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侶山堂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雜病脈法
    

醫(yī)學入門:雜病脈法

以所集雜病為次,《脈訣舉要》為主,兼采《正傳》、《權輿》權度補之,附溫暑內傷。中風脈浮,滑兼痰氣;其或沉滑,勿以風治;或浮或沉,而微而虛;扶危治痰,風未可疏;浮遲者吉,急疾者殂。若風廢癱瘓,脾緩者不治!犊旖莘绞健吩啤蔑L疾脾緩空費力,癆疾心數(shù)命難存!

以所集雜病為次,《脈訣舉要》為主,兼采《正傳》、《權輿》權度補之,附溫暑內傷。

中風脈浮,滑兼痰氣;其或沉滑,勿以風治;或浮或沉,而微而虛;扶危治痰,風未可疏;浮遲者吉,急疾者殂。

若風廢癱瘓,脾緩者不治。《快捷方式》云∶風疾脾緩空費力,癆疾心數(shù)命難存。

中寒緊澀,陰陽俱盛,法當無汗,有汗傷命。

陽緊,寒在上焦作吐;陰緊,寒在下焦自利;陰陽俱緊,上下皆受寒也,法當無汗,反自汗者,亡陽不治。

傷風之脈,陽浮陰弱,邪在六經(jīng),或弦而數(shù)。

陽浮,衛(wèi)中風也;陰弱,榮氣弱也。邪在六經(jīng)者俱弦。

暑傷于氣,所以脈虛,弦洪芤遲,體狀無余。

脈虛而微弱,或浮大而散,或隱不見,微弱隱狀,皆虛類也。

暑熱病劇,陰陽盛極,浮之而滑,沉之散澀,汗后躁大,死期可刻。

得汗后,脈躁大者固死;入里七八日來,脈不躁數(shù)而澀小者,亦死。

溫脈無名,隨見諸經(jīng),未汗宜強,虛緩傷生。

溫脈隨各臟腑所見而治。未汗脈強急者生,虛緩者死;已汗表證不退,脈強急者死,或入里腹痛甚、下利者死。

溫脈濡緩,或兼澀小,入里緩沉,浮緩在表,若緩而弦,風濕相攪。

浮緩在表,沉緩在里,或弦緩,或浮緩,風濕相搏也。

脈緊而澀,或浮而弦,或芤而虛,是為燥證。

澀主燥,風燥兼浮而弦,血燥兼芤而虛。

虛火數(shù)浮,實火沉大,隨其所見,細數(shù)為害。

脈浮洪數(shù)無力為虛火,脈沉實大有力為實火。如洪數(shù)見左寸心火,右寸肺火,左關肝火,右關脾火,兩尺為腎經(jīng)命門火。

內傷勞役,豁大不禁;若損胃氣,隱而難尋。內傷飲食,滑疾浮沉;內傷勞食,數(shù)大澀浸。右關緩緊,寒濕相尋;右關數(shù)緩,濕熱兼臨;數(shù)又微代,傷食感yin。

心脈變見于氣口,肝木亦挾心火之勢而來迫肺金,故大如急數(shù),為無力不禁耳。內傷輕者,右關沉滑;內傷重者,氣口浮滑。右寸氣口脈急大而數(shù),時一代而澀,澀者,肺之本脈,代者,元氣不相接續(xù),此飲食失節(jié),勞役過甚,大虛之脈也。右關脾脈數(shù)中顯緩,且倍于各臟,此勞役輕,而傷飲食濕熱重也。數(shù)多燥熱,緩多濕熱。若脾脈大數(shù),時微緩一代者,飲食不節(jié),寒溫失所也。

