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蒙藥方劑
    

醫(yī)師交流:蒙藥方劑

                    蒙藥方劑[轉(zhuǎn)帖]
      蒙藥方劑是根據(jù)治病需求,遵循蒙醫(yī)配方理論配合組成的成方。它具有綜合治療的作用,用藥量小,靈活性強,并以調(diào)和藥物毒性、減少不良反應(yīng),達到安全治病防病為目的。
  在蒙醫(yī)文獻、本草及正式出版物所記載的成方數(shù)以萬計,但現(xiàn)代臨床常用的約在1000左右。下面就臨床各科代表性藥方舉例如下:
                            治療赫依癥方
如:八味清心沉香
  處方:沉香10克,廣棗、天竺黃、北沙參、紅花、檀香各4克,紫檀、肉豆蔻各2克。
  制法:以上八味,分別挑選,研碎成細粉,過篩混勻。
  功用:平喘,止咳,鎮(zhèn)痛。用于赫依、血相搏致氣喘,氣管炎,吐泡沫痰,胸部刺痛,心悸等癥。
  用法與用量:成人一次2-3克,一日2-3次,溫開水送服。
                        治療協(xié)日癥方
如:清熱大黑散
       處方:冰片7克,土木香5克,地格達、土黃連、麝香、訶子、余甘子(或梔子)、毛訶子(或川楝子)、牛黃、天竺黃、紅花各2克。
       制法:以上11味,分別挑選,除麝香、牛黃外,其余9味粉碎成細粉,過篩;另將麝香、牛黃研細,與上述粉配研,混勻。
      功用:清協(xié)日熱。用于熱協(xié)日病,目膚發(fā)黃,瘟疫,瘟疫陷胃,口渴煩燥,消化不良。
  用法與用量:一次1.5-3克,一日1-2次,涼開水或冰糖水送服。
                           巴達干癥方
如:四味光明鹽
      處方:光明鹽、訶子、蓽茇、干等份。
      制法:以上四味,粉碎成粗粉,過篩,混勻。
      功用:溫胃,消食,解毒。用于消化不良,藥物、食物中毒。
      用法與用量:成人一次3-5克,一日1-3次,水煎服。
                               治療血癥方
如:三果湯
      處方:梔子2份,訶子、川楝子各1份。
      制法:以上3味,粉碎成粗粉,過篩,混勻。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澄血之濁清。用于新舊血熱,瘟熱,目赤,眩暈頭痛,病血與精血相攙。
      用法與用量:一次3-5克,一日1-3次,水煎放涼后服。
                               治療黃水癥方
如:四味文冠木
      處方:文冠木5克,毛訶子(或川楝子)3克,訶子、余甘子(或梔子)各1克。
      制法:以上四味,研碎成粗粉,過篩,混勻。
      功用:清熱,燥黃水。用于熱性黃水病,水腫,各種關(guān)節(jié)炎,濕熱性皮膚病癥。
       用法與用量:成人一次3-5克,一日1-2次,煎服,或皮膚患處煎湯洗。
                                消粘驅(qū)蟲方
如:六味荊芥
      處方:玉竹(或羌活)、益母草各3克,信筒子蓍草各2克,荊芥、蓋孜各1克。
      制法:以上六味,分別挑選,研碎成細粉,混勻。
      功用:殺蟲,止痛。用于陰道滴蟲病
      用法與用量:一次3-5克,水煎沖洗陰道,或制成栓劑外用。
                                 治療閼癥方
如:十三味牛黃散
      處方:牛黃、紅花、瞿麥、地格達、菊花、關(guān)木通靈脂、土木香、木香、沙棘、制波棱瓜子、芫荽子、香青蘭等份。
      制法:以上13味,除牛黃外,其余12味,分別挑選,粉碎成細粉;另將牛黃研細,與上述粉配研,過篩,混勻。
      功用:清熱,涼血,止血。用于肝“寶日”病,月經(jīng)過多,嘔血,外傷出血等。
