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全在線
搜索更多精品課程:
熱 門:外科內科學婦產(chǎn)科兒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膚性病學骨科學全科醫(yī)學醫(yī)學免疫學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急診醫(yī)學傳染病學醫(yī)學影像藥 學:藥理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物毒理學生物技術制藥生藥學中藥學藥用植物學方劑學衛(wèi)生毒理學檢 驗:理化檢驗 臨床檢驗基礎護 理:外科護理婦產(chǎn)科護理兒科護理 社區(qū)護理五官護理護理學內科護理護理管理學中 醫(yī):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學針灸學刺法灸法學口 腔:口腔內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復口腔組織病理生物化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病原生物學醫(yī)學生物學分析化學醫(yī)用化學其 它:人體解剖學衛(wèi)生統(tǒng)計學人體寄生蟲學儀器分析健康評估流行病學臨床麻醉學社會心理學康復醫(yī)學法醫(yī)學核醫(yī)學危重病學中國醫(yī)史學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精品課程 > 其它 > 中藥學 > 正文:中藥學電子教材:止咳平喘藥
    

中藥學-電子教材:止咳平喘藥

中藥學:電子教材 止咳平喘藥:止咳平喘藥【目的要求】1.通過本章概述部分學習,應當了解止咳平喘藥以及相關功效術語的含義;掌握止咳平喘藥的功效、主治病證、性能特點、配伍應用、使用注意等方面的共性。2.通過本章具體藥物的學習:掌握杏仁、蘇子、百部、桑白皮葶藶子的性能、功效、應用、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熟悉馬兜玲、枇杷葉、白果、款冬花的功效、主治病證、特殊用法及特殊使用注意。了解紫菀的功效。3.本章內其他藥(包括附藥),供學

止咳平喘藥

【目的要求】

1.通過本章概述部分學習,應當了解止咳平喘藥以及相關功效術語的含義;掌握止咳平喘藥的功效、主治病證、性能特點、配伍應用、使用注意等方面的共性。

2.通過本章具體藥物的學習:掌握杏仁、蘇子百部、桑白皮、葶藶子的性能、功效、應用、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熟悉馬兜玲、枇杷葉、白果、款冬花的功效、主治病證、特殊用法及特殊使用注意。

了解紫菀的功效。

3.本章內其他藥(包括附藥),供學習時參考。

概述

1.含義

以緩解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療咳、喘證的藥物,稱止咳平喘藥。

咳、喘實屬兩種不同的癥狀表現(xiàn),均可由多種原因影響肺的宣發(fā)、肅降功能,使肺氣上逆而致。本章藥物中,有的長于止咳,有的長于平喘,有的則兼而有之。

2.功效與主治

止咳平喘藥有止咳、平喘功效,主治以咳嗽、喘息為主要表現(xiàn)的病證。

咳喘證既可由外感六yin邪氣引起,亦可因五臟六腑病變所誘發(fā),其病情復雜,又有寒熱虛實之異。如表邪襲肺之咳、喘者,常伴惡寒、發(fā)熱、鼻塞不通或喉癢痛不適等表證,又因外感風寒和風熱邪氣的不同,其兼癥各異;而痰濁阻肺之咳喘實證,因其病性不同,又有濕痰、寒痰、熱痰、燥痰之別,其痰證的特征及伴見癥亦各異(詳見化痰藥章)。若久病體虛,肺陰傷耗者,以干咳、聲啞、消瘦乏力、潮熱盜汗等為特征;肺腎氣虛虛喘,多以喘聲低微,呼多吸少,動則喘甚,神疲自汗等為主要表現(xiàn)。

所謂止咳平喘,是指藥物能夠緩解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的治療作用。其中既清瀉肺熱,又止咳、平喘以治肺熱咳喘者,稱清肺止咳或瀉肺平喘;兼能化痰,以治痰阻肺竅之咳喘者,稱化痰止咳或化痰平喘;兼能潤肺,以治陰虛肺燥之咳嗽者,稱潤肺止咳。

