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中風門
    

張氏醫(yī)通:中風門

侯氏黑散(金匱) 治大風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足。菊花(三兩) 白術(shù)(一兩) 防風(八錢) 桔梗(六錢) 黃芩(四錢) 人參 茯苓細辛 當歸 干姜 芎 桂枝 牡蠣(熬) 礬石(各二錢二分)上十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初服二十日用溫酒調(diào)服。禁一切魚肉大蒜。!

侯氏黑散(金匱) 治大風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足。

菊花(三兩) 白術(shù)(一兩) 防風(八錢) 桔梗(六錢) 黃芩(四錢) 人參 茯苓細辛 當歸桂枝 牡蠣(熬) 礬石(各二錢二分)

上十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初服二十日用溫酒調(diào)服。禁一切魚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藥積在腹中不下也。熱食即下矣。冷服自能助藥力。(外臺借此治風癲疾)

大風四肢煩重。脾土受風水之制。土氣內(nèi)結(jié)。不能敷布于四末也。心中惡寒不足者。胸中為濁氣填塞。心火內(nèi)蘊。不得發(fā)越。熱極反兼寒化也。方中用菊花為君。以解心下之蘊熱。防、桂、辛、桔以升發(fā)腠理。參、苓、白術(shù)以實脾杜風。芎、歸以潤燥熄火。牡蠣、礬石以固澀腸胃。使參、術(shù)之性。留積不散。助其久功。干姜、黃芩一寒一熱。寒為風之向?qū)。熱為火之反間也。用溫酒服者。令藥性走表以開其痹也。冷食而禁諸熱物者?值\得熱而下。不能盡其藥力。以礬石性得冷即止。得熱則下也。 郭雍曰。黑散本為滌除風熱。方中反用牡蠣、礬石止?jié)丁G伊罾涫呈顾幏e腹中。然后熱食。則風熱痰垢與藥漸次而下也。

風引湯(金匱 千金名紫石散) 除熱癱癇。并治大人風引。小兒驚癇螈 。日數(shù)十發(fā)。

大黃 干姜 龍骨(熬。各一兩二錢) 甘草 牡蠣(熬。各六錢。) 滑石 石膏(各一兩八錢。)赤石脂 紫石英 白石脂 寒水石(如無。石鹽代之) 桂枝(各一兩。千金作桂心)

上十二味。杵節(jié)。以韋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溫服一升。(巢氏借治香港腳。郭雍借治火逆。) 風者外司厥陰。內(nèi)應(yīng)肝木。上隸手經(jīng)。下隸足經(jīng)。中見少陽相火。所以風自內(nèi)發(fā)者。由火熱而生也。風生必害中土。土病則四末不用。聚液成痰。癱者風木挾痰注于四肢也。癇者風熱擾其經(jīng)脈內(nèi)應(yīng)于心主也。前方祛風外散。此方引風內(nèi)泄。故用大黃。兼甘草、桂枝、滑石、石膏以化風熱。干姜以為反諜。使火無格拒之虞。石英、寒水以潤血燥。石脂、龍骨、牡蠣以補塞其空。絕風火復(fù)來之路也。

千金三黃湯(金匱) 治中風手足拘急。百節(jié)疼痛。煩熱心亂惡寒。經(jīng)日不欲飲食。

麻黃 黃芩(各三錢。八分) 獨活(三錢) 細辛(一錢五分) 黃 (六錢)

上五味。水煎溫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熱。加大黃錢半。腹?jié)M。加枳實一枚。氣逆。加人參三錢。悸。加牡蠣二錢?省<予槭V根二錢。先有寒。加附子一片。 石頑曰。此方。千金云仲景三黃湯。治惡寒經(jīng)日不止。不欲飲食。全似內(nèi)外虛寒之候。而方中反用黃芩之苦寒。豈不礙麻黃輩之溫散乎。既用麻黃。復(fù)用黃 。豈不礙表氣之閉拒乎。曷知惡寒經(jīng)日不止。雖有似乎虛寒。而實衛(wèi)虛gydjdsj.org.cn/pharm/不能勝邪所致。不欲飲食。亦是風熱內(nèi)蘊之故。觀煩熱心亂一語。病情灼然。故方中雖以麻黃、獨活、細辛開發(fā)腠理于外。即以黃芩清解風出于內(nèi)。更慮衛(wèi)虛難于作汗。乃以大劑黃 助之。與黃 建中之義不殊。其用黃 之意有二。一以佐麻黃開發(fā)之權(quán)。一以杜虛風復(fù)入之路也。方后復(fù)云。心熱加大黃。言服前藥后心中煩熱不除。知黃芩不能祛之外散。即以本方加大黃以引之下泄也。其加枳實。加人參。加牡蠣。加栝蔞等法;蛑瓮鷼。或助本元。各隨標本而施。加附子者。專佐麻黃之蒸發(fā)。助黃 溫經(jīng)。殊非陰寒之謂。與麻黃附子細辛湯同源異 。 詳金匱以千金二字名方。珍重之也。千金祖金匱之意而銜其集曰。備急千金方。不忘祖述之本也。

