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侶山堂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小腹脹
    

醫(yī)學綱目:小腹脹

先腹大,后四肢腫,為脹;颡毟勾,四肢不腫者,治法同。□〔無〕附子綠豆湯 治寒客皮膚,殼殼然而堅,腹大身腫,按之陷而不起,色不變,病名膚脹。一劑未知,再作。大附子(一個,重七錢者,生,去皮臍,半破) 綠豆(二兩)上以生姜二兩切,水二碗煎至一碗,去渣,分…

先腹大,后四肢腫,為脹;颡毟勾,四肢不腫者,治法同。

〔無〕附子綠豆 治寒客皮膚,殼殼然而堅,腹大身腫,按之陷而不起,色不變,病名膚脹。一劑未知,再作。

大附子(一個,重七錢者,生,去皮臍,半破) 綠豆(二兩)

上以生二兩切,水二碗煎至一碗,去渣,分三服,空腹溫服。次日,將前附子破作四片,再用綠豆二兩,姜一兩,如前煎服。停三日,復將附子作八片,如前煎服。(治鼓脹法,并見后行濕寒熱氣血諸條,皆其法也。)

〔仲〕脹滿,按之不痛為虛,痛者為實,可下之。腹脹時減,復如故,此為寒,當與溫藥。腹?jié)M不減,減不足言,須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称⑻摑M者,黃 湯。(芍藥停濕。)脾實滿不運,平胃散。(蒼術泄?jié)瘛?

東垣云∶腹脹滿,氣不轉者,加濃樸以破滯氣。腹中夯悶,此非腹脹滿,乃散而不收,可加芍藥收之。是知氣結而脹,宜濃樸散之;散而脹,宜芍藥收之。

〔丹〕鼓脹,大補中氣行濕。此乃脾虛之甚,必須遠音樂,斷濃味。朝寬暮急,血虛;暮寬朝急,氣虛;終日急,氣血皆虛。用大劑人參、白術,佐以陳皮、蒼術、茯苓之類。有血虛者,四物行血,隨證加減。凡補氣,必帶濃樸寬滿。腹脹必少佐濃樸者,蓋濃樸味辛,以氣聚于上焦故也。氣不運,加木香。氣若陷下,用升麻、柴胡以提其氣。水腫當補脾為主,白術、茯苓、陳皮佐之。

鼓脹論 心肺陽也,居上;腎肝陰也,居下;脾居中亦陰也,屬土。經曰∶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干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是脾具坤靜之德,而有干健之運,故能致心肺之陽,降腎肝之陰,升而成天地交之泰,是為無病之人。今也七情內傷,六yin外侵,飲食失節(jié),房勞致虛,脾土之陰受傷,轉輸之官失職。胃雖受谷,不能運化,故陽自升,陰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于斯時也,清濁相混,隧道壅塞,氣化濁血瘀郁而為熱;熱留而久,氣化成濕;濕熱相生,遂成脹滿,經曰鼓脹是也。以其外雖堅滿,中空無物,有似于鼓,其病膠固,難以治療,故又名曰蠱。若蟲侵蝕,有蠱之義。驗之治法,理宜補脾。又須養(yǎng)肺金以制木,使脾無賊邪之慮。滋腎水以制火,使肺得清化之令。卻鹽味以防助邪;斷妄想,遠音樂,以保母氣,無有不安。醫(yī)者不察,病起于虛,急于取效, 能希賞。病者苦于脹急,喜行利藥,以求一時之快。不知寬得一日半日,其腫愈甚,病邪甚矣,真氣傷矣,去死不遠。古方惟禹余糧丸,又名石中黃丸,又名紫金丸,制肝補脾,殊為切當。亦須隨證,又須順時加減用之為妙。

予友俞仁叔,儒而醫(yī),連得家難,年近五十得此疾,自制禹余糧丸服之。予診其脈,弦澀而數,曰∶此丸新制, 煉之火邪尚存,溫熱之藥太多,宜自加減,不可執(zhí)方。俞笑曰∶今人不及古人,此方不可加減。服之一月,口鼻出血,色黑骨立而死。

楊兄年五十,性嗜酒,病瘧半年,患脹病,自察必死來求治。診其脈弦而澀,重則大。瘧未愈,手足瘦而腹狀如蜘蛛。遂教以參、術為君,當歸川芎、芍藥為臣,陳皮、黃連、濃樸、茯苓為佐,生甘草些少,作濃湯飲之,一日定三帖。彼亦嚴守戒忌。一月后瘧得汗而愈。又半月,小便長而脹愈。中間雖少有加減,大意只是利氣行濕。

又,陳氏年四十余,性嗜酒,大便時見血,于春間患脹,色黑而腹大,其形如鬼。診其脈數而澀,重似弱。予以四物加黃連、黃芩、木通、白術、陳皮、濃樸、生甘草作湯與之,近一年而安。一補氣,一補血,余藥大率相出入,皆獲安以保天壽。或曰∶氣無補法,子何補氣而獲安?果有說以通之乎?予曰∶氣無補法,乃世俗之言也,蓋氣之為病,痞悶壅塞,似難于補,恐增病勢。不思正氣虛者,不能營運,邪滯所著而不去,所以為病。《經》曰∶壯者氣行則愈,怯者著而成病。茍或氣怯不用補法,氣何由行?或曰∶子之藥審則審矣,何效之遲也。病者久在床枕,將必厭子之迂而求速效者矣。予曰∶此病之起,或三五年,或十余年,根深勢篤,欲求速效,自求禍耳。知王道者,能治此病也。或曰∶脹病將終,不可與利藥乎?予曰∶灼知其不因于虛,受病亦淺,脾胃尚壯,積滯不固,而又有可下之證,亦宜略與疏導。若援張子和浚川散、禹功丸為例,行迅攻之策,實所不敢。

潘可達女,年十九歲,稟受頗濃,患胸腹脹滿,自用下藥,利十數行,時脹無增減來求治。診其脈皆大,略按即散而無力,全無數意。予曰∶此有表證,反攻里,當死。賴稟受好,時又在室,尚可挽回,壽損矣。急與四物湯加人參、白術、帶白陳皮、炙甘草煎服。至半月后,病不退,又自用蘿卜根種煎湯,澡浴兩度,時腫稍增。予曰∶表病攻里,已自難救,今又虛其表,事急矣。于前藥去地黃、芍藥,加黃 ,倍白術,大劑濃煎湯飲;又吞人參白術丸。十日后,如初病時。又因吃難化物自利,以參、術為君,少加陳皮為佐,又與肉豆蔻、訶子為君,山楂子為使,粥和作丸吞之,至四五十帖而安。

一男子年四十余,患瘧久而腹脹,脈不數而微弦,重取則來不滑利,輕重又皆無力。遂與索氏三和湯三倍加白術,入姜汁服之。數服而瘧愈,小便利二三行,脹稍減。遂又小便短少,予作氣血兩虛,于前藥內入人參、牛膝、當歸身尾作大劑料,百服而愈。

