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藥學理論 > 中國中藥 > 正文:硫黃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學成分查詢
    

硫黃

  
別名 硫黃、石流黃、流黃、石留黃、昆侖黃、黃牙、黃英、煩硫、石亭脂、九靈黃童、山石住、黃硇砂將軍、白硫黃、天生黃、硫黃花、硫黃粉
漢語拼音 liu huang
英文名
藥材基原 為自然元素類硫黃族礦物自然硫,主要用含硫物質(zhì)或含硫礦物經(jīng)煉制升華的結(jié)晶體。
動植物形態(tài) 自然硫 又名:斜方硫。晶體結(jié)構(gòu)屬斜方晶系。晶體為錐柱狀、板柱、板狀或針柱狀,集合體呈致密或疏松塊狀,或為泉華狀及隱晶的土狀塊體、皮殼、被膜等。黃、蜜黃或褐黃色;因合雜質(zhì)可帶灰、黑或綠、紅色調(diào)。條痕白色至淡黃色。晶面金剛光澤,斷口松脂或油脂狀光澤。近透明至半透明。解理多組、不完全。致密塊體呈貝殼狀至不平坦狀斷口。硬度1-2。相對密度2.05-2.08。性脆、易碎;受熱易產(chǎn)生裂紋。有硫黃臭味。熱至270℃則燃著,火焰藍色,并放出刺鼻臭氣味。易溶于二硫化碳、松節(jié)油、煤油,但不溶于水及鹽酸和硫酸;遇強硝酸和王水則被氧化為硫酸。
資源分布 臺灣省的自然硫及山西、新疆、山東、江蘇、湖南、四川、貴州等地的有藥用史,以上各省及甘肅、青海、內(nèi)蒙古、陜西、河南、湖北、安徽、廣西、廣東、西藏等省區(qū)都有制品硫產(chǎn)銷。
生態(tài)環(huán)境 自然硫主要形成于火山噴氣作用,火山硫含少量砷、硒、和鉈。沉積巖或風化帶中的自然硫含粘土、有機質(zhì)、瀝青等機械混入物。
藥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儲藏 采挖得自然硫后,加熱熔化,除去雜質(zhì),或用含硫礦經(jīng)加工制得。
藥用部位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硫黃呈不規(guī)則塊狀、粗顆粒狀。淺黃色、黃色或略呈綠黃色。條痕白色或淡黃色。表面不平坦或粗糙,常具多數(shù)小孔隙。脂肪光澤。體輕,質(zhì)松脆,易砸碎。有的斷面呈蜂窩狀,縱面可見細柱或針狀晶體,近于平行排列,金剛光澤。具特異臭氣,味淡。以塊整齊、色黃、有光澤、質(zhì)松脆、無雜質(zhì)者為佳。
顯微鑒別 透射偏光鏡下:無色透明,微帶黃色。高突起,暗邊明顯。折光率 Np=1.9579, Nm=2.0371,Ng=2.245。干涉色極高,斜消光。2V=69°;雙折射率=0.2571。
品質(zhì)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guī)定:本品含硫(S)不得少于98.5%。
商品規(guī)格 商品一般分為硫黃、倭硫黃、天生黃三種。
(1)硫黃 為不規(guī)則塊狀,黃色或帶淺綠色,不透明,表面較粗糙,常有細孔。
(2)倭硫黃 系將硫黃經(jīng)過提煉而成。呈不規(guī)則塊狀,鮮黃色,半透明,表面較光滑,無細孔,系進口商品,質(zhì)佳。
(3)天生黃 呈大小不同的顆粒狀,或砂狀結(jié)晶,淺黃色,微有玻璃光澤。
中藥化學成分 主含硫(S),尚雜有砷(As)、硒(Se)、碲(Te)等。