下手脈沉,便知是氣,沉極則伏,澀弱難治,其或沉滑,氣兼痰飲。

滑者多血少氣,澀者少血多氣。尺脈澀堅,血實氣虛;尺脈細微,氣血俱虛;脈細代者氣衰;絕者,氣欲絕;伏澀難治,幾于欲絕也。

諸證失血,皆見芤脈,隨其上下,以驗所出。大凡失血,脈貴沉細,設見浮大,后必難治。

脈得諸澀濡弱為亡血。脈浮面白色薄者,里虛亡血。脈夾輕輕、尺中獨浮、目睛暈黃者為衄血。或沉弦而虛、面白短氣、目瞑、小腹?jié)M者,因勞衄血。太陽脈大而浮者,衄吐血。如懸鉤搏手,或沉弦者,衄血。肺脈弦急者,咳而唾血。脈浮弱按之絕者,下血。煩咳者,必吐血,腸 下膿血。脈弦絕則死,滑大則生。血溫身熱者死。脈極虛芤遲為亡血失精。

偏弦為飲,或沉弦滑,或結澀伏,痰飲中節(jié)。

痰飲脈皆弦而兼微沉滑,惟肺飲有喘不弦。若雙弦者,乃寒飲也;虼笙潞笊铺,若浮弦大實者,膈有稠痰宜吐。久得結脈,或澀或伏者,痰飲膠固于中,阻滯節(jié)上脈道故也。

郁脈皆沉,血芤氣澀,濕郁緩沉,熱乃數(shù)極。痰郁滑弦,滑緊因食,郁甚則滯,或結代促。

六郁脈皆兼沉,甚則伏,又甚則結促代。惟有胃氣可治,在上則見于寸,在中則見于關,在下則見于尺,左右亦然。

平脈弦大,勞損而虛;大而無力,陽衰易扶;數(shù)而無力,陰火難除;寸弱上損,浮大里枯;尺寸俱微,五勞之軀。血羸左濡,氣怯右推,左右微小,氣血無余。癆瘵脈數(shù),或澀細如,潮汗咳血,肉脫者殂。

凡曰虛損,因虛而有傷損也。虛勞者,因虛而不禁勞,因勞而愈虛也。癆瘵者,勞之極也,即五勞六極也。

癆者,牢也,言其病已牢痼而不可解也。諸虛脈多寸關弦大而尺微澀,有火則尺亦大。大者,正氣虛而邪盛;弦者,中寒也。若大而無力者,陽氣虛也;大數(shù)無力者,陰血虛也;左右微小者,必成痼冷。癆癥骨蒸潮熱,盜汗,咳嗽見血,或泄不泄,惟肉脫甚,脈數(shù)細而澀者死。古云∶微數(shù)不成病,不名勞。

風寒暑濕,氣郁生涎,下虛上實,皆頭暈眩。風浮寒緊,濕細暑虛,痰弦而滑,瘀芤而澀。數(shù)大火邪,虛大久極,先理氣痰,次隨癥脈。頭痛陽弦,浮風緊寒,熱必洪數(shù),濕細而堅。氣虛頭痛,雖弦?guī),痰厥則滑,腎厥堅實。

六經(jīng)脈癥同傷寒,見病機訣云∶頭痛短澀應須死,浮滑風痰皆易除。

眼本火病,心肝數(shù)洪,右寸關見,相火上沖。

左寸脈洪數(shù),心火炎也;關弦而洪,肝火盛也;右寸關俱弦洪,肝木挾相火之勢,而來侮所不勝之金,而制己所勝之土也。

耳病腎虛,遲濡其脈,浮大為風,洪動火賊。沉澀氣凝,數(shù)實熱塞,此久聾者,專于腎責。暴病浮洪,兩尺相同,或兩尺數(shù),陰虛火沖。

若左寸洪數(shù),心火炎也;兩尺洪數(shù),相火炎也,其人必夢遺,耳鳴,或聾。

右寸洪數(shù),鼻衄鼻 ;左寸浮緩,鼻涕風邪。

鼻流清涕。

口舌生瘡,脈洪疾速;若見脈虛,中氣不足。

經(jīng)曰∶左寸洪數(shù)心熱,右寸浮數(shù)肺熱。左關弦數(shù)而虛,膽虛甚;洪而實肝熱。右關沉實,脾胃有實熱,兼洪數(shù)者口瘡,或為木舌、重舌。脈虛者,為中氣不足。

