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英文) | freckle |
拚音 | QUEBAN |
別名 | |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皮膚科疾病, |
中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
西醫(yī)病名定義 | 雀斑(breckle)為常見于面部的斑點狀色素沉著性皮膚病,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常自5歲左右開始發(fā)病。膚色白的和女性易患此病。損害為淺褐色針頭至綠豆大斑疹,散在或聚集分布。好發(fā)于面部,特別是鼻部及眶下,重者可累及肩背上方等暴露部位。夏季日曬后顏色加深,數(shù)目增多,冬季則減輕,甚至完全消失。年齡較大后可自行消退。本病發(fā)病率較高。X線和紫外線的過多照射可促發(fā)本病并使其加劇。 |
中醫(yī)釋名 | 以婦女面部出現(xiàn)褐色斑點,形如雀卵之色為主要表現(xiàn)的皮膚疾病。 祖國醫(yī)學很早對雀斑就有認識,如《醫(yī)宗金鑒》即有"雀斑淡黃碎點形"的描述。認為是腎水不足,虛火上蘊,郁于孫絡血分;風邪外搏,肝腎陰虛,陰不制陽,以至亢盛于上,發(fā)為本病。 |
西醫(yī)病因 | 本病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
中醫(yī)病因 | |
季節(jié) | 夏季日曬后顏色加深,數(shù)目增多,冬季則減輕,甚至完全消失。 |
地區(qū) | |
人群 | 膚色白的和女性易患此病。 |
強度與傳播 | |
發(fā)病率 | |
發(fā)病機理 | |
中醫(yī)病機 | 雀斑是因腎陰不能榮華于面,或風火郁滯孫絡所致。 |
病理 | 組織病理示病損處基底層之黑色素細胞數(shù)較鄰接之正常皮膚處顯著減少,但會有更多的更為成熟的黑色素顆粒。 |
病理生理 | |
中醫(yī)診斷標準 | |
中醫(yī)診斷 | |
西醫(yī)診斷標準 | |
西醫(yī)診斷依據(jù) | |
發(fā)病 | |
病史 | 常有家族史. |
癥狀 | |
體征 | 雀斑多在5歲左右出現(xiàn),隨著年齡增長而數(shù)目增多。本病多見于女性,好發(fā)暴露部位,如顏面、頸部、手背部。日光的照射對皮疹的發(fā)生是一必需因素,夏季皮疹較重。為點狀色素沉著斑,圓形、卵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針尖至綠豆大小,表面光滑無鱗屑,境界清楚,呈點狀分布,淡褐至褐黑色,無自覺癥狀。組織病理學檢查見基底層黑素含量增多,但黑素細胞數(shù)目并不增加,黑色素細胞多巴染色較鄰近正常皮膚黑素細胞重。 |
體檢 | |
電診斷 | |
影像診斷 | |
實驗室診斷 | |
血液 | |
尿 | |
糞便 | |
腦脊液 | |
其他診斷 | |
免疫學 | |
組織學檢驗 | |
西醫(yī)鑒別診斷 | 主要與雀斑樣痣鑒別,特別是面正中黑子病,又稱面正中雀斑病,后者:①發(fā)病早,常在1歲左右開始;②斑點集中在面部中央部分,而雀斑不僅波及整個面部,尚可散在于其它部位;③伴有其它先天性畸形和疾患。 |
中醫(yī)類證鑒別 | 1.藜黑斑:皮損狀如地圖、蝴蝶,可融合成片,色枯不澤,無鱗屑。 2,雀斑樣痣:發(fā)病較早,多在1~2歲開始發(fā)生,分布多不對稱,無一定的好發(fā)部位,其色較深,與季節(jié)無關。 |
療效評定標準 | |
預后 | |
并發(fā)癥 | |
