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上品)
【釋名】
蠡魚(《本經》)、黑鱧(《圖經》)、魚(音同!侗窘洝)、時珍曰∶鱧首有七星,夜朝北斗,有自然之禮,故謂之鱧。又與魚也,故有玄、黑諸名。俗呼火柴頭魚,即此也。其小者名諸注,謂鱧即鯇魚者,誤矣。今直削
【集解】
《別錄》曰∶生九江池澤。取無時。
弘景曰∶處處有之。言是公蠣蛇所化,然亦有相生者。性至難死,猶有蛇性也。
時珍曰∶形長體圓,頭尾相等,細鱗玄色,有斑點花紋,頗類蝮蛇,有舌有齒有肚,背腹有鬣連尾,尾無歧。形狀可憎,氣息腥惡,食品所卑。南人有珍之者,北人尤絕之。道家指為水厭,齋 所忌。
肉
【氣味】
甘,寒,無毒。有瘡者不可食,令人瘢白(《別錄》)。
源曰∶有小毒,無益,不宜食之。
宗奭曰∶能發(fā)痼疾。療病亦取其一端耳。
【主治】
療五痔,治濕痹,面目浮腫,下大水(《本經》。弘景曰∶合小豆白煮,療腫滿甚效)。下大小便,壅塞氣。作 ,與腳氣、風氣人食,良。(孟詵)。主妊娠有水氣(蘇頌)。
【附方】
舊三,新二。
十種水氣垂死∶鱧魚(一斤重者)煮汁,和冬瓜、蔥白作羹食。(《心鏡》)
下一切氣∶詵曰∶用大鱧一頭開肚,入胡椒末半兩,大蒜三兩顆,縫合,同小豆一升煮熟,下蘿卜三、五顆,蔥一握,俱切碎,煮熟,空腹食之至飽,并飲汁。至夜,泄惡氣無限也。三五日更一作。
腸痔下血∶鱧魚作 ,以蒜齏食之。忌冷、毒物。(《外臺》)
一切風瘡頑癬疥癩∶年久不愈者,不過二、三服必愈。用黑火柴頭魚一個(即烏鱧也),去腸肚,以蒼耳葉填滿。外以蒼耳安鍋底,置魚于上,少少著水,慢火煨熟,去皮骨淡食。
勿入鹽醬,功效甚大。(《醫(yī)林集要》)
浴兒免痘∶除夕黃昏時,用大烏魚一尾,小者二三尾,煮湯浴兒,遍身七竅俱到。不可嫌腥,以清水洗去也。若不信,但留一手或一足不洗,遇出痘時,則未洗處偏多也。此乃異人所傳,不可輕易。(楊拱《醫(yī)方摘要》)
腸及肝
【主治】
冷敗瘡中生蟲(別錄)。腸以五味炙香
膽
【氣味】
甘,平。
《日華》曰∶諸魚膽苦,惟此膽甘可食為異也。臘月收取,陰干。
【主治】
喉痹將死者,點入少許即瘥,病深者水調灌之(《靈苑方》)。
(《別錄》中品)
【釋名】
白鱔(《綱目》)、蛇魚(《綱目》)
時珍曰∶鰻鱺舊注音漫黎。按∶許慎《說文》,鱺與鱧同。趙辟公《雜錄》亦云∶此魚有雄無雌,以影漫于鱧魚,則其子皆附于鱧 而生,故謂之鰻鱺曰蛇,曰鱔,象形也。
【集解】
頌曰∶所在有之。似鱔而腹大,青黃色。云是蛟蜃之屬,善攻江岸,人酷畏之。
詵曰∶歙州溪潭中出一種背有五色紋者,頭似蝮蛇。入藥最勝。江河中難得五色者。
時珍曰∶鰻鱺,其狀如蛇,背有肉鬣連尾,無鱗有舌,腹白背有黃脈者,名金絲鰻鱺通。
【正誤】
弘景曰∶鰻鱺能緣樹食藤花。
恭曰∶鯢魚能上樹。鰻無足,安能上樹耶?謬說也。
肉
【氣味】
甘,平,有毒。
思邈曰∶大溫。
士良曰∶寒。
宗奭曰∶動風。
吳瑞曰∶腹下有黑斑者,毒甚。與銀杏同食,患軟風。
機曰∶小者可食。重四、五斤及水行昂頭者,不可食。嘗見舟人食之,七口皆死。
時珍曰∶按∶《夷堅續(xù)志》云∶四目者殺人。背有白點無鰓者,不可食。妊娠食之,令胎有疾。
【主治】
五痔瘡 ,殺諸蟲(《別錄》。詵曰∶痔 熏之蟲即死。殺諸蟲,燒炙為末,空腹食,三、五度即瘥)。治惡瘡,女人陰瘡蟲癢,治傳尸疰氣療濕腳氣,腰腎間濕風痹,常如水洗。以五味煮食,甚補益;贾T瘡 瘍風人,宜長食之(孟詵)。治小兒疳勞,及蟲心痛(時珍)。婦人帶下,療一切風瘙如蟲行,又不能為害(張鼎)。
【發(fā)明】
頌曰∶魚雖有毒,以五味煮羹,能補虛損,及久病勞瘵。
時珍曰∶鰻鱺所主諸病,其功專在殺蟲去風耳。與蛇同類,故主治近之!痘皲洝吩啤糜腥瞬●,相傳染死者數人。取病者置棺中,棄于江一女子,猶活。取置漁舍,每以鰻鱺食之,遂愈。因為漁人之妻。張鼎云∶燒煙熏蚊,令化為水。熏氈及屋舍竹木,斷蛀蟲。置骨于衣箱,斷諸蠹。觀此,則《別錄》所謂能殺諸蟲之說,益可證矣。
【附方】
舊三。
諸蟲心痛,多吐清水∶鰻鱺淡煮,飽食三、五度,即瘥。(《外臺》)
骨蒸勞瘦∶用鰻鱺二腸風下蟲∶同上。
膏
【主治】
諸 瘡(陶弘景)。耳中蟲痛曝干微炙取油,涂白駁風,即時色轉,五、七度便瘥(宗 !都灧健吩啤冒遵g生頭面上,浸yin漸長似癬者。刮令燥痛。
骨及頭
【主治】
炙研入藥,治疳痢腸風崩帶。燒灰敷惡瘡。燒熏痔 ,殺
【附方】
舊一。
一切惡瘡 用蛇魚骨炙為末,入諸色膏藥中貼之,外以紙護之。(《經驗》)
血
【主治】
瘡疹入眼生翳,以少許點之(時珍)。
(《日華》)
【釋名】
慈鰻(《日華》)、 、狗魚(《日華》
【集解】
《日華》曰∶生東海中。類鰻鱺而大,功
【氣味】
同鰻鱺。
【主治】
治皮膚惡瘡疥、疳 、痔 (《日華》。時珍曰∶按李九華云∶狗魚暖而不補。
即此。
鱔(善)魚(《別錄》上品)
【釋名】
黃 (音
宗奭曰∶鱔腹黃,故世稱黃鱔。
時珍曰∶《異苑》作黃 ,云黃膽之名聲,黃魚也。
【集解】
韓保升曰∶鱔魚生水岸泥窟中。似鰻鱺而細長,亦似蛇而無鱗,有青、黃二色。
時珍曰∶黃質黑章,體多涎沫,大者長二三尺,夏出冬蟄。一種蛇變者名蛇鱔,有毒害人。南人鬻鱔肆中,以缸貯水,畜數百頭。夜以燈照之,其蛇化者,必項下有白點。通身浮水上,即棄之;蛞运獍晖队诟字,則群鱔跳擲不已,亦物性相制也。