理化性質(zhì)
中藥化學鑒定 (1)本品燃燒時易熔融,火焰為藍色,并有二氧化硫的刺激性臭氣。(檢查硫) (2)本品置于濕銀面上摩擦,銀面變黑色。(檢查硫)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1.1.硫黃《圣惠方》:“細研,水飛過! 1.2.《博濟方》:“以柳木槌研三二日! 1.3.《孫尚藥方》:“(用)牛角研令極細! 1.4.《普濟方》:“去沙石,細研如飛塵。”“打碎!爆F(xiàn)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搗成小塊。生品有毒,多外用,以解毒殺蟲,治癬為主。 2.制硫黃: 2.1.豆腐制《醫(yī)學綱目》:“入豆腐中煮三五沸!薄侗窘(jīng)逢原》:“入豆腐中煮七次。”現(xiàn)行,先將豆腐切成片,鋪一層于鍋內(nèi),再鋪上一層凈硫黃塊,如此層層鋪好,加清水沒過藥材,用文火加熱煮至豆腐顯黑綠色時,取出,除去豆腐,漂凈,陰干。每硫黃100kg,用豆腐200kg。制后降低毒性,以助陽益火為主。 2.2.蘿卜制:取凈硫黃與蘿卜共煮至蘿卜爛時,取出,曬干。每硫黃100kg,用蘿卜40kg。 2.3.豬大腸制《醫(yī)方集解》:“石硫黃一斤,豬大腸二尺,將硫黃為末,實豬大腸中,爛煮三時,取出去皮!爆F(xiàn)行,取硫黃灌入豬腸內(nèi),煮后晾干,或?qū)⒘螯S放入生豬腸內(nèi),兩端扎緊,放熱湯中煮3小時,反復3次,每次均另換豬腸。 據(jù)報道,硫黃的毒性成分主要為As2O3。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升華硫”項下砷鹽檢查方法測定As2O3含量,未經(jīng)炮制過的為29.80×l0(-6),超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guī)定量的23.8倍。用溴-四氯化碳-硝酸濕法消解硫黃,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銀比色法,測定5種制硫黃中的砷含量。結(jié)果表明,炮制可降低硫黃中的搗As2O3含量,并以豆腐炮制品最為顯著。說明豆腐制硫黃能降低其毒性。實驗證明,硫黃和豆腐以l:1.5的比例進行炮制,制品含硫量可達到98%以上,含砷量低于或等于1μg/ml,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關(guān)于砷鹽限量的規(guī)定。 飲片性狀:硫黃參見"藥材鑒別"項。制硫黃形如硫黃,黃褐色或黃綠色,臭氣不明顯。 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干燥處,防火。
劑型
中藥制藥工藝
藥理作用 1.溶解角質(zhì)、殺疥蟲、殺菌、殺真菌的作用:局部外用,在體溫狀態(tài)下,硫與皮膚接觸,產(chǎn)生硫化氫;或與微生物或上皮細胞作用,氧化成五硫黃酸(pentathionic acid),從而有溶解角質(zhì)、軟化皮膚、殺滅疥蟲等皮膚寄生蟲及滅菌、殺真菌等作用。
2.緩瀉作用:內(nèi)服后一部分在腸內(nèi)可形成硫化氫,刺激腸壁增加蠕動,而起緩瀉作用。硫化氫在體內(nèi)產(chǎn)生極慢,故致瀉作用不強,且與用量大小無關(guān)。若腸內(nèi)容物中脂肪性物質(zhì)較多時,易產(chǎn)生大量的硫化氫。