索氏三和湯三倍加白術方

白術 濃樸 陳皮(各三兩) 木通(一兩) 檳榔 紫蘇(各二兩) 甘草 海金沙 大腹皮 白茯苓 枳殼(各一兩) 水煎服。

〔!調胃白術澤瀉 治痰病化為水氣傳變,水谷不能食。

白術(半斤) 澤瀉 芍藥 陳皮 茯苓 生姜 木香 檳榔(各一兩)

上為末,治腹腫如神。若心下痞,加枳實。若心下盛,加牽牛。

〔仲〕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枳術湯主之。

枳實(七個) 白術(二兩)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腹中軟,即當散也。

〔羅〕真定王君用,年一十九歲,病積,臍左連脅如覆杯,腹脹如鼓,多青絡脈,喘不得臥。時值暑雨,加之自利完谷,日晡潮熱,夜有盜汗,求予往治之。脈得浮數,按之有力。謂病家曰∶凡治積,非有毒之劑攻之則不可。今脈虛弱如此,豈敢以常法治之。遂投分滲益胃之劑,數服而便清自調;雜以升降陰陽、進食和氣而腹大減。胃氣稍平,間以消積之劑,不月余,良愈。先師嘗曰∶潔古老人有云∶養(yǎng)正積自除。譬如滿座君子,縱有一小人,自無容地。今令真氣實,胃氣強,積自消矣。

〔丹〕一婦人,年三十六歲,家貧多勞,性偏急。自七月斷經后,八月小腹下有一塊,偏左如拳,有時塊起即痛作,伏則勢減。至半月后,腹?jié)u腫脹,食減平時三分之二,無力,遇夜發(fā)熱.天明即稍退,其脈得虛微短弱澀,左尤甚。初與白術一斤,帶白陳皮一斤,作二十帖服。以三圣膏貼塊上,經宿則塊軟,再宿則塊小。旬日后食稍進,熱減半,脈稍有力。又與白術一斤,帶白陳皮半斤,酒當歸身半斤,木通三兩,每帖研仁九粒。盡此劑,病悉除。

一婦人,年五十余歲,素好怒,因食燒豬肉,次早面脹,絕不思食,倦怠,六脈沉澀,獨左豁大。余作體虛有痰,氣為痰所隔不得降,當以補虛利痰為主。每早以二陳湯加參、術大劑與一帖,服后探令吐出藥。辰巳時,復與索氏三和湯一倍加白術二帖。至睡后,以神佑七丸以撓其痰,去牽牛。如此服至一月而安矣。

金壽一安人,年七十一歲,好濕面,得帶下病,亦惡寒淋瀝。醫(yī)與荷花須、柴胡等藥,發(fā)熱,所下愈多。醫(yī)與縮砂、豆蔻藥,以其食少也;腹?jié)M脹,氣喘,又與葶藶散,不應。又與禹余糧丸,病愈甚。醫(yī)又與崇土散,亦不應。予脈之,兩手洪澀,輕則弦長而滑實,至是喘甚不得臥。此不是濕而釀成濕,在足太陰、陽明二經。水谷之氣為濕所抑,不得上升,遂成帶下。理用升舉之劑,以補氣、和血吹之。而醫(yī)反與澀燥,宜其展轉身病。遂與人參生肺之陰以拒火毒;白術以補胃氣除濕熱、行水道;桃仁去污生新;郁李仁行積水,以通草佐之;犀角屑解食毒、消腫悶;檳榔治最高之氣。作濃湯吞下保和丸藥。又疑素濃養(yǎng),有肉積,加阿魏小丸同咽之。四五日后,積氣漸消,腫漸下。又加補腎丸以生腎水之真陰。又兩三日后,漸安而得睡,食有味矣。又兩日后,加與點丸以驅逐肺家之積熱而愈。

一丈夫,脾有熱,腎有虛,胃有積,得腫疾或進或退,口干或氣喘。醫(yī)連月,不退。脈軟而細,以其形肥,不以為忌。用∶

白術(四錢) 芍藥 地黃(三錢) 連翹 當歸(二錢) 青皮(二錢半) 人參 木通 羌活 黃芩(各一錢半) 甘草 紅花(些)

上分五帖,煎下保和丸。

楊生,年三十,因瘧初安,淡食豆腐齋飯成脹,在膈上,小便赤少,不思食,口渴,脈弦而澀,此胃中有瘀血。用∶

蘇梗(三分) 木通(半錢) 白術(一錢半) 川芎 枳實 白芍(各五分) 甘草(二分,炙) 陳皮(五分)濃樸(三分)

上研,益元散下保和丸五十粒。

一丈夫氣上,肚或膨脹,此下虛所致。

陳皮(五錢) 人參 歸須 白術 連翹(各三錢) 地黃 芍藥(各二錢) 木通(一錢半) 甘草(五分)

上分五帖,煎下保和丸。

木香化滯湯

白豆蔻(仁) 陳皮 大腹子 白茯苓 砂仁 人參(各一錢) 青皮 檳榔 木香 姜黃(各二錢) 白術(一錢) 甘草(炙,四分) 白檀(二分) 藿香葉(二分) 桔梗(五分)

上為細末,水一大盞二分,煎至一盞,稍熱服;食前沸湯點服亦得。

上方,治因積滯成脹,皆以參、術、樸、通等煎湯,補虛行濕;下神佑、阿魏等丸消積,所謂攻補兼施者也。

小溫中丸 治脹。是脾gydjdsj.org.cn/yaoshi/虛不能運化,不可下之。

陳皮 半夏(湯泡,去皮臍) 神曲(炒) 茯苓(各一兩) 白術(二兩) 香附子(不要烘曬) 針砂(各一兩半,醋炒紅) 苦參(炒) 黃連(炒。各半兩) 甘草(三錢)

上為末。醋水各一盞,打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術六錢,陳皮一錢,生姜一片,煎湯吞下。

虛甚,加人參一錢。各用本方去黃連,加濃樸半兩。忌口。病輕者,服此丸六七兩,小便長;病甚者服一斤,小便始長。

〔無〕禹余糧丸 治十種水氣,腳膝腫,上氣喘滿,小便不利。但是水氣,悉皆主之。(許學士及丹溪皆云∶此方治膨脹之要藥。)

蛇含石(大者三兩以新鐵銚盛,入炭火中燒,蛇黃與銚子一般紅,用鉗取蛇黃,傾入醋中,候冷取出,研極細) 禹余糧(三兩) 真針砂(五兩,先以水淘凈,炒干,入禹余糧一處,用米醋二升就銚內煮,醋干為度。

后用銚,并藥入炭中燒紅,鉗出傾藥凈磚地上,候冷研細)

以三物為主,其次量人虛實入下項∶(治水多是取轉。惟此方三物既非大戟、甘遂、芫花之比,又有下項藥扶持,故虛人老人亦可服)