      用法用量:成人一次⒈5-3克,一日1-2次,涼開水送服。
                                 破痞方
如:六味硝石
      處方:炒硝石、阿魏、光明鹽、干姜、蓽茇、胡椒
      制法:以上六味,分別挑選,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
      功用:溫胃,破石痞。用于食積,食痞,胃脘不適,各種石痞,尿閉腰痛等癥。
      用法用量:成人一次⒈5-3克,一日1-2次,溫開水送服。
                                       消浮腫方
如:十味鐵落
       處方:制鐵落9克,訶子、毛訶子(或川楝子)、余甘子(或梔子)、拳參、信筒子、辣椒、干姜、蓽茇、胡椒各1克。
       制法:以上10味,分別挑選,研碎成細粉,過篩,混勻。
       功用:消浮腫。用于全身浮腫,眼瞼、面部、小腿等浮腫。
       用法用量:成人一次⒈5-3克,一日1-2次,溫開水送服。


-----------蒙醫(yī)藥學(xué)以古代樸素的五元:土、水、火、氣、空為理論基礎(chǔ),藥物也有不同的氣味,概括起來可分為甘、酸、咸、苦、辛、澀六味,五元與六味是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梢哉f六味之所以能區(qū)分就是因為五元——土、水、火、氣、空在不同藥物中的組分比例、有機結(jié)合不同才形成六味。如甘味對應(yīng)五元則是土、水含量為主,而其它三元素的含量為輔才形成的甘味。酸味則是以火、土為主;咸味以水、火為主;苦味以水;氣為主;辛味以火、氣為主;澀味在五元中以土、氣含量為主、其它元素為輔。在五元六味理論的基礎(chǔ)上,藥物本身的炮制以及藥物的配伍應(yīng)用也會產(chǎn)生氣味變化,派生出更為綜合復(fù)雜的“中性味”、“復(fù)合味”,如苦中苦、甘中甘、咸中苦、酸中澀等等,才出現(xiàn)了品味繁多、功效各異的特色蒙藥。
   蒙藥六味的基本功效是:甘味調(diào)和氣血、滋補強身、延年益壽、清火化毒。用于氣血虛虧、勞損內(nèi)傷、正不壓邪、虛火毒邪內(nèi)犯的病癥。藥有:甘草、葡萄、黃精、玉竹、桂元、手掌參、黨參、野山參、飴糖、甜瓜、綠豆、油脂、蜂蜜等。酸味有消食降氣、解郁生溫的功效。多用于胃氣衰弱、消化不良、胸腹脹悶的病癥,藥有:石榴、山楂烏梅、酸奶、沙棘、酸李、沙棗、山梨、木瓜等。咸味能強體壯身、開胃消瘀、軟堅化瘤,藥有:蜈蚣、地龍、五靈脂、光明鹽、珍珠、石決明芒硝、腦砂、青鹽等?辔赌芮鍩峤舛、消腫燥濕、降火除煩,藥有:熊膽代赭石、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紫花地丁、連翹、青蒿苦參、龍膽草等。辛味能祛風散寒、開竅燥濕、通經(jīng)活絡(luò)、醒脾健胃,藥如大蒜蔥白、干姜、胡椒、沙姜、細辛、檉柳、阿魏等。澀味能降火燥濕、清熱止泄、療瘡毒瘍。藥有橡子、白首烏、李子、訶子、川楝子、五倍子、椿樹皮、花蕊石等。
   動物藥也是蒙藥的一大特色,在18世紀的《蒙藥正典》中,就收錄了137種動物藥。這與蒙古族人民生活環(huán)境和放牧漁獵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是密切相關(guān)的。動物藥的特色藥學(xué)價值和獨特療效,早已被醫(yī)學(xué)界所肯定。如馳名中外的“六神丸”,六味藥中就有四味:蟾蜍、麝香、牛黃、珍珠是動物類藥物。同樣,療效卓著的“安宮牛黃丸”,11味藥中也有四味是動物藥,說明動物藥應(yīng)用范圍廣、價值高。下面舉述幾種蒙藥中常用的動物藥。
   l、螺馬蜘蛛,蒙藥名阿嘎勒基,味咸、性微寒有小毒。
