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某,女,24歲。
2009年01月17日初診。
既往史:有
過敏性鼻炎病史。
現(xiàn)病史:
痛經(jīng)較嚴重,需要服用止痛藥。
現(xiàn)癥狀:易疲倦,因工作需要需久坐,感覺渾身困重。易頭暈。臉上有少量
痤瘡,凹陷不出。下肢皮膚粗糙,容易開裂。
月經(jīng)后期。
便秘。喜歡味重辛辣之品。患者大眼睛,帶眼睛,形體粗壯,毛孔粗大。身高170cm,體重63kg。舌淡紅苔薄。
處方:【?】
2009年2月14日復診訴說:
藥后大便一直暢通,1月31日經(jīng)來,量較多而疼痛不明顯,身體困重感好轉。
原方繼續(xù)服用,如癥狀好轉,可停藥。
-------------------
-------------------
-------------------
-------------------
-------------------
-------------------
-------------------
-------------------
-------------------
脾陽虛,水濕不化,故身易疲倦,感覺渾身困重。易頭暈.痤瘡凹陷不出.寒凝氣滯,則經(jīng)血不通而生經(jīng)痛,亦生便秘.治予溫陽利水.茯苓35
蒼術15
白芍35干
姜15炙
甘草15炮附35桂枝15.日三服.
-------------------
-------------------
-------------------
-------------------
-------------------
引用第6樓zillion于2009-08-16 16:13發(fā)表的 :
防風通圣散合桂枝茯苓丸 700)this.width=700;" >
-------------------
-------------------
-------------------
-------------------
過敏性鼻炎病史,提示肺氣不宣,太陽失表。
痛經(jīng)重,說明氣機不通也甚。
易疲倦是氣虛,身困重是夾濕,頭暈者清陽不升。痤瘡凹陷不出,理同痘疹不發(fā)。下肢皮膚粗糙易裂,是津液不能下溉。便秘者陽氣不能推動,嗜辛辣者,辛辣屬陽可以開通滯氣。大眼睛者,氣散,戴眼鏡者,精虧,形體粗壯者,痰滯,毛孔粗大者,玄府不合。舌淡紅苔薄,氣血雙虧之象。
綜合來看,氣虛氣滯,清陽不升最為明顯,痛經(jīng)是因氣滯導致血瘀
處方:葛根湯合桂枝茯苓丸
用藥:葛根 桂枝 麻黃 白芍
肉桂 茯苓
丹皮 桃仁
赤芍 甘草
生姜 大棗思路:1、桂枝茯苓丸治其主證痛經(jīng)。此例過敏性鼻炎病史提示要用到太陽解表的藥物,而易疲倦,久坐困重,清陽被困現(xiàn)象明顯,而且體質(zhì)判斷也支持使用麻黃,故用葛根湯升陽解表。如黃師稱其有抗疲勞之功效。
2、此證似乎柴胡龍牡湯可用,因為久坐困重也像“一身盡重,不能轉側”,且體壯便秘,可用大黃。
3、如果脈微細但欲寐,可合用
麻黃附子細辛湯。
-------------------
-------------------
患者久坐,渾身困重,易頭暈,臉上有少量痤瘡,體內(nèi)有濕。形體粗壯,毛孔粗大,有過敏性鼻炎病史,麻黃體質(zhì)。下肢皮膚粗糙,容易開裂,便秘,痛經(jīng),為有血瘀。方用葛根湯合桂枝茯苓丸。
-------------------
-------------------
處方:葛根30克,生麻黃6克,桂枝12克,白芍30克,
當歸12克,
白術12克,生甘草3克,茯苓12克,
澤瀉12克,
白芥子12克,
熟地12克,
鹿角膠12克(另烊),川芎12克,
干姜12克,
紅棗30克。
-------------------
葛根湯合當歸
芍藥散
陽和湯,請問樓主:為何要用陽和湯呢?可否詳細的講一下?
