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本草綱目拾遺 卷七 果部上 上課筆記
    

本草綱目拾遺 教程:卷七 果部上

卷七 果部上(二十一種 附十六種)延壽果乃鹿銜草之子∶又松潘衛(wèi)志有延壽果,云果生于土,味甜似山藥,并無樹果,此或名同而物異也。按∶鹿銜千金方名鹿藥草,其葉大而面綠背青者為真;蘇恭言有大、小二種;保升言葉似茺蔚,叢生有毛者,吳風(fēng)草也,此草惟生于秦地者有子…

卷七 果部上

(二十一種 附十六種)

延壽果

鹿銜草之子∶又松潘衛(wèi)志有延壽果,云果生于土,味甜似山藥,并無樹果,此或名同而物異也。按∶鹿銜千金方名鹿藥草,其葉大而面綠背青者為真;蘇恭言有大、小二種;保升言葉似茺蔚,叢生有毛者,吳風(fēng)草也,此草惟生于秦地者有子,土人名曰延壽果。

仁恕堂筆記∶張掖河西地有草根,一種形如黃連,盤根屈曲,有若缺然,邊人取之,實籩豆理血中邪濕,溫補下元,去風(fēng)痹 痛,小兒食之,定驚悸(三邊紀(jì)略)。本草逢原云∶味微澀而甘,不特有益老人,而嬰兒先天不足者,尤為上藥,惜乎南方罕得也。

櫻額

果屬也,產(chǎn)關(guān)東烏喇口外,其樹叢生,果形如野黑蒲萄而稍小,鮮實甚美,曬干為末,可以稠梨子,實黑而澀,土人珍之,間以作面,暑月調(diào)水服之,可止瀉。

按∶宦游筆記∶郁李即棠棣,結(jié)子如櫻,南產(chǎn)者酸澀不gydjdsj.org.cn堪食,盛京出者又名櫻額,味甘鮮,曬干為末,更佳。

味甘澀,性溫暖,補脾止泄瀉

倒吊果

御制幾暇格物編,俗名吊搭果,形似山梨而小,體微長,味酢,肉多沙,長蒂。諸果始生時皆向上,此果花實皆下垂,故名。生時堅澀,熟乃沙,樹枝葉俱如梨,為秦中物產(chǎn),今遵化沿邊有之。而考之書笈草木諸譜,皆不載倒吊之名,惟上林賦云∶答 離支。答 音近打拉。張揖注云∶答 果名,按梅堯臣牡丹詩,用打拉二字,北人方言以欹垂為打拉,是答 名果,或因其下垂也。說文海篇俱作 果,今名吊搭,或是答還音之轉(zhuǎn)耳。

性暖,利胸膈,健脾消食。

飛松子

云南土司志∶邊境各土司深山中,產(chǎn)一種飛松子,結(jié)實熟時,人欲取之,子輒飛去,夜則仍歸根下,土人記其處,俟夜過子,掘其根而取之,饋遺以為珍品,味絕香美。 徐霞客游記∶飛松一名實,亦作梧實,正如梧桐子,而大倍之,色味亦如梧桐子,而殼薄易剝,坐密樹中,一見輒伐樹,乃可得,遲則樹即存,而子俱飛去成空株矣,故曰飛松。惟巔堂關(guān)外野人境有之,其葉如柳,味絕類土豆。 滇略∶梧實大如豆,殼脆易剝,不與他處類,俗謂之山松子,亦曰飛松。 朱排山園小識∶飛松出滇南,似梧桐子,稍大而微長,內(nèi)外色味俱肖,而香美過之,蔓生松樹上,土人甚珍之。

下氣消痰,通和血脈,能返魂。凡有人魂神不安,及驚越失魂,神不守舍一切等癥,此為要藥,故靈璧趙氏天王補心丹怔忡用之。張綠猗言,十香返魂丹加飛松子殼,更效。

茶肭子

邊輿考∶其樹出遼東塞外,高有三尺許,葉如南方楝樹,背有黃白點,花四出,形如手,碧色,或有八出者,結(jié)子大如拳,熟便可食,其甘如飴,其樹浸水可為油燃燈,入藥用子。

治一切病,遼塞無藥,土人有病者,取茶肭子啖之即愈。

椰油

椰中酒 椰膏 椰皮 椰肉臺灣使槎錄云∶可佐膏火,或云用火炙椰,其油自出。凡楝椰子以手搖之,聽水聲清亮,則心大而甜;其肉濃,水聲濁則否。 澠水燕談錄∶椰子生安南及海外諸國,木如棕櫚,大者高百余尺,花白如千葉芙蓉,一本花不過三、五顆,其大如斗至差小,外有黃毛,軟皮,中有殼,正類檳榔,殼上有二穴,牙出穴中,殼內(nèi)類蘿菔,皮味苦,肉極甘脆,蠻人甚珍之。