齒痛腎虛,尺濡而大,火炎尺洪,疏搖豁壞。右寸關數(shù),或洪而弦,此屬腸胃,風熱多涎。

尺洪大而虛者,腎虛;齒痛動搖疏豁者,相火上炎也;右寸關洪數(shù),或弦而洪者,腸胃中有風熱也。

痛風沉弦,肝腎被濕。少陰弱浮,風血掣急;驖。坪箫L襲。

寸沉而弦,沉則主骨,弦則主筋,沉則為腎,弦則為肝,汗出入水,因水傷心,故歷節(jié)痛而黃汗出。少陰脈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為風,風血相搏,則疼痛如掣;虺邼,短氣,自汗出,歷節(jié)痛不可屈伸,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也。

風寒濕氣,合而為痹。浮澀而緊,三脈乃備。

脈浮而緩,屬濕為麻痹;脈緊而浮,屬寒為痛痹;脈澀而芤,屬死血,為木不知痛癢;脈浮而濡,屬氣虛,關前得之麻在上體,關后得之麻在下體。

斑疹沉伏,或散或無;陽浮而數(shù),火見于軀;陰實而大,熱蒸在膚。

滑伯仁曰∶脈者血之波瀾。故發(fā)斑者血散于皮膚,故脈伏;火盛于表,故陽脈浮數(shù);下焦實熱,故陰脈實大。

咳嗽所因,浮風緊寒,數(shù)熱細濕,房勞澀難。右關微濡,飲食傷脾;左關弦短,肝極勞疲。肺脈浮短,咳嗽與期,五臟之嗽,各視本部。浮緊虛寒,沉數(shù)實熱;洪滑多痰,弦澀少血。形盛脈細,不足以息,沉小伏匿,皆是厄脈,惟有浮大,而嗽者生,外證內脈,參考稱停。

外癥肌瘦肉脫,發(fā)熱作泄,內脈沉急者必死。

霍亂吐瀉,滑而不勻,或微而澀,代伏驚人。熱多洪滑,弦滑食論。

右關滑為霍亂吐瀉,脈澀結代伏,雖因痰食阻滯,不可遽斷以死。然亦但可乍時一見,漸滑大為吉。故訣云∶霍亂之候脈微遲,氣少不語大難醫(yī)。脈弦甚者亦死。洪滑者,熱;弦滑者,膈有宿食留飲,宜吐。

心痛微急,痛甚伏入,陽微陰弦,或短又數(shù)。緊實便難,滑實痰積。心痹引背,脈微而大,寸沉而遲,關緊數(shù)銳。

陽微虛在上焦,所以胸痹痛。心痛者,脈陰弦故也。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痹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而數(shù)。

腹痛關脈,緊小急速,或動而弦,甚則沉伏。弦食滑痰,尺緊臍腹。心腹痛脈,沉細是福,浮大弦長,命不可復。

脈細小緊急速,中腹刺痛。尺脈緊實,臍及小腹痛者,宜利。若尺脈伏者,小腹痛有瘕疝。

瘧脈自弦,弦數(shù)多熱,弦遲多寒,弦微虛乏,弦遲宜溫,緊小下奪,弦浮吐之,弦緊汗發(fā)。亦有死者,脈散且歇。

瘧雖病久虛極,脈微似乎不弦,然必于虛數(shù)之中見弦,但不搏手耳。凡汗吐下,脈弦而小緊,與肌肉相得久持之至者宜下;弦遲者宜溫;弦緊者宜發(fā)汗針灸;浮大者宜吐;弦數(shù)者風發(fā)也,以飲食消息止之。此汗吐下法,推之百病皆然。

