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初熱證治
    

證治準繩·幼科:初熱證治

〔!承 疹初發(fā),未能辨認間,但求所出之由,因內因外及不因外內,隨其所傷,如法服餌,防其變故,抑其盛氣,比之他證,尤不可緩;虬l(fā)或瀉,或解其肌,或化其毒,求其所起之由,涼血清肺,調其臟腑,平其飲食,謹其禁忌,嚴其養(yǎng)攝,適其寒溫,將理有法,俾盡其道,使…

〔海〕小兒 疹初發(fā),未能辨認間,但求所出之由,因內因外及不因外內,隨其所傷,如法服餌,防其變故,抑其盛氣,比之他證,尤不可緩;虬l(fā)或瀉,或解其肌,或化其毒,求其所起之由,涼血清肺,調其臟腑,平其飲食,謹其禁忌,嚴其養(yǎng)攝,適其寒溫,將理有法,俾盡其道,使出無不快之經,成無不痂之潰,既愈之后,不致游毒流汗虛腠,目疾膜翳,瘡瘤,喉閉嗌腫,潮熱汗泄,此治 之大略也。(海藏所謂 即痘也非心為 之 )又云∶外者外治,內者內治,中外皆和,其 自出。

至于惡寒者發(fā)之,表大熱者奪之,渴者清之,大便秘結者下之,小便不通者利之,驚者安之,泄者分之,可以執(zhí)一為哉?大抵傷寒同治,隨經用藥,最為高論。假令五日已里,諸病與 疹不能辨別者,不可疑作 疹,必須發(fā)之,但各從其所傷應見治之,皆不妨 出,若強發(fā)之,其變不可勝數矣。如外傷,升麻湯主之。內傷,枳實丸主之。大便 者,枳術丸主之。若傷冷者溫之,神應丸。惡寒者發(fā)之,宜防風蒼術湯。表大熱者,奪之,此表者,通言三陽也,夫陽盛者,氣必上行,言奪者,治之不令上行也,是知無三陽表證,有三陽里證染于有形也,此言表,總三陽之名也?收咔逯罂收白虎湯(暑月用之)。小渴者涼膈散。(涼膈散,去硝黃加甘桔者、穩(wěn)。)大便秘結者下之,仁承氣湯、四順飲子、柴胡飲子、選用,察其在氣在血,必內實能食而秘者可用,但當微微潤之。小便不通者利之,導赤散、八正散、之類,當求上下二焦何經而用之。驚者安之,涼驚丸。重者瀉之,瀉青丸。泄者分之,寒則異功散、四君子湯。熱則澤瀉茯苓湯!矃巍撤帛徲龆闯,因發(fā)搐者,是外感風寒之邪,而內發(fā)心熱也,宜王氏惺惺散或人參葛根湯、木香參蘇飲

