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hù)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嬰童百問 卷十 上課筆記
    

嬰童百問教程:卷十

卷之十第九十一問圣濟(jì)論 證、肺經(jīng)受風(fēng)寒,因咳嗽,肺停冷血生痰,致使腑臟有熱,睡臥不安,故成 ,咽喉間如拽鋸之聲。小兒若有此候,可服通關(guān)梅花飲子并半夏丸,及保壽散、小歸衛(wèi)生資格考試網(wǎng)命散、解肌散,三兩服自安。若見 如瘕證,喉間若拽鋸聲者,乃肺感風(fēng)邪,上氣喘…

卷之十

第九十一問

圣濟(jì)論 證、肺經(jīng)受風(fēng)寒,因咳嗽,肺停冷血生痰,致使腑臟有熱,睡臥不安,故成 ,咽喉間如拽鋸之聲。小兒若有此候,可服通關(guān)梅花飲子并半夏丸,及保壽散、小歸衛(wèi)生資格考試網(wǎng)命散、解肌散,三兩服自安。若見 如瘕證,喉間若拽鋸聲者,乃肺感風(fēng)邪,上氣喘急,面唇青色,項下有深凹陷,痰涎粘如膠漆,口生腥臭,惡氣舌縮者、皆不可治也。

梅花飲子 治嬰孩驚熱、潮熱、虛熱、積熱,五臟蘊熱,上焦壅熱,手足心熱,喉中多痰,面色或紅或白,變蒸牙,鼻流清涕,氣急肝肺壅熱,目赤咳嗽;虮蝗宋锼@,夜啼睡臥不安,心中驚怖,情緒不快;傷寒漸安,尚有余熱未除,亦宜進(jìn)此,三兩服,常服鎮(zhèn)心壓驚,化痰退熱安神,可除未來之患,通關(guān)。

硼砂 馬牙硝(另研) 芒硝(另研) 甘草(炙、各半兩) 人參(一兩) 辰砂(二錢半) 片腦 麝香(一字)
上八味為末,以瓷器收之,遇有此證,服一匙,麥門冬湯調(diào)下。氣喘咳嗽,桑白皮湯調(diào)下,常服薄荷湯下。

吳子玉方

白色信石(一字、并下豆粉、研炮過、用) 生南星 枯礬(各一錢) 鵝管石 硼砂(各半錢) 綠豆雄黃(各一錢半)
上為末,糊丸如蘿卜子大,臨臥用冷茶清吞下五丸。

半夏 治肺氣不調(diào),咳嗽喘滿,痰涎壅塞,心下堅滿,短氣煩悶,風(fēng)壅痰實,頭目昏眩,咽膈不利,嘔吐惡心,神思昏憒,心忪面熱,涕唾稠粘,并皆治之。

白礬(枯過、二兩五錢) 半夏(三兩、湯洗去滑、汁浸一宿)
上為細(xì)末,生姜自然汁,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或二十丸,食后臥時、生姜湯下。小兒丸如麻子大。

保壽散 見第五十問。

小歸命散 治小兒變蒸傷寒,潮熱驚熱 呀,鼻流清涕咳嗽,渾身溫壯,咽喉有涎,兼前項傷寒等證,及退驚熱,墜涎安神,百病不生。

茯苓 人參 白術(shù)(各半兩) 甘草(三錢) 辰砂(二錢) 片腦 麝香(各少許)
上七味為末,每服半錢,薄荷湯調(diào)下。

解肌散 治嬰孩傷寒風(fēng),面部紅赤 呀,渾身壯熱,有前項等形證,兼服人參散,后得熱退,可觀患勢輕重,若患稍輕,脈候不洪數(shù),面不大赤,不加煩躁,然須呻吟 語,此為輕可之候,但只進(jìn)此。

人參 鉤藤 桔梗 甘草 川芎(各三錢) 葶藶(一錢、炒) 白茯苓(一錢) 杏仁(四十九個、去皮尖) 石膏( ) 麻黃(去節(jié)、各四錢)
上銼散,每服二錢,棗一枚,水一盞,煎半盞服。如國中傷寒,先下此藥,是須要仔細(xì)辨認(rèn)形證,則面青白,耳珠腳膝尻骨,俱冷如冰,身體溫壯,亦狂躁 語,夢中驚笑,乃是此候也。若小兒傷寒等,服此解肌散、漸得熱退,次第可服大歸命散、保壽散、輕粉白術(shù)散等調(diào)理。

白玉丸 利膈下痰涎,去心胸噎塞不止,并咳嗽多痰。

南星 半夏 僵蠶 白礬(生、各二錢半)
上為末,杏仁七個去皮尖,巴豆一粒,同研勻,再用去皮生姜汁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姜湯送下,不拘時。

瘧證第九十二問

巢氏云∶瘧疾者、由夏傷于暑,客于皮膚,至秋因勞動血氣,腠理虛而邪氣乘之,動前暑熱、正邪相擊,陰陽交爭,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陰陽更盛更虛,故發(fā)寒熱,陰陽相離,則寒熱俱歇,若邪動氣至,交爭復(fù)發(fā)。小兒未能觸冒于暑,而亦病瘧者,乃乳母持抱解脫,不避風(fēng)寒者也。夫風(fēng)邪所傷,客于皮膚,而痰飲積于臟腑,致令血氣不和,陰陽交爭,若真氣勝則邪氣退,邪氣未盡,故發(fā)瘧也;邪氣雖退,陰血尚虛,邪干于真氣,臟腑熱氣未散,故余熱往來也;其病正發(fā),寒熱交爭之時,熱氣乘臟則燥而渴,留飲停滯成癖,結(jié)于脅下,故瘥后脅下結(jié)硬也;若引飲不止,小便澀者,則變成癖也;寒熱往來,而熱乘五臟,氣積不泄,故煩滿,寒熱相搏,而擊于臟氣,故腹痛也。寒多熱少無汗者,桂枝麻黃各半湯;有汗多者、柴胡桂枝湯;汗多渴者,白虎加桂湯;小便赤熱多而渴者,小柴胡湯;瘧未散者,鬼哭散止之;寒少熱多者,可服清脾湯;養(yǎng)胃湯,治脾胃冷弱者,四獸飲亦可服。其截瘧丸子、切不可用砒霜者,但可服有常山者,有阿魏者,真能散痞癖也。熱多汗出而渴腹疼者、大柴胡東加葛根可也。其瘧后加之冷證痞癖結(jié)塊者,木香丸主之;煩悶者,五苓散;有熱甚者,白虎湯,或加桂,或加人參。時行壯熱者,柴胡石膏湯亦可服;頭疼甚者、蔥白加甘草亦可服;知母麻黃湯,亦治瘧之奇劑也。

