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發(fā)腫牛眼形,膝眼之下冷痛凝,勞力傷筋兼胃熱,腫色青黑紫血膿。
【注】此證生膝眼下三寸,外側前廉兩筋間。初腫形如牛眼,拘急冷疼,由勞力傷筋,胃熱凝結而成。漸增腫痛,其色青黑,潰出紫血,次出稀膿,內(nèi)外治法,俱按癰疽腫瘍、潰瘍門。
三里發(fā)圖 p04-34a202.bmp (缺)
腓 發(fā)在小腿肚,憎寒煩躁積熱成, 腫痛潰膿血吉,漫腫平塌清水兇。
【注】此證發(fā)于腓 ,即小腿肚也。由腎水不足,膀胱積熱凝結而成,古方云不治。若赤高腫疼痛,潰出正膿而兼血者吉,為順;或漫腫平塌,紫暗 痛,潰出清水者兇,為逆。初服仙方活命飲,潰服八珍湯。氣血虛者,服十全大補湯;下虛者,以桂附地黃丸補之。外治法同癰疽潰瘍門。
腓 發(fā)圖 p04-34a203.bmp (缺)
仙方活命飲(見腫瘍門)
八珍湯 十全大補湯(俱見潰瘍門)
桂附地黃丸(見面部頰瘍)
黃鰍癰生腿肚旁,疼痛硬腫若鰍長,肝脾濕熱微紅色,順出稠膿逆敗漿。
【注】此證生在小腿肚里側,疼痛硬腫,長有數(shù)寸,形如泥鰍,其色微紅,由肝、脾二經(jīng)濕熱凝結而成。應期潰破出稠膿者為順;若出污水敗漿者屬逆。初服五香流氣飲,其次內(nèi)、外治法,俱按癰疽腫瘍、潰瘍門。
黃鰍癰圖 p04-34a204.bmp (缺)
五香流氣飲
金銀花(二兩) 小茴香 僵蠶(炒) 羌活 獨活 連翹(去心) 栝蔞仁(各一兩五錢) 藿香(五錢) 丁香(二錢) 木香 沉香 甘草(各一錢)分為十劑,水煎,隨病上下服。
【方歌】五香流氣治黃鰍,流注結核也能瘳,丁木茴沉僵藿草,銀花羌獨翹栝蔞。
青蛇毒生腿肚下,形長三寸紫塊僵,腎與膀胱濕熱結,急針蛇頭血出良。
【注】此證又名青蛇便,生于小腿肚之下,形長二三寸,結腫,紫塊、僵硬,憎寒壯熱,大痛不食,由腎經(jīng)素虛,膀胱濕熱下注而成。蛇頭向下者,毒輕而淺,急刺蛇頭一半寸,出紫黑血,隨針孔搽拔疔散;外敷離宮錠,內(nèi)服仙方活命飲,加黃柏、牛膝、木瓜。亦有蛇頭向上者,毒深而惡急,刺蛇頭一、二寸,出紫黑血,針孔用白降丹細條插入五、六分,外貼巴膏,余腫敷太乙紫金錠,內(nèi)服麥靈丹,俟毒減退,次服仙方活命飲調(diào)和之。若毒入腹,嘔吐腹脹,神昏脈躁,俱為逆證。
青蛇毒圖 p04-34a205.bmp (缺)
拔疔散(見齒部牙疔)
離宮錠 仙方活命飲 麥靈丹(俱見腫瘍門)
白降丹 巴膏(俱見潰瘍門)
太乙紫金錠(見胸博脾發(fā)疽)
接骨發(fā)如核桃形,腿肚之下硬脹疼,色紅漫腫宜速潰,遲損筋脈缺踵行。
【注】此證生于腿肚之下,接骨之上,脛骨與足后跟骨相接處,故名接骨發(fā),屬膀胱經(jīng)濕熱凝結而成。初如核桃,其硬如物打磕蹦之狀,急脹微疼,色紅漫腫,膿宜速潰,遲則膿毒損筋,筋脈既傷,腿缺踵行。踵行者,不能全足踐地,惟恃足指著力而行也。始終內(nèi)、外治法,俱按癰疽腫瘍、潰瘍門。
接骨發(fā)圖 p04-34a206.bmp (缺)
附陰疽發(fā)內(nèi)踝上,初如紅粟日增疼,堅硬赤腫漸如卵,三陰交會濕熱凝。
【注】此證生內(nèi)踝骨之上三寸,初如紅粟,疼痛日增,堅硬赤腫,漸如雞卵,系三陰交會濕熱積聚而成。始終內(nèi)、外治法,俱按癰疽腫瘍、潰瘍門。但三陰交系純陰之穴,收斂遲緩,調(diào)養(yǎng)不可不慎。
附陰疽圖 p04-34a207.bmp (缺)
內(nèi)外踝疽濕寒成,血澀氣滯阻于經(jīng),三阻外側三陰里,初用宣通蒜灸靈。
【注】此二證生兩足踝近腕之處,在內(nèi)踝者名走緩,又名鞋帶疽;在外踝者名腳拐毒。
蓋內(nèi)踝骨屬三陰經(jīng)脈絡也,外踝骨,屬三陽經(jīng)脈絡也。俱由濕寒下注,血澀氣阻而成,其堅硬漫腫,皮色不變,時時隱痛,難于行立者,初服瘡科流氣飲加牛膝、木瓜、防己,以宣通之,外用蒜片灸法以消之。發(fā)三陰經(jīng)者服內(nèi)托黃耆湯;發(fā)三陽經(jīng)者,服內(nèi)托羌活湯。若虛弱將欲作膿,跳痛無時者,俱服十全大補湯,外敷烏龍膏。其腫潰法,俱按癰疽腫瘍,潰瘍門。
內(nèi)踝疽 外踝疽圖 p04-34a208.bmp (缺)
瘡科流氣飲(見背部痰注發(fā))
內(nèi)托黃耆湯(見股部附骨疽)
內(nèi)托羌活湯(見臀部上馬癰)
十全大補湯(見腫瘍門)
烏龍膏(見腫瘍門)
穿踝疽由脾濕寒,里發(fā)串外踝骨間,有頭屬陽陰悶腫,潰出清水廢疾纏。
【注】此證由脾經(jīng)濕寒下注,血澀氣阻而成。先從里踝骨發(fā)起,串及外踝,致令里外通腫,以有頭為陽,易破;若惟悶腫無頭為陰,難潰。其證初起寒熱往來,有紅暈兼有熱也,宜服荊防敗毒散;皮色不變者,服萬靈丹。其余腫潰治法,俱同內(nèi),外二踝疽。若潰出清水,或投方不應,纏綿日久者,必成廢疾,難治。
穿踝疽圖 p04-34a209.bmp (缺)
荊防敗毒散(見項部腦疽)
萬靈丹(見腫瘍門)
(附∶瓜藤纏)
濕毒流注腿脛生,頂如牛眼漫腫形,紫輕黑重膿水漬,寒濕暑熱在腠凝。
【注】此證生于腿脛,流行不定,或發(fā)一二處,瘡頂形似牛眼,根腳漫腫,輕則色紫,重則色黑,潰破膿水浸漬,好肉破爛,日久不斂。由暴風疾雨,寒濕暑火,侵在腠理,而肌肉為病也。初覺急服防風通圣散,加木瓜、牛膝、防己、蒼術消之;若腿脛至晚發(fā)熱者,宜服當歸拈痛湯,加牛膝。外治初搽三妙散,腫痛全消,換搽輕粉散斂之即效。若繞脛而發(fā),即名瓜藤纏,結核數(shù)枚,日久腫痛,腐爛不已,亦屬濕熱下注而成,治法同前。
濕毒流注圖 p04-34a210.bmp (缺)
輕粉散
輕粉(一錢五分) 黃丹 黃柏 密陀僧 高末茶 乳香(各三錢) 麝香(五分)
共研末,先用蔥熬湯洗患處,再搽此藥。
【方歌】輕粉黃丹柏陀僧,末茶乳麝共研成,濕毒流注 瘡證,化腐除濕又止疼。
防風通圣散(見頭部禿瘡)
當歸拈痛湯(見股部腿游見)
三妙散(見腹部臍癰)
腎氣游風腿肚生,紅腫如云火烘疼www.med126.com,證由腎火蘊于內(nèi),膀胱氣滯外受風。
【注】此證多生于腎虛之人。腿肚紅腫,形如云片,游走不定,痛如火烘,由腎火內(nèi)蘊,外受風邪,膀胱氣滯而成也。初服紫蘇流氣飲,次服檳榔丸;外用豆腐研調(diào)黃柏末,貼敷之,甚效。
腎氣游風圖 p04-34a211.bmp (缺)
紫蘇流氣飲
紫蘇 黃柏 木瓜 檳榔 香附 陳皮 川芎 濃樸(姜炒) 白芷 蒼術(米泔水浸,炒)烏藥 荊芥 防風 甘草 獨活 枳殼(麩炒)
等分,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方歌】紫蘇流氣柏瓜榔,香附陳芎濃芷蒼,烏藥荊防甘獨枳,腎氣游風服最昌。
檳榔丸
檳榔 枳殼(麩炒各二兩) 木瓜(一兩五錢) 木香(一兩) 大黃(四兩)
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滾湯送下,黃酒送下亦可。
【方歌】檳榔枳殼木瓜研,木香大黃煉蜜丸,腎氣游風紅腫痛,空心水送自然痊。
瘡當分內(nèi)外廉,外廉易治內(nèi)難痊,外屬三陽濕熱結,內(nèi)屬三陰虛熱纏。法宜搜風除濕熱,外貼三香夾紙錢。
【注】此證生在兩脛內(nèi)外廉骨,外廉屬足三陽經(jīng)濕熱結聚,早治易于見效;內(nèi)廉屬三陰有濕,兼血分虛熱而成,更兼廉骨皮肉澆薄,難得見效,極其纏綿。初發(fā)先癢后痛,紅腫成片,破津紫水。新起宜貼三香膏,色紫貼夾紙膏;日久瘡色紫黑,貼解毒紫金膏;又年久頑 ,瘡皮烏黑下陷,臭穢不堪者,用蜈蚣餞法,去風毒、化瘀腐,蓋貼黃蠟膏,漸效。初服黃耆丸,日久者服四生丸,下元虛冷者宜虎潛丸,常服甚效,但腿脛在至陰之下,生瘡者當戒勞動,發(fā)物,其證可愈,否則難痊。
瘡圖 p04-34a212.bmp (缺)
三香膏
輕粉 乳香 松香(各等分)
共為末、香油調(diào)稠,用夾紙一面,以針密刺細孔,將藥夾搽紙內(nèi);先以蔥湯洗凈患處,將藥紙有針孔一面,對瘡貼之,三日一換。
【方歌】三香輕粉乳松香,研末油調(diào)紙內(nèi)藏,蔥湯洗患方貼藥,初起 瘡用此良。
夾紙膏
黃丹(炒) 輕粉 兒茶 沒藥 雄黃 血竭 五倍子(炒) 銀朱 枯礬(各等分)
共為末,量瘡大小,剪油紙二張,夾藥于內(nèi),紙周遭用面糊粘住,紙上用針刺孔;先將瘡口用蔥、椒煎湯洗凈拭干,然后貼上,以帛縛之,三日一洗,再換新藥貼之。
【方歌】夾紙膏貼 瘡破,黃丹輕粉兒茶沒,雄黃竭倍銀朱礬,油紙夾貼腐可脫。
解毒紫金膏
明凈松香 皂礬( 赤各一斤)
共研極細末,香油調(diào)稠;先用蔥、艾、甘草煎湯洗凈患處,再搽此藥,油紙蓋住,以軟布扎緊,三日一換,此藥又治楊梅結毒,腐爛作臭,膿水淋漓,用之甚效。
【方歌】解毒紫金 瘡爛,明凈松香皂礬 ,二味研末香油調(diào),蔥艾草湯先洗患。
蜈蚣餞
蜈蚣 甘草 獨活 白芷(各一錢gydjdsj.org.cn)桐油二兩,將藥煎滾;先以米泔水洗凈 瘡,水和白面作圈,圍在瘡之四邊,勿令泄氣,將腿放平,以茶匙挑油,漸漸乘熱加滿,待油溫取下,以后風毒自散,腐肉漸脫,其功甚速。
【方歌】蜈蚣餞治久 瘡,皮黑下陷臭難當,桐油煎草獨活芷,白面圈瘡油燙強。
黃蠟膏
血竭 赤石脂( ) 龍骨( 各三錢)
共為細末,香油一兩,入血余栗子大一團,枯去渣;再入黃蠟一兩,白膠香三錢,熔化盡離火,下血竭等末,攪勻候冷,瓷罐盛之,用時捏作薄片貼瘡上,絹帛縛定,三日后翻過貼之。
【方歌】黃蠟血余竭白膠,石脂龍骨入油調(diào),蜈蚣餞后此膏蓋,肌肉能生痛自消。
黃耆丸
黃耆 川烏頭(炮,去皮、弦) 赤小豆 蒺藜(炒,去刺) 地龍(去土,炒) 川楝子(鹽水泡,去核) 茴香(炒) 防風(各一兩) 烏藥(五錢)
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溫酒送下,鹽湯亦可,婦人用醋煎滾,候溫送下。
【方歌】黃耆丸治 瘡起,川烏赤豆共蒺藜,地龍川楝茴香炒,防風烏藥酒糊宜。
四生丸
地龍(去土,炒) 白附子 僵蠶(炒) 草烏(去皮、尖,炮) 五靈脂(各等分)
上為細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茶、酒任下。
【方歌】四生 瘡久纏綿,骨節(jié)多疼舉動難,地龍白附僵蠶炒,草烏靈脂米糊丸。
虎潛丸
敗龜板(酥炙,四兩) 知母 黃柏(二味鹽、酒炒) 熟地(各三兩) 牛膝(酒蒸) 白芍(酒炒) 陳皮(鹽水潤,各二兩) 鎖陽(酒潤) 當歸(酒洗,各一兩五錢) 虎脛骨(酥炙,一兩)
共研末,羯羊肉酒煮爛搗膏,和入藥末內(nèi)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淡鹽湯送下,冬月加干姜一兩。
【方歌】虎潛丸療筋骨痿,下元虛冷精血虧,龜板鎖陽膝虎脛,知柏芍陳熟地歸。
鱔漏生在腿肚間,孔如鉆眼津水綿,頗類濕瘡濕熱發(fā),艾湯熏洗覺癢痊。
【注】此證由濕熱而成。初起頗類濕瘡,生于腿肚,癢痛相兼,破津黃水,綿綿不已,其孔深如鉆眼,復受寒氣侵入瘡孔,以致口寒肌冷。法宜艾葉、老蔥熬湯,每日先熏后洗。瘡口發(fā)熱覺癢時,即貼黃蠟膏,收斂而愈。
鱔漏圖 p04-34a213.bmp (缺)
黃蠟膏(見 瘡)
四彎風生腿腳彎,每月一發(fā)最纏綿,形如風癬風邪襲,搔破成瘡癢難堪。
【注】此證生在兩腿彎、腳彎,每月一發(fā),形如風癬,屬風邪襲入腠理而成。其癢無度,搔破津水,形如濕癬,法宜大麥一升熬湯,先熏后洗;次搽三妙散,滲濕殺蟲,其癢即止,緩緩取效。
四彎風圖 p04-34a214.bmp (缺)
三妙散(見腹部臍癰)
風疽生脛曲凹中,癢搔皮損津汁濃,風邪留于血脈內(nèi),煩熱昏冒肌腫痛。
【注】此證生脛骨及曲凹之處,癢搔皮損,津黃汁,極其粘濃。由風邪留于血脈相搏而成。因其根深,故有疽名。甚則身體煩熱,昏冒,而肌肉透紅,更增腫疼。宜服防風湯,外抹青竹大豆油,即效。
風疽圖 p04-34a215.bmp (缺)
防風湯
防風 附子(制) 麻黃(蜜炙) 白芷 木通 柴胡 當歸(焙) 桔梗 甘草(炙) 羌活(各五分)
共為粗末,水一盅半,煎八分,澄去滓,食后服,臨睡再用一服。如欲出汗,俟空心,頭煎落滓,并一服之;后食稀粥、生姜,食畢被覆臥取汗,避風。
【方歌】防風湯療風熱搏,留于血脈津汁破,附子麻黃芷木通,柴胡歸桔甘羌活。
青竹大豆油
青竹筒截三尺長,徑一寸半,筒內(nèi)裝黑豆一升,以谷糠、馬糞二物燒火,當竹筒中炙之,以瓷碗兩頭接取油汁。先以清米甘水和鹽熱洗患處,拭干,即涂豆油,不過三度極效。
【方歌】青竹筒截三尺長,徑要寸半黑豆裝,谷糠馬糞燒炙筒,風疽搔癢油涂良。
點擊查看:<<外科心法要訣>>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