西醫(yī)治療 | 1.預防治療:應避免或減少日光照射,夏季外出可使用遮光劑,如2%~5%二氧化鈦霜,5%對氨苯甲酸軟膏。 2.脫色療法:常用①3%氫醌霜;②10%~20%白降汞軟膏;③20%~30%過氧化氫或3%過氧化氫與10%軟皂水等量混合的溶液;①10%次硝酸鉍軟膏;③20%對苯二酚單苯醚。外用。 3.腐蝕療法:可用①3%乳酸;②50%~70%三氯醋酸;③1%~2%升汞酒精,④25%石炭酸乙醚;⑤雀斑糊(樟腦3g,氫氧化鈉50g,生石灰50g,達可羅寧5g,肥皂15g,蒸餾水100m1)。上述方法治療時應小心使用,避免形成疤痕或新的色素沉著。 4.物理療法:①液氮冷凍治療;②002激光治療;③高頻電刀電灼刮除術;④電解法;③電離子手術治療機治療。上述方法應掌握技巧,謹慎操作均可獲得滿意的效果。 |
中醫(yī)治療 | (一)辨證論治: 1.腎水虧虛證:年齡偏大,色澤較深,枯暗不華,脈沉細。滋補腎陰。六味地黃丸加減。 2.風熱阻絡證:成部出現(xiàn)淡褐色斑點,多為青年婦女,春夏明顯,微有瘙癢,舌淡紅,苔薄,脈浮略數(shù),疏風清熱。消風散加減。 3.瘀熱人絡證:多為年青女性,色澤常是夏天加深,冬天略減,脈多偏數(shù)。涼血化瘀、疏風清熱。犀角升麻湯加減。 4.化瘀丸:柴胡、薄荷、梔子、歸尾、紅花、赤芍各30g。蜜丸,每丸6g,早晚各服2丸。 5.犀角升麻丸:犀角2g,升麻、黃芩、白附子、生甘草、白芷、川芎、羌活、防風各30g,煉蜜為丸。每丸6g,每次2丸,每日2次。 (二)外治 1.玉容散:綠豆粉90g,白菊花30g,白芷30g,白附子30g,食鹽15g,冰片1.5g。研細末過篩,用清水調勻外搽,代肥皂洗面,10分鐘后洗去。 2.醋浸白術方:用米醋(白醋)浸白術,7天后用浸泡過白術的醋擦有雀斑的面部,日久可退。 3.芫荽湯:用芫荽(胡荽、香菜)的帶根全草煎湯,日日洗之,久用有功。 4.櫻桃洗面劑:用櫻桃枝研末,同紫浮萍、牙皂、白梅肉研和,日用洗面,久則奏效。 5.茯苓敷面劑:將白茯苓研成極細末,用白蜂蜜調成膏狀,每夜用以敷面,晨起則洗去。 6.五妙水仙膏(五倍子、石堿、生石灰、黃柏、青黛),外涂。 (三)專方驗方 1.祛痣膏:用糯米30粒,生石灰半酒杯,堿面6g,先將堿面用溫水溶化,然后傾入石灰內拌勻成泥狀,以復杯不流出為度。再將糯米拌大石灰泥內1/2,將酒杯覆蓋在潮濕地面上,12小時后,糯米已熟,收上半部熟米調勻成膏。用針挑膏點涂于雀斑上,涂上后稍有癢痛感,約10分鐘可消失。3日后雀斑可自行脫落,不留疤痕。 2.養(yǎng)血美容湯:當歸、生地,北沙參各15g,酒炒白芍、紅花、香附、黨參、炒白術各10g,川芎、廣木香、茯苓各6g。連服1周為1療程。 飲食療法:花粉、檸檬、胡蘿隊西紅柿以及其它富含維生素A、C、胱氨酸的食物。 |
中藥 | 可選用首烏片,每日3次,每次5片。知柏地黃丸,每日3次,每次4.5g。 |
針灸 | 1.循經(jīng)按摩法:肝腎陰虛者按摩肝經(jīng)、腎經(jīng),與妊娠有關者按摩膀胱經(jīng)、腎經(jīng)、肝經(jīng)。 2.徒手信息點穴法或光針療法:肝腎陰虛者選大敦、曲泉、太溪、腎俞、照海、申脈、膀胱俞、太沖等。 3.音樂電按摩療法配合藥物導入:白芷、當歸、白附子、枸杞各等分,取煎液用之。 4.耳針療法:選穴為:內分泌、腎、肝、卵巢、子宮。 5.足底指壓法:肝區(qū)、腎區(qū)、肺區(qū)、子宮。 |
推拿按摩 | |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 |
護理 | |
康復 | |
預防 | 1.前述的各種治療方法均可去除雀斑,但易復發(fā)。每年春天即開始涂10%奎寧和10%水楊酸苯脂的護膚霜,有較好的預防效果。 2.操作要特別小心,以避免形成瘢痕。當然要盡可能達到一次去除雀斑的目的。 3.要注意避免日光或紫外線照射,這種能使雀斑顏色加深的波長的光線不能被玻璃濾去。室內照明用的熒光燈也能放出相當數(shù)量的能使雀斑顏色加深的紫外線。對于具有雀斑先天素質的人,波長較短的紫外線在雀斑發(fā)病上也具有明顯的作用。 |
歷史考證 | 祖國醫(yī)學很早對雀斑就有認識,如《醫(yī)宗金鑒》即有"雀斑淡黃碎點形"的描述。認為是腎水不足,虛火上蘊,郁于孫絡血分;風邪外搏,肝腎陰虛,陰不制陽,以至亢盛于上,發(fā)為本病。 《外科正宗》曰:"雀斑,乃腎水不能榮華于上,火滯結而為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