3.性能特點

本章藥主治咳喘證的病性有寒熱之分,根據(jù)四氣確定依據(jù),有的藥物藥性偏溫,有的則偏寒。其多數(shù)藥物能降泄肺氣,部分兼能泄熱,則標苦味;少數(shù)藥物兼可宣散表邪,則為辛味?却蚍螝馍夏嫠拢洳∥辉诜,故主歸肺經(jīng)。止咳平喘藥具有沉降的作用趨向。少數(shù)藥物有毒。

4.配伍應用

使用本類藥物,當審證求因,在合理選擇與病證相宜的藥物的同時,又應根據(jù)不同病因予以恰當配伍。

⑴如痰濁阻肺是導致咳喘的主要病因,根據(jù)劉河間“治咳嗽者,治痰為先”的原則,故常與化痰藥配伍。

⑵外感六yin之邪,亦易誘發(fā)咳喘,如風寒所致咳喘者,宜與發(fā)散風寒,宣肺平喘藥配伍;風熱而致咳嗽喉癢痛者,宜與疏散風熱,利咽喉之品配伍。

肺陰虛之干咳者,常配伍養(yǎng)肺陰藥;

⑷咳嗽咯血者,可配伍止血之品。

⑸肺腎氣虛之喘促短氣者,常與補益肺腎之氣的藥物配伍。

⑹喘咳而胸悶氣急者,宜與暢利胸中氣機之行氣藥配伍。

⑺肺熱喘咳甚者,常與清肺瀉火藥配伍。

5.使用注意

⑴本章藥為治標之品,咳喘而邪氣甚者,不宜單純使用止咳或平喘之品,以免“閉門留寇”。

⑵少數(shù)止咳平喘藥有毒,應控制用量,注意用法,中病即止。

⑶個別種子類藥物富含油脂,有滑腸作用,故脾虛便溏者慎用。

⑷此外,部分止咳藥蜜炙后有養(yǎng)陰潤肺之效,宜于陰虛肺燥之咳嗽,故當注意合理選用炮炙品。

 

苦杏仁《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薔薇科喬木植物山杏、西伯利亞杏、東北杏或杏的成熟種子。主產(chǎn)于東北、內蒙古、華北等地。夏季采收。取出種子,曬干。生用或單后人藥。

【性味歸經(jīng)】苦,微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jīng)。

【功效應用】

1止咳平喘

用于各種原因所致咳喘證。

本品味苦能降肺氣,又略兼宣肺之功,并有良好的平喘功效,為治咳喘要藥。通過配伍,可廣泛用于外感內傷、寒熱新久之咳、喘證。

⑴治外感風寒之咳喘,惡寒發(fā)熱,常與發(fā)散風寒、宣肺平喘之麻黃、紫蘇等配伍。

⑵風熱所致咳嗽痰黃、發(fā)熱汗出者,宜與桑葉、菊花等疏散風熱、清肺止咳之品配伍。

⑶治寒痰咳嗽痰多清稀者,可與細辛、半夏、干等溫肺散寒、燥濕化痰藥物配伍。

⑷若治肺熱咳喘,痰黃稠者,只宜與清瀉肺熱之石膏配伍,如《傷寒論》麻杏甘石湯。

⑸治燥邪傷肺,干咳痰少者,宜與沙參、貝母等清肺養(yǎng)陰,潤肺止咳藥物配伍。

⑹若咳喘日久不止,腎不納氣者,亦可與人參蛤蚧等補腎納氣之品配伍。

2潤腸通便

用于腸燥便秘。

本品含大量脂肪油,能潤滑腸道以通便。治津枯腸燥便秘,常與拍子仁、郁李仁等潤腸通便類藥物配伍,如《世醫(yī)得效方》五仁丸。若治血虛便秘者,宜與當歸、生地等補血潤腸之品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4.5~9g。宜打碎后下。

【使用注意】本品含苦杏仁苷,易在胃腸道分解出氫氰酸,有毒,過量易引起中毒,故用量不宜過大;嬰兒慎用。

附藥

   甜杏仁  為薔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部分栽培種而味甘甜的干燥種子。主產(chǎn)于河北、北京、山東等地。性味甘,平。功效類似于苦杏仁,但偏于滋潤,故宜于虛勞咳嗽氣喘。用量3~10g。

 