-------------------
《經(jīng)方實驗錄》云:
人體外證之屬寒者,除
流注外,發(fā)背腦疽最為重大。惟世傳陽和湯一方與仲師當發(fā)其
癰之旨最合,若誤投寒涼敗毒之品,十不活一。所以然者,為血絡凝于寒濕,非疔毒流火之屬于陽證者比也。附陽和湯方如下:麻黃三錢去根節(jié)
炮姜三錢熟
地黃一兩
鹿角膠三錢肉桂一錢(寒重加附子)
【按】友人周慕蓮君患腦疽,初起,察其屬陰性,法當與陽和湯,顧大便五日未行,疑其有熱結,為之躊躇者再。誰知服湯后,次早項背轉動便易,大便暢下,乃悟其大便之閉,亦屬寒性故也。
由上可借鑒有三:1.陽和湯可用于“陽虛體質(zhì)之外證”。2.為“血絡凝于寒濕”者。3.“陽虛陰寒”之便秘。
-------------------
多謝崔兄的回答!可見黃師也是講病機的!另外今天的版面與以往稍有不同,有很多的跟帖的回復為空白內(nèi)容,也包括您的這一條,我是通過引用后才看到的,希望管理員能夠處理一下,謝謝!
-------------------
《經(jīng)方實驗錄》云:
人體外證之屬寒者,除流注外,發(fā)背腦疽最為重大。惟世傳陽和湯一方與仲師當發(fā)其癰之旨最合,若誤投寒涼敗毒之品,十不活一。所以然者,為血絡凝于寒濕,非疔毒流火之屬于陽證者比也。附陽和湯方如下:麻黃三錢去根節(jié)炮姜三錢
熟地黃一兩鹿角膠三錢肉桂一錢(寒重加附子)
【按】友人周慕蓮君患腦疽,初起,察其屬陰性,法當與陽和湯,顧大便五日未行,疑其有熱結,為之躊躇者再。誰知服湯后,次早項背轉動便易,大便暢下,乃悟其大便之閉,亦屬寒性故也。
由上可借鑒有二:1.陽和湯可用于“陽虛體質(zhì)之外證”。2.為“血絡凝于寒濕”者。3.“陽虛陰寒”之便秘。
-------------------
請問崔師兄,此處用
當歸芍藥散而未用桂枝茯苓丸,是否因為患者經(jīng)行疼痛較著?
-------------------
二方皆有瘀,當歸芍藥散證以
腹痛為主證,疾病譜多見于婦科、產(chǎn)科相關疾病,日本漢方派區(qū)別兩方時強調(diào)本方的體質(zhì)偏虛寒,而桂枝茯苓丸為體質(zhì)較實,瘀象重寒象輕。
-------------------
請教樓主:
1、患者“臉上有少量痤瘡,凹陷不出”,請問皮疹的顏色?皮損形態(tài)以那種為主(粉刺、丘疹、結節(jié)...)?凹陷不出,應該相當于萎縮性瘢痕。
2、根據(jù)病史,患者的體質(zhì)為“麻黃體質(zhì)”與“大黃體質(zhì)”復合體兼有血瘀,似乎跟“陽虛體質(zhì)”無關,陽和湯主治目標為陽虛體質(zhì)的慢性潰瘍、
慢性感染,請問黃師在此病患者使用陽和湯的著眼點是什么?僅僅是“血絡凝于寒濕”這種病機嗎?寒濕在這里表現(xiàn)是什么?
3、在陽和湯
中使用麻黃與熟地組合,更能體現(xiàn)麻黃“破癥堅
積聚”的性能,并且能消除或拮抗其他藥理作用?
不當之處請指正,謝謝!
