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英文) | pubic louse |
拚音 | YINSHI |
別名 | 中醫(yī):虱癢病,虱瘡 |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男性生殖器疾病,寄生蟲性皮膚病, |
中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
西醫(yī)病名定義 | 陰虱是虱引起的皮膚病,世界各國均有。人虱的繁殖與傳播與人群的衛(wèi)生狀況和社會動亂(貧困、災荒、移民、戰(zhàn)爭等)有關。 |
中醫(yī)釋名 | |
西醫(yī)病因 | |
中醫(yī)病因 | 本病常因洗浴、換衣不勤,互相沾染而得。 |
季節(jié) | |
地區(qū) | |
人群 | |
強度與傳播 | 陰虱病是虱病的一種,多見于青年,常因性接觸而直接傳染。內褲、床墊或廁所座板也可間接傳播陰虱病。 |
發(fā)病率 | |
發(fā)病機理 | 陰虱寄生于陰毛部,虱子叮咬吸血時,其唾液內有毒性分泌物,加之口器的機械性刺激,形成咬傷,可引起瘙癢及感染。 |
中醫(yī)病機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醫(yī)診斷標準 | |
中醫(yī)診斷 | 本病為不講衛(wèi)生,由傳染而致,其病位在下,病變范圍局限,病情屬實屬熱。 |
西醫(yī)診斷標準 | |
西醫(yī)診斷依據 | |
發(fā)病 | |
病史 | |
癥狀 | |
體征 | 陰毛部位及其附近瘙癢,搔抓引起抓痕、血痂,或繼發(fā)膿皰瘡以及毛囊炎等感染。偶然可見青斑,其直徑約0.5cm,呈灰青色或淡青色,不癢,指壓不褪色,常見于股內側。腹部及腰部,可能由于陰虱吸血時唾液入血液而使血紅蛋白變性。虱咬處有微量出血,該處變?yōu)榍喟。殺滅陰虱后,青斑可繼續(xù)存在數月。在恥骨部皮膚或陰毛上可查到陰虱或虱卵。 |
體檢 | |
電診斷 | |
影像診斷 | |
實驗室診斷 | |
血液 | |
尿 | |
糞便 | |
腦脊液 | |
其他診斷 | |
免疫學 | |
組織學檢驗 | |
西醫(yī)鑒別診斷 | 虱病主要與疥瘡鑒別。疥瘡可發(fā)病于任何年齡,好發(fā)于指縫、腕屈、時內、股內及臀下部位,皮損有紅丘疹、水皰、隧道、膿皰,鏡檢可查到疥螨及蟲卵。 |
中醫(yī)類證鑒別 | |
療效評定標準 | |
預后 | 本病病變范圍局限,主要由勝接觸傳染所致。如及時治療,可痊愈,不留后遺癥;如治療不及時,反復搔抓致皮損,可引起感染。 |
并發(fā)癥 | |
西醫(yī)治療 | 外用1%γ-666霜;亦可用5%白降汞軟膏涂擦,次日洗滌1次,1周后再重復1次。 |
中醫(yī)治療 | 本病病變范圍局限,以殺蟲滅虱為治則。剃去陰毛,內襯褲要煮洗,用石菖蒲、百部等份煎水溫洗。 |
中藥 | |
針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 |
護理 | |
康復 | |
預防 | 1.注意清潔衛(wèi)生,經常沐浴,勤洗換衣被。一旦發(fā)現患者,即徹底治療。 2.本病由性接觸直接傳染,應檢查接觸者。 3.患病期間忌食辛辣厚味之品。 |
歷史考證 | 本病在公元六世紀左右即有記述。隋唐時期,已對頭虱有了描述,如隋《諸病源候論·頭多虱生瘡候》中說:“虱者,按九蟲論云,……而小兒頭櫛沐不時,則虱生。滋長偏多,嚙頭,遂至生瘡,瘡處虱聚也,謂之虱巢!泵髑遽t(yī)著中,記述了陰虱等癥情,明·《外科正宗·陰虱》說:“陰虱又名八腳蟲也!鼻濉ぁ额愖C治載》又說:“陰毛生虱!鼻濉!动冡t(yī)大全》進一步強調:“此蟲最易傳染,得此者,勿近好人,近之則好人即生此蟲,不可不慎!边@是對虱病具有傳染性及如何預防的生動描述。清·《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陰虱瘡》又記載:“瘙癢難忍,抓破色紅,中含紫點!边@對虱病的表現,作了細致的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