紫蘇子《名醫(yī)別錄》

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成熟果實。主產(chǎn)于江蘇、安徽、河南等地。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生用。

【性味歸經(jīng)】辛,溫。歸肺、大腸經(jīng)。

【功效應用】

1.降氣化痰,止咳平喘

用于痰濁壅肺之咳喘痰多證。

本品辛溫而不燥,既可化痰,又可止咳平喘,故宜于寒痰阻肺而咳喘者。治

⑴痰壅氣逆,咳喘胸悶,常與白芥子、萊菔子等行氣、化痰之品配伍,如《韓氏醫(yī)通》三子養(yǎng)親湯。

⑵咳喘痰多而有外感風寒者,宜與發(fā)散風寒藥物配伍。

⑶若治久咳痰喘,宜與橘皮、半夏、厚樸等行氣化痰、止咳平喘藥同用,如《和劑局方》蘇子降氣湯。

2潤腸通便

用于腸燥便秘。

本品亦富含油脂,能潤滑腸道通便,其潤下之力強于苦杏仁,又因其能化痰止咳平喘,故咳喘有痰兼大便秘結者,常與化痰止咳平喘而又能潤腸通便之杏仁、瓜蔞等配伍使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使用注意】脾虛便溏者慎用。

 

百部《名醫(yī)別錄》

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對葉百部的塊根。主產(chǎn)于安徽、江蘇、湖北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曬干,切厚片。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歸經(jīng)】苦,平。歸肺經(jīng)。

【功效應用】

1.潤肺止咳

用于各種咳嗽。

本品藥性平和,具有較好的止咳作用,應用甚廣。無論外感內傷、寒熱虛實之新久咳嗽,皆可配伍使用;其味甘,兼可潤肺,故尤宜于久咳虛嗽者。

⑴若治外感風寒咳嗽,常與發(fā)散風寒藥物同用。

⑵治風熱犯肺,咳嗽痰黃,可與桑葉、菊花等疏散風熱之品同用。肺熱咳嗽煩熱者,宜與石膏、浙貝母等清瀉肺熱之品配伍。

⑶陰虛肺癆咳嗽咯血者,宜與養(yǎng)陰止血藥物配伍,如《醫(yī)學心悟》月華丸,以之與阿膠、麥冬等同用。

⑷若久咳不止,可單用蜜制熬膏,亦可配伍使用。

2外用殺蟲

用于蟯蟲、陰道滴蟲、頭虱、疥癬等。

本品單用或配伍外用有一定殺蟲、滅虱作用。

⑴治燒蟲病,肛門瘙癢者,單味濃煎,保留灌腸。

⑵若治陰道滴蟲,帶下量多,陰部痛癢者,單用或配伍黃柏、苦參等清熱燥濕殺蟲之品,煎湯坐浴外洗。

⑶用于頭虱、體虱、陰虱等,可用50%水煎液或20%乙醇浸液外涂、捺洗。

⑷治疥癬,亦可與燥濕殺蟲止癢類藥物配伍外用。

【用法用量】煎服,5~15g;亦可入丸散劑。外用適量。陰虛、久咳宜蜜炙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莖。主產(chǎn)于河北、安徽、黑龍江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曬干,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歸經(jīng)】苦,微溫。歸肺經(jīng)。

【功效應用】

潤肺化痰止咳

用于各種咳嗽有痰之證。

本品性溫而不熱、不燥,有較好的祛痰作用,兼能止咳,味辛又兼能開宣肺氣,故其執(zhí)業(yè)護士網(wǎng)應用廣泛,無論外感內傷,寒熱虛實之咳嗽有痰者,皆可配伍使用。

⑴若治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咳嗽痰多者,宜與發(fā)散風寒之品同用。

⑵治肺熱喘嗽,痰黃稠,可與清肺熱,止咳喘藥同用。

⑶肺陰虛久咳,痰中帶血者,亦可與養(yǎng)肺陰及止咳止血之品向用,如《圣惠方》紫菀湯,以之與貝母、天冬、生地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肺虛久咳宜蜜炙用。

冬花《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主產(chǎn)于河南、甘肅、山西等地。12月前后采挖。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歸經(jīng)】辛、微苦,溫。歸肺經(jīng)。