藏器曰∶作 ,當重煮之,不可用桑柴,亦蛇類也。
弘景曰∶鱔是荇芩根所化,又云死人發(fā)所化。今其腹中自有子,不必盡是變化也。
肉
【氣味】
甘,大溫,無毒。思邈曰∶黑者有毒。
弘景曰∶性熱能補。時行病后食之,多復。
宗奭曰∶動風氣。多食,令人霍亂。曾見一郎官食此,吐利幾死也。
時珍曰∶按∶《延壽書》云∶多食,發(fā)諸瘡,亦損人壽。大者,有毒殺人。不可合犬肉、犬血食之。
【主治】
補中益血,療沈唇(《別錄》)。補虛損,婦人產后惡露淋瀝,血氣不調,羸瘦,止二風邪。患濕風、惡氣人,作湯浴之
【附方】
新二。
瘡蛀爛∶用黃鱔魚數條打死,香油抹腹,蟠瘡上系定,頃則痛不可忍,然后取下看,腹有針眼皆蟲也。未盡更作,后以人脛骨灰,油調搽之。(《奇效》)
肉痔出血∶鱔魚煮食,其性涼也。(《便民食療》)
血(尾上取之)
【主治】
涂癬及 (藏器)。
療口眼 斜,同麝香少許。左 涂右,右 涂左,正即洗去。治耳痛,滴數點入耳。治鼻衄,滴數點入鼻。治疹后生翳,點少許入目。治赤疵,同蒜汁、墨汁頻涂之。又涂赤游風(時珍)。
【發(fā)明】
時珍曰;鱔善穿穴,無足而竄,與蛇同性,故能走經脈療十二風邪,及口 、耳目諸竅之病。風中血脈,則口眼 斜,用血主之,從其類也。
頭(五月五日收)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燒服,止痢,主消渴,去冷氣,除痞癥,食不消(《別錄》)。同蛇頭燒灰酒服,治小腸癰有效(《集成》)。百蟲入耳,燒研,綿
皮
【主治】
婦人乳核硬疼,燒灰空心溫酒服(《圣惠》)。
(音酋!毒V目》)
【釋名】
泥鰍(俗名)、 魚(《爾雅》)。
時珍曰∶按∶陸佃云∶鰍性酋健,好動善擾,故名。小者名KT 魚。孫炎云∶ 者,尋習其泥也。
【集解】
時珍曰∶海鰍生海中,極大。江鰍生江中,長七、八寸。泥鰍生湖池,最小,長三、四寸,沉于泥中。狀微似鱔而小,銳首圓身,青黑色,無鱗。以涎自染,滑疾難握。
與他魚牝牡,故《莊子》云“鰍與魚游”。生沙中者微有文采。閩、廣人 去脊骨,作甚美!断喔兄尽吩啤脽粜闹 甚妙。
【氣味】
甘,平,無毒。
弘景曰∶不可合白犬血食。一云涼。
【主治】
暖中益氣,醒酒,解消渴(時珍)。同米粉煮
【附方】
新五。
消渴飲水∶用泥鰍魚(十頭陰干,去頭尾,燒灰)、干荷葉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日三。名沃焦散。(《普濟方》)
喉中物哽∶用生鰍魚,線牢縛其頭,以尾先入喉中,牽拽出之。(《普濟方》)
揩牙烏髭∶泥鰍入瓦罐內,鹽泥固濟陽事不起∶泥鰍煮食之。(《集簡方》)
牛狗羸瘦∶取鰍魚一、二枚,從口鼻送入,立肥也。(陳藏器)
(音 !妒斑z》)
【校正】
時珍曰∶《食療衛(wèi)生資格考試網》黃魚系重出,今并為一。
【釋名】
黃魚(《食療》)、蠟魚(《御覽》)、時珍曰∶ 肥而不善游,有 如之象。曰黃曰蠟,言其脂色也。玉版,言其肉色也!懂愇镏尽访,言其脂肉夜有光也!讹嬌耪吩啤眠|
【集解】
藏器曰∶ 長二、三丈,純灰色,體有三行甲。逆上龍門,時珍曰∶ 出江淮、黃河、遼海深水處,無鱗大魚也。其狀似鱘,其色灰白,其背有骨甲三行,其鼻長有須,其口近頷下,其尾歧。其出也,以三月逆水而生。其居也,在磯石湍流之間。其食也,張口接物聽其自入,食而不飲,蟹魚多誤入之。昔人所謂“ 鮪岫居”,世俗所謂“鱘一鉤著身,動而護痛,諸鉤皆著。船游數日,待其困憊,方敢掣取。其小者近百斤。其大者長二、三丈,至一、二千斤。其氣甚腥。其脂與肉層層相間,肉色白,脂色黃如蠟。其脊骨及鼻,并 與鰓,皆脆軟可食。其肚及子鹽藏亦佳,其鰾亦可作膠。其肉骨煮炙及作 皆美。
《翰墨大全》云∶江淮人以鱘
肉
【氣味】
甘,平,有小毒。
詵曰∶發(fā)氣動風,發(fā)瘡疥。和蕎麥食,令人失音。
寧源曰∶味極肥美,楚人尤重之。多食,生熱痰。作 奇絕,亦不益人。
時珍曰∶服荊芥藥,不可食。
【主治】
利五臟,肥美人。多食,難克化
肝
【氣味】
無毒。
【主治】
惡瘡疥癬。勿以鹽炙食(藏器)。
(《拾遺》)
【釋名】
魚(尋、yin二音)
時珍曰∶此魚延長,故從尋從覃,皆延長之義!对铝睢吩啤霉视型貂n之稱。郭璞云∶大者名王鮪,小者名叔鮪,更小者云∶周洛曰鮪,蜀曰明溺海死,化為此魚。蓋尉亦
【集解】
藏器曰∶鱘生江中。背如龍,長一、二丈。
時珍曰∶出江淮、黃河、遼海深水處,亦 屬也。岫居,長者丈余。至春始出而浮陽,見日則目眩。其狀如 ,而背上無甲。其色青碧,腹下色白。其鼻長與身等,口在頷下,食而不飲。頰下有青斑紋,如梅花狀。尾歧如丙。肉色純白,味亞于 , 骨不脆。羅愿云∶鱘狀如鬻鼎,上大下小,大頭哆
肉
【氣味】
甘,平,無毒。
詵曰∶有毒。味雖美而發(fā)諸藥毒,動人忌之。勿與干筍同食,發(fā)癱瘓風。小兒食之,成咳嗽及癥瘕。作 雖珍,亦不益人。
【主治】
補虛益氣,令人肥健(藏器)。煮汁飲,治血淋(孟詵)。
鼻肉作脯名鹿頭,亦名鹿肉,言美也。
【主治】
補虛下氣(藏器)。
子(狀如小豆)
【主治】
食之肥美,殺腹內小蟲
(《拾遺》)
【集解】
藏器曰∶生東海。其頭似牛。