凡瘡欲出未出而吐利者,是中焦停寒,或夾宿食也,宜四君子湯加砂仁陳皮或和中散,如夾宿食者用紫霜gydjdsj.org.cn/jianyan/丸!矎垺持味唬發(fā)熱之初看其熱勢微甚,微者固不必治,甚者當解則解,當汗則汗,當下則下,使毒瓦斯得以發(fā)泄,則后去不能為害,痘亦稀少平順,失此不治,則熱毒漸盛,難以解救,大抵此際熱甚,非汗則表不解,非下則里不解,然藥味之輕重,當隨病勢之微甚而用之!苍扯蛔C少具,痘未發(fā),與升麻湯三五錢,帶熱服之,待其身表溫和,痘證已顯,止藥。如其身涼,痘證未出,只時時與甘桔湯寬胸膈,利咽喉。大便酸臭,不消化,畏食或吐,乃內傷飲食,宜枳術丸。傷冷食飲,神應丸。如見傷食,又見痘證,先與不犯大黃、巴豆、藥克化過,再與升麻湯,如食重傷,前藥不能過,再與犯大黃、巴豆藥過之。(此須分證之表里虛實而斟酌之,先里后表,亦非古法,如克化藥不能過,多是脾氣虛、而克化藥又重傷之,若無便秘里實之證,其可遽用大黃巴豆下之乎。)凡初發(fā)疑似,但肌表熱而無內傷證者,宜用辛涼之劑調之,以四物解肌湯主之。或云,凡發(fā)熱疑似之間,宜用人參敗毒散一劑以發(fā)之,是與不是,一發(fā)便明,大抵瘡疹只要發(fā)盡,不使留伏于中也。凡發(fā)表,宜保嬰丹加蔥煎湯化下,一也;蛏葛根湯去升麻,加蘇葉姜蔥,二也;羌活散加制砂、姜蔥,三也。此可行之于已發(fā)熱之時。未發(fā)熱之前不可行也,既見紅點之后亦不可行,恐表虛故也,如或行之,只宜參蘇飲調保嬰丹,濃蓋取汗。凡初發(fā)表,要看天時,如時大寒,則腠理閉密,氣血凝澀,防其發(fā)泄得遲,有毒瓦斯壅遏之變,以辛熱之藥發(fā)之,宜桂枝葛根湯、五積散干姜主之。如時大熱,則腠理開張,氣血淖澤,防其發(fā)泄太急,有潰爛之變,以辛涼之藥解之,宜升麻葛根湯、雙解散主之。如不寒不熱,天氣溫和,只人參敗毒散,甚佳!参獭承撼龆,凡里有大熱,當利小便,使心火有所引導,雖不用涼藥,其熱自去矣,導赤散主之。若里有小熱,不宜利小便,當解毒,若小熱利小便,反泄腎氣,宜犀角地黃湯、消毒飲!踩f〕或曰,痘瘡發(fā)熱,何以能預識其輕重而解之耶?曰∶凡發(fā)熱乍進乍退,氣色明瑩,精神如常,大小便調,能食不渴,目清唇潤,此毒輕也,痘必稀疏,縱出多,亦自易發(fā)易靨。

如壯熱不減,氣色慘暗,精神昏悶,大便或秘或瀉,不能食,目赤唇焦,此毒甚也,痘必稠密,宜預解之。其出疏者,防其有伏,未可便許為疏,但看熱減渴止,精神爽快,清便自調,能食,更無他苦,是真疏且輕也。或曰,既識其候,知痘稠密,何以解之,曰諸瘡皆屬于心,心之華在面,如初發(fā)熱,青筋現露,目中淚出,此毒發(fā)于肝,肝木生心火,從后來者為實邪,肝為水泡,風火相扇,必作瘙癢,宜先解肝之毒。面赤如錦,額上紅筋露現,譫妄多驚,此毒發(fā)于心,心火自旺為正邪,君主不明,必有陷伏,不治?诟纱浇,面黃而燥,此毒發(fā)于脾,心火生脾土,從前來者為虛邪,脾為 ,心為疹,必有夾 夾疹,又脾主肌肉,為火所灼,必作潰爛,宜先解心脾之毒。面色 白,鼻中干燥,或流清涕,或衄出,此毒發(fā)于肺,心火刑肺金,乘其所勝為微邪,宜略解肺之毒。面色黑氣如煙浮,目中見鬼,頭熱足冷,此毒發(fā)于腎,腎水克心火為賊邪,必成黑陷不治。

瘡疹發(fā)熱,熱氣微者,其毒必少,痘出自疏,易發(fā)易靨,不須服藥。熱氣甚者,其毒必多,痘出自密,難發(fā)難靨,且多他變,宜預解之,宜連翹升麻湯或如圣湯并合代天宣化丸主之;蛴袩嵛⒍怀龇疵苷,其人必口燥渴,唇焦烈,小便赤少,大便秘,身雖不大熱,卻蒸蒸然,此毒深熱亦深,故表不大熱、而里熱也,宜急解之。若煩渴引飲,大熱如炙,頭痛如破,或自汗,或無汗,宜白虎湯主之,甚者石膏用至半斤,溽暑之時有此癥,尤宜用之;蛴袩嵘醵怀龇词枵,其人必不渴,唇潤,目中無赤脈,大小便調,身雖大熱,但 然,此毒淺熱亦淺,故表熱里氣和也,只以升麻葛根湯。乍涼乍熱,瘡疹常候,若遍身如火,晝夜不休,此心火亢甚,脾土益燥,為失其常,宜消詳表里證候以施治也,如口燥渴,目赤,唇焦,大小便不利,此表里俱熱也,雙解散、或連翹升麻湯、或黃連解毒湯(煩躁)、送下七物升麻丸(四方俱本條)。如咽喉痛,甘桔湯加牛蒡子,或射干鼠粘子湯(俱咽喉)加桔梗,使咽喉爽快,胸膈開豁,失今不治,他日咽喉閉塞,水入則嗆,谷入則嘔,暴啞失音,悔之無及。