3.消炎、鎮(zhèn)咳、祛痰作用:適當劑量對動物實驗性炎癥有治療作用,能使各級支氣管慢性炎癥細胞浸潤減輕,并使支氣管粘膜杯狀細胞數(shù)有不同程度減少,還能促進支氣管分泌增加。
4.其他作用:對氯丙嗪硫噴妥鈉的中樞抑制作用,有明顯增強作用。
5.毒性:未經(jīng)炮制的天然硫黃含砷量較多,不宜內(nèi)服,內(nèi)服需用炮制過的硫黃,且不宜過量或久服,以免引起砷中毒。升華硫西黃耆膠混懸液給小鼠灌胃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0.266g/kg,中毒表現(xiàn)為拒食、肝腫大。服用過量硫黃,在腸內(nèi)生成大量硫化氫及硫化物,被吸收入血液后,能使血紅蛋白轉(zhuǎn)變?yōu)榱蚧t蛋白,引起組織缺氧,中樞神經(jīng)對缺氧最敏感,可致中樞麻痹而死亡。
藥理學
藥代動力學
毒理學
藥物配伍 1.1.用于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致陽痿遺精、尿頻、帶下、腰膝冷弱疼痛、寒喘,或心腹冷痛。硫黃味酸性熱,為純陽之劑,內(nèi)服有補命火,壯陽道,固真氣,逐寒冷,堅筋骨之功,故可用治上述火衰痼冷諸證。臨床多制成丸劑和或散劑,單味即效,如《局方》之金液丹《本事方》之還陽散、扁之玉壺丸等;但更多配伍應(yīng)用。如治療陽痿、遺精、尿頻、腰膝冷痛等,常與鹿茸、補骨脂附子等溫腎助陽壯筋骨之品配伍;治療陽虛寒盛之心腹冷痛,疝氣腹痛,多配伍丁香胡椒等以溫陽散寒止痛!毒址健分黑錫丹,則以硫黃和鎮(zhèn)逆之黑錫為主,并配伍溫腎祛寒之附子、肉桂等,用于真陽不足,下元虛冷,陽氣不固,陰氣沖逆之寒喘證。 1.2.用于下元虛冷,脾胃虛寒之泄利或便秘。硫黃性熱而不燥,內(nèi)服既可補火助陽散寒,又有溫脾疏利大腸之功,故臨床上無論是命門火衰,火不暖土之久瀉,還是脾腎虛寒、溫運無權(quán),傳導失司之冷秘,皆可用之。如《方脈正宗》治療虛寒久瀉,以本品配人參白術(shù)、補骨脂、丁香等補火暖土、健脾止瀉;《局方》治療老人虛冷便秘之半硫丸,則用硫黃與消痞散結(jié)之半夏配伍以溫通開秘。 1.3.用于疥瘡、頑癬、濕毒瘡、陰疽惡瘡。硫黃外用有較強的解毒殺蟲止癢功效,是治療疥癬、濕瘡篷癢等皮膚病的常用藥,可單用或配伍其他殺蟲、止癢、祛濕、收斂等藥協(xié)同應(yīng)用。治疥瘡,硫黃配油胡水銀少許,如《醫(yī)宗金鑒》臭靈丹;治頑癬,以本品與風化石灰、丹、膩粉同研用,如《圣濟總錄》如圣散;治療陰部濕瘡瘙癢,可單用硫黃粉外敷,亦可與蛇床子、明礬同用,以增祛濕、止癢之效。本品同養(yǎng)麥粉制成粉劑,可用于陽虛寒凝之陰疽冷瘺,乃取其助陽逐寒攻毒之功。 2.1.論硫黃的配伍應(yīng)用: 2.1.1.王好古:“硫黃如大白丹佐以硝石,來復丹用硝石之類,至陽佐以至陰,與仲景白通湯佐以人溺、豬膽汁大意相同,所以去格拒之寒,兼有伏陽,不得不爾,如無伏陽,只是陰證,更不必以陰藥佐之也!(《湯液本草》) 2.1.2.陳士鐸:“惟大熱,用之不得其宜,亦必禍生不測,必須制伏始佳,須用寒水石制之大妙。寒水制硫黃",非制其熱,制其毒也。去毒則硫黃性純,但有功而無過,可用之而得宜也!(《本草新編》) 2.2.