時珍曰∶按∶《一統(tǒng)志》云∶牛魚出女直混同江。大者長丈余,重三百斤。無鱗骨,其肉脂相間,食之味長。又《異物志》云∶南海有牛魚,一名引魚,重三、四百斤,狀如鱧,無鱗骨,背有斑紋,腹下青色。知海潮,肉味頗長。觀二說,則此亦 屬也。 、引聲亦相近。
肉無毒。
【主治】
六畜疫疾。作干脯為末,以水和灌鼻,即出黃涕。亦可置病牛處,令氣相熏(藏器)。
(音桅!妒斑z》)
【釋名】
魚(音回)、 魚(化、獲二音)、時珍曰∶北人呼 ,南人呼 ,并
【集解】
時珍曰∶亦在頷下,骨不柔脆,【正誤】
藏器曰∶曝干瓶盛。臨食以布裹水浸用,與初 無異。
時珍曰∶藏器所說,出《杜寶拾遺錄》。其說云∶隋大業(yè)六年,吳郡獻海五、六月取大 四、五固。用時以布裹水浸,少頃去水,則皎白如新也。珍按∶此乃海腥。若江河 魚,則無鱗極腥矣。陳氏蓋因 、 二字相類,不加考究,遂致謬誤耳。今正之。
肉
【氣味】
甘,平,無毒。
頌曰∶能動痼疾。不可合野豬、野雞肉食,令人生癩。
【主治】
開胃,下膀胱水(藏器)。
(音夷!秳e錄》上品)
【釋名】
魚
時珍曰∶魚額平夷低偃,其涎粘滑。 ,夷也。
北人曰 ,南人曰 。
【集解】
弘景曰∶ ,即 也。又有 ,似 而大。
四足。
保升曰∶口腹俱大者,名 ;背青口小者,名 ;口小背黃腹白者,名
時珍曰∶二說俱欠詳核。 乃無鱗之魚,大首偃額,大口大腹須。生流水者,色青白。生止水者,色青黃。大者亦至三四十斤,俱是大口大腹,并無口小者。 即今之先割翅下懸之,則涎自流盡,不粘滑也。
肉
【氣味】
甘,溫,無毒。
詵曰∶無鱗,有毒,勿多食。
頌曰∶寒而有毒,非佳品也。赤目、赤須、無腮者,并殺人。不可合牛肝食,令人患風多噎。不可合野豬肉食,令人吐瀉。
弘景曰∶不可合鹿肉食,令人筋甲縮。
時珍曰∶反荊芥。
【主治】
百。ā秳e錄》)。作 ,補人(弘景)。療水腫,利小便活切尾尖,朝吻貼之即正。又五痔下血肛痛,同蔥煮食之(時珍)。
【附方】
身面白駁∶ 魚(半斤)一頭,去腸,以粳飯、鹽、椒如常作 ,以荷葉作三包系之。
更以荷葉重包,令臭爛。先以布拭赤,乃炙 包,乘熱熨,令汗出。以綿衣包之,勿令見風,以瘥為度。(《總錄
涎
【主治】
目
【主治】
刺傷中水作痛,燒灰涂之(思邈)。
肝
【主治】
骨鯁(時珍)。
【附方】
新一。
骨鯁在喉∶栗子肉上皮半兩(研末),乳香、 魚肝各一分,同搗,丸梧子大。以綿裹一丸,水潤,外留綿線吞下,釣出。(《總
(音啼。《綱目》)
【校正】
時珍曰∶舊注見 魚,今分出。
【釋名】
人魚(《弘景》)、孩兒魚。
時珍曰∶ 聲如孩兒,故有諸名。作
【集解】
弘景曰∶人魚,荊州.臨沮.青溪多有之。似之不消耗,秦始皇驪山冢中所用人魚膏是
宗奭曰∶ 魚形微似獺,四足,腹重墜如囊,身微紫色,無鱗,與 、 相類。嘗剖視之,中有小蟹、小魚、小石數枚也。
時珍曰∶孩兒魚有二種∶生江湖中,形色皆如 、 ,腹下翅形似足,其腮頰軋軋,音如兒啼,即多人魚而長距,足白而對,食之無蠱疾,可以御兵。按此二說,前與陶合,后與寇合,蓋一物也。
今漁人網得,以為不利,即驚異而棄之,蓋不知其可食如此也。徐鉉《稽神錄》云∶謝仲玉者,曾見婦人出沒水中,腰以下皆魚。乃人中一婦人,肘后有紅鬣。問之。曰∶人魚
【氣味】
甘,有毒。
【主治】
食之,療瘕疾(弘景)。無蠱疾(
(音倪!妒斑z》)
【釋名】
人魚(《山海經》)、時珍曰∶鯢,聲如小兒,故名。即 魚之能上樹者。
俗云 魚上竿,乃此也。與海中鯨,同名異物。蜀人名者曰 !懂愇镏尽吩啤糜恤~之體,以足行如蝦,故名云一名王鮪,誤矣,王鮪乃鱘魚也。
【集解】
藏器曰∶鯢生山溪中。似 有四足,長尾,能上樹。大旱則含水上山,以草葉覆身,張口,鳥來飲水,因吸食之。聲如小兒啼。
時珍曰∶按∶郭璞云∶鯢魚似 ,四腳,前腳似猴,后腳似狗,聲如兒啼,大者長八、九似有足,能緣木,聲如嬰兒,可食!队详栯s俎》云∶峽中人食鯢魚,縛樹上,鞭至白汁出如構汁,方可治食。不爾
【氣味】
甘,有毒。
【主治】
食之無癡疾(《山海經》)。
(《食療》)
【釋名】
黃 魚(古名)
時珍曰∶顙、頰以形, 以味, 以聲也。今人析訛矣。
【集解】
時珍曰∶黃顙,無鱗魚也。身尾俱似小 ,腹下黃,背上青黃,腮下有二橫骨,兩須,有胃。群游作聲如軋軋。性最難死。陸璣云∶魚身燕頭,頰骨正黃。魚之有力能飛躍者。陸佃云∶其膽春夏近下,秋冬近上。亦一異也。
【氣味】
甘,平,微毒。
詵曰∶無鱗之魚不益人,發(fā)瘡疥。
時珍曰∶反荊芥,害人。
【主治】
肉,至能醒酒(弘景)。祛風(吳煮食,消水腫,利小便。燒灰,治瘰癧久潰不收斂,及諸惡瘡(時珍)。
【附方】
新三。
水氣浮腫∶用黃顙三尾,綠豆一合,大蒜三瓣,水煮爛,去魚食豆,以汁調醫(yī)學檢驗網商陸末一錢服。其水化為清氣而消。詩云∶一頭黃顙八須魚,綠豆同煎一合余。白煮作羹水腫自消除。(《集要》)
瘰癧潰壞∶用黃 魚破半日,取出洗凈,黃泥固濟, 存性研,香油調敷。
瘡浸yin∶方同上。(并《普濟》)
涎(翅下取之)
【主治】
消渴(吳瑞)。
【附方】
新一。
生津丸∶治消渴飲水無度。以黃顙魚涎和青蛤粉、滑石末等分,丸梧子大。每陳粟米湯下三十丸。
頰骨
【主治】
喉痹腫痛,燒研,茶服三錢(時珍。并出《普濟》)。
(宋《開寶》)
【校正】
并入《食療》 、《拾遺
【釋名】
