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醫(yī)學正傳 3. 方脈總論 上課筆記
    

醫(yī)學正傳教程:3. 方脈總論

辨七表八里脈法浮、芤、滑、實、弦、緊、洪。為七表。遲、緩、澀、微、沉、伏、濡、弱。為八里。 浮為中風。左手寸口脈浮。中風發(fā)熱頭痛。關脈浮。腹脹胃虛。尺脈浮。大便難。右手寸口芤為失血、及血實。左手寸口脈芤。吐血或衄血。關脈芤。大便下血。尺脈芤。小便赤及下…

辨七表八里脈法

浮、芤、滑、實、弦、緊、洪。為七表。遲、緩、澀、微、沉、伏、濡、弱。為八里。 浮為中風。左手寸口脈浮。中風發(fā)熱頭痛。關脈浮。腹脹胃虛。尺脈浮。大便難。右手寸口芤為失血、及血實。左手寸口脈芤。吐血或衄血。關脈芤。大便下血。尺脈芤。小便赤及下滑為吐逆。寸口滑。胸滿氣逆。關滑。胸中寒、吐逆、不欲食。尺脈滑。為下痢。婦人月信實為下痢。寸口實。胸中熱。關脈實。腹中滿。寒疝。氣急下痢。尺脈實。小腹?jié)M痛。小便澀。弦為拘急。寸口脈弦。胸中急痛。關脈弦。胃中寒。心下拘急。尺脈弦。小腹急滿。 左右弦 緊為痛。寸口脈緊。頭中痛。關脈緊。心下痛。尺脈緊。臍下痛。左右緊。皆主痛也。 洪為熱,寸口脈洪。胸脅熱滿。關脈洪。胃中有實熱。吐逆無常。尺脈洪。小腹?jié)M。陰 中痛 遲為寒。寸口脈遲。上焦有寒。關脈遲。中焦有寒。尺脈遲。下焦有冷。左右遲、皆主 寒。 緩為風結。寸口脈緩。皮膚不仁。關脈緩。腹中有風結。尺脈緩。下焦有寒。左右緩、 皆主 微為氣結。寸口脈微。上焦寒。氣痞結。關脈微。胃中寒。心下痛、 然。尺脈微。 小腹 澀為血滯。寸口脈澀。陽氣虛。衛(wèi)氣虛不足。關脈澀。心血氣虛。榮氣不足。尺脈澀脛 逆 沉為水。寸口脈沉。胸中有寒飲。關脈沉。心下滿、短氣。尺脈沉。腰痛、腳弱。急有水氣 伏為物聚。寸口脈伏。胸有物聚。關脈伏。有水氣溏泄。尺脈伏。水谷不化。左右伏。 皆有濡為虛損。寸口脈濡。氣少、虛損、多汗。關脈濡?嘞轮、虛弱。尺脈濡。發(fā)熱、惡 寒。 弱為筋痿。寸口脈弱。陽氣虛。汗自出。關脈弱。胃氣不足。小熱大虛。尺脈弱。骨肉 酸疼 浮芤相搏。中風衄血。浮滑相搏。中風吐逆。浮實相搏。中風、下痢。浮弦相搏。中風 拘急


論七表形候歌

浮如指下捻蔥葉。 浮者,陽也。主風虛運動之候。浮應東方木。木生風。故脈高虛而 浮泛 下捻 緊。 關浮 芤則中虛有兩頭。 芤者陽也。榮衛(wèi)妄行。失血之候也。氣則關膈不能續(xù)。故脈來指下 尋之 氣既 謂 血 滑似動珠往來利。 滑者陽也。主氣交并。逆動之候也。滑應北、方壬癸水。故脈往來流利。圓滑如珠。象水貌也。其狀指下尋之。三關如珠動。按之則定不出。圓圓湊指滑利。若按 動珠之狀。謂之滑;。陰氣壅陽氣虛;鴶嫡。主寒熱。滑而洪者。主吐逆翻胃。緊 滑者。主體倦小腸急痛。微滑上部或冷逆。下部則下痢氣痛。寸滑、主上吐逆。關滑、胃中 積冷。尺滑、主上熱下冷而虛躁也。 實向浮中取次求。 實者、陽也。象中央戊己土之位。故體來實。高下取之皆有。主三 焦?jié)M 沉。 中 弦若箏弦時帶數。 弦者陽也。象東方木位。氣血收斂之貌。指下尋之、脈若箏弦而小 直。氣血收斂。筋脈不能舒暢。故脈象弦貌。按之不足。舉之有余、若箏弦小直。時帶數、 曰弦。主拘急、勞急。體痛、乏力、虛汗。寸弦。頭目痛。關弦。胸積冷。胃中時逆、惡寒。 尺 緊伏琴弦促軫留。 緊者陽也。主三陽并盛。風氣搏擊。伏于陽絡之候也。故尋之三關 通度。緊急如促琴軫。此由陰陽相搏。氣血交爭。指下尋之有余。舉之指下數而并非洪也。緊脈 形大于弦。故似琴弦狀、曰緊。緊主狂躁。而神亂不定。或緊滑。則吐逆寒熱。緊而甚數。 主熱體疼。寸緊。主頭疼。關緊。主胸膈疼。尺緊。主丹田急痛。 洪舉有余來極大。七陽為表定其由。 洪者陽也。應南方火。主榮絡大熱而氣灼爍之候。 脈 實 吐


