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侶山堂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面部
    

外科心法要訣:面部

顴瘍、顴疽顴瘍顴疽漸榴形,風熱積熱小腸經,瘍起 紅浮腫痛,疽紫漫硬木麻疼。顴瘍 顴疽圖(圖缺)【注】此二證發(fā)于顴骨尖處,屬小腸經,不論左右,初小漸大如榴。發(fā)陽分者,由風熱而生,初起 紅,浮腫,疼痛,七日即潰,名為顴瘍,毒輕根淺易愈;發(fā)陰分者,由積熱而生,…

顴瘍、顴疽

顴瘍顴疽漸榴形,風熱積熱小腸經,瘍起 紅浮腫痛,疽紫漫硬木麻疼。

顴瘍 顴疽圖(圖缺)

【注】此二證發(fā)于顴骨尖處,屬小腸經,不論左右,初小漸大如榴。發(fā)陽分者,由風熱而生,初起 紅,浮腫,疼痛,七日即潰,名為顴瘍,毒輕根淺易愈;發(fā)陰分者,由積熱而生,色紫,漫腫,堅硬,麻木,疼痛,三七方潰,名為顴疽,毒甚根深難愈。瘍證初宜仙方活命飲,疽證初宜內疏黃連湯或麥靈丹。其余內外治法,俱按疽腫瘍潰瘍門。

仙方活命飲 內疏黃連湯 麥靈丹(俱見腫瘍門)

顴疔

顴疔初起粟米形,證由陽明火毒生,堅硬頂凹根深固,寒熱交作麻癢疼。

顴疔圖(圖缺)

【注】此證生在顴骨之間,屬陽明胃經,不論左右,初如粟米黃色小 ,次如赤豆,頂凹堅硬,按似疔頭,麻癢疼痛。多因過食炙爆、藥酒,以致胃經積火成毒而生。初宜蟾酥丸,或麥靈丹汗之,次服黃連消毒飲清之。外治法同疔門,凡疔皆屬迅速之證,初覺即當急治,遲則毒火攻心,令人昏憒譫語,惡證悉添,多致不救。

蟾酥丸(見疔瘡門)

麥靈丹(見腫瘍門)

黃連消毒飲(見頭部百會疽)

面發(fā)毒

面發(fā)毒圖(圖缺)

面發(fā)毒在頰車生,初少漸多赤豆形,腫硬 疼津黃水,證屬風熱客陽明。

【注】此證生面上頰車骨間。初生一個,漸發(fā)數(shù)枚,形如赤豆,色紅 痛,堅硬似疔,時津黃水。由風熱客于陽明,上攻而成。初宜服荊防敗毒散汗之。若胃火盛,則唇焦口渴,便燥者即服涼膈散下之,外以清涼消毒散敷之即愈。

涼膈散

黃芩 薄荷 梔子(生研) 連翹(去心) 石膏(生) 甘草(生) 芒硝 大黃(各等分)

水二盅,苦竹葉二十片,煎八分;加蜂蜜三匙和服。

【方歌】涼膈散醫(yī)肺胃熱,口渴唇焦便燥結,芩薄梔翹石膏草,芒硝大黃苦竹葉。

清涼消毒散

白芨 乳香 雄黃 天花麝香 烏藥 山慈菇 黃柏

各等分,共研細末,雞子清和蜜水調敷。

【方歌】清涼消毒去風熱,及乳雄黃花粉麝,烏藥慈菇黃柏研,雞清蜜調毒即滅。

荊防敗毒散(見項部腦疽)

面游風

面游風燥熱濕成,面目浮腫癢蟲行,膚起白屑而癢極,破津黃水津血疼。

面游風圖(圖缺)

【注】此證生于面上,初發(fā)面目浮腫,癢若蟲行,肌膚干燥,時起白屑。次后極癢,抓破,熱濕盛者津黃水,風燥盛者津血,痛楚難堪。由平素血燥,過食辛辣濃味,以致陽明胃經濕熱受風而成。癢甚者,宜服消風散;痛甚者,宜服黃連消毒飲,外抹摩風膏緩緩取效。

摩風膏

麻黃(五錢) 羌活(一兩) 白檀香(一錢) 升麻(二錢) 白芨(一錢) 防風(二錢)當歸身(一錢)