【功效應用】

潤肺止咳化痰

用于各種咳嗽有痰之證。

本品性能、功效類似于紫菀,既能止咳,又兼能祛痰,應用亦廣泛。但本品長于止咳,而紫菀長于化痰,故二者常相須為用,止咳祛痰之力俱佳。

⑴治外感風寒之咳喘痰多者,宜與發(fā)散風寒、化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

⑵肺熱咳嗽痰稠,宜與清肺熱、化痰止咳藥配伍。

⑶肺陰虛咳嗽咯血,可與養(yǎng)肺陰、清肺止咳藥物配伍。

肺氣虛之久咳者,可與補肺氣之品同用。

⑸亦可配伍魚腥草、桔梗薏苡仁等清熱解毒,祛痰排膿之品,用于肺咳吐膿痰者。

【用法用量】煎服,5~10g。陰虛久嗽宜蜜炙用。

兜鈴《藥性論》

馬兜鈴科植物北馬兜鈴或馬兜鈴的成熟果實。前者主產(chǎn)于黑龍江、吉林、河北;后者主產(chǎn)于江蘇、安徽、浙江等地。秋季采收。曬干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歸肺經(jīng)。

【功效應用】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用于肺熱喘咳等證。

本品味苦能降泄肺氣以平喘、止咳,且藥性偏寒,又兼能清肺熱,并有一定祛痰之功,故較宜于肺熱喘咳有痰者。

治熱痰阻肺,喘咳痰多,宜與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桑白皮、葶藶同用,如《普濟方》馬兜鈴湯。

若治肺熱津傷咳嗽,可與養(yǎng)陰清肺止咳之品配伍。

陰虛咳喘,痰中帶血,可與阿膠等養(yǎng)陰止血藥物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3~10g。兜鈴蜜炙既可潤肺,又可緩解其苦寒之性、降低毒副反應,故多蜜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服用過量可引起惡心、嘔吐等消化道不良反應,故應在規(guī)定用量范圍內使用,不宜過量,以免引起嘔吐。

枇杷葉《名醫(yī)別錄》

為薔薇科小喬木植物枇杷的葉。主產(chǎn)于廣東、江蘇、浙江等地。全年均可采收。曬干,刮去毛。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歸經(jīng)】苦,微寒。歸肺、胃經(jīng)。

【功效應用】

1.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用于各種咳喘證。

本品長于止咳平喘,兼能化痰,其性微寒又可清肺熱,尤宜于肺熱咳喘而有痰者。亦可適當配伍,用于各種咳喘證。

⑴治肺熱咳嗽氣促,面紅唇赤痰黃者,宜與清瀉肺熱藥配伍,如《醫(yī)宗金鑒》清金散,以之與黃芩、梔子等同用。

⑵痰阻肺竅,咳嗽氣急者,宜與化痰行氣之品配伍。

⑶陰虛燥咳無痰者,宜與養(yǎng)陰清肺止咳之品配伍,如《醫(yī)門法律》清燥救肺湯

⑷久咳肺氣虛者,可與補肺氣之黃芪、人參等同用。

2清胃止

用于胃熱嘔吐等。

本品與竹茹類似,能清胃熱以止嘔吐,宜于胃熱嘔吐。

⑴治胃中積熱,食后即吐者,宜與清胃熱,止嘔藥物配伍。

⑵濕熱中阻之嘔吐者,可與黃連等清熱燥濕類藥配伍。

⑶若中寒呃逆者,宜與溫胃散寒藥物配伍,如《圣濟總錄》枇杷湯,以之與生姜、陳皮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止嘔宜生用或姜汁炙用。止咳宜蜜炙用;亦可熬膏,或入丸散劑。

桑白皮《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菩棠局参锷5母。主產(chǎn)于安徽、河南、浙江等地。秋末葉落至次春發(fā)穿前收。切絲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歸經(jīng)】甘,寒。歸肺、膀胱經(jīng)。