痢脈多滑,按之虛絕,尺微無陰,澀則少血,沉細者生,洪弦死訣。

腸 下痢,雖忌身熱,亦忌厥冷。

痞滿滑大,痰火作孽,弦伏中虛,微澀衰劣。

胸痞多有痰火,故寸滑且大。右關弦遲或伏者,肝乘脾虛生涎,氣郁不舒。微反在上,澀反在下者,氣血虛也。微則氣衰多煩,澀則血少多厥。

濕脈自沉,沉遲寒侵,沉數(shù)火熱,沉虛滑脫。暑溫緩弱,多在夏月。

微小者生,浮弦者死,犯五虛癥者亦死。

吞酸脈形,多弦而滑;虺炼t,胸有寒飲;或數(shù)而洪,膈有痰熱。

時吐酸水,欲成反胃。

五疸實熱,脈必洪數(shù)。其或微澀,證屬虛弱。

因陽明經(jīng)內蓄熱,或因渴飲水,或gydjdsj.org.cn/yys/自汗浴水,或失饑傷飽,或醉飽房室發(fā)黃者,其脈多沉;因暴熱浴冷,酒后當風,其脈多浮。大抵酒疸沉弦或細,久為黑疸。趺陽脈遲,食不敢飽,或緊數(shù)者胃熱消谷。挾寒則食罷反飽,名谷疸。尺脈浮為傷腎,趺陽脈緊為脾傷。凡黃候寸口脈,近掌無脈、口鼻黑色者不治。

水腫之證,有陰有陽,陰脈沉遲,其色青白,不渴而瀉,小便清澀。脈或沉數(shù),色赤而黃,燥糞赤溺,兼渴為陽,沉細必死,浮大無妨。

陽脈必見陽證,陰脈必見陰證。沉細水愈盛而不可制,浮大則心火生土,而水可制矣。

脹滿脈弦,脾制于肝,洪數(shù)熱脹,遲弱陰寒,浮為虛脹,緊則中實。浮大可生,虛gydjdsj.org.cn/shouyi/小危急。

以關為主。

遺精白濁,當驗于尺,結芤動緊,二證之的。微澀精傷,洪數(shù)火逼,亦有心虛,左寸短小,脈遲可生,急疾便夭。

急知虛浮,時時遺精者死。

腰痛之脈,必沉而弦,沉為氣滯,弦(大)損腎元;蚋《o,風寒所纏,濕傷濡細,實閃挫然。澀為瘀血,滑痰火煎,或引背痛,沉滑易痊。

尺脈沉,腰背痛,時時失精,食少,脈沉滑而遲者,可治。

疝脈弦急,積聚所釀,察其何部,肝為本臟。心滑肺沉,風疝浮蕩,關浮而遲,風虛之恙。陽急為瘕,陰急疝狀。沉遲浮澀,疝瘕寒痛,痛甚則伏,或細或動。牢急者生,弱急者喪。

疝本肝經(jīng),弦則衛(wèi)氣不行而惡寒,緊急則不欲食,弦緊相搏則為寒疝。趺陽脈浮而遲,浮為風虛,遲為寒疝。三陽急為瘕,三陰急為疝。心胃脈滑則病心風疝,太陽脈浮則病腎風疝,少陽脈浮則病肝風疝。