七表病脈

浮為在表。 為風(應人迎)。為氣(應氣口)。為熱。為痛。為嘔。為脹。為 。為喘。 為厥 浮大、為鼻塞。浮大長、為風眩、癲疾。浮滑疾為宿食。浮大而澀為宿食滯氣。浮短為 肺傷 小便 芤為失血。微芤、為衄血。寸芤。為吐血。關芤。為大便出血。尺芤。為下焦虛。小 便出 滑為吐。為滿。為咳。為熱。為伏痰。為宿食。為蓄血。為經閉。為鬼疰。為血氣俱 實。 滑散。為癱緩;蟆榻Y熱。滑實。為胃熱。和滑。為妊娠。滑而大小不勻。必吐。 為病 實為熱。 為嘔。為痛。為氣塞。為喘嗽。為大便不禁。 實緊、為陰不勝陽。為胃寒。為腰痛。 弦為寒。 為痛。為飲。為瘧。為水氣。為中虛。為厥逆。為拘急。為寒癖。 弦緊。為惡寒。為疝瘕。為癖。為瘀血。雙弦。為脅急痛。弦而鉤。為脅下刺痛。弦長。 為 緊為寒。 為頭痛、骨內痛。為咳。為喘。為滿。 浮緊。為肺有水。緊滑。為蛔動。為宿食。為逆吐。緊急。為遁尸。緊數。為寒熱。 洪為脹。 為滿。為痛。為熱。為煩。 洪實。為癲。洪緊。為疽、為喘急。亦為脹。gydjdsj.org.cn洪大。為祟。洪浮。為陽邪來見。


七表脈名

一。浮者風虛運動之候。浮脈應金。于時為秋。萬物至秋而終。草木華葉皆落。其枝獨 在 虛 虛 二。芤者失血之候。芤之為物。兩旁有。中間虛。脈之應于診者有若是。古人因取以名 之也 然后經脈流通、而無間斷。芤脈之診則不然。蓋陽邪所盛。血與氣失其道路。不能相繼續(xù) 故其脈之狀。舉指浮大而軟。按之兩頭實而中間虛也。凡診見之皆失血。 三;邭庋嗖⒛鎰又。滑脈屬水。故往來滑利如珠。而中有力。按之即伏。不進 不退 勝。 四。實者三焦氣滿之候。實應土之象。脾主中州。而屬土焉。實本脾虛之診。而以實名 之者 脾居 陽伏而 五。弦者血氣收斂之候。血榮氣衛(wèi)。脈之所依也。氣衛(wèi)于外以充皮膚。血榮于中以營經 絡。 滯 緊直 于溫 六。緊者寒激搏伏于陽絡之候。指下尋之。三關通度。來醫(yī)學.全在線gydjdsj.org.cn往速利。按之有余。舉指甚足。 狀 之。陰陽未嘗不和也。及有所感觸。在陽受之。則為陽邪。而以陽并陰。在陰受之。則為陰邪。而以陰并陽。陰陽并毗。血氣所以不得其平者、此爾。緊脈之診。則以陽邪并于陽絡。而 三陽并壅。故其證身熱。體痛。內煩躁擾復痞逆也。 七。洪者榮絡大熱、血氣燔灼之候。洪應南方丙丁火。于時為夏。萬物至夏。盛極長大。 脈 也 暴 皆 物