羌活 木香 茯苓 川芎 牛膝(酒浸) 桂心 白豆蔻(炮) 茴香(炒) 蓬術(炮) 附子(炮)干姜(炮) 青皮 京三棱(炮) 白蒺 當歸(酒浸一宿。各半兩)

上為末,拌勻,以湯浸蒸餅捩去水,和藥再搗極勻,丸如桐子大。食前,溫酒、白湯送下三十丸至五十丸。

最忌鹽,一毫不可入口,否則發(fā)疾愈甚。但試服藥,即于小便內旋去,不動臟腑。病去,日三服。兼以溫和調補氣血藥助之,真神方也。

〔丹〕脈堅實,人壯盛者,或可用攻藥,便收拾白術為主。

〔垣〕中滿治法,開鬼門、潔凈府。開鬼門者,發(fā)汗也;潔凈府,利小便也。又中滿者瀉之于內,謂脾胃有病,當令上下分消其氣。下焦如瀆,氣血自然分化,不待泄滓穢,如或大實大滿,大小便不利,從權以寒熱藥下之;騻、濕面,及味濃之物,膏粱之人,又或食已便臥,使?jié)駸嶂畾獠坏檬┗铝罡姑洕M,此亦是熱脹也。治熱脹、分消丸主之。

〔仲〕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湯主之。

桂枝 生姜(三兩) 甘草(一兩) 大棗(十二個) 麻黃 細辛(各二兩) 附子(一個,炮)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分溫三服。當汗出,如蟲行皮中,即愈。

〔《圣》〕牛黃琥珀 治水腫腹大,氣息不通危急者,神效。

牛黃 琥珀 椒目(沉水者) 葶藶(炒紫色。各三分) 昆布(洗,炙) 海藻(洗,炙。各一兩一錢)牽牛(炒) 桂(各一兩)

上七味為末,另研葶藶如泥,一處拌勻,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飲下,以小便利為度,日再服。

河間方有麝香、龍膽,無琥珀,易名苦葶藶膏,治法與此方同。

〔仲〕腹?jié)M,口舌干燥,此腸胃間有水氣,防己椒藶丸主之。

防己 椒目 葶藶(炙) 大黃(各一兩)

上四味,末之,蜜為丸如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增,口中自有津液?收,加芒硝五錢。

〔無〕葶藶丸 治腫滿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澀濁。

甜葶藶(隔紙炒) 薺菜根(等分)

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陳皮湯嚼下。只三丸,小便清數,丸當依舊。(以上葶藶、椒目行濕。)

〔羅〕白丸子 治單腹脹,神效。(方見水脹門。)

〔潔〕治水氣蠱脹,潔凈府,楮實子丸。

楮實子(一斗,水二斗熬成膏子) 白丁香(一兩半) 茯苓(三兩)

上二味為末,用楮實膏為丸,如桐子大。不計丸數,從少至多,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脹減為度。次服中治丸,末治藥調養(yǎng),疏啟其中。忌甘苦。峻補其下,宜五補七宣丸。(白丁香為行濕之劑。中治丸即白術散,用白術、澤瀉等分以為末,茯苓煎湯調下。末治即黃 建中之類方,并見水腫門。)

〔世〕治蠱。用蝦蟆一枚;去內腸,入螻蛄七個,新瓦上焙干為末丸,酒服。如無螻蛄,用縮砂七粒,(本草云∶蝦蟆味辛寒有毒,主邪氣,破瘕堅。)

〔《素》〕黃帝問曰∶有病心腹?jié)M,旦食則不能暮食,此為何?岐伯對曰∶名為鼓脹。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帝曰∶其時有復發(fā)者何也?岐伯曰∶此飲食不節(jié),故時有病也。雖然,其病且已,時故當病,氣聚于腹也。(腹中論 王注∶雞矢大利小便,微寒,用湯漬服之。潔古云∶以酒調服。)

〔無〕五積,久必心腹脹滿。肝為肥氣,心為伏梁,肺為息奔,脾為痞氣,腎氣奔豚,如斯之類,從五積法治之可也。

〔丹〕朱恕八哥,肚腫,因濕氣起自五月,能飲酒,左脅有塊,兩足時有腫。

白術 三棱(醋炒) 木通 陳皮 大腹皮 赤茯苓 海金沙(各五分) 甘草(二分) 炒樸(五分) 肉桂(三分)

煎湯下保和丸三十、溫中丸三十、抑青丸十丸。

〔垣〕廣術潰堅丸 治中滿腹脹,內有積堅硬如石,形如盤,令人坐臥不寧,大小便澀滯,為喘氣促,面色痿黃。

濃樸(五分,生) 黃芩(五分) 黃gydjdsj.org.cn/acu/連(六分) 草豆蔻(五分) 益智(五分) 半夏(七分) 蓬術(二分)甘草(生) 紅花(一錢) 柴胡 升麻 吳茱萸 澤瀉(各二分) 神曲(三分) 歸梢(五分) 青皮(二分) 陳皮(一分) 葛根(四分,治虛渴)

上銼,如麻豆大,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忌酒面。二服之后,中滿減半。止有積不消,再立方,名曰半夏濃樸湯。

濃樸(八分) 半夏(一錢) 吳茱萸 肉桂 紅花 黃連(各一分) 桃仁(七分) 蘇木(五分) 京三棱 蒼術白術 柴胡 葛根(不渴不用) 甘草(生。各三分) 歸梢 豬苓 干姜 升麻(各四分) 草豆蔻(二錢) 澤瀉(六分) 木香 青皮 陳皮 黃芩(生,各二分) 昆布(少) 神曲

上銼,如麻豆大,作一服,根據前煎服之。禁忌如前。服此藥二服后,前證又減一半,卻于前藥中加減之。

濃樸(五分) 黃芩(二分) 甘草(炙,五分) 吳茱萸(一分) 益智(二分) 砂仁(一分) 豆蔻(三分)半夏(四分) 黃 (四分) 紅花(少) 歸梢(一錢) 黃連(一分)

上銼,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前。忌苦寒藥泄大便,又忌魚、肉并鹽物、房事等項。

〔丹〕心腹膨 ,內多食積所致。

南星(一兩半) 半夏 栝蔞仁(研,和爛。各一兩) 香附(童便浸) 黃連(姜炒。各二兩) 礞石(硝 )蘿卜子(五錢) 麝香(少) 連翹(五錢)

上用面糊為丸。

腹腫不寬滿,食肉多。

黃連(一兩) 阿魏(半兩,醋浸,擂細)

作糊丸,同溫中丸,白術湯送下。

食肉多,腹脹,用三補丸料內加香附、半夏曲、蒸餅丸服。(三補方見治寒熱。)

〔世〕四炒枳殼丸 治氣血凝滯,腹內蠱脹。

枳殼(四兩,去穣,切作指面大塊,分四處。一兩,用蒼術一兩同炒黃,去蒼術;一兩,用蘿卜子一兩同炒黃,去蘿卜子;一兩,用干漆一兩同炒黃,去干漆;一兩,用茴香一兩同炒黃,去茴香。止用枳殼為細末)