(一作(俗)、時珍曰∶豚,言其味美也。侯夷,狀其形丑也。 ,謂其體圓也。吹肚、氣包,象其嗔脹也!侗鄙浇洝访 魚(音沛)。
【集解】
志曰∶河豚,江、淮、河皆有之。
藏器曰∶腹白,背有赤道如印,目能開闔。觸物即嗔怒,腹脹如氣球浮起而取之。
時珍曰∶今吳越最多。狀如蝌蚪,大者尺余,背色青黑。有黃縷紋,無鱗無腮無膽,腹下白而不光。率以三頭相從為一部。彼人春月甚珍貴之,尤重其腹腴,呼為西施乳。嚴有翼
《藝苑雌黃》云∶河豚,水族之奇味,世傳其殺人。余守丹陽.宣城,見土人戶戶食之。但用菘菜、蔞蒿、荻芽三物煮之,亦未見死者。南人言魚之無鱗無腮,無膽有聲,目能皆有毒。河豚備此數者,故人畏之。然有二種,其色炎黑有紋點者,名斑魚,毒最甚;蛟迫潞髣t為斑魚,不可食也。又案∶《雷公炮炙論》云∶復當榮盛!队[》云∶河豚魚雖小,而獺及大魚不敢啖充《論衡》云∶萬物含太陽火氣而生者,皆有毒。在魚則 與
【氣味】
甘,溫,無毒。
食之殺人,濃生者宜遠之。
藏器曰∶海中者大毒,江中者次之。煮之不可近鐺,當以物懸之。
時珍曰∶煮忌煤 落中。與荊芥、菊花、桔梗、甘草、附子、烏頭相反。宜荻筍、蔞蒿、禿菜。畏橄欖、甘蔗、蘆根、糞汁。案∶陶九成《輟耕錄》恐犯荊芥,二物大相反。亦惡烏頭、附子之屬。余在江陰,親見一儒者,因此喪命。河豚子必不可食,曾以水浸之,一夜大如芡實也。世傳中其毒者,以至寶丹或橄欖及龍腦浸水皆可解。復得一方,惟以槐花微炒,與干胭脂等分同搗粉,水調灌之,大妙。又案∶《物類相感志》言∶凡煮河豚,用荊芥耶?寧從陶說,庶不致悔也
【主治】
補虛,去濕氣,理腰腳,去痔疾,殺蟲(《開寶》)。
肝及子
【氣味】
有大毒。
《藏器》曰∶入口爛舌,入腹爛腸,無藥可解。惟橄欖木、魚茗木、蘆根、烏 草根煮汁可
時珍曰∶吳人言其血有毒,脂令舌麻,子令腹脹,眼令目花,有“油麻子脹眼睛花”之語。而江陰人鹽其子,糟其白,埋過治食,此俚言所謂“舍命吃河豚”者耶?
【主治】
疥癬蟲瘡。用子同蜈蚣燒研,香油調,搽之(時珍)。
(《拾遺》)
【釋名】
海 (《文選》)
,生江中者名江豚物志》)、暨魚(音志)、饞魚
時珍曰∶海豚、江豚,皆因形命名!豆薄焚x“海 、江豚”是也!段何涫持啤分^之!赌戏疆愇镏尽分^之水豬。又名饞魚,謂其多涎也。
【集解】
藏器曰∶海豚生海中,候風潮出沒。形如豚,鼻在腦上作聲,噴水直上,百數為群。其子如蠡魚子,數萬隨母而行。人取子系水中,其母自來就而取之。江豚生江中,狀如海豚而小,出沒水上,舟人候之占風。其中有油脂,點燈照樗蒲即明,照讀書工作即暗,俗言懶婦所化也。
時珍曰∶其狀大如數百斤豬,形色青黑如 魚,有兩乳,有雌雄,類人。數枚同行,一浮一沒,謂之拜風。其骨硬,其肉肥,不中食。其膏最多,和鍛石 船良。
肉
【氣味】
咸,腥,味如水牛肉,無毒。
【主治】
飛尸、蠱毒、瘴瘧,作脯食之(藏器)。
肪
【主治】
摩惡瘡、疥癬、痔 ,犬馬 疥,殺蟲(藏器)。
(《食療》)
【釋名】
鰈(音蝶)、鞋底魚。
時珍曰∶比,并也。魚各一目,相并而行也。《爾雅》所謂“東方有比目魚,不比不行,其名曰鰈”,是也。段氏《北謂之(音墟)。鰈,猶 也;名婢屣魚,《臨海水土記》名奴 魚,《南越志》名版魚,《南方異物志》名箬葉魚,皆因形也。
【集解】
時珍曰∶案∶郭璞云∶今所在水中有之。狀如牛脾及女人鞋底,細鱗紫黑色,兩片相合乃得行。其合處半邊平而無鱗,口近腹下。劉淵林以為王余魚,蓋不然。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補虛益氣力。多食動氣(孟詵)。
(音梢!妒斑z》)
【集解】
藏器曰∶出江湖。形似馬鞭,尾有兩歧,如鞭鞘,故名。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五痔下血,瘀血在腹(藏器)。
(《別錄》下品)
【釋名】
沙魚(《拾遺》)、 魚(鵲、錯二音)、鰒魚(音剝)、溜魚。
時珍曰∶鮫皮有沙,其紋交錯鵲駁,故有諸名。古曰鮫,今曰沙,其實一也;蛟弧帽久,訛為鮫。段成式曰∶其力健強,稱為河伯健兒。
藏器曰∶鮫與石決明,同名而異類也。
【集解】
恭曰∶鮫出南海。形似鱉,無腳有尾。
保升曰∶圓廣尺余,尾亦長尺許,背皮粗錯。
頌曰∶有二種,皆不類鱉,南人通謂之沙魚。大而長喙如鋸者曰胡沙,性善而肉美。小而皮粗者曰白沙,肉強而有小毒。彼人皆鹽作修脯。其皮刮治去沙,剪作 ,為食品美味,食之益人。其皮可飾刀靶。
宗奭曰∶鮫魚、沙魚形稍異,而皮一等。
時珍曰∶古曰鮫,今曰沙,是一類而有數種也,東南近海諸郡皆有之。形并似魚,青目赤頰,背上有鬣,腹下有翅,味并肥美,南人珍之。大者尾長數尺,能傷人。皮皆有沙,如真珠斑。其背有珠紋如鹿而堅強者,曰鹿沙,亦曰白沙,云能變鹿也。背有斑紋如虎而堅強者,曰虎沙,亦曰胡沙,云虎魚所化也。鼻前有骨如斧斤,能擊物壞舟者,曰鋸沙,又曰挺額魚,亦曰 ,謂鼻骨如長丈許劍,治骨角。
藏器曰∶其魚狀貌非一,皆皮上有沙,堪揩木,如木賊也。小者子隨母行,驚母腹中。
肉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作 ,補五臟,功亞于鲗,亦可作 、 (詵)。甚益人(頌)
皮
【氣味】
甘、咸,平,無毒。
【主治】
心氣鬼疰,蠱毒吐血(《別錄》)。蠱氣蠱疰(恭)。燒灰水服,主食魚中毒器)。燒研水服,解 魚毒,治食魚 成積不消(時珍)。