如初發(fā)熱時時惡寒,身振振搖動如瘧之狀,其人衛(wèi)氣素虛,榮血亦弱,不能逼毒快出,使毒邪留連于經絡之中,欲出不出,與正相爭,故振振者火之象也,以柴葛桂枝湯加黃 主之,瘡出即愈。不可錯認作寒戰(zhàn),妄投陳氏辛熱之劑以誤人也。

古人養(yǎng)生或治病者,常順四時之氣,謂之勿伐天和,如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飲食起居,各有攸宜。凡瘡疹發(fā)熱之時,其初發(fā)表解肌,四時各有主方,春用羌活湯(痘發(fā)熱),夏用五苓散(驚),秋用參蘇飲,冬用五積散,四時通用人參敗毒散。又如春肝旺,風木主事,調養(yǎng)之法,宜四物湯(失血)加防風、黃芩、木香、青皮、羌活,以折風木之勝,又以四君子湯(不能食)加白芍藥、桂心,以補脾之受制,相間服之。

夏心旺,熱火主事,宜黃連解毒湯(煩躁)加麥門冬五味子,以補肺之不足。秋肺旺,燥金主事,宜瀉白散(肺)合甘桔湯(咽喉)加牛蒡子、馬兜苓,以散肺中之邪,又以四物湯去川芎,加天麥門冬、天花粉,以潤其燥。冬腎旺,寒水主事,宜五積散以散表之寒,理中湯(泄利)加黃 、炙木香、丁香,以勝里之寒。此四時之治法也。

如天有暴風,連日不止,恐有風邪,桂枝葛根湯。夏月盛暑,或非時之熱,人參白虎湯(渴)。冬月嚴寒,或非時之寒,四君子湯加桂枝、生姜。久雨濕盛,五苓散加蒼術。此四候者,必瘡變色有異證,可根據其法治之,茍無他候,不可妄治也,惟謹帷幕,遠風寒,毋令大熱,毋令大寒,但常和暖,更常服蟬蛻膏,蓋此膏能御風邪,辟惡氣,透肌快 疹也。房室之中,常燒辟穢香(禁忌),勿得間斷。

凡初發(fā)熱二三日間有驚搐者,以導赤散(心、)羌活湯(痘發(fā)熱)、辰砂散(本條)主之。大便秘者,三黃丸(發(fā)熱)微利之。小便澀少者,導赤散?噬跽,葛根解毒湯(痘渴)。腹中痛者,桂枝大黃湯(痘腹痛)。腰痛者,人參敗毒散(本條)。自利者,黃芩湯(痘泄利)。吐利者,黃芩加半夏湯(痘吐利)。如脾胃素弱,自利清白者,理中湯丸(痘泄利)、或四君子湯(不能食)、肉豆蔻丸(痘泄利)合而服之。余詳各門。

〔發(fā)表〕

升麻湯 治大人小兒時氣瘟疫,頭痛足冷,脈數發(fā)熱,肢體煩疼,及瘡疹疑二之間,并宜服之;蛭唇浗饫彾疽寻l(fā)。又云,證候未全,或未明者,但可與解散之也。又云,患瘡疹,大便自如常者,亦可服升麻湯。蓋用升麻,其性苦寒無毒,主解百毒,殺鬼邪,辟瘟瘴蠱毒,中惡腹痛,咽喉口瘡,皆毒也,瘡痘亦毒故也。

其次用葛根,性平,治消渴大熱,解肌發(fā)表,出汗開腠理,治頭痛。升麻葛根二藥,皆治伏熱毒動,心恍惚,驚悸煩躁,大抵瘡疹是蘊熱毒,葛根解熱,升麻去毒也。病熱而藥性微寒,冷熱相攻,則芍藥治時行寒熱,又活血痹,使瘡痘易出也,又利小便,瘡疹有大熱者,則利小便也。次有甘草調和之,況《新書》言,瘡疹渴燥甚者,亦用炙草散主之。四者解毒治熱,調榮衛(wèi),為治瘡疹之要藥也。

