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經方醫(yī)學 > 正文:讀經方學故事桂枝新加湯
    

經方讀書社:讀經方學故事桂枝新加湯

產后身痛
有一年,我和劉渡舟老師,帶著我們的工農兵學員,在北京京西門頭溝礦區(qū)開門辦學。我說開門辦學的這句話,現在的同學可能不太明白這是怎么回事,那個時候,我們上課就是到鄉(xiāng)下去上,到基層去上,是這么一種形式。
我們經常送醫(yī)送藥到礦工的家里,有一家礦工的年青的媳婦坐月子,生完小孩二十天,發(fā)燒十天,身上疼痛十天,我們到家里給她看病,當然我們就想到是氣血兩虛,肌膚失養(yǎng),所以開始我給她用八珍湯,吃了三付,沒效果,還是疼,后來又用人參養(yǎng)榮湯,還是沒效果。
我和劉渡舟老師住一個房間,我說,劉老,我遇到一個產后身痛的病人,我用補氣養(yǎng)血的方法,怎么沒有效啊,她又沒有感冒的癥狀。
他說,你用的什么方子,我說,八珍湯我用過了,人參養(yǎng)榮湯我也用過了。
他說,你應當用《傷寒論》中的方子桂枝芍藥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這張方子是在桂枝湯里加重芍藥的用量來養(yǎng)血柔筋止痛,加重生姜的用量來引藥達表,另外加人參來益氣。
那么我在開這個方子的時候,產婦在產后出汗很多,一動就冒汗,我心想生姜不能多用,更何況生姜很辣,因為我吃飯的時候特別討厭生姜,我就想到別人也討厭,所以生姜我用了三小片,其它的藥還是正常的,吃了三付,還沒效果。
我說,老師,您告訴我的那個新加湯,我給病人用了,我給人家看了九天了,人家身疼已經十天,現在又是九天,都二十天了,身痛不能緩解,吃了您的那個方還沒效。
(他說)你把方子拿來我看看,我就把方子給他看。
老師說,生姜三片,多大三片,我說,三小片。
他說,為什么這么少。
我說,她產后出汗這么多,我不敢給她用辛散的,更何況生姜太辣。
老師說,你知道新加湯中用生姜的意義嗎?
我說,它還是引藥達表嗎?
(他說)你用這么點藥怎么能夠引藥達表。
我說,她還出汗呢。
他說,你現在不是在用補氣養(yǎng)血的藥嗎?(生姜)引藥達表(但量小),她就不會發(fā)汗,它是補益肌表的氣血來營養(yǎng)肌膚,治療身痛的。
我說,那生姜用多少,他說,用15克,你直接寫清楚15克,稱完了讓她切片。
我說,老師,會不會太辣?
(他說)你是給她做飯呢,還是給她配藥?
所以老師經常批評我,因為我每次開藥的時候都會考慮到這藥的口味如何,藥的口感如何。
不過到今天還是這個觀念,總覺得給病人吃得這個藥不能太難吃。
用完15克生姜以后,病人吃完了,汗并沒有多,吃了二付身痛減輕,吃了三付身痛好了。
回來我說,劉老,那個病人好了。
他說,是啊,你看這個方子,你就是把生姜按照原來的劑量比例用它就有療效。
我說,老師,我用人參養(yǎng)榮湯,八珍湯并沒有錯啊。
他說,你養(yǎng)內臟的氣血是沒有錯的,她現在是氣血不足,肌膚失養(yǎng),它不能引藥達表,所以治不了身痛。
所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那之后我再用新加湯治療,營血不足,肌膚失養(yǎng)的身疼痛的時候,就知道這個生姜的量是不能夠少的。
(選自郝萬山講傷寒論)
來源《傷寒論》


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



 治發(fā)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三兩)芍藥(四兩)甘草(二兩炙。)人參(三兩)大棗(十二枚)生姜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分溫服一升。余如桂枝湯法。



歌曰:汗后身疼脈反沉。新加方法軼醫(yī)林。方中姜芍還增一。三兩人參義蘊深。



此言太陽證發(fā)汗后。邪已凈而營虛也。身疼痛證雖似外邪。而血虛不能養(yǎng)營者必痛也方用桂枝湯取其專行營分。加人參以滋補血液生始之源。加生姜以通血脈循行之滯。加芍藥之苦平。欲領姜、桂之辛。不走于肌腠而作汗。潛行于經脈而定痛也。曰新加者。言邪盛忌用人參。今因邪凈而新加之。注家謂有余邪者。誤也。