桂枝麻黃各半湯 見第五十三問。

白虎加桂湯 見第五十八問白虎湯。

小柴胡湯 見第二十九問。

柴胡桂枝湯

柴胡(八錢) 黃芩(二錢) 半夏(二錢半) 芍藥 甘草 桂枝(各三錢)
上銼散,每服三錢,姜三片,棗一枚,煎食前服。

鬼哭散 治止瘧疾。

常山 大腹皮 白茯苓 鱉甲(酸炙) 甘草(炙、各等分)
上除鱉甲甘草炙外,三件不得見火,用柳枝七寸同煎,臨發(fā)。略吐涎不妨,只用常山、白茯苓、甘草亦效。

清脾湯 治瘴瘧脈來弦數(shù),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不食,口苦舌干,煩渴飲水,小便赤黃,大便欠利。

青皮 濃樸(姜制,炒) 白術(shù) 草果(去) 柴胡 茯苓 半夏(湯泡七次) 黃芩 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二片,煎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四獸飲 治五臟氣虛、喜怒不節(jié),勞逸兼并,致陰陽相勝,結(jié)聚痰飲,與衛(wèi)氣相搏,發(fā)為瘧疾。兼治瘴瘧,最有神效,常服溫中快膈。

半夏 茯苓 人參 白術(shù) 草果 橘紅(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銼散,每服三錢,烏梅、姜、棗各一,水一盞煎服。

黃連 治小兒瘧。

人參 胡黃連 草果 檳榔 甘草 柴胡(各等分)
上銼散,水一盞,煎三分服。

養(yǎng)胃湯 治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生冷,溫中快膈,能辟山嵐瘴氣,寒瘧,脾胃虛寒。

濃樸 蒼術(shù)(制) 半夏(泡、各一兩) 藿香 草果仁 茯苓 人參(各半兩) 甘草(炙) 橘紅(各二錢半)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七片,烏梅一個,煎六分,去滓熱服。兼治冷凍飲料傷脾,發(fā)為瘧疾;蛑须涮摵,嘔逆惡心。寒瘧加桂。

又方

陳皮(去白、三錢半) 甘草(炙) 濃樸(制) 半夏(各三錢、泡) 人參 草果(各二錢) 白茯苓(四錢)藿香(七錢、洗) 青皮(去瓤) 莪術(shù) 三棱(煨) 大腹皮(各一錢半) 蒼術(shù) 烏梅(各五錢)
上銼散,每服三錢,姜棗煎服。

經(jīng)效瘧丹 治瘧母結(jié)癖,寒熱無已。

真阿魏 雄黃(各二錢半) 朱砂(一錢半)
上沸湯泡阿魏研散,雄朱和之,稀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人參湯候冷,空心服。瘴瘧桃枝煎冷服。臨發(fā)磨一丸,敷鼻頭口畔。

大柴胡東加干葛 見第二十九問大柴胡湯。

木香丸 見第四十六問。

五苓散 見第五十二問。

白虎湯 見第五十八問。

柴胡石膏湯 見第五十二問。

蔥白湯 見第五十一問。

知母麻黃湯 治傷寒瘥后,或十?dāng)?shù)日,或半月二十日,終不惺惺,;璩粒剖Ь,語言錯繆,又無寒熱,醫(yī)或作鬼祟,或作風(fēng)痰,多般治之不瘥;虺Τ睙犷a赤,或有寒熱似瘧。都般發(fā)汗不盡,余毒在心胞絡(luò)間所致。

知母 麻黃(去節(jié)) 甘草(炙) 芍藥 黃芩(各半兩) 桂枝(去皮、半兩、盛暑可減半)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令微汗。若心煩不眠,欲飲水,當(dāng)稍稍與之,令胃氣和即愈。未汗須再服,大小加減。

毒腫第九十三問

湯氏云∶此四者,皆由血氣凝滯,而有熱毒之氣乘之,故結(jié)聚成癰癤腫毒也。備急神驗方,未結(jié)之初,微見有頭,紅起隱痛者,急用不語唾,夜半頻頻涂之,即消散。若已結(jié)成,當(dāng)用天烏散貼方。治小癰瘡,驚毒癤腫,皆可服漏蘆散,真良方也。熱甚者,青解毒丸,四順清涼散加防風(fēng)、連翹,玄參劑亦可服,五;镜び攘迹B翹湯可服。青露散掩之,留小孔,后用驚毒掩子收瘡口取效。熱甚者,涼膈散亦可服。

天烏散貼方

天南星 赤小豆 草烏 黃柏
上等分為末,生姜自然汁,調(diào)貼患處。用米醋調(diào)尤佳。

漏蘆散 治小兒癰瘡,及丹毒瘡癤。

漏蘆 麻黃(去根節(jié)) 芒硝 連翹 黃芩 川升麻 甘草(各二錢半) 川大黃(一兩、炒) 白斂(七錢半)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五分,去滓,量大小加減,不拘時候,加減溫服?杉羌活、荊芥、川芎、防風(fēng)、枳殼。

青解毒丸 見第九十問。

四順清涼飲 見第四十四問。

玄參劑 解諸般熱,消瘡癤。

地黃 玄參(各一兩) 大黃(煨、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丸,煎燈心竹葉湯化下,入沙糖少許,亦可加羌活、川芎、赤芍藥、連翹、防風(fēng)。

又方 治疹痘后,余毒不散,遍身生瘡不已,大能解毒。

玄參 赤芍藥 生地赤茯苓 荊芥 防風(fēng) 木通 桔梗 黃芩 朱砂 青黛(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大小加減服之。

五;镜 治小兒蘊積毒熱,驚惕狂躁,頰赤咽干,口舌生瘡,夜臥不寧,譫言煩躁,頭面身體多生瘡癤。

玄參 桔梗(各二兩) 茯苓(二兩半) 人參 牙硝 青黛(各一兩) 甘草(七錢半) 麝香(一字) 金箔 銀箔(各十片為衣)
上為末,煉蜜丸和劑,如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不拘時。及治瘡疹后、余毒上攻,口齒涎血臭氣,以生地黃汁、化下一丸,及用雞翎刷在口內(nèi)。

連翹湯 見第三問大連翹飲子。

青露散 治背疽,一切惡瘡,圍藥不胤開。

白芨 白斂 白微 白芷 白蘚皮 樸硝 青黛 黃柏 大黃 天花粉 青露葉(即芙蓉葉) 老龍皮(即老松木皮,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生姜自然汁調(diào)涂,留小孔,如干再用生姜汁潤。

驚毒掩子 治瘡癤初發(fā),掩上即退,已成速破。

蔥根(七個) 木鱉(七個) 白芷(三個) 巴豆(十四個) 黃丹(二兩) 油(四兩)
上先用油入前四味,武火熬,用柳木篦攪,以白芷焦黑為度,用綿濾去滓。再入銚,用文火熬,卻入黃丹,熬令紫黑色,成膏為度。治諸般瘡癤,去膿收瘡口。