香港腳之脈,浮弦為風,濡濕遲寒,熱數(shù)且洪。緊則因怒,散則憂沖,細乃悲過,結為氣攻。兩尺不應,醫(yī)必無功。

左尺不應難痊,寸口無常不治。

消渴肝病,心滑而微,或緊洪數(shù),陽盛陰憊。血虛濡散,勞則浮遲,短浮莫治,數(shù)大難醫(yī)。

浮則衛(wèi)虛,短則榮竭,故不治也;數(shù)大火炎,亦不治也。但叔和又云∶消渴脈數(shù)大者活,虛小命殂須努力。

何耶?蓋初起數(shù)大而不堅實者,火猶可狀。虛小即浮短也,會其意,亦不相反。

燥結之脈,沉伏勿疑。熱結沉數(shù),虛結沉遲。若是風燥,右尺浮肥。

老人虛人便結,脈啄者不治。

兩脅疼痛,脈必雙弦。緊細弦者,多怒氣偏;沉澀而急,痰瘀之愆。

雙弦者,肝氣有余。肝脈急而脅下有氣支滿,引小腹而痛,時小便難,苦目眩頭痛,腰背重,足冷,婦人月水不來,時無時有。沉濡澀散,其色澤者,當病溢飲,多飲水而涎溢入肌膚腸外;或兼搏手堅急,面色不澤者,瘀血也。或因墜墮使然。

淋病之脈,細數(shù)何妨?少陰微者,氣閉膀胱。女人見之,陰中生瘡。大實易愈,虛澀其亡。

大而實者生,虛細而澀者死。

小便不通,浮弦而澀。芤則便紅,數(shù)則黃赤,便難為癃,實見左尺。

小便不利難來者為癃閉,乃膀胱熱極,故脈實也。

五積屬陰,沉伏附骨,肝弦心芤,腎沉急滑,脾實且長,肺浮喘卒。六聚結沉,痼則浮結。又有 瘕,其脈多弦,弦急瘕疾,弦細 堅,沉重中散,食成癖 。左轉沉重,氣 胸前;若是肉 ,右轉橫旋。積聚 瘕,緊則痛纏,虛弱者死,實強可痊。

脈沉伏而細,在寸,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積在喉中;在關上,積在臍傍;上關上,積在心下;微下關,積在小腸。尺微,積在氣沖。脈出在右,積在右;脈出在左,積在左;脈兩出,積在中央,各以其部處之也。

肝積脈弦而細,肺積脈浮而毛,腎積脈沉而急滑,心積脈沉而芤,上下無常處,脾積脈實而長、食則多吐。

《內經(jīng)》論赤脈之至也,喘而堅,有積在中,名心痹,得之思慮,白脈喘而浮,有積在胸,名肺痹,得之醉而使內。喘,謂脈至如卒喘狀也。青脈長而左右彈手,有積氣在心下支 ,名肝痹,得之寒濕,與疝同。黃脈大而虛,有積在腹中,名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當風。黑脈上堅而大,有積氣在小腹與陰,名腎痹,得之沐浴清水而臥。脈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積,脈左轉而沉重者氣 ,積在胸中。脈右轉出不至寸口者,內有肉 也。轉者橫也,脈轉而橫,主腹有積,或在脅下,積聚脈亦大同。故《難經(jīng)》曰∶結微則積微,結甚則積甚。脈伏結者為積聚,浮結者為痼疾。如積聚脈不結伏,痼疾脈不浮結,為脈不應病者死。

中毒洪大,細微必傾,尺寸數(shù)緊,釵直吐仍,此患蠱毒,急救難停。

釵直者,脈直如釵也。

喘急脈沉,肺脹停水,氣逆填胸,脈必伏取。沉而實滑,身溫易愈,身冷脈浮,尺澀難補。

手足溫暖,脈靜滑者生;身冷,脈浮澀者死。

嘈雜噯氣,審右寸關,緊滑可治,弦急則難。兩寸弦滑,留飲胸間,脈橫在寸,有積上攔。

右寸關脈緊而滑,常也,右關弦急欲作反胃者,難治。寸脈橫者,膈有橫積也。

嘔吐無他,寸緊滑數(shù),微數(shù)血虛,單浮胃薄,芤則有瘀,最忌澀弱。

脈陽緊陰數(shù),其人食已則吐,緊小多寒,滑數(shù)痰火。微數(shù)血虛,令胸中冷。關浮胃虛,嘔而噯氣不食,恐怖即死。芤?guī)Ьo者有瘀逆,脈緊澀小弱,自汗者死。