為其疑二之間,非瘡疹伏熱而發(fā)熱者,有傷寒、傷風、傷食、驚證兼患瘡疹,而稟氣怯者皆發(fā)虛熱,而非實熱,若服之,是瘡疹者則毒減而愈,他證者反以為害,不能盡述其由,但有壯熱而面青目白,睛不黃赤,大便不秘,小便清者,皆不可服,里無蘊熱故也。此藥治未發(fā)瘡疹之前,瘡疹已愈之后,服之消毒故也,非正出時服。

升麻 葛根 芍藥 甘草(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同煎至半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亦可為細末,湯調服。身心煩熱即溫服,寒多即熱服。

海藏云∶升麻葛根湯,太陽陽明之藥。陳文中云∶身熱腹痛者、身熱泄瀉者、身熱驚悸者、身熱汗出者、身熱足冷者,俱不宜服升麻葛根湯。張巽之云∶凡痘見 點,忌葛根湯,恐發(fā)得表虛也。萬氏曰∶古人謂但見紅點,便不可服升麻葛根湯,恐發(fā)得表虛也。此蓋為痘疏毒少者言,后人不達立言之旨,遽謂凡出痘子才見紅點,真不可服,殊不知升麻葛根湯四味,乃發(fā)表解毒、疏通血氣、升降陰陽之劑,痘出太密,正宜常服以解之,令陷者升之,燥者潤之,郁者疏之,過者平之,陰精不衰,而陽毒不亢也。茍謂痘疏毒少者,雖他藥不可服,況葛根湯乎。

古人治痘,以葛根湯為主,后世好奇,多立方法,法愈多而治愈難矣,茍能變通,自發(fā)熱以至收靨,葛根湯皆可增損用之,不特發(fā)表解肌而已,今以葛根湯為主治,隨證立增損法于后。

初發(fā)熱解表,加柴胡、羌活、白芷、桔梗、防風。口干渴,內熱也,加葛粉、花粉、麥門冬。自利,加條實黃芩生用。嘔吐,加半夏、生姜。腹中痛,加木香、青皮、枳殼、山楂肉。腰疼,加獨活、北細辛。頭疼,加羌活、本、蔓荊子。驚搐,加木通生地黃、燈心。小便少,加木通、車前子、瞿麥。大便秘,加大黃。衄血,加山梔仁、玄參、生地黃。

發(fā)熱三四日,熱不減,加解毒藥大力子、連翹、紫草、桔梗。瘡不出,加防風、蟬蛻、荊芥穗、紅花子。眼痛,加密蒙花、柴胡、龍膽草。

瘡出太稠密,加人參、當歸、木香、紫草、大力子、防風、桔梗。咽痛,加桔梗、連翹。瘡干或帶紫,或色大赤者,血熱也,加當歸稍、生地黃、紅花、地骨皮牡丹皮。瘡灰白色平陷者,氣虛也,加人參、黃 、防風、木香、官桂。手足瘡不起,脾胃不足也,加防風、官桂、人參、黃 。

瘡密起發(fā)不透,又渴者,此津液不足,加人參、麥門冬、天花粉。泄瀉者,里虛也,加人參、白術訶子、白茯苓。瘡不著痂者,濕熱也,加黃 、防風、官桂、白術。(李氏,加紫蘇五分,筍尖、山楂、牛蒡子各一錢,冬月加制過麻黃一錢。)

惺惺散 治數證,皆為純陽人所用,古人處為小兒藥,非乃里寒者可服,且以藥對其證用之意,大抵渾身壯熱,必由風熱瘡疹,傷寒時氣,且先與之也,其頭痛目澀鼻流清涕者,用細辛。喘粗者,用桔梗、人參。多睡者,用茯苓?謧畷r氣乘里弱者,用白術也。治風熱瘡疹,栝蔞根也。栝蔞,味苦寒,治身熱,煩滿大熱,除腸胃中痼熱,八疸面黃,燥渴,通月水,止小便利,熱而胸痹不下乳,陽證傷寒,治癰下乳,皆攻其熱也,故非里寒者可用。其里寒者,由身有大壯熱,不渴而大便反利,小便不赤,面青目白,睛不黃赤,皆里寒證也,其中雖有白術以溫,終作為虛熱者用。人之臟腑寒,則寒藥先效,熱藥未必能制之,臟腑熱,則熱藥先效,寒未能制之,此勢之自然也,豈得不辨表里冷熱而用藥也!逗蛣┓健沸簜畨褵幔斚确,大效。次服羌活散。如壯熱未退,切不可與通利大便及涼藥,恐是瘡疹,服藥則誤矣。