用香油五兩,將藥浸五日,文火炸黃,即撈去渣,加黃蠟五錢,溶化盡,用絹濾過,攪冷涂抹瘡上。

【方歌】摩風膏抹游風證,麻黃羌活白檀升,及防歸身香油泡,炸黃去渣加蠟凝。

消風散(見項部鈕扣風)

黃連消毒飲(見頭部百會疽)

腮胃熱是其端,初起 痛熱復寒,高腫 紅風與熱,平腫色淡熱濕原。

腮圖(圖缺)

【注】此證一名髭發(fā),一名含腮瘡。生于兩腮肌內不著骨之處,無論左右,總發(fā)端于陽明胃熱也。初起 痛,寒熱往來。若高腫、色紅、 熱者,系胃經風熱所發(fā);若平腫色淡不鮮者,由胃經濕熱所生。始則俱以柴胡葛根湯表之。若口渴便秘,宜四順清涼飲解之。表里證俱解,腫痛仍作者,勢必成膿,宜托里消毒散托之。膿熟者針之,體虛者宜平補之。其余治法,按癰疽潰瘍門。此證初起,若過服涼藥,令毒攻喉者險。

柴胡葛根湯

柴胡 葛根 石膏( ) 花粉 黃芩(各一錢) 甘草(生,五分) 牛蒡子(炒,研)連翹(去心) 桔梗(各一錢) 升麻(三分)

水二盅,煎八分,不拘時服。

【方歌】柴胡葛根發(fā)表證, 腮腫痛或平形,石膏花粉黃芩草,牛蒡連翹桔梗升。

四順清涼飲

防風 梔子(生研) 連翹(去心) 甘草(生) 當歸 赤芍 羌活(各一錢) 大黃(二錢)

水二盅,燈心五十寸,煎八分,食遠服。

【方歌】四順清涼攻里強,口干便秘 腮瘡,防風梔子連翹草,歸芍燈心羌大黃。

托里消毒散(見腫瘍門)

頰瘍

頰瘍胃經積熱生,初如紅粟漸榴形,膿出腫消易斂愈,膿稀難斂漏因成。

頰瘍圖(圖缺)

【注】此證生于耳下頰車骨間,由陽明胃經積熱而生。始發(fā)如粟,色紅漸大如榴,初起宜犀角升麻湯清解之。若失治,或過敷寒藥,以致肌冷凝結,堅硬難消難潰者,宜升陽散火湯宣發(fā)之。將潰,宜托里消毒散。膿熟針之,膿出腫退,瘡口易斂者則愈;蜓狸P緊急不開,或旁腫不消,膿水清稀,因而成漏,復被寒侵瘡孔,致生多骨,經年纏綿難愈者,服桂附地黃丸,外用豆豉餅墊灸艾壯,初用九壯,以知熱癢為止,每日灸之以朽骨脫出,膿漸少而肌漸平為度。兼用紅升丹,捻入瘡口內,萬應膏蓋貼,每日一易。

患者當慎起居,戒腥發(fā)等物,漸漸收功。

犀角升麻湯

犀角(二錢五分) 升麻(一錢七分) 黃芩(八分)附子(面裹煨熟,八分) 生甘草(五分) 白芷(八分) 川芎(八分) 羌活(一錢二分)防風(八分)

水三盅,煎一盅,食遠熱服。

【方歌】犀角升麻醫(yī)頰瘍,色紅初起服之良,黃芩白附生甘草,白芷川芎羌活防。

升陽散火湯

撫芎(六分) 蔓荊子 白芍(酒炒) 防風 羌活 獨活 甘草(半生,半炙) 人參(各一錢)柴胡 香附(各一錢五分) 葛根(一錢) 升麻(一錢) 僵蠶(炒,一錢五分)

一片,紅棗肉一枚,水三盅,煎一盅,食遠溫服。

【方歌】升陽散火過敷寒,牙叉拘急木痛堅,撫蔓芍防羌獨草,參柴香附葛升蠶。

托里消毒散(見腫瘍門)

豆豉餅(見灸法內)

紅升丹 萬應膏(俱見潰瘍門)

gydjdsj.org.cn/xinli/骨槽風

骨槽風火三焦胃,耳前腮頰隱隱疼,腐潰筋骨仍硬痛,牙關拘急夾邪風。

骨槽風圖(圖缺)

