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甘根、連及草、臼根、白給、冰球子、白鳥兒頭、地螺絲、羊角七、千年棕、君求子、一兜棕、白雞兒、皸口藥、利知子 |
漢語拼音 | bai ji |
英文名 | Common Bletilla Pseudobulb, Tuber of Common Bletilla , Tuber of Hyacinth Bletilla |
藥材基原 | 為蘭科植物白及的根莖。 |
動植物形態(tài) | 白及,多年生草本,高15-70cm。根莖(或稱假鱗莖)三角狀扁球形或不規(guī)則菱形,肉質,肥厚,富粘性,常數(shù)個相連。莖直立。葉片3-5,披針形或寬披針形,長8-30cm,寬1.5-4cm,先端漸尖,基部下延成長鞘狀,全緣。總狀花序頂生,花3-8朵,花序軸長4-12cm;苞片披針形,長1.5-2.5cm,早落;花紫色或淡紅色,直徑3-4cm;萼片和花瓣等長,狹長圓形,長2.8-3cm;唇瓣倒卵形,長2.3-2.8cm,白色或具紫紋,上部3裂,中裂片邊緣有波狀齒,先端內凹,中央具5條褶片,側裂片直立,合抱蕊柱,稍伸向中裂片,但不及中裂片的一半;雄蕊與雌蕊合為蕊柱,兩側有狹翅,柱頭頂端著生1雄蕊,花藥塊4對,扁而長;子房下位,圓柱狀,扭曲。蒴果圓柱形,長3.5cm,直徑約1cm,兩端稍尖,具6縱肋;ㄆ4-5月。果期7-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臺灣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野、山谷較潮濕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宜選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而又較為陰濕的砂壤土、夾砂土和腐殖土栽培,不宜在排水不良、粘性重的土壤栽種。 栽培技術 用根莖繁殖。9-10月收獲時,選當年生具有嫩芽的塊莖及其與先年的老鱗莖毗連接生處切下,按行株距各33cm開穴,深10-13cm,每穴栽種3個,新芽向外,成三角形平放穴中。每1hm2用種莖22.5萬個左右。栽后施豬糞水,并蓋攔有豬糞水的草木灰或腐熟堆肥。北方于4月底至5月初,將先年貯藏帶芽種莖切下,按行株距33cm×17cm開穴,每穴栽1個,覆土3-4cm,稍加鎮(zhèn)壓,澆水。www.med126.com 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每年進行4次,第1次3-4月苗出齊后,第2次5-6月生長旺盛期,第3次8-9月,第4次冬季倒苗后。每年追肥3次,前2次在中耕除草后進行,以豬糞水最好,第3次8-9月,可用過磷酸鈣與堆肥堆漚之后,撒在畦上,結合中耕,混入土中,F(xiàn)蕾時摘除花蕾。遇旱及時灌水。栽后第1、2年冬季,在行間可間種一季短期蔬菜。 |
采收和儲藏 | 栽種3-4年后的9-10月采挖,將根莖浸水中約1h左右,洗凈泥土,除支須根,經蒸煮至內面無白心時取出,曬或炕至表面干硬不粘結時,用硫黃熏1夜后,曬干或炕干,然后撞去殘須,使表面成光潔淡黃白色,篩去雜質。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根莖略呈不規(guī)則扁圓形或菱形,有2-3分歧似掌狀,長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有細皺紋,上面有凸起的莖痕,下面亦有連接另一塊莖的痕跡;以莖痕為中心,數(shù)個棕褐色同心環(huán)紋,環(huán)上殘留棕色點狀的須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類白色,半透明,角質樣,可見散在點狀維管束。粗粉遇水即膨脹,有顯著粘滑感,水浸液呈膠質樣。無臭,味苦,嚼之有粘性。以個大、飽滿、色白、半透明、質堅實者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黃白色。醫(yī)學全在線www.med126.com ①含糊化淀粉粒的薄壁細胞多呈不規(guī)則碎塊,遇碘液顯藍色。 ②粘液細胞甚大,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至380μm,內含草酸鈣針晶束,針晶長18-88μm。 ③表皮細胞表面觀形狀不規(guī)則,垂周壁深波狀彎曲,壁厚3-6μm,木化或微木化,孔溝明顯,平周壁具稀疏短縫狀紋孔;斷面觀類方形,被較厚的角質層。 ④下皮細胞類多角形,壁稍彎曲,有的呈連珠狀增厚,木化。 ⑤纖維長梭形,壁木化,具斜紋孔或相交成人字形;纖維束周圍細小類方形細胞含類圓形硅質塊。此外,有梯紋、具緣紋孔及螺紋導管。 |