論硫黃之宜忌: 2.2.1. 寇宗奭:“石硫黃,今人用治下元虛冷,元氣將絕,久患寒泄,脾胃虛弱,垂命欲盡,服之無不效。中病當便已,不可盡劑,世人蓋知用而為福,不知用久為禍。此物損益兼行,若俱棄而不用,當倉卒之間,又可闕乎?或更以法制,拒火而又常服者,是亦弗思也。”(《本草衍義》) 2.2.2.嚴潔:“人生一身,陽常有余,陰常不足,每見虛熱者,補陰之劑,投之半載一年,未即有效,遂以滋陰為無濟、不若補陽以生陰。且云怯病內(nèi)必有蟲,以食其髓,惟硫黃下補命門,兼可殺蟲,因之日服寸匕,以期速效。詎知陽火日盛,陰水益燥,速之使斃,而莫之知也。且果系虛寒,亦應(yīng)補氣以回陽,乃用此酷烈之藥,而毒之死何哉!” 2.2.3.王劍賓:“石硫黃性昧酸溫,《本經(jīng)》主治婦人陰蝕,以陰蝕疽痔均為濕病,酸能收澀而溫能散寒逐濕也。濕散則陰蝕可除而疽痔可愈矣。濕阻則化毒而為惡血,收澀可以制血,溫散可以行血,故能治惡血。筋骨不堅、由于濕阻而氣滯,收澀可以利氣,散寒可以逐濕,故能堅筋骨。頭禿為蟲病,石硫黃能殺蟲,故可治頭禿!秳e錄》療心腹積聚邪氣,冷癖在肋,咳逆上氣,;腳冷疼弱無力及鼻衄,寒濕阻滯則心腹積聚,酸以收澀,溫以散寒,寒濕去則積聚散矣。濕阻則氣不和而為邪氣,寒阻則濕不化而為冷癖,故散濕逐寒可以除在脅之冷癖邪氣也。氣中挾濕則咳逆,氣阻而不能下達則上氣,收澀可以利氣,溫中可以散濕,濕去而氣和則咳止矣。濕阻而不下達則腳冷,濕化為熱則疼,氣阻則無力,故收澀散寒可以治腳冷疼弱無力。血為寒濕阻滯于上,化熱則成鼻衄、故收濕散寒可以通阻而止鼻衄!(《國藥詮證》) 3.此外,可用于蟯蟲病,單以硫黃粉撲于肛門及周圍;治療酒齄鼻,與輕粉、杏仁共研調(diào)涂。 3.1.徐之才《藥對》:“曾青為之使。”(引自《綱目》) 3.2.《得宜本草》:“得半夏,治久年哮喘;得艾葉,治陰毒傷寒;得烏鰂、五味,傅婦人陰脫。” 3.3.《得配本草》:“得枯礬,治氣虛暴瀉;配雄黃為末,綿裹,塞耳卒聾閉;配滑石,治傷暑吐瀉!
藥性 酸;熱;有毒
歸經(jīng) 腎;脾;肝;大腸經(jīng)
功效 補火壯陽;溫脾通便;殺蟲止癢
功效分類 補火壯陽藥;溫脾通便藥;殺蟲止癢藥
主治 陽痿;遺精;尿頻;帶下;寒喘;心腹冷痛;久瀉久;便秘;疥瘡;頑癬;禿瘡;天皰瘡;濕毒瘡;陰蝕;陰疽;惡瘡
用法用量 內(nèi)服:入丸、散,1.5-3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油調(diào)敷;或燒煙熏。
用藥禁忌 本品有毒,內(nèi)服宜用制品,不宜多服、久服。陰虛火旺患者及孕婦禁用。 1.徐之才《藥對》:“畏細辛飛廉、樸消、鐵、醋!(引自《綱目》) 2.《本草衍義》:“中病當便已,不可盡劑! 3.《本經(jīng)逢原》:“久服傷陰,大腸受傷,多致便血!薄盁嵝翱菏⒄呓!薄皾駸狃舯裕挤撬。” 4.《得配本草》:“忌禽獸血。”“陰虛者禁用! 5.《本草用法研究》:“陰虛有火者勿用!薄巴獐徏t腫者、有內(nèi)熱便閉者禁!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選方 “流”為假借字,以其屬石類,改作“硫黃”,同音假借作“留黃”。
《綱目》云:“硫黃秉純陽火石之精氣而結(jié)成,性質(zhì)通流,色賦中黃,故名硫黃。含其猛毒,為七十二石之將,故藥品中號為將軍。外家謂之陽侯,亦曰黃牙,亦曰黃硇砂!