王旭高曰:新加湯治傷寒發(fā)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湯原方芍藥、生姜各增一兩,加人參三兩。桂枝新加人參湯,(曰“新加”者,申明表邪未解,無補中法,今因脈沉遲而始加,故曰“新加”。更妙在姜、芍各加一兩,不使人參有實邪之患,仍是和營衛(wèi)法。仲景方一絲不亂如者,(氣而過汗者方可用。)

  《傷寒尋源》:經云.發(fā)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此湯主之.身疼痛.表未盡也.脈沉遲.里已虛也.得之發(fā)汗之后.則營血亦微矣.故加芍藥以益營血.加生姜以逐表邪.以其脈沉遲.不得不兼人參以補虛.但一桂枝湯而稍一轉移.已非桂枝之舊法.故曰新加.
  按柯韻伯傷寒論翼.謂此方系去芍藥生姜.新加人參.加芍藥生姜.乃坊本之訛.但諸家皆仍加芍藥生姜之說.想柯氏之意.以脈見沉遲.似無再加芍藥之理.但病屬發(fā)汗以后.則芍藥益營之功.自宜重恃.
  程郊倩曰.身疼痛.脈沉遲.得之太陽病發(fā)汗后.非屬陰寒.乃由內陽外越.營陰遂虛.營主血.血少則隧道窒塞.衛(wèi)氣不流通.故身疼痛.于桂枝湯中倍芍藥生姜.養(yǎng)營血而從陰分宣邪.加人參托里虛而從陽分長陰.脈沉者營氣微.遲者營中寒.此沉遲之脈.非本來之沉遲.乃汗后新得之沉遲.故治法亦新加人參而倍姜芍.此說亦自解得明白.喻嘉言曰.桂枝人參湯中去芍藥者.以誤下而邪入于陰.芍藥主陰.不能散陽邪也.桂枝新加湯中倍芍藥者.以誤汗而陽虛邪湊.恐陽孤無偶.用芍藥以和之.俾不至散亂也.此說亦當參看.
【功能主治】益不足之血,散未盡之邪。溫補其營衛(wèi)。主發(fā)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脈沉遲,或痹,或四肢拘攣、心下痞塞者。
【用法用量】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湯、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金匱玉函經》)、桂枝新加湯、桂枝芍藥人參生姜湯(《傷寒圖歌活人指掌》卷四)、桂枝加人參芍藥新加湯(《普濟方》卷四十三)、桂枝芍藥人參新加湯(《醫(yī)統(tǒng)》卷十四)、桂枝人參芍藥湯(《傷寒大白》卷一)、桂枝加芍藥人參新加湯(《中國醫(yī)學大辭典》)、新加湯(《傷寒論方解》)。
【各家論述】 ①《尚論篇》:桂枝方中倍加芍藥、生姜各1兩以去邪,用人參3兩以輔正。名曰新加湯者,明非桂枝湯中之歸法也。②《金鑒》:汗后身疼痛,是營衛(wèi)虛而不和也,故以桂枝湯調和其營衛(wèi)。倍生姜者,以脈沉遲、營中寒也;倍芍藥者,以營不足血少放也;加人參者,補諸虛也。桂枝得人參,大氣周流,氣血足而百骸理;人參得桂枝,通行內外,補營陰而益衛(wèi)陽,表虛身疼未有不愈者也。③《古方選注》: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一絲不亂,桂枝、生姜和衛(wèi),芍藥、大棗和營。今祖桂枝人參湯法,則偏于衛(wèi)矣。妙在生姜加1兩,佐桂枝以大通衛(wèi)氣,不使人參有實邪之患;尤妙芍藥亦加1兩,仍是和營衛(wèi)法。名曰新加者,申明新得其分兩之理而加之也。④《醫(yī)學摘粹》:汗泄血中溫氣,陽虛肝陷,經脈疑澀,風木郁遏,故用甘草補其脾精,桂枝達其肝氣,芍藥清風木之燥,生姜行經絡之瘀,人參補中氣以充經脈也。
【臨床應用】 ①誤治傷正身冷痛《皇漢醫(yī)學》引《續(xù)建殊錄》:一老人,大便不通數日,上逆頭眩。醫(yī)與備急丸而自若,因倍加分量而投之,得利,于是身體麻痹,上逆益甚,而大便復結。更醫(yī)診之,與以大劑承氣湯,1服不得下利,服3帖,下利如傾盆,身體冷痛,不得臥,大便復結。又轉醫(yī)作地黃劑使服之,上逆尤劇,面色如醉,大便益不通。于是請治于先生,心下痞硬,少腹無力,即與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湯,服之3帖,沖氣即降,大便通快;經過2-3日,冷痛止,得臥,大便續(xù)通快。二旬之后,諸證去而復常。②妊娠惡阻《浙江中醫(yī)雜志》(1965;8:26):劉某某,24歲。月經3月未行,四肢酸軟無力,惡心嘔吐,渴不欲飲,口淡無味,不思納食,眩暈,嗜眠,形寒發(fā)熱,脈滑而細,舌苔薄白,即予桂枝湯1劑。復診:諸證較前有所減輕,脈滑而弱,舌質淡紅,續(xù)予桂枝新加湯2劑,癥狀消失。于次年分娩,產后健康。③剖腹產后高熱《江蘇醫(yī)藥·中醫(yī)分冊》(1979;1:43):蔡某某,女,29歲。因妊娠毒血癥治療無效,行剖腹產手術,術后高熱持續(xù)4天,雖用退熱藥,靜滴葡萄糖、氯霉素等,熱勢不減,體溫39.4℃。苔薄白,脈浮數,發(fā)熱,汗出,微惡寒,口不渴。病屬手術后氣血兩傷,衛(wèi)陽不固,營陰不守,風邪乘襲。治宜調和營衛(wèi),處方:紅參10g、桂枝3g、白芍10g、炙甘草3g、生姜1片、大棗3枚、白薇10g、青蒿5g。服頭汁后,體溫由39.4℃陡降至37.8℃,續(xù)服2劑告愈。
六七、發(fā)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
  發(fā)了汗,身體還在痛,照理說傷寒的時候,因為寒束在表上,所以身體會痛,發(fā)了汗身體還在痛為什么?就是因為處方開太過了,發(fā)汗的藥開太強了,這個疼痛是因為津液傷到了,孫絡沒有津液干掉了造成的,病人的脈沉遲,沉代表病在里,遲代表寒,這時候如何把發(fā)太過的津液補回來,就是用新加湯,還是桂枝湯的加減,桂枝是融和營衛(wèi),它是非常好補氣血的藥,因為身體的四肢末稍都在疼,所以加重芍藥,讓靜脈流回心臟的力量加強,為什么用生姜?藥吃到胃里面的時候,生姜的功能就是讓胃一吸收到以后,散開來進入到肺里面去,生姜的功能就是能夠散寒,把藥力發(fā)得更強,能夠透到肌表去,為什么加人參?津液因為發(fā)汗散失太多了,用人參把津液補足,這時候用大棗、甘草來補津液都來不及了,桂枝湯褢面重用芍藥,重用生姜,再加人參就是新加湯,專門用在發(fā)汗發(fā)太過了以后吃的處方。但是如果發(fā)汗發(fā)太過,汗流不止的時候,就不是這個方,是用桂枝湯加附子。
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四兩   甘草二兩炙人參三兩   生姜四兩切大棗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服,余依桂枝湯法。
桂枝三錢,芍藥四錢,原本桂枝芍藥等量,這時候重用芍藥所以用四錢,人參的量可以多加一些以補氣。倪海廈


