)后虛勞,漏汗寒熱,或?yàn)樵麻]不通,因茲漸漸瘦損。初者盜汗,后則寒熱往來,漸增咳嗽,面色蒼白,兩頰有時(shí)赤如胭脂。此病不治者多。宜急用∶

青葙苗(六月六日采) 知母 黃連 大黃 梔子仁 栝蔞 常山 葳蕤各八分 苦參皮十二分 甘草(炙) 蜀漆(洗)各五分
上搗末,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五丸,漸加至十五丸,日再,以知為度。

4 - 152 : 華佗治瘦病神方

凡虛勞之人精髓枯竭,氣血虛弱,不能充盛肌膚,故羸瘦也。且其候多腳手酸疼,口干壯熱。方用∶

獺肝(炙)六分 天靈蓋(燒) 生犀角(屑) 前胡 升麻各四分 松脂 甘草(炙)各五分 枳
上搗篩,蜜和丸如梧子,空腹以小便浸豉汁下二十丸,日再。

4 - 153 : 華佗治傳尸神方

此病多系臨尸哭泣,尸氣入腹,連綿或五年三年,微勞即發(fā),不除其根,禍堪滅門。方用∶獺肝(破干炙)一具 鱉甲(炙) 野貍頭(炙)各一枚 漢防己一兩半 蜀漆(洗) 麥冬門(去
上搗篩,以羊腎脂二分,合蜜一分,烊和為丸如梧子,服十丸,加至十五丸,日再,以飲下之。其藥合和訖,一分著頭邊,一分懸門額上,一分系臂上,先服頭邊,次服臂上,次服門上者,大驗(yàn)。忌海藻,菘菜,莧菜。

4 - 154 : 華佗治飛尸神方

飛尸者,發(fā)無由,忽然而至,若飛走之疾,故云。其候心腹刺痛,氣息喘急脹滿,上沖心胸。治用∶細(xì)辛 天雄(炮) 莽草各一分 珍珠 雄黃各二分 桂心三分 附子(炮) 干姜 烏頭(炮)
上搗散,服五分匕,不知稍增,用陳酒下。忌豬肉,冷水,生蔥,生菜。

4 - 155 : 華佗治遁尸神方

遁尸者,言其停遁起人肌肉血脈之間,有觸即發(fā),久而不消,故名。其候略同飛尸。治用∶鸛骨(炙)三寸 羚羊鼻(炙令焦)二枚 蜥蜴(炙) 一枚 斑蝥(去翅足熬)十四枚芫青(去翅足熬)二枚 雞屎白(熬)三兩 藜蘆(去蘆頭熬令黃) 干姜各一兩 巴豆(去心皮熬令黑)五
上搗末,蜜和丸如小豆,空腹以飲服三丸,日二服,稍加至六、七丸,以知為度,至吐痢乃止。

4 - 156 : 華佗治鬼魅精魅神方

人為鬼物所魅,則好悲而心自動(dòng);蛐膩y如醉,狂言警怖,向壁悲啼,夢(mèng)寐喜魘,或與鬼神交通。病者乍寒乍熱,心腹?jié)M,短氣不能食。治宜殺鬼之劑。丹砂 龍骨 雄黃 馬目毒公 鬼箭各五兩 鬼臼二兩 赤小豆三兩 芫青一枚 桃仁(去皮尖熬別研)百枚
上九味搗下篩,別研雄黃、丹砂,細(xì)絹絲合諸藥,拌令和調(diào)后,納蠟和之,大如彈丸,絳囊盛之,系臂,男左女右,小兒系頭。合藥勿令婦人雞犬見之,所服蜜和丸如梧子,一日服三丸,日三。忌五辛生血物。

4 - 157 : 華佗治鬼神交通神方

男女夢(mèng)與鬼神交通,致心神恍惚者。用∶鹿角屑酒服三撮,日三。

4 - 158 : 華佗治盜汗神方

盜汗者,因睡眠而身體流汗也。此由陽虛所致,久不已,令人羸瘠枯瘦,心氣不足,亡津液麻黃根 牡蠣(碎之綿裹)各三兩 黃 人參各二兩 枸杞根 白皮 龍骨各四兩 大棗七枚
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溫六服,如人行八、九里久,中間任食,一日令盡。禁蒜等物。

4 - 159 : 華佗治不眠神方

燈芯草一握睡前煎湯代茶飲,即得安睡。

4 - 160 : 華佗治咳嗽神方

紫菀五錢 五味子一兩 桂心二兩 麻黃(去節(jié))四兩 杏仁(去皮尖碎之)七十枚 干姜四兩 甘草(炙)二兩上藥以水九升,煎取二升半,去滓,溫服七合,日三。

4 - 161 : 華佗治五嗽神方

五嗽者,謂上氣嗽、飲嗽、燥嗽、冷嗽、邪嗽等是也。方用∶

皂莢(炙) 干姜 桂心等分末之,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酒飲俱可,日三。忌蔥。

4 - 162 : 華佗治新久咳神方

款冬花 干姜 芫花根各二兩 五味子 紫菀各三兩
先以水煎三味取三升半,去滓納芫花、干姜,加白蜜三升,合投湯中,令調(diào),于銅器中微火煎如飴,可一升半,服棗核大含之,日三服。曾數(shù)用甚良。忌蒜、面、腥、膩。

4 - 163 : 華佗治積年久咳神方

香豉(熬)四分 杏仁(去尖皮)二分 紫菀 桂心各三分 甘草(炙)八分 干姜二分細(xì)辛三
上為末,蜜和丸如梧子,服四丸,日三,不知增之,能含嚼,咽汁亦佳。

4 - 164 : 華佗治熱咳神方

杏仁(去皮尖炒研)四十枚 柴胡四兩 蘇子一升 橘皮一兩
上以水一斗,煮三升,分三服。

4 - 165 : 華佗治冷咳神方

芫花 干姜各二兩 白蜜二升先以前二味為散,納蜜中攪令和,微火煎令如糜,服如棗核一枚,日三夜一。欲痢者多服。

4 - 166 : 華佗治干咳神方

熟栝蔞 白礬用熟栝蔞搗汁,入蜜加白礬熬膏,含化,極效。

4 - 167 : 華佗治咳嗽有痰神方

芫花二兩煮汁,去滓。和飴糖熬膏,每服棗許,神效。

4 - 168 : 華佗治咳嗽膿血神方

人參二分 瓜蒂三分 杜仲五分
上搗末,平旦空服,以熱湯服方寸匕。當(dāng)吐痰水惡汁一、二升,吐已復(fù)煮白粥食,痰水未盡,停三日更進(jìn)一劑。

4 - 169 : 華佗治老年咳嗽神方

杏仁(去皮尖) 核桃肉各等分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細(xì)嚼姜湯下。

4 - 170 : 華佗治肺熱兼咳神方

生地黃汁 生麥門冬各三升 生姜汁一合 酥 白蜜各二合先煎地黃、麥冬、姜汁,三分可減一分,納酥、蜜煎如稀湯,納貝母末八分,紫菀末四分,攪令調(diào)。一服一匙,日二夜一。