劉恂嶺表錄異∶椰殼中有液數(shù)合如乳,亦可飲之,冷而動氣。 廣果錄∶椰樹高六、七丈,直竦無枝,至木末乃有葉如束蒲,長二三尺,花如千葉芙蓉,白色,終歲不絕,葉間生實如瓠系,房房連累,一房二十七八實,或三十實,大者如斗,有皮濃苞之,曰椰衣,皮中有核甚堅,與膚肉皆緊著,皮濃可半寸,白如雪,味脆而甘,膚中空虛,又有青漿升許,味美于蜜,微有酒氣曰椰酒。蘇軾詩∶美酒生林不待儀。言椰中有自然之酒,不待儀狄而作也。

廣東名勝志∶文昌縣玉陽山椰子最多,大三、四圍,高二、三丈,通身無枝,至百余年才有葉,三月花,連著實,房房三十或二十七八子,至六月熟,七月收。

療齒疾、凍瘡(粵志)、祛暑氣(華夷花木考),治消渴,涂髭發(fā)立黑(澠水燕談錄)。

椰中酒 食物考∶緬甸有樹頭酒,即椰子中漿汁也。華夷花木考載林邑王與南越王有怨,遣刺客匕其首,梟之樹上,化為椰子樹。當(dāng)刺時,王方大醉,故椰漿如酒,飲之醉人。

祛風(fēng)∶消水腫,止吐血,涂頭黑發(fā)。然多食昏人,動氣增渴,性溫故也。久服可烏須(食物考)。

椰膏 粵載∶椰子殼,土人取以熬膏,色黑如漆,涂癬良。

椰皮 煮汁止血,療吐逆(澠水燕談錄)。

椰肉 益氣生風(fēng)(澠水燕談錄)。

楊梅下疳,筋骨疼會計資格痛。不藥良方∶椰子殼燒存性,臨燒以滾酒泡服二、三錢,暖臥取汗,其

宜母果

嶺南雜記∶似橘而酸,又名宜 子。 元吳萊有宜 熱水歌。 粵語∶宜男子似橙而小,二、三月熟,黃色,味極酸,孕婦肝虛嗜之,故曰宜母。元時于廣州荔支灣作御果園,栽種里木樹,大小八百株,以作渴水。里木即宜母子也,一名黎 子。吳萊詩∶廣州園官進渴水,天風(fēng)夏熱宜 子,百花醞作甘露漿,南園烹成赤龍髓。蓋以里木子榨水煎糖也。蒙古以為舍里別,即渴水也,一名藥果。當(dāng)熟時人家競買,以多藏而經(jīng)歲久為尚,汁可代醋,染大紅,以其汁調(diào)乃上。 藥性考∶黎朦子大如梅,形似橘,孕婦宜食,能辟暑,即宜 子。孕婦食之能安胎,故又名宜母。

腌食,下氣和胃,懷孕不安食之良。制為漿,辟酷暑,又能解渴。 宜母子以鹽腌,歲久色語)。

天師栗

娑羅子一名娑羅子,治胃痛最驗。綱目于主治下失載。通雅娑羅,外國之交讓木也,葉似 ,皮似玉蘭,色蔥白,最潔,鳥不棲,蟲不生,子能下氣。 益部方物記∶生峨嵋山中,類枇杷,數(shù)葩合房,春開,葉在表,花在中,或言根不可徙。 吳船錄∶木葉如海桐,又似楊梅,花紅白色,春夏間開,長安客話,臥fo寺內(nèi)娑羅樹二株,子如橡栗,可療心疾。 宸垣識略∶娑羅花苞大如拳,葉如枇杷,凡二十余葉相沓捧,苞類桐花,一簇三十余朵,經(jīng)月方謝。

留青日札∶娑羅樹出西番海中,予在潯州時,官圃一株甚巨,每枝生葉七片,有花穗甚長,而黃如栗花,秋后結(jié)實如栗,可食,正所謂七葉樹也。藥性考∶娑羅子一枝七葉九葉,苞如人面,花似牡丹,香白。