上用原炒蒼術、蘿卜子、干漆、茴香四味,同水二碗,煎至一碗,去渣,煮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米飲下。

〔孫〕殿中丞某郎中妹,十歲,腹痛色不變,按之而大陷,心腹痞膈,病已月余。按《甲乙經》云∶三焦脹者,氣滿于皮膚中,殼然石堅。遂與仲景方,濃樸、生姜二兩,半夏七錢,甘草半兩,人參一錢。每用藥一兩五錢,水煎分三服,一日服之。至二十日愈。

〔潔〕棗一斗,置鍋內,入水約四指,用大戟并根苗蓋遍,盆合之煮熟為度,去大戟不用,旋旋吃棗無時,棗盡,決效如神。

〔丹〕大戟為末,棗肉丸。每七丸,泄利小水,劫快實者。

〔垣〕沉香交泰丸 治脹,大便燥結,脈沉之洪緩,浮之弦者。

沉香 白術(各三錢) 枳實(炒,一錢) 濃樸(姜制,五錢) 茱萸(湯泡) 白茯苓 澤瀉 陳皮 當歸(各二錢) 大黃(酒浸,一兩) 青皮 木香(各二錢)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八十丸,溫湯下,食后。微利止。

沉香海金沙丸 治一切積聚,脾濕腫脹,肚大青筋,羸瘦惡證。

海金沙(五錢半) 沉香(二錢) 輕粉(一錢) 牽牛末(一兩)

上為末,研獨科蒜如泥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煎百沸燈心通草湯空腹送下。更量虛實加減丸數,取利為度。

〔潔〕治腫木香散 治水腫脹大如鼓,或遍身皆腫。

木香 大戟 白牽牛(各等分)

上細末。用豬腰子一雙,批片摻末在內,煨熟,空心服之。如食左腰子則拓左臂,如食右腰子拓右臂。如腫不能全去,于肚上繞臍滿腹,涂甘遂細末,卻飲甘草水少許,其腫便去也。

〔《竹》〕香棗丸 治蠱氣病有十種。

苦丁香為細末,用熟棗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棗湯送下,空心服之,立效。三服大愈。

〔仲〕病腹?jié)M,發(fā)熱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濃樸七物湯主之。

濃樸(半斤) 甘草 大黃(各三兩) 大棗(十枚) 枳實(五個) 桂枝(三兩) 生姜(五兩)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八合,一日三服。嘔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黃。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上下脹諸方,蓋本于經,所謂泄之則脹已之旨也。

〔丹〕治脹專主濕熱,治法見前補虛行濕條。

〔垣〕諸腹脹大皆屬于熱論此乃八益之邪,有余之證,自天外而入,感風寒之邪,自表傳里,寒變?yōu)闊,作胃實腹病,日晡潮熱,大渴引飲,譫語,是太陽陽明并大實大滿者,大承氣湯下之。少陽陽明微滿實者,小承氣湯下之!秲冉洝吩恍怪畡t脹已,此之謂也。又熱論云傷寒變?yōu)闊,故下之不脹者,以明寒因寒用,故曰下之脹已,非陰盛生內寒?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tcm/2009/20090113023307_77485.shtml" target="_blank">胃寒脹滿之病。假令 瘧為脹滿,亦有寒脹熱脹,是天之邪氣傷暑而得之。不即時發(fā),至秋發(fā)者,何也?暑天當時助正氣,故邪不能發(fā)。至秋暮,暑氣衰絕,而瘧病作矣。知其寒也,《局方》用交解飲子者是也。此天之邪氣雖有余,病 瘧猶以為寒,況不足病為脹滿者乎?是知腹脹多為寒病也。何以言之?《脈經》云∶胃中寒則脹滿!鹅`樞經》云∶夫飲食不節(jié),起居不時,末傳寒中。又云∶腹脹滿,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飲食不下,取胃之三里。又云∶濁氣在上,則生 脹!鹅`樞經》云∶脹取三陽。三陽者,足太陽膀胱寒水為脹,與《內經》通評虛實論說∶腹暴滿,按之不下,取足太陽經絡者,胃之募也。正同。又云∶腹?jié)M 脹,支膈 脅,下厥上冒,過在太陰陽明。此乃胃中寒熱郁遏也。又云∶太陰之厥,則腹?jié)M 脹,后不利,不欲食,食則嘔不得臥。按《內經》所說寒脹多如此,老夫但略舉其端。其病者不悟寒脹之多,一切脹滿病作熱治之,多用三花神佑丸,大黃、牽牛之類下之,或藥病不相應,立致夭折。由是論之,當從《靈樞》、《素問》乎?當從俗醫(yī)胸臆之論乎?今立治中滿 脹寒脹一方,熱脹一方,評而用之,使上下分消其氣可也。(中滿分消湯治寒脹,分消丸治熱脹,二方并見后條。)

〔《靈》〕胃中寒,則腹脹。胃中寒,腸中熱,則脹而且泄。(師傳篇)

適寒涼者脹,下之則脹已。(五常政論 東垣沉香海金沙丸方見脈實篇。)陰并于下則足寒,足寒則脹也。(厥論)

〔垣〕濁氣在上則生 脹陰陽應象論云∶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 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夫 脹者,以寒熱溫涼論之,此何脹也?曰∶此飲食失節(jié)為脹,乃受病之始也。濕熱亦能為脹,右關脈洪緩而沉弦。脈浮于上,是風濕熱三脈相合而為病也。是脾胃之令不行,陰火亢甚,乘于脾胃,盛則左遷而陽道不行,是六腑之氣已絕于外;鹗⒛芰钅笇,風氣外絕。風氣外絕者,是谷氣入胃,清氣營氣不行,便是風氣也,異呼同類,即胃氣者是也。經云∶虛則兼其所勝。土不勝者,肝之邪也,是脾胃之土不足,木火大勝者也。經云∶濁陰出下竅,濁陰走五臟,濁陰歸六腑,濁陰歸地。此平康不病之常道,反此則為脹也。陰陽論云∶飲食不節(jié),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陰受之則入五臟,入五臟則 脹閉塞。調經篇云∶下脘不通,則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內熱。下脘者,幽門也。人身之中,上下有七沖門,皆下沖上也。幽門上沖吸門,吸門者,會厭也。沖其吸入之氣,不得下歸于腎,肝為陰火動相拒,故咽膈不通,致濁陰之氣不得下降,而大便干燥不行,胃之濕與客陰之火俱在其中,則腹脹作矣。治在幽門,使幽門通利,泄其陰火,潤其燥血,生益新血。幽門通利,則大便不閉,吸門亦不受邪,其膈咽得通, 滿腹脹俱去,是濁陰得下歸地矣。故經曰∶中滿者瀉之于內,此法是也。