4 - 171 : 華佗治肺熱咳痰神方

半夏 栝蔞各一兩
上為末,姜汁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熱湯下。

4 - 172 : 華佗治喘嗽神方

蒲頹葉(焙干)碾為細(xì)末,米飲調(diào)服,二錢取瘥。

4 - 173 : 華佗治氣喘神方

杏仁 桃仁各半兩上藥去皮尖炒研,水調(diào)生面,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姜蜜湯下,微利為度。

4 - 174 : 華佗治痰喘神方

半夏二錢 甘草(炙) 皂角各一錢五分 生姜一錢
水煎服,至愈乃止。

4 - 175 : 華佗治氣喘上逆神方

本癥人多以為氣盛有余,不知實(shí)為氣虛不足,稍有錯(cuò)誤,去生便遠(yuǎn)。宜用∶人參一兩 牛膝三錢 熟地黃 麥冬各五錢 生茱萸四錢 枸杞北五味各一錢 核桃三枚 生姜五片
水煎服。

4 - 176 : 華佗治風(fēng)痰神方

知母 貝母各一兩
為末,每服一錢,用姜三片,二面蘸末,細(xì)嚼咽下,即臥,其嗽立止。

4 - 177 : 華佗治氣痰神方

南星曲 半夏曲 陳橘皮各一兩
上三味,搗篩,姜汁和丸如梧子,每服四十丸,姜湯下。

4 - 178 : 華佗治痰哮神方

海帶四兩浸透煎汁,調(diào)飴糖服,有效。

4 - 179 : 華佗治哮喘神方

白鳳仙花一棵連根葉搗汁,與燒酒等量相和,曝日候溫。以手蘸汁拍膏肓穴,初覺微冷,旋熱旋辣,繼而微痛,乃止。以巾拭干,毋令感風(fēng),續(xù)行數(shù)日,輕者當(dāng)愈。

4 - 180 : 華佗治喘急神方

桔梗一兩搗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溫服。

4 - 181 : 華佗治年深氣喘神方

雞卵 童便將雞卵略敲損,浸童便中三、四日,煮食良。

4 - 182 : 華佗治肺痿喘嗽神方

天門冬 (搗取汁) 陳酒各一升 飴糖一斤 紫菀四合上共置銅器中,于湯上煎;可丸服如杏仁一丸,日三。忌鯉魚。

4 - 183 : 華佗治肺痿喘嗽神方

防己末二錢 漿水一錢煎七分細(xì)呷。

4 - 184 : 華佗治肺脹上氣神方

患者肺脹氣急,咳嗽喘粗,眠臥不得,勢(shì)極沉重,氣似欲絕。宜用∶紫菀六分 甘草(炙)八分 檳榔七枚 茯苓八分 葶藶子(炒)三合
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以快利為度。

4 - 185 : 華佗治肺咳唾神方

胸中滿而振寒,脈數(shù),咽干不渴,時(shí)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粳米者,是為肺癰之候。治宜用∶桔梗 貝母各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研作脂)
上搗篩,強(qiáng)人飲服半錢匕,羸人減之。若病在膈上者必吐,膈下者必利,飲冷水一杯則定。忌豬肉,蘆筍等。

4 - 186 : 華佗治肺虛咳嗽神方

木鱉子 款冬花各一兩同為末,每日三錢焚之,吸其煙,良久吐涎,以茶潤(rùn)喉,五、六次即愈。

4 - 187 : 華佗治久嗽喘急神方

知母五錢 杏仁(姜水泡去尖隔紙炒之)五錢
以水一碗半,煎取一碗,食后溫服。次以∶萊菔子 杏仁等分
為末,糊丸。每服五十丸,姜湯下。

4 - 188 : 華佗治咳嗽唾血神方

鐘乳五兩 牡蠣(熬) 桂心各六兩 射干 桃仁(去皮尖) 貝母 橘皮 百部根 五味子各三兩 生姜六兩 白石英 半夏各五兩 款冬花 甘草(炙) 濃樸(炙)各二兩 羊肺一具
先以水二斗三升煮羊肺,煮取一斗,去肺納藥,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忌羊肉。

4 - 189 : 華佗治肺癰咯血神方

薏苡仁三合搗爛,水兩大碗。煎取一碗,入酒少許,分二次服之。

4 - 190 : 華佗治肺痿咯血神方

防己 葶藶子上藥等分為散,每服一錢,米飲湯下。

4 - 191 : 華佗治肺損咯血神方

香附一錢
為末,米湯下,日二服。

4 - 192 : 華佗治痰中帶血神方

款冬花 百合等分,為末。蜜為丸如彈丸大,臨睡嚼一丸,姜湯下。

4 - 193 : 華佗治積熱吐血神方

馬勃
研末,砂糖和丸,如彈子大,每服半丸,冷水送下。

4 - 194 : 華佗治勞心吐血神方

蓮心七枚 糯米半兩
共為末,陳酒下。

4 - 195 : 華佗治心痛神方

吳茱萸 干姜各一兩半 桂心 人參 橘皮 蜀椒 甘草(炙) 黃芩 當(dāng)歸各一兩 白術(shù)一兩 附子(炮)一兩半
上搗篩為散,蜜丸如梧子,每服五丸,日三服,稍加至十二丸。