苦桔梗 細辛(去葉) 人參 甘草(炒) 白茯苓(去皮) 栝蔞根 白術(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薄荷二葉,同煎至三分,去滓,溫服。要和氣,入姜煎,不拘時候。身雖壯熱,大便自利者不可服。

海藏云∶惺惺散治風熱,咽不利,脾不和,少陽渴,小便不利也。

荊芥散 治麻痘子兼瘙癢,或癮疹,大便自過。

上,用荊芥少許,爛研,以新井水將布帛濾過,入一滴許麻油,打勻,令飲之,便不亂悶。麻痘已出,用黃蠟煎青膠水飲,即安(青膠水乃牛皮膠也。)荊芥治血風,麻子是疹子,常言風瘙癮疹,則皆出皮膚,其毒輕而浮,又以麻油打勻,此滑竅之理,又以黃蠟煎青膠水服則安,此滋血行榮衛(wèi),榮衛(wèi)既順,麻疹出矣!吨该苑健非G芥湯,乃消毒飲加薄荷煎服之。

羌活散 解熱散毒,治風壅、欲作瘡痘者。

羌活 獨活 川芎 桔梗 蟬蛻 前胡 柴胡 地骨皮 甘草(炙) 栝蔞 天麻(炙)荊芥 防風(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三分盞,薄荷三葉,盞內煎至二分,通口服,量大小加減藥水。此藥,詳其藥味治風、治寒、治驚、下痰、涼脾、治血熱、透肌,但實熱發(fā),無所不治。如稟受怯弱、或脾胃弱、或外熱目白睛青色,皆里無熱,不可輕用。

薄荷散 小兒才覺是瘡疹,宜服之。

荷葉(一兩) 麻黃(去節(jié)) 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棗二枚,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放溫,日三兩次服。此是小兒稟受壅實,毒瓦斯甚者宜服之,蓋此方云∶小兒才覺是疹痘便服之。服之而汗出者,服調中散。服薄荷散若作寒熱,脈反遲者,進脫齒散以溫之。詳其理,非下藥之法也,實者服之未必安,虛者用之必危殆。

參蘇飲(方見急驚) 人參羌活散(方見急驚)

羌活散 此方,初熱暫用,兼治驚搐。

羌活(一錢二分) 獨活 荊芥(各八分) 前胡 防風(各一錢) 柴胡 白芷 蟬蛻甘草(各四分) 細辛(一分)

上,加薄荷三葉,水一鐘,煎五分,不拘時服。發(fā)搐及熱盛不退者,暫服。煎熟用制砂調下,治搐如神。

人參敗毒散 治傷風、瘟疫、風濕,頭目昏眩,四肢痛,憎寒壯熱,項強,目睛疼。

尋常風眩拘倦,風痰身體項疼,及咳嗽鼻塞,聲重寒熱,并治之。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殼 羌活 獨活 茯苓 桔梗 人參(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生姜薄荷煎。

李氏敗毒散 治初熱壯盛等證。

即前敗毒散加升麻、荊芥、牛蒡子、蟬蛻、山楂、地骨皮、薄荷、紫蘇、紫草。

減獨活、柴胡、茯芩、人參。

如熱甚,加柴胡、黃芩。夏,加香薷。冬,加麻黃。瀉,加豬苓、澤瀉。

上,姜一片,水煎,臨服加蔥白汁五茶匙。

正氣散

甘草(炙,三分半) 陳皮 藿香(去梗) 白術(各五分) 濃樸(姜制) 半夏(姜制,各一錢半)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

調解散

青皮 陳皮 枳殼(麩炒) 桔梗(去蘆,炒) 人參 半夏(炮七次) 川芎 木通 干葛(各四分) 甘草 紫蘇(各二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一方,加紫草、糯米