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解



  



仲景之用桂枝,不獨太陽病為然,即已見里癥而表猶未罷者亦用之。故建中、復脈,雖于滋膩中,尚借一味桂枝以達余邪;而仁承氣湯、黃連湯、桂枝人參湯、柴胡姜桂湯、當歸四逆湯、烏梅丸諸方之用桂枝準此矣。其尤著者,陽明、太陰二篇,皆有浮脈者宜桂枝湯之論,可見無表癥而有表脈者,猶當用桂枝。所以然者,有表脈則氣連于表,與未罷之表癥同;無表癥則不得不隨其所見之病以為隸。近人泥桂枝為太陽經者,究未明其例也。夫仲景之用意雖深,能善讀之,則義隨文見,自有跡之可尋,此所以為醫(yī)學中百世之師也。  



任分則權分,任專則權專;權分則功分,權專則功專。分者我與人均,專者人由我使。桂枝湯桂、芍俱三兩,則桂自驅風,芍自斂汗,各不相假,所謂任分權分而功分也。此方桂三兩,芍四兩,則芍能使桂,桂雖有驅風之能,亦不過以辛溫善達之氣,助芍藥宣已痹之血,而不得獨炫其長,所謂任專權專而功專也。加生姜之義,可以類推。此論身疼痛在發(fā)汗后,顯屬汗后亡津,血氣痹著之象。津血同類,故從血痹治。芍藥、生姜皆治血痹,故獨重其分。亡津故加人參,與白虎加人參湯癥義同。何以知此身疼痛為血痹也?以脈沉細知之。栝蔞桂枝湯癥,亦云脈沉細,而其病由于亡津,以彼例此昭然已!堆薪浹浴



