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證治準繩類方 嘔吐 上課筆記
    

證治準繩類方教程:嘔吐

第三冊嘔吐大半夏湯(仲景) 治胃反嘔吐。半夏(二升,洗完用) 人參(三兩) 白蜜(一升)以水一斗三升,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煮藥取三升,溫服一升,余分再服。二陳湯(見痰飲。)理中湯(見霍亂。)治中湯 即理中東加陳皮、青皮等分。丁香吳茱萸湯(東垣) 治嘔吐噦,…

第三冊

嘔吐

半夏(仲景) 治胃反嘔吐。

半夏(二升,洗完用) 人參(三兩) 白蜜(一升)
以水一斗三升,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煮藥取三升,溫服一升,余分再服。

二陳湯(見痰飲。)
理中湯(見霍亂。)

治中湯 即理中東加陳皮青皮等分。

丁香吳茱萸(東垣) 治嘔吐噦,胃寒所致。

吳茱萸 草豆蔻 人參 蒼術(shù) 黃芩(各一錢) 升麻(七分) 當歸(一錢半) 柴胡 半夏 茯苓 丁香 甘草(各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熱服。忌冷物。

藿香胃散(東垣) 治脾胃虛弱,不進飲食,嘔吐不待腐熟。

藿香(一錢半) 丁香 人參(各二錢) 橘紅(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二盞,生姜三片,同煎至一盞,去渣涼服,食前,和渣服亦可。

鐵刷湯(見惡寒。)

溫中湯 即理中東加丁香。

紅豆(《寶鑒》) 治諸嘔逆膈氣,反胃吐食。

丁香 胡椒 砂仁 紅豆(各二十一粒)
上為細末,姜汁糊丸,皂角子大。每服一丸,以大棗一枚,去核填藥,面裹煨熟,去面細嚼,白湯下,空心日三服。

小柴胡湯(見往來寒。)

豬苓(仲景)

豬苓 茯苓 白術(shù)(各等分)
上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吳茱萸湯(見傷寒吐。)
半夏瀉心湯(見痞。)
丁香透膈湯 五膈寬中湯(俱見胃反。)
枳南湯(見咽喉。)
導(dǎo)痰湯(見痰飲。)

新法半夏湯(《和劑》) 治脾胃氣弱。痰飲不散,嘔逆酸水,腹肋脹痞,頭旋惡心,不思飲食。

縮砂神曲(炒) 陳皮(去白) 草果仁(各一兩) 白豆蔻仁 丁香(各半兩) 大半夏(四兩,湯洗七次,切作兩片,白礬末一兩,沸湯浸一晝夜,洗去礬,俟干,一片切作兩片,姜汁浸一晝夜,隔湯燉,焙干為末,姜汁拌成餅,炙黃用) 甘草(二兩,半生半炙)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先用生姜自然汁調(diào)成膏,入炒鹽湯,不拘時點服。

撾脾湯(《和劑》)

麻油(四兩) 良姜(十五兩) 茴香(炒,七兩半) 甘草(十一兩七錢)
上炒鹽一斤,同藥炒,為細末。每服一錢,不拘時,白湯點服。

靈砂(《和劑》) 治上盛下虛,痰涎壅盛。最能鎮(zhèn)墜,升降陰陽,和五臟,助元氣。

水銀(一斤) 硫黃(四兩)
上二味,用新銚內(nèi)炒成砂子,入水火鼎 煉,為末,糯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棗湯、米飲、井花水、人參湯任下,量病輕重,增至五七丸。忌豬羊血、綠豆粉、冷滑之物。

養(yǎng)正丹(見氣。)

半硫丸(見大便閉。)

竹茹(《本事》) 治胃熱

干葛 半夏(姜汁半盞,漿水一升,煮耗一半,各三錢) 甘草(二錢)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一盅,姜三片,竹茹一彈大,棗一枚,同煎至七分,去渣溫服。

槐花(《良方》) 大凡吐多是膈熱,熱且生痰,此藥能化胃膈熱涎,有殊效。

皂角(去皮,燒煙絕) 白礬(熬沸定) 槐花(炒黃黑色) 甘草(炙)
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diào)下。

枇杷葉飲(《本事》) 止嘔噦,和中利膈。

枇杷葉(去毛,二錢) 人參 半夏(各一錢) 茯苓(五錢) 茅根(二兩) 生姜(七片)
水煎,去渣,入檳榔末五分,和勻服。

〔漏氣〕

麥門冬(《三因》) 治漏氣。因上焦傷風,開其腠理,上焦之氣 悍gydjdsj.org.cn/pharm/滑疾,遇開即出,經(jīng)氣失道,邪氣內(nèi)著,故有是證。

麥門冬(去心) 生蘆根 竹茹 白術(shù)(各五兩) 甘草(炙) 茯苓(各二兩) 人參 陳皮 葳蕤(各三兩)
上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五片,陳米一撮,煎七分,去滓熱服。

〔走哺〕

人參湯(《三因》) 治走哺。蓋下焦氣起于胃下口,別入回腸,注于膀胱,并與胃傳糟粕,而下大腸。今大小便不通,故知下焦實熱之所為也。

人參 黃芩 知母 葳蕤 茯苓(各三錢) 蘆根 竹茹 白術(shù) 梔子仁 陳皮(各半兩)石膏( ,一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

〔吐食〕

桔梗(《家珍》) 治上焦氣熱上沖,食已暴吐,脈浮而洪。

桔梗 白術(shù)(各一兩半) 半夏曲(二兩) 陳皮(去白) 枳實(炒) 白茯苓 濃樸(各一兩,姜制炒)
上粗末,每服一兩,水一盞,煎至七分,取清溫服。

木香

木香 檳榔(各等分)
上為細末,前藥調(diào)服。

大承氣湯(見大便不通。)

荊黃湯(《保命》) 治證同桔梗湯。

荊芥(一兩) 人參(五錢) 甘草(二錢半) 大黃(二錢)
上粗末,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調(diào)檳榔散二錢,空心服。

檳榔散

檳榔(二錢) 木香(一錢半) 輕粉(少許)
上為細末,同煎藥下。亦用水浸蒸餅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服。

紫沉丸(《潔古》) 治中焦吐食,由食積與寒氣相格,故吐而疼。

砂仁 半夏曲(各三錢) 烏梅(去核) 丁香 檳榔(各二錢) 沉香 杏仁(去皮尖) 白術(shù) 木香(各一錢) 陳皮(五錢) 白豆蔻 巴豆霜(各五分,另研)
上為細末,入巴豆霜令勻,醋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湯下,愈則止。

小兒另丸。一法,反胃吐食,用橘皮一個,浸少時去白,裹生姜一塊,面裹紙封,燒令熟,去外面,煎湯下紫沉丸一百丸,一日二服,后大便通,至不吐則止,此主寒積氣。(《病機》有代赭石,肉果,無白術(shù)。)

大黃甘草湯(《金匱》)

大黃(四兩) 甘草(一兩)
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金花丸(潔古) 治吐食而脈弦者,由肝勝于脾而吐,乃由脾胃之虛,宜治風安胃。

半夏(湯洗,一兩) 檳榔(二錢) 雄黃(一錢半)
上細末,姜汁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小兒另丸,姜湯下,從少至多,漸次服之,以吐止為度。

青鎮(zhèn)丸 治嘔吐脈弦,頭痛而有汗。

柴胡(一兩) 黃芩(七錢半) 甘草 人參(各五錢) 半夏(三錢,洗) 青黛(二錢半)
上細末,姜汁浸蒸餅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湯下。

茯苓澤瀉(《金匱》)

茯苓(半斤) 澤瀉(四兩) 甘草(二兩) 桂枝(二兩) 生姜(四兩) 白術(shù)(三兩)
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納澤瀉,再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日三服。

〔干嘔〕

陳皮湯(《金匱》)

陳皮(四兩) 生姜(半斤)
水七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下咽即愈。

〔惡心〕

生姜半夏湯(《金匱》)

半夏(半升) 生姜(一斤)
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納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少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茯苓半夏湯(《拔粹》)

炒曲(三錢) 大麥 (半兩,炒黃) 陳皮 天麻(各二錢) 白術(shù) 白茯苓 半夏(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生姜五片,煎至一盞,去渣熱服。

柴胡半夏湯(《拔粹》)

半夏(二錢) 蒼術(shù) 炒曲(各一錢) 生姜(三片) 柴胡 本 升麻(各五分) 白茯苓(七分)
上為粗末,水二盞,煎至五沸,去渣溫服。

〔吐酸〕

八味平胃散(《三因》) 濃樸(去皮,姜炒) 升麻 射干(米泔浸) 茯苓(各一兩半) 大黃(蒸) 枳殼(去瓤,麥炒) gydjdsj.org.cn/wszg/甘草(炙,各一兩) 芍藥(半兩)
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空心熱服。

咽醋丸(丹溪)

吳茱萸(去枝梗,煮,曬干) 陳皮(去白) 黃芩(炒,各五錢) 蒼術(shù)(七錢半) 黃連(一兩,細切,用陳壁泥同炒)
上為細末,曲糊丸,桐子大。

神術(shù)丸(《本事》) 治停飲成癖,久則嘔吐酸水,吐已停久復(fù)作,如潦水之有科臼,不盈科則不行也。脾土惡濕,而水則流濕,莫若燥脾以勝濕,崇土以堆科臼,則疾當去矣。

蒼術(shù)(一斤,米泔浸) 生芝麻(五錢,用水二盞,研細取漿) 大棗(十五枚,煮熟去皮核,研細)
上以蒼術(shù)焙干為末,然后以芝麻漿及棗肉和勻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湯下。忌、李、、蛤。初服覺燥,以山梔末一錢,湯調(diào)服。

干姜(《圣惠》)

干姜 枳殼 橘紅 葛根 前胡(各五錢) 白術(shù) 半夏曲(各一兩) 吳茱萸 甘草(各二錢半)
上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參萸丸(丹溪) 治濕熱滯氣者,濕熱甚者用為向?qū),上可治吞酸,下可治自利?p>六一散(七兩,即益元散) 吳茱萸(二兩,煮過)
一方,去茱萸,加干姜一兩,名溫六丸。

〔嘔清水〕

茯苓飲(《金匱》)

茯苓 人參 白術(shù)(各三兩) 枳實(二兩) 陳皮(五錢) 生姜(四兩)
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溫三服,如人行八九里進之。

五苓散(見消痹。)

〔吐涎沫〕
吳茱萸湯(見傷寒吐。)
小青龍湯(見咳嗽。)

〔嘔膿〕

地黃(《直指》) 治膿血嘔吐。

生地黃(洗,焙) 川芎(各一兩) 半夏(制) 甘草(炙,各七錢半) 南星(湯洗七次) 芍藥 白芷 茯苓 北梗 前胡 知母 人參(各半兩)
每服三錢半,姜五片,烏梅一個,煎服。

〔嘔蟲〕
烏梅丸(見傷寒蛔厥。)
點擊查看:<<證治準繩類方>>目錄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