【功效應用】

1.瀉肺平喘

用于肺熱喘咳等證。

本品藥性偏寒,長于清瀉肺火以平熄喘咳,故宜于肺熱喘咳胸滿者;亦可配伍用于其他原因所致喘咳證。

⑴治肺熱喘咳,常與地骨皮等藥配伍,如《小兒藥證直訣》瀉白散。

⑵肺虛有熱之咳喘者,可與補肺氣、清肺熱之品配伍。

⑶若痰熱阻肺,喘息胸滿者,宜與杏仁、葶藶子、瓜蔞等化痰、行氣、止咳平喘之品同用。

⑷咳喘痰鳴兼有風寒表證者,宜與麻黃、杏仁、蘇子等解表散寒,宣肺平喘藥同用。

2水消

用于水腫,小便不利。

本品既有利水消腫之功,又能清肺熱,降瀉肺氣以通調水道,并能平喘,故宜于全身水腫,面目肌膚浮腫,小便不利兼有脹滿喘急者,常與茯苓、大腹皮等利水消腫藥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5~15g。利水及清肺平喘,宜生用;肺虛咳喘宜蜜炙用。

 

葶藶子《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十字花科植物獨行菜或播娘蒿的成熟種子。前者稱“北葶藶”,主產(chǎn)于河北、遼寧、內蒙古等地;后者稱“南葶藶”,主產(chǎn)于江蘇、山東、安徽等地。夏季采收。生用或炒用。

【性味歸經(jīng)】苦、辛,寒。歸肺、膀胱經(jīng)。

【功效應用】

1.瀉肺平喘

用于痰濁阻肺之喘咳實證。

本品苦寒降泄之力較桑白皮強,長于消痰濁,又兼能瀉肺火以平喘咳,故宜于痰涎壅盛,肺氣上逆之喘咳痰多,胸脅脹滿,喘息不得平臥者,并常與桑白皮、杏仁等化痰、止咳藥同用。

亦可配伍清瀉肺熱之品,用于痰火郁肺之喘咳證。

2利水消腫

用于胸水、腹水、全身浮腫等實證。

本品亦與桑白皮類似,均能利水以消腫,但本品利水消腫之力較強。

桑白皮多用于面目肌膚浮腫,而本品應用較廣,還常用治胸、腹水之實證,單用或配伍應用。

治胸脅積水,二便不利,常與大黃、芒硝等攻下藥配伍,如《傷寒論》大陷胸丸。

若水腫或腹水脹滿,小便不利,可與利水滲濕、峻下逐水類藥物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5~10g;研末服,3~6g。

《日用本草》

銀杏科植物銀杏的成熟種子。主產(chǎn)于廣西、四川、河南等地。秋季采收。生用或炒用。

【性味歸經(jīng)】苦、澀,平。有毒。歸肺、腎經(jīng)。

【功效應用】

1化痰止咳平喘

用于哮喘、咳嗽等證。

本品既可祛痰,并有止咳平喘之效,其味澀又略兼收斂之性,藥性平,故無論虛實之哮喘痰咳,皆可配伍使用。

⑴若外感風寒引發(fā)哮喘,惡寒發(fā)熱,喘咳氣急痰鳴者,可與麻黃、杏仁等發(fā)散風寒,宣肺平喘之品配伍。

⑵熱痰阻肺,喘咳痰黃,宜與桑白皮、黃芩等清瀉肺熱、化痰平喘藥配伍。

⑶若肺腎兩虛,呼多吸少之虛喘,可與補腎納氣之品同用。燥咳無痰者,宜與養(yǎng)陰潤肺止咳之品同用。

2止帶,縮尿

用于帶下病、腎虛遺尿等。

本品味澀而有收斂之性,具有收澀止帶、固腎縮尿之功,并兼可化濕濁。

⑴治濕熱下注,帶下黃稠量多者,宜與清熱燥濕類藥物配伍,如《傅青主女科》的易黃湯,以之與黃柏、車前子等同用。

⑵脾腎氣虛,帶下清稀量多,常與蓮子山藥、菟絲子等補脾腎止帶之品同用。

⑶治腎虛小便頻數(shù),遺尿者,宜與山茱萸益智仁、覆盆子等補腎固澀之品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4.5~9g,搗碎,炒用可降低其毒性,故宜炒用。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含銀杏毒),若服用過量,輕者出現(xiàn)消化道癥狀,重者致呼吸麻痹而死亡,故不可過量,小兒慎用。