   明,李中梓曰: 桂枝芍藥甘草人參大棗生姜主汗后。身體痛。脈沉遲。汗后身痛。邪未盡也。脈來沉遲。血不足也。經曰。脈沉者。營氣微也。與桂枝湯。以解未盡之邪。加芍藥參姜。以補不足之血。夫身痛一也。以脈浮緊。為邪盛。盛者損之。以脈沉遲。為血虛。虛者補之。此之身痛。因血虛而致。誤作表實而發(fā)之。則血愈虛而危矣。



桂枝新加湯治腰痛



張某,男,28歲,農民。腰背疼痛半年余,時輕時重,輕時尚可輕微活動,重時俯仰轉側受限,咳嗽吸氣引痛。鄉(xiāng)醫(yī)院以腰為腎府、勞則加劇為虛,予以補腎壯腰;或以行速善變。痛處走竄為風,予以獨活寄生湯,皆無效應。近復痛甚,遂進城來診。望其痛苦形軀;顒硬混`,舌質淡紅,苔白微膩。詢知時發(fā)熱,自汗出,腰背惡風,左腿酸困發(fā)冷,飲食、二便正常。觸之腰背肌肉攣急,不腫不紅。診得脈象弦緩無力。綜觀脈癥,為太陽病中風,營衛(wèi)不和,正氣虛弱證也?人砸凑,乃經脈肌肉失養(yǎng)之攣急癥也。《傷寒論》云:“太陽病,發(fā)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庇衷疲骸鞍l(fā)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彼^“發(fā)汗后”,系指發(fā)汗過多,氣陰損傷也!吧硖弁,脈沉遲”,乃經脈失充、肌肉失養(yǎng)也。本案病前雖未經發(fā)汗,脈亦不見沉遲,然與無力而緩相近,同屬正氣不足。故擬桂枝新加湯治之:



桂枝10g 白芍15g 炙草6g 黨參15g 生姜10片紅棗6枚二劑



二診:腰痛止,惡寒,汗出亦減,腿仍酸困,脈舌如前,原方再服二劑。



按:或問桂枝新加湯、獨活寄生湯皆為補氣血、祛風寒之方,且獨活寄生湯陣容強大,何以一效一不效?曰:獨活寄生湯為補氣血、益肝腎、治風寒濕痹之方。證之臨床,并無發(fā)熱、汗出、惡風、脈緩之表虛證。桂枝新加湯證屬中風表虛,病機為營衛(wèi)不和,氣陰損傷。調和營衛(wèi),補益氣陰,非獨活寄生湯所宜。



桂枝新加湯證,雖屬中風表虛證,然虛象不著,發(fā)熱、惡風、汗出亦表現輕微。病者多不作主癥陳述,只有詳細詢問,或腹診時腹壁濕潤粘手可知。至于脈象,遲、緩、細、弱皆可見。



一、產后身痛
蘭XX,女,31歲。
1993年5月8日初診。
產后一月,身痛,腰痛,兩腳發(fā)軟如踩棉花。汗出惡風,氣短懶言而帶下頗多。曾服用“生化湯”五劑,罔效。視其舌體胖大,切其脈沉緩無力。劉老辨為產后氣血兩虛,營衛(wèi)不和之證,為疏《傷寒論》“桂枝新加湯”加味,以調和營衛(wèi),益氣扶營。
桂枝10克,白芍16克,生姜12克,炙甘草6克,大棗12枚,黨參20克,桑寄生30克,杜仲10克。
服藥五劑,身痛止,汗出惡風已愈,體力有增,口干,微有腰部酸痛,乃于上方加玉竹12克,再服三劑而愈。(陳明等。劉渡舟臨證驗案精選。北京:學苑出版社,1996:172)
二、血虛身痛
楊X,女,28歲,1989年9月2日初診。
患者自述本次月經后,又有一次出血,血量為多,挾有血塊,其后頭暈頭痛,牽引項背,腰酸身痛,伴心慌氣短,倦怠乏力。面色蒼白,痛苦面容,脈沉細略數,苔薄白,舌尖紅。證屬經期失血,營血不足,復感外邪,經氣郁滯而致,血虛身痛,治宜益氣和營,疏通經脈,取桂枝新加湯加葛根、菊花。四劑,水煎溫服,每日一劑,分三次服,藥后相背痛除,精神轉佳,頭痛乏力未盡。前方繼服四劑,藥后病愈。(聶惠民。聶氏傷寒學。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76-77)
三、正虛邪戀身痛
宋某,女性,35歲,兩個月來每日下午發(fā)熱身痛,頭痛,臂及背拘急酸痛,發(fā)熱后汗出惡風明顯,納差乏力,苔薄白潤,脈沉遲。此屬衛(wèi)氣沉衰,精氣不振,營衛(wèi)不固,以致外邪久客不去,故擬健中益氣,扶正祛邪之法,與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湯: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12克,炙甘草6克,大棗4枚,黨參10克。
結果:服一劑后,發(fā)熱向后移延,時間縮短,三劑后熱除,諸證悉愈。(馮世倫等。經方傳真。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4:34)
四、誤治后身冷痛一一桂枝新加湯救逆




