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朱進忠老中醫(yī)《難病奇治》——從肝論治治百病——一枝獨秀,藏在深閨人未識
    

病情辨析:朱進忠老中醫(yī)《難病奇治》——從肝論治治百病——一枝獨秀,藏在深閨人未識

《難病奇治》

朱進忠

轉(zhuǎn)發(fā)者按語:原帖發(fā)布于本網(wǎng)站資料下載欄目,發(fā)帖詞對資料內(nèi)容未作明確定位,一天偶然之中被發(fā)現(xiàn),才知道是一篇爐火純青佳作,故借用貴版面寶地一片發(fā)布目錄,以免金缽盂暗沉海底矣!

【整理者范例】:文中的☆是打不出來的字,●是原稿看不清楚。中間個別打不出來,有些用繁體代體,如“憹”代替“忄農(nóng)”;有些用同意字代替,如“晃”代替“白光”等;有些其它字代替的用“☆”標注。有些原稿看不清的用“●”進行了標注。其它也可能還有自己輸入的錯別字,但很少很很少。有疑問的請查閱PDF格式。

Nylnylnyl發(fā)布于民間中醫(yī)網(wǎng):
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79200&extra=&page=1

發(fā)帖詞:回報民間中醫(yī)網(wǎng),貢獻一本好書:word格式《難病奇治》:
朱進忠老先生的《難病奇治》是一本難得好書,給人很多啟發(fā),值得中醫(yī)工作者很好的研究,也很有必要讓西醫(yī)們看一下,不要隨便給病人亂下結(jié)論。更應該讓眾多的病家看一下,讓其知道自己的病是有辦法治好的。我用了很長時間,把這本書從PDF格式轉(zhuǎn)換成了word格式。但中間個別打不出來,有些用繁體代體,如“憹”代替“忄農(nóng)”;有些用同意字代替,如“晃”代替“白光”等 ;有些其它字代替的用“☆”標注。有些原稿看不清的用“●”進行了標注。
另外盡量保持了原書的信息,對其中明顯的錯別字沒有修改,如“本瓜”;不明顯的錯別字也沒有修改,害怕本人水平不高而誤改,但大都用紅色進行了標注。其它也可能還有自己輸入的錯別字,但很少很很少。有疑問的請查閱PDF格式。
也希望高手進行修改完善,放入下載資源中,讓其為中醫(yī)服務。
如果感覺有用,下載后別忘了頂一下。


【網(wǎng)友評論】:
柳陌春風:我看過朱進忠醫(yī)生的中醫(yī)臨證經(jīng)驗與方法,是個高人,很多看過多年中西醫(yī)無效的患者,到他那一看,就好了,也就在原看過病醫(yī)生處方中加一二味藥,或減一二味藥,患者就好了。只可惜他老人家已仙去。

紀念我國著名中醫(yī)專家朱進忠主任醫(yī)師
2006年11月8日,山西省中醫(yī)藥研究院中醫(yī)基礎(chǔ)研究所名譽所長、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名醫(yī)研究會理事、山西省中醫(yī)藥學會常務理事及內(nèi)科分會主任委員、我國著名中醫(yī)專家朱進忠主任醫(yī)師因病逝世,享年73歲。朱進忠主任醫(yī)師的辭世是我國中醫(yī)界的損失,無數(shù)的中醫(yī)同行為之悲痛,然而他的醫(yī)者精神卻永遠是留在后生晚輩心中的一座豐碑。
朱進忠主任醫(yī)師1933年5月出生于中醫(yī)世家,1962年畢業(yè)于北京中醫(yī)學院,1977年畢業(yè)于全國中醫(yī)研究班,F(xiàn)為主任醫(yī)師、教授、國家二部一局遴選的第二批老中醫(yī)藥專家,1993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現(xiàn)任山西省中醫(yī)藥研究院中醫(yī)基礎(chǔ)研究所名譽所長、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名醫(yī)研究會理事、山西省中醫(yī)藥學會常務理事及內(nèi)科分會主任委員。長期從事中醫(yī)臨床、經(jīng)典著作和內(nèi)科學教學,對疑難病證治規(guī)律和辨證論治方法學有深入的研究。著有《中醫(yī)內(nèi)科證治備要》、《難病奇治》、《天人相應與辨證論治》、《疑難病診治思路秘訣》等24部著作。提出了疑難病從肝論治、相似辨證、天人相應辨證、內(nèi)科三步辨證、辨證依據(jù)脈為第一、危重疾病尤應診腹等觀點和方法,研制出治療小兒急慢性腹瀉和厭食癥的寶定一貼靈等藥。朱老臨證注重辨證論治,遣方用藥獨具匠心,療效顯著。在此,特將圣繼老師撰寫的兩篇朱老學術(shù)思想文章發(fā)出,以紀念先生。
轉(zhuǎn)自
http://www。shanghan。com/bbs/viewthread.php?tid=22189&extra=page%3D1
1、朱進忠成才經(jīng)驗總結(jié).rar (9.86 KB) 不能直接從傷寒論壇以外下載。
2、朱進忠教授臨證思辨特點綜述報告.rar (15.93 KB)  不能直接從傷寒論壇以外下載。
【轉(zhuǎn)帖者說明】有需要相關(guān)資料者,可以到相關(guān)鏈接下載,本處不再羅列相關(guān)資料全文。如同好有感不便,則可發(fā)帖呼吁,本人也可以考慮代勞將《難病奇治》一文全文發(fā)帖羅列于下。