肉味苦、微涼,寬中下氣,治胃脘肝膈膨脹,疳積瘧痢,吐血勞傷,平胃通絡(luò)。用陰陽瓦炙灰,或酒煨食俱效。單用不入他藥,或稱天師栗,非也。 葛祖遺方∶味甘溫?zé)o毒,治心胃寒痛蟲痛,性溫殺蟲。

胃痛∶百草鏡用娑婆子,即娑羅子也。以一枚去殼,搗碎煎服,能令蟲從大便出,三服除九種心痛,楊春涯驗方∶娑羅子即武吉,燒灰沖酒服。

化州橘紅

橘瓤上絲 糖橘紅 橘餅 藥制柑橘餅 青鹽陳皮 橘苓嶺南雜記∶化州仙橘,相傳仙人羅辨種橘于石龍之腹,至今猶存,惟此一株,在蘇澤堂者為最,清風(fēng)樓次之,紅樹又次之。其實非橘,皮濃肉酸,不中食。其皮厘為五片七片,不可成雙,每片真者可值一金。每年所結(jié),循例具文報明上臺,屆期督撫差親隨跟同采摘批制,官斯土者,亦不多得。彼土人云,凡近州始聞?wù)l樓更鼓者,其皮亦佳,故化皮贗者多,真者甚難得。 關(guān)涵嶺南隨筆∶化州署橘樹,一月生一子,以其皮入藥,痰立解。后為風(fēng)折,即其地補種,氣味便殊。今稱化州橘紅者,皆以增城香皮偽代之,能化物而不能自化。 粵語∶化州有橘一株,在署中,月生一子,以其皮為橘紅,瀹湯飲之,痰立消,曩亦進御。今為大風(fēng)所拔,新種一株,味不及;莨识嚅偌t,售于嶺內(nèi),而產(chǎn)署中者獨異。 本草乘雅云∶橘柚專精者實,實復(fù)專精者皮。皮布細(xì)竅,宛如人膚,即脈絡(luò)、肉理、筋膜、子核,各有屬焉,故力能轉(zhuǎn)入為升,轉(zhuǎn)升為合,即轉(zhuǎn)合為開也。種種形證,悉從入從合,故胸中瘕熱,水谷失宣,神明不通,氣逆及氣臭耳下氣者出已而降,玉衡機轉(zhuǎn)之妙用也。 識藥辨微云∶化橘紅近日廣中來者,皆單片成束,作象眼塊,或三十五十片,兩頭以紅繩扎之,成一把,外皮淡紅色,內(nèi)腹皮白色,周身亦有豬鬃皮,此種皆柚皮,亦能消痰。又有一種為世所重,每個五片如爪,中用化州印,名五爪橘紅,亦柚皮所制,較掌片為佳。究之真者遠(yuǎn)甚也。真化州橘紅煎之作甜香,取其汁一點入痰盂內(nèi),痰皆變?yōu)樗,此為上品?梁氏家藏蘇澤堂化州橘紅,每一個七破,反折作七歧,曬干,氣甚香烈。有橘紅歌云∶石龍靈異不可測,首向青霄尾潛澤,有時聲吼洪如鵝,有時噴沙白似雪,鳴或宰相應(yīng)期生,鳴或科甲蟬聯(lián)翼。由來州牧履其常,惟恐怪奇駭愚俗,亭碑鼓吹鎮(zhèn)其頭,重鑊累石填其穴,天生靈異無可憑,離奇屈曲化為橘。橘之為性溫且平,能愈傷寒兼積食,消痰止嗽功更奇,誰先辨此真龍脈,價值黃金不易求,寄語人間休浪擲。

治痰癥如神,消油膩谷食積,醒酒寬中。氣虛者忌服。解毒(慈惠編∶食蟹中毒,橘紅煎辰砂五香丸翻胃噎膈、嘔吐。張氏秘效方∶用血竭、乳香、沒藥、辰砂各一錢五分,錢,共為末,每三分酒服。

羊癲瘋 良方集要∶雄黃、天竺黃、川貝母各五錢,真琥珀一錢,麝香一錢,陳膽星一兩,以上各另研;全蝎十四個(去足酒洗),遠(yuǎn)志甘草汁制,鉤藤、防風(fēng)、化州橘紅、衣、羌活、茯苓天麻、石菖蒲各五錢,以上不可見火,曬干;蟬蛻三十個,附子六錢,共為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開水下。