論七表脈變例

七表脈者是客邪傷。乃陰乘陽也。其證身熱惡寒。是外陽而內陰見也。七表脈。但熱而 不惡 如七表證自汗惡風。卻得八里脈者,當用麻黃桂枝各半湯。如八里證自汗惡風。得七表 脈。 脈如 三陽 有陰 說非謂 受客陰 里。是 此乃 陰者 三陽 為三 此 染 略說八里乃陽乘陰也。其證身涼四肢厥惡熱。是外陰而內陽。但寒不熱不渴者。是內外 皆陰 下者 一說六脈交變。浮滑長為三陽。乃陽中有陰。沉澀短為三陰。乃陰中有陽。當審察表里。 分 標熱 惟陽 脈。 陽脈 長曰 礙。故長脈發(fā)之。 短脈下之。是滑與澀交; 皆損氣血;映叽、皆助


七表脈主治

云岐子云∶左手三部寸關尺受邪。非謂主位之脈。皆客邪之脈也。 一。浮者陽也。主咳嗽氣促。冷汗自出。背膊勞強。夜臥不安。按之不足。舉之有余。 陰 柴胡 黃芩 五味子 半夏制(各半兩) 白芍藥 人參白皮(各二錢半) 上 咀。 每服 按之不足舉有余。冉冉尋之指下浮。臟中積冷榮中熱。欲可生精要補虛。 臟中積冷。按之不足。榮中有熱。舉之有余。陽有余陰不足也。治之宜地骨皮散。 人參 地骨皮 柴胡 黃 生地黃(各一兩半) 白茯苓(半兩) 知母(一兩) 石膏(二兩) 服生 精補虛 寸浮中風頭熱痛。 主脈浮客脈又浮。主客同宮。主太陽中風頭痛。有汗脈浮緩桂枝湯。 無 太 關浮腹脹胃虛空。 主脈弦客脈浮。風寒熱相合。致胃中虛空。何謂胃虛?夫脈浮者風 邪也 為寒 制濃樸 陳皮(去白) 制半夏(各一兩) 白術(一兩半) 人參(五錢) 甘草(炙 三錢) 上 尺部見之風入肺。大便干澀故難通。 腎脈沉反見浮脈。為風火所乘。肺氣虛而不能生 水。 肺者何 肺。燥 薄其 檳榔 木香 羌活 川芎 桂(各半兩) 大黃 郁李仁(各一兩) 上為細末。蜜丸 桐子 大。 二。芤者陽也。主淋瀝。氣入小腸脫血。病者皆從太陽。在寸則吐血。在下瀉血。在中 者 芤脈在上。加減梔子湯。 梔子(四個碎) 香鼓(半兩) 先以水二盞煮梔子仁。至七分入豉。煮三五沸。去滓、 溫服。 芤脈在中。宜瀉黃散。 藿香葉 山梔子仁 甘草(各半兩) 防風(三兩) 石膏(一兩)
上 咀、水二盞。 煎一 盞。 芤脈在下。宜豬苓湯 豬苓 滑石 澤瀉 阿膠(炒各等分)
上 咀。水二盞。用前味煎至一盞、去滓。后 入 阿膠 指下尋之中且虛。邪風透入小腸居。患時淋瀝兼疼痛。大作湯丸必自除。 云岐子云∶芤主血凝而不流。凡人之十二經絡。以應溝渠。是榮衛(wèi)氣血不散。不能盈滿 經絡 一云 寸芤積血在胸中。 主脈浮。客脈芤。浮芤相合。血積胸中。熱之甚也。治之以犀角地黃湯 生地黃(二兩) 黃芩(一兩半) 黃連(一兩) 大黃(一兩半)
上 咀。水二盞。 秤一兩。 煎 關內逢芤腸里癰。 主脈弦?兔}芤。弦芤相合。積血于腸中。是肺先受邪。傳入大腸。 當 大黃 水蛭(炒裂各半兩) 虻蟲(三錢)
上 咀、為細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二 十丸 、食后溫水下。利為度、未利加數服之。 尺部見之虛在腎。小便遺瀝血凝濃。 主脈沉?兔}芤。沉芤相合。積血在下。抵當丸。 抵 仁(半兩) 甘草(二錢半) 大黃(一兩) 桂(三錢)
上 咀。每服一兩。水 二盞。七片 又云上焦有血。先便后血。下焦有血。先血后便。中焦有血。便血齊作。 三;哧栆。主四肢困弊、腳手酸疼、小便赤澀。仲景曰∶衛(wèi)氣前通。小便赤澀。腰 中氣 赤芍藥 柴胡(各一兩) 枳實 大黃 黃芩(各半兩) 甘草(三錢)
上 咀。每 服一兩。水 滑脈如珠動曰陽。腰中生氣透前腸。脛酸只為生寒熱。大瀉三焦必得康。 云岐云∶夫小便赤澀。腰中生氣。是命門所生。其脈流利數而疾。宜大承氣湯主之。熱 多寒 濃樸制(一兩) 枳實(麩炒) 大黃(各半兩) 芒硝(三錢)
上 咀。用水一碗。 姜十片。 先 晚 滑脈寸來多嘔逆。 主脈浮?兔}滑。浮滑相合而為嘔。生姜半夏湯主之。有往來寒熱 者小 制半夏(一兩) 茯苓(二兩)
上 咀。每服一兩。水二鐘。姜七片。煎至一半。去滓、 食后 關滑胃寒不下食。 主脈弦?兔}滑。弦滑相合。引寒入胃。致不能食。春夏平胃散。 秋冬 柴胡 黃芩 赤芍藥(各一兩) 人參(半兩) 甘草(炙三錢) 桂(四錢)