4 - 196 : 華佗治九種心痛神方

九種心痛者,一蟲心痛;二注心痛;三氣心痛;四悸心痛;五食心痛;六飲心痛;七冷心痛;八熱心痛;九去來心痛。下方悉主之∶

附子(炮) 巴豆仁(去心皮熬) 人參 生野狼毒(炙令極香) 吳茱萸 干姜各一兩搗末,蜜和丸如梧子,空腹服三丸,弱者二丸,一日一服。

4 - 197 : 華佗治諸蟲心痛神方

鶴虱 當(dāng)歸 桔梗 芍藥 橘皮各八分 檳榔十分 人參 桂心各六分
上搗篩為散,空腹煮姜棗服方寸匕,漸加至二匕。

4 - 198 : 華佗治卒心痛神方

苦參 龍膽 升麻各二兩 梔子仁三兩用苦酒五升,煮取一升,分二服,當(dāng)大吐乃瘥。

4 - 199 : 華佗治心背徹痛神方

烏頭(炮去皮) 赤石脂 干姜各二分 附子(炮去皮)蜀椒各一分
上為末,蜜和丸,如麻子,先食服三丸,少少加之。

4 - 200 : 華佗治久心痛神方

雷丸 鶴虱 貫眾 野狼牙 桂心 當(dāng)歸各八分
上搗為散,空腹煮蜜水半雞子許,服方寸匕,日二服。若重不過三劑,則瘥。

4 - 201 : 華佗治腹痛神方

當(dāng)歸三兩 甘草(炙)二兩 人參 大黃各一兩 芍藥八分 干姜六分 茱萸五分 桂心三分
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

4 - 202 : 華佗治肝胃氣痛神方

香附子(炒)五兩 烏藥(炮)二兩
共研細(xì)末,水醋煮蒸餅和丸梧子大,每服二、三錢,白湯下。

4 - 203 : 華佗治心腹俱痛神方

凡心腹俱脹痛,知?dú)庥,或已絕,取下方服立效。梔子十四枚 豉七合
先以水二升 煮豉取一升二合,去滓納梔子,更煎八合,去滓,服半升,不愈者盡服之。

4 - 204 : 華佗治腰痛神方

桑寄生 獨(dú)活 桂心各四兩 黑狗腎 杜仲各五兩 附子(炮) 芍藥 石斛 牛膝 白術(shù)人參各三兩 甘草(炙)二兩 芎 一兩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4 - 205 : 華佗治腎虛腰痛神方

丹皮(去心)二分 萆 白術(shù)各三分
上為散,以酒服方寸匕。亦可作湯服之。

4 - 206 : 華佗治虛寒腰痛神方

虛寒腰痛,內(nèi)用∶八茴香
研末,酒服下。外以糯米炒熱袋盛之,熨痛處。

4 - 207 : 華佗治風(fēng)濕腰痛神方

麻黃(去節(jié)) 甘草(炙)各二兩 獨(dú)活 防風(fēng) 桂心 栝蔞 干葛各三兩 芍藥四兩干地黃五兩 生姜六兩
上以水八升,酒二升,煎取三升,分三服。不瘥重作。

4 - 208 : 華佗治背熱如火神方

生附子
研末,水調(diào)敷兩足心,立效。

4 - 209 : 華佗治胸脅痛神方

訶黎勒(炮去核)四顆 人參二分上藥搗末,以牛乳二升煮三、四沸,頓服之。分為二服亦得。

4 - 210 : 華佗治脅肋痛神方

脅下偏痛發(fā)熱,其脈緊弦,此寒也。當(dāng)以溫藥下之,方用∶

大黃三兩 細(xì)辛二兩 附子(炮)三枚
上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若強(qiáng)盛人煮取三升半分為三服。服則如人行四、五里,進(jìn)

4 - 211 : 華佗治諸疝初起神方

鮮地骨皮 生姜各四兩搗成泥,絹包囊上,雖極癢宜忍之。并以∶連蒂老絲瓜(燒存性)
研末,每服三錢,熱酒下。重者不過二、三服,即愈。

4 - 212 : 華佗治熱疝神方

痛處如火,溲赤便艱,口干畏熱,此熱疝也。以∶芙蓉葉 黃柏各三錢
為末,木鱉子磨醋調(diào)涂囊上,極效。

4 - 213 : 華佗治寒疝神方

繞臍苦痛,發(fā)時(shí)則白汗出,手足厥冷,脈沉弦,此寒疝也。治用∶大烏頭十五枚 白蜜二斤
先以水三升煮烏頭,取二升,去烏頭。納蜜煎令水氣盡,得二升。強(qiáng)人服七合,弱人五合。一服不瘥,明日更服,日止一服,不可再也。

4 - 214 : 華佗治心疝神方

病發(fā)時(shí)心部似被錐刀所刺,或四肢逆冷,或唇口變青。其原由陰氣積于內(nèi),寒氣不散,上沖于心,遂致心痛,故名心疝。治用∶芍藥 桔梗 細(xì)辛 蜀椒 桂心 干姜各三分 附子一分
上末之,蜜和丸如梧子。服七丸,以酒下,日二服。

4 - 215 : 華佗治疝神方

本癥發(fā)生時(shí),陰囊腫縋,如升如斗,不癢不痛。得之地氣卑濕所生。故江淮之間,湫溏之處,多感此疾。治用∶香附二錢 海藻一錢先香附為末,海藻煎酒,空心調(diào)下,并食海藻。

4 - 216 : 華佗治疝神方

狐疝者,其狀如瓦,臥則入小腹,行立則出腹入囊中。狐晝出穴而溺,夜入穴而不溺,此疝出入上下往來,正與狐類,故名。方用∶

杜仲五錢 人參一兩 肉桂 桂枝 小茴香 核桃各一錢先杜仲搗汁,以涼水浣之,取汁一碗,納諸藥,水煎服。一服伸出,二服即消,三服痊愈。

4 - 217 : 華佗治橫梁疝神方

此疝小腹有塊,直沖心胸,婦人患之居多最難醫(yī)治。方用∶

補(bǔ)骨脂一斤 黑胡麻二兩
上二味拌炒,去胡麻。取補(bǔ)骨脂研末,以酒為丸。服三錢,沸湯下。

4 - 218 : 華佗統(tǒng)治諸疝神方

諸疝名狀不一,其痛在心腹者凡七∶曰厥疝,曰癥疝,曰寒疝,曰氣疝,曰盤疝,曰腑疝,曰野狼疝。痛在睪丸者亦七∶曰寒疝,曰水疝,曰筋疝,曰血疝,曰氣疝,曰狐疝,曰疝。下方悉主之∶蜀椒四分 桔梗 芍藥 干姜 濃樸(炙) 細(xì)辛 附子(炮)各二分 烏頭(炮)一分
上末之,蜜和丸如大豆,服三丸,至七、八丸,日三。

4 - 219 : 華佗治怔忡神方

怔忡之癥,擾擾不寧,心神恍惚,驚悸不已。此肝腎之虛,心氣之弱也。方用∶

人參 熟地黃 白芍各一兩 生棗仁 麥冬各五錢 玄參一兩 白術(shù) 白芥子各三錢
水煎服。

4 - 220 : 華佗治心中嘈雜神方

水仙花子 芍藥 荷葉同搗末,白湯下 頗效。

4 - 221 : 華佗治癖神方

臟腑攝養(yǎng)乖方,則三焦痞膈,腸胃不能宣行,因飲水漿,便令停滯不散,更遇寒氣,積聚而成癖。癖者,謂僻側(cè)在于兩脅之間,有時(shí)而痛者也。方用∶