【注】此證一名牙叉發(fā),一名穿腮發(fā)。乃手少陽三焦、足陽明胃二經風火也。起于耳前,連及腮頰,筋骨隱痛,日久腐潰,腮之里外筋骨,仍然漫腫硬痛,牙關拘急,皆由邪風深襲筋骨故也。此證屬在筋骨陰分,故初起腫硬難消,潰后瘡口難合,多致不救。

初起熱不盛者,內宜服清陽散火湯,外以清胃散擦牙,真君妙貼散敷腮,如初起發(fā)表之后,人壯火盛者,用皂刺、大黃、甘草節(jié)、白芷、僵蠶下之,后減大黃,加生石膏以清之。然亦不可過用寒涼之藥,恐其凝結也。有硬腫日久失治,不能盡消者,膿勢將成,宜用中和湯托之。已潰按癰疽潰瘍門治法。亦有過服寒涼,以致肌肉堅凝腐臭,非理中湯佐以附子不能回陽,非僵蠶不能搜風。如法治之,諸證俱減,惟牙關拘急不開,宜用生姜片墊灸頰車穴二七壯(其穴在耳垂下五分陷中處),每日灸之,兼用針刺口內牙盡處出血,其牙關即開。若寒熱不退,形焦體削,痰盛不食,或口內腐爛,甚則穿腮落齒者,俱為逆證。當腐爛之初,治法即同牙疳,亦不過稍盡人事耳。

清胃散

姜黃 白芷 細辛 川芎

各等分,共研細末。先以鹽湯漱口,擦牙痛處。

【方歌】清胃散擦牙腫疼,姜黃白芷細辛芎,同研先以鹽湯漱,后擦此藥有奇功。

中和湯

白芷 桔梗 人參 黃 (各一錢) 藿香(五分) 肉桂(五分) 甘草 白術(土炒) 川芎當歸 白芍(酒炒,各一錢) 麥門冬(去心,五分)

水二盅,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加酒一杯食遠服。

【方歌】中和湯治骨槽風,日久不消欲潰膿,芷桔參 藿桂草,術芎歸芍麥門冬。

理中湯(見潰瘍門)

真君妙貼散(見腫瘍門)

升陽散火湯(方見頰瘍)

發(fā)頤

發(fā)頤腫痛結核般,經屬陽明身熱寒,傷寒疹毒汗失表,腫至咽喉調治難。

【注】此證又名汗毒,發(fā)于頤頷之間,屬足陽明胃經。初起身發(fā)寒熱,腫如結核,微熱微痛,漸腫如如李,疼痛倍增,由傷寒發(fā)汗未盡,或疹形未透,壅積而成。初起宜荊防敗毒散汗之,外以二味拔毒散敷之即消。如消之不應者,腫痛日增,勢必潰膿,宜服托里透膿湯,潰后按癰疽潰瘍門治法。

若此證失于調治,或誤投寒涼克伐之藥,毒必內陷,腫至咽喉,痰涌氣堵,湯水難咽者逆。

發(fā)頤圖(圖缺)

荊防敗毒散(見項部腦疽)

二味拔毒散(見腫瘍門)

托里透膿湯(見頭部侵腦疽)

時毒

時毒初發(fā)類傷寒,漫腫無頭在項間,因感四時不正氣,治分壯弱疏解痊。

【注】此證初起,狀類傷寒,憎寒發(fā)熱,令人恍惚不寧,肢體酸疼,或兼咽痛,一二日間,發(fā)于項腮、頷頤,作腫無頭,漸漸 赤疼痛,或似結核有根,漫腫色赤,俱由感冒四時不正邪氣,客于經絡,釀結而成,非發(fā)于病后之頤毒也。惟在醫(yī)者,精察瘡色,辨別虛實。治法須宜疏解,不可驟用寒涼,致毒不外發(fā),而內攻咽喉者險矣。初服荊防敗毒散汗之,其腫不消者,宜服連翹消毒飲;腫仍不消,膿勢將成,壯者宜服透膿散,弱者宜服托里透膿湯,外敷二味拔毒散,膿熟針之。潰按癰疽潰瘍門治法。