呃逆甚危,浮緩乃宜;弦急必死,結代促微。

弦急,木克土也。結代促微,元氣衰也。

反胃噎膈,寸緊尺澀;緊芤或弦,虛寒之厄;關沉有痰,浮澀脾積;弱大氣虛,澀小血弱;若澀而沉,七情所搏。

寸緊胸滿不食,尺澀故反胃也。緊芤或遲者,胃寒也。弦者,胃虛也。關脈沉大,有痰也。浮澀脾不磨食,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脈緊澀者難治。

脈弦直,或沉細些,汗后欲解,脈潑如蛇,伏堅尚可,伏弦傷嗟。

脈來,按之筑筑然而弦,直上直下,或沉細遲。若發(fā)汗后,脈潑潑然如蛇,暴腹脹大。為欲解。如脈反伏弦者必死。

癲癇之脈,陽浮陰沉,數(shù)熱滑痰,狂發(fā)于心。驚風肝癇,弦急可尋,浮病腑淺,沉病臟深。

陽證脈必浮長,陰證脈必沉細。虛弦為驚為風癇;沉數(shù)為熱,滑疾為痰。脈滑大為病在腑則易治,脈沉澀入臟者難治。叔和云∶恍惚之病定癲狂,其脈實牢保安吉;寸關尺部沉細時,如此未聞人救得。所謂實牢,即滑大也。

祟脈無常,乍短乍長,大小促結,皆痰為殃。遁尸脈緊,與證相妨。

邪祟脈,長短大小促結無常。凡五尸、鬼邪、遁疰病癥,與脈全不相應也。

驚悸怔忡,寸動而弱,寸緊胃浮,悸病仍作。飲食痰火,伏動滑搏,浮微弦濡,憂驚過卻,健忘神虧,心虛浮薄。

寸口動而弱,動為驚,弱為悸。寸口脈緊,趺陽脈浮,胃氣虛,是以驚悸,趺陽脈微而浮,浮為胃氣虛,微則不能食,此恐懼之脈,憂迫所致也。

喉痹之脈,兩寸洪溢,上盛下虛,脈忌微伏。

尺脈微伏者死,實滑者生。

汗脈浮虛,或濡或澀,自汗在寸,盜汗在尺。

男女平人脈虛弱微細者,必有盜汗。

痿因肺燥,脈多浮弱,寸口若沉,發(fā)汗則錯。足痛或軟,專審于尺,滑疾洪緩,或沉而弱。

《脈經(jīng)》曰∶脈浮弱,其人欲咳不得咳,咳則出涎而肺干,小便不利。寸口脈不出,反為發(fā)汗,多唾唇燥,小便反難,大便如爛瓜豚膏,皆因誤汗傷津液,以致肺燥也。

厥證數(shù)端,沉細為寒;沉伏而數(shù),為熱所干;脈喘為氣,浮實痰頑;氣弱微甚,大則血慳;寸大沉滑,身冷必難。

卒厥尸厥,寸口沉大而滑,不知人,唇青身冷,為入臟即死;如身溫和,汗自出,為入腑而后自愈。

尺沉而滑,恐是蟲傷;緊急莫治,虛小何妨?

尺脈沉滑者,寸白蟲;洪大者,蛔蟲。

求嗣之脈,專責于尺;右尺偏旺,火動好色;左尺偏旺,陰虛非福;惟沉滑勻,易為生息。微澀精清,兼遲冷極;若見微濡,入房無力。女不好生,亦尺脈澀。

沉滑者不可妄藥,反燥精血;鹜呓祷,陰虛者補陰,兩尺俱微者,陰陽兩補。精冷宜熱藥溫中壯陽,精清宜溫藥補脾補精,精射無力入子宮者補氣。女人尺脈微澀者絕產(chǎn)。

老喜反脈,

男年八八喜尺旺,女年七七喜寸旺。

常細濡澀,

濡,氣虛;澀,血虛。細濡澀多壽,弦緊洪多病。

滑大氣痰,

甚則帶歇。

風熱緊逼。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