【附方】
舊一,新一。
治疰鮫魚皮散∶頌曰∶胡洽治五尸鬼疰,百毒惡氣。鮫魚皮(炙)、朱砂、雄黃、金牙、蜀椒、細辛、鬼臼、干姜、莽草、天雄、麝香、雞舌香、桂心各一兩,貝母半兩,蜈蚣、蜥蜴各(炙)二枚,為末。每服半錢,溫酒服,日二。亦可佩之。
時珍曰∶《千金》鮫魚皮散∶治鬼疰。用鮫魚皮(炙)、龍骨、鹿角、犀角、麝香、蜈蚣、雄黃、朱砂、干姜、蜀椒、 荷根、丁香等各一分,貝子十枚。為末。酒服方寸匕,加至二匕,日三服。亦可佩。
膽(臘月收之)
【主治】
喉痹,和白礬灰為丸,綿裹
(《本經》中品)
【釋名】
烏 (《素問》)、墨魚(《綱目骨名海螵蛸。
頌曰∶陶隱居言此是 烏所化。今其口腳具存,猶頗相似。腹中有墨可用,故名烏 。
能吸波之,以為死而啄之,乃卷取入水而食之,因名烏賊,言為烏之賊害也。
時珍曰∶案∶羅愿《爾雅翼》云∶九月寒烏入水,化為此魚。有文墨可為法則,故名烏。 者,則也。骨名海螵蛸,象形也。
大明曰∶魚有兩須,遇風波即以須下碇,或粘石如纜,故名纜魚。
瑞曰∶鹽干者名明鲞,淡干者名脯鲞。
【集解】
《別錄》曰∶烏賊魚生東海池澤。取無時。
頌曰∶近海州郡皆有之。形若革囊,口在腹下,八足聚生于口旁。其背上只有一骨,濃三、四分,狀如小舟,形輕虛而白。又有兩須如帶,甚長。腹中血及膽正如墨,可以書字。
但逾年則跡滅,惟存空紙爾。世言烏賊懷墨而知禮,故俗謂是海若白事小吏也。
時珍曰∶烏 無鱗有須,黑皮白肉,大者如蒲扇。炸熟以姜、醋食之,脆美螵蛸,形似樗蒲子而長,兩頭尖,色白,脆如通草,重重有紋,以指甲可為鈿飾。又《相感志》云∶烏 過小滿則形小也。
藏器曰∶海人云∶昔秦王東游,棄算袋于海,化為此魚。故形猶似之,墨尚在腹也。
禹錫曰∶陶弘景及《蜀本圖經》皆言是 烏所化。
乃水鳥,似 短項,腹翅紫白,背上綠色。唐.蘇恭乃言無 烏,誤矣。
肉
【氣味】
酸,平,無毒。
瑞曰∶味珍美。動風氣。
【主治】
益氣強志(《別錄》)。益人,通月經(大明)。
骨(一名海螵蛸)
【修治】
弘景曰∶炙黃用。
曰∶凡使勿用沙魚骨,其形真似。但以上文順者是真,橫者是假。以血鹵作水浸,并煮一伏時漉出。掘一坑燒紅,入魚骨在內,經宿取出入藥,其效加倍也。
【氣味】
咸,微溫,無毒。
普曰∶冷。
權曰∶有小毒。
之才曰∶惡白芨、白蘞、附子。能淡鹽,伏 ,縮銀。
【主治】
女子赤白漏下,經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癥瘕,無子(《本經》)
腹痛環(huán)臍,丈夫陰中寒腫,令人有子,又止瘡多膿汁不燥(《別錄》)。(《日華》)。炙研飲服,治婦人血瘕,大人小兒下痢,殺小蟲(藏器。又曰∶投骨于井,水蟲皆死)。治眼中熱淚,及一切浮翳,研末和蜜點之。久服益精(孟詵。恭曰∶亦治牛馬障翳)。
主女子血枯病,傷肝唾血下血,治瘧消癭。研末,敷小兒疳瘡,痘瘡臭爛,丈夫陰瘡,湯火傷,跌傷出血。燒存性,酒服,治婦人小戶嫁痛。同雞子黃,涂小兒重舌鵝口。同蒲黃末,敷舌腫,血出如泉。同槐花末吹鼻,止衄血。同銀朱吹鼻,治喉痹。同白礬末吹鼻,治蝎螫疼痛。同麝香吹耳,治 耳有膿及耳聾(時珍)。
【發(fā)明】
時珍曰∶烏下痢疳疾,厥陰本病也。寒熱瘧疾,聾、癭,少腹痛,陰痛,厥陰經病也。目翳流淚,厥陰竅病也。厥陰屬肝,肝主血,故諸血病皆治之。按∶《素問》云∶有病胸脅支滿者,妨于食,病至,則先聞腥少時,有所大脫血;蜃砣敕,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治之以四烏茹為末,丸以雀卵,大如小豆。每服五丸,飲以鮑魚汁,所以利腸中及傷肝也。觀此,則其入厥陰血分無疑矣。
【正誤】
鼎曰∶久服,絕嗣無子。
時珍曰∶按∶《本經》云∶主癥瘕,無子!秳e錄》云∶令人有子。
而張鼎此說獨相背戾,亦誤矣。若云血病無多食咸,烏 亦主血閉,故有此說。然經閉有有余、不足二證。有余者血滯,不足者肝傷。烏相合,豈有令人絕嗣之理?當以《本經》《別錄》為正?秩顺姓`,故辨正之。
【附方】
舊三。新二十一。
女子血枯∶見上。
赤白目翳∶《圣惠》∶治傷寒熱毒攻眼,生赤白翳。用烏 魚骨一兩,去皮為末,入龍腦少許點之,日三。治諸目翳∶用烏赤翳攀睛∶照水丹∶治眼翳(惟濃者尤效)及赤翳攀睛貫瞳人。用海螵蛸一錢,辰砂半錢,乳細水飛澄取,以黃蠟少許,化和成劑收之。臨臥時,火上旋丸黍米大,揉入 中。睡至天明,溫水洗下。未退,更用一次,即效。(《海上方》)
雀目夜眼∶烏賊骨半斤為末,化黃蠟三兩和,捏作錢大餅子。每服一餅,以豬肝二兩,竹刀批開,摻藥扎定,米泔水半碗,煮熟食之,以汁送下。(《楊氏家藏》)
血風赤眼∶女人多之。用烏賊魚骨二錢,銅青一錢,為末。每用一錢,熱湯泡洗。(《楊氏疳眼流淚∶烏賊魚骨、牡蠣等分。為末,糊丸皂子大。每用一丸,同豬子肝一具,米泔煮熟食。(《經驗》)
底耳出膿∶海螵蛸半錢,麝香一字,為末。以綿杖繳凈,吹入耳中。(《澹寮方》)
鼻瘡疳 ∶烏賊魚骨、白芨各一錢,輕粉二字,為末,搽之。(錢乙小兒臍瘡出血及膿∶海螵蛸、胭脂為末,油調搽之。(《圣惠方》)
頭上生瘡∶海螵蛸、白膠香各二錢,輕粉五分,為末。先以油潤凈乃搽末,二、三次即愈。(《衛(wèi)生易簡方》)