上 咀。 每服一兩。水二盞。姜七片。煎去滓。溫服。 尺部見之臍似水。飲水下焦聲瀝瀝。 主脈沉?兔}滑。沉滑相合。寒結膀胱。附子四 逆湯 炮附子 炮生姜(各半兩) 白術(一兩) 甘草(三錢) 桂(七錢)
上 咀。每 服一兩。 水二 四。實者陽也。主伏陽在內。脾虛不食。四肢勞倦。 實脈尋之舉有余。伏陽蒸內致脾虛。食少只緣生胃壅。溫和湯藥乃痊除。 潔古云∶脾脈本緩。反得客脈實。緩實相合。主胃中有熱。故脾氣溫反實。故不食也。 食少 于胃 藿香葉 制半夏(各一兩) 丁香(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鐘半。姜七片。 煎 去滓 云岐曰∶脾受熱而反虛。故不能食。溫和湯藥。乃平胃散是也。 實脈關前胸熱甚。 主脈浮?兔}實。浮實相合。陽氣有余。胸中熱、其實在上焦。宜 涼膈 山梔子仁(一兩) 連翹 黃芩(各二兩) 大黃(半兩) 薄荷(一兩半) 上為粗 末。每服 一兩 當關切痛中焦任。 主脈弦。客脈實。弦實相合。熱在胃中?捎調胃承氣湯。實在中 焦。 水勝 火也 此二 附子(炮半兩) 白術(一兩) 甘草(炙三錢)
上 咀。每服半兩。水一大盞半,煎至一 鐘。 五。弦者陽也。主勞風乏力。盜汗多生。手足酸疼。皮毛枯槁。弦脈五臟俱傷。蓋木克 土故 弦脈為陽狀若弦。四肢更被氣相煎。三度解勞方始退。常須固臍下丹田。 脈如箏弦緊而急。主四肢相煎。木旺土衰。四肢者。辰戌丑未四末也。土位也。固臍丹 田者 為脾 寸部脈緊一條弦。胸中伏痛狀繩牽。 主脈浮?兔}弦。浮弦相合。胸中急痛。屬少陽。 以 關中有弦寒在胃。 主客脈俱弦。知木氣有余。致寒氣大實于胃中。附子理中丸主之。 弦在 下焦停水滿丹田。 主脈沉?兔}弦。沉弦相合。風寒氣有余。下焦停水。術附湯主之。 弦 六。緊者陽也。主風氣。此太陽少陽相合。主伏陽上沖。變?yōu)?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gydjdsj.org.cn/tcm/2009/20090113021512_75881.shtml" target="_blank">狂病。宜黃連瀉心湯。 黃連 生地黃 知母(各半兩) 黃芩(二兩) 甘草(半兩)
上 咀。每服一兩。水一盞半。煎服。 緊脈三關數又弦。上來風是正根元。忽然狂語人驚怕。不遇良醫(yī)不得痊。 潔古云∶此是三陽合病。緊數。太陽也。弦多。少陽陽明也。故實則譫語。云岐曰∶其 脈 緊 生地黃 黃芩 山梔子仁(各一兩) 大黃(半兩)
上 咀。水煎一兩。以利為度 緊脈關前頭里痛。 主脈浮?兔}緊。浮緊相合。諸頭痛皆屬三陽。太陽頭痛。羌活湯 主之 痛。 緊在上焦。 到關切痛無能動。 主脈弦?兔}緊。弦緊相合。太陰受邪。脾中切痛。治之以芍藥湯。 赤芍藥(二兩) 甘草(半兩) 桂(三錢)
上 咀。水煎一兩。加生姜七片服。如 實痛加 大黃 隱指寥寥入尺來。繳結繞臍常手捧。 主脈沉?兔}緊。沉緊相合。繞臍痛者太陰。與 芍藥 桂(一兩) 芍藥 炙甘草(各半兩)
上 咀。每服一兩,入姜棗煎服。 七。洪者陽也。主頭痛。四肢浮熱。大腸不通。燥糞結澀?诟。 遍體疼痛。潔古云∶ 者按之實。舉之盛。 洪者 證虛 可下 洪脈根元本是陽。遇其季夏自然昌。若逢秋季及冬季。發(fā)汗通腸始得涼。 云岐曰∶其脈舉按皆盛。本為相火之象。發(fā)汗從表里。從表宜麻黃湯。從里宜大承氣湯。 麻黃湯 麻黃 芍藥(各一兩) 葛根(一兩三錢) 豉(一百) 蔥白(三莖)
上 咀、每 服一兩。水二 診知其 洪脈關前熱在胸。 主脈浮?兔}洪。浮洪相合。熱結于胸中。涼膈散加減用之;蜻B 翹湯 連翹(二兩) 柴胡 當歸 生地黃 芍藥(各半兩) 黃芩(一兩) 大黃(三錢) 上 咀。一 到關翻胃幾十重。 主脈弦?兔}洪。弦洪相合。胃熱不停。翻胃衄吐。以酸苦藥除之。 或 大黃(比眾藥減半) 葛根 黃芩 芍藥 桔梗 茯苓 本 白術 甘草(炙各等分) 上 余熱 得入 更向尺中還若是。小便赤澀腳酸疼。 潔古云∶洪尺。由陰不及陽也。從下至上。先損 腎肝 宜 赤茯苓 澤瀉(各半兩) 桑白皮 山梔子仁(各一兩)
上 咀。水煎一兩。服之得 小便 利為 凡此七表。雖名陽脈。有用熱藥者何?答曰:陽中有陰故也。通上下中二十一道脈證。 用藥 景之 實下