按∶百草鏡 廣東高州府化州出陳皮,去白者名橘紅,今亦罕得。土人以柚皮代之,出售外方,價亦不貴。辨別之法,須先看皮色筋味,如皮皺粗色黃而濃,內(nèi)多白膜,味反甜帶辛者,乃乳柑皮也,只堪點茶,不堪入藥;皮極濃而泡松,紋極細(xì)而色黃,內(nèi)多膜無筋,味甜多辛少者,乃柚子皮也,性忌冷服;紋細(xì),色紅潤而皮薄,多有筋脈,味苦辛,入口芳香者,乃真化州橘紅也,入藥以此種為貴,然其性酸削,能伐生氣,消痰雖捷,破氣損人,不宜輕用。近日有一種產(chǎn)仁和塘棲鎮(zhèn)蜜橘皮所制,曰甜橘紅,清香入肺醒脾,消痰之功,不下化產(chǎn),而性不峻削,名為香金板,南人體弱者宜之。 本草乘雅武林棲水出蜜橘,凡數(shù)十品,名金錢穿心者,雖秀色可觀,又不如fo肚臍。形小皮癩,甘美可口,霜降采取,氣足味足,密藏至春,剖皮抽脈,破囊吮汁,亦可振醒精神,為得句破疑之助。

橘瓤上絲

金御乘云∶橘絲專能宣通經(jīng)絡(luò)滯氣,予屢用以治衛(wèi)氣逆于肺之脈脹,甚有效。綱目橘瓤上筋膜,只引大明治口渴吐酒,而沒其專功,何耶?因仍其說以補之。

通經(jīng)絡(luò)滯氣脈脹,驅(qū)皮里膜外積痰,活血。

糖橘紅

仁和塘棲鎮(zhèn)者佳。以皮去白,切小塊,用糖霜制。

味甘辛,性溫,理氣快膈,治嗽消痰(食物宜忌)。

橘餅

閩中漳泉者佳,名麥芽橘餅,圓徑四、五寸,乃選大福橘蜜糖釀制而成,干之,面上有白霜,故名,肉濃味重,為天下第一。浙制者乃衢橘所作,圓徑不及三寸,且皮色黯黑而肉薄,味亦苦劣。出塘棲者為蜜橘餅味差勝,然亦不及閩中者。又興化出金錢橘餅,乃取金橘制成,小如錢,明如琥珀,消食下氣,開膈,捷于砂仁、豆蔻,又可醒酒,醉后點茶,允為妙供。

味甘、性溫,下氣寬中,消痰運食(食物宜忌)。黃膽臌脹,除膈止消(經(jīng)驗廣集)。

治諸色痢 行篋檢秘∶橘餅一兩,圓眼肉五錢,冰糖五錢,水二碗,露一宿,溫服,不露亦治瀉 梁氏集驗∶夏月吃瓜果太多,以致泄瀉不休,用漳州好橘餅一枚,細(xì)切薄片,作二次放茶鐘內(nèi)沖服。 橘餅湯,經(jīng)驗廣集,治傷食生冷瓜果,泄瀉不休。橘餅一個,切薄片,放碗內(nèi),以沸湯潑蓋住,泡汁出,即飲湯,連餅食,一餅可作數(shù)次服。

百果酒 香櫞、fo手各二個,核桃肉、圓眼肉、蓮肉、橘餅各半斤,柏子仁四兩,松子三兩,紅棗二十兩,黑糖三斤,干燒酒五十斤浸,此酒補虛益腎,乃河中李太守秘方。

藥制柑橘餅

北硯食規(guī)∶用元明粉半夏、青鹽、百藥草、天花粉、白茯苓各五錢,訶子、甘草、烏梅去核各二錢,硼砂、桔梗各三錢;以上俱用雪水煎半干,去渣澄清取湯,煮柑橘,炭墼微火烘,日翻二次,每次輕輕細(xì)捻,使藥味盡入皮內(nèi),如捻破則不妙。能清火化痰,寬中降氣。

青鹽陳皮

百草鏡∶制青鹽陳皮,即蘇州宋公祠遺法也。陳皮二斤,河水浸一日,竹刀輕刮去浮白,貯竹筐內(nèi),沸湯淋三、四次,用冷河水洗凈,不苦為度;曬至半干,可得凈皮一斤,初次用甘草、烏梅肉各四兩,煎濃汁拌曬,夜露,俟酥捻碎如豆大,再用川貝母去心四兩,青鹽三兩,研為細(xì)末,拌勻,曬露干,收貯。