千金竹瀝飲子風痱身無痛。四肢不收。志亂不甚者。用此方。當先以竹瀝。(二十分。)

生葛汁(十分。) 姜汁(一分)和服。然后用竹瀝飲子。

防己 附子 人參 芍藥 黃芩 甘草桂心(各一分) 羊角(三分) 石膏(六分) 杏仁(十四粒) 麻黃 防風(各分半。)

上十三味。水煮減半。內(nèi)竹瀝十分。生葛汁五分。姜汁半分。分三服取汗。間二三日更服一劑。三服后隨病進退增減。

地黃飲子 治腎氣不上交于心。舌喑足痱。

熟地黃(三兩。) 巴戟天(酒浸去骨。) 蓯蓉(酒浸。去腐。切焙。) 山茱萸(去核) 石斛 附子(炮。) 白茯苓 石菖蒲 遠志(甘草湯泡。去骨。) 甜肉桂 麥門冬(去心。各一兩。) 五味子(五錢。)

共為粗末。每服五錢。生姜五片。大棗一枚。薄荷七葉。水煎。日二服。服無時。 喻嘉言曰。方中桂、附、巴戟。原為驅(qū)逐濁陰痰涎而設(shè)。不可執(zhí)己見而gydjdsj.org.cn/jianyan/輕去之。

天麻 治腎臟虛熱生風。

天麻 牛膝(二味酒浸。二日。焙。) 川萆 黑參 羌活(各四兩。) 杜仲(酒炒。七兩。) 附子(炮去皮。一枚。) 當歸(十兩。) 生地黃(酒浸。焙。十六兩。)

為末。煉白蜜丸。侵晨沸湯。臨臥溫酒。送七十丸。 方中雖以歸地補養(yǎng)陰血為君。其妙用全在天麻與牛膝同浸同焙。俾風痰濁濕咸從下趨而不敢上逆。得力又在附子之雄。引領(lǐng)歸、地直入下焦。填補其空。使風邪無復(fù)入之慮。萆 、杜仲以祛在里濕熱。羌活、黑參以疏在表風熱。標本合治有法。斂散各得其宜。此方具矣。

牛黃清心丸(局方裁定) 治國中痰涎壅盛;钁|不省。語言謇澀。螈 不遂。一切痰氣閉塞證。

牛黃 羚羊角(勿經(jīng)火。鎊為末。) 茯苓 白術(shù)(生用。) 桂心 當歸 甘草(各三錢。)麝香 雄黃(煉。水飛凈。各二錢。) 龍腦(錢半。) 人參 犀角(各五錢)

上十二味。各取凈末配勻。蜜如成劑。分作五十丸。金箔為衣。待干蠟護。臨用開化。沸湯姜湯任下。(原方尚有防風、黃芩、麥門冬、白芍、柴胡、桔梗、杏仁、芎 阿膠。大豆黃卷、蒲黃、神曲、白蘞、干姜、薯蕷、大棗一十六味。因太冗雜故去之。)

清心牛黃丸 治暴中神昏不語。痰塞心包?诮橇飨。煩熱氣急。一切痰熱閉遏證。

西牛黃(三錢) 陳膽南星(一兩) 黃連(姜汁浸炒。五錢。) 當歸 甘草(炙。各三錢五分。) 辰 砂(五錢。水飛。)