蘇解散 治痘初壯熱,頭疼腰痛,腹疼作脹,一切熱毒甚者。

紫蘇 葛根 防風 荊芥 白芷 蟬蛻 紫草 升麻 牛蒡子 木通 甘草(各等分)

上,加燈心蔥白各七根,水煎,熱服。

和解湯 解表和中。

升麻 干葛(各一錢半) 白芍(一錢) 人參 防風(各七分) 川芎(八分) 甘草(五分)

上,用姜一片,水煎服。

上十七方,發(fā)表平劑。

王朝奉四物解肌湯

芍藥 黃芩 升麻 葛根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服;蛟,小兒傷寒疫癘,潮熱瘡疹,五日已衰,疑似不能辨別者,并皆辛涼之劑調之,即以四物湯解肌之類。海藏云∶

此論即有表也,若內傷腹中有物,未得大便而發(fā)熱者,當以食藥去其物則可,若得便后,仍發(fā)熱在表者,亦宜此解肌湯,比錢氏升麻葛根湯減甘草,加黃芩,以有表熱之意也。

防風蒼術湯 治小兒邪熱在表,惡風惡寒,瘡疹未出,可解表、發(fā) 疹。

防風 甘草(炙。各半兩) 蒼術 石膏(各一兩) 川芎 黃芩(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生姜三片,薄荷七葉,水煎,日二服。

雙解散防風通圣散、益元散、二方也。

防風 川芎 當歸 白芍藥 薄荷葉 大黃 連翹(各五分) 石膏 桔梗 黃芩(各八分)白術 桂枝 荊芥穗(各二分) 滑石(二錢四分) 甘草(一錢)

上,銼細。加生姜三片,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無時。

葛根橘皮 治冬溫未即病,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fā),至夏熱得其寒解,冬溫始發(fā),肌肉斑斕,癮疹如錦紋、而咳,心悶,但嘔吐清汁,服此。

葛根 橘皮(去白) 杏仁(去皮尖) 知母 黃芩 麻黃(去節(jié)) 甘草(炙)

上銼散,等分,每服抄三錢,用水一盞,同煎半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上四方,辛涼之劑,表有實熱者宜之。

五積散

白芷 川芎(各三分) 桔梗(一分半) 芍藥 茯苓 甘草(炙) 當歸 桂枝 半夏(各二分) 陳皮枳殼 麻黃(各五分) 蒼術(一錢) 濃樸(四分)

上,除桂枝、枳殼二味別為粗末外,一十二味銼細,慢火炒令轉色,攤冷,次入二味末,令勻。水一盞半,生姜三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無時。

桂枝葛根湯

桂枝 葛根 赤芍藥 升麻 防風 甘草(各一錢)

上銼細。加生姜三片,淡豆豉一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無時。

柴葛桂枝湯

柴胡 葛根 甘草 桂枝 防風 人參 白芍藥(各等分)

上銼細。加生姜三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上三方,辛溫之劑gydjdsj.org.cn/job/,表有寒邪者宜之。

〔攻里〕大便酸臭,不消化,畏食或吐,乃內傷飲食,宜枳術丸,傷冷食飲,神應丸。

紫霜丸(變蒸) 神應丸 枳實丸 枳術丸(俱大科傷食)

七物升麻丸

升麻 犀角 黃芩 樸硝 梔子仁 大黃(各二兩) 淡豉(二升,微炒)

共為末,蜜丸如黍米大。凡覺四肢大熱,大便難,即服,取微利為止。

備急丸

木香(二錢半) 大黃 牽牛末(各五錢)

上為細末,神曲糊丸,綠豆大。每服五七丸,食前,山楂煎湯下。

〔和中〕

加味四君子湯

人參 白術 茯苓 砂仁 橘紅(各一錢) 甘草(五分)

水一鐘,煎六分,食前溫服。

和中散

濃樸(姜汁制,炒,一錢半) 人參 白術 茯苓(各一錢) 干姜(炮) 甘草(炙。各六分)

姜、棗煎服。

〔六一例〕

六一散 治諸熱證,暫用。

桂府滑石(水飛過,六兩凈) 大甘草(去皮,為末,一兩)