一老人大便不通,數日,上逆頭眩。醫(yī)與備急丸而自若,因倍加分量而投之,得利,于是身體麻痹,上逆益甚,而大便復結。更醫(yī)診之,與以大劑承氣湯,一服,不得臥,大便復結。又轉醫(yī)作地黃劑使服之,上逆尤劇,面色如醉,大便益不通,于是請治于先生。心下痞硬,少腹無力。即與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湯服之。三帖,沖氣即降,大便通快。經過二、三日,冷痛止,得臥,大便續(xù)通快。二旬之后,諸證去而復常。(《全國名醫(yī)驗案類編》)

桂枝新加湯
  一、陽虛感冒趙守真醫(yī)案:朱某,男。體贏瘦,素有遺精病,又不自愛惜,喜酒多嗜好,復多斫喪。平曰惡寒特甚,少勞則喘促氣上,其陽氣虛微腎元虧損也明甚。某冬曰赴席鄰村,醉酒飽食,深夜始歸,不免風寒侵襲。次曰感覺不適,不惡寒,微熱汗出,身脹,頭隱痛。自煎服蔥鼓生姜湯,病末除,精神不振,口淡不思食,興而來診。切脈微細乏力,參之前證,則屬陽虛感冒,極似太少兩感證,其與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兩方,殊不宜陽虛有汗之本證!旄挠霉鹬由炙幧藚⑿录訙,又增附子,并損益分量,斯與治合證情:黨參15克,桂枝、芍藥、甘草各9克,生姜4.5克,大棗5枚,附子9克。囑服3帖再論。復診:諸癥悉已,食亦略思,精神尚局萎頓,脈仍微弱。陽氣末復,猶宜溫補,處以附子湯加巴乾、構記、鹿膠、蘆巴補腎諸品,調理善后。(《治驗回憶錄》1962:5—6)按語:本案素久腎元虧損,陽不外固,即感于寒而成太少兩感證,其麻附辛湯亦當掂量用之。因本方是用于“少陰病,始得之”,與本案之腎元久虧不符,況麻黃宣發(fā),細辛溫竄,如再發(fā)汗則足以損其陰津,病轉惡化,此當所忌。唯桂枝新加湯再加附子,于陰中求陽,使陽固陰守,庶病可愈。
  二、頭身劇痛
  程連祿醫(yī)案:郝某某,女,40歲。因患血吸蟲病,正值藥后療效,身體未復,又復感外邪,頭痛,身疼痛,惡寒發(fā)熱,經服APc,又重被而臥,汗出如雨,藥后惡寒發(fā)熱稍減,而頭身疼痛加劇,如錐似刺,輾轉不寧,呻吟不止,入夜更甚,后至粒米不思,晝夜難眠。曾服西藥鎮(zhèn)痛劑未能緩解,又服中藥桂枝加葛很湯,疼痛依然,而來我處求治。診其脈,沉遲而細,見其證,頸項活動自如,無惡心嘔吐。尋思良久,緣思者身染血吸蟲,近用劑治療,大傷正氣,后復感外邪,過汗傷陰,經脈失其得養(yǎng),脈證相符,證屬氣陰不足,營血兩傷,急投新加湯(即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編者注)1劑疼痛大減,已能安睡。2劑疼痛已止,飲食如常,諸證消失。(新中醫(yī)1980;(增刊一):42)按語:虛人發(fā)汗,傷津損液,經脈失儒。桂枝加葛根湯雖有津虧不潤之證饑,但程度較輕,且其脈浮緩,項背拘急,與本證之脈沉遲,頭身劇痛大異,故用之不應。本案脈證所現,與《傷寒論》所載完全相符,果投之神效。
  三、陰陽易
  潘澄濂醫(yī)案:某男,一曰下午,自覺頭重肢痛,且有憎寒,以為受涼,乃飲酒取暖,是夜,又不禁房事。次曰頭痛更重,身煩熱而惡風,骨節(jié)疼痛如被杖,眼赤如醉眼,舌苔白膩,脈細而緩,體溫37.5℃。初診時并未告以觸犯房事,據證以流感,處疏解化濕之劑與服,當晚雖得少汗,而身重傷怠反劇,再診時一般癥狀如昨,仍予原方加減,未效。三診時體溫稽留在37.5,而神疲肢痛末減,其所異者為兩目紅赤,眼眶黑暈如久病狀,因而再三迫問,始露真情,改為桂枝人參新加湯加紫河車以進,連服4劑,神氣始復,眼赤亦消。(浙江中醫(yī)雜志1958;(7):40)按語:陰陽易又稱“房勞傷寒”,臨床待征是身重乏力,熱氣沖胸,陰中拘急,腰痛臀酸,頭暈眼花。臨證時根據具體病情可選用桂枝新加湯、燒揮散、當歸四逆場、逍遙散等方治療。
  四、便秘吉益南涯醫(yī)案:

一老人大便不通數曰,上逆頭眩,醫(yī)與以備急丸而自苦,因倍加分量而投之,得利,于是身體麻痹,上逆益甚,而大便復結。更醫(yī)診之,與以大承氣湯,一服,不得下利,服三帖,下利如傾盆,身體冷痛,不得臥,大便復結。又轉醫(yī)作地黃劑始服之,上逆尤劇,面色如醉,大便益不通,于是請治于先生。先生診之,心下痞硬,少腹無力,即與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湯服之。三帖,沖氣即降,大便通快。經過二三曰,冷痛止,得臥,大便續(xù)通快。二旬之后,諸證去而復常。(《皇漢醫(yī)學》1956;76)按語:年高氣血虛衰,患大便秘結,本應補而通之,而誤用瀉下之法,且一誤再誤,大便雖通快一時,但陰津損傷,腸無津潤,爾后復結。況令筋脈失養(yǎng),身體疼痛,其病機正合桂枝新加湯證,徑投之,病果己。
  五、妊娠惡阻余勝吾醫(yī)案:

劉某某,24歲,1963年12月6曰初診。月經3月末行,四肢瘦軟無力,惡心嘔吐,渴不欲飲,口淡無味,不思飲食,眩暈,嗜睡眠,形寒發(fā)熱,脈滑而細,舌苔薄白。即予桂枝湯1劑。藥后諸癥有所減輕,脈滑而弱,舌質淡紅。續(xù)予桂枝新加湯2劑,癥狀消失。于次年七月份分娩,產后健康。(浙江中醫(yī)雜志1965;(8):26)按語:本案參合脈證,為營衛(wèi)不和,而以營血不足為主,故用新加湯在調和營衛(wèi)基礎上以益氣和營。
  六、產后高熱
  張圣德醫(yī)案:張某,30歲。產后三天發(fā)熱,體溫40.2℃,頭痛,惡寒有汗,舌苔薄微膩,脈象浮小數。乃產后氣陰兩虧,風邪乘虛外襲,以致營衛(wèi)不和。治當調和營衛(wèi),補虛退熱。川桂枝3克,杭白芍10克,炙甘草3克,生姜1片太子參15克,嫩白薇10克,香青篙5克。2劑,體溫降至正常,余癥消失。(江蘇醫(yī)藥?中醫(yī)分冊1979;(1):43)按語:頭痛,惡寒,有汗,脈浮,本為桂枝證,然發(fā)于產后,又有氣陰兩虧本質,不宜單用桂枝湯取汗.而宜新加湯益氣和營,鼓正祛邪而安。