為極細末。蒸餅和勻。分作五十丸。金箔為衣。候干蠟護。臨服剖開。生姜湯、簿荷湯、人參湯。量虛實選用調(diào)化服。

至寶丹(局方) 治諸中卒倒。痰飲血氣俱閉。寒熱交錯者。

烏犀角(鎊。) 朱砂(研。水飛。) 雄黃(研。水飛。) 生玳瑁(鎊) 琥珀(勿見火研。各一兩) 麝香(研)龍腦(研。各一錢) 金銀箔(各五十片。) 西牛黃(研。半兩。) 安息香(以無灰酒飛過。濾去沙土。約取凈一兩。微火熬成膏。如無。以蘇合香油代之。)

上將犀玳為細末。入余藥研勻。將安息膏重湯煮后。入諸藥和搜成劑。分作百丸。蠟護。臨服剖用。參湯調(diào)化二丸。卒中山嵐瘴氣。及產(chǎn)后惡血攻心。童便入姜汁化服。

蘇合香丸(局方裁定) 治傳尸 。心腹卒痛。僵仆不省。一切氣閉。屬寒證。

蘇合香(另研。白色者佳。) 安息香(無灰酒熬。飛去砂土。各二兩。) 薰陸香(另研。)龍腦(另研。) 丁香麝香(另研。勿經(jīng)火。各一兩。) 青木香 白術(shù) 沉香(另研極細。) 香附(炒。) 烏犀角(鎊屑。另研極細。)

上十一味為末。逐一配勻。諒加煉白蜜和劑。分作五十丸。另以朱砂一兩。水飛為衣。蠟護。臨用剖開。井花水生姜湯。溫酒化下一丸。(原方尚有白檀香、蓽茇、訶黎勒三味。因太澀燥。故去之。蘇合香丸取諸。香以開寒閉。僅用犀角為寒因寒用之向?qū)。與至寶丹中用龍腦。桂心無異。)李士村曰。牛黃丸、蘇合香丸。皆中風門中奪門之將。而功用迥異。熱阻關(guān)竅。用牛黃丸開之。寒阻關(guān)竅。用蘇合香丸開之。若夫口開手撒。眼合聲鼾。自汗遺尿等虛脫證。急用參、附峻補。庶或可救。若用牛黃、蘇合之藥。入口即斃也。

稀涎散 治中風卒倒。痰涎擁盛者。脈氣虛微禁用。

豬牙皂角(四條。去皮弦子。酥炙。另為末。) 白礬(一兩。半生半枯。為末。)

每用三字。溫水灌下。未蘇。少頃再用。一方。用巴豆六粒。去皮膜研壓去油。入礬中熔化。待礬枯為末。和牙皂末拌勻。每用四五分。吹入鼻中即吐。 濁氣風涌而上。則清陽失位倒置。故令暴仆。以此先治其標。使咽喉疏通。能進湯藥便止。若欲攻盡其痰。則液無以養(yǎng)筋。令人攣急筋枯。此為大戒。

舒筋三圣散 治口眼 斜。左急右緩。血脈受邪者。

當歸 肉桂 延胡索(等分)

為散。每服五錢。水煎去滓。早暮各一服。

參歸(三圣散) 治風中血脈。左半肢廢。口目左 。

舒筋三圣散去延胡索加人參。 風中血脈。急需流布營氣。營行脈中。便不當泛用風藥。所謂血行風自滅也。至于左半肢廢。氣血不能營運。延胡耗血。胡敢輕試。必藉人參引領(lǐng)當歸、肉桂。何慮虛風之不散乎。

正舌散 治驚痰堵塞竅隧。肝熱生風。舌強不正。

蝎尾(去毒。滾醋泡。炒。三錢。) 茯苓(一兩。姜汁拌曬。)

為散。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服。并擦牙齦。日三度。面赤。倍蝎尾加薄荷半兩。每服四錢。水煎。熱服取汗效。

解語湯 治中風脾緩。舌強不語。半身不遂。

防風 天麻(煨切。姜汁拌焙。) 附子(炮。各一錢五分。) 棗仁(炒研。二錢五分。)羚羊角(鎊。) 觀桂 羌活(各八分) 甘草(炙。五分)

水煎。入竹瀝半杯。姜汁數(shù)匕。服無時。脈虛。加人參。

祛風定志湯 治心虛驚悸。不能言。

防風 棗仁(炒研) 人參 當歸(各一錢) 遠志肉(一錢二分) 橘紅 菖蒲南星(泡) 茯苓(各八分) 羌活 甘草(炙。各五分。) 生姜(五片。)