-------------------
1. 該案“痤瘡,凹陷不出”者,是指“色暗紅,雖凸出皮膚但不飽滿的粉刺”。您所提的問題很有意義,對方證的規(guī)范有幫助。
2. 本案屬麻黃體質(zhì),麻黃體質(zhì)多寒多濕。陽和湯即是針對這種寒濕較重的體質(zhì)狀態(tài)。具體而言,身體困重、皮膚粗糙、便秘等等,均可為其指征。麻黃體質(zhì)與大黃體質(zhì)的鑒別可參閱《十大類方》或《50味藥證》,此不贅述。
3. 對方劑中具體配伍理解不深,有待探討。
-------------------
陽和湯填補精血,宣通陽氣,化痰散結。該患者應有精血不足和陽虛痰凝見證。
《成方便讀》:“夫癰疽流注之屬于陰寒者,人皆知用溫散之法,然痰凝血滯之證,若正氣充足者,自可運行無阻,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其所虛之處,即受邪之處。瘍因于血分者,仍必從血而求之。故以熟地大補陰血之藥為君;恐草木無情,力難充足,又以鹿角膠有形精血之屬以贊助之;但既虛且寒,又非平補之性可收速效,再以炮姜之溫中散寒,能入血分者,引領熟地、鹿角膠直入其地,以成其功;白
芥子能祛皮里膜外之痰,桂枝入營,麻黃達衛(wèi),共成解散之勛,以宣熟地、鹿角膠之滯;甘草……協(xié)和諸藥!
《科癥治全生集?陰疽治法》:“夫色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氣血兩虛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結也。治之之法,非麻黃不能開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雖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開,寒凝一解,氣血乃行,毒亦隨之消矣》”
-------------------
-------------------
-------------------
-------------------
日本漢方對于此類病人常用
烏頭湯.黃老師用陽和湯是因為考慮久病形體羸瘦,故用有熟地之陽和湯.然而日本人對于此類羸瘦者亦用烏頭湯.
[ 此帖被城里娃腦在2009-09-04 08:57重新編輯 ]
-------------------
好像黃老師應用陽和湯的案例不很多,希望樓主多帖出這樣的案例來,讓我們更加學習黃老師的辯證特點。
-------------------
-------------------
-------------------
陳伯壇先生醫(yī)案:
黃某,男,患腹?jié)M疼痛,不大便十余日,醫(yī)以丸藥下之,均不見效,延至二十余日,仍無大便。余(伯壇)診其脈沉弱,認為中氣虛而寒氣凝也,如冰結焉,雖日施攻下,不特不通,反而傷其中氣,當以溫中祛寒為治。用重劑
大建中湯,(
川椒、干姜、
人參、
飴糖)服后,便通而愈。此為主以大劑溫陽,不用絲毫攻下,使兩旬余之大
便閉而不通,竟獲告痊。
《廣州近代老中醫(yī)醫(yī)案醫(yī)話選編》,1976年7月廣東省醫(yī)藥衛(wèi)生研究所中醫(yī)研究室編。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
上則醫(yī)案或許對“陽虛陰寒”之便秘的理解有所幫助。
-------------------
-------------------
-------------------
我看完就想到了桂枝茯苓丸合葛根湯,可是和老師不一樣唉
-------------------
-------------------
-------------------
崔德強:《經(jīng)方實驗錄》云:
人體外證之屬寒者,除流注外,發(fā)背腦疽最為重大。惟世傳陽和湯一方與仲師當發(fā)其癰之旨最合,若誤投寒涼敗毒之品,十不活一。所以然者,為血絡凝于寒濕,非疔毒流火 ..?(2009-08-24 22:36)?700)this.width=700;" >
又辯成了五積散,汗,還是只辯到麻黃證這一步
-------------------
崔德強:《經(jīng)方實驗錄》云:
人體外證之屬寒者,除流注外,發(fā)背腦疽最為重大。惟世傳陽和湯一方與仲師當發(fā)其癰之旨最合,若誤投寒涼敗毒之品,十不活一。所以然者,為血絡凝于寒濕,非疔毒流火 ..?(2009-08-24 22:43)?700)this.width=700;" >
陽和湯雖然是后世方,但也是明顯的麻黃劑,具備興奮性質(zhì)的麻黃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