消痰降氣,生津開郁,運脾調(diào)胃,解毒安神。

橘苓

橘樹上生,如木蕈,棗皮紅色。

治乳,煎酒服。

豆蔻檳榔

此即綱目檳榔注內(nèi)所云 子是也。形如雞心,一頭尖,一頭圓,僅如小指大,外有殼包之。

殼白色如豆蔻形,尖如橄欖,長不及半寸。藥肆每于豆蔻中檢出,每豆蔻一斤,不過數(shù)粒,價亦倍。廣南檳榔亦無有專貨之者,或云此種始為雞心檳榔。廣南所市者,皆山檳榔,及大腹子而已。時珍循竺氏說,以山檳榔為 子,恐誤。

治反胃噎膈,余功與廣檳榔同。

按∶百草鏡∶檳榔今藥肆所市者,形扁而圓大,乃大腹子,俗名雌檳榔。廣東文昌縣出者,名文昌子,尖小者,名主賜檳榔,又名吃子,其形長尖,狀如雞心,內(nèi)有錦紋,又名雞心檳榔,即雄檳榔也。另有一種雞心檳榔,來自洋舶,從白豆蔻內(nèi)揀出,極罕有,形亦長尖,極小,外有殼,儼如棗核,故又呼棗核檳榔,入藥最勝。

耳聾灸法 經(jīng)驗廣集∶用雞心檳榔一個,將臍內(nèi)挖一窩如錢眼大,實以麝香,坐于患耳內(nèi),以艾炷灸之,不過三、四次,即效。

小兒疳積 胡開甫方∶史君子五個生、五個熟,豆蔻內(nèi)檳榔用姜湯磨汁,空心蘸史君子肉食,一、二次即愈。

耳出膿 豆蔻檳榔為末,吹入立愈(救生苦海)。

口瘡 豆蔻內(nèi)檳榔 存性,加輕粉敷之(廣果錄)。

瑣瑣蒲萄

出土魯番,北京貨之,形如胡椒,系蒲萄之別種也。回疆志,蒲萄一根數(shù)本,藤蔓牽長,花極細(xì)而黃白色,其實有紫、白、青、黑數(shù)種,形有圓長大小,味有酸甜不同,一種色綠而無核,較黃豆微大,味甘美;一種色紫而小如胡椒,即瑣瑣蒲萄;一種色黑,形長寸許,一種色白而大,皆七、八月熟,晾干可致遠(yuǎn)。 本經(jīng)逢原云∶瑣瑣蒲萄似蒲萄而瑣細(xì),故名。生于漠北,南方間亦有之,其干類木,而系藤本,其子生青熟赤,干則紫黑,能攝精氣,歸宿腎臟,與五味子功用不甚相遠(yuǎn)。凡藤蔓之類,皆屬于筋;草木之實,皆達(dá)于藏,不獨此味為然。此物向供食品,不入湯藥,故本草不載。近時北人以此強腎,南人以之稀痘,各有攸宜。五雜俎∶西域白蒲桃,生者不可見,其干者味殊奇甘,有眼蒲桃,無核;又有瑣瑣蒲萄,形如茱萸。小兒食之,能解痘毒。于文定筆麈云∶瑣瑣即 娑之訛。 黎愧曾仁恕堂筆記∶瑣瑣蒲萄,于文定引西京羽獵賦謂瑣瑣當(dāng)為 娑,固屬附會,而以為別有一種,亦非河西蒲萄,雖引根牽蔓不異中土,而結(jié)實大長如馬乳,色深紫,味亦殊甘,一枝千百顆,大者在上,細(xì)在下,垂取而干之,大者為白蒲萄,細(xì)者名瑣瑣,非兩種也,故俗呼為公領(lǐng)孫。惟綠蒲萄則來自西域,非中土所有。

味甘,核細(xì)微咸。 痘學(xué)真?zhèn)髟啤梦陡仕,性平溫。百草鏡云∶性熱,入脾、腎二經(jīng),作酒彌佳。治筋骨濕痛,利水甚捷,除遍身浮腫、痘瘡不出,酒研和飲,神效。

強腎 瑣瑣蒲萄、人參各一錢,火酒浸一宿,侵晨涂手心,摩擦腰脊,能助膂力強壯;若臥時摩擦腰脊,力助陽事堅強,尤為得力。

稀痘 瑣瑣蒲萄一歲一錢,神黃豆一歲一粒,杵為細(xì)末,一陽夜蜜水調(diào)服,并擦心窩腰眼,能助腎祛邪,以北地方物專助東南生氣之不足也。然惟稟質(zhì)素弱者用之有益,若氣壯偏陽者勿服,恐其助長yin火之毒也。