瘍白駁∶先以布拭赤,用烏賊骨磨三年酢,涂之。(《外臺秘要》)
疔瘡惡腫∶先刺出血,以海螵蛸末摻之,其疔即出。(《普濟方》)
蝎螫痛楚∶烏賊骨一錢,白礬二分,為末 鼻。在左壁者生寶鑒》)
灸瘡不瘥∶烏賊骨、白礬等分為末。日日涂之。(《千金》)
小兒痰 多年∶海螵蛸末,米飲服一錢。(葉氏《摘玄方》)
小便血淋∶海螵蛸末一錢,生地黃汁調服。又方∶海螵蛸、生地黃、赤每服一錢,柏葉、車前湯下。(《經驗方》)
大腸下血∶不拘大人小兒,臟毒腸風及內痔,下血日久,多食易饑。先用海螵蛸炙黃,去皮研末。每服一錢,木賊湯下。三日后,服豬臟黃連丸。(《直指方》)
卒然吐血∶烏賊骨末,米飲服二錢。(《圣惠》)
骨鯁在喉∶象牙屑、烏賊魚骨、陳橘紅(焙)等分為末,寒食面和餳,丸芡子大。每用一丸,含化咽汁。(《圣濟總錄》)
舌腫出血如泉∶烏賊骨、蒲黃各等分,炒為細末。每用涂之。(《簡便單方》)
跌破出血∶烏賊魚骨末,敷之。(《直指方》)
陰囊濕癢∶烏賊骨、蒲黃,撲之。(《醫(yī)宗三法》)
血
【主治】
耳聾(甄權)。
腹中墨
【主治】
血刺心痛,醋磨服之(藏器。炒、研,醋服亦可)。
【附錄】
柔魚 頌曰∶一種柔魚,與烏賊相似,但無骨爾。越人重之。
(《綱目》)
【釋名】
章舉(韓文)、 魚(音佶。
【集解】
頌曰∶章魚、石距二物,似烏賊而差大,味更珍好。食品所重,不入藥用。
時珍曰∶章魚生南海。形如烏賊而大,八足,身上有肉。閩、粵人多采鮮者,姜、醋食之,味如水母。韓退之所謂“章舉馬甲柱,斗以怪自呈”者也。石距亦其類,身小而足長,入鹽燒食極美。
【氣味】
甘、咸,寒,無毒。時珍曰∶按∶李九華云∶章魚冷而不泄。
【主治】
養(yǎng)血益氣(時珍)。
(《拾遺》)
【釋名】
邵陽魚(《食鑒》作少陽)、荷魚(廣韻作 )、 魚(音忿)、 魚(音鋪毗)、蕃
時珍曰∶海鷂,象形。少陽、荷,并言形色也。余義莫詳。
【集解】
藏器曰∶生東海。形似鷂,有肉翅,能飛上石頭。齒如石版。尾有大毒,逢物以尾撥而食之。其尾刺人,甚者至死。候人尿處釘之,令人陰腫痛,拔去乃愈。海人被刺毒者,以魚 竹及海獺皮解之。又有鼠尾魚、地青魚,并生南海,總有肉翅,刺在尾中。食肉去刺。
時珍曰∶海中頗多,江湖亦時有之。狀如盤及荷葉,大者圍七腹白?谠诟瓜,目在額上。尾長有節(jié),螫人甚毒。皮色肉味,俱同 魚。肉內皆骨,節(jié)節(jié)聯比,脆軟可食,吳人臘之!段何涫持啤吩啤棉や洰悺吩啤秒u子魚,嘴形如此亦海鷂之類也。
肉
【氣味】
甘、咸,平,無毒。
時珍曰∶有小毒。
【主治】
不益人(弘景)。男子白濁膏淋,玉莖澀痛(寧源)。
齒無毒。
【主治】
瘴瘧,燒黑研末,酒服二錢匕(藏器)。
尾有毒。
【主治】
齒痛(陶弘景)。
(《拾遺》)
【釋名】
飛魚。
【集解】
藏器曰∶生海南。大者長尺許,有翅與尾齊。群飛海上。海人候之,當有大風。
《吳都賦》云“文鰩夜飛而觸綸”,是矣。
時珍曰∶按∶《西山經》云∶觀水西注于流沙,多文鰩魚。狀如鯉,鳥翼魚身,蒼文白首赤喙。常以夜飛,從西海游于東海。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大穣!读忠赜洝吩啤蔑w魚身圓,大者丈余,翅如胡蟬統(tǒng)志》云∶陜西 縣澇水出飛魚,狀如鮒,食之已痔疾也。
肉
【氣味】
甘,酸,無毒。
【主治】
婦人難產,燒黑研末,酒服一錢,臨月帶之,令人易產(珍)。
(《拾遺》)
【釋名】
土奴魚(《臨海記》)。
【集解】
藏器曰∶生南海。頭如虎,背皮如 有刺,著人如蛇咬。亦有變?yōu)榛⒄摺?br>時珍曰∶按∶《倦游錄》云∶海中泡魚大如斗,身有刺如 ,能化為豪豬。此即魚虎也!妒霎愑洝吩啤美蟿t變?yōu)轷o魚。
【氣味】
有毒。
(《綱目》)
【集解】
時珍曰∶陳藏器諸魚注云∶魚師大者有毒殺人。今無識者。
但《唐韻》云∶ ,老魚也!渡胶=洝吩啤脷v虢
(《拾遺》)
【釋名】
水母(《拾遺》)、樗蒲魚(《拾遺》)、石鏡。
時珍曰∶ ,作、宅二音。南人訛為海折,或作蠟、 者,并非。劉恂云∶閩人曰 ,廣人曰水母!懂愒贰访R也。
【集解】
藏器曰∶蝦動
時珍曰∶水母形渾然凝結,其色紅紫,無口眼腹。下有物如懸絮,群蝦附之,咂其涎沫,浮泛如飛。為潮所擁,則蝦去而 不得歸。人因割取之,浸以鍛石、礬水,去其血色遂白。其最濃者,謂之 頭,味更勝。生、熟皆可食
【氣味】
咸,溫,無毒。
【主治】
婦人勞損,積血帶下,小兒風疾丹毒,湯火傷(藏器)。
出《異苑》)。
(《別錄》下品)
【釋名】
時珍曰∶ ,音霞(俗作蝦),入湯則紅色如霞也。
【集解】
時珍曰∶江湖出者大而色白,溪池出者小而色青。皆磔須鉞有硬鱗,多足而好躍,其腸屬腦,其子在腹外。凡有數種∶米蝦、糠蝦,以精粗名也,青蝦、白蝦,以色名也。梅蝦,以梅雨時有也。泥蝦、海蝦,以出產名也。嶺蟻,秋社后,群墮水中化為蝦,人以作 食。凡蝦之大者,蒸曝去殼,謂之蝦米,食以姜、醋,饌品所珍。
【氣味】
甘,溫,有小毒。
詵曰∶生水田及溝渠者有毒, 內者尤有毒。
藏器曰∶以熱飯盛密器中作 食,毒人至死。
弘景曰∶無須及腹下通黑,并煮之色白者,并不可食。小兒及雞、狗食之,腳屈弱。
鼎曰∶動風,發(fā)瘡疥冷積。
源曰∶動風熱,有病患勿食。
【主治】
五野雞病,小兒赤白游腫,搗碎敷之(孟詵)。