沉香交泰丸 治濁氣在上,中擾清陽之氣,郁而不伸,以為腹脹,服之以利為度。(方見前。)

上治脈洪、便結而脹。

范天秩郎中之內,八月中先因勞役飲食失節(jié),加之憂思氣結,病心腹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兩脅刺痛,診其脈弦而細。至夜?jié)彡幹畾猱斀刀唤担?脹尤甚。大抵陽主運化,飲食勞倦,損傷脾胃,陽氣不能運化精微,聚而不散,即為脹滿。先灸中脘,乃胃之募穴,引胃中生發(fā)之氣,上行陽道,后以順氣湯助之,則濁陰之氣,自此而降矣。

木香順氣湯 治濁氣在上,則生 脹。

木香 蒼術 草豆蔻(面裹煨。各三分) 濃樸(制,四分) 青皮(一錢) 益智 陳皮 澤瀉 白茯苓(去皮) 半夏 干姜 吳茱萸(湯泡。各二分) 當歸 人參(各五分) 升麻 柴胡(去蘆。各一分)

《內經》曰∶留者行之,結者散之。以柴胡、升麻之苦平,行少陽陽明二經,發(fā)散清氣,營運陽分為君。以生姜、半夏、草豆蔻、益智仁之甘辛大熱,消散中寒為臣。以濃樸、木香、蒼術、青皮之辛苦大溫,通順滯氣;以陳皮、當歸、人參辛甘溫,調和榮衛(wèi),滋養(yǎng)中氣;濁氣不降,宜以苦泄之,吳茱萸之苦熱泄之者也;氣之薄者,為陽中之陰,茯苓甘平,澤瀉咸平,氣薄引濁陰之氣自上而下,故以為佐。氣味相合,散之泄之,上之下之,使清濁之氣各安其位也。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前。忌生冷硬物。

上治脈弦細、脅痛而脹。

中滿分消湯 治中滿寒脹、寒疝,大小便不通,陰躁足不收,四肢厥逆,食入反出,下虛中滿,腹中寒,心下痞,下焦躁寒沉厥,奔豚不收,二服愈。

黃 (五分) 益智 半夏(各三分) 川烏(一分) 吳茱萸 草豆蔻(各五分) 人參 木香 青皮 當歸 黃連(各二分) 濃樸(五分) 茯苓 澤瀉 生姜 麻黃(不去節(jié)。各二分) 升麻(三分) 柴胡梢 干姜 蓽澄茄(各二分) 黃柏(五分)

上銼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前。大忌房勞、酒、面、生冷、硬物、油膩。

〔丹〕治大人小兒,因食果子多而腹脹氣急者。肉桂細米飯丸,綠豆大。每服十丸,小兒五粒,熱水下。(《經驗方》)

〔垣〕《靈樞經》云∶腹?jié)M大便不利,上走胸臆,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陰。取者,瀉也。宜以辛熱散之。

良姜 肉桂 益智 草豆蔻仁 濃樸 升麻 甘草 獨活(使) 黃柏(少許引用)

又方

桂枝 桔梗 人參 青皮(少許) 陳皮 良姜 白術 澤瀉 吳茱萸

四肢濕腫,宜繆刺。先瀉其血結,后調其真經。(謂刺去其血結是也。)

〔《千》〕治心腹脹滿短氣。以草豆蔻一兩,去皮為細末。生姜湯調下五分。

〔垣〕太陰所至為蓄滿 辨云∶脾為陰中之太陰。又云∶脾為陰中之至陰,乃為坤元亙古不遷之土。天為陽,火也。地為陰,水也。在人則為脾,同陰水之化。脾有余則腹脹滿,食不化,故無陽則不能化五谷,脾盛乃大寒為脹滿。故《脈經》云∶胃中寒則脹滿。大抵此病皆水氣寒濕為之也。治宜大辛熱之劑,必愈。然亦有輕重。

木香塌氣丸 治中滿腹脹,下焦虛損者。

蘿卜子(炒) 陳皮(去白。各五錢) 胡椒(二錢) 草豆蔻(面裹,煨) 木香 青皮(各一錢) 蝎梢(去毒,二錢半)

上為細末,水調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忌油膩,服白粥百日,重者一年。小兒丸如麻子大。桑白皮湯下十丸,日三服。大人陰囊洪腫冰冷,須用青鹽、干姜、白面各三錢,水和膏攤紙上涂貼。

諸脹腹大,皆為熱。(全文見診。)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于熱。

〔垣〕中滿分消丸 治中滿熱脹、鼓脹、氣脹、水氣脹、大熱脹,有寒者不治。

黃芩(炒) 黃連(各五錢。炒) 姜黃 白術 人參(去蘆) 甘草(炙) 豬苓(去皮。各一錢) 白茯苓(去皮) 砂仁(各二錢) 枳實(炒黃) 半夏(湯泡。各五錢) 干姜(二錢) 濃樸(去皮,炒,一兩)知母(炒,四錢) 澤瀉(二錢) 陳皮(三錢)

上共為細末,水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焙干,白湯下,食后。寒因熱用,故焙服。

〔丹〕有第二小娘,食積挾濕,手足生瘡,腹?jié)M面浮,口渴食少,膈滿,小便少,大便實。

大腹皮 干葛(各二錢) 黃芩(五錢) 陳皮(五錢) 濃樸(三錢) 川芎(三錢) 炙甘(一錢) 白術(一兩) 木通(半兩) 姜三片,煎服。

南二孺人,面浮肚脹。

蒼術(五錢) 黃柏(三錢,炒) 白術(兩半) 陳皮(一錢) 木通(二錢) 川芎(五分) 滑石(炒,錢半) 甘草(二錢,炙) 濃樸(五分)

裴孺人,年五十二歲,氣上膈滿,食少,此積熱生濕。診得左三部澀小,右三部微數,重取稍大。喜得無弦脈,為可治之病。

白術(一兩) 青皮(三錢) 陳皮 濃樸(各五錢) 大腹皮(二錢) 片芩(炒) 木通(五錢) 蘇梗 川芎(各三錢) 桂枝(三錢) 甘梢(一錢半)

分十帖。姜二片,煮飲之。煎渣之湯下保和三十丸。

〔《經》〕患腹脹滿夯悶。掘山梔根少許,煎水調一盞服。女人血氣腹腫,以山梔根末三錢,熱酒空心服之。

〔仲〕寸口脈遲而澀,遲則為寒,澀則為血不足。跗陽脈微而遲,微則為氣,遲則為寒。寒氣不足,則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則營衛(wèi)不利,營衛(wèi)不利則腹?jié)M腸鳴相逐,氣轉膀胱,榮衛(wèi)俱勞。陽氣不通即身冷,陰氣不通即骨寒。陽前通則惡寒,陰前通則痹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尿,名曰氣分。

