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明·《攝生眾妙方》!缎l(wèi)生部藥品標準》 (1989年)。 |
劑型 | 丸劑;湯劑 |
藥物組成 | 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枳殼、茯苓、桔梗、川芎、甘草。 |
加減 | |
功效 | 解表散寒,祛風除濕,消瘡止痛。 |
主治 | 瘡瘍初起有表證者,或外感風寒,身痛、咳嗽等癥。用于治療皮膚病,流感,發(fā)熱,流行性腮腺炎,咳嗽,破傷風等。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湯劑:日1劑水煎分2-3次服。丸劑:水丸,每袋9g,每次1袋,日2次口服。 |
用藥禁忌 | 忌生冷、油膩之品。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1.高熱:用本方加減:荊芥30g,柴胡15g,防風10g,薄荷10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產后高熱加黨參、當歸;腎孟腎炎加金錢草、瞿麥;傷寒加藿香、厚樸;肺部感染加金蕎麥、桔梗;丹毒加黃柏、蒼術。治療高熱45例,男18例,女27例;年齡5-44歲;體溫38.5-41℃。45例中產后發(fā)熱10例,腎孟腎炎4例,肺部感染4例,傷寒5例,丹毒8例,原因未明12例。根據療效標準(服藥3日后發(fā)熱漸降至正常為痊愈,3日后熱不退為無效)判定,結果:產后發(fā)熱痊愈9例,肺部感染痊愈4例,腎盂腎炎痊愈4例,傷寒痊愈4例,丹毒痊愈6例,不明原因發(fā)熱痊愈9例,共痊愈36例;無效9例。 2.女性外陰皮炎:用本方加減:荊芥、防風、柴胡、前胡、川芎、枳殼、羌活:獨活、茯苓、桔梗各5000g,甘草2500g。制成沖劑,每袋含生藥10.5g。每次1袋,每日3次,10日為1療程。外陰伴有白色苔蘚樣變者,服藥需3個療程以上。治療女性外陰皮炎103例,結果:自覺癥狀消失,外陰皮膚恢復正常者為痊愈,共65例,占63.11%;癥狀基本消失,外陰皮膚基本恢復正常者為有效,共35例,占33.98%;自覺癥狀及外陰形態(tài)同治療前比較無改善者為無效,共3例,占2.91%;總有效率為97.09%。 |
藥理作用 | 主要有解熱,鎮(zhèn)痛,抗病毒等作用。 1. 解熱:以荊防敗毒湯、丸、袋泡劑(0.56g/kg)三種不同劑型灌胃動物,在給藥后3小時,對傷寒菌苗所致的家兔發(fā)熱均顯示明顯的解熱作用,各劑型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2.鎮(zhèn)痛:荊防敗毒湯劑、丸劑、袋泡劑(3.0g/kg)三種劑型對醋酸誘發(fā)小鼠扭體反應均有抑制作用,袋泡劑作用最強,丸劑、湯劑稍差。 3.抗病毒:將荊防敗毒散水煎液與流感病毒混合后接種雞胚,或先將荊防敗毒散水煎波注入雞胚尿囊腔,30分鐘后再接種流感病毒;或先將流感病毒接種鴨胚尿囊腔,30分鐘后再接種藥物;均能抑制流感病毒在鴨胚內的增殖。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