牛膝 枳實(shí) (炙) 茯苓 鱉甲(炙)各八分 桔梗 芍藥 白術(shù) 人參 濃樸(炙)大黃 桂心 檳榔各六分
上搗篩,蜜和丸,空腹溫酒,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二服,漸加至三十丸。

4 - 222 : 華佗治療癥神方

癥者,由寒溫失節(jié),致臟腑之氣虛弱,而食飲不消,聚積在內(nèi)。漸染在生長(zhǎng)塊段,盤牢不移動(dòng),若積引歲月,人則柴瘦,腹轉(zhuǎn)大,遂至于死。治用∶射罔二兩(熬) 蜀椒三百粒
上搗末,以雞子白為丸,半如麻子,半如赤小豆,先服如麻子,漸服如赤小豆二丸,不知稍增之,以知為度。

4 - 223 : 華佗治暴癥神方

患者腹中卒然有物,堅(jiān)如石,痛如刺,晝夜啼呼,不療之。百日死。方用∶

牛膝根二斤 酒一斗先曝令牛膝根極干,納酒一斗,浸之密器中,封口置熱灰中溫之,令味出。先服五、六合,至一升,以意量多少之。

4 - 224 : 華佗治米癥神方

人有好啞米(思邈按∶啞者饑而思食之義)者,轉(zhuǎn)久彌嗜。啞之若不得米,則胸中清水出,得米便止。米不消化,遂生癥結(jié)。治用∶雞屎一升 白米五合合炒,取米焦,搗成散,用水一升,頓服取盡,少時(shí)即吐,吐出癥如研米汁碎。若無癥,即吐白沫痰水,乃憎米不復(fù)食之。無所忌。

4 - 225 : 華佗治肉癥神方

有人卒大能食,乖其常分。因饑值生蔥,便大食之,乃吐一肉塊。繞畔有口,其病則愈,故謂肉癥。治用∶狗矢五升
燒灰末之,綿裹以酒浸再宿,濾取分十服,日三服,三日令盡。

4 - 226 : 華佗治鱉癥神方

鱉癥者,謂腹內(nèi)癥結(jié),如鱉之形狀也。有食鱉觸冷不消而生者,有食雜冷物不消變化而作者。治用∶白馬尿一升五合溫服令盡瘥;蛴谩蟹爪 麝香各三分 生姜四分 附子(炮) 半夏 鱉甲(炙) 防葵各六分 郁李仁八合
上搗篩,蜜為丸如梧子,空服酒下二十丸,日再服。

4 - 227 : 華佗治發(fā)癥神方

此系飲食內(nèi)誤有頭發(fā),隨食入胃成癥,胸喉間如有蟲上下來去者是也。治用∶蔥 豉油煎蔥豉令香,二日不食,張口而臥,將油蔥豉置口邊,蟲當(dāng)漸出,徐徐以物引去之。

4 - 228 : 華佗治蟲癥神方

人有多虱,性好嚙之,所嚙既多,而臟腑虛弱,不能消之,遂生虱癥。有虱生長(zhǎng)在腹內(nèi),有故篦子 故梳子各一枚將二物各破為兩分,各取一分,燒作灰末之;又取一分,以水五升,煮取一升,用以頓服前末,令盡,少時(shí)當(dāng)病出。無所忌。

4 - 229 : 華佗治蛇癥神方

人有食蛇不消,或由蛇之津液,誤入飲食內(nèi),皆足令人病瘕。其狀常苦饑,而食則不下喉,食至胸內(nèi)即吐出。治用∶大黃半兩 芒硝如雞子大一塊 烏賊骨三枚 黃芩半兩 甘草(炙)如人指一尺 皂莢(炙去皮子)六枚
上以水六升煮之三沸,去滓,納芒硝。適寒溫,盡服之,十日一劑。宿無食,平旦服當(dāng)下。

4 - 230 : 華佗治蛟龍病神方

三月八月,蛟龍子生芹菜上,人食芹菜,隨入人腹,變成蛟龍。其病發(fā)似癲,面色黃青,少腹脹如懷孕。治用∶粥餳三升寒食粥餳三升,日三服。吐出蛟龍,有兩頭及尾。

4 - 231 : 華佗治翻胃神方

其癥朝食夜吐,心下堅(jiān)如杯,往來寒熱,吐逆不下食,此為寒癖所作。治用∶珍珠 雄黃 丹砂各一兩 樸硝二兩 干姜十累
上五味搗篩,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二丸,少煩者,飲水則解之。忌生血物。

4 - 232 : 華佗治嘔吐神方

嘔吐有兩種∶一者積熱在胃,一者積冷在胃。二事正反,須細(xì)察之,如屬熱癥。宜用∶生蘆根 生麥門冬(去心) 青竹茹各一升 生姜汁五合 茯苓五兩
上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加竹瀝六合,攪調(diào),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始服一劑。忌醋物。如服前藥,未能全除,宜再用∶

茯苓五兩 人參三兩 麥門冬(去心)一升 生姜六兩 青竹茹一升共搗篩,蜜和為丸,煎蘆根湯飲下之。初服十五丸,日二服。稍稍加至三十丸,如梧子大。如系冷癥。宜用∶半夏 小麥面各一升先搗半夏為散,以水溲面,丸如彈子大,以水煮冷面熟,則是藥成。初吞四、五丸,日二服。稍稍加至十四五丸,旋煮旋服,病自漸減。又如服前藥,病雖漸減,惟病根不除,欲多合前丸,又慮毒藥,不可久服?筛挠谩萌藚 白術(shù)各五兩 生姜八兩 醫(yī)學(xué)全在線濃樸(炙) 細(xì)辛各四兩 橘皮三兩 桂心二兩
上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飲下之。初服十丸,日再,稍加至二十丸。若與半夏丸間服,亦得。忌桃、李、羊肉、雀肉、生蔥、生菜。