時毒圖(圖缺)

荊防敗毒散(見項部腦疽)

連翹消毒飲(見背部酒毒發(fā))

透膿散(見腫瘍門)

托里透膿湯(見頭部侵腦疽)

二味拔毒散(見腫瘍門)

鳳眉疽

鳳眉疽生兩眉棱,形長如瓜漫腫紅,膀胱小腸肝膽熱,煩悶嘔逆不食兇。

【注】此疽亦名眉發(fā),生于眉棱,無論左右,俱屬足太陽膀胱、手太陽小腸、足厥陰肝、足少陽膽四經積熱所致。形長如瓜,疼痛引腦,二目合腫,堅硬色赤,按之有根。

六日內刺之得膿則吉,無膿則險。甚則十四日不潰,煩悶、嘔逆、不食者兇。初宜服仙方活命飲,次服托里透膿湯。速潰為妙,遲則恐攻眼損睛矣。其余內外治法,按癰疽潰瘍門。

鳳眉疽圖(圖缺)

仙方活命飲(見腫瘍門)

托里透膿湯(見頭部侵腦疽)

眉心疽

眉心疽生在印堂,硬腫為疽浮腫瘍,督經風熱氣凝滯,根堅木痛當疔防。

【注】此證生于兩眉中間,疽名曰印堂疽。毒初起色暗根平,腫硬疼痛,至二十一日,腐潰出稠膿者順,無膿黑陷者逆。瘍名曰面風毒。瘍毒初起,色赤浮腫, 痛易治,七日潰膿。若色黑木痛,麻癢太過,根硬如鐵釘之狀,寒熱并作,即眉心疔也,俱由督脈經風熱壅結氣滯所成。疽瘍二證,俱按百會疽,眉心疔治法同疔。

眉心疽圖(圖缺)

龍泉疽

龍泉疽起在人中,麻癢堅疼赤豆形,上焦風熱攻督脈,憎寒壯熱治同疔。

【注】此證生于水溝穴,即人中是也,屬督脈經。形如赤豆,勢小根深,堅硬木痛,色紫頂焦,寒熱交作,不時麻癢,由上焦風熱,攻于督脈而成。宜按疔門急速治之,遲則毒瓦斯內攻,令人煩悶,惡心干嘔,神亂昏憒,腮項俱腫,多致不救。

龍泉疽圖(圖缺)

虎髭毒

虎髭毒在頦下生,胃腎積熱入任經,癰 腫痛速潰易,疽堅硬痛麻癢疔。

【注】此毒一名頦癰,腫痛 赤,速潰易治;一名承漿疽,堅硬痛腫,遲潰難治。

若根深,形小似豆,麻癢痛甚,惡寒發(fā)熱,心煩作嘔者疔也,當從疔治。皆由過食炙爆,以致胃腎二經積熱上攻任脈而成。癰疽二證初起,宜服仙方活命飲,加升麻、桔梗消之。

若便秘、唇焦、大渴者,宜內疏黃連湯清之。其余內外治法,俱按癰疽、腫瘍潰瘍門。初起麻癢如疔,治法按疔門。

虎髭毒圖(圖缺)

仙方活命飲 內疏黃連湯(俱見腫瘍門)

燕窩

燕窩瘡在下頦生,如攢粟豆癢熱疼,形類黃水瘡破爛,此證原來濕熱成。

【注】此證生于下頦,俗名羊胡子瘡。初生小者如粟,大者如豆,色紅熱癢微痛,破津黃水,形類黃水瘡,浸yin成片,但疙瘩如攢,由脾胃濕熱而成。宜服芩連平胃湯,外搽碧玉散即效。

燕窩瘡圖(圖缺)

芩連平胃湯

黃芩(一錢五分) 黃連(一錢) 濃樸(姜炒,一錢)蒼術(炒,二錢) 甘草(生,五分) 陳皮(一錢)

水二盅,姜一片,煎八分,食后服。

【方歌】芩連平胃燕窩瘡,除濕清熱服更良,姜炒濃樸蒼術草,陳皮同煎引生姜。

碧玉散

黃柏末 紅棗肉(燒炭存性,各五錢)