[ 本帖最后由 雪山來客 于 2009/7/30 17:06 編輯 www.gydjdsj.org.cn/yaoshi/]
-----------上篇   疑難疾病證治概述        9
第一章  疑難疾病從肝淪治的理論依據(jù)        9
第一節(jié)  肝在人體的重要性        9
第二節(jié)  疑難疾病病因病機與肝的關(guān)系        10
第三節(jié)  疑難疾病的癥狀表現(xiàn)與肝的關(guān)系        11
第四節(jié)  疑難疾病的治療與治肝方法        12
第五節(jié)  疑難疾病和肝證的聯(lián)系及辨治方法        14
第二章  疑難疾病常用的治療方藥        16
第一節(jié)  疏肝方藥        17
一、疏肝藥        17
(一)疏肝理氣藥        17
(二)疏肝破氣藥        19
二、疏肝方        19
(一)疏肝理氣方        19
1.小柴胡湯        19
2.柴胡疏肝散        20
3.柴平湯        20
4.逍遙散        20
5.四逆香fo二花湯        21
6.半夏厚樸湯        21
7.四逆散        21
8.越鞠丸        21
9.當歸芍藥散        22
10.理氣通淋煎        22
11.枳實桔芍湯        22
12.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22
13.橘核丸        22
14.蘇神煎        23
15.咳嗽遺尿方        23
16.參蘇飲        23
17.柴胡枳桔湯        23
(二)疏肝破氣方        23
1.柴胡橘葉煎        23
2.丹雞黃精湯        24
(三)舒肝降氣方        24
1.四磨湯        24
2.沉香降氣湯        24
3.四逆旋復瓜絡湯        24
第二節(jié)  養(yǎng)肝方藥        24
一、養(yǎng)肝藥        25
(一)養(yǎng)肝陰藥        25
(二)養(yǎng)肝血藥        26
(三)陰陽雙補藥        26
二、養(yǎng)肝方        27
(一)養(yǎng)肝陰方        27
1.杞菊地黃丸        27
2.雞肝湯        27
3.左歸飲        27
4.一貫煎        28
5.加味一貫煎        28
6.獨活補元飲        28
7.牢牙補肝降火飲        28
8.芪脈地黃湯        28
9.虎潛丸        29
10.滋水清肝飲        29
11.金剛丸        29
12.加減增液湯        29
13.龍通竅煎        29
14.大補陰丸        30
15.三甲復脈湯        30
16.救逆湯        30
(二)養(yǎng)肝血方        30
1.四物湯        30
2.膠艾四物湯        30
(三)陰陽雙補方        31
1.地黃飲子        31
2.龜鹿二仙膠        31
3.右歸丸        31
4.全鹿丸        32
5.加減黃芪鱉甲散        32
6.葛氏補髓丹        32
7.人參養(yǎng)榮湯        32
8.十四味建中湯        33
第三節(jié)  溫肝方藥        33
一、溫肝藥        33
(一)溫散寒邪藥        33
(二)補肝散寒藥        34
二、溫肝方        34
(一)溫散寒邪方        34
1.吳茱萸湯        34
2.《局方》四七湯        34
3.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楊        35
4.桂枝加桂湯        35
5.大黃附子湯        35
6.導氣湯        35
7.椒桂湯        35
8.烏頭桂枝湯        35
(二)補肝散寒方        36
1.溫經(jīng)湯        36
2.當歸生姜羊肉湯        36
3.烏梅丸        36
4.暖肝煎        36
第四節(jié)  瀉肝方藥        36
一、瀉肝藥        37
(一)苦降瀉火藥        37
(二)舒肝瀉火藥        38
(三)養(yǎng)陰瀉火藥        38
二、瀉肝方        39
(一)苦降瀉火方        39
1.當歸龍薈丸        39
2芎辛石膏湯        39
3.龍膽瀉肝湯        39
4.瀉青丸        39
5.左金丸        39
(二)疏肝瀉火方        40
1.丹梔逍遙散        40
2.大柴胡湯        40
3.柴胡陷胸湯        40
4.柴芩溫膽湯        40
6.右脅疼痛方        41
6,奔豚湯        41
7.竹皮大丸        41
(三)養(yǎng)陰瀉火方        41
1.犀角地黃湯        41
2.青蒿鱉甲湯        42
3.清骨散        42
4.兩地湯        42
第五節(jié)  平肝方藥        42
一、平肝藥        42
(一)平肝潛陽藥        42
(二)平肝熄風藥        43
二、平肝方        43
(一)平肝潛陽方        43
1.鎮(zhèn)肝熄風湯        43
2.建瓴湯        44
(二)平肝熄風方        44
1.天麻鉤藤飲        44
2.大定風珠        44
3.夏枯龍芪湯        44
4.羚羊鉤藤湯        44
第六節(jié)  治肝風方藥        45
一、治肝風藥        45
(一)熄風解痙藥        45
(二)化痰熄鳳藥        45
(三)疏風散寒解痙藥        46
(四)疏風清熱解痙藥        46
(五)養(yǎng)血祛風藥        46
(六)養(yǎng)陰柔肝熄風藥        47
(七)平肝熄風藥        47
二、治肝風方        47
(一)熄風解痙方        47
1.逐風湯        47
2.蜥蝎一味散        47
3.蜥蝎散        47
4.加減華佗愈風散        48
(二)化痰熄風方        48
1.眩暈方        48
2.定驚散        48
3.熄風通絡湯        48
4.牽正散        48
5.資壽解語湯        48
(三)疏風散寒解瘟方        49
1.小續(xù)命湯        49
2.烏藥順氣湯        49
3.候氏黑散        49
(四)疏風清熱解疼方        49
1.桑菊僵蟬湯,        49
2.消風散        49
(五)養(yǎng)血祛風方        50
1.大秦艽湯        50
2.麻菊散        50
3.祛風地黃湯        50
4.丹參銀翅飲        50
(六)養(yǎng)陰柔肝熄風方        50
(七)平肝熄風方        50
(八)清熱熄風方        51
1.鎮(zhèn)風湯        51
2.羚羊鉤藤湯(參見平肝方藥)。        51
(九)溫肝熄風方        51
1.逐寒蕩驚湯        51
2.桂枝救逆湯        51
3.《近效》術(shù)附湯        51
第七節(jié)  理筋方藥        51
一、理筋藥        52
(一)祛風理筋藥        52
(二)養(yǎng)陰理筋藥        52
(三)活血理筋藥        52
(四)除濕理筋藥        53
(五)通絡理筋藥        53
(六)溫經(jīng)理筋藥        53
(七)補肝理筋藥        54
二、理筋方        54
(一)祛風理筋方        54
(二)養(yǎng)陰理筋方        54
1.理筋湯        54
2.芍藥甘草湯        54
3.大定風珠(參見平肝方藥)        54
(三)活血理筋方        54
1.朱氏上中下通用痛風方        54
2.曲直湯        55
3.活絡效靈丹        55
(四)除溫理筋方        55
1.杏加振痿湯        55
2.杏仁薏苡湯        55
3.宣痹湯        55
4.加減防己湯        56
(五)通絡理筋方        56
(六)溫經(jīng)理筋方        56
(七)補肝理筋方        56
第八節(jié)  養(yǎng)血方藥        56
一、養(yǎng)血藥        56
(一)養(yǎng)血補血藥        56
(二)養(yǎng)陰補血藥        56
二、養(yǎng)肝血方        57
(一)養(yǎng)血補血方        57
(二)養(yǎng)陰補血方        57
1.歸芍地黃丸        57
2.明目地黃丸        57
第九節(jié)  活血方藥        57
一、活血藥        57
(一)理氣活血藥        57
(二)涼血活血藥        58
(三)溫經(jīng)活血藥        58
(四)活血止血藥        58
(五)活血消癥藥        59
(六)活血軟堅藥        60
(七)活血通絡藥        60
(八)活血解毒藥        60
二、活血方        60
(一)理氣活血方        60
1.血府逐淤湯        60
2.膈下逐淤湯        61
3.復元活血湯        61
(二)涼血活血方        61
1.十灰散        61
2.犀角地黃湯        61
(三)溫經(jīng)活血方        61
1.少腹逐淤湯        61
2.生化湯        62
(四)活血止血方        62
1.柴胡茜降湯        62
2.失笑散        62
(五)活血消癥方        62
1.宮外孕二號方        62
2.大黃☆蟅蟲丸        62
(六)活血軟堅方        63
1.加減柴胡桂枝干姜湯        63
2.夏枯橘藥湯        63
(七)活血通絡方        63
1.身痛逐淤湯        63
2.補陽還五湯        63
(八)活血解毒方        63
1.薏苡附子敗散        63
2.大黃牡丹湯        64
第十節(jié)  止血方藥        64
一、止血藥        64
(一)祛風止血藥        64
(二)瀉火止血藥        64
(三)涼血止血藥        65
(四)活血止血藥        65
(五)收斂止血藥        65
(六)溫經(jīng)止血藥        66
(七)理氣止血藥        66
二、止血方        66
(一)祛鳳止血方        66
1.華佗愈風散        66
2.桑元揚        66
3.槐花散        67
(二)瀉久止血方        67
1.瀉心湯        67
2.龍膽瀉肝湯        67
3.玉女煎        67
(三)涼血止血方        67
1.犀角地黃湯:參見瀉肝方藥。        67
2.止衄增液湯        67
(四)活血止血方        68
1.云南白藥        68
2.止血神效丸        68
(五)收斂止血方        68
1.花湯        68
2.白芨粉        68
(六)溫經(jīng)止血方        68
1.柏葉湯        68
2.黃土湯        68
(七)理氣止血方        68
第十一節(jié)  健脾抑肝方藥        69
1.小建中湯        69
2.痛瀉要方        69
3.加減香砂六君子湯        69
4.十四味建中湯(參見養(yǎng)肝方藥)。        69
(附)常用針法        69
下篇  疑難疾病從肝論治實例        71
第一章  內(nèi)科疑難疾病從肝論治實例        71
第一節(jié) 內(nèi)科疑難疾病與肝之所主的治驗實例        71
一、肝為將軍之官        71
(一)感冒        71
(二)汗證        73
(三)痹證        74
二、肝主筋        76
(一)痿證        76
(二)中風后遺癥的癱瘓        78
(三)腿痛        78
(四)疝        79
(五)陽痿        79
(六)陰莖,陰囊麻冷        81
(七)莖縮        81
(八)木腎        82
(九)下頷關(guān)節(jié)疼痛,不能張口        83
三、肝藏魂,主驚        83
(一)夢魘        83
(二)心悸        84
四、肝主目        86
(一)生氣以后,突然失明        86
(二)碰傷頭部后突然失明        86
五、肝藏血        86
(一)虛勞        86
(二)衄血        87
(三)斑疹        88
(四)七竅出血,浮腫,發(fā)熱        88
(五)腫瘤        89
六、肝主脅肋,少腹        89
(一)脅痛        89
(二)胸脅痛        92
(三)臍左一片疼痛不止        93
(四)闌尾術(shù)后腸粘連,腹痛一直不止        93
七、肝之經(jīng)絡于巔頂、頸側(cè),腿外側(cè)        93
(一)巔頂頭痛        93
(二)巔頂灼熱        94
(三)巔頂冷如風吹        95
(四)巔頂、牙、耳俱痛,逆氣上沖        95
(五)兩側(cè)頸部拘急疼痛,胸部囊腫        96
(六)左股外側(cè)一片皮膚麻木        96
八、肝主疏泄        96
(一)郁證        96
(二)奔豚        97
(三)厥怔        98
九、肝主風        98
(一)痙證        98
(二)眩暈        99
(三)癲癇        100
(四)口眼喎斜        100
(五)不斷的擠眉弄眼        101
(六)震顫,流涎,行動遲緩        101
十、數(shù)變善行        102
(一)時冷時熱,面色時赤時白        102
(二)全身竄痛        102
(三)麻木,肩背酸痛,頭痛等忽作忽止        103
(四)失語,偏癱,全身疼痛        103
第二節(jié)  內(nèi)科疑難疾病與肝和氣血        104
一、內(nèi)科疑難疾病與肝和氣的關(guān)系治驗實例        104
(一)肝和氣滯        104
(二)肝與氣逆        106
(三)肝與氣陷        108
二、內(nèi)科疑難疾病與肝和血的關(guān)系治驗實例        109
(一)肝和瘀血        109
(二)肝和血虛        110
(三)肝和出血        110
三、內(nèi)科疑難疾病與肝和津液的關(guān)系治驗實例        111
(一)消渴        111
(二)腫脹        112
(三)痰核        113
(四)燥證        114
第三節(jié)  內(nèi)科疑難疾病與肝和臟腑經(jīng)絡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114
一、內(nèi)科疑難疾病與肝和心的關(guān)系治驗實例        114
(一)失眠        114
(二)心悸怔仲        116
(三)昏迷        118
(四)心痛        118
(五)呢喃妄語        119
(六)癡呆少語        121
(七)連續(xù)睡眠數(shù)日不醒        121
二、內(nèi)科疑難疾病與肝,脾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122
(一)嘔吐        122
(二)呃逆        124
(三)泄瀉        125
(四)腹痛        126
(五)胃痛        126
(六)食道疼痛,吞咽不利        129
(七)納呆        130
(八)婦科手術(shù)后腹脹難忍,矢氣不能        130
(九)燒心泛酸,手足頭不斷動搖        130
(十)觸摸任何部位時均頻發(fā)呃逆、噯氣        131
三、內(nèi)科疑難疾病與肝、肺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131
(一)咳嗽        131
(二)哮喘        132
(三)短氣        134
(四)胸痛        135
(五)背痛        135
(六)咽喉異物感        136
(七)失語        137
(八)咳血        138
(九)背冷        139
(十)肺        139
四、內(nèi)科疑難疾病肝與腎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140
(一)淋        140
(二)縮陽、縮陰        141
(三)會陰部如有冷風吹拂        142
(四)癃閉        143
(五)腰、腿及左臂冷如風吹        144
(六)足心灼熱難忍,非用扇扇不能睡眠        145
(七)足心冷如風從里冒出        145
(八)小腹陰莖陰囊均冰冷難忍        146
(九)腓腸肌、前臂肌肉假性肥大,軀干、大腿、后臂肌肉萎縮,行走日漸困難        146
(十)智能發(fā)育不全        148
(十一)足跟痛        148
(十二)眩暈        149
(十三)腰痛        150
(十四)陰莖麻木不仁        151
(十五)遺尿        152
(十六)陽萎        152
(十七)遺精        153
五、內(nèi)科疑難疾病與肝和大腸的關(guān)系治驗實例        154
(一)便秘        154
(二)小腹墜脹,里急后重        155
(三)脫肛        156
六、內(nèi)科疑難疾病與肝和胃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156
(一)嘔吐        156
(二)胃痛        157
(三)頭痛        158
七、內(nèi)科疑難疾病與肝和小腸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159
(一)舌痛,尿痛并見        159
(二)小腸疝氣        160
八、內(nèi)科疑難疾病與肝和膀胱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160
(一)胞痹        160
(二)遺尿        161
(三)淋        161
九、內(nèi)科疑難疾病與肝、膽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162
(一)頭痛        162
(二)失眠        164
十、內(nèi)科疑難疾病與肝和三焦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164
(一)浮腫尿少,腹?jié)M,月經(jīng)澀少        164
(二)頭痛牙痛,胃痛,尿少尿痛        165
(三)頭痛,咽喉疼痛,胃痛,尿少尿痛        166
(四)頭痛,胃皖悸動,白帶多        166
(五)陽萎,頭痛,口渴,胃脘脹痛        167
第二章  婦科疑難疾病從肝論治實例        168
第一節(jié)  婦科疑難疾病與肝之所主的治驗實例        168
一、肝為將軍之官        168
(一)經(jīng)期鼻癢噴嚏        168
(二)經(jīng)行身癢        168
二、肝主筋        168
(一)月經(jīng)以前全身筋脈憋脹疼痛        168
(二)產(chǎn)后手抽如雞爪狀        169
(三)流產(chǎn)后全身痿軟癱瘓        169
三、肝藏血        170
(一)崩漏        170
(二)經(jīng)行吐衄        172
(三)產(chǎn)后身痛        172
(四)產(chǎn)后畏風        174
四、肝主脅肋,少腹        174
(一)少腹疼痛        174
(二)乳少        175
(三)經(jīng)前胸脅疼痛        176
五、肝主疏泄        176
(一)月經(jīng)不調(diào)        176
(二)閉經(jīng)        176
六、肝主風        177
(一)陰癢        177
(二)經(jīng)期抽風        177
第二節(jié)  婦科疑難疾病與肝和氣血津液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178
一、婦科疑難疾病與肝和氣的關(guān)系及治駐實例        178
(一)經(jīng)前失音        178
(二)經(jīng)前氣短        178
(三)孕期失音        179
二、婦科疑難疾病與肝和血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179
(一)孕期吐衄        179
(二)產(chǎn)后眼衄        179
三、婦科疑難疾病與肝和津液的關(guān)系        180
(一)經(jīng)期小腹墮脹二便不利        180
(二)經(jīng)期浮腫        180
(三)經(jīng)期煩渴        180
第三節(jié)  婦科疑難疾病與肝和臟腑經(jīng)絡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181
一、婦科疑難疾病與肝和肺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181
(一)經(jīng)行咳嗽        181
(二)經(jīng)前哮喘        181
(三)產(chǎn)后咳嗽        182
(四)產(chǎn)后咳喘        182
(五)產(chǎn)后短氣浮腫        182
二、婦科疑難疾病與肝和心的關(guān)系治驗實例        183
(一)經(jīng)期失眠        183
(二)經(jīng)行心悸        183
(三)產(chǎn)后失眠        184
(四)產(chǎn)后心悸        184
(五)人工流產(chǎn)后煩躁失眠        185
(六)剖腹產(chǎn)后失眠        185
三、婦科疑難疾病與肝和腎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185
(一)產(chǎn)后遺尿        185
(二)腰痛        186
(三)產(chǎn)后足跟疼痛        187
(四)經(jīng)期尿痛        187
四、婦科疑難疾病與肝脾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187
(一)經(jīng)期泄瀉        187
(二)經(jīng)行便秘        187
(三)經(jīng)期嘔吐        188
(四)剖腹產(chǎn)后食欲不振        188
(五)流產(chǎn)后食欲不振        188
第三章  外科疑難疾病從肝論治實例        189
第一節(jié)  外科疑難疾病與肝之所主及治驗實例        189
一、肝為將軍之官        189
(一)        189
(二)☆痞瘤(peilei)(中醫(yī)的蕁麻疹)        189
(三)白癜風        190
二、肝主筋        190
(一)骨質(zhì)增生,頸,臂、腰,腿疼痛        190
(二)下肢靜脈曲張,浮腫疼痛        191
(三)右乳下靜脈腫痛        191
(四)筋聚        191
(五)尿道口血泡        192
三、肝主風        192
(一)癢鳳        192
(二)頭癬        193
(三)痤        193
(四)手掌干裂脫皮而癢        194
(五)足蹠部濕爛,奇癢難忍        194
(六)手掌脫皮,全身奇癢,遍身血痕        195
(七)全身奇癢,到處是血性抓痕        195
(八)濕疹久久不愈        196
(九)全身牛皮癬,脫屑盈碗        196
四、肝主兩脅,少腹        197
(一)肝臟腫大,持續(xù)高熱        197
(二)乳癰        197
(三)男子乳房腫大        198
(四)慢性闌尾灸        198
五、肝主疏泄        198
(一)頸部腫瘤        198
(二)痰核瘰疬        199
(三)脫疽        199
第二節(jié)  外科疑難疾病與肝和臟腑經(jīng)絡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200
一、外科疑難疾病與肝和心的關(guān)系洽驗的實例        200
(一)火        200
(二)癰毒內(nèi)陷        200
二、外科疑難疾病與肝和脾的關(guān)系治驗實例        201
(一)腸梗阻        201
(二)盆腔膿腫,陰道膀胱瘺,慢性胰腺炎        202
(三)☆痞痦(peilei)(中醫(yī)的蕁麻疹)        203
(四)慢性濕疹        203
三、外科疑難疾病與肝和腎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204
(一)頭發(fā)早白        204
(二)須發(fā)眉毛全部脫落,久久不愈        204
(三)腰痛        204
四、外科疑難疾病與肝和肺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205
(一)急性闌尾灸        205
(二)胸壁結(jié)核,流清水濃        205
(三)帶狀皰疹        206
五、外科疑難疾病與肝和大腸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206
第四章  眼耳口鼻疑難疾病從肝論治實例        207
第一節(jié)  眼耳口鼻疑難疾病與肝之所主及治驗實例        207
一、肝為將軍之官        207
(一)噴嚏,鼻癢,流清涕,時作時止        207
(二)眼珠、眼瞼遇風(或花香,或塵埃)則癢        207
二、肝主風        207
(一)耳咽疼痛,聽力下降        207
(二)眼痛,目翳,羞明        207
(三)耳聾,耳癢        208
(四)暴發(fā)性耳聾        208
(五)眩暈減輕之后,耳聾耳鳴久久不愈        208
(六)下頜關(guān)節(jié)疼痛,耳痛        209
三、肝主目        209
(一)小兒疳眼        209
(二)暴,頭痛        210
(三)青風內(nèi)障,頭痛眼痛,惡心嘔吐        210
(四)產(chǎn)后眼珠疼痛數(shù)年不止        210
(五)暴盲,目赤        211
(六)腦炎后失明        211
四、肝主疏泄        211
(一)牙痛、頭痛        211
(二)耳聾,失語        212
第二節(jié)  眼耳口鼻疑難疾病與肝和臟腑經(jīng)絡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212
一、眼耳口鼻疑難疾病與肝和肺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212
(一)鼻病        212
(二)咽喉病        214
(三)耳病        214
二、耳眼口鼻疑難疾病與肝和心酌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215
(一)耳病        215
(二)眼病        216
(三)舌病        216
三、眼耳口鼻疑難疾病與肝和脾胃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217
(一)眼病        217
(二)唇病        217
(三)牙齦病        218
四、眼耳口鼻疑難疾病與肝和腎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219
(一)眼病        219
(二)耳病        221
(三)牙病        221
第五章  兒科疑難疾病從肝論治實例        222
1.高熱不退        222
2.驚、哭常作不止        222
-----------      翻開中國醫(yī)藥學的數(shù)千年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每一個卓有成就的醫(yī)學家都有其鮮明的時代特點。例如:張仲景是處在東漢末年傷寒流行而沒有什么有效治療方法的時代,李東垣是處在宋金內(nèi)傷雜病大量出現(xiàn)而又沒有什么有效治療方法的時代,前者在《素問,熱論篇》的啟發(fā)下提出了六經(jīng)辨證學說,后者在天人相應、取類比象學說的啟發(fā)下提出了脾胃升降學說,分別解決了當時存在的大量疑難問題。