中藥化學成分 | 塊莖含聯(lián)芐類化合物:3,3'-二羥基-2',6'-雙(對-羥芐基)-5-甲氧基聯(lián)芐[3,3'-dihydroxy-2',6'-bid(p-hydroxybezyl)-5-methoxy bibenzyl],2,6-雙(對-羥芐基)-3',5-二甲氧基-3-羥基聯(lián)芐[2,6-bis(p-hydroxybenzyl)-3',5-dimethoxy-3-hydroxybibenzyl],3,3'-二羥基-5-甲氧基-2,5',6-三(對-羥芐基)聯(lián)芐[3,3'-dihydroxy-5-methoxy-2,5',6-tris(p-hydroxybenzyl)bibenzyl]3,3',5-甲氧基聯(lián)芐(3,3',5-trimethoxybibenzyl),3,5-二甲基聯(lián)芐(3,5-dimethoxybibenzyl);二氧菲類化合物:4,7-二羥基-1-對-羥芐基-2-甲氧基-9,10-二氫菲(4,7-dihydroxy-1-p-hydroxybenzyl-2-methoxy-9,10-dihydropenanthrene),4,7-二羥基-2-甲氧基-9,10-二氫菲(4,7-dihydroxy-2-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3-(對-羥芐基)-4-甲氧基-9,10-二氫菲-2,7-二醇[3-(p-hydroxybenzyl)-4-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2,7-diol],1,6-雙(對-羥芐基)-4-甲氧基-9,10-二氫菲-2,7-二醇[1,6-bis(p-hydroxybenzyl)-4-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2,7-diol],2,4,7-三甲氧基-9,10-二氫菲(2,4,7-tri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聯(lián)菲類化合物:白及聯(lián)菲(blestriarene)A、B、C,白及聯(lián)菲醇(blestrianol)A、B、C;雙菲醚類化合物:白及雙菲醚(blestrin)A、B、CD;二氫菲并吡喃類化合物:白及二氫菲并吡喃酚(bletlol)A、B、C;具螺內酯的菲類衍生物:白及菲螺醇(blespirol);www.med126.com菲類糖甙化合物:2,7-二羥基-4-甲氧基菲-2-O-葡萄糖甙(2,7-dihydroxy-4-methoxyphenanthrene-2-O-glucoside),2,7-二羥基-4-甲氧基菲-2,7-O-二葡萄糖甙(2,7-dihydroxy-4-methoxyphenanthrene-2,7-O-diglucoside),3,7-二羥基-2,4-二甲氧基菲-3-O-葡萄糖甙(3,7-dihycroxy-2,4-dimethoyxphenanthrene-3-O-glucoside),2,7-二羥基-1-(4'-羥芐基)-9,10-二氫菲-4-O-葡萄糖甙[2,7-dihydroxy-1-(4'-hydroxybenzyl)-9,10-dihydrophenanthrene-4-glucoside];其他菲類化合物:1-對-羥芐基-4-甲氧基菲-2,7-二醇(1-p-hydroxybenzyl-4-methoxyphenanthrene-2,7-diol),1,8-雙(對-羥芐基)-4-甲氧基菲-2,7-二醇[1,8-bis(p-hydroxybenzyl)-4-methoxyphenanthrene-2,7-diol],2,4,7-三甲氧基菲(2,4,7-trimethoxyphenanthrene),2,3,4,7-四甲氧基菲(2,3,4,7-ttetramethoxyphenanthrene);芐類化合物:山藥素(batatasin)Ⅲ3'-O-甲基山藥素(3'-O-methylbatatasin)Ⅲ;蒽類化合物:大黃素甲醚(physcioin)。