4 - 233 : 華佗治干嘔神方

干嘔者,胃氣逆故也。但嘔而欲吐,吐而無所出,故云干嘔。治用∶生葛根絞取汁,服一升。

4 - 234 : 華佗治饑餓嘔吐神方

蜀椒煮汁,溫服立效。

4 - 235 : 華佗治嘔吐清水神方

蘄艾
煎湯啜之,立愈。

4 - 236 : 華佗治嘔吐酸水神方

黑山梔三錢煎濃汁,入生姜汁少許,和服;蛞浴

黃連六分 吳茱萸一分
煎湯飲。

4 - 237 : 華佗治吐血神方

生地 當(dāng)歸各一兩 川芎 元參各五錢 黃芩 三七各三錢 甘草 荊芥各一錢
水煎服;蛴谩鮮生地汁一碗 三七末三錢 炮姜炭末五分調(diào)服一劑,即止血,極神效。

4 - 238 : 華佗治五膈神方

五膈者,謂憂膈、恚膈、氣膈、寒膈、熱膈是也。方用∶

麥門冬(去心)十分 蜀椒 遠(yuǎn)志 附子(炮) 干姜 人參 桂心 細(xì)辛各六分 甘草(炙)
上搗篩,蜜和丸如彈子。以一枚著牙齒間含,稍稍咽汁,日三。

4 - 239 : 華佗治七氣神方

七氣者,謂寒氣、熱氣、怒氣、恚氣、喜氣、憂氣、愁氣是也。此七氣為病,皆生積聚,堅(jiān)紫菀 前胡 半夏 細(xì)辛 丹參 茯苓 芎 桃仁(去皮尖) 吳茱萸 桂心 桔梗石膏各三分 干姜 蜀椒各二分 人參 甘草 防葵各四分 烏頭(炮) 大黃各三分 菖蒲三分
上搗篩為末,蜜和丸,酒服如梧子三丸。日三。加至十丸,一方去半夏加甘遂三分。

4 - 240 : 華佗治五噎神方

五噎,謂氣噎、憂噎、食噎、勞噎、思噎等是也。皆由陰陽不和,三焦隔絕,津液不行,憂恚嗔怒所生。謂之噎者,言噎塞而不通也。方用∶

干姜 蜀椒 食茱萸 人參 桂心各五分 細(xì)辛 白術(shù) 茯苓 附子(炮)各四分 橘皮六分
上搗篩,以蜜和為丸,如梧子,酒下三成,日再。

4 - 241 : 華佗治痞疾神方

皂礬六兩(醋炒九次) 沒藥三兩(炒去油)
共為末,棗肉為丸,空腹湯下七丸,七日有效。或用;五靈脂 香附各一斤 黑白丑各二兩共搗末,半炒熟,半生用,醋和丸,日服三錢。

4 - 242 : 華佗治痞積神方

桔梗 枳殼等分
水煎溫服,有效。

4 - 243 : 華佗治呃逆神方

黃連一錢 紫蘇葉八分
水煎服。極神效。

4 - 244 : 華佗治陰寒呃逆神方

乳香 硫黃 陳艾各二錢
上搗末,以陳酒煎數(shù)沸,乘熱嗅之。外以生姜擦當(dāng)胸,極效。

4 - 245 : 華佗治消渴神方

消渴者,謂渴而不小便也。由少服五石諸丸散,積久經(jīng)年,石勢(shì)結(jié)于腎中,使人下焦虛熱,及至年衰血?dú)鉁p少,不能制于石,石勢(shì)獨(dú)盛,則腎為之燥,故飲水而不小便也。方用∶

麥門冬 茯苓 黃連 石膏 葳蕤各八分 人參 黃芩 龍膽各六分 枳實(shí)五分 升麻四分 生姜 枸杞子 栝蔞根各十分
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以茆根一升,粟米三合,煮汁服十丸,日再。若渴則與此,飲大麻亦得。

4 - 246 : 華佗治內(nèi)消神方

本癥之原,當(dāng)由熱中所致,小便多于所飲,令人虛極短氣,食物皆消作小便,而又不渴。此病雖稀,極屬可畏。宜急用∶

枸杞枝葉一片 栝蔞根 黃連 石膏各三兩 甘草(炙)二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五服,日三夜五。困重者多合,渴即飲之。若恐不能長(zhǎng)愈,可改用∶鉛丹二分(熬別研入) 栝蔞根 甘草(炙)各十分 澤瀉五分 胡粉二分(熬研入) 石膏白石脂 赤石脂各五分
上搗研為散,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少壯人一匕半;家荒暾叻蝗震欢暾叨震;丸服亦佳,一服十丸,以瘥為度。此方用之如神。忌海藻、菘菜。

4 - 247 : 華佗治寒瀉神方

寒瀉一名 溏。其原為脾氣衰弱,及寒氣在下,遂致水糞并趨大腸,色多青黑,宜溫之。春夏宜用∶川桂枝 白芍藥 白術(shù)各半兩 甘草(炙)二錢
水煎服。秋冬宜用∶白芍藥 白術(shù)各三錢 干姜(炮)半兩 甘草(炙)二錢
水煎服。甚者則除去干姜加附子三錢。

4 - 248 : 華佗治熱瀉神方

熱瀉者,夏月熱氣,乍乘太陰,與濕相合;如水之注,故一名暴瀉。其候腹痛自汗,煩渴面垢,脈洪數(shù)或虛,肛門熱痛,糞出如湯。方用∶

香薷一斤 白扁豆半斤(微炒) 濃樸(去皮姜汁炙熟)半斤上研末,每服三錢,水煎服。

4 - 249 : 華佗治久泄神方

久瀉不止,由于有陳積在腸胃之間,積一日不去,則瀉一日不止。治宜先去陳積,而后補(bǔ)之。方用∶

濃樸 干姜 甘草 桂心 附子各二兩 大黃四錢上細(xì)銼,先以前五味用水二升半煎八合,并將大黃切碎,水一碗漬半日,煮湯與前汁相合,再煎取六和,去滓,分三服,一日服盡。

4 - 250 : 華佗治腎泄神方

腎泄者,五更溏泄也。其原為腎陽虛虧,既不能溫養(yǎng)于脾,又不能禁固于下。故遇子后陽生之時(shí),其氣不振,陰寒反勝,則腹鳴奔響作脹,瀉去一、二行乃安。此病藏于腎,宜治下而不宜治中。方用∶

豆蔻 五味子各二兩 吳茱萸一兩 補(bǔ)骨脂四兩 生姜八兩 紅棗一百枚
上搗末,以蒸熟棗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或食前熱湯下,晚食前更進(jìn)一服。

4 - 251 : 華佗治飧泄神方

飧泄者,完谷不化也。脾胃氣虛,不能熟腐水谷,故食物完出也。治用∶人參 茯苓 川芎 官桂 當(dāng)歸 白芍 白術(shù)各等分每服二錢,加粟米百粒,與水一升同煎取七合,去滓,空腹溫服。若虛勞嗽,加五味子;有痰,加半夏;發(fā)熱,加柴胡;有汗,加牡蠣;虛寒,加附子或干姜。