      筆者在數(shù)十年的臨床實踐中,經(jīng)常遇見一些久治不愈和前人缺乏有效治療方法的疾病。這些疾病既有中醫(yī)、西醫(yī)所謂非常多見,乍看起來似容易治愈,而卻長期不愈的疾病,又有中醫(yī)、西醫(yī)所謂罕見,而又缺乏有效治療方法,或者癥狀繁多,或者癥狀缺少而難以確定病因病機的疾病。它們或者輾轉(zhuǎn)于中醫(yī)之間數(shù)月,或者輾轉(zhuǎn)于西醫(yī)之間數(shù)年,經(jīng)久不愈;甚至日趨嚴重而死亡,作為一個長期從事臨床工作的人不能不引起深思:為什么我們醫(yī)務工作者認為非常常見的、多發(fā)的疾病竟一個一個的變成了久治不愈的疑難病?為什么我們這些醫(yī)務工作者不能找出疑難疾病的治療規(guī)律?為此,筆者在臨床之余對天人相應、取類比象,以及對其它的中醫(yī)基本理論進行了探討,發(fā)現(xiàn)《素問》所說的“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的涵義,絕不僅僅是如一些注家所說的是一個調(diào)節(jié)精神神志的器官,而是還有如將軍樣的抵御外邪功能和生化氣血、宣通臟腑氣機、調(diào)理三焦水道、調(diào)和營衛(wèi)表里、促進脾胃運化的作用。