又含酸類成分: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桂皮酸(cinnamic acid);醛類成分:對-羥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新鮮塊莖另含白及甘露聚糖(bletillamannan),是由4份甘露糖(mannose)和1份葡萄糖(glucose)組成的葡配甘露聚糖。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取本品約2g,加水20ml,在沸水中熱浸30min,濾過,濾液進行下列試驗:①取熱水提取液1ml,加入新配制的堿性酒石酸銅試劑5-6滴,在沸水浴中加熱5min,產生棕紅色氧化亞銅沉淀。②取熱水提取液1ml,加入5%α-萘酚乙醇溶液3滴,搖勻,沿試管壁緩緩加入濃硫酸,在試液界面處形成紫紅色環(huán)。(檢查糖類)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除去殘莖、須根,洗凈泥土,經蒸煮至內面無白心,然后撞去粗皮,再曬干或烘干或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撈出,晾至濕度適宜,切片,干燥。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1.止血作用:白及根磨成細粉或白及煎煮后所得膠狀液摻入淀粉烘干研末,于狗肝行止血試驗,7只中有6只皆于6分鐘內達到滿意的止血效果;用純淀粉或淀粉海綿止血,效果均較差。止血試驗后8-27天將狗殺死檢查,7只中除1只感染外,其余的出血部位均與大網膜形成粘連,結締組織反應輕微,顯微鏡下檢查,組織反應亦均輕微。用水提取液的紗布或水提取液經低溫干燥或噴霧干燥成粉覆蓋于狗肝、脾及兔肝或大腿肌肉行止血試驗,出血可立即停止,肝切除或肌肉橫切引起之出血,即使創(chuàng)面滲血很多,亦不能將其沖去。動物體溫在試驗前后3天內無大變化,從組織切片看,白及對組織的局部反應性很小,第5天左右即可被吸收,全部動物均未用抗菌藥,并未發(fā)生化膿。白及水煎濃縮膏狀物加入0.2%地衣酸鈉及0.4%鹽酸小檗堿,干燥后研成細粉,對兔肝、狗肝及股動脈之出血,亦有明顯的止血效果。白及的止血作用與其所含膠狀成分有關,其作用原理可能為物理性的。白及液注入蛙下腔靜脈后,可見末梢血管內紅細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從而有修補血管缺損的作用,而又不致阻塞較大血管內血液的流通。家兔用試管法及毛細管法均證明靜脈注射2%白及膠液1.5ml/kg,可顯著縮短凝血時間及凝血酶元時間,并加速紅細胞沉降率。 2.保護胃粘膜作用:醫(yī)學全在線www.med126.com 2.1.對鹽酸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損傷的保護作用:白及煎劑能明顯地減輕由0.6mol/L鹽酸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損傷,即有明的細胞保護作用。1%白及煎劑1.5ml/只灌胃,對鹽酸灌胃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損傷有保護作用。白及煎劑對大鼠胃液分泌量、胃液總酸度均無明顯影響,胃液總酸排出量反而增加;用胃內源性前列腺素合成阻斷劑消炎痛,可翻轉白及的細胞保護作用。因此,白及煎劑對胃粘膜保護作用的機理不是通過抑制胃酸分泌,而很可能是刺激胃粘膜合成和釋放內源性前列腺素而實現(xiàn)的。