來源《傷寒名醫(yī)驗案精選》
王某某 ,男 ,58 歲 ,退休干部。因畏寒發(fā)熱 ,咳嗽、咳黃稠痰 ,胸悶 4 d于 1998 年 3 月 18 日至縣人民醫(yī)院就診。經胸部平片提示:右下側肺炎、陳舊性肺結核(已鈣化) 。經菌必治靜脈滴注 5 d 后 ,畏寒發(fā)熱、咳嗽、咳黃痰、胸悶不適等癥基本消失 ,但在第 4 日下半夜開始出現不明原因上半身出汗 ,頸部為甚 ,且隨后幾日日益加劇 ,濕透內衣 ,次日出現胸前區(qū)劇痛、胸悶不適、短氣、神疲等癥 ,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及 B 超未發(fā)現異常。胸部 CT檢查提示:右側肺炎(已吸收) 、陳舊性肺結核 ,未發(fā)現癌變。后幾經治療 ,癥狀未見緩解 ,后轉診筆者。
刻診:面色少華 ,盜汗以上半身及頸部為甚 ,胸前區(qū)劇烈疼痛 ,拒按 ,伴胸悶不適 ,短氣 ,舌質淡、苔薄黃 ,脈緩尺脈沉 ,辨為營陰損耗 ,經脈失養(yǎng) ,故用新加湯原方加味:桂枝 10 g,芍藥20 g,炙甘草5 g,生姜4 片 ,大棗4 枚 ,人參 15 g,小麥 20 g。3 劑后 ,胸痛大減 ,盜汗減輕大半 ,再服 3 劑諸癥消失 ,痊愈而歸。
李某某 ,男 ,62 歲 ,農民。因畏寒 ,發(fā)熱 ,頭暈 ,咳嗽 ,咳白痰伴鼻塞流濁涕 5 d 入院 ,經胸片、心電圖等輔助檢查確診為上感、急性支氣管炎。經抗炎及中藥銀翹散、桑菊飲加減治療 ,汗出熱退 ,諸癥基本消失出院 ,但患者回家后 ,唯恐治療不徹底 ,照原方自行再服 5 劑 ,3 劑后汗出淋漓 ,第 3 日出現全身骨節(jié)酸痛 ,尤以髖關節(jié)疼痛較劇 ,活動受限 ,不能下床 ,并出現肌肉疼痛 ,一觸即跳 ,而髖關節(jié)正側位片、心電圖、B 超等未發(fā)現異常 ,苔薄微黃 ,脈沉遲。病機乃汗泄太過 ,損傷營陽 ,經脈失養(yǎng) ,故選方新加湯加味:桂枝10 g,白芍15 g,炙甘草5 g,生姜 4 片 ,大棗 4 枚 ,人參 15 g,麥冬 10 g。1 劑知 ,2 劑已切中病機 ,效不更方 ,再服 3 劑 ,諸癥消失。
體會:周身疼痛是太陽病較常見的癥狀 ,每隨汗而解 ,上述病例痛證不單是表證的一個表現 ,主要是汗泄太過損傷營陰 ,經脈失養(yǎng)緣故。正如《經》曰:“其脈沉者 ,營氣微也!薄斑t者營氣不足 ,血少故也!庇仍跊苷f:“發(fā)汗后邪痹于外 ,而營虛于內 ,故身疼痛不除 ,而脈轉沉遲。”本方中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 ,重用芍藥和營養(yǎng)血 ,重用生姜通陽氣 ,加人參補汗后之虛 ,故能治營血失養(yǎng)身痛證。2 例僅僅疼痛的部位不同而病機一致 ,故用新加湯均有效。《江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0 年 9 月第 12 卷第 3 期
足跟痛——桂枝新加湯證
  常某,男,33歲,忻州運輸公司車隊文書。曾苦失眠六年,余用桂枝加龍牡湯治愈。近因參加籃球比賽,運動激烈,當晚便足跟痛,并出現下肢水腫,腰脊酸困。拍X線片未見骨質損害。某醫(yī)按腎虛治療三月余,服藥近百劑,水腫消失,然足跟疼痛,腰脊酸困毫不見輕,且同房后明顯加劇。遂復來就診。松原市中醫(y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足跟疼痛,腰脊酸楚,勞則加劇,休息可緩,腎虛之癥也。《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云:“督脈發(fā)源腎經過,三陰虛熱足跟痛!毖a腎一法,固非朝夕可望獲益,然滋填三月,總應少效。其效不顯者,必有伏因也。觀形察舌,無特殊異常。飲食二便,亦如昔日。診其脈,細緩無力。觸其腹,腹肌攣急,皮膚濕潤,汗出津津。余問:“常發(fā)熱汗出乎?惡寒乎?”答曰:“然!敝链,太陽病中風,營衛(wèi)不和,外邪未凈之證,已昭然若揭。前醫(yī)藥證不符,故屢補而終無效也!鹅`樞·經筋》云:“足太陽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結于踝,斜上結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結于踵,上循跟……上結于臀,上夾脊上項。’’其為病,“跟腫痛,脊反折!苯太陽表虛,氣陰虛損,筋脈失養(yǎng),是以足跟痛,腰脊困。治當調和營衛(wèi),補氣益陰。擬桂枝新加湯以試。
  桂枝10g 白芍15g 炙草6g 黨參15g 生姜10片紅棗5枚
  二劑后癥狀見輕,連服六劑,足跟疼痛,腰脊酸楚盡失。
   大使失禁——桂枝新加湯證

 邢某,男,11歲。從7歲始,每日或隔日總大便失禁一次。一般遺褲不多,偶有盡便于褲中者。同學嫌厭,父母憂慮,四年余尋醫(yī)不愈。觀其面色萎黃,形體瘦弱,認系先天不足,從腎主二陰立論,擬補腎方治之。服藥十余劑,屎遺依舊。余固知補腎之治,非朝夕之事,然若對證,總應微有效應,今無反應,必有所因。細詢之下,獲知口干思飲,寐后汗出甚多。診其脈,沉緩無力。
 竊思脈緩汗出者,營衛(wèi)不和也。表不和,里不固,故而遺漏。治當調營衛(wèi),和表里。以其不發(fā)熱,脈不浮,不投桂枝湯;復以其不惡寒,肢不冷,陽不虛,不遣桂枝加附子湯;而以其口干思飲、脈象緩弱而用桂枝新加湯。擬:
 桂枝10g 白芍15g 炙草6g 黨參15g 生姜3片紅棗5枚二劑
 二診:藥后四日未便,第五日方臨廁一次。未遺褲,汗出減少,今微咳,舌淡紅,苔白微膩,脈緩弱。
 原方加杏仁10g ,二劑。
 后其母患病來診,知其子再未遺褲,每三四天一便,夜汗止。精神佳。
 按:桂枝新加湯方出《傷寒論》,為汗法不當,致表邪未解、氣陰已傷之治方。今營衛(wèi)不和,復加口干思飲、脈象緩弱等氣陰不足之證,故用本方以治,營衛(wèi)和,氣陰復,則遺褲不治自愈。趙東奇