驚毒諸般腫痛掩子

蒲黃 大黃 黃柏 真粉 連翹 白芷 白芨 白斂 牲蠣 丹參(各等分)
上為末,水調(diào)涂腫處。

涼膈散 治小兒腑臟積熱,煩躁多渴,頭昏唇焦,咽燥舌腫,赤目鼻衄,頷頰結(jié)硬,口舌生瘡,痰實不利,涕唾稠粘,睡臥不寧,譫語狂妄,腸胃燥結(jié),便溺赤澀,一切風(fēng)腫,并宜服之。

川大黃 樸硝 甘草(炙、各一兩) 連翹(二兩) 梔子仁 黃芩 薄荷葉(去土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竹葉七片,蜜少許,煎四分,食后溫服,大小加減。

惡核瘰第九十四問

巢氏云∶小兒惡核者,乃風(fēng)熱毒瓦斯,與血氣相搏,結(jié)成頑核,生于項頸,遇風(fēng)寒所折,不消結(jié)成瘰癧,久而潰膿成瘡者也。凡有此癥,宜服清涼飲子及升麻湯等藥,湯氏貼惡核瘰癧各有妙方。千金連翹丸、千金龍膽湯皆可服。

清涼飲子 見第四十問。

連翹丸 治小兒無故寒熱,強健如故,而身體頸項結(jié)核瘰癧,及腸脅背里有堅核不痛,名為結(jié)風(fēng)氣腫。

連翹 桑白皮 白頭翁 牡丹皮 防風(fēng) 黃柏 桂心 香豉 獨活 秦艽(各半兩) 海藻(二錢半)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或二十丸,燈心湯下。

千金龍膽湯 見第三問。

大圣散 治瘰癧,消風(fēng)毒腫,上壅內(nèi)熱,多生癮疹,風(fēng)丹風(fēng)證。食煎爆多致此疾。

羌活 荊芥 升麻 薄荷 防風(fēng) 甘草 大黃 黃芩 玄參(各等分) 或加赤芍藥、連翹
上各等分為末,每二錢,水一盞,煎六分溫服。又方用牡蠣二兩、火 為末,玄參一兩,甘草半兩為末,每二錢,清茶調(diào)下。

發(fā)斑第九十五問

百問云∶發(fā)斑有兩證,有溫毒發(fā)斑,有胃爛發(fā)斑也。溫毒發(fā)斑者,為冬月溫暖,人感乖戾之氣,未即病發(fā),至春或被積寒所折,毒瓦斯不得泄,至天氣暄熱,溫毒始發(fā),則肌肉斑爛癮疹如綿紋,其治用葛根橘皮湯、黃連橘皮湯主之。若胃爛發(fā)斑者、傷寒未下即發(fā)斑,下早亦發(fā)斑,蓋不當(dāng)下而下之,熱氣乘虛入胃,當(dāng)下失下,則胃熱不得泄,所以皆發(fā)斑也。凡發(fā)斑不可用表藥,蓋表虛里實,若發(fā)其汗,重令開泄,更增斑爛,表虛故也,玄參升麻湯、化斑湯主之。傷寒發(fā)斑,只是熱氣在臟腑,先攻腸胃,里蘊成瘡,方發(fā)出外,赤者易治,黑者難治,蓋毒瓦斯入胃之深故也,羌活散加蟬蛻治斑亦可。

葛根橘皮湯 治冬溫,未即病,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fā)泄,至天氣暄熱,其溫毒始發(fā),肌中斑爛癮疹如綿紋,咳嗽心悶,但嘔吐清汁,服此藥即靜。兼治小兒麻痘瘡。

葛根 陳皮 杏仁(去皮尖) 麻黃(去節(jié)) 知母 黃芩 甘草(各半兩)
上銼散,白水煎,有熱不吐,去陳皮。冷證去黃芩、知母。

黃連橘皮湯 治溫毒發(fā)斑,兼治麻證,泄瀉并去血。

黃連(一兩) 陳皮 杏仁(去皮尖) 枳實(炒) 麻黃(去節(jié)) 葛根(各半兩) 濃樸(制) 甘草(炙、各一錢半)
上銼散,每服二錢,白水煎服,亦治煩渴,或不用濃樸、甘草。

玄參升麻湯 治傷寒、發(fā)汗吐下后,毒瓦斯不散,表虛里實,熱發(fā)于外,故身斑如綿紋狀,甚則煩躁譫語。兼治喉閉腫痛。

玄參 升麻 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服。又煎升麻湯,內(nèi)加玄參亦可。

化斑湯

人參 石膏 葳蕤 知母 甘草(各二錢半)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糯米半合,煎六分,米熟為度,溫服。

羌活散 見第二十問人參羌活散。

丹毒赤游腫第九十六問

仲陽云∶熱毒之氣,客于腠理,搏于血氣,發(fā)于外皮,上赤如丹,熱毒與血相擊,而風(fēng)氣乘之,所以赤腫游走而遍體也。此由乳母食酒面煎炙過度,與夫烘衣與兒,不候冷而即穿者,多成此癥。或發(fā)于頭面胸背,令兒燥悶腹脹,如火之熱,痛不可言。有入腹、入腎之證,便不可救。又方,小兒一周之內(nèi),皮毛肌肉,筋骨髓腦,五臟六腑,榮衛(wèi)血氣,皆未堅固,譬如草木萌芽之狀,未經(jīng)寒暑,嬌嫩軟弱,今嬰孩稱為芽兒故也;一周之內(nèi),切不可頻頻洗浴,恐濕熱之氣,郁蒸不散,遍身生赤游丹毒,俗為之溜,片片如胭脂涂染,皆腫而壯熱,若毒入腹者,則腹脹硬氣,以致殺兒,此因洗浴而得也。若肌肉寬緩,腠理開泄,包裹失宜,復(fù)為風(fēng)邪所乘,而身生白溜,皆腫而壯熱也,或憎寒壯熱,鼻塞腦悶,或上氣痰喘,咳嗽吐逆,種種之疾,皆因洗浴脫著而得也。治赤溜丹毒,可用小刀子疏去溜頭赤暈惡血毒汁,次以冰黃散、葛根白術(shù)散、惺芎散主之。敗毒散及升麻湯、防己散皆可選而用之。又丹熱、實熱、龍帶熱,并用大連翹東加大黃及燈心煎服殊驗。

冰黃散

土消 大黃(細(xì)末、各二錢)
上二味相合,新汲水調(diào)攪勻,用雞羽蘸藥,涂刷毒上。

葛根白術(shù)散 治赤白丹腫毒。

白術(shù)(二錢半) 茯苓(去皮、二錢) 木香 甘草(各二錢) 芍藥 葛根(各三錢) 枳殼(去瓤、麩炒、二錢五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熱服。

惺芎散 治赤游腫,不可服冷藥。

茯苓(去皮) 白術(shù) 人參 甘草 枳殼 細(xì)辛(去苗) 川芎(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熱服。