氣分,謂氣不通利而脹;血分,謂血不通利而脹,非脹病之外又別有氣分、血分之病也。蓋氣血不通利,則水亦不通利而尿少,尿少則腹中水漸積而為服。但氣分,心下堅大而病發(fā)于上;血分,血結胞門而病發(fā)于下。氣分先病水脹后經斷;血分先經斷后病水脹也。(血分治法,見水腹脹門。)

腹?jié)M 脹,支膈 脅,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全文見治虛實條。)

〔《素》〕太陰所謂病脹者,太陰子也。十一月,萬物氣皆藏于中,故曰病脹。(脈解篇)

上脾胃脹,治法見前補虛行濕條諸方是也。

腎氣實則脹。(全文見治虛實條。)二陰一陽,發(fā)病善脹,心滿善氣。(全文見診病傳變。)

運氣 脹有七∶

一曰濕助脾盛而脹。經云∶諸濕腫滿,皆屬脾士。又云∶歲土太過,甚則飲食中滿。又云∶歲土不及,濕乃大行,民病腫滿。又云∶土郁之發(fā),民病心腹脹滿,腸鳴。又云∶太陽司天,寒氣下臨,濕氣變物,水飲內蓄,中滿不發(fā),甚則 腫,治以諸熱是也。

二曰風攻脾虛而脹。經云∶厥陰在泉,風yin所勝,病腹脹,治以辛涼是也。

三曰寒脹。經云∶水太過曰流衍。流衍之紀,其病脹。又云∶歲水太過,寒氣流行,甚則腹大脛腫。又云∶水郁之發(fā),民病痞堅腹?jié)M。又云∶太陽之勝,皮膚痞腫腹?jié)M。又云∶太陰司天之政,民病寒濕腹?jié)M,身 腫。

三之氣,感于寒濕,民病 腫胸腹?jié)M,治以諸熱是也。

四曰燥脹。經云∶陽明之復,腹脹而泄,治以溫劑是也。

五曰寒郁熱于中而脹。經云∶陽明司天之政,初之氣,寒雨化,其病中熱脹。又云∶太陽司天之政,二之氣,大涼反至,火氣遂抑,民病氣郁中滿是也。

六曰寒熱相搏而脹。經云∶少陰司天之政,水火寒熱接于氣交,民病腹脹大。又云∶太陰司天之政,四之氣,寒風曉暮,蒸熱相搏,民病心腹?jié)M熱臚脹,甚則 腫是也。

七曰火郁之發(fā)脹。經云∶火郁之發(fā),民病脅腹、胸背、面首、四肢 臚脹是也。

〔梅〕治腹?jié)M不能服藥導引方。取獨蒜煨熟,去皮,納下部,冷即易。

〔《靈》〕黃帝曰∶脈之應于寸口,如何而脹?岐伯曰∶其脈大堅以澀者,脹也。黃帝曰∶何以知臟腑之脹也?岐伯曰∶陰為臟,陽為腑。黃帝曰∶夫氣之令人脹也,在于血脈之中耶?臟腑之內乎?岐伯曰∶二者皆存焉,然非脹之舍也。黃帝曰∶愿聞脹之舍?岐伯曰∶夫脹者,皆在于臟腑之外,排臟腑而郭胸脅,脹皮膚,故命曰脹。黃帝曰∶臟腑之在胸脅、腹里之內也,若匣匱之藏禁器也。各有次舍,異名而同處。一域之中,其氣各異,愿聞其故?岐伯曰∶夫胸腹,臟腑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胃者,太倉也。咽喉小腸者,傳送也。胃之五竅者,閭里門戶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故五臟六腑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狀。黃帝曰∶愿聞脹形?岐伯曰∶夫心脹者,煩心短氣,臥不安。(《甲乙經》云∶心輸主之,亦取列缺。)肺脹者,虛滿而喘咳。(《甲乙經》云∶肺輸主之,亦取太淵。)肝脹者,脅下滿而痛引小腹。(《甲乙》云∶肝俞主之,亦取太沖。)脾脹者,善噦,四肢煩 ,體重不能勝衣,臥不安。(《甲乙》云∶脾俞主之,亦取太白。)腎脹者,腹?jié)M引背,央央然腰髀痛。(《甲乙》云∶腎俞主之,亦取太溪。)胃脹者,腹?jié)M,胃脘痛,鼻聞焦臭,妨于食,大便難。(《甲乙》云∶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大腸脹者,腸鳴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則飧泄不化。(《甲乙》云∶天樞主之。)小腸脹者,少腹 脹,引腰而痛。(《甲乙》云∶中主之。)膀胱脹者,少腹?jié)M而氣癃。(《甲乙》云∶曲骨主之。)三焦脹者,氣滿于皮膚中,輕輕然而不堅。(《甲乙》云∶石門主之。)膽脹者,脅下痛脹,口中苦,善太息。(《甲乙》云∶陽陵泉主之。)凡此諸脹者,其道在一,明知逆順,針數不失。瀉虛補實,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粗之所敗,謂之天命。補虛瀉實,神歸其室,久塞其空,謂之良工。黃帝曰∶脹者焉生?何因而有?岐伯曰∶衛(wèi)氣之在身也,常然并脈,循分肉,行有逆順,陰陽相隨,乃得天和。五臟更始,四時循序,五谷乃化。然后厥氣在下,榮衛(wèi)留止,寒氣逆上,真邪相攻,兩氣相搏,乃合為脹也。榮氣循脈,衛(wèi)氣逆為脈脹;衛(wèi)氣并脈,循分為膚脹。三里而瀉,近者一下,遠者三下,無問虛實,工在疾瀉。(“榮衛(wèi)循脈”至此三十九字,原誤在“病各有形”之下,“黃帝曰∶愿聞”之上。有,“三里而瀉”之上,當有脫簡!都滓摇吩啤梅参迮K六腑之脹皆取三里,三里者脹之要穴也。)黃帝曰∶善。何以解惑?岐伯曰∶合之于真,三合而得。帝曰∶善。黃帝曰∶脹論言無問虛實,工在疾瀉,近者一下,遠者三下。今有其三而不下者,其過焉在?岐伯曰∶此言陷于肉肓,而中氣穴者也。不中氣穴,則氣內閉,針不陷肓,則氣不行,上越中肉,則衛(wèi)氣相亂,陰陽相逐。其于脹也,當瀉不瀉,氣故不下。三而不下,必更其道,氣下乃止,不下復始,可以萬全,烏有殆者乎?其于脹也,必審其脈,當瀉則瀉,當補則補,如鼓應桴,惡有不下者乎。(脹論篇)

刺灸 脹有七法∶

其一取血絡。經云∶膚脹,先取脹之血絡是也。

其二取胃。經前篇脹論所謂三里而瀉,近者一下,遠者三下,無問虛實,工在疾瀉,是其一法也。又云∶胃者水谷之海,其輸上在氣街,下至三里。水谷之海有余則腹?jié)M,審守其輸,調其虛實。又云∶胃病者,腹脹,取之三里也。又云∶胃足陽明之脈,是動則病賁響腹脹。胃中寒則脹滿,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是脹病大法,皆瀉胃穴三里也。