4 - 252 : 華佗治暑泄神方

暑泄,一名伏暑泄瀉。治用∶白術(shù)一兩 車前子五錢
上二味,姜水煎服,神效。

4 - 253 : 華佗治便血神方

便血,一名腸風(fēng),又名腸紅。其原為濕熱相侵,或酒毒深結(jié),非逐去其濕熱酒毒,而徒用止?jié)畡,未見其能劑。方用?p>熟地一兩 地榆 白芍 當(dāng)歸 黃連各三錢 甘草 葛根各一錢 柞木枝五錢
水煎服,第一劑下血必更多,二劑略少,三劑痊愈。

4 - 254 : 華佗治大便秘澀神方

本癥之原,為三焦五臟不和,冷熱之氣不調(diào),熱氣偏入腸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痞結(jié),壅塞不通也。方用∶

大黃三兩 黃芩二兩 甘草(炙)一兩 梔子二七枚
以水五升,煮一升八合,分三服。

4 - 255 : 華佗治老人虛秘神方

蓯蓉(酒漬焙)二兩 沉香末一兩
上二味搗末,用麻子仁汁為丸。如梧子,白湯下七、八丸。

4 - 256 : 華佗治脫肛神方

磁石(研)四兩 桂心一尺 皮(炙黃)一枚
上三味,搗篩為散,服方寸匕,一日服十次,即縮,勿舉重,須斷房室,周年乃佳。

4 - 257 : 華佗治肛門腫痛神方

馬齒莧葉 三葉酸草各等分水煮湯熏洗,一日二次,極有效。

4 - 258 : 華佗治肛門奇癢神方

蛇床子 楝樹根各三錢 防風(fēng)二錢 甘草一錢 皂角五分
上搗末,蜜煉條,塞入,二次即愈。

4 - 259 : 華佗治肛門蟲蝕神方

蜣螂蟲七枚 新牛矢五錢 羊肉一兩(炒黃)
上搗為泥,為丸如彈丸大,烘熱綿裹,塞入,半日蟲出。

4 - 260 : 華佗治九蟲神方

九蟲者∶一曰伏蟲,二曰蛔蟲,三曰白蟲,四曰肉蟲,五曰肺蟲,六曰胃蟲,七曰弱蟲,八貫眾 石蠶各五分 野狼牙四分 藜蘆二分 蜀漆(炙)六分 僵蠶三分 雷丸六分 蕪荑四分 濃樸三分 檳榔六分
上搗末,蜜為丸,空腹暖漿水下三十丸,日三。不知,稍稍加之。

4 - 261 : 華佗治蛔蟲神方

蛔蟲長(zhǎng)一尺,亦有五六寸者,發(fā)動(dòng)時(shí)腹中作痛,口多涎沫,及吐清水,貫心則殺人。治用∶酸石榴根(東引入土五六寸者)二升 檳榔十枚
上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著少米煮稀粥,平旦空腹食之,少間蟲即死。

4 - 262 : 華佗治寸白蟲神方

寸白蟲,長(zhǎng)一寸而色白,形小褊,乃飲白酒以桑枝牛肉炙食之,及食生魚后即飲乳而生者。其發(fā)動(dòng)則損人精氣,腰腳疼弱。治用∶酸石榴根(東引者)一大握 蕪荑三兩 牽牛子半兩(熬末)
上以水六升,先煮前三味,得二升,去滓,分三服。別和牽牛子末,每服如人行五里,更服盡,快利,蟲亦盡死出。

4 - 263 : 華佗治蟯蟲神方

蟯蟲形甚小,狀如菜蟲,居胴腸之間,多則為,劇則為癩,因人瘡處,即生諸癰疽癬疥,無所不為。治用∶蕪荑 野狼牙 雷丸 桃仁
上搗為散,宿勿食,平旦以飲服方寸匕,當(dāng)下蟲也。

4 - 264 : 華佗治關(guān)格不通神方

吳茱萸(熬)一升 干姜 大黃 桂心 當(dāng)歸 甘草(炙) 芎 各二兩 雄黃三分(研)珍珠一分(研) 人參 細(xì)辛各四兩 桃白皮一握
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納雄黃、珍珠末,酒一升,微火煮三沸。服一升,得下即止,不必盡也。每服如人行十里久進(jìn)之。

4 - 265 : 華佗治小便不通神方

本癥之原因,為膀胱之氣化不行,其候少腹脹氣急。甚者水氣上逆,命人心急腹?jié)M,乃至于死。治用∶人參 蓮心 茯苓 車前子 王不留行各三錢 甘草一錢 肉桂三分 白果二十枚
水煎服,一劑即如注。

4 - 266 : 華佗治老人尿閉神方

黃 (蜜炒)二錢 陳皮(去白)一錢 甘草八分水一升半,煎八合,頓服。有效。

4 - 267 : 華佗治小便頻數(shù)神方

本癥之原因,為膀胱與腎俱虛,有客熱乘之所致。治宜用∶黃連 苦參各二分 麥門冬(去心)一兩 土瓜根 龍膽各一分
上搗篩,蜜丸如梧子,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

4 - 268 : 華佗治小便過多神方

補(bǔ)骨脂(酒蒸)十兩 茴香(鹽炒)十兩
共為末,酒糊丸,梧子大,鹽湯下百丸,頗效。

4 - 269 : 華佗治小便不禁神方

菟絲子(酒浸)二兩 蒲黃 黃連各三兩 硝石一兩 肉蓯蓉二兩 五味子 雞 中黃皮(炙)各三兩
上搗篩為散,每服方寸匕,日三服。每服如人行三、四里,又服。

4 - 270 : 華佗治遺尿神方

羊肚用羊肚系盛水令滿,急系兩頭,熟煮,開取水,頓服之,立瘥。

4 - 271 : 華佗治溺血神方

菟絲子 蒲黃 干地黃 白芷 荊實(shí) 葵子 敗醬 當(dāng)歸 茯苓 芎 各二兩
上搗為末,白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二丸,不知加至五六丸。

4 - 272 : 華佗治諸淋神方

蟲(熬)五分 斑蝥(去足熬)二分 地膽(去足熬)二分 豬苓三分
上為末,每服四分匕,小麥汁下,日三夜二。有熱者,去豬苓。服藥二日后,以器盛小便,當(dāng)有所下。肉淋則下碎肉;血淋下如短繩。若如肉膿;氣淋下如羹上肥;石淋下石或下砂,劇者十日即愈。