論八里形候歌

沉若爛綿尋至骨。 沉者陰也。主陰盛陽乘之候。沉者重也。陰氣厥逆。陽氣不舒。故 脈沉 但。腰重便數。膀胱冷痛。又尺沉主肺弱水氣痛。 微于指下細如絲。 微者陰盛陽衰之候。指下尋之。脈來而小。細細如絲。往來極微。 進退 主 緩小于遲來往慢。 緩者陰也。主衛(wèi)氣有余榮血不及之候。故指下尋之。往來遲緩也。 緩者 曰緩 風緩不利。 澀則如刀刮竹皮。 澀者陰也。主陽虛陰衰之候。積氣虛弱。陰陽澀滯。尋之似有。舉 之全 能 自禁。及女人胎氣不安。敗血不止。寸澀。胃中積冷。食不能轉。關澀。主榮氣 肌肉。尺澀。丹田積冷。夜夢遺精。女人敗血。胎中冷痛。 遲重欲尋來隱隱。 遲者陰也。主陰盛陽衰。指下重手乃得。由陰絡透于陽絡。陽氣不 來 厥 伏潛骨重似來時。 伏者陰也。主三陰毒瓦斯。伏于三陽。關格閉塞之候。指下尋之似有。 呼 伏 主 濡湊指邊還怯怯。 濡者陰也。主榮中怯而衛(wèi)氣虛。指下按之似有。冉冉還來湊指。欲 按依 虛精 弱按輕綿重不知。 弱者陰也。主虛氣攻表。指下尋之。輕手乃得。重手稍無。往來無 力。 弱