按∶紫桃軒雜綴瑣瑣蒲萄神農(nóng)九草之一,中土久有,不俟博望從西域帶來也。吾里東塔朱買臣墓有之。戊子,余曾歷平湖幕署,有一枝蔓延滿架,夏開瑣碎花,結(jié)實如綠豆,望不可見;吾杭螺螄山汪姓家亦有此,然食之味薄,不若甘肅者味濃也,入藥自宜以西北者為優(yōu)。

南棗

山棗 藏棗山金華東陽縣茶場,以透明如血,七枚長一尺者佳,陳者入藥。 宦游筆記∶金華東陽縣茶場出棗,其大如拳,核尖細(xì)如黍,決之即脫,清甘香脆,以此名聞天下。明中葉尚存數(shù)柯,今此種已絕矣。惟東南諸鄉(xiāng)于高阜地種之,雖不及茶場,亦美甲于他處。其制法不一,未熟輒擊,以湯沃之使變色,謂之湯紅,干則其色紫;已熟者,名樹頭紅,干則其色丹;過熟者,以所煮余汁煮之,色味似庶糖,謂之糖棗,此則以時食為美,不作干也。又有一種棘,差小而圓,味殊勝棗。 物理小識∶南棗出蘭溪,搖而知之,其肉離核,味甘微酸,性溫補,赤入心,酸斂肝。

博記單方∶眼疾中有一種名紅線鎖目干治法,取南棗核二十一粒,將核截兩斷,去仁凈,以銅綠塞孔中,仍將棗核合上,以紙貼封一起,放爐中燒紅,取出,以碗蓋存性。每日只用七個,研極細(xì)末,調(diào)哺男母乳水抹,三日立效。

腸紅下血 南棗五枚,同黃耆二錢,煎湯,五更服,神效。 又方不藥良方∶南棗十枚,槐米一兩,同煎,去米食棗,日三次即愈。

瘡 救生苦海∶南棗一枚(去核),鱉頭骨一個(搗碎),銅青裝滿棗肉,扎緊,火煙盡,伏土存性,研細(xì);用秋海棠煎洗,然后用藥和水敷之,三日消。

除壁虱 集聽∶大南棗去核,入水銀,火煨熏。

走馬牙疳 不藥良方∶陳年南棗核,燒灰,研末摻之。

棗參丸 醒園錄∶用大南棗十枚,蒸軟去皮核,配人參一錢,布包,藏飯鍋內(nèi)蒸爛,搗勻為丸,如彈子大,收貯用之,補氣最捷。

仙果不饑方 醒園錄∶大南棗一斤,好柿餅十塊,芝麻半斤去皮炒,糯米粉半斤炒,將芝麻研成細(xì)末,棗、柿同入飯中,蒸熟取出,去皮核子蒂,搗極爛,和麻、米二粉,再搗勻為丸,曬干收貯,加參更妙。

本經(jīng)逢原云∶古方中用大棗皆是紅棗,取生能散表也;入補脾藥宜用南棗,取甘能益津也;其黑棗助濕中火、損齒生蟲,入藥非宜。

山棗

出廣西肇慶府,葉如梅,果似荔枝,九月熟可食。 柳貫打棗譜∶山棗狀如棗而圓,色青黃而味甘酸。出廣州。

甘溫?zé)o毒,生和脾胃,益血壯神。

藏棗

朱排山柑園小識∶藏棗來自西藏,實產(chǎn)于天竺,大者長二寸許,形味絕似南棗,能補氣,功同人參,藏中亦不易得,其核似蠶蛹形,而無仁。

虛勞,定神志,治怯如神。

落花生

一名長生果。福清縣志∶出外國,昔年無之,蔓生園中,花謝時,其中心有絲垂入地結(jié)實,故名。一房可二、三粒,炒食味甚香美?滴醭跄,僧應(yīng)元往扶桑覓種寄回,亦可壓油。今閩省產(chǎn)者出興化為第一,名黃土,味甜而粒滿;出臺灣,名白土,味澀而粒細(xì),其油煎之不熟,食之令人瀉,一名土豆。 匯書近時有一種名落生花者,莖葉俱類豆,其花亦似豆花而色黃,枝上不結(jié)實,其花落地即結(jié)實于泥土中,亦奇物也。實亦似豆莢而稍堅硬,炒熟食之,作松子之味,此種皆自閩中來。 物理小識∶番豆名落花生,土露子,二、三月種之,一畦不過數(shù)子。行枝如蕹菜虎耳藤,橫枝取土壓之,藤上開花,絲落土成實,冬后掘土取之。殼有紋豆,黃白色,炒熟甘香似松子味。又云,番豆花透空入土結(jié)豆,當(dāng)通潤臟腑。 酉陽雜俎∶又有一種形如香芋,蔓生,藝者架小棚使蔓之,花開亦落土,結(jié)子如香芋,亦名花生。花鏡∶落花生一名香芋。引藤蔓而生,葉椏,開小白花,花落于地,根即生實,連絲牽引,土中累累不斷,冬盡掘取煮食,香甜可口,南浙多產(chǎn)之。 萬歷仙居縣志∶落花生原出福建,近得其種植之。 嶺南隨筆∶花與葉不相見,為換錦花;莢與蒂不相見,為落花生。