敗毒散 見第五十問。

防己散 治丹毒候。乃熱毒之氣,與血相搏,而風(fēng)氣乘之,故赤腫及游走遍體者,又名赤游風(fēng),入腹入腎則殺人。

漢防己(半兩) 樸硝 犀角 黃芩 黃 川升麻(各二錢半)
上銼散,加竹葉煎,大小隨病加減,一方去樸硝,有澤瀉。

白玉散 治赤游丹毒。

滑石 寒水石(各一兩)
上為末,米醋調(diào)敷患處;蚰[至外腎有破處,只用水調(diào)。

大連翹湯 見第三問大連翹飲子。

消毒飲 治丹毒及瘡瘡已出,毒瓦斯壅遏,壯熱狂燥,睡臥不安,大便秘澀,咽喉腫痛,胸膈不利,痘疹消破,卻可服之。

牛旁子(炒二兩) 荊芥穗 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散,水煎。自利及痘疫未破,不可輕服;蚣臃里L(fēng)、連翹、升麻、蟬蛻、赤芍藥,有熱加黃芩、防風(fēng)、犀角消毒飲。

瘡癬第九十七問

湯氏云∶小兒傷濕,血氣壅滯則生瘡,多由父母奶子,不好潔凈,衣褥不與頻換洗濯,或尿屎穢污,連日不洗,亦能浸漬而成瘡。天氣溫和,頻與澡洗更衣,名曰外宣,亦不須服藥,小兒不得已而服藥,此乃下策,將養(yǎng)合宜,何病何侵,更令乳哺有節(jié),勿令過飽,其身乃如蒔樹,此調(diào)養(yǎng)之理也。浴方春用柳條、荊芥,夏用棗葉、槐枝,秋冬用苦參,頻浴身安外宣無病。金華散又敷瘡癬等方,皆可用也。摩風(fēng)膏敷瘡癬極妙,兼服羌活散加防風(fēng)、荊芥及大連翹飲、升麻湯等劑。

金華散 治干濕瘡癬。

黃丹( 、一兩) 輕粉(一錢) 黃柏 黃連(各半兩) 麝香(少許)
上為末,先洗,次干摻之,如干癬瘡,用臘月豬脂和敷;如無,用麻油。亦可加黃芩大黃。

摩風(fēng)膏 治小兒遍身疥癬瘙癢。

苦參 瀝青 蕪荑(炮) 黃蠟(各一錢) 巴豆(三粒、去殼) 輕粉(五分) 全蝎(二枚) 真麻油(半兩)
上用麻油煎至巴豆焦,濾去所煎物,入輕粉和勻,敷瘡疥效。

一方 治惡癬,以紫貝草根、生白礬少許,同擂爛涂患處,兩次可斷根。

又方 用砒少許,滴醋同熬為膏,涂之。

又方 以斑去頭足,糯米炒黃,去米,以淮棗煮熟,去皮取肉為丸,唾津調(diào)搽之尤妙。

羌活散 見第二十問人參羌活散。

大連翹湯 見第三問大連翹飲子。

升麻湯 見第五十二問。

瘭瘡第九十八問

巢氏云∶夫小兒瘭瘡者,為風(fēng)熱毒瓦斯所乘,搏于皮膚,乃生瘭漿,潰而成瘡,故名曰瘭瘡也。湯氏牛黃散、淋洗方治之。又有瘭疽之發(fā)有數(shù)種,先作點而后露骨,小者如粟如豆,劇者如梅如李,赤黑青白、色變不常,或生口齒,或肚臍,或背臀,發(fā)無定處,大概多見于手指之間,根深入肌,走臂游腫,毒血流注,貫串筋脈,爛肉見骨,出血極多,令人狂言煩躁噯悶,皆毒瓦斯攻心之候也。南星、半夏、白芷末敷之,用藥先洗而后敷之甚佳。其諸療理,推展癰疽法度行之,皂角血余等藥尤佳。

牛黃散 見第三十七問。

三黃真珠疳積壯熱,生斂yin瘡,俗呼為溜,膿水流處,便濕爛成瘡。此證當(dāng)內(nèi)服消食退疳積之藥,后用此。

松香 五倍子 黃連 黃丹 海螵蛸(各三錢) 輕粉 雄黃(各少許)
上七味并為細(xì)末,瘡干則以香油調(diào)敷,濕以干摻,先以瑩肌散煎洗,然后用此藥。

瑩肌散 洗瘡。

赤芍藥 防風(fēng) 苦參 薄荷 甘草(身) 劉寄奴 黃柏
上等分煎湯,洗去患處宿膿,后以前三黃散末摻瘡上,三、二度即成痂而愈,或只服化毒丹。

麻證水痘第九十九問

湯氏云∶凡小兒斑瘡之候,乃天行時氣,熱不能解,蘊積于胃,而胃主肌肉,毒瓦斯熏發(fā)于肌肉,狀如蚊子所嚙,乃成斑毒也。赤者十生一死,黑者十死一生。此癥與斑癥不同,發(fā)斑乃如錦紋,有空缺處,如云頭之狀;麻癥乃遍身,無空缺處,但疏密之不同,分輕重耳。黃連杏仁湯,治嬰孩受邪,熱甚作麻疹之癥,其瘡漸出,咳嗽煩悶,嘔逆清水,眼赤咽喉,口舌生瘡,宜服此以解之。又有黃芩知母湯,治小兒麻癥,催出得瘡,斑爛癮疹如錦紋,或白膿者,腥臭不能干,心胸渴悶,嘔吐清水,身體溫?zé)岵粫r,宜進(jìn)此以治之。起初疑似之間,可服升麻湯;頭痛熱甚者,可服柴胡升麻湯,化斑湯、羌活散、蟬蛻飲皆可。又有發(fā)熱一、二日,而出水泡即消者,名為水痘。但用輕劑解之,即便痊可,羌活散、升麻消毒飲主之,麥煎散亦可服,又可服大連翹湯以解利之;钊擞命S連橘皮湯治溫毒發(fā)斑,可治出麻作瀉,服此下利當(dāng)先止,與黃連杏仁湯同,但多制濃樸、甘草耳。

麻癥始終宜服麻黃湯表。

斑癥可下不可表。

痘癥表下俱不可。

黃連杏仁湯 治孩童受邪熱候,作成麻痘之癥,其瘡漸出,咳嗽煩悶,嘔逆清水,眼赤咽喉,口舌生瘡,作瀉。

黃連(一兩) 陳皮 杏仁(去皮尖,麩炒) 麻黃(去節(jié)) 枳殼(去瓤、麩炒) 葛根(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煎服。作瀉者加濃樸、甘草。

黃芩知母湯 治小兒五臟邪熱,作成麻癥,瘡出斑爛癮疹如錦紋,或白膿水腥臭不干,心胸閉悶,嘔吐清水,身體溫壯不時,宜服之。

葛根 陳皮 杏仁(去皮尖) 麻黃(去節(jié)) 知母 黃芩 甘草(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半盞,去滓服。不嘔逆,去陳皮加芍藥,如吐則用之。