推測1%白及煎劑刺激胃粘膜合成的前列腺素的量不足以顯著性地抑制胃酸分泌,提示產生胃粘膜細胞保護作用所需的PG量遠小于其抑制胃酸分泌所需的量。 2.2.對實驗性胃、十二指腸穿孔的治療作用:對麻醉犬胃小彎及十二指腸第一部前壁各作人工穿孔一個,直徑皆為1cm左右,灌入白及粉9g,15秒鐘后兩穿孔皆為白及所堵,40秒后,十二指腸穿孔即為大網膜遮蓋,待動物逐漸蘇醒、輕度活動時,再由胃管內注入稀粥500ml,觀察兩孔皆無漏出。再由腸系膜血管注入10%氯化鈉20ml,胃蠕動顯然增多、增強,也無內容物漏出。術后8小時再次剖腹,腹腔內未見胃內容物,腹腔滲出液極少,培養(yǎng)陰性。但若狗先飽食或穿孔較大,則服白及后無堵孔作用。此種作用可能是白及借其高度粘性,在胃內形成一定厚度的膠狀膜,從而使穿孔堵塞,胃內容物停止外漏,為大網膜、肝臟等的遮蓋作用造成更有利的條件。 3.預防實驗動物腸粘連的作用:健康大白兔切開闌尾后作漿肌層致密縫合,模擬臨床常見的具感染、缺血、異物和創(chuàng)傷的多因素粘連模型。結果用白及溶膠腹腔灌注的白兔,有2只未發(fā)生粘連,即使發(fā)生粘連處數(shù)目和粘連面積均明顯少于右旋糖酐組和對照組,認為預防腸粘連是有效的,且比其他藥物好。 4.抗菌、抗真菌作用:乙醇浸液用平板稀釋法,1:100對金黃色葡萄球菌,1:20對枯草桿菌以及人型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劑用試管稀釋法,1:4對奧杜盎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從白及中提得5個成分,3個聯(lián)苯類(bibenzyls),2個雙氫菲類(dihydrophenanthrenes),100μg/ml濃度對枯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ATCC1057及發(fā)癬菌QM248有抑制作用。醫(yī)學全在線www.med126.com 5.抗癌及防癌作用:白及粘液質部分(主要為多糖成分)50mg/只腹腔注射,連續(xù)15-27天,對大鼠瓦克癌(W256)小鼠子宮頸癌(U14)、小鼠艾氏腹水癌實體型均有抑制作用,10、20mg/kg腹腔注射,連續(xù)10-25天,對小鼠肝癌、肉瘤180也有抑制作用。白及注射液(2%)4、6、8ml/只腹腔注射,每周3次,共給藥48、60、72次,分批觀察,表明對大鼠二甲氨基偶氮苯(DAB)誘發(fā)肝癌有明顯抑制作用;電鏡觀察亞微結構,白及對肝細胞有較好的抗損傷作用,二甲氨基偶氮苯誘發(fā)的肝癌細胞,核大、核膜彎曲凹陷,白及組肝細胞結構正常。 6.其它作用:由抗動物失血性休克實驗表明,2%的白及制劑可起到代血漿的作用,并有維持血容量及提高血壓作用。白及膠質制成的5%注射劑,可作為硬化劑,在兔腸系膜靜脈主干內注射,可使末梢血管壁形成無菌性炎癥,血栓形成快,止血效果良好,對肝臟、肺臟無損害,作為血管栓塞材料,效果優(yōu)于魚肝油酸鈉等。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1.《本草經集注》:紫石英為之使,惡理石。畏李核、杏人。 2.《蜀本草》:反烏頭。 3.配三七:補肺生;配煅石膏:清熱止血;配海螵蛸:收斂止血;配白部:止血止咳。 |
藥性 | 苦;甘;澀;寒 |
歸經 | 肺;胃經 |
功效 | 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
功效分類 | 止血藥;消腫藥 |
主治 | 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外傷出血;癰瘡腫毒;燙灼傷;手足皸裂;肛裂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3-10g;研末,每次1.5-3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涂。 |