共研極細末,香油調搽患處。

【方歌】碧玉散搽燕窩瘡,色紅疙瘩津水黃,棗炭柏末香油拌,消疼止癢滲濕方。

雀斑淡黃碎點形,火郁孫絡血風成,犀角升麻丸常服,正容散洗漸無蹤。

【注】此證生于面上,其色淡黃,碎點無數(shù),由火郁于孫絡之血分,風邪外搏,發(fā)為雀斑。宜常服犀角升麻丸,并治一切粉刺、酒刺、 靨子等證。外用時珍正容散,早晚洗之,以澤其肌,久久自愈。亦有水虧火滯而生雀斑者,宜服六味地黃丸。

雀斑圖(圖缺)

犀角升麻丸

犀角(一兩五錢) 升麻(一兩) 羌活(一兩) 防風(一兩) 白附子(五錢) 白芷(五錢)生地黃(一兩) 川芎(五錢) 紅花(五錢) 黃芩(五錢) 甘草(生,二錢五分)

各為細末,合均,蒸餅為小丸,每服二錢,食遠臨臥用茶清送下。

【方歌】犀角升麻治雀斑, 靨子亦能痊,犀升羌防白附芷,生地芎紅芩草丸。

時珍正容散

豬牙皂角 紫背浮萍 白梅肉 甜櫻 桃枝(各一兩)

焙干,兌鷹糞白三錢,共研為末,每早晚用少許,在手心內,水調濃搓面上,良久以溫水洗面。用至七八日后,其斑皆沒,神效。

【方歌】正容散洗雀斑容,牙皂角紫浮萍,白梅櫻桃枝鷹糞,研末早晚水洗靈。

六味地黃丸

熟地(八兩) 山萸肉 懷山藥(炒,各四兩) 白茯苓 丹皮 澤瀉(各三兩)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錢,空心淡鹽湯送下。

【方歌】六味地黃善補陰,能滋腎水并生津,萸苓山藥丹皮瀉,研末蜜丸服最神。

黑痣

黑痣生面霉點斑,小如黍粒豆形圓,孫絡之血陽束結,挑破水晶膏點痊。

【注】此證生于面部,形如霉點,小者如黍,大者如豆,比皮膚高起一線。有自幼生者,亦有中年生者,由孫絡之血,滯于衛(wèi)分,陽氣束結而成。宜用線針挑破,以水晶膏點之gydjdsj.org.cn/jianyan/,三四日結痂,其痣自落,用貝葉膏貼之,兼戒醋,愈后無痕。

黑痣圖(圖缺)

水晶膏

礦子鍛石水化開,取末五錢,又用濃咸水多半茶盅,浸于鍛石末內,以咸水高鍛石二指為度。再以糯米五十粒,撒于灰上,如咸水滲下,陸續(xù)添之,泡一日一夜,冬天兩日一夜,將米取出,搗爛成膏。挑少許點于痣上,不可太過,恐傷好肉。

【方歌】水晶膏能點黑痣,咸水浸灰入糯米,一日一夜米泡紅,取出搗膏效無比。

貝葉膏(見潰瘍門)

黧黑

如塵久炱暗,原于憂思抑郁成,大如蓮子小赤豆,玉容久洗自然平。

【注】此證一名黧黑斑。初起色如塵垢,日久黑似煤形,枯暗不澤,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赤豆,大者似蓮子、芡實,或長、或斜、或圓,與皮膚相平。由憂思抑郁,血弱不華,火燥結滯而生于面上,婦女多有之。宜以玉容散早晚洗之,常用美玉磨之,久久漸退而愈。戒憂思、勞傷,忌動火之物。

玉容散

白牽牛 團粉 白蘞 白細辛 甘松鴿糞 白芨 白蓮蕊 白芷 白術 白僵蠶 白茯苓(各一兩) 荊芥 獨活 羌活(各五錢) 白附子 鷹條白 白扁豆(各一兩)防風(五錢)白丁香(一兩)

共研末。每用少許,放手心內,以水調濃搽搓面上,良久再以水洗面,早晚日用二次。

【方歌】玉容散退黧 ,牽牛團粉蘞細辛,甘松鴿糞及蓮蕊,芷術僵蠶白茯苓,荊芥獨羌白附子,鷹條白扁豆防風,白丁香共研為末,早晚洗面去斑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