4 - 273 : 華佗治石淋神方

石淋者,淋而出石也。其癥小便則莖里痛,溺不能卒出,痛引小腹膀胱,里急,砂石從小便導(dǎo)出,甚者塞痛,令悶絕。治用∶柏子仁 芥子 滑石各等分搗為末,以米汁飲服方寸匕,三服當(dāng)效。

4 - 274 : 華佗治熱淋神方

熱淋者,三焦有熱氣,搏于腎,流入于胞而成淋也。治用∶滑石二兩 栝蔞三兩 石韋(去毛)二分
上為散,以大麥粥清服方寸匕,日三。

4 - 275 : 華佗治血淋神方

血淋者,熱在下焦。令人淋閉不通,熱盛則搏于血脈,血得熱而流溢,入于胞中,與溲便俱下,故為血淋也,治用∶白茅根 芍藥 木通 車前子各三兩 滑石 黃芩各一兩五錢 亂發(fā)(燒灰) 冬葵子(微炒)各五錢
上八味搗篩,每服三錢。水煎溫服,日三。

4 - 276 : 華佗治勞淋神方

勞淋者,謂勞傷腎氣而生熱成淋也。其狀尿留莖內(nèi),數(shù)起不出,引少腹痛,小便不利,勞倦即發(fā),故云勞淋。方用∶

滑石三分 王不留行 冬葵子 車前子 桂心 甘遂 通草各二分 石韋(去毛)四分
上為散,以麻子粥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尿清瘥。

4 - 277 : 華佗治氣淋神方

氣淋者,氣閉不能化水,病從肺而及于膀胱也。其候小腹?jié)M,氣壅,小便澀而有余瀝。治宜以清肺金為主。方用∶

沉香 石韋(去毛) 滑石 王不留行 當(dāng)歸各五錢 冬葵子 白芍各七錢五分 橘皮甘草各二錢五分
上為散,每服二錢,煎大麥湯下。

4 - 278 : 華佗治膏淋神方

膏淋者,小便肥濁,色若脂膏,故名。一名肉淋,其原因由于腎血不能制于肥液,故與小便俱出也。治用∶磁石(火 醋淬三七次) 肉蓯蓉(酒浸切焙) 澤瀉 滑石各一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不拘時(shí)。如臍下妨悶,加沉香一錢,以行滯氣。

4 - 279 : 華佗治遺精神方

本癥之原因,為腎氣耗竭,上不能通于心,中不能潤(rùn)于肝。下不能生于脾土,以致玉關(guān)不閉,無夢(mèng)且遺。法當(dāng)大劑補(bǔ)腎,而少佐以益心益肝益脾之品。方用∶

熟地一兩 棗仁 薏仁各五錢 山茱萸四錢 茯苓 白芍 當(dāng)歸各五錢 茯神二錢 北五味 白芥子各一錢 肉桂 黃連各三分
水煎服,一劑即止,十劑痊愈。

4 - 280 : 華佗治心虛遺精神方

本癥之外表,雖屬于腎火之虛,然究其根原,實(shí)不得不推原于心君之虛。故宜心腎交補(bǔ),乃能水火相濟(jì)。方用∶

熟地八兩 山藥 山茱萸 白術(shù)各四兩 人參 茯苓 麥冬 巴戟天 肉蓯蓉各三兩肉桂 北五味 遠(yuǎn)志 棗仁(炒) 柏子仁 杜仲 破故紙各一兩 砂仁五錢 附子一枚鹿茸一付 紫河車一具
上搗末,蜜和丸,湯下二、三十丸,日再服。

4 - 281 : 華佗治陰虛夢(mèng)遺神方

熟地 山藥 芡實(shí) 白術(shù)各八兩 山茱萸 炒棗仁各四兩 北五味 麥冬 車前子 茯苓各三兩 遠(yuǎn)志一兩
上末之,蜜和丸,熱湯下一兩,日一次。

4 - 282 : 華佗治虛勞失精神方

人參二兩 桂心 牡蠣 薯蕷 黃柏 細(xì)辛 附子(炮)苦參各三分 澤瀉五分 麥門冬(去心) 干姜 干地黃各四分 菟絲子二分
上搗合,蜜為丸,酒服如梧子大三丸。

4 - 283 : 華佗治虛勞尿精神方

本癥為腎氣衰弱所致。腎藏精,其氣通于陰,勞傷腎虛。不能藏其精,故因小便而精液出也。治用∶韭子(熬) 麥門冬(去心)各一升 菟絲子 車前子各二合 芎 二兩 白龍骨三兩
上搗末,酒服方寸匕,日三。不知稍稍增之,甚者夜一服。

4 - 284 : 華佗治強(qiáng)中神方

強(qiáng)中者,謂強(qiáng)陽不倒也。此虛火炎上,而肺金之氣不能下行故也。治用∶元參 麥冬各三兩 肉桂三分
水煎服即愈。他日并可重整戈矛,再圓歡合。

4 - 285 : 華佗治陰痿神方

熟地一兩 白術(shù)五錢 山茱萸四錢 人參 枸杞子各三錢 肉桂 茯神各二錢 遠(yuǎn)志巴戟天 肉蓯蓉 杜仲各一錢
水煎服,一劑起,二劑強(qiáng),三劑妙。

4 - 286 : 華佗治脫精神方

男女交感樂極,一時(shí)精脫,不能制止。此時(shí)切不可離爐,仍然摟住,男脫則女以口哺送熱氣,女脫則男亦如之,則必能陽氣重回。并急用∶

人參數(shù)兩 附子一錢煎汁,乘熱灌之。后再用∶

人參 黃耆 熟地 麥冬一兩 附子 北五味各一錢
水煎服。

4 - 287 : 華佗治陽縮神方

人參 干姜各五錢 白術(shù)三兩 附子一兩 肉桂六錢急以水煎汁服之,立效。

4 - 288 : 華佗治陰腫神方

雄黃一兩(研碎,綿裹) 甘草一斤水一升,煮取二升,洗之。

4 - 289 : 華佗治陰囊濕癢神方

烏梅十四枚 錢四十文 鹽三十撮
上三味,以苦酒一升。于銅器中浸九日,洗之,效。

4 - 290 : 華佗治囊癰神方

本癥由肝腎陰虛,濕熱下注所致。雖與疝氣相類 癰則陰囊紅腫,內(nèi)熱口干,小便赤澀;疝則小腹痛,牽引腎子,少熱多寒,好飲熱湯,此其異耳。初起時(shí)即宜用。川芎 當(dāng)歸 白芍 生地 柴胡 膽草 梔子 天花粉 黃芩各一錢 澤瀉 木通 甘草各五分清水二碗,煎取一碗,食前服之。