升麻湯 見第五十二問。

柴胡升麻湯 見第五十二問升麻湯。

化斑湯 見第九十五問。

羌活散 見第二十問人參羌活散。

蟬蛻飲 見第二十問蟬蛻鉤藤飲。

消毒飲 見第九十六問。

麥煎散 見第五十四問。

黃連橘皮湯 見第九十五問。

瘡疹第一百問

仲陽云∶瘡疹候,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頓悶,乍涼乍熱,咳嗽嚏噴,手足梢冷,夜臥驚悸,多睡煩躁,發(fā)熱臉赤,唇紅身痛,頭疼痰涎,傷寒證候類有之,并瘡疹證,此天行時氣之病也。始發(fā)之時,因傷風(fēng)傷寒而得者,有因時氣染易而得者,有因傷食嘔吐而得者,有因跌蹼驚怒蓄血而得者;蛴譃楦Z眼禁牙,驚搐如風(fēng)之證,或為口舌咽喉,腹肚疼痛之狀,或為煩躁發(fā)熱,臉赤狂悶,昏睡譫語之形,或自汗,或下利,或發(fā)熱,或不發(fā)熱,癥候多端,卒未易辨。方論所載,以耳冷、 冷、足冷驗之,蓋謂瘡疹屬陽,腎臟無證,耳與 、足、俱屬于腎,故腎之所部獨冷。就疑似之間,或中或否,不若視其耳后有紅脈赤縷者為真,于此可以稽驗矣。其脈洪大而弦數(shù),診脈之際,身略戰(zhàn)動,是其證也。調(diào)護(hù)之法,首尾俱不可汗下,但溫涼之劑,兼而濟(jì)之,解毒和中安表而已。凡熱不可驟遏,但輕解之,若無熱則瘡又不能發(fā)也。虛者益之,實者損之,冷者溫之,熱者平之,是為權(quán)度。借喻而言,亦如 人籠蒸之法,但欲為松耳。如茍妄汗,則榮衛(wèi)既開,轉(zhuǎn)增瘡爛;如茍妄下,則正氣內(nèi)脫,變而歸腎,身體振寒,耳 反熱,眼合肚脹,其瘡黑壞,十無一生。(舌黑者尤難療)何者?瘡隨五臟見證,未發(fā)則五臟之證悉具,已發(fā)則歸于一臟,受毒多者見之。故肝臟水 。(淚出如水,小而 青),肺臟膿 ,(其涕稠濁,色白而大),心臟發(fā)斑(血 色赤而小),脾臟發(fā)疹(色黃微赤,有小斑瘡),惟歸腎則變黑焉(青紫干陷)。瘡疹屬陽,本無腎癥(腎在腑之下,不受穢毒,故無癥)。陽取火也,腎取水也,以火用事,為水所制,豈不殆哉。朱氏云∶瘡疹已發(fā)未發(fā),但不可疏轉(zhuǎn),此為大戒,瘡疹首尾,皆不可下,及輒用利藥,毒瓦斯入里即殺人。以此觀之,瘡疹癥狀,雖與傷寒相似,而疹痘治法,實與傷寒不同。傷寒所傳,從表入里,痘疹所發(fā),從里出表,蓋毒根于里、若下之,內(nèi)氣一虛,毒不能出而反入焉,由是土不能勝水,黑陷者有之;毒發(fā)于表,若汗之,則榮衛(wèi)一虛,重令開泄,轉(zhuǎn)增瘡爛,由是風(fēng)邪乘虛,變癥者有之。汗下二說,古人之所深戒也。調(diào)解之法將如何?曰∶活血調(diào)氣,安表和中,輕清消毒,溫涼之劑二者得兼而已,溫如黃 、當(dāng)歸、木香輩,涼如前胡、干葛、升麻輩,佐之以川芎、芍藥、枳殼、桔梗、羌活、木通、紫草、甘草之屬,則可以調(diào)適矣。凡小兒覺身熱,癥似傷寒,但未經(jīng)瘡痘,疑似未明,且與惺惺散、抱龍丸、升蘇散;熱甚則先與升麻湯,或加川芎、紫蘇、茯苓;嘔吐者香蘇飲加半夏、茯苓、白芍藥;泄瀉者,香蘇飲加白術(shù)、茯苓;吐瀉胃虛者、陳氏木香散;渴者,升麻東加紫蘇、茯苓;發(fā)搐及譫語熱甚者,至寶丹、抱龍丸和服。瘡疹未出透者可服,如出已透膚者不可服也;蛴梅里L(fēng)天麻丸亦可。如一、二日疹出,紅點如麻子,大小不一等者輕,一齊并出,密甚者重,并服四圣散;及泄瀉者、紫草木香湯,或四君子?xùn)|加木香、丁香;如冷戰(zhàn)出不透者,加官桂;有驚熱出透者,快斑散治之,內(nèi)有蟬蛻者也。三、四日瘡疹出不透者,四圣散;皮膚冷者,加木香、肉桂,更須活血散,溫酒紫草湯調(diào)下,以助藥力,則出快;如欲止痛,用溫?zé)崴{(diào)下;如紫色黑陷內(nèi)熱者,大便秘者,用龍膽膏,豬心血、辰砂、腦子研細(xì)末,木香湯調(diào)下可也,或用豬尾膏亦可,如內(nèi)無大熱,不可輕服也。常用胡荽酒噴幃帳及身上為佳,不可噴面上以辟惡氣耳。又燒蒼術(shù),降真香亦佳。五六日痘瘡 甚,但服芍藥甘草湯定痛,多服不妨,卻服甘露飲數(shù)服,或口內(nèi)有膿瘡,咽喉腫痛,不能乳食者,并皆治之。七八日瘡 透,略爛,方可服地黃湯;大便秘者、可服消毒飲。凡痘根窠紅活,光澤明凈者輕;如損陷稠密,灰白色,瀉渴者重。無熱者,可服四物湯,用麥門門、防風(fēng)、蟬蛻等劑。九日十日有熱甚,可服犀角地黃湯、消毒飲,便利者不可服;小便不通者,大連翹東加減服,以小便利為度,導(dǎo)赤散、羌活散、皆可服;熱甚者、小柴胡湯,渴甚者、白虎湯;大便秘甚數(shù)日不通者,宣風(fēng)散一服便可,間服前藥;痘瘡長足肥滿蒼臘色者輕,寒戰(zhàn)悶亂腹脹,煩渴喘急切牙者重。十一日十二日,痘瘡當(dāng)靨,瘡痂欲落而欲愈也;若痘瘡欲靨之間,或不能靨,或腹脹煩渴,或泄瀉氣促者,不可與蜜水瓜果等冷物,食之即死;當(dāng)與木香散,異功散,加減服之。凡小兒先發(fā)搐、而后發(fā)瘡者也,如瘡已瘥、而后發(fā)搐,或吐或瀉者死;先發(fā)熱而后出瘡者存,瘡已發(fā)而后泄不止者亡。瘡瘥而忽瀉膿血痂皮者順腹中有瘡生,瀉血而水谷不消者逆(脾胃虛也),或瀉血而瘡壞無膿者亦不可救(胃爛也)。要知陽明主肌肉,胃氣不可一日不強也。凡出瘡疹,先須護(hù)眼,或用辰砂、或用胭脂,以涂眼眶,內(nèi)有紅花以活血尤妙。如痘瘡入眼,宜與決明散、紫貝散;瘡痂欲落不落,則用酥油白蜜時時潤之,可揭則揭去;若失潤揭遲,痂才硬則成瘢痕,仍用滅瘢藥敷之。切不可與雞鴨卵與食,食則即時目,瞳子如卵白色,其應(yīng)如神;亦不可再食豬肉,不可不戒也。中間錢氏有百祥丸下之,及有用人牙齒之藥、切不可輕服,甚以為戒也,不若用獨圣散與牛李膏為愈;蚨徽钜寻l(fā),為風(fēng)冷所傷,榮衛(wèi)不和,或為宿食所傷,內(nèi)氣壅遏,以致冰硬者,調(diào)解散主之。如瀉不止,用參苓白術(shù)散加木香可也,四君子?xùn)|加木香、豆蔻亦妙。雖然瘡黑本為惡癥,治之有方。猶有幸而生者。至于調(diào)衛(wèi)之際,乳母不能禁口,流毒于兒;或粥食乳哺不時,使之饑虛;或衣被不周,致傷風(fēng)冷;以至閨房有觸,外邪有犯,則以冰硬變壞而歸腎,自我致寇,又誰咎耶!能調(diào)衛(wèi)者,以溫散湯劑,釀乳飲之,謹(jǐn)護(hù)風(fēng)寒,使之氣體通和;其于粥餌,則勿令飽而氣實,饑而氣虛,斯為得矣。然瘡曰圣瘡,七日熱而發(fā),七日 而干,又七日平復(fù)如舊矣。若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余,則瘡出甚難;如調(diào)順血氣,溫和脾胃,均平冷熱,則瘡出甚易。調(diào)解之法,無逾于此,故備論之。疹癥初感,未出而發(fā)熱者,扁油劑法治之,則出疹甚稀,或即消解而瘡疹不發(fā)者有之,自然解散,而安泰必矣。