八里病脈

微為虛。為弱。為衄。為嘔。為泄。為亡汗。為拘急微弱。為少氣。為中寒。 沉為在里。 為實。為水。為寒。為喘。為癥。 沉緊。為上熱下冷。沉重而直前絕者為瘀血。沉緩而中散。為寒食成瘕。沉重不至寸。 徘徊 緩為在下。 為風。為寒。為弱。為痹。為疼。為不仁。為氣不足。為眩暈。 緩而滑。為熱中。緩而遲。虛寒相搏。食冷則咽痛。 澀為少氣血。 為亡汗。為氣不足。為逆冷。為下痢。為心痛。 澀緊。為痹。為寒濕。 遲為寒。 為痛。 遲而澀。為癥瘕咽酸。 伏為霍亂。 為疝瘕。為水氣。為溏泄。為停痰。為宿食。為諸氣上沖。為惡膿貫肌。 濡為虛。 為痹。為自汗。為氣弱。為小便難。 濡而弱。為內熱外冷自汗。 弱為虛。 為風熱。為自汗。


八里脈名

一。微者陰盛陽衰。氣虛怯弱之候。其脈之狀。指下尋之。往來甚微。冉冉尋之。若有若無 陽氣 筋骨。 菀于上 血不止 漏下便數。體重腰疼。面無光澤。諸證生焉。 二。沉者陰氣厥逆陽氣不舒之候。沉與浮相對。浮以陽邪所勝。血氣發(fā)越而在外。故為 陽主 無 潛 之至骨肉。則有余也。且氣之在人。壯則形體強盛。衰則形體羸弱。惟人不知所以貴其生。 而 百病俱生。率原于此。 三。緩者衛(wèi)氣有余榮氣不足之候。血流據氣。氣動依血。二者相資。不得相失。緩者乃 榮中 力透 得者脾 于是。蓋 此。烏得 脈小而衰 四。澀者陽盛陰虛之候。敷而施之。陽之正也。斂而澀之。陰之正也。脈有陰陽適平。 則血 澀之 者多 欠則血有余。故滑脈之來。流利而且圓。血欠則氣有余。故澀脈之來。艱澀而且散。澀與滑 相對。故兼取而論之。無求子云∶澀細而遲。往來難。時一止。余居士喻澀脈如刀刮竹皮之 狀。誠得。 五。遲者陰盛陽衰之候。由陰絡透于陽絡。陽氣不下。陰氣獨上。因而榮衛(wèi)凝澀。血氣 痞阻 息。 由心 陰氣 行之 六。伏者陰毒之氣。伏于陽絡。關膈閉塞之喉。指下尋之似有。呼吸定息全無。冉冉尋 之不 者。 七。濡者榮怯沖虛之候。夫血榮氣衛(wèi)。相隨以行。流注于一身。其晝夜之有經、不可失 也。 故指 氣虛 歌曰∶濡而不進為濡脈。虛軟如按水中帛。血榮氣衛(wèi)總皆虛。三部逢之俱病亟。 八。弱者虛氣攻表之候。故其脈見于膚表。狀如爛綿。輕手乃得。重按即無。怏怏不能 前進 客


論八里脈變例

濟生拔萃云∶夫八里脈者、乃右手三部寸關尺受邪者也。陽乘陰也。是微沉緩澀遲伏濡 弱。 稱之 表是 急。 當 假令惡寒者。里之表也。當與麻黃附子細辛湯緩發(fā)之。是漬形以為汗也。如有不惡風寒 而反 沉細 疾數者。是足少陰經反受火邪也。是里之里病。乃陰中之陰。陽邪也。此客邪當急下去之 以大承氣湯除之。仲景桂枝脈得麻黃證;蚵辄S脈得桂枝證。遞用麻黃桂枝各半湯。如桂 證二停麻黃證一停。當用桂枝二麻黃一湯法;蚵辄S證二停、桂枝證一停。當用麻黃二桂枝 一湯法。或麻黃 脈桂枝證取脈為主。脈便為二停證為一停。用麻黃二桂枝一湯治之。或桂 脈為二停證作一停。 脈而 如證 處 為內外皆陰緩汗。七表有汗者。為外陽而內陰急汗。八里有下者。 為內陽而外陰急下。故素問設標本之化。立四制之法。為此說也。