      通過對肝臟功能的再認識,便產(chǎn)生了一種想法,能不能通過治療肝膽來達到治療眾多的疑難疾病呢?于是在臨床中對很多久治不愈的疾病進行了從肝論治的探討,經(jīng)過十幾年的臨床研究,不但很多內(nèi)科疾病應用這一觀點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而且其它科疾病也取得了可喜的療效,于是根據(jù)這一觀點寫成了一篇長文,名《肝臟學說在臨床上的應用》,在山西省的很多市縣進行了學術(shù)交流并不斷的征求了很多臨床醫(yī)務工作者的意見,其后又通過十幾年的反復修改,才形成了這一書籍,但是,它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還需要更多的臨床醫(yī)家去檢驗、去糾正、去增補。

作者(朱進忠)
1989年6月6日于山西省中醫(yī)研究所

特別說明:文中的☆是打不出來的字,●是原稿看不清楚。

[ 本帖最后由 雪山來客 于 2009/7/30 17:09 編輯 www.med126.com]
-----------上篇   疑難疾病證治概述

    在數(shù)十年的臨床實踐中,經(jīng)常遇到一些久治不愈和前人缺乏恰當治療方法的疾病,即本書所說的疑難疾病,這些疾病,既有中醫(yī)、西醫(yī)認為非常多見,乍看起來又比較容易治愈,甚或不治自愈的疾病,又有中醫(yī)、西醫(yī)都認為較少見,前人缺少特效療法,或雖然臨床非常多見,但無有效治療方法,或癥狀極其繁雜,或癥狀極其缺少,而又難于確定病名、病因、病位、病性的疾病。在這些眾多的常見疾病中,既有內(nèi)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又有婦科、眼科、皮科、外科、五官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

    這些疾病雖然比較多見,可偏偏存在的問題也最多,有的患者竟輾轉(zhuǎn)于中,西醫(yī)之間數(shù)月、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而始終不效,或雖暫時有效而卻長期纏綿于病榻之上,有的甚至轉(zhuǎn)化為更加嚴重的疾病而死亡。
在少見或雖然比較多見,但缺少恰當治療方法的疾病中,既有內(nèi)科的少見病、不治病,又有婦科、眼科、皮科、外科、兒科、五官科的少見病、不治病,這些疾病有的輾轉(zhuǎn)于中、西醫(yī)之間數(shù)月,數(shù)年,而均說沒有好的治療方法,有的僅僅給些安慰劑,有的給一些劇毒藥而使患者喪命于毒藥之下。

    在癥狀非常繁雜或癥狀非常少見的疾病中,有的因為目前科學發(fā)展水平的限制而無法確定診斷,有的則因過多或過少的癥狀敘述,而難于按照目前通用的一些辨證方法去辨證論治。

    對于這些常見或少見疾病中的疑難問題,應該采用什么辦法治療呢,其中有哪些普遍的規(guī)律可以遵循呢?

  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臨床和理論研究,發(fā)現(xiàn)肝在疑難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治療疑難疾病時只要抓住肝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常?梢允咕弥尾挥牟±杆佾@得轉(zhuǎn)機,甚至可以步入到徹底痊愈的坦途!
-----------第一節(jié)  肝在人體的重要性
肝是人體中的一個重要臟腑,古代醫(yī)家稱其為五臟的特使,將軍之官,其位在脾之下,腎之前,微偏左,其部在兩脅,其經(jīng)起于足大趾,通于巔頂,與少陽膽相表里,而少陽膽為十一臟生化之關(guān)鍵,所以肝在生化氣血,協(xié)調(diào)臟腑經(jīng)絡的功能和抵御外邪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生化氣血臟腑,宣通臟腑氣機:肝屬木,應春陽升發(fā)之氣,與少陽膽相表里,少陽膽為五臟六腑生化之主宰,所以臟腑氣血經(jīng)絡的生化無不依賴于肝,正如李東垣所說,“膽者,少陽春升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余臟從之!比舾螝庥魷,或亢,或衰,則諸臟必然受累而出現(xiàn)氣血生化失職,發(fā)生各種復雜的疾病,正如沈金鰲氏所說:“故一陽發(fā)生之氣,起于厥陰,而一身上下,其氣無所不乘,肝和則生氣,發(fā)育萬物,為諸臟之生化,若衰與亢,則能為諸臟之殘賊。”所以,《素問》在大聲疾呼主不明則十二官危,十二官不得相失時,又強調(diào)指出:“凡十一臟取決于膽也!