惺惺散 見第五十問。

抱龍丸 見第五十一問。

升麻湯 見第五十二問。

升蘇散 治小兒出疹發(fā)熱,疑似之間,以此解之。

升麻 葛根 赤芍藥 紫蘇 茯苓 川芎 甘草(各等分)
上銼散,白水煎服,如嘔者,加半夏、茯苓、白芍藥、生姜煎。

香蘇散 治小兒出疹癥,作瀉。

香附子 陳皮 紫蘇 川芎 甘草 白芷(各等分)
上銼散,生姜蔥白煎,或白水煎,瀉癥加白術(shù)、茯苓,嘔癥加茯苓、白芍藥。

木香散 治疹痘冷癥。

木香(二錢) 前胡(去蘆) 訶子肉 陳皮 丁香 官桂(去皮) 大腹皮 人參 半夏 甘草 赤茯苓(各三錢)
上銼散,每三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帶熱空心服,量大小加減。藥性溫平,扶陰助陽,治腹脹瀉渴。如虛加糯米一撮,黃 三錢同煎。

至寶丹 見第二十問。

四圣散 治小兒痘子已透,皮膚未透,用藥發(fā)痘。

紫草 木通 黃 甘草 枳殼(各等分)
上銼散,煎服,得痘 、卻住服,且服芍藥甘草湯、甘露飲。

加味四圣散 治痘出不快,及變陷冷癥可服。

紫草 木通 木香 黃 川芎 甘草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煎不拘時服。大便秘澀、加枳殼少許,大便如常、加糯米百粒,糯解毒能釀而發(fā)之。

紫草木香湯 治痘疹出不快,大便泄利。

甘草(炙、少許) 紫草 木香 茯苓 白術(shù)(各等分)
上入糯米煎,蓋紫草能利大便,木香、白術(shù),所以佐之也。

四君子湯 見第十六問。

快斑湯 治瘡疹不快。

紫草 蟬蛻 人參 白芍藥(各二錢半) 木通(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煎服。

活血散 治痘疹出不快。

白芍藥
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以溫酒調(diào)服。如欲止痛,用溫熟水調(diào)下。

龍腦 治時疾,發(fā)碗豆瘡,及赤瘡子未透,心煩狂躁,氣喘妄語,或見鬼神,或已發(fā)而陷伏,皆宜速治,不爾毒瓦斯入臟必死。

生龍腦(一錢)
上研細(xì),旋滴豬血和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心煩狂躁者、用紫草湯下,若瘡子陷伏者、用溫酒化下,少時心神便安得睡,痘瘡發(fā)透,依常將息而取安也。

豬尾膏 治瘡子倒靨,心神不安。

用小豬尾尖,刺血一兩,點入生腦子少許同研,用新汲水調(diào)下立效。入辰砂一錢,木香湯調(diào)下亦妙。

胡荽酒 治痘瘡初發(fā)時可用,繞房噴之,以辟穢惡之氣。

胡荽(一兩)
上細(xì)切,以酒二大盞,煎數(shù)沸。從頂以下含酒噴之,背膂胸腹,及兩腳通。勿噴面。

芍藥甘草湯 見第四十四問。

甘露飲 見第七十二問。

犀角地黃湯 見第七十二問。

消毒飲 見第九十六問。

加減四物湯 治痘瘡入目,或瘡收后。

當(dāng)歸 芍藥 川芎 蒼術(shù) 白菊花 干葛 羌活(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服。

大連翹湯 見第三問大連翹飲子。

導(dǎo)赤散 見第八問。

羌活散 見第二十問人參羌活散。

小柴胡湯 見第二十九問。

白虎湯 見第五十八問。

宣風(fēng)散 治風(fēng)痰壅盛,或大便緊澀,肚急諸般疳氣,肚急、驚風(fēng)、痰潮皆可服。熱癥便秘,并宜服之,此乃宣利之藥。

檳榔(一個) 陳皮(去白、半兩) 粉草(二錢) 黑牽牛(四兩、半生半炒)
上為末,食前蜜湯調(diào)下一服。

異功散 治小兒出疹冷癥,此藥能除風(fēng)寒濕痹,調(diào)和陰陽,滋養(yǎng)血氣,使痘瘡易出易靨,不致癢塌。

木香 當(dāng)歸 人參 陳皮 濃樸 丁香 肉豆蔻(各二錢五分) 桂 茯苓 白術(shù)(各二錢) 半夏 附子(炮、各一錢)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棗三個,煎六分,去滓稍熱服。出疹瀉不止,冷者可服。

決明散 治小兒痘疹入眼。

栝蔞根(二錢) 決明子 赤芍藥(各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
上搗羅為末,每服半錢,水調(diào)下日三服。