   全蟲入藥,夏秋季捕捉,鮮用或放在沸水中燙死后,曬干備用。蜘蛛能消腫解毒、祛風通絡(luò)。臨床用于治療中風偏癱、淋巴結(jié)核、皰疹、扁腺炎、鼻息肉等。如治蛇蝎咬傷:將鮮蜘蛛搗爛,取汁液涂于傷口用布包扎。治鼻息肉:將蜘蛛焙干與紅糖共研細末涂于患處。治病系將蜘蛛l0余個烘干與肉桂15克共研細末,每次2克早晚溫黃酒送服。
   2、麗斑麻蜥,蒙藥名毛蓋古日布勒。味咸性溫,全蟲入藥。
   捕捉后以白酒噴死掛于通風處風干,入藥時瓦片焙干研面。主治癥瘕積聚、痰飲水濕、陰虛氣滯等。如治癲癇:取麻蜥一只焙干研面黃酒沖服,日服一次。治慢性支氣管炎:將麻蜥焙干研面裝入膠囊,每服0.6~0.9克,每日一次,對寒痰型慢支患者療效好。治陽萎蛤蚧30克,硇砂9克,訶子、寒水石、蓽菝、白胡椒、川楝子、梔子、沙姜各15克,上藥水、奶各半熬濃汁、濾去,再取麻蜥、麻各一只焙干研面加入濃汁中,摻入白糖、蜂蜜制成蜜丸,每丸重6克,早晚各服1丸溫酒送服。
   3、斑蟊,蒙藥名阿拉格斑布。全蟲入藥有劇毒,內(nèi)服需炮制。
   夏季清早在露水未干前,斑蟊翅濕不易飛起時捕捉,放入容器內(nèi)悶死或蒸死,去頭、足、翅,包在紗布里放入炒黃的青稞大麥中,待涼取出備用。若入藥時每5只斑蟊加1只螞蚱頭,同裝布包浸入酒中片到后撈出曬干并研成細面入藥療效更好。斑蟊味苦、辛,性平,主治瘡瘍瘰癘、風濕水腫等。臨床應(yīng)用如四味治癬散:斑蟊、乳香、石決明大麻子各等量,共研細面泡于醋中外用涂搽治療牛皮癬。治療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斑蟊12克(全蟲陰干不必去頭、足肢)、雄黃3克共研細面,加適量蜂蜜制成直徑小米粒大小的“斑蟊丹”裝瓶備用。選取數(shù)個適當穴位,每個穴位敷l粒斑工蟊丹以小塊膠布貼住,8~12小時后揭下,可見局部有一綠豆大小水泡。一般治療3—5次可見效,每次間隔5—7日,要在不同穴位上交替施灸,水泡愈后無疤痕。治療慢性結(jié)腸炎:炙斑蟊2個、巴豆(去油)3粒、肉豆蔻9克、訶子3克、硇砂l(fā)克,共研細面加紅糖和水制成水丸如豌豆大,每服5粒,日一次。孕婦忌服。
   4、羊角,蒙藥名哲格熱,主要以黃羊角入藥。
   將黃羊角去角內(nèi)骨質(zhì)部分(骨塞),溫水浸透后刨絲或末炒黃即可入藥用。黃羊角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功效,如臨床上用的八味鉤藤飲:黃羊角5克,石決明30克,鉤藤、菊花、白芍竹茹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治療高血壓及其引起的頭痛、頭脹等癥。炙黃羊角粉沖服,每次3克,日二次,可用于治療因肝陽上亢肝風內(nèi)動所致的青光眼。
   5、馬鹿,蒙藥名套如格包格。藥用以鹿茸為主,鹿血、鹿胎、鹿尾鹿肉等均可入藥。
   馬鹿棲息在內(nèi)蒙古東部的山林中,現(xiàn)已有人工飼養(yǎng)。鹿茸是指外部被有茸毛的嫩角,一般于夏秋季采制。鹿茸味甘性溫,有排膿、斂瘡、生精補血、暖腎助陽、強筋壯骨的功效。主治元氣不足、畏寒乏力、四腳痿軟,月經(jīng)不調(diào)、陽萎遺精、水腫眩暈等癥。臨床上有四味貝齒散:貝齒、訶子、草烏、鹿茸各等量,煅制成炭研成細末,每晚睡前服,治療陽虛精虧所致的下肢水腫。如療乳腺增生癥:公英40克、鹿角霜25克、山慈菇15克,水煎服,日兩次。如治療風濕痹證:鹿茸6克,桂枝、加皮、制川烏松節(jié)各9克,放入2斤白酒中浸泡1周后,每日飲兩次,每次20毫升。蒙醫(yī)將鹿血煮成塊,曬干后研成細面,溫開水沖服,每次50克,日兩次,用來治療婦女月經(jīng)過多所致貧血。鹿胎也可入藥。將鹿胎曬干研細,每次10克,溫黃酒送服可治療腎虛陽衰、精血不足所致的陽萎遺精或婦女胞宮虛寒、崩漏帶下等癥。鹿尾也有補腰膝、益肝腎的功效。蒙醫(yī)用鹿鞭入藥時,將睪丸部分放在牛奶中煮熟,撈出后曬干切片再搗碎待用。主治陽萎遺精、腰背酸痛、小便淋漓等病癥。
...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