二、協(xié)調(diào)臟腑氣機,調(diào)理三焦水道:肝與膽相表里,膽之經(jīng)為足少陽,少陽之氣上連于肺,下連于腎,少陽膽氣通泰則腎氣可升,肺氣可降,稍有郁滯,或亢,或衰,則腎氣不升,肺氣不降,故《靈樞•本輸篇》說,“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臟!毙臑榫,肝為相火,在五行中心屬火,肝屬木,木火相生,稱為母子,故肝氣通則心氣通,肝氣郁則心氣結(jié),肝火亢則心火旺,肝氣衰則心氣虛,正如徐用誠所說,“肝氣通則心氣和,肝氣滯則心氣乏,此心病先求子肝,清其源也!比古c膽同屬少陽,少陽與厥陰相表里,厥陰屬肝,三焦為上中下水谷之道路,故肝氣調(diào)和則水谷之道路調(diào)達,津液得以敷布,也如沈金鰲所說:“上焦如霧者,狀陽明化物之升氣也,云中焦如漚,又云如瀝者,狀化時沃溢之氣也,云下焦如瀆者,狀擠泌流水之象也,古人誠見乎三焦之氣化,一皆胃之氣化,一皆相火之所成功耳!彼詺v代醫(yī)家在強調(diào)氣化的時候,無不注重肝的升發(fā),郁結(jié),無不重視因郁而生之疾病,正如林佩琴、朱丹溪等家所指出的:“凡上升之氣,自汗而出,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則經(jīng)氣逆!薄皻庋獩_和,百病不生,—有怫郁,諸病生焉!

三、抵抗外邪侵入,和調(diào)表里營衛(wèi):肝為將軍之官,出衛(wèi)氣,以抵抗外邪的侵入,正如《素問•靈蘭秘典論》所說“肝者,將軍之官!薄鹅`樞•營衛(wèi)生會篇》:“人受氣于谷,谷入于胃,以傳于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wèi),營在脈中,衛(wèi)在脈外。”“營出中焦,衛(wèi)出于下焦!毕陆拐,肝腎也,所以肝氣失調(diào)則衛(wèi)氣從之。衛(wèi)氣是一種運行于脈外的氣,它的主要功能有三點:—是護衛(wèi)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溫養(yǎng)臟腑、肌肉、皮毛;三是調(diào)節(jié)控制腠理的開合,汗液的排泄,維持體溫的相對恒定!鹅`樞•本臟篇》說:“衛(wèi)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合者也!薄靶l(wèi)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潤柔,腠理致密矣。”所以肝氣調(diào)和則外邪不得侵入,表里得以協(xié)調(diào)而無疾,反之,則外邪得入,表里失和而發(fā)生感冒,身痛,汗出之病。

四、促進脾胃運化,協(xié)調(diào)脾胃升降:肝主疏泄,肝主升陽,脾胃一主水谷津液之運化,二主升清降濁,三主統(tǒng)攝血液,而其運化、升降、統(tǒng)攝無不依賴肝的疏泄、升清,正如唐容川所說,“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設(shè)肝之清陽不升,則不能疏泄水谷,滲泄中滿之癥在所難免!彼愿螝庥魷,或清陽失升,或肝木亢盛太過則出現(xiàn)脾胃升降失常,運化失職,而產(chǎn)生腹?jié)M、脅痛、惡心、泄瀉,梗秘等。

五、貯存血液,調(diào)節(jié)血量:《靈樞•本神篇》說,“肝藏血”,就是說肝具有貯藏、調(diào)節(jié)血量的作用,正如王冰所說,“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于諸經(jīng),人靜則血歸于肝臟!蓖ㄟ^肝的調(diào)節(jié),使臟腑、經(jīng)絡、肌肉等的血量達到相對恒定。血是構(gòu)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zhì),它循行于脈中,內(nèi)至臟腑,外達肌肉筋骨皮毛,則可使臟腑、經(jīng)絡、肌肉皮毛得到營養(yǎng),而其營養(yǎng)運行又靠肝去調(diào)節(jié),所以血虛、淤血等疾病多求之于肝。

六、藏魂主怒,調(diào)節(jié)情態(tài):情志活動雖然主要由心所主導,但由于肝藏魂,主怒,情志活動又主要依賴于氣血,肝主疏泄,而藏血,且能宣通三焦氣機,故肝氣郁結(jié),或亢、或衰,則五臟情志隨之而抑郁,或亢、或衰,發(fā)生易怒、易驚、易煩等癥。
-----------疑難疾病的病因病機雖然比較復雜,但仍然如普通疾病一樣不外兩個方面:一是外界邪氣的侵入,二是臟腑氣血經(jīng)絡的功能失調(diào)。在外界邪氣侵入方面大致有三種原因:一為六yin,二為七情,三為飲食饑飽勞逸外傷。在臟腑氣血經(jīng)絡功能失調(diào)方面大致有四種原因,—是陰陽、五行失調(diào),二是升降出入失常,三是痰飲,四是淤血,不過在疑難疾病上較之一般常見疾病復雜罷了。

在病機方面,盡管疑難疾病的病機非常復雜,但綜其主要的方面看,不外邪正交爭、陰陽五行的關(guān)系失調(diào)和升降出入的關(guān)系失調(diào)三個方面。

邪正交爭:在疾病的發(fā)展過程中,一般是正氣勝則邪氣退,正氣虛則邪氣進,邪氣勝則正氣虛,邪氣衰則正氣進。例如,正氣充實的時候,抵抗力強,邪氣則很難發(fā)展,若正氣完全戰(zhàn)勝了邪氣,則邪氣對人體的傷害作用消失或終止。反之,若邪氣亢盛,正氣衰退,不僅正氣不能戰(zhàn)勝邪氣,反而會使正氣更加虛衰,臟腑氣血的功能更加障礙,使疾病更加惡化。肝為將軍之官,是衛(wèi)氣發(fā)生的重要臟腑,所以它在驅(qū)逐外邪,防止外邪侵入方面起著關(guān)鍵的作用,在疑難疾病中往往邪正之間呈僵持局面,所以肝臟功能的盛衰在疑難疾病治療中起著關(guān)鍵的作用。

陰陽,五行關(guān)系:人體中的陰陽對立關(guān)系和五行生克是人體的最基本關(guān)系,正如《素問•天元紀大論》所說:“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在五臟的陰陽五行關(guān)系中,心雖為君主,腎雖為先天之本,睥雖為后天之本,但因肝屬木,為春升之氣,又與膽相表里,所以人體之生氣無不依賴于肝,若肝之升陽不足則全身陽氣衰微,升之過亢諸臟陽氣亦亢而損津耗液,故歷代醫(yī)家多有稱相火為元氣之賊和升發(fā)之本者。氣和血,一屬陽,一屬陰,肝主升陽而藏血,肝當然就是調(diào)整氣血盛衰的主要臟腑,所以疑難疾病發(fā)生氣血失調(diào)時無不影響到肝,并進而影響到氣血的失調(diào),津和液的輸布變化雖然主要由脾肺腎來完成,但是它的游溢、輸布、散精沒有三焦少陽之氣調(diào)節(jié)是根本完不成的,所以《素問•靈蘭秘典論》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钡股訇栔畾獾纳忠揽扛螝鈦碚{(diào)節(jié),所以疑難疾病的陰陽、五行關(guān)系失調(diào)時,大都從肝去治療。

升降失常,升降出入不但是人體氣化的基本形式,而且是臟腑、經(jīng)絡、氣血運動中的基本過程。人體臟腑,經(jīng)絡的功能活動,氣血、陰陽、五行等的平秘,不斷的依賴著氣的升降出入來維持,肝喜條達,主春陽升發(fā)之氣,所以它在升降出入中起著關(guān)鍵作用,因此歷代醫(yī)家在治療疑難疾病時無不注意舒肝、活血等調(diào)理肝臟的方法。
-----------疑難疾病的癥狀表現(xiàn)盡管是多方面的,但從總體上看大都具有以下特征:

一、癥狀異常復雜,難于抓住重點。
例如有的患者既有頭暈頭痛,納呆食減,心煩心悸,又有腹部悸動,逆氣上沖,煩熱汗出;既有口苦咽干,煩躁失眠,尿熱尿痛,又有少腹冰冷,白帶量多;既有脈象的弦緊,又有數(shù)象,很難用一臟一腑,一經(jīng)一絡,一虛一實,一寒一熱去說明。又有的患者既有疲乏無力,自汗畏風,又有腹?jié)M納呆,發(fā)熱,惡心欲吐;既有大便秘結(jié),小便黃赤,又有氣短神疲;既有脈虛,又有緩而滑等。癥狀不但復雜,而且很難用那一種病因病機去解釋。

二、癥狀多變,或冷或熱,或上或下,或有或無。
例如有的疑難疾病在敘述癥狀過程中,當說到頭痛時,又說不痛,當說到左側(cè)頭痛時,又說好象在右側(cè),當說到頭痛異常劇烈時,很快又說不痛;有的患者說到關(guān)節(jié)疼痛時,又說好象在肌肉,又好象在胸脅;當說到灼熱疼痛時,又說好象有時象冰塊一樣的冷等等。

三、癥狀甚少,固定而持久。
有些疑難疾病主訴的癥狀甚少,或者僅有一個癥狀,或者沒有什么自覺癥狀,僅是別人的一個偶然發(fā)現(xiàn),才使患者引起注意,例如有的患者僅感氣短,別無任何自覺癥狀,但用寬胸理氣,補氣益肺等法治療后卻一直不效;又如有的患者僅感乏力,別無任何自覺癥狀等。

四、癥狀常突然出現(xiàn)而又很快消失,不久又突然出現(xiàn)相同的癥狀。
例如有的眩暈,突然發(fā)作,站立不穩(wěn),或惡心嘔吐,但不久癥狀消失,數(shù)日或數(shù)月又重復出現(xiàn);有的某個部位的疼痛突然發(fā)作,但不久又停止,其后又在其他部位或原部位重復發(fā)生等。

五、諸氣諸血諸經(jīng)諸絡諸臟諸腑之癥狀共存:
有些疑難疾病,從其癥狀來看幾乎所有的臟腑、經(jīng)絡、氣血等均有表現(xiàn),例如有的術(shù)后腸粘連,既有少腹疼痛不移,又有胸脅脹滿,氣短納呆,頭暈頭痛,既有心煩,又有心悸等。

六、治療過程極長,用藥又非常復雜:
有的患者既長期應用過西藥,又長期應用過中藥,既長期用過理療、針灸,又長期用過氣功按摩;在西藥中既長期用過安慰劑,又長期用過治療劑;在中藥中既用過寒涼劑,又用過溫熱劑,既用過補益劑,又用過瀉下劑等等,但臨床效果一直不夠理想。

這些癥狀表現(xiàn)雖然有六個方面,但從病機上看大多具有一個共同特點——氣機的升降失常,而氣機升降失常的關(guān)鍵臟腑是肝膽,所以在治療上從肝著手有著重要意義。

[ 本帖最后由 雪山來客 于 2009/7/30 17:16 編輯 www.gydjdsj.org.cn/wsj/]
-----------如上所述,由于肝在人體的生理功能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疑難疾病的發(fā)病、癥狀表現(xiàn)、疾病發(fā)生后的各種復雜變化無不與肝有關(guān),因此治療疑難疾病時大多從肝入手或在其他治療方法中佐入治肝之品。

治肝的方法,從《內(nèi)經(jīng)》開始即指出了肝實宜瀉、肝虛宜補的治療大法,其后歷代醫(yī)家均有所論述,其中論述最為詳盡的應首推清代的王泰林氏。

他指出:肝氣之治最常用者是疏肝理氣,癥見肝氣自郁本經(jīng),兩脅作脹,或見疼痛,得暖則舒,藥如香附、郁金、蘇梗、青皮、橘葉之屬;如其兼挾寒者,加吳茱萸;兼挾熱者,加丹皮、山梔;兼挾痰者,加半夏、茯苓。

如疏肝不應,蓋由營氣痹窒,絡脈瘀阻、癥見脅脅不舒,脹痛刺痛,這是病久入絡之癥,即宜用疏肝通絡法,藥如旋復花、新絳、當歸身、桃仁澤蘭葉等;
如其肝氣脹甚,疏之不應,反而更甚者,這是肝失柔順之常,一偏而為剛強,不能再用疏肝理氣方法,因為香燥容易傷陰,當改從柔肝入手,藥如當歸、枸杞子、柏子仁、淮牛膝;如兼熱化者,加天冬、生地;兼挾寒者,加蓯蓉、肉桂濡潤養(yǎng)營,柔順肝木;

如肝氣旺而中氣虛者,是肝苦急而胃氣亦失其沖和之常,木旺侮土。當用緩肝方法,藥如炙甘草、白芍、大棗、橘餅、淮小麥,緩肝之急,又甘以緩中;
肝氣乘脾,脘腹脹痛者,這是土虛又招木侮,氣機為之痹阻,應用培土瀉木方法,藥如六君子湯加吳茱萸、白芍藥、木香,培中土而助健運,泄肝木而理氣機;
如肝氣乘胃,脘痛嘔酸者,這是肝郁氣逆,挾火犯胃,當用泄肝和胃方法、藥如二陳湯加左金丸,或白蔻仁、金鈐子和胃陣逆,疏泄肝氣;

如肝氣沖于心,熱厥心痛者,這是肝郁化火,氣火上逆,應用泄肝方法,藥如金鈴子延胡、吳茱萸、川連;兼寒者,去川連,加川椒、桂枝或官桂;如寒熱兼有者,仍入川連,或再加白芍藥,蓋苦辛酸配伍為泄肝氣以平?jīng)_逆的主要方法;
如肝氣上沖于肺,突然發(fā)生脅痛,氣上逆而喘,這是肝氣反侮,肺失肅降,宜用抑肝方法,藥如吳萸汁炒桑白皮、蘇梗、杏仁、橘紅之屬,抑肝之逆,肅降肺氣。

肝風一虛,多見上冒巔頂,頭痛目眩,亦能旁竄四肢,筋脈掣引,肢麻肉瞤,而肝風上冒者,陽亢居多;旁竄者,血虛為多。因為內(nèi)風多從火出,而氣有余便是火,所以說肝氣、肝風、肝火三者是同出異名,不過見癥略異,治法亦有差別。

如肝風初起,頭暈目眩者,可用熄風和陽方法,藥如羊角、丹皮、菊花、鉤藤、草決明、石決明、白蒺,這是涼肝瀉火以熄風陽法。
如其熄風和陽不應,風陽仍然上亢,改用熄風潛陽方法,藥如牡蠣、生地、女貞子、元參、白芍藥、甘菊花、阿膠滋腎涼肝,介類潛陽,這是養(yǎng)陰配陽,亦寓重以鎮(zhèn)逆之意。

如其肝風上逆,又中虛氣餒,納谷日少者,這是土虛不能植木,宜兩顧肝胃,用培土寧風方法,藥如人參、甘草、麥冬、白芍藥、甘菊花、玉竹,滋助陽明氣陰,柔泄厥陰風木,其實這是一種緩肝方法,不過,這里較前去掉橘餅的理氣,加用麥冬、甘菊花、玉竹重視柔肝熄風了。

如肝風旁竄四肢,筋脈掣引,并見麻木者,這是血少絡虛,當用養(yǎng)肝方法,藥如生地、歸身、枸杞子、淮牛膝、天麻、制首烏、三角胡麻,養(yǎng)血熄風,即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義。

如為風虛頭重,眩暈苦極,飲食不知谷味,這是中焦虛餒,陽氣不升,髓海不足,虛風內(nèi)動之證,治宜溫中暖土,振奮陽氣,以御風寒,藥如《金匱要略》所載《近效》白術(shù)湯,用白術(shù)、炮附子、炙甘草、生姜、大棗煎服,這種方法實際是溫補中陽,并非治肝,因為這種虛風,既不屬肝,亦非外風,乃陽虛生寒,清陽不能上升,所以頭重作眩,有似風狀,實非肝風,因此名曰虛風。

肝火為病,火性燔灼,能游行于三焦,使一身上下內(nèi)外皆病,見癥錯綜,難以悉舉,如目紅顴赤,痙厥狂躁,淋秘瘡瘍,善饑煩渴,嘔吐不寐,上下血溢等等皆是;
如肝火燔灼,上逆為患,首先宜用清肝方法,藥如羚羊角、丹皮、黑山梔、黃芩、竹葉、連翹、夏枯草,清火涼肝;