紫貝散

紫貝(一個、生用、即研 也)
上為末,用羊子肝批開,摻藥末一錢,線纏,米泔煮熟,入小瓶內(nèi)盛,乘熱熏,候冷取出,星月下露一宿、來早空心服。

韶粉散 治小兒痘疹才愈,而毒尚未散,瘡痂雖落,其痰猶黯,或凹或凸肉起,當(dāng)用此涂之。

韶粉(一兩) 輕粉(一錢)
上為末,入豬脂油調(diào)勻,涂瘡瘢上,欲落不落,當(dāng)滅瘢痕。或用羊骨髓一兩,入輕粉一錢,研成白膏涂瘡上。如痘瘡全好,如癢甚,俱搔成瘡痂不落,用上等白蜜涂之,其瘡痂落,亦無赤黑瘢痕,最為神妙。

獨圣散 治痘瘡陷入不發(fā),色黑而氣欲絕,當(dāng)服此漸蘇紅潤。

穿山甲(湯冼凈、炒令焦黃色用)
上為末,每服半錢,入麝少許,南木香湯調(diào)下。或紫草煎湯,入酒少許調(diào)下。

牛李膏 又名必勝膏。

李子(不以多少、一名鼠李子、牛謂子、楮李、烏罡子、隨地呼其名)
上取汁,石器中熬成膏。牛李野生道邊,過秋結(jié)實,黑圓成穗;驘o生者,市肆中買干者為末,水熬成膏,每服皂子大,煎杏仁湯化下。

調(diào)解散 治痘瘡已發(fā),或為風(fēng)冷所折,榮衛(wèi)不和;驗樗奘乘鶄,內(nèi)氣壅遏,以致冰硬,并主之。

青皮 陳皮 桔梗 枳殼 半夏 川芎 木通 干葛 甘草 紫蘇(各等分) 人參(減半)
上銼散,每服二錢,姜棗煎服。

參苓白術(shù)散 見第八十一問。

扁鵲油劑法 治小兒發(fā)熱,恐成痘瘡,以此止之。

生麻油 童便(各半盞)
上逐旋夾和,以柳枝攪令如蜜,每服二蜆殼許,服畢,令臥少時。但三四服,大小便利,身體熱退,即不成瘡痘之癥。若形跡已露,則不可服也。

又方 治小兒臟腑伏熱,未成疹子疾候,四肢微覺有熱,食物似減,頭發(fā)干直,或時額上微熱,宜生油湯劑法。

扁鵲及倉公用,謂之神劑。

生油(一盞)
上令如人體溫,將熱水一盞,旋旋入油盞內(nèi),不住手以箸打攪,候入熟水盡,令勻如蜜即止。夜臥時服,三歲至百兒,每服二蜆殼許,五歲至七歲每服三蜆殼,十五歲每服三大蜆殼許,直至大人服五蜆殼,或三大合,每日飲后良久與服,服畢令臥少時,如三、五服大小便利,四肢熱退,則疹痘不復(fù)發(fā),當(dāng)自安也。

又方 以手蘸麻油,摩其背脊間,直至尾骨,亦驗也。

紫草木通湯 治瘡疹出不快。

紫草 人參 木通 茯苓 糯米(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銼散,每二錢煎服。內(nèi)虛大便利下,入南木香、去紫草。

蟬蛻膏 御風(fēng)邪,辟惡氣,透肌表,快瘡疹。

蟬蛻 當(dāng)歸 防風(fēng) 甘草 川芎 荊芥穗 升麻(各等分) 加芍藥
上為末,醫(yī)學(xué)檢驗網(wǎng)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煎荊芥湯化下。

安斑散 調(diào)理瘡疹。

升麻 赤茯苓 黃 羌活 人參 枳殼(炒) 桔梗 甘草(各半兩)
上銼散,每二錢,紫草少許,薄荷一葉煎,溫服。

如圣麥門冬湯 治小兒瘡疹,毒瓦斯上攻,咽喉口舌生瘡,不能吮乳。

桔梗 牛旁子(炒) 麥門冬(去心) 甘草(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二錢,淡竹葉煎服。活人書云∶為末,每服二匙,沸湯調(diào),細(xì)細(xì)呷入口內(nèi)含下。

太和散 治小兒瘡 ,及傷寒時氣,病后余邪不解發(fā)熱。

生地黃 當(dāng)歸 人參 地骨皮 赤芍藥 甘草(各等分)
上銼散,每二錢,白水煎服。

去瘡疹瘢方

陀僧
上為細(xì)末,水調(diào)涂甚妙。

龍膽丸 治小兒五疳潮熱,面色痿黃,乳食遲化,日漸羸瘠虛弱。

龍膽 蘆薈 肉豆蔻(煨) 黃連 木香 神曲 麥 (炒、各等分)亦可加檳榔、使君子。
上末,面糊丸如黍米大,三、二十丸,溫米飲送下。有熱加胡黃連、柴胡、辰砂,去木香、蘆薈、肉豆蔻。一方用

龍膽、黃連、青皮、使君子等分末,豬膽丸。

疳積丸 治諸疳有蟲。

百草霜(炒) 雷丸 蕪荑(各三錢) 巴豆(去殼、一兩、凈去心膜、不去油)
上為末,甑上飯丸,如粟米大。一方黃丹衣,每服一丸,空腹米飲下。一方青黛衣,每服一丸,空心米飲下。

治嗽含膏丸

葶藶(炒、微焦) 知母 貝母(各一兩、為末、二味同巴豆七粒炒、去巴豆不用)
上先將葶藶子搗成膏,次入二味,以棗肉半兩 搗勻,入砂糖丸如芡實大,每一丸綿裹咽津,甚者三丸。

畫眉膏

山梔(十五個、炒、存性) 雌黃 辰砂 輕粉(各少許)
上另為末,和勻香油調(diào)成膏、伺兒睡著時、畫上眉間,便不思乳。十分難斷者,不過再敷,即不思乳矣。

治小兒乳嗽

杏仁 桑白皮 桃核肉 半夏 甘草(各等分)
上生姜薄荷同煎。此方魯仲德抄吳氏方。

大連翹飲 見第三問,此多羌活一味。

化風(fēng)丹

荊芥 黃芩 防風(fēng) 羌活 獨活 天麻 膽南星 川芎(各等分) 辰砂 甘草(俱減半)
上末,蜜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一方加白附子、全蝎、僵蠶三味。

玄參劑

芍藥 玄參 升麻 地黃 甘草 黃芩 龍腦葉 山梔 連翹(各等分)
上末蜜丸,辰砂為衣,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送下。

紅綿散 合有甘草。

全蝎 天麻 蘇木 麻黃 荊芥 朱砂 僵蠶 南星 干葛 胭脂 熱加防風(fēng)。
上各等分,綿包,生姜、薄荷煎服。

天麻丸 治乳嗽。

天麻 辰砂 防風(fēng) 膽星(各一錢) 天竺黃 白附子(煨) 坯 雄黃 蟬蛻 僵蠶(各五分) 川芎 硼砂(各七分半)
上為末,蜜丸金箔衣,加牛黃、片腦,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