4 - 291 : 華佗治子癰神方

子癰者,謂腎子作痛,潰爛成膿,不急治愈,有妨生命。方用∶

川楝 秦艽 陳皮 赤芍 甘草 防風(fēng) 澤瀉各一錢五分 枸橘一枚
水煎服,一劑即愈。

4 - 292 : 華佗治頭風(fēng)神方

附子一枚(炮裂) 鹽一撮如附子大二味作散,沐頭畢,以方寸匕摩頂,日三;蚍L(fēng)散,亦效。

4 - 293 : 華佗治頭疼神方

蔓荊子 白芷 甘草 半夏 細(xì)辛各一錢 川芎五錢以酒煮,一醉即愈,不知再服。

4 - 294 : 華佗治腦痛神方

柴胡 郁李仁 麥冬各五錢 辛夷 桔梗各三錢 白芍三兩 甘草一錢水三碗,煎汁,加陳酒一升,乘熱飲之,以醉為度。

4 - 295 : 華佗治偏頭痛神方

川芎 朱砂(水飛內(nèi)一兩為衣) 石膏 龍腦各四兩 人參 茯苓 甘草(炙) 細(xì)辛各二兩
上為末,蜜丸彈子大。酒下一丸,神效。

4 - 296 : 華佗治雷頭風(fēng)神方

本癥因頭痛而起核塊,或頭中如雷之鳴,蓋為邪風(fēng)所客,風(fēng)動(dòng)則有聲也。治法輕則用∶連翹 黃芩 黑山梔 犀角 牛蒡子各一錢 薄荷七分 桔梗五分等散之。重則用∶瓜蒂 好茶各等分
共為末,每服二錢,薺汁調(diào),空心服,取吐。并用∶大黃 黃芩各二兩 牽牛 滑石各四兩 黃連 薄荷葉 川芎各半兩
上為末,水為丸,梧子大,食后溫湯下五十丸。

4 - 297 : 華佗治濕熱頭痛神方

本癥因濕與熱合,交蒸互郁,其氣上行,與清陽之氣相搏,則作痛也。治宜用∶羌活 防風(fēng)各一兩 柴胡七錢 川芎五錢 甘草(炙)一兩半 連翹(炒)一兩 黃芩(一半炒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茶少許,湯調(diào)如膏,抹在口內(nèi),少用白湯送下。

4 - 298 : 華佗治風(fēng)熱頭痛神方

菊花 石膏 川芎
上等分為末,每服錢半,茶調(diào)下。

4 - 299 : 華佗治眩暈神方

本癥由血?dú)馓,風(fēng)邪入于腦,而引目系故也。蓋臟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血?dú)馀c目并上為系,上屬于腦,后出于項(xiàng),中逢身之虛,則為風(fēng)邪所傷,入腦則腦轉(zhuǎn),而目系急,故成眩也。治用∶人參 當(dāng)歸 防風(fēng) 黃 芍藥 麥門冬各一兩 獨(dú)活 白術(shù) 桂心各三兩
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4 - 300 : 華佗治頭鳴神方

患者頭部覺如蟲蛀,其名曰天白蟻。治用∶桑葉 黑芝牡丹皮 梔子
上各等分搗末,蜜和丸,梧子大,陳細(xì)茶煎湯下二十丸。不知稍稍加至四十丸。

4 - 301 : 華佗治緊唇神方

患者唇部微腫濕爛,或冷或熱,乍瘥乍發(fā),積年累月,不易告痊,亦名沉唇,又名繭唇。方石硫黃 白礬 朱砂 水銀 麝香 黃柏各一分上共研瓷缽中,以水銀不見為止,用臘月豚脂和如泥,先拭凈涂之。日三、五,以瘥為度,甚良。

4 - 302 : 華佗治唇菌神方

患者唇一時(shí)翻突,腫起如菌,癥極危急,宜速灸兩手少商穴。并以∶蚯蚓十條 吳茱萸二錢
研末,加灰面少許,熱醋調(diào)敷兩足心,以布包裹,二、三時(shí)更易,以愈為度。

4 - 303 : 華佗治人中腫大神方

生蒲黃二錢 黃連 龍腦各一錢共搗末,香油調(diào)敷,極效。

4 - 304 : 華佗治口瘡神方

龍膽 黃連 升麻 槐白皮 大青各二兩 苦竹葉一升 白蜜半升
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下蜜,煎之。敷患處,取瘥即止。

4 - 305 : 華佗治口臭神方

桂心 甘草 細(xì)辛 橘皮各等分
上四味搗篩,以酒服一錢匕,瘥止為度。

4 - 306 : 華佗治口干神方

酸棗(去核)一升 酸石榴子五合 干葛三兩 烏梅(去核)五合 麥門冬(去心)四兩覆盆子
上八味,搗,以蜜為丸,如棗核大,以潤(rùn)為度。

4 - 307 : 華佗治舌腫神方

以蒲黃頻刮舌上,腫自退。俟能咽,再以黃連煎汁飲之,即愈。

4 - 308 : 華佗治舌縮神方

獨(dú)活 芎 各三兩 天雄 防風(fēng)各一兩 蜀椒二合 莽草十葉 細(xì)辛 桂心各一兩 苦李根皮三兩 豚脂二兩先用苦酒浸各藥一宿,次以豚脂微火煎之,去滓成膏,綿裹少許,含于舌下。

4 - 309 : 華佗治舌瘡神方

柴胡 升麻 梔子仁 芍藥 通草各四兩 黃芩 大青 杏仁(去皮尖) 生姜各三兩石膏八兩
以水一斗,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

4 - 310 : 華佗治舌血神方

木賊
煎湯漱之,立止。

4 - 311 : 華佗治舌斷神方

舌被咬斷。急用∶

人參一兩煎汁含漱。歷半日,再以∶龍齒血竭各三分 人參末 麥冬末各一兩 龍腦二分 土狗一枚 地虱十枚干為末,存性,于含漱既了,即以舌 之,伸退場(chǎng)門外,三次即能生肉。

4 - 312 : 華佗治舌皮破碎神方

卵衣(雞卵外殼與卵白間之薄膜)以卵衣套舌上,易三、四次,舌即脫皮而愈。

4 - 313 : 華佗治舌長(zhǎng)口外神方

雞血浸舌上,即縮。


點(diǎn)擊查看:<<華佗神方>>目錄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chéng)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hào)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huì)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yàn)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