水煎。服無時。

甄權(quán)防風湯(千金) 治偏風。

防風 芎 白芷 牛膝 狗脊 萆 白術(shù)(各三錢)

羌活 葛根 附子(外臺。作人參) 杏仁(各六錢) 薏苡仁 石膏 桂心(各九錢。)麻黃(一兩二錢) 生姜(兩半)

上十六味。水煎。分三服。并針風池肩 曲池支溝五樞陽陵泉巨虛下廉各一。凡七穴。一劑覺好。更進一劑。即針一度。九劑九針即瘥。灸亦得。

薏苡仁 治中風濕痹。關(guān)節(jié)煩疼不利。薏苡仁(一兩。姜湯泡) 芍藥(酒洗) 當歸(各錢半) 麻黃(去節(jié)) 桂(各八分)

蒼術(shù)(去皮。芝麻拌炒。一錢。) 甘草(炙。七分) 生姜(七片)

水煎。服無時。若自汗。加石膏。煩熱疼痛。加酒黃柏。厥冷拘急。加熟附子。

升麻胃風湯 治胃風能食。手足麻瞀。目 面腫。

升麻 當歸 白芷 葛根(各六分) 蒼術(shù)(制。八分) 麻黃(去節(jié)。) 本羌活 草豆蔻(研) 蔓荊(子。研。各四分) 柴胡 黃柏(姜制。各三分) 甘草(炙。五分) 生姜(三片) 大棗(一枚)

水煎。食遠服。 按風入胃府。大便清血四射。用人參胃風湯之桂、芍祛之內(nèi)散。風入胃經(jīng)。面目 動。面腫者。用升麻胃風湯之升、葛、麻黃輩祛之外散。不可不辨。

犀角升麻湯 治風熱頭面腫痛。頰上如糊。咽喉不利。

犀角(鎊。三錢) 升麻(一錢五分) 防風 羌活(各一錢二分) 白芷 黃芩 白附子(各六分。) 甘草(炙。四分。)

水煎。食遠溫服。

烏藥順氣散(局方) 治暴中風氣攻注。遍身麻痹。語言謇澀?谘 斜。喉中氣塞。有痰聲者。

麻黃(去根節(jié)。泡) 橘皮 烏藥(各三兩) 僵蠶(炒) 川芎 枳殼 甘草(炙。)白芷 桔梗(各一兩) 干姜(炮。五錢)

上十味為散。每服半兩。加生姜三片。大棗一枚。水煎熱服。 吳鶴臬曰。此治標之劑。初病邪氣實者宜之。

解風散 治風成為寒熱。頭目昏眩。支體疼痛。手足麻痹。上膈壅滯。

人參(二兩半) 麻黃(去節(jié)。一兩半) 芎 獨活 細辛 甘草(炙。各一兩)

為散。每服四五錢。入生姜五片。薄荷七葉。水煎服。 按此本千金三黃湯去 、芩加參、芎、甘草。彼主杜風清熱。此主解散虛風。同源異 。 今人但知人參為補虛之藥。不知人參有祛邪蕩實之功。此證因虛風久襲。若獨用麻黃。無人參助其胃氣。必不能克效也。

古今錄驗續(xù)命湯(方祖) 近效白術(shù)附子湯(術(shù)附湯下) 千金八風續(xù)命湯(續(xù)命湯下) 千金獨活湯桂枝湯下) 三生飲(星香湯下)四物湯(方祖) 四君子湯(方祖) 二陳湯(方祖) 小續(xù)命湯(續(xù)命湯下) 三化湯(小承氣湯下)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大秦艽湯(四物湯下) 十全大補湯(保元湯下) 大建中湯(保元湯下) 人參養(yǎng)榮湯(保元湯下)大省風湯(星香湯下) 八味順氣散(四君子湯下) 千金附子散(麻黃湯下) 省風湯(星香湯下) 秦艽升麻湯(升麻湯下)滌痰湯(二陳湯下) 涼膈散(方祖) 星香湯(方祖) 導(dǎo)痰湯(二陳湯下) 黑錫丹(金液丹下)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麻黃附子湯(麻黃湯下) 倉公當歸湯(麻黃湯下) 胃苓湯(平胃散下) 千金排風散(續(xù)命湯下)黃建中湯(桂枝湯下) 小柴胡湯(方祖) 當歸補血湯(保元湯下)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