上,和勻。每用一錢,薄荷湯或冷水調下。內加制辰砂三錢,名辰砂六一散,治狂言、發(fā)搐、驚悶,用防風、荊芥、薄荷、天麻、煎湯,候冷,調下。更加牛黃三錢,纏豆藤三錢,名退火丹,治痘初出時大熱不退,及標影稠密成片者,用紫草、木通、蟬蛻、地骨皮、紅花、牛蒡子、片黃芩、燈草、各等分煎湯,候冷,調下,能減標稀痘,極良法也。本方加郁金,名牛黃六一散,治痘后瘡癤毒壅,及天行瘟疫,冷水調下,多服大效。

大靈丹 治壯熱顛狂,驚搐譫語,紅紫斑焦干陷,一切惡證。

白滑石(飛過三兩) 雄黃(飛過) 犀角(各三錢) 辰砂(飛過三錢半) 牛黃 冰片(各一錢)麝香(五分)

上研極細,和勻,用升麻、甘草、防風、薄荷、燈草、牛蒡子、紅花、紫草、黃連各三錢,水二碗,煎至半碗,細絹濾去滓,加蜜四兩同熬,滴水成珠,和前藥丸,如小龍眼大,金箔為衣。每用一丸,燈心湯下,暑月冷水化下。

無比散 初熱服之,甚能稀痘,又治痘夾黑點子,及黑陷、黑痘、等證。

辰砂(一錢) 冰片 麝香 牛黃(各五分,如無牛黃用牛膽南星代之) 膩粉(二錢)

一方,有蟾酥。

上,研細末。一歲兒服一字,大者五分,刺豬尾血三兩點,新汲水調和送下,取下惡毒如爛魚腸、葡萄穗狀,即愈。

小無比散 治痘壯熱口渴,小水澀,大便秘,口氣熱,煩躁不寧,或焦紫,或紅斑,自發(fā)熱至起壯時有熱者,皆可用,痘后余熱亦可用。

桂府滑石(飛過,六兩) 石膏(飛過,一兩) 粉草 寒水石(各五錢) 郁金(蟬肚、小者,甘草湯煮干,為末,七錢)

上,俱制凈末,和勻。每五歲者服二錢,大人再加。冬月,燈心湯下。夏月,井水調下。熱甚不解者,井水磨犀角汁調下。若紅紫頂陷不起,加穿山甲末一分、麝香半分、紫草煎湯加酒一二匙,調下,即起。

大無比散 治熱毒太甚,驚狂譫語引飲,痘瘡紅紫黑陷。

桂麻滑石(飛過,六兩) 粉草(一兩) 辰砂(飛,三錢) 雄黃(飛,一錢)

上為末。每三五歲服一錢,十歲服二錢。發(fā)熱之初,用敗毒散調下,亦能稀痘。

若報痘后,用燈心湯下。

〔涼血解毒〕

犀角地黃湯(失血) 消毒飲(咽喉)

玳瑁 治時行豌豆瘡及赤瘡疹子,未發(fā)者令內消,已發(fā)者解利毒瓦斯,令不太盛。

生玳瑁 生犀(各以冷水濃磨汁二合)

上同攪令勻。每服半合,微溫服,一日四五服為佳。

又治出而未快者,宜服之。又云∶毒瓦斯內攻,紫黑色,出不快,用玳瑁水磨濃汁一合,入 豬心血一皂子大,以紫草濃煎湯,都作一服服之。玳瑁、犀角,其性微寒,以治熱毒,則知其無失也,二藥皆治瘟疫蠱瘴,解百毒,通血脈,消癰腫,故用之以解蘊毒,可宜服也。

犀角飲子 解熱毒,去風疹。

犀角 甘草(炙。各半兩) 防風(二兩) 黃芩(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用水一小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犀角湯 治小兒疹痘瘡及赤瘡子。

犀角(屑) 大黃(炒) 桑白皮(蜜炙) 釣藤 甘草(炙) 麻黃(去節(jié)。各一兩) 龍膽草(半錢) 石膏栝蔞 黃 (炙,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四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服。瘡子退后,濃磨犀角水涂之,更良,錢氏亦附方同以此藥治療瘡疹太盛,令不入眼,則名調肝散。此藥治風盛氣實,心肝血熱,津液內燥,大便不通,毒瓦斯上盛,表熱未散之藥也,且大黃、栝蔞、治內燥,釣藤、龍膽、治風血熱,桑白皮、石膏、治上焦熱,麻黃、黃 、散肌熱,犀角、甘草、解毒,大抵用藥貴于與病相主,則病去而正氣自復,茍為不然,則反為大害,如犀角散,自非大便數日不通、喘急悶亂、煩躁譫語者豈可服之,恐病藥不相主治也。