如清肝不應,肝火尚然熾張者,改用瀉肝方法,藥如龍膽瀉肝湯、瀉青丸、當歸龍薈丸之類,苦寒直折其火;
肝火上炎,清之不應,則火必傷陰,并侮肺金,當改用制肝方法,藥如北沙參麥門冬、石斛、枇杷葉、天門冬、玉竹、石決明,清養(yǎng)肺金,使肅降有權(quán),以制木火之亢逆:

如肝火燔灼,屬于實熱,則清肝而外,還可采用瀉子方法,即清肝兼瀉火,藥如甘草、黃連,所謂實則瀉其子,反之,肝火上逆,心是由于腎水虧損,陰血不能滋養(yǎng)肝木,以致陰虛火旺,這是虛火,用單純清肝方法是不應的,當用補母方法,即滋補腎水以養(yǎng)肝木,藥如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之類,所謂虛則補其母;
如為郁怒傷肝,氣逆動火,煩熱不安,脅痛脹滿,甚至動血等證,應用化肝方法,藥如陳皮、表皮、丹皮、山梔、芍藥、澤瀉、貝母。張景岳名之為化肝煎,這是清化肝經(jīng)之郁火。

如肝經(jīng)有寒,嘔吐清涎,肝氣上逆者,又當用溫肝方法,藥如肉桂、吳茱萸、蜀椒;如兼見中虛胃寒者,再加人參、干姜,即為大建中湯方法。
另外,尚有補肝、鎮(zhèn)肝,斂肝三法,無論肝氣、肝風、肝火,均可相其機宜,配合應用。補肝之藥,如制首烏、菟絲子、拘杞子、棗仁山萸肉、黑芝麻、沙苑蒺藜等;鎮(zhèn)肝之藥,如石決明、牡蠣、龍骨、龍齒、金箔、青代赭石、磁石之類;斂肝之藥如烏梅、白芍藥、木瓜等。

更有平肝、散肝、搜肝三法,亦是臨床上常用的,平肝藥如金鈐子、蒺藜、鉤藤、橘葉,散肝藥如逍遙散,經(jīng)云:“木郁達之”,又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即是散肝之意,搜肝藥如天麻、羌活、獨活、薄荷蔓荊子、肪風、荊芥、僵蠶、蟬蛻、白附子,這是搜肝方法,因為有些肝風病人,每每是先有內(nèi)風,而后感召外風,亦有外風引動內(nèi)風的,所以肝風門中病情每多挾雜,因此搜風之藥亦常配伍應用。

至于補肝方法,亦有很多講究,如補肝陰用地黃、白芍藥、烏梅;補肝陽,用肉桂、川椒、肉蓯蓉;補肝血,用當歸、川斷、牛膝、川芎;補肝氣,用天麻、白術(shù)、菊花、生姜、細辛杜仲、羊肝等。

[ 本帖最后由 雪山來客 于 2009/7/30 17:19 編輯 www.gydjdsj.org.cn/shouyi/]
-----------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在疑難病的辨證論治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按照基本理論提出的基本論點,對所有證候進行綜合分析:
在綜合分析所有的證侯時,一般采用一元化的解釋方法去解釋疾病出現(xiàn)的所有證候,例如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證見頭暈胸滿,心煩心悸,疲乏無力,口苦咽干,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脈弦而結(jié),稍滑者,既可解釋為氣虛、肝郁。又可解釋為心氣不足,但是如果綜合起來分析,仲景所謂少陽證均可解釋所有出現(xiàn)的癥狀,那么我們就應從少陽膽去辨證治療。又如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頭暈不敢站立,甚或暈倒,疲乏軟弱,舌苔薄白,脈遲緩,若單純從頭暈來看既可解釋為氣虛,又可解釋為風痰,但若將所有癥候進行綜合分析后,完全符合陽虛濕濁阻滯的《近效方》術(shù)附湯證,那么我們就應從陽虛濕濁阻滯上去辨證治療。

二、按照基本理論對出現(xiàn)的癥狀進行分析:
例如由于肝在脅下,膽附其中,為將軍之官,藏魂之處,藏血之臟,主筋,在五行屬木,主動,主升,開竅于目,在志為怒,華在爪,其生理功能主要是調(diào)暢情志、貯藏血液,所以肝病之后的表現(xiàn)常常有眩暈、眼花、巔頂痛、乳房痛、兩脅痛、小腹痛、囊腫疼痛、關(guān)節(jié)不利、筋攣拘急、抽搐、四肢麻木、急躁易怒等,那么如果疑難疾病出現(xiàn)以上癥狀時當然也應該診斷為有肝病或肝癥。
又因肝病常常有肝氣郁結(jié)、肝火上炎、肝血虛虧、肝陽上亢、肝風內(nèi)動等的不同,所以出現(xiàn)的癥狀又有各種不同特點,其中肝氣郁結(jié)者,常常表現(xiàn)為胸脅苦滿或脅痛,頭暈,喜嘆氣,脈沉弦;
肝火上炎者,常常表現(xiàn)為脅痛,眩暈,頭脹痛,狂怒,耳鳴耳聾,脈弦數(shù);
肝血虛虧者,常常表現(xiàn)為眩暈,目花,兩目干澀,視物模糊不清,肢體麻木不仁,關(guān)節(jié)屈伸不利;虛風內(nèi)動者,常常表現(xiàn)為皮膚瘙癢或筋攣,肉瞤,瘈疭;
肝陽上亢者,常常表現(xiàn)為眩暈耳鳴,面赤,目赤目糊,情緒容易激動;
肝風內(nèi)動者,常常表現(xiàn)為手足震顫,抽搐,或為筋惕肉瞤,或為手足蠕動;
寒滯肝脈者,常常表現(xiàn)為少腹脹痛,睪丸脹墜,陰囊收縮;
肝氣犯胃者,常常表現(xiàn)為胸脘滿悶時痛,兩脅竄痛,食入不化,噯氣泛酸;
肝脾不和者,常常表現(xiàn)為不思飲食,腹脹腸鳴,便溏;
肝膽不寧者,常常表現(xiàn)為虛煩不寐,或惡夢驚恐,觸事易驚易怒,短氣乏力,目視不明口苦;
腎陰虛者,常常表現(xiàn)為頭眩目干,腰膝酸軟,五心煩熱等等。所以我們診斷肝病的性質(zhì)時,常常應綜合其中要點二三個,正如仲景在《傷寒論》中所說:“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即可診為肝病和肝的某種特性病。

三、綜合分析時一定要善于抓住疾病發(fā)展的總趨勢:
有的患者盡管敘述的癥狀極其繁多,初看起來,真好象諸臟之癥均見,諸經(jīng)之證共存,或氣血同有,或寒熱并存,很難確定正確的診斷,但仔細分析起來它的總趨勢卻是—個。
例如:某些久治不愈的虹膜睫狀體炎,證見頭暈頭痛,眼痛目赤,瞳仁縮小,胸滿煩躁,心悸失眠,疲乏無力,腰背困痛,小便黃赤,若從心悸失眠來看像病在心,若從腰痛、瞳仁為病來看又很像病在腎,但若把所有的癥狀一綜合,按照一元化的解釋一分析,就會得出結(jié)論其病的主要病位不是在心,也不是在腎,而是在肝。
又如:某些動脈硬化引起的舞蹈病,除四肢不斷的作規(guī)則和無意義的不自主運動及呶嘴、眨眼、吐舌、擠眉等外,并見胃脘疼痛,時而嘔吐,燒心泛酸,食欲不振,疲乏無力,飲食難化,以及夏季手足心煩熱,冬季四肢厥冷,此證若粗略一看必定得出病在肝的結(jié)淪,但若從病程很久和胃脘疼痛,燒心泛酸,飲食治化,以及夏季手足心煩熱,冬季四肢厥冷等—看,就不難得出結(jié)論是病在脾,即脾虛而肝木來乘的總結(jié)論,而確定出健脾抑肝總治則。