臨床運用 1.硫黃軟膏:沉降硫黃100g, 凡士林適量。取硫黃過80-100目篩后,緩緩加入已熔化的60℃的凡士林中,隨加隨攪拌,直至混勻,再加凡士林制成1000g,攪勻,即得。也可加適量液狀石蠟,用加液研磨法配制;尚可配成5%、20%濃度。密閉,涼處貯存。本品為黃色軟膏;有硫黃的特臭。本品用乙醚溶解除盡凡士林,揮盡乙醚,燃燒時火焰顯藍色,并發(fā)生二氧化硫刺激性臭。本品經(jīng)處理后可用碘量法定量,含硫量應(yīng)為標示量的90.0%-110.0%。功能溶解角質(zhì),抗真菌及抗寄生蟲,并可制止皮脂溢出。用于治療疥癬,體癬,花斑癬,皮脂溢出性皮炎等。外涂患處。(新疆《醫(yī)院制劑》1981年;南京市衛(wèi)生局《醫(yī)院制劑規(guī)范》1989年)
2.硫黃霜:硫黃100g,硬脂酸135g,凡士林(白)40g,氫氧化鉀6.50g,甘油50g,尼泊金乙酯1g,蒸餾水適量。硬脂酸、凡士林、尼泊金乙酯置水浴上溶化,80℃保溫;另取氫氧化鉀溶于適量水中,使總量為1000g,加熱至80℃,在不斷攪拌下加入上述油液,待霜劑生成后,將硫黃(100目篩細粉)與甘油調(diào)成糊狀后加入,繼續(xù)攪至冷凝,即得。也可增減硫黃用量,配成5%和20%硫黃霜。用于疥癬。外涂患處。[《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1984,(8):39]
各家論述 1.《吳普本草》:“或生易陽,或河西,或五色。黃是潘水石液也,燒令有紫焰者。八月、九月采!
2.《別錄》:“硫黃,生東海牧羊山谷中,及太山、河西山,礬石液也!
3.《本草經(jīng)集注》:“此云礬石液,今南方則無礬石,恐不必爾!
4.《海藥本草》:“仙方謂之黃硇砂,能壞五金,亦能造作金色,人能制服歸本色。服而能除萬病,如有發(fā)動,宜以豬肉鴨羹、余甘子湯并解之。蜀中雅州亦出,光膩甚好,功力不及舶上來者。”
5.《丹房鏡源》:“石硫黃,可干汞,訣曰:此硫黃見五金而黑,得水銀而赤。又曰黃牙!
6.《綱目》:“凡產(chǎn)石硫黃之處,必有溫泉,作硫黃氣!段簳吩疲簮偘阌谢鹕,山旁石皆焦熔,流地數(shù)十里乃凝堅,即石硫黃也。張華《博物志》云:西域硫黃出且彌山。去高昌八百里,有山高數(shù)十丈,晝則孔中狀如煙,夜則如燈光。",又言堅筋骨者,取以治下部之寒濕!(《本經(jīng)逢原》)
考證 硫黃首載于《本經(jīng)》,原名石硫黃,列為中品。 1.《本草經(jīng)集注》云:“今第一出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色如鵝子初出殼,名昆侖黃。次出外國,從蜀中來,色深而煌煌。” 2.《海藥本草》曰:“《廣州記》云:生昆侖日腳下,顆塊瑩凈,無夾石者良……蜀中雅州(今雅安等縣)亦出,光膩甚好,功力不及舶上來者! 3.《本草圖經(jīng)》曰:“今惟出南海諸番,嶺外(即嶺南)州郡,或有而不甚佳。以色如鵝子初出殼者為真,謂之昆侖黃,其赤色者名石亭脂,青色者號冬結(jié)石,半白半黑名神驚石,并不堪入藥。又有一種土流黃,出廣南(今兩廣)及榮州(今四川中部),溪澗水中流出……又可煎煉成汁,以模作器,亦如鵝子黃色! 4.《綱目》云:“硫黃有二種:石硫黃,生南海琉球(即琉球群島)山中;土硫黃,生于廣南,以嚼之無聲者為佳。舶上倭硫黃亦佳。” 5.《綱目拾遺》記有:“天生黃,浪穹(云南洱源)溫泉升華。色黃白,灰蒼,堆巖下。而泉底產(chǎn)硫黃于(與)升華者異!本C上所載,可見硫黃有三種。第一種是石硫黃,產(chǎn)山石間,昆侖黃、天生黃均屬此。其黃色瑩凈無夾石的可入藥,雜色的不入藥或不直接入藥用。第二種是土硫黃,屬含硫礦物風化帶由有機質(zhì)還原出的硫黃堆積物,雜有粘土質(zhì)及鐵礬等,只宜外用。第三種即制硫黃,無論何種色澤的石硫黃,乃至土硫黃均可用來煉制升華的硫,多由硫化鐵或其他硫化物煉取,今日藥用的均屬制硫黃。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藥典收錄
藥材拉丁名 Sulfur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Sulfur
科屬分類 自然元素類
出處 《中華本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