用藥禁忌 | 外感及內熱壅盛者禁服。反烏頭。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白及散《醫(yī)學啟蒙》;加味桔梗湯《醫(yī)學心悟》;白及粉《癥因脈治》;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綱目》:白及,性澀而收,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瘡也。 2.《本草經疏》:白及,苦能泄熱,辛能散結,癰疽皆由榮氣不從,逆于肉里所生;敗疽傷陰死肌,皆熱壅血瘀所致,故悉主之也。胃中邪氣者,即邪熱也;賊風痱緩不收,皆血分有熱,濕熱傷陰之所生也,入血分以泄熱,散結逐腐,則諸證靡不瘳矣。 3.《本草匯言》:白及,斂氣,滲痰,止血,消癰之藥也。此藥質極粘膩,性極收澀,味苦氣寒,善入肺經。凡肺葉破損,因熱壅血瘀而成疾者,以此研末日服,能堅斂肺藏,封填破損,癰腫可消,潰敗可托,死肌可去,膿血可潔,有托舊生新之妙用也。如肺氣郁逆,有痰有火有血,迷聚于肺竅氣管之中,此屬統(tǒng)體一身氣道之故,理直清肺之原,降氣之逆,痰血清而火自退矣,若徒用此藥,粘膩封塞,無益也。醫(yī)學全在線www.med126.com 4.《本草經百種錄》:白及,氣味沖淡和平,而體質滑潤,又極粘膩,入于筋骨之中,能和柔滋養(yǎng),與正氣相調,則微邪自退也。 5.《本草求真》:白及,方書既載功能入肺止血,又載能治跌撲折骨,湯火灼傷,惡瘡癰腫,敗疽死肌,得非似收不收,似澀不澀,似止不止乎?不知書言功能止血者,是因性澀之謂也;書言能治癰疽損傷者,是因味辛能散之謂也。此藥澀中有散,補中有破,故書又載去腐、逐瘀、生新。 6.《重慶堂隨筆》:白及最粘,大能補肺,可為上損善后之藥。如火熱未清者,不可早用,以其性澀,恐留邪也。惟味太苦,宜用甘味為佐,甘則能戀膈。又宜噙化,使其徐徐潤入喉下,則功效更敏。其法以白及生研細末,白蜜丸龍眼大,臨臥噙口中,或同生甘草為細末,甘梨汁為丸亦可。若痰多咳嗽久不愈者,加白前同研末,蜜丸噙化。 7.《本草便讀》:白及,必虛而有熱者,乃為相宜耳。雖稟收斂之性,而仍具苦泄辛散之意,與白蘞相近,故每相須而用。 8.《本草正義》:白及,《本經》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別錄》除白癬疥蟲,皆以癰瘍外敷及摻藥言之。味苦辛而氣寒,故能消散血熱之癰腫;性粘而多脂,則能療敗疽之死;苦辛之品,又能殺蟲,則除白癬、疥蟲,外瘍消腫生肌之要藥也。主胃中邪氣者,則苦寒之品,能除胃熱耳。惟賊風痱緩不收,其義未詳,不敢強解。白及治肺癰,世每疑其膩滯而不敢用,然苦寒本清肺胃,又能補傷,茍非火焰極盛之時,而臭痰腥穢之氣,已慚退舍,即可用以兼補兼清,不致助痰留患,與二冬、玉竹等比也。 9.《本經》: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胃中邪氣,賊風痱緩不收。 10.《別錄》:除白癬疥蟲。 11.《藥性論》:治結熱不消,主陰下痿,治面上疹皰,令人肌滑。 12.《唐本草》:手足皸拆,嚼以涂之。 13.《日華子本草》:止驚邪、血邪,癇疾,赤眼,癥結,發(fā)背,瘰疬,腸風,痔瘺,刀箭瘡撲損,溫熱瘧疾,血痢,湯火瘡,生肌止痛,風痹。 14.《本草圖經》:治金瘡不瘥,癰疽方中多用之。 15.李杲:止肺血。 16.《滇南本草》:治癆傷肺氣,補肺虛,止咳嗽,消肺癆咳血,收斂肺氣。 17.《中國藥植圖鑒》:治矽肺。 |
考證 | 出自1.《本經》。 2.《蜀本草》:《圖經》云,白及葉似初生栟櫚及藜蘆;莖端生一薹,四月開生紫花;七月實熟,黃黑色,冬雕;根似菱,三角,白色,角頭生芽。今出申州。二月、八月采根用。 3.《本草衍義》:白斂、白及,古今服餌方少有用者,多見于斂瘡方中,二物多相須而行。 4.《綱目》:《別錄》有名未用白給,即白及也,性味功用皆同。 |
藥物應用鑒別 | 白及與側柏葉,均為收斂止血藥,而側柏葉收斂性弱于白及;但能祛痰止咳。 |
藥典收錄 | 是 |
藥材拉丁名 | Rhizoma Bletill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 F.[Limodorum striata Thunb.] |
科屬分類 | 蘭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