種法∶以沙壓橫枝則蔓生,花不生莢,其莢別在根莖間,亦稱落花生。 逢原云∶長生果產(chǎn)閩地,花落土中即生,從古無此,近始有之。味甘氣香,能健脾胃,飲食難消運者宜之;蛟疲c黃瓜相反,予曾二者并食,未蒙其害,因表出之。花生殼,韓柳生云,焙研極細(xì)末,著人身體,沾肉即生奇癢。 敏按∶劉啟堂經(jīng)驗秘方∶長生果一名落花生,又名落地生,不可與黃熟瓜同吃,吃則立死。黃熟瓜即香瓜,非長而白色可以腌吃之黃瓜也,始知俗傳之誤。雨蓑翁食物便覽∶香芋一名落花生,久服多男。

多食治翻胃。然其性能動火生痰,常人只宜少吃。從新云∶辛甘而香,潤肺補脾,和平可貴。食物宜忌云∶性平,味甘,舒脾;廣志云∶暖胃;藥性考云∶生研用,下痰;炒熟用,開胃醒脾滑腸。干嗽者宜餐,滋燥潤火。

按∶落花生,乃花謝落土,感土氣而成實,故有入脾和胃之功,又能通肺氣。曾見興化令王翁一子,酷嗜此物,后患軟癱,豈非動火生痰之明驗歟。近見人以花生入糖湯煮,浸油入素供,更為生痰,老人尤不宜多食。

俞友梁有烏須簡便方,止用落花生凈肉,炒極焦黑,研極細(xì),捻須,一、二日后,色黑如漆。

四日兩頭瘧,(即三陰瘧。)安定臣云∶昔曾患此,諸方莫療,有人教服炒熟花生,每日食一、二兩,不半月而愈。

玉神庵尼清慧言,花生人云服之生痰,有一大家婦咳嗽痰多,醫(yī)束手不治,庵尼云上勸服花生,每日食二、三兩,漸覺稀少,不半年,服花生二十余斤,咳嗽與痰喘皆除,想亦從治之法也。童鹿 言,花生本有滌痰之功,予家凡患咳嗽,止用生花生去殼膜,取凈肉沖湯服,咳嗽自安,豈非化痰之功,善于瓜蔞、貝母。世俗以火炒食,反能生痰。又凡被馬踢傷者,忌服花生,服之瘡愈增痛。

花生油 一名果油,色白,甘平氣腥,滑腸下積,膩膈生痰。

核桃油

好者補火,若壞核桃榨取者,有毒味劣,不宜食。

阿月渾子

榛子同類,性更溫良,能止痢、暖腎、開胃、除腸穢積,得木香、山萸,能興陽。

薯良

形如柚圓,蔓生紅色,浸酒服,能活血(藥性考)。

無漏果

此即海棕,乃鳳尾蕉之子,或稱為棗,實非棗也。以刀剝?nèi)?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gydjdsj.org.cn/pharm/2009/20090113045901_89584.shtml" target="_blank">青皮,鍛石湯瀹之,蜜浸瓶封,可久藏寄遠(yuǎn)不壞。

味甘美,性溫,消食寬中,除痰止嗽,益氣潤顏,久食令人肥美。

胖大海

出安南大洞山,產(chǎn)至陰之地,其性純陰,故能治六經(jīng)之火。土人名曰安南子,又名大洞果。

形似干青果,皮色黑黃,起皺紋,以水泡之,層層脹大,如浮藻然,中有軟殼,核殼內(nèi)有仁二瓣。

味甘淡,治火閉痘,服之立起。并治一切熱癥勞傷,吐衄下血,消毒去暑,時行赤眼,風(fēng)火牙痛,蟲積下食,痔瘡漏管,干咳無痰,骨蒸內(nèi)熱,三焦火癥,諸瘡皆效,功難盡述。