其三取脾。經云∶腹?jié)M食不化,腹響響不能大便,取足太陰。又云∶脾足太陰之脈,是動病腹脹嘻噫。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又云∶脾虛則腹?jié)M,腸鳴飧泄,取其經太陰、陽明、少陰血者。又云∶足太陰之別,名曰公孫,去本節(jié)之后一寸,別走陽明。其別者入絡,腸胃虛則鼓脹。取之所別也,是脹之虛者,多補足太陰脾穴也。

其四取腎、膀胱。經云∶腎病者,腹大脛腫,取其經少陰、太陽血者。又云∶腎藏志,志有余則腹脹飧泄,瀉然筋血者。又云∶邪在腎,則病腹脹腰痛,大便難,取之涌泉、昆侖。是有血者,盡取之。又云∶腹?jié)M,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陰。又云∶男子如蠱,女子如阻,身體腰脊如解,不欲飲食,先取涌泉見血。是跗上盛者,盡見血也。又云∶脹取三陽,是脹病多瀉腎經諸穴也。

其五取三焦委陽穴。經云∶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留,即為脹,取委陽是也。蓋不得小便,則水無所泄,其水溢出,皮膚腫者為水,其水留于腹中,獨腹脹者為脹也。

其六取肺。經云∶振寒灑灑鼓頷,不汗出,腹脹煩 ,取手太陰是也。

其七取厥病成脹。經云∶陽明之厥,腹?jié)M不得臥;太陰之厥,腹?jié)M 脹;少陰之厥,腹?jié)M心痛;厥陰之厥,少腹腫痛,腹脹。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是也。

〔《秘》〕鼓脹之狀,腹身皆大∶臍上下左右(各刺二寸二分。)中脘 通關 三里 (手) 膚脹之狀,空而不堅,腹身盡腫,按之陷而不起∶太白 公孫 復溜 絕骨 三里 分水

〔《玉》〕腹脹∶分水(二寸半。)氣海 三里 三陰交 人中 腹脹并兩足有水∶內庭(五分,瀉灸)。臨泣(三分,瀉。用香油抹穴,可出一身之水。)

〔《摘》〕腹暴脹,按之不下∶中脘 氣海 三里。

〔世〕單蠱脹,氣喘∶水分(在分水旁各一寸半,針入二寸半,灸五十壯。)

又法∶分水 三里 行間 內庭 右關 氣海(各灸二七壯。)

〔東〕腹脹臍突,缺盆中滿,尻腰腫∶大敦 天牖 昆侖

〔《甲》〕寒氣腹?jié)M,癃yin爍,身熱,腹中積聚疼痛,沖門主之。腹?jié)M響響然不便,心下有寒痛,商丘主之。腹脹善滿,積氣,關門主之。腹中氣盛,腹脹逆不得臥,陰陵泉主之。腹脹腸鳴,氣上沖胸,不能久立,腹中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則泄,當臍而痛,腸胃間游氣切痛,食不化,不嗜食,身腫俠臍急,天樞主之。腹中有大熱不安,腹有大氣,相和挾,暴腹脹滿,癃yin爍,氣沖主之。腹?jié)M痛,不得息,正臥屈一膝,伸一股,并氣沖,針入三寸,氣至瀉之。腸中寒,脹滿善噫,聞食臭,胃氣不足,腸鳴脹滿,腹痛泄,食不化,心下脹,三里主之。大腸有熱,腸鳴腹?jié)M,俠臍痛,食不化,喘不能久立,巨虛上廉主之。腹?jié)M不嗜食,沖陽主之。寒腹?jié)M脹,厲兌主之。男子如蠱,女子如阻,寒熱,少腹偏腫,陰谷主之。胃中寒脹,食多,身體羸瘦,腹中滿而鳴,腹膜風厥,胸脅 滿,嘔吐,脊急痛,筋攣,食不下,胃輸主之。頭痛,食不下,腸鳴臚脹,欲吐時泄注,三焦俞主之。腹?jié)M臚脹,大便泄,意舍主之。臚脹水腫,飲食不下,多寒,胃倉主之。腹?jié)M不能食,刺脊中。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五臟 滿脹,心腹胸脅 滿,脈虛則生百病,上脘主之。腹脹不通,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中脘主之。水腫水氣行皮中,陰交主之。水腫腹大,水脹水氣行皮中,石門主之。腹?jié)M,胃中有熱,不嗜食,懸鐘主之。

〔《素》〕脈盛而緊曰脹。(平人氣象論 脹論 脈大堅以澀為脹。)

唇偏舉者脾偏傾,脾偏傾則善滿、善脹。(全文見診。)腹脹,身熱,脈大,是逆也。如是者,不過十五日死矣。(全文見診生死,下同。脹或兼身熱,或兼如瘧狀,皆不可治,累驗。)腹大脹,四末清,脫形,泄甚,是逆也。如是者,不及一時死矣。腹脹便血,其脈大,時絕,是逆也。嘔咳腹脹,且飧泄,其脈絕,是逆也。少陰終者,面黑齒長而垢,腹脹閉,上下不通而終矣。太陰終者,腹脹閉,不得息,善噫善嘔,嘔則逆,逆則面赤,不逆則上下不通,不通則面黑皮毛焦而終矣。

少腹脹滿

臍下脹滿是也。若先臍下滿,漸延及臍上滿者,亦用此法。

〔無〕澤漆石水。四肢瘦,腹腫,不喘,其脈沉。

澤漆(洗去腥,五兩) 桑白皮 射干(洗浸) 黃芩 茯苓 白術(各四兩) 澤瀉 防己(各二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三盞,烏豆一合,煎二盞,入藥同煎七分,去渣,空腹溫服,日三。

〔《圣》〕治腹堅脹滿,號石水方。用白石英十兩,捶大豆大,以甕瓶盛,用好酒三斗浸,以泥重封瓶口,用馬糞及糠火燒之,長令酒小沸,從卯至午,即住火候。次日暖一中盞飲,日可三度。如吃酒少,隨性飲之。其白石英可更一度燒之。

〔《素》〕陰陽結邪,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脹。腎肝并沉,為石水。(大奇論)

〔《靈》〕腎脈微大為石水,起臍以下至小腹, 然,上至胃脘,死不治。腸覃,寒氣客于腸外,與衛(wèi)氣相搏,氣不得榮,因有所系,癖而內著,惡氣乃起, 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此其候也。

〔羅〕 露丸 治寒傷于內,氣凝不流,結于腸外,久為 瘕,時作疼痛,腰不得伸。

京三棱 廣術(各一兩。酒浸) 干漆(五錢,洗去腥,炒煙盡) 茴香(三錢,鹽炒) 砂(四錢,另研)輕粉(一錢,另研) 川烏(半兩,炮,去皮臍) 青皮(去白,三錢) 雄黃(另研,三錢) 穿山甲(炮,一錢)麝香(五分,另研 巴豆(三十粒,去皮,同廣術、三棱炒,令深黃色,去巴豆不用)

上除另研四味外,余為細末和勻,生姜汁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溫生姜湯送下;溫酒亦得,食前。

〔無〕烏喙丸 治腸覃,亦治乳余。

烏喙(炮,去皮、尖,一錢) 半夏(湯洗,四錢) 石膏( ) 藜蘆(炒) 牡蒙 茯苓(酒浸)桂心 干姜(炮。各一錢) 巴豆(七個,研膏)

上末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食后酒飲任下。亦治男子疝病。

經云∶石瘕生于胞中,寒氣客于子門,子門閉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 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于女子,可導而下之。

〔《圣》〕見 丹 治寒客于下焦,血氣閉塞而成瘕,空大必不消者。

附子(四錢,炮,去皮臍) 鬼箭羽(三錢) 澤瀉 肉桂 玄胡索 木香(各二錢) 紫石英(一錢)檳榔(二錢半) 血竭(錢半,另研) 水蛭(炒,一錢半,煙盡) 桃仁(湯浸,去皮,炒黃,三十個)京三棱(銼,五錢) 大黃(銼碎,二錢,同京三棱酒浸一宿,焙干)

上除血竭、桃仁外,同為細末,和勻,用原浸酒打糊為丸,桐子大。每服十丸,溫醋湯送下;溫酒亦得,食前。

〔無〕石英散 治婦人血結胞門,或為瘕,瘕在腹脅間,心腹脹滿腫急,如石水狀,俗謂之血蠱。

紫石英(一兩) 歸尾 馬鞭草(各五錢) 紅花(炒,半兩) 烏梅肉(五錢) 蓬術(炮) 三棱(炮)蘇木節(jié) 沒藥 琥珀(研。各一錢) 甘草(一錢)

上為末。濃煎蘇木酒調下二錢;不飲酒,姜湯調服。

〔《脈》〕問曰∶病有血分、水分,何謂也?師曰∶經水前斷,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為難治。先病水,后經水斷,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經自當下。(水分即氣分也。)

〔仲〕寸口脈沉而遲,沉則為水,遲則為寒,寒水相搏,跗陽脈伏。水谷不化,脾氣衰則 溏,胃氣衰則身體腫,少陽脈卑,少陰脈細,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水不通。經為血,血不利則為水,名曰血分是也。

師曰∶寸口脈沉而數,數則為出,沉則為入。出則為陽實,入則為陰結。跗陽脈微而弦,微則無胃氣,弦則不得息。少陰脈沉而滑,沉則為在里,滑則為實,沉滑相搏,血結胞門。其瘕不瀉,經絡不通,名曰血分。

〔仲〕大黃甘遂湯 治女人小腹?jié)M,如敦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為水與血并結在血室也。

大黃(四兩,蒸) 甘遂(炮) 阿膠(炒。各二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其血當下。

〔《無》〕萬病丸 治室女月經不通,臍下堅結,大如杯升,發(fā)熱往來,下痢羸瘦,此為血瘕,若生內瘕,不可為也。

干漆(杵碎,炒,令出煙一時久) 牛膝(酒浸一宿,一兩六錢) 生地黃(四兩八錢,取汁)

上以地黃汁入下二味為末,慢火熬,候可丸即丸,如梧子大。空心米飲或溫酒下一丸,日再。勿妄加,病去止藥。女人氣血虛,經不行者,不可服之。

〔《靈》〕小腹?jié)M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時寒熱,小便不利,取足厥陰。(雜病篇)

〔《甲》〕石水,痛引脅下脹,頭眩痛,身盡熱,關元主之。振寒,大腹石水,四滿主之。石水,刺氣沖。

石水,章門及然谷主之。又,天泉主之。

〔世〕腸覃之狀,內著惡氣,乃起 肉,大如雞卵,日以益大,其成也如孕,推之則移∶中極 氣沖天樞 五福石瘕之狀,生于胞中,惡血不通,日以益大如孕∶陰陵泉(去胞中惡血)。復溜(順骨刺下,待腹溫方可去。)

胎前腹脹、產后腹脹

〔《大》〕紫蘇飲 治妊娠心腹脹滿而脅妨悶。(方見婦人胎逼上心門。)

〔潔〕枳殼湯 治婦人妊胎腹脹。

枳殼(三兩) 黃芩(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盞半煎,溫服。

治胎前腹?jié)M,身體沉重,枳殼湯中加白術一兩。

〔仲〕婦人懷妊六七月,脈弦發(fā)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小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寒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臟。(附子湯方見傷寒。)

婦人傷胎,懷身,腹?jié)M不得小便,從腰以下重如有水氣狀。懷身七月,太陰當養(yǎng)不養(yǎng),此心氣實,刺瀉勞宮及關元,小便微利則愈。

治產后血與惡露不下,因而血脹。用杜牛膝杵碎,用水熬成膏,去渣,每服一碗。未知再服,神效。子母產后穢污不盡,腹?jié)M。用麻子三兩,酒五升,煮取一升,分溫二服。當下惡物。

〔《千》〕治產后穢污下不盡,腹?jié)M。生姜二斤,以水煮取汁服,即出。

〔《日華》〕治產后血脹。苗葉同功,乃益母草子也。

〔《!贰紫金丹 治產后腫,胸中有物狀,是嗌氣不降。

代赭石 HT 石(各等分。按∶本草并無 HT 石,止有礪石,一名磨石。即其能破宿血,下石淋,除 結,伏鬼物惡氣。疑即是此。)

上為細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五丸,酒下。胸中痛,加川歸湯下。久服治血癖。

〔《大》〕抵圣湯 治產后腹脹滿悶,嘔吐不定,不可用尋常治脹止吐藥。

赤芍藥 半夏 澤蘭葉 人參 陳皮(各一分) 甘草(一錢)

上 咀,用水一碗,生姜焙干五錢,煎至半碗,去渣,分熱三服。

〔丹〕陽禮五孺人,瘧,產后腹?jié)M,略渴不飲,脈卻虛。

白術(炒,六錢) 陳皮(五錢) 白芍(炒極熟,二錢半) 濃樸 川芎(各二錢) 每服加海金沙一錢。

分四帖,煎下保和丸二十五粒。

〔《大》〕枳術湯。治虛后心腹大如盤。(方見脹門補虛條。)

〔《!贰秤址 代赭石(一兩) 桃仁(三十,去皮尖) 大黃(半兩)

上細末,薄荷水調丸。三五十丸,溫水下無時。

治產后腹大堅滿不能臥,白圣散

柳根(三寸) 大戟(兩半) 甘遂(半兩)

上細末。每服二錢,熱湯下。取大府利為度。此主水氣之妙藥也。

〔《甲》〕婦人產后余疾,飲食不下,胸脅支滿,目眩足寒,心切痛,善噫,聞酸臭,脹痹,腹?jié)M,小腹尤大,期門主之。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