四、癥狀繁雜,很多癥狀在性質(zhì)上相互矛盾時,應以脈作為決定疾病性質(zhì)的關(guān)鍵:
有的疾病在癥狀表現(xiàn)上既有寒、又有熱;既有虛,又有實,既有此經(jīng)此絡,又有彼經(jīng)彼絡,既有這個臟腑,又有那個臟腑的表現(xiàn),臨床辨證時很治確定其何者為主,何者為次。根據(jù)經(jīng)驗來看,若明查脈象就可確定主次,即脈為寒者以寒為主,脈為熱者以熱為主,脈為虛者以虛為主,脈為實者以實為主,脈為肝者以肝為主,脈為脾者以脾為主等。
例如:有些癥見胸脅、胃脘滿脹,氣短心煩,或時見胃脘疼痛,頭暈納呆,疲乏無力的疾病,從總的趨勢看是肝胃不和的疾病,但這里面有一個是肝病及脾胃和脾胃及肝的不同,此時若不診脈則很難確定診斷,若結(jié)合脈象就可以迎刃而解,即脈沉者,為肝氣郁結(jié),治宜柴胡疏肝散;脈弦緊者,為肝胃不和,寒濕不化,治宜柴平湯;若脈兼澀者,為寒多,治宜再加肉桂、干姜;脈濡緩者,為脾虛木乘,治宜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柴胡、白芍、當歸;脈沉弦細澀尤甚于右脈者,為脾胃虛寒,木邪來乘,治宜用小建中湯;兩脈弦者,為肝脾不和,治宜用逍遙散;沉而緩者,為睥胃寒濕氣滯,治宜用沉香降氣湯或木香、砂仁、蔻仁,蘇葉菖蒲;脈虛大者,為氣陰俱虛,肝氣郁結(jié),治宜用加味一貫煎等。又如尿急、尿頻、尿痛為主的泌尿系感染,—般來講以膀胱濕熱者為多,故多以八正散進行治療,但是慢性或反復發(fā)作的慢性泌尿系感染,則往往效果不明顯,這是辨證不清,認證不明所致,此時若能結(jié)合脈象去辨證,常?梢垣@得滿意的結(jié)論,取得比較滿意的治療效果。譬如脈沉者,為膀胱氣滯,可用理氣通淋方;脈沉弦者,為肝郁氣滯,氣郁化火,可用丹桅逍遙散;脈沉細尺大者,為肝膽濕熱下注,治宜用龍膽瀉肝丸;脈細澀者,為腎陽虧損,可用金匱腎氣加土茯苓、肉蓯蓉;脈弦數(shù)者為肝膽濕熱下注,治宜用龍膽瀉肝丸;脈細數(shù)者,為腎虛濕熱,治宜用知柏地黃丸;脈弦澀不調(diào)者,治宜用通關(guān)丸等。

五、癥狀復雜,虛實俱見者,應以脈、色為決定虛實多少的關(guān)鍵:
有的疾病患者主訴的癥狀異常復雜,甚至有的半天也敘述不完他的全部痛苦,這種疾病如果單憑癥狀去辨證論治常常會形成頭痛醫(yī)頭,腳痛治腳的現(xiàn)象,由于脈、色是五臟六腑氣血的外在反映,是不依個人的敘述而改變的,所以必須以色、脈為衡量疾病性質(zhì)的關(guān)鍵。例如長期不愈的再生障礙性貧血,疲乏無力,自汗盜汗,吐血衄血,肌衄,血色素僅5克左右,心悸氣短者,從癥狀看很象一個血虛為主的疾病,但是有的應用養(yǎng)血之劑不但癥狀不見改善,反而日漸加劇,這是為什么呢?只有通過脈、色的所主去解決。
例如:若脈虛大而數(shù),而色晄白者,為氣陰俱虛癥,治宜用芪脈地黃湯;面色萎黃、脈沉細澀者,為脾胃虛寒,氣血俱虛癥,治宜歸芪建中湯、十四味建中湯;面色萎黃,脈沉細緩者,為心脾氣血懼虛,治宜歸脾湯;面色萎黃透青,脈弦細者,為血虛肝郁,治宜逍遙散;脈虛弱,面色微黑者,為腎氣虧損,治宜大菟絲子丸等。長期不愈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趾(指)或足(手)已壞死,疼痛難忍,應用四妙勇安湯。不效者,其病機為何呢?只有通過脈、色結(jié)合才可確診,如面色晄白,脈虛大滑數(shù)者為氣陰俱虛,治宜芪脈地黃湯;若脈沉弦者,為肝郁血虛。郁而化火,治宜丹梔逍遙散等。
六、虛實寒熱癥俱在,脈舌亦難明確診斷者,必求腹診:
有些疾病的自覺癥狀既有虛,又有實;既有寒,又有熱,通過脈象,舌苔舌質(zhì)的診斷亦難明確者,必須通過腹診才能確定其性質(zhì),例如某些休克,神志已經(jīng)昏迷,四肢厥冷,脈伏而不明顯者,怎樣確定診斷呢?只有通過診腹的軟硬壓喃與否才能確診,假若便溏腹軟者,為亡陽,治宜四逆湯,人參四逆湯;腹?jié)M壓痛,按之硬者,為實,治宜通腑瀉下,如承氣湯,九痛丸;痛而滿,按之不硬者,為氣滯血瘀,治宜四逆散等。
又如久瀉不止,一日四五次或十余次,腹冷,舌淡;脈沉細者,若按其腹濡軟不痛,為脾胃虛寒,可用附子理中湯;按其胃脘有壓痛者,為寒實停滯,治療時必予溫下導滯,方可取效。

七、虛實難分,寒熱難明,臟腑難辨者,應求晝夜、四時:
有些疑難疾病,虛實,寒熱。臟腑,經(jīng)絡、氣血均難確定,通過診脈,舌、面色等的診斷亦難確定其性質(zhì)時,我們可以通過癥狀變化與晝夜、四時的關(guān)系去確定。
例如;虛勞癥頭暈乏力,心悸氣短,胃脘疼痛,口干舌燥,面色萎黃,五心煩熱。舌苔黃,舌質(zhì)淡,脈沉弦細者,從癥狀看既有血虛,又有氣虛,既有陰虛,又有陽虛,既有心病,又有脾病、肝病,那么其病究竟在那里?那個臟為主,又那個臟為次,很難明確,此時若結(jié)合四時去分析,?捎卸,即夏季手足心熱,而冬季反冷者,為脾陽虛為主,治宜用十四味建中湯;若冬夏季手足均熱者,以血虛為主,治宜用當歸建中湯加生地、麥冬、玉竹。又如哮喘久治不愈,口渴口干,痰多,舌苔薄黃,脈弦者,其病機究竟為何?若結(jié)合晝夜四時?捎卸。即每至夜間脘腹?jié)M脹者,為挾有寒濕;每至夏季咳喘者,為肺陰虛,前者可用木防己湯,后者可用加減黃芪鱉甲散。

八、認真分析用藥效果,結(jié)合脈證審慎分辨:
醫(yī)者用藥后治療效果的好壞往往是衡量辨證論治正確與否的試金石,一般來講,凡是用藥后取得明顯效果的,其辨證用藥—般是正確的,無有效果或無明顯效果的,其辨證用藥一般是不正確或錯誤的。例如某些看起來完全是一個虛寒證的疾病,應用溫陽散寒之藥治療后,不但癥狀不見改善,反見日漸加重,這就說明該病不是一個虛寒證,而是其他,如果通過審脈、察色,見其色不虛,脈見沉弦者,此必是肝郁所致。又如感冒,癥見頭暈頭痛,全身酸痛,疲乏無力,口苦咽干,汗多,舌苔黃,脈虛大者,若前醫(yī)久用解表之劑無效,個人又應用大劑補益無功時,此必虛實并見,藥過病所之所為,治宜宗李東垣提出的制方原則,小量多用,恰到好處即可。
以上方法不但是治療疑難病時的原則,而且是檢查疑難疾病的肝病證候和肝病為主的方法,這些方法不但可以確定出是肝病為主,還是他臟疾病為主;還可確定是虛為主,還是實為主;是寒為主,還是熱為主;是表為主,還是里為主;是經(jīng)絡為主,還是臟腑為主;是氣為主,還是血為主;是在上為主,還是在下為主,是上沖為主,還是降下為主。另外還可以確定出臟腑、經(jīng)絡、氣血等之間的關(guān)系,確定出肝病是疑難病中的關(guān)鍵,還是其他。

[ 本帖最后由 雪山來客 于 2009/7/30 17:22 編輯 www.gydjdsj.org.cn/sanji/]
-----------第一節(jié)  疏肝方藥(若嫌字體太小,可點擊本欄右上角字號欄,一般選用14號字體即可)

疏肝方藥主要適用于肝氣郁結(jié)所致的胸脅脹滿,在疏肝方藥中又因其作用的大小不同,分為琉肝理氣和疏肝破氣、疏肝降氣三種,其中疏肝理氣藥主要用于氣滯為主的胸脅或少腹脹滿;疏肝破氣藥主要用于氣滯血瘀或氣滯痰積形成的癥瘕、積塊,疏肝降氣藥主要用于肝郁氣滯,逆氣上沖的頭暈頭痛、胸滿胸痛、呃逆等,
一、疏肝藥

(一)