節(jié)粉 八仙藕粉冬日掘取老藕,搗汁澄粉干之,以刀削片,潔白如鶴羽,入食品,先以冷水少許和勻,次以滾水沖入,即凝結(jié)如膠,色如紅玉可愛,加白糖霜摻食,大能和營衛(wèi)生津。綱目藕下止載澄粉作食,輕身延年,而不知其功用更專益血止血也。凡一切癥,皆不忌可服。養(yǎng)余月令有澄藕粉法∶取粗藕不限多少,洗凈截斷,浸三日夜,每日換水,看極凈,漉出,搗如泥,以布絞凈汁;又將藕渣搗細(xì),又絞汁盡,卻輕濾去渾腳,以清水少和攪之,然后澄去清水,下即好粉,曬干收貯,和糯粉、白糖蒸食之,或以白糖開水沖服俱可。菱粉、芡粉俱用此法。

味甘,氣芬芳,性平,調(diào)中開胃,補髓益血,通氣分,清表熱,常食安神生智慧,解暑生津節(jié)粉 出淮安寶應(yīng)一帶多有之,乃藕節(jié)搗澄取粉,曬干,其價較藕粉數(shù)倍。

味甘、微帶苦,性平,開膈,補腰腎,和血脈,散一切瘀血,生一切新血。產(chǎn)后及吐血者食宦游筆記∶淮以南皆澤國,居人蒔藕,暇則濾為粉,淘汰既凈,去其渣滓,存其甘液,風(fēng)吹日曝,漸成碎珠,以湯沃而食之,純?nèi)翁烊,別有風(fēng)味,亦野物之可尚者矣。尤著名者曰片粉,擇藕之極佳者淘曬,人工十倍尋常,及其既成,則如白云片片,纖塵不染,味亦絕勝,非大有力者,不能制也。

八仙藕粉 經(jīng)驗廣集∶此粉滋胃保元,治一切虛勞雜癥。白花藕粉∶白茯苓、白扁豆炒、蓮蜜各等分,人乳另入滾水沖,不拘時食。

人紅丸 濟世養(yǎng)生集∶專治童子勞怯,神驗之極。用人龍二十一條(即蛔蟲、童便,洗凈,瓦焙勿令黑研末),不破皮紅棗三十個(飯上蒸熱,去皮核),蘿菔子一錢五分(炒研),大熟地五錢(煮爛杵膏),真藕粉一兩五錢(研),真川連六分,酒拌炒,(研末)右將紅棗肉、熟地膏和諸藥末搗勻為丸,如桐子大,每早以白滾湯送下七粒,逐日加增二粒,至二十一粒止,以后不必再加,服一料痊愈。予屢試皆效,切勿泛視。

菱粉

蒂殼湖州府志∶菱本兩角者,有果菱,差。挥泻昧,色紅而大;有青菱,色青角曲而利;四角者野菱,最小者角極 ;有泰州菱,實豐而美。近又有無角者,名餛飩菱。德清有雞腿菱、文武菱。

菱有多種,老則皆可為粉。造粉之法,與造藕粉同。食菱粉而腹脹者,用姜湯或酒解之。

補脾胃,強腳膝,健力益氣,耐饑行水,去暑解毒。

子,俗名飯 ,用鮮水菱蒂搽一、二次,即自落。

殼 治頭面黃水瘡醫(yī)宗匯編∶隔年老菱殼燒存性,麻油調(diào)敷,即愈。

無名腫毒 販翁醫(yī)要∶老菱殼燒灰,香油調(diào)敷即愈,并治天泡瘡。

指生天蛇 醫(yī)宗匯編∶以風(fēng)菱角燈火上燒灰存性,研末,香油調(diào)敷,未潰者即散,已潰者止治脫肛 張氏必驗方∶先將麻油潤濕腸上,自去浮衣;再將風(fēng)菱殼水凈之,即刻縮上不脫矣

芡粉

嘉泰會稽志∶芡一名雞頭,山陰梅市產(chǎn)之最盛。有數(shù)等,小白皮最佳,大白皮、中白皮其皮皆不逮也。造粉與藕菱同法。

益精氣,強智力,靈耳目,固精添髓(養(yǎng)余月令)。

九龍丹 販翁醫(yī)要∶治腎水不足,邪火yin動,遺精淋濁等癥。枸杞子酒蒸、金櫻子焙、山楂肉炒、石蓮肉炒、蓮須焙、熟地?fù)v膏、芡粉炒、白茯苓、當(dāng)歸等分,共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白滾湯下。


點擊查看:<<本草綱目拾遺 >>目錄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