附藥

杏葉 為銀杏樹的葉。性味苦、澀,平。具有平喘、化痰,活血止痛功效。用于肺虛喘咳,以及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痊孿等病證。其主要成分為銀杏黃酮。用法用量:煎服,5~l0g,或制成片劑、膠囊、注射劑等。

矮地茶《本草圖經(jīng)》

為紫金?浦参镒辖鹋5娜。主產(chǎn)于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全年可采。曬干,生用。

【性味歸經(jīng)】苦、辛,平。歸肺、肝經(jīng)。

【功效應用】

1.止咳

用于咳喘痰多之證。

本品長于祛痰止咳,又略兼平喘之效,其性平,可用于痰濁阻肺所致咳喘痰多者,單用即可取效。治肺熱咳喘痰多,單用或與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寒痰咳喘者,宜與溫肺化痰,止咳平喘藥物同用。

2.清熱利濕

用于濕熱黃疸、水腫。

本品又可清熱利濕以退黃、消腫。治濕熱黃疸,可與茵陳蒿、梔子等利濕退黃之品同用。若治水腫、小便不利,可與利水滲濕藥物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活血化瘀功效,可用于瘀血阻滯之經(jīng)閉、痛經(jīng)、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可與活血化瘀或祛風濕類藥物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10~30g。

洋金花《本草綱目》

為茄科植物白花曼陀羅的花。主產(chǎn)于江蘇、浙江、福建等地。4~11月采收。曬干郝溫干燥,生用。

【性味歸經(jīng)】辛,溫。有毒。歸肺、肝經(jīng)。

【功效應用】

1.平喘止咳

用于哮喘咳嗽無痰之證。

本品有很強的平喘止咳功效,但無祛痰作用,不利于排痰,且有毒性,故宜于咳喘無痰,用其他藥乏效者?蓡斡蒙蚺淙霃头。

2.止痛

用于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脘腹疼痛等。

本品有較強的麻醉止痛之效,宜于痹證、外傷及原因明確的脘腹疼痛之證。單用或配伍應用。

此外,前人用本品作麻醉劑,常與止痛作用強的川烏草烏等配伍,用于骨折整復及其他外科手術等,如《醫(yī)宗金鑒》整骨麻藥方。

3.

用于癇證、小兒慢驚風

本品尚有止痙之效。治肝風內動等痙攣抽搐,可與熄風止痙藥配伍。但現(xiàn)較少應用。

【用法用量】內服,作散劑吞服0.3~0.6g;手術麻醉適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又無祛痰祛邪作用,并抑制腺體分泌,妨礙汗出,故表邪未解、外感高熱、痰多粘稠者不宜使用;過量可引起口干、心動過速、無汗、眩暈、嘔吐等癥,故不宜過量;并忌用于孕婦、高血壓、青光眼及心臟病患者。

小  結

【重點難點】

1.在性能方面  止咳平喘藥在性味方面規(guī)律性不強,較難掌握。但在作用趨向、歸經(jīng)等方面具有共性。針對各藥,應當認識其不同個性特點。如同是溫性,紫蘇子相對溫燥,宜于寒痰咳喘;苦杏仁、紫菀等雖標微溫,但性溫和而不燥,故應用范圍較廣。桑白皮、葶藶子、馬兜鈴均標寒性;而馬兜鈴、葶藶子的寒性偏盛;枇杷葉微寒。白果、百部性平。藥味方面,除百部潤肺,為甘味;馬兜鈴、枇杷葉、葶藶子因能清泄肺熱,標苦味;桑白皮、紫菀之甘,紫菀、款冬花、葶藶子之辛與五味理論中的作用無對應關系。故學習時,不必拘泥于藥味,應重點掌握每味藥物的具體功效與主治。本章藥物均歸肺經(jīng)。但又因兼有功效不同,還兼歸其他經(jīng)。如苦杏仁、紫蘇子均兼有潤腸通便功gydjdsj.org.cn/wszg/效,均兼歸大腸經(jīng):枇杷葉能清胃止嘔,兼歸胃經(jīng);葶藶子、桑白皮兼可利水消腫,兼歸膀胱經(jīng)。白果尚可固腎縮尿,還兼歸腎經(jīng)。止咳平喘藥多具沉降的作用趨向。苦杏仁、白果有毒。