 桂枝新加湯。
治疼痛和瘙癢癥,既可治疼又可治癢?捎糜跉庋蛔,受涼后的全身疼痛;手術后疼痛;年齡大的人全身疼痛。血虛還可以引起皮膚瘙癢;糖尿病并發(fā)瘙癢;老年性皮膚瘙癢。
 桂枝新加湯是指張仲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重用芍藥、生姜,又加人參而成,故名“新加湯”,由此可推知,《傷寒論》中113方,絕大多數是張仲景“勤求博采”所得,而非其一人所首創(chuàng)。桂枝新加湯主治身痛,屬于血虛身痛,是由于營血不足,復加寒邪,筋脈失養(yǎng)所致。
 桂枝新加湯藥物組成: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棗、人參。
 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簡稱桂枝新加湯。前五味是桂枝湯,后加人參。前兩味白芍,生姜都加一兩,加人參三兩。
 本方仍以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組方具有三個特點:
 一是加重了芍藥的用量,加重芍藥之量在于加重養(yǎng)營血之力,同時芍藥具有緩急止痛的功能,無論體表疼痛,還是內臟疼痛,肌肉疼,經脈疼都有非常好的療效。另外白芍走血絡,中醫(yī)叫走血分,搜血里面的邪氣。所以加量了。
 二是加重了生姜的用量,目的是借助于生姜的辛散之性,使全方藥力盡速達表,張仲景往往將這種配伍特點用于營衛(wèi)氣血不足的身疼痛、或身體麻木不仁的病證。如《金匱要略》中治“血痹”的黃芪桂枝五物湯,也是生姜用量最大(原方:黃芪三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生姜六兩、大棗十二枚),借生姜的辛而外達,領藥力走表而治“身體不仁,如風痹狀”。此組方思路對后世治療病位在皮表之病癥啟發(fā)很大,如王清任《醫(yī)林改錯》之“身痛逐瘀湯”中用羌活秦艽等,亦即此意。
 三是加人參益氣養(yǎng)陰,去痛,人參具有強心的作用,而桂枝得人參,能使人參的強心作用會大大增強,強心后,血液循環(huán)好了,改善血虛情況就更好了。因為桂枝的溫經通絡作用,能擴張動脈血管,增加血液循環(huán),從而使心臟搏出血液更加順暢,加上桂枝溫通心陽作用,能夠增強心臟活力,是強心、保心的良藥。張仲景治療心陽不足的疾病,就是用桂枝與甘草(桂枝甘草湯)作為基本方組成的。
  這個方子用于虛性的疼痛和虛性的瘙癢


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治膝關節(jié)痛

2011年5月30號,張某,男,44歲,古縣人,煤礦工人。雙膝關節(jié)痛疼一年多,曾吃中西藥打封閉效不好來診;颊咭荒昵霸谫F州下煤礦而膝關節(jié)痛,患者說貴州哪里雨多天氣潮濕在哪里煤礦工作啦3個月關節(jié)痛來老家再也沒去,到現在一直沒治好。拍片示骨質增生。
患者右膝關節(jié)痛得厲害,右梁丘穴至上巨虛穴上下還有串痛,下半身有涼感,大熱天還穿著秋褲,把脈雙手沉微脈遲,舌淡潤胖,有膩苔。于是開方為:桂枝12克芍藥15克黨參9克炙甘草6克生姜15克大棗6枚,3副藥服后復診患者高興的說痛疼好多了,堆下能站起來了,原來去廁所蹲下起不來,現在好啦。但下肢還是感覺發(fā)涼,而上半身不涼還熱,于是用半夏瀉心湯合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5副后電話告知關節(jié)痛好多了,想去工作不想喝藥了。
藥方是半夏9克黃連3克黃芩6克黨參12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桂枝12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大棗6枚。
發(fā)汗后,身痛疼,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此為方證條文。李桂冰

-------------------
郝萬山講傷寒論非常好,值得一學,謝謝樓主好文章。

-------------------
再學桂枝新加湯,  謝謝好資料.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