常用藥方歌括

敗毒羌柴獨活前,芎苓參桔及甘煎,疹加風(fēng)荷并蟬蛻,腰痛桃仁任意添。
五積六蒼三桔梗,兩半麻陳枳殼并,一兩樸姜三分夏,歸芍芷桂及甘苓。
姜煎加入柴艽貝,參術(shù)同成輕骨名。
調(diào)中芩葛 甘苓,芍梗仍兼白術(shù)平,壯熱惡風(fēng)并入利,或時脈數(shù)此為靈。
參蘇苓夏葛前三,枳梗陳甘梅二參,姜棗煎來隨意服,大能發(fā)散更消痰。
去卻參梅芎用四,前柴互換亦相堪。名香蘇散。

平胃甘三陳樸膏,入蒼姜棗或鹽調(diào)。不換金須加藿夏。養(yǎng)胃參苓果莫饒。
消風(fēng)百解芷陳荊,蒼術(shù)麻甘姜便成。
金沸麻前各用三,芍甘夏一四荊參;虺楦饟Q辛茯,同治傷風(fēng)嗽有痰。
梔子仁知芍大青,四芎高杏及苓升,入煎柴六甘須二,陽毒傷寒姜豉成。
解肌甘一芍芩二,桂一甘三葛四煎,壯熱惡風(fēng)身體痛,脈浮無汗此為先。
香蘇四分陳皮二,甘一或加芎芷煎,更入麻黃升芍藥,千神只要葛多添。
柴胡石膏須用四,葛芍柴胡元不異,升二苓桑荊芥三,姜豉同煎古賢置。
萎茹三分高須四,葛二征羌和杏芎,甘與青梅同葛數(shù),水煎對癥有神功。
縮脾砂果梅甘二,豆葛只消一分參,水煎代飲方極妙,暑傷還取癥來看。

續(xù)命湯

術(shù)參芎藥同防己,麻桂甘苓二分童,防一風(fēng)三姜棗煮,剛?cè)岫?并能攻。扁方不用白術(shù)、用杏仁。

八解胃君四,同去蒼加藿。
五苓豬茯術(shù)皆三,瀉五還將桂二參。
干葛二芎余并一,參術(shù)苓梅甘藿參,此是小方白術(shù)散,渴兼吐利變風(fēng)癇。
薄荷四芍羌蝎麻,甘蠶一分亦同加,竹葉白附還須二,薄荷湯調(diào)驚熱差,
或去蝎蛋天竹附,柴苓芎梗代尤佳。

紅綿散

麻蠶芎芷麻二,蘇木甘全蝎一荊,綿煎對癥明加減,愈卻傷風(fēng)咳嗽驚。

大連翹湯

連翹荊芥通車芍,歸活風(fēng)柴蟬共甘,等分梔苓還減半,煎須柴草正相堪。

知母甘葛

知母三錢干葛八,六高麻四五葳蕤,甘苓風(fēng)活星皆二,梅杏升參芎不殊。
排風(fēng)三味先為主,獨活麻苓三分同,杏術(shù)當(dāng)歸甘桂芍,蘚皮二分共防風(fēng),
姜錢作使煎來服,五臟風(fēng)傷盡解攻。
木香流氣念三般,十六陳皮夏獨單,通四若加檳果藿,丁皮梅桂腹蓬三,
樸蘇甘附青皮八,余藥皆同二分參,苓術(shù)麥瓜菖與芷,棗姜作使藥方完。
滑利米煎蔥解表,婦人艾醋血癥安,一方去藿沉香代,枳換菖蒲必炒干。
增入大黃能治體,總應(yīng)念四請詳看。

治眼方

梔子 黃柏 黃連 黃芩
上四味搗為細(xì)末,貼在碗底上,用艾火熏之,取起,稍加水,用紙蓋水上,取清水點眼內(nèi)立效。

心痛

烏雞糞(五錢、曬干研細(xì)、羅成面) 松粉(五錢、研細(xì))
上用蔥根汁,將前二味合勻,為丸如桐子大,黃丹為衣,每服五丸,溫醋送下,忌腥冷硬物等件,三、四日立效。

備急經(jīng)驗方破傷風(fēng),極有神效。

余昔聞本縣大尹張公曾言;吾有一妙方,專治破傷風(fēng),單只一味,極有神效。用人家糞內(nèi)蠐螬蟲一個,爛草房上亦有之,將他脊背用手捏住,俟他口中吐水,就擦抹在瘡口上,覺麻身上汗出,無有不活者。及今余家第四子,忽于額上跌破一處,七日成風(fēng),急尋此蟲治之,時間汗出就好,余有感于此,不敢隱昧,恐捐陰 ,就刊此傳之。將蟲用過還埋糞內(nèi)。

治搭背瘡極有神效

用生蜂蜜和生面為餅,貼于瘡上,待餅干、再換三、五次即愈,瘡有口者,將面餅亦口上貼之。

治小兒痘疔,極有神效

珍珠(生為細(xì)末) 豌豆(燒為灰、細(xì)末) 頭發(fā)(燒灰細(xì)末) 濕胭脂(生用)
上量疔瘡多少,加減為用。將四味和為一處;先用簪尖撥疔口,次將此藥貼入疔內(nèi),即時大小瘡皆變?yōu)榧t白色,而無有不活者。大凡人家小兒出痘瘡,若灰黑頂者,十八、九死,為鄉(xiāng)人者,不識內(nèi)有痘疔,又不曉治法故也。余昔日曾訪問諸多良醫(yī),皆言痘瘡未出全者,有藥可表,及瘡出后有灰黑色塌頂者,皆無方可治之,今要認(rèn)出黑色內(nèi)有瘡大者為疔,或瘡內(nèi)有疔線者為疔,又有瘡內(nèi)臭氣者為疔,亦有數(shù)等,若依此方治之,立有神效,此方治好多人,儻有好事君子,傳寫四方,貼于街市而共治之,則福慶延長,子孫保安矣。

又方 治小兒出痘穿山甲銼細(xì),用蚌粉入銚內(nèi),炒令黑色存性,研細(xì),入麝少許。每半錢一錢,溫酒調(diào)服,其效如神,雖遍身黑而欲絕,亦能蘇省而發(fā)紅色。

治小兒瘡疹不透,陷伏危困者

人牙齒三、五個,炙令黃為末,乳香湯送下。燒過為末,溫酒調(diào)下亦可。服后片時,其便發(fā)透。

治痘瘡后眼方

羌活 防風(fēng) 川芎(各二錢半) 甘草(二錢) 木賊 綠豆殼 荊芥(各三錢) 蟬蛻(二錢) 谷精草(二錢)蛇蛻 雞子殼薄皮(各一錢)
上為末,清茶調(diào)下,日三服,一應(yīng)障翳皆可磨退。

治小兒夜啼

燈花(七個) 硼砂(二分五厘) 朱砂(少許)
上研極細(xì)末,蜜調(diào)成膏,候小兒困時,以少許抹口唇上。


點擊查看:<<嬰童百問>>目錄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