作羹,試鱉癥,托痘瘡,下乳汁。法制,壯陽道;煮汁,吐風痰;搗膏,敷蟲疽(時珍)。
【附方】
新五。
鱉癥疼痛∶《類編》云∶景陳弟長子拱病鱉癥,隱隱見皮內,痛不可忍。外醫(yī)洪氏曰∶可以鮮蝦作羹食之。
下腹未久痛即止。喜曰∶此真鱉癥也。吾求其所好,以嘗試之爾。乃合一藥如療脾胃者,而明年又作,再如前治而愈,遂絕根本。補腎興陽∶用蝦米一斤,蛤蚧二枚,茴香、蜀椒各四兩。并以青鹽化酒炙炒,以木香粗末一兩和勻,乘熱收新瓶中密封。每服一匙,空心鹽酒嚼下,甚妙。
宣吐風痰∶用連殼蝦半斤,入蔥、姜、醬煮汁。先吃蝦,后吃汁,緊束肚腹,以翎探引取吐。
瘡生蟲∶用小蝦三十尾,去頭、足、殼,同糯米飯研爛,隔紗貼瘡上,別以紗罩之。
一夜解下,掛看皆是小赤蟲。即以蔥、椒湯洗凈,用舊茶籠內白竹葉,隨大小剪貼,一日二換。待汁出盡,逐日煎苦楝根湯洗之,以好膏貼之。將生肉,勿換膏藥。忌發(fā)物。(《直指方》)
血風 瘡∶生蝦、黃丹搗和貼之,日一換。(《集簡方》)
(《拾遺》)
【釋名】
紅蝦(藏器)、 (浩。
【集解】
藏器曰∶海中紅蝦長一尺,須可為簪。崔豹《古今注》云∶蛉,名紺 。七月群飛暗天。夷人食之,云蝦所化也。
時珍曰∶按∶段公路《北戶錄》云∶海中大紅蝦長二尺余,頭可作杯,須可作簪、杖。其肉可為 ,甚美。又劉恂《嶺表錄異》云;海蝦皮殼嫩紅色,就中腦殼與前雙足有鉗者。,其色如朱,最大者長七、八尺至一丈也。閩中有五色蝦,亦長尺余。彼人兩兩干之,謂之對蝦,以充上饌。
【氣味】
甘,平,有小毒。
時珍曰∶同豬肉食,令人多唾。
【主治】
飛尸蛔蟲,口中疳 ,齲齒頭瘡,去疥癬風瘙身癢,治發(fā)則愈(藏器)。
(《拾遺》)
【釋名】
水馬。
弘景曰∶是魚蝦類也。狀如馬形,故名。
【集解】
藏器曰∶海馬出南海。形如馬,長五六寸,蝦類也!赌先缡貙m,其色黃褐。婦人難產割裂而出者,手持此蟲,即如羊之易產也。
宗奭曰∶其首如馬,其身如蝦,其背傴僂,有竹節(jié)紋,長二、三寸。
頌曰∶《異魚圖》云∶漁人布網罟,此魚多掛網上,收取曝干,以雌雄為對。
時珍曰∶按∶《圣濟總錄》云∶海馬,雌者黃色,雄者青色。又徐表《南方異物志》云∶海中有魚,狀如馬頭,其喙垂下,或黃或黑。海人捕得,不以啖食,曝干即此也。又《抱樸子》云;水馬合赤斑蜘蛛,同馮夷水考矣。
【氣味】
甘,溫、平,無毒。
【主治】
婦人難產,帶之于身,甚驗。臨時燒末飲服,并手握之,即易產難產及血氣痛(蘇頌)。暖水臟,壯陽
【發(fā)明】
時珍曰∶海馬雌雄成對,其性溫暖,有交感之義,故難產及之,如蛤蚧、郎君子之功也。蝦亦壯陽,性應同之。
【附方】
新二。
海馬湯∶治遠年虛實積聚癥塊。用海馬雌雄各一枚,木香一兩,大黃(炒)、白牽牛(炒)各二兩,巴豆四十九粒,青皮二兩(童子小便浸軟,包巴豆扎定,入小便內再浸七日,取出麩炒黃色,去豆不用),取皮同眾藥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三五沸,臨臥溫服。(《圣濟錄》)
海馬拔毒散∶治疔瘡發(fā)背惡瘡有奇效。用海馬(炙黃)一對,穿山甲(黃土炒)、朱砂、水銀各一錢,雄黃三錢,龍腦、麝香各少許為末,入水銀研不見星。每以少許點之,一日一點,毒自出也。(《秘
(《別錄》上品)
【釋名】
魚(《禮記》。音考)、蕭時珍曰;鮑,即今之干魚之蕭折,皆以蕭蒿承曰法魚,曰今俗通呼曰干魚。舊注混淆不明,令并削正于下。
【集解】
《別錄》曰∶鮑魚辛臭,勿令中咸。
弘景曰∶俗人以鹽 成,名 魚,藥者,正何種魚也?方家亦少用之。
恭曰∶李當之言∶以繩穿貫而胸中濕者良。蓋以魚去腸繩穿,淡曝魚肥則中濕而彌臭似尸氣,無鹽故也。若,臭亦與鮑不同,濕亦非獨胸中,以有鹽故也。二者,雜魚皆可為之。
頌曰∶今漢、沔所最臭,秦始皇車中亂臭者是此。然無的據。
時珍曰∶《別錄》既云勿令中咸,即是淡魚無疑矣。諸注反自多事。
按∶《周禮注》云∶鮑魚,以魚置 室中用糗干之而成。 室,土室也。張云∶漢陽、武昌多魚,土人剖之,不用鹽,曝干作淡魚,載至江西賣之。饒、信人飲食祭享,無此則非盛禮。雖臭腐可惡,而更以為奇。據此則鮑即淡魚,益可證矣。但古今治法不同耳。
又蘇氏所謂海中一種鮑魚,豈顧野王所載海中 魚似鮑者耶?不然,即今之白鲞也。鲞亦干魚之總稱也。又今淮人以鲗作淡法魚頗佳。入藥亦當以石首鲗魚者為勝。若漢、沔所造者,魚性不一,恐非所宜。其咸魚近時亦有用者,因附之。
【正誤】
保升曰∶ 魚口小背黃者,名鮑魚。
時珍曰∶按 魚注所引,是 魚,非鮑魚也,蓋 、鮑字誤耳。
肉
【氣味】
辛,臭,溫,無毒。
時珍曰∶李九華云∶妊婦食之,令子多疾。
【主治】
墜墮 (與腿同)。
蹶(厥) 折,瘀血、血痹在四肢不散者,女子崩中血不止(《別錄》)。煮汁,治女子血枯病傷
【附方】
舊一。
妊娠感寒腹痛∶干魚一枚燒灰,酒服方寸匕,取汗瘥。(《子母秘錄》)
頭
【主治】
煮汁,治瞇目。燒灰,療疔腫瘟氣(時珍)。
【附方】
新三。
雜物瞇目∶鮑魚頭二枚,地膚子半合,水煮爛。取汁注目中,即出。(《圣惠》)
魚臍疔瘡∶似新火針瘡,四邊赤,中央黑?舍槾讨舨淮笸,即殺人也。用臘月魚頭灰、發(fā)灰等分,以雞溏屎和,涂之。(預辟瘟疫∶鮑魚頭燒灰方寸匕,合小豆七枚末,米飲服之,令瘟疫氣不相染也。(《肘后方》)
魚
【氣味】
咸,溫,無毒。