2在功效方面  本章藥物多數(shù)具有止咳、平喘兩種功效,但部分藥物長于止咳,另有部分藥物長于平喘。故應當理解止咳平喘,是指藥物能緩解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的治療作用。

在兼有功效方面應注意:紫蘇子、葶藶子、白果、馬兜鈴、枇杷葉、紫菀、款冬花均兼有化痰(祛痰或消痰)功效;馬兜鈴、枇杷葉、桑白皮、葶藶子又兼能清泄肺熱;苦杏仁、紫蘇子兼能潤腸通便;桑白皮、葶藶子兼能利水消腫。

3.在主治(或應用)方面  本章藥物均可用于以咳、喘為主要表現(xiàn)的病證。引起咳喘的病因復雜,學習時應注意有的藥物兼有消除病因的功效及特點,以達到準確選藥的目的。如桑白皮宜于肺熱喘滿者:葶藶子尤宜于痰濁阻肺之喘滿實證;紫蘇子辛溫又可暢利氣機,較宜于咳喘氣逆胸悶(兼氣滯)而偏寒者;百部性平,應用廣泛,較宜于勞嗽久咳;枇杷葉、馬兜鈴又兼清熱化痰之功,均宜于肺熱咳喘有痰者;苦杏仁為治咳喘要藥,可廣泛用于以上多種原因所致咳喘。此外,還應注意:百部外用有殺蟲滅虱之功,單用或配伍燥濕殺蟲止癢之品,用于蟯蟲、陰道滴蟲、疥癬、頭虱、體虱、陰虱等證;桑白皮利水消腫,又可清肺熱,降肺氣,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故宜于面目肌膚浮腫或全身水腫兼脹滿喘急者;葶藶子利水消腫之力強,又能消除停于胸脅間的痰飲,故宜于胸水、腹水、全身浮腫之實證;枇杷葉兼可清胃止嘔,可治胃熱嘔吐;白果兼能止帶、縮尿,又用于帶下病,腎虛遺尿等。

4.在配伍方面  著重理解止咳平喘藥配伍化痰藥、苦杏仁配麻黃、苦杏仁配桑葉的重要意義。

5.在藥物比較方面  注意桑白皮與葶藶子、苦杏仁與仁在性能、功效與應用方面的異同之處。

6.在用法方面  注意理解和記憶本章藥物以下特殊用法。如苦杏仁、白果入煎劑宜打碎;百部、紫菀、款冬花、馬兜鈴、枇杷葉、桑白皮等用于肺虛或陰虛咳喘者,宜蜜炙,其中馬兜鈴蜜炙后還可降低毒副反應;枇杷葉止嘔宜生用或姜汁炙用;葶藶子炒后芥子油苷溶出量增加,可增強止咳作用;炒制又可減少其刺激性,故宜炒制。銀杏葉有平喘化痰,活血止痛之功,用于肺虛喘咳及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等。

7.在使用注意方面  除掌握本章概述中介紹共有使用注意外,還應記識以下特殊使用注意。如苦杏仁所含苦杏仁苷易在胃腸分解出氫氰酸,有毒,過量易引起中毒,故不宜過量使用。馬兜鈴服用過量可引起惡心、嘔吐等消化道不良反應,故應在規(guī)定劑量范圍內使用,不可過量。白果含銀杏毒,一般通過加熱(炒、煮)后可降低毒性;但若服用過量,輕者出現(xiàn)消化道癥狀,重者可致呼吸麻痹而死亡,故用量不宜過大。

【復習思考題】

1.試比較桑白皮與葶藶子在功效、主治病證方面的異同之處。

2.葶藶子為什么適宜于胸脅積水、小便不利兼喘滿者?

3.簡述苦杏仁的性能特點、功效和主治病證。

4.試述止咳平喘藥的功效、主治、配伍原則和使用注意。

5.簡述百部的功效和主治病證。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