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腹痛門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腹痛門

病機敘論黃帝間曰∶予聞善言天者,必有驗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正于己。如此則道不惑而要數(shù)極,所謂明明者。今余問于夫子,令言而可知,視而可見,捫而可得,令驗于己如發(fā)蒙解惑,可得而聞乎?岐伯再拜稽首對曰∶何道之問也?帝曰∶愿聞人之五臟卒…

病機敘論

黃帝間曰∶予聞善言天者,必有驗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正于己。

如此則道不惑而要數(shù)極,所謂明明者。今余問于夫子,令言而可知,視而可見,捫而可得,令驗于己如發(fā)蒙解惑,可得而聞乎?岐伯再拜稽首對曰∶何道之問也?帝曰∶愿聞人之五臟卒痛,何氣使然?岐伯對曰∶經(jīng)脈流行不止,環(huán)周不休,寒氣入經(jīng)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效卒然而痛。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無益者,或喘動應(yīng)手者,或心與背相引而痛者,或脅肋與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陰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積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少間復(fù)生者,或痛而嘔者,或腹痛而后瀉者,或痛而閉不通者。凡此諸痛,各不同形,別之奈何?岐伯曰∶寒氣客于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蜷,縮蜷則脈絀急,絀急則引小絡(luò),故卒然而痛,得炅則痛止。因重中于寒,則痛久矣。寒氣客于經(jīng)脈之中,與炅氣相薄則脈滿,脈滿則痛而不可按也。寒氣稽留,炅氣在上,則脈充大而血氣亂,故痛甚不可按也。寒氣客于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luò)急引故痛,按之則氣血散,故按之痛止。寒氣客于俠脊之脈,則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無益也。寒氣客于沖脈,則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故喘動應(yīng)手矣。寒氣客于背俞之脈。(云云,見背痛門。)寒氣客于厥陰之脈,厥陰之脈者,絡(luò)陰器系于肝。寒氣客于脈中,則血泣脈急,故脅肋與少腹相引痛矣。厥氣客于陰股,寒氣上及小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陰股。寒氣客于小腸膜原之間,絡(luò)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經(jīng),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寒氣客于五臟,厥氣上泄,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氣復(fù)反則生矣。寒氣客于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寒氣客于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熱氣留于小腸,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干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

成無己云∶陰寒為邪者,則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腹中痛,太陰證也。發(fā)汗不解,醫(yī)反下之,因而腹?jié)M時痛者,屬太陽也,桂枝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東垣曰∶腹中諸痛皆因勞役過甚,咳食失節(jié),中氣不足,寒氣乘虛而入客之,故卒然而作大痛,經(jīng)言得炅則止。炅者以熱治寒,治之正也。然腹痛有部分,臟位有高下,治之者宜分之。

《原病式》曰∶熱郁于內(nèi)而腹?jié)M堅結(jié)痛者,不可言為寒也。故丹溪云∶積熱死血、食積濕痰皆能作腹痛,宜于各類求治之。戴氏曰∶綿綿腹痛而無增減者,寒也。時作時止者,熱也。痛有常處不走移者,死血也。痛甚欲大便,利后痛減者,食積也。大抵痛而小便不利,或得辛辣熱湯則暫止者,痰也。痛定則能食,時作時止,或肚大、青筋腫聚,往來無有休止,涎出嘔吐清水者,蟲也。

成無己云∶邪氣聚于下焦,則津液不得通,血氣不得行,或溺,或血留滯于下,是以脹滿而硬痛也。若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小便利者則是蓄血之證,小便不利者則是溺澀之證。

脈候

《脈經(jīng)》曰∶脈細小緊急,病速進,在腹中刺痛。陰弦則腹痛。弦急小腹痛。尺脈緊,臍下痛。尺脈伏,小腹痛,有癥疝。尺脈實,小腹痛,當利之。腹痛,脈反浮大而長者死。

心腹痛不得息,脈細小遲者生,脈大而疾者死。傷寒,脈陽澀陰微,腹中急痛,里有虛寒。

治法

《此事難知》云∶傷寒中脘痛,太陰也,理中湯、黃 建中湯之類。臍腹痛者,少陰也,四逆湯、真武湯、附子湯之類。小腹痛者,厥陰也,重則正陽散、回陽丹;輕則當歸四逆湯之類。若腹痛雜病,四物苦楝湯、酒煮當歸丸之類。夏月腹痛,肌熱惡寒、脈洪數(shù),屬手太陰、足陽明,黃芩芍藥湯主之。四時腹痛,芍藥甘草湯主之。

丹溪曰∶腹痛脈弦者多屬食積,宜溫散之,如煨干、炒蒼術(shù)、川芎、白芷、茱萸、香附之類是也,不可峻用利藥攻下之。蓋食得寒則凝,熱則化,更兼行氣快氣藥助之,無不愈者。

凡痛必用溫散,以其郁結(jié)不行、阻氣不運故也。脈滑者是痰,痰因氣滯,宜導(dǎo)痰解郁,二陳湯加臺芎、蒼術(shù)、香附之類是也。

腹痛以手按之而痛甚者,手不可近者,皆實也,宜大黃、芒硝之類下之。瘦黑人是實熱,宜下之。跌撲損傷而痛,是瘀血,宜仁承氣湯加當歸、紅花、蘇木下之。腹大痛,脈沉細實,附子理中湯合大承氣湯下之。飲食過傷而腹痛者,宜木香檳榔丸下之。壯實與初病之人元氣未虛,宜下之。虛人與久病者,宜升之、消散之。中氣不足,脾胃虛弱之人,傷飲食而腹痛,宜調(diào)補胃氣并消導(dǎo)藥,用人參白術(shù)、山楂神曲、枳實、麥芽、木香、砂仁之類。若腹痛不禁下者,宜川芎蒼術(shù)湯以治之。川芎、蒼術(shù)、白芷、香附子、茯苓、滑石、姜,水煎服。小腹因寒而痛,宜用桂、吳茱萸,甚者附子湯。因寒氣而作腹痛者,小建中湯加官桂、干姜、臺芎、蒼術(shù)、白芷;蛐「箤嵧,用青皮以行其氣。因熱而痛者,二陳湯加黃 、黃連、梔子,痛甚者加炒干姜從之。若腹中常有熱而痛,此為積熱,宜調(diào)胃承氣湯下之。腹中鳴聲,乃火擊動其水也,蓋水欲下,火欲上,相觸而然,用二陳湯加梔子、芩、連之屬。腹痛宜分三陰部分而治,中脘太陰,臍腹少陰,小腹厥陰也。肥白人腹痛多是氣虛濕痰,宜半夏、人參、二術(shù)。芍藥止治血虛腹痛,余俱不治,以其酸寒收斂而別無溫散之功。臍下忽大痛,人中黑色者死。有卒然心腹大痛,欲吐不吐,欲瀉不瀉,唇青厥逆,死在須臾。此內(nèi)因食積,外感寒邪,名干霍亂之候也,宜急以鹽湯灌之,而以鵝翎探吐取涎而愈。若夫清痰留滯于胸腹之間,食積郁結(jié)于腸胃之內(nèi),皆能令人腹痛。

清痰作痛者,控涎丹、小胃丹之類。食積為患者,保和丸、枳術(shù)丸之類消之,枳實導(dǎo)滯丸、木香檳榔丸之類下之。濁氣在上者涌之,清氣在下者提之。寒者溫之,熱者清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結(jié)者散之,留者行之,此治之要也。

治案

一人六月投淵取魚,至秋水涼,半夜忽小腹痛甚,大汗,脈沉弦細實,重取如循刀刃責責然。與大承氣湯加桂二服,微利痛止。仍連日于酉時復(fù)痛,每與前藥得微利痛暫止。又以前藥加桃仁,下紫黑血數(shù)升。根據(jù)時腹痛,脈雖減而責責然猶在。又于前藥加附子,下紫黑血如破絮者二升而愈。又傷食,酉時復(fù)痛在臍腹間,脈和,與小建中湯一服愈。

一少年自小面微黃,夏間腹大痛,或與小建中湯加丁香不效。加嘔吐清汁,又與丁沉透膈湯一帖,不食困臥,痛無休止不可按,又與阿魏丸一粒,夜熟不寐,左脈沉弦而數(shù),關(guān)尤甚,上右滑數(shù)實。與大柴胡加甘草四帖下之,痛嘔雖減,食未進,以小柴胡去參、苓加芍藥、陳皮、黃連、生甘草二十帖,安。

gydjdsj.org.cn/wszg/

一婦人腹常痛隱隱,常燒磚瓦之物熨之,面胸畏火氣,六脈和,皆微弦,苫夜不寐一年久。

眾人作心病治,遂覺氣自下沖上,形不瘦。予謂肝受病,與防風通圣散吐之,時寒,加桂入姜汁調(diào)之,日三四次。夏稍熱,與當歸龍膽丸間枳術(shù)丸服一月愈。

一人中脘作痛,食已,口吐血,紫霜色,二關(guān)脈澀,乃血病也。因跌仆而致。以推陳致新之劑,吐出血片碗許而安。

藥方

(東垣)豆蔻 治臍腹虛寒疼痛。

澤瀉(一錢) 木香(三分) 神曲(四分) 半夏(制) 枳實(麩炒) 草豆蔻益智仁 甘草(炙。各五分) 青皮 陳皮(各六分) 川歸 茯苓(各七分)

上咀,水煎服。

(仲景)桂枝加芍藥湯 治腹?jié)M時痛,脈弱。理中湯治霍亂頭痛,身寒腹痛。小建中湯治傷寒陽脈澀陰脈弦,腹中急痛。真武湯治腹痛下利、四肢沉重。四逆湯治傷寒下利腹痛,四肢逆冷。霹靂散治腹痛脈欲絕。當歸四逆湯治傷寒小腹急痛。(以上方并見傷寒門。)

桃花湯 治腹痛、下利膿血、小便不利。

赤石脂(一兩,咀) 干姜(一錢) 粳米(一合)

水煎食前服。

(東垣)濃樸溫中湯 治胃虛腹?jié)M疼痛。

濃樸(姜制) 陳皮(各一錢) 茯苓 草豆蔻 木香 甘草(各五分) 干姜(三分半)

上咀,水盞半,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時熱服。

胃散 治因服寒藥過多,致腹痛不止。

人參 濃樸 甘草 白豆蔻 姜黃 干姜 砂仁 澤瀉(各二分) 益智(六分) 陳皮(七分)黃(七分)

上咀,水盞半、姜五片,煎八分熱服。

酒煮當歸丸 治小腹寒痛,及婦人白帶 疝、大寒等證。

茴香(半兩) 黑附子(炮) 良姜(各七錢) 當歸(一兩)

上咀,好無灰酒一升半煮,酒盡焙干,入后項藥∶甘草(炙) 苦楝(生用) 丁香(各半兩) 木香 升麻(各一錢) 柴胡(二錢) 炒黃鹽 全蝎(各三錢) 玄胡索(四錢)

上與前四味同為細末,酒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醋湯下。忌油膩冷物酒面。

芍藥甘草湯 治四時腹痛。

白芍炙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五片,煎八分溫服。

《元戎》云∶腹痛脈弦傷氣用本藥。脈洪傷金,加黃芩;脈緩傷水,加桂枝;脈遲傷火,加干姜;膩澀傷血,加當歸。

加減小柴胡湯 治寒熱脈弦,腹中痛。

本方去黃芩加芍藥。

黃芩芍藥湯 治腹痛,脈洪大。

黃芩 白芍藥 甘草(各等分)

水加姜煎服。

黃連湯 治胸中有熱,胃中有邪。

黃連 甘草(炙) 干姜 桂枝 人參(各二錢) 半夏(半合)

上咀,水盞、棗二枚煎服。

(《元戎》)四物苦楝湯 治臍下虛冷,腹痛。

四物湯(二兩) 玄胡索 苦楝(各半兩)

咀水煎服。

(仲景)桂枝加大黃湯 治腹?jié)M時痛,煩躁。

桂枝 生姜(各三錢) 芍藥(六錢) 大黃(一錢) 甘草(二錢)

上咀,水盞半,姜三片、棗二枚煎服。

調(diào)胃承氣湯 大陷胸湯 大承氣湯 小胃丹(并見寒門)

內(nèi)關(guān)(二穴,在掌后橫紋三指是穴,灸三壯。) 中脘(一穴) 氣海(一穴,在臍下一寸五分。小腹痛欲死者,灸之生。)

《子母秘錄》∶治腹痛,白砂糖一兩,以gydjdsj.org.cn/rencai/酒三升煮服,不過再服即愈。

《圖經(jīng)》云∶心腹冷氣掬痛者,以菖蒲二寸捶碎,吳萸煎湯熱飲之。

《古今錄驗》范汪方∶治胸腹痹痛,逆氣膈中,飲不下,小草丹小甘草、桂心、蜀椒(去汗)、干姜、細辛(各三兩)、附子(三分炮),六物各搗為末和勻,蜜丸彈子大。先食米汁下,日三丸,以不痛為度。忌油膩生冷。

《道藏經(jīng)》∶治卒腹痛,舌上寫風字,又紙上寫蜈蚣,二字相交吞之。

又方∶食鹽炒一大把,熱水送下。多飲取吐即瘥。

又方∶治心腹脹痛、短氣欲絕或已絕,以梔子十四枚、豆豉七合,以水二升先煮豉取一升三合,絞去渣,納梔子更煎取八合,又絞去渣,服半升而愈。不愈者盡服。

盂詵方∶治臍下絞痛,木瓜一二片、桑葉七片、大棗三枚打碎,以水二升煮取半升,頓服即瘥。

《肘后方》∶治心腹俱脹痛,短氣欲死或已絕,官桂三兩切,以水一升二合煮八合,去渣頓服。無桂用姜亦可。

《食療》云∶治五臟冷痛心腹痛,以胡椒(二十一粒)擂熱酒服。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