【主治】
小兒頭瘡出膿水。以麻油煎熟,取油頻涂(時珍)。
穿鮑繩
【主治】
瞇目去刺,煮汁洗之,大良(蘇恭)。
(《拾遺》)
【釋名】
鰾(匹少切)。作膠名鰾膠。
藏器曰∶ (音逐題),乃魚白也。
時珍曰∶ 音逐夷。其音題者, 魚也。按∶賈上,見漁人造魚腸于坑中,取而食之。遂命此名,言因逐夷而得是矣。沈括《筆談》云∶一食者是也。故宋齊丘《化書》云∶。可治為膠,亦名 膠。諸鰾皆可為膠,而海漁多粘物甚固。此乃工匠日用之物,而記籍多略之。
鰾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竹木入肉,經久不出者。取白敷瘡上四邊,肉爛即出(藏器)。止折傷血出不止(時珍)。
【附方】
新一。
折傷出血但不透膜者∶以海味中咸白鰾,大片色白有紅絲者,成片鋪在傷處,以帛縛之,即止。(《普濟方》)
鰾膠
【氣味】
甘、咸,平,無毒。
【主治】
燒存性,治婦人產難,產后風搐,破傷風痙,止嘔血,散瘀血,消腫毒。伏砂(時珍)。
【附方】
新十一。
產難∶魚膠五寸,燒存性為末。溫酒服。(《皆效方》)
產后搐搦強直者∶不可便作風中,乃風入子臟,與破傷風同。用鰾膠一兩,以螺粉炒焦,去粉為末。分三服,煎蟬蛻湯下。(《產寶》)
產后血暈∶鰾膠燒存性,酒和童子小便調服三、五錢良。(《事林廣記》)
經血逆行∶魚膠切炒,新綿燒灰。每服二錢,米飲調下,即愈。(《多能鄙事》)
破傷風搐口噤強直者∶危氏香膠散∶用魚膠(燒存性)一兩,麝香少許,為末。每服二錢,蘇木煎酒調下。仍煮一錢封瘡口!侗C贰弥纹苽L,有表證未解者。用江鰾半兩(炒焦),蜈蚣一對(炙研),為嘔血不止∶鰾膠長八寸,廣二寸,炙黃,刮二錢,以甘蔗節(jié)三十五個,取汁調下。(《經驗》)
便毒腫痛露(即羊核)。用石首膠一兩,燒存八般頭風∶魚鰾燒存性為末。臨臥以蔥酒服二錢。
赤白崩中∶魚 膠三尺,焙黃研末,同雞子煎餅,好酒食之。
(音檜!妒斑z》)
【釋名】
魚生。
時珍曰∶劊切而成,故謂之 。凡諸魚之鮮活者,味食之。
【氣味】
甘,溫,無毒。
藏器曰∶近夜勿食,不消成積。勿飲冷水令人霍亂。不可同瓜食。
時珍曰∶按《食治猶害人。況魚 肉生,損人尤甚,為癥瘕,為痼疾,為奇病,不可不知。昔有食魚生而生病者,用藥下出,已變蟲形, 縷尚存。有食鱉肉而成積者,用藥下出,已成動物而能行,皆可驗也。
【主治】
溫補,去冷氣濕痹,除膀胱水,腹內伏梁氣塊,冷 結癖疝氣,喉中氣結,心下酸水,開胃口,利大小腸,補腰腳,起陽道(藏器)。宜鲗∶主久痢腸
【發(fā)明】
汪穎曰∶魚 辛辣,有劫病之功。予在蒼梧見一婦人病吞酸,諸藥不效。偶食魚,其疾遂愈。蓋此意也。
(《拾遺》)
【釋名】
時珍曰∶按∶劉熙《釋名》云∶ ,醞也。以鹽糝醞釀而成大者,曰 。小者,曰 。一云∶南
【氣味】
甘、咸,平,無毒。
藏器曰∶凡 皆發(fā)瘡疥。 內有發(fā),害人。
瑞曰∶ 不熟者,損人脾胃,反致疾也。
時珍曰∶諸 皆不可合生胡荽、葵、菜、凡諸無鱗魚 ,食之尤不益人。
【主治】
癬瘡,和柳葉搗碎炙熱敷之。取酸臭者,連糝和屋上塵,敷蟲瘡及馬 瘡(藏器)。治 耳痔 ,諸瘡有蟲,療白駁、代指病,主下痢膿血(時珍)。
【附方】
新二。
白駁風∶以荷葉裹 令臭,拭代指痛∶先刺去膿血,炙 皮裹之!肚Ы鸱健。
(《拾遺》)
【釋名】
魚油。
時珍曰∶脂,旨也。其味甘旨也。
【氣味】
甘,溫,有小毒。
時珍曰;魚脂點燈,盲人目。
【主治】
癥疾,用和鍛石泥船魚脂(腥臭者)二斤,安銅器內,燃火炷令暖上,晝夜勿息火。又涂牛狗疥,立愈(藏器。時珍曰∶南番用魚油
(枕!毒V目》)
【釋名】
時珍曰∶諸魚腦骨曰 ,曰丁。魚尾曰魚骨曰鯁,曰刺。魚脬,【主治】
能消毒(藏器)。解蠱毒。作器盛飲食,遇蠱輒
(《綱目》)
【釋名】
時珍曰∶鱗者,粼也。魚產于水,故鱗似粼。鳥產于林,故羽似葉。獸產于山,故毛似草。魚行上水,鳥飛上風,恐亂鱗、羽也。
【主治】
食魚中毒,煩亂或成癥積,燒灰水服二錢錄》)。
(《綱目》)
【釋名】
(音米)、【集解】
孟詵曰∶凡魚生子,皆粘在草上及土中。冬月寒水過后,亦不腐壞。到五月三伏日,雨中,便化為魚。
時珍曰∶凡魚皆冬月孕子,至春末夏初則于湍水草際生子。有牡魚隨之,灑白蓋其子。
數日即化出,謂之魚苗,最易長大。孟氏之說,蓋出謬傳也。
【氣味】
缺。
【主治】
目中障翳(時珍)。
【發(fā)明】
時珍曰∶魚子古方未見用。惟《圣濟總錄》治目決明散中用之子。大抵當取青魚、鯉、鲗之屬爾。
【附方】
新一。
決明散∶治一切遠年障翳, 生 肉,赤腫疼痛。用魚子(活水中生下者)半兩(以硫黃水溫溫洗凈),石決明、草決明、青葙子、谷精草、枸杞子、黃連、炙甘草、枳實(麩炒)、牡蠣粉、蛇蛻(燒灰)、白芷、龍骨、黃柏各一兩,白附子(炮)、白蒺藜(炒)、蟬蛻、黃芩(炒)、羌活各半兩,虎睛一只(切作七片五更時茶服,午、夜再服。赤白翳膜魚、酒、面、辛辣、色欲。凡遇惱不必醫(yī)也。(《總錄》)
(《拾遺》)
魚目有睫,殺人。目得開合,殺人。逆腮,殺人。腦中白連珠,殺人。無鰓,殺人。二目不同,殺人。連鱗者,殺人。白 ,殺人。腹中丹字,殺人。魚師大者有毒,食之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