八里脈主治

云岐子曰∶八里脈者,乃右手三部寸關尺受之。此八里脈。乃客邪之脈。主位之脈三部。 主 一。微者陰也。主敗血不止。面色無光。微脈發(fā)象秋冬。在陰為慘。陰太過、陽不及。 是血 香附子(一兩半) 白芍藥 當歸(各一兩) 芎 (半兩) 上為粗末。水煎一兩。 食前服。 指下尋之有若無。漩凝敗血小腸虛。崩中日久為白帶。痛下多時骨髓枯。此腎氣有余。命門 不足。當補命門。命門者、男子藏精。女子系胞。崩中白帶者、命門敗也 之骨已枯。伏龍肝散主之。是為血不能守。水勝火也。治婦人血去精亡。 形。養(yǎng)血補虛。宜當歸芍藥湯。 當歸 白芍藥 熟地黃(各一兩) 干姜(半兩)
上 咀。水煎一兩。食前服。 微脈關前氣上侵。 陽虛。內氣上沖。冷則生氣。主脈澀?兔}微。澀微相合。逆氣上 侵。 阿膠(一兩半) 甘草(三錢) 黍粘子(二錢半) 馬兜鈴(半兩炒) 杏仁(去皮尖十個) 上為 當關郁結氣排心。 主脈緩?兔}微。緩微相合。太陰虛痞。勻氣散主之。補肺散亦可。 微 尺部見之臍下積。身寒飲水即呻吟。 主脈數?兔}微。數微相合。陰盛陽虛。治之以 二氣 二。沉者陰也。主氣脹兩脅。手足時冷。虛氣沖心。悶而不痛。乃曰虛痞。健胃建中湯。 理 當歸 白術 人參 干姜(各一兩) 附子(炮去皮) 白芍藥 桂(各半兩) 丁香(三錢) 上 按之似有舉還無。氣滿三焦臟腑虛。冷氣不調三部壅。通腸健胃始能除。 沉者陰也。壅者虛結也。言通腸者溫也。局方溫白丸主之。健胃者以理中湯主之。 寸脈沉兮胸有痰。 主脈澀?兔}沉。澀沉相合。留滯胸中變?yōu)樘。治用化痰玉壺丸?中加 半夏(一兩湯洗) 雄黃(三錢別研) 上為末。生姜汁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 五十 當關氣短痛難堪。 主脈緩。客脈沉。緩沉相合。胃中有寒即痛。可以九痛丸。或橘皮 半夏 陳橘(去白三兩) 半夏(制) 枳殼(炒去瓤各一兩) 白術 茯苓 桂(各半兩) 上咀。每 若在尺中腰腳重。小便稠數色如泔。 主脈數?兔}沉。數沉相合?蛣僦饕。寒氣有余。 三。緩者陰也。主四肢煩滿。氣促不安。證在太陽。風傷衛(wèi)氣。當服桂枝湯。一云∶主 四肢 白術 枳實(麩炒) 甘草(各半兩)
上 咀。入生姜七片。水煎半兩。食后溫服。 來往尋之狀若遲。腎間生氣耳鳴時。邪風積氣來沖背。腦后三針痛即移。 太陽中風。脈緩頸項強急不得轉側?舍橈L池風府浮白穴。則痛移也。用桂枝湯主之。 若緩 緩脈關前搐項筋。主脈澀?兔}緩。澀緩相合。風邪傷衛(wèi)。項筋緊急?捎霉鹬。 不已 羌活 升麻 黃芩 葛根 石膏(各一兩) 麻黃(去節(jié)湯浸去黃汁焙) 防風 本 蔓荊子 當關氣結腹難伸。 主脈客脈俱緩。脾濕太盛。胃中太虛。七氣湯主之。 半夏(制一兩) 人參 官桂 甘草(炙各半兩)
上 咀。每服一兩。入生姜七片。 水煎。 溫 二 焦 加干 桂枝(一兩) 白芍藥 干姜(各半兩) 炙甘草(四錢) 上各 咀。加生姜棗煎。 不已。 用半 四。澀者陰也。主痛。身疼痛。女子有孕胎痛。無孕敗血為病。 澀脈如刀刮竹。行。丈夫有此號傷精。婦人有孕胎中痛。無孕還須敗血成。 主亡血失精。婦人孕病;帶下赤白或敗血。圣惠方烏金散。治敗血。局方四物湯地黃 丸。 龍骨 苦楝子(各二兩) 上為細末。醋糊丸。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五十丸。又云∶ 亡 血失 澀脈關前胃氣升 澀脈見處。氣血俱傷。 金有余損傷萬物。主脈與客脈俱澀是也。 金有余故升于上。治之以勻氣散。或利膈丸。桔梗湯。澀在上焦。 桔梗(一兩) 半夏(制半兩) 陳皮(三兩) 濃樸(一兩) 枳實(麩炒半兩) 上 咀。每 服半 當關血散不能停。 主脈緩。客脈澀。緩澀相合。故曰血散?捎溫經丸。如胃不和。 調中 尺部如斯逢逆冷。體寒臍下作雷鳴。 主脈數。客脈澀。數澀相合。陽氣內虛。陰氣有余。 人參 茯苓 地骨皮 熟地黃 牛膝(去苗酒浸各一兩) 上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 即服 諸疾。 服可去 五。遲者陰也。主腎虛不安。遲本土也。 遲脈人逢狀且難。遇其季夏不能痊。遲者陰也。季夏陽也。此證為失時反候。陽盛陰虛。 治 神工診著知時候。道是脾來水必干。 季夏見遲脈。是土克水也。故不能痊。 寸口脈遲心上寒。 主脈澀?兔}遲。澀遲相合。主陰盛之故。為心上寒。治之以橘皮 丸。不已。術附湯。白術 附子(炮去皮臍) 干姜(炮) 桂(各一兩)
上 咀。煎一兩。食 前服。遲在上焦。 當關腹痛飲漿難。 主脈緩。客脈遲。緩遲相合。腹中痛甚。桂枝加附子湯。 桂 附子(炮各一兩) 甘草(三錢半)
上 咀。煎服、或理中丸。脈回。以消食丸。 遲 在中 流入尺中腰腳重。濃衣重覆也嫌單。 主脈數?兔}遲。數遲相合。水能克火。陰氣盛。 可 六。伏者陰也。主毒瓦斯閉塞三關。四肢沉重。手足自冷。主伏脈行于筋下。氣伏于內。 陰毒伏氣切三焦。不動榮家氣不調。不問春秋與冬夏。徐徐發(fā)汗治能消。經曰∶清形以為汗。 麻黃附子細辛湯。或秋冬以升麻湯。春夏以麻黃湯。當緩與之。陰盛陽 積氣胸中寸脈伏。 主脈澀。客脈伏。澀伏相合。主胸中積氣。治以沉香丸;蚣訙p溫 白丸 當關腸 常瞑目。 主脈緩。客脈伏。緩伏相合。主中焦伏而不散。乃風濕之氣。故腸 瞑 白豆蔻(一兩) 縮砂仁 青皮 陳皮(去白) 丁香(各二兩) 濃樸(制八兩) 甘草(炙) 木 如 發(fā) 尺部見之食不消。坐臥非安還破腹。 主脈數?兔}伏。數伏相合。邪勝寒之甚。而不能化 白術(一兩) 黃 茯苓 白芍藥(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半兩。入生姜煎服。 不已。 養(yǎng) 七。濡者陰也。主少力。五心煩熱。腦轉耳鳴。下元極冷。 按之似有舉之無。髓海丹田定已枯。四體骨蒸勞熱甚。臟腑終傳命必殂。 髓者腎之精。四體骨蒸者腎氣衰絕。終傳者七傳也。土來克水必殂也。 濡脈關前人多汗。 主脈澀。客脈濡。澀濡相合。肺氣虛也。而衛(wèi)不能固于榮。故多汗。 桂 當關氣少精神散。 主脈緩。客脈濡。緩濡相合。精神散失。乃氣衰弱也。治之以定志 丸。 尺部綿綿即惡寒。骨與肉疏都不管。 主脈數?兔}濡。數濡相合。主骨痿不能起于床。 五 八。弱者陰也。主氣居于表。生產后客風面腫。氣弱多傷也。 三關怏怏不能前。只為風邪與氣連。年少得此須憂重。老弱逢之病卻痊。 脈若爛綿者陽氣弱也。以應秋毛之脈。氣弱多傷。怏怏者輕手乃得。不前者重手稍無是 也。 春夏 關前弱脈陽道虛。 主脈澀?兔}弱。澀弱相合。陽氣虛也。治之以五補丸為久補。四 逆湯 關中有此氣多疏。 主脈緩?兔}弱。緩弱相合。胃氣內虛。故氣多疏散。治之以益黃 散平 若在尺中陰氣絕。酸疼引變上皮膚。 主脈數?兔}弱。數弱相合。主下部損。腎氣 內絕。既陰絕陽盛。疼引于皮膚。是三焦無陰鎮(zhèn)撫。離其原也。氣已損于肺。無法可治也。


點擊查看:<<醫(yī)學正傳>>目錄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