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蛇銜、威蛇、小龍牙、紫背龍牙、紫背草、蛇包五披風、五匹風、五皮風、地五甲、五爪龍、地五加、五爪虎、五葉莓、地五爪、五虎下山、五爪風、五星草、五虎草、五爪金龍、五葉蛇莓、 蛇含、 蛇含委陵菜。
|
漢語拼音 |
she han
|
英文名 |
Herb of Klein cinquefoil
|
藥材基原 |
為雙子葉植物藥薔薇科植物蛇含的全草或帶根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蛇含,多年生草本。主根短,側根如須狀叢生。莖多數(shù),細長,略匍匐,具疏生的絹狀毛。基生葉具長柄,莖生葉較小,柄短;掌狀復葉;小葉3-5,橢圓形或狹倒卵形,長2-4cm,寬O.5-1.7cm,先端渾圓或鈍尖,基部楔形,邊緣上部有粗據齒,下部全緣,上面近于無毛,下面脈間有絹狀毛;托葉闊披針形,基部與葉柄結合;ㄐ,成頂生的圓錐狀聚傘花序;萼片5,卵狀披針形,副萼5,近線形,背面均有少許毛:花瓣5,黃色,倒心臟形,先端稍凹;雄蕊多數(shù);雌蕊多數(shù),著生于花托上。瘦果有縱皺,無毛;ㄆ4-5月。
|
資源分布 |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長于山坡或濕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季采收。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辛;涼;無毒
|
歸經 |
心;肺經
|
功效 |
清熱解毒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驚癇高熱;瘧疾;咳嗽;喉病;濕痹;癰疽癬瘡;丹毒;癢疹;蛇咬傷;蟲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 1.5-3錢,鮮者 1-2兩。外用:煎水洗,搗敷或煎水含漱。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小兒驚風: 一、五皮風四錢,土升麻三錢,辰砂草二錢,銀花藤二錢,土瓜根二錢。煎水服。二、五皮風三錢,全蟲一個,僵蟲一個,朱砂五分。各藥研成細末,混合 成散劑,開水吞服。(《貴陽民間藥草》)②治溫瘧、發(fā)高燒、咳嗽: 五匹風五錢,白蘞二錢,紫蘇三錢。加水煎湯,于發(fā)瘧前兩小 時服用,每日一劑,連服三劑。(《貴州民間方藥集》)③治瘧疾: 蛇含五至七株(以無毛莖細者為好),泡開水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④治傷風咳嗽: 五皮風、排風藤。煎水服。⑤治百日咳: 五皮風五錢,生姜三片。煎水服。⑥治麻疹后熱咳: 五皮風、白蠟花、楷杷花各三錢。研末,加蜂蜜蒸服。(④方以下出《 貴陽民間藥草》)⑦治風濕麻木: 五匹風、生姜。熬水洗患處。(《貴州草藥》)⑧治癰腫,偏頭痛: 蛇含全草搗汁搽,或搗爛敷患處。(《湖南藥物志》)⑨治金瘡: 蛇含草搗爛敷之。(《肘后方》)⑩治赤疹: 蛇含草搗令極爛,敷之。 (《古今錄驗方》)11.治蛇咬傷: 五爪龍、山棕子各三兩,一條邊一兩。上藥一半煮湯,一半粹爛敷傷口。 (《閩東本草》)12.治螟蟻螫人,蛇含草挼敷之。(《斗門方》)13.治身面惡癬: 紫背草入生礬研,敷二、三次。(《仁齋直指方》)14.治角膜潰瘍: 鮮蛇含全草三株。洗凈,搗爛,敷患眼眉弓,一至二日換藥一次。(《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15.治雷公藤中毒:鮮蛇含全草二至四兩,鮮構樹枝梢(連葉)七、八枝。搗爛取汁,加鴨蛋清四只混勻,灌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
臨床運用 |
治療腸梗阻。取鮮蛇含全株4兩,搗爛絞汁,沖入等量童便,稍加熱,緩緩服下。冬季用干品,每次2兩作煎劑,沖等量童便內服,同樣有效。服藥后如有劇烈嘔吐吐出藥液時,應補足服藥量;采取小量多次服藥方法,一般第2次服藥即不嘔吐。臨床試治數(shù)例,均在24小時內見效。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神農本草經》。
1.《名醫(yī)別錄》:蛇含生益州山谷。八月采,陰干。
2. 陶弘景:蛇銜有兩種,并生石上,當用細葉黃花者,處處有之。亦生黃土地,不必皆 生石上也。
3.《綱目》:蛇含,草也,其葉似龍牙而小,背紫色,故俗名小龍牙,又名紫背龍牙; 蘇頌《圖經》重出紫背龍牙,今并為一。此二種:細葉者名蛇銜,大葉者名龍銜,亦入瘡膏用。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Potentillae Kleinian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Potentilla kleiniana Wight et Arn.
|
科屬分類 |
薔薇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