奪命散 治瘡疹已發(fā)未發(fā),并宜服之。

升麻 糯米 紫草 甘草(各半兩) 木通(二錢半)

上,銼為散。每服一大錢,水七分,煎四分,去滓,溫服。出瘡疹熱毒勢甚者可服,解蘊熱,利小便。瘡痘初發(fā)氣盛,亦宜服。

牛蒡散 涼血解毒。

上,用牛蒡子炒為末,水煎一盞服之,小兒,冬月有非節(jié)之暖,及春月天氣暄暖,或甘肥之過,或重衣溫濃,幃帳周密,傷皮膚,害血脈,瘡瘍發(fā)黃,是生多疾,宜預常服之也。

獨勝散 治小兒發(fā)瘡痘,早微熱,晚大熱,目黃脅動,身熱手冷,發(fā)甚如驚者。又名牛蒡僵蠶散。

牛蒡子(半兩) 白僵蠶(一分)

上為粗末。每服一大錢,水六分盞,紫草二七寸,同煎至四分盞。連進三服,其痘便出。此藥用牛蒡子出癰透肌,白僵蠶治遍身癮疹,疼痛成瘡。為末,酒調服之,立瘥。又,以紫草煎之,令利竅,是瘡疹證無虛寒證者,服之立出也。

解毒疏痘湯 預服,解熱去毒。已出,解熱毒 疹,又治紅紫口干、壯熱譫語。

防風 荊芥 羌活 柴胡 川芎 白芷 當歸 連翹 黃芩 黃連 黍粘子 紫草 蟬蛻上,姜蔥水煎服。

安 散 調理瘡疹。

升麻 赤茯苓 羌活 黃 人參 桔梗(炒) 枳殼(麩炒) 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盞,紫草、薄荷、少許,同煎至四分盞,去滓,放溫服之,量兒大小增減。此藥為解毒涼血,生肌寬腸,導熱利小便快膈之藥也,患瘡疹有熱無寒者,可服之。

西來甘露飲 清熱解毒如神,凡發(fā)熱之初,五日以前,而熱不退,痘色紅紫,口渴大便結燥,服之即能紅潤,亦治疹家煩熱,口干咳嗽,疹色枯燥,或譫語喘急,睡臥不安。

絲瓜藤(霜降后三日、近根二尺煎斷,將根頭一節(jié),倒插入新瓦瓶中,上以物掩之,勿使灰塵飛入,次日、以好新壇一只,將瓶中之汁、傾在壇中,仍將藤照前插入瓶內,三日后,汁收盡,將壇封固收藏,聽后取用)

若發(fā)熱煩躁口渴,未見紅點,將茜根一兩,水煎濃汁二酒杯,攙絲瓜藤汁二酒杯,相和服之,立安。痘出亦輕。若已見標,顏色紅紫及稠密者,用紫草煎濃湯沖服,便見紅潤。若夾斑者,犀角、紫草、茜根煎湯沖服,寒月用酒煎沖服。蓋此汁極能解毒清熱,尤治天行時疫,每以生姜汁少許,加蜂蜜調勻,服之有神功。

渾元汁

紫河車,不拘男女,初胎者尤妙,入新瓦罐內封固,其口上以碗覆,埋于土中,久則化而為水,是也。專治氣虛血熱,痘色紅紫,干枯黑陷等證,以此汁清而補之,其效立見,氣虛甚者,人參、紫草煎濃湯沖入服之。

蟬蛻膏

蟬蛻(去毒) 當歸 防風 甘草 川芎 荊芥穗 升麻(各等分) 加白芍藥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

辰砂散

好辰砂(一錢) 絲瓜(近蒂三寸、連子,燒灰、存性,此物發(fā)痘瘡最妙)

上研末。蜜水調服。云∶多者可少,少者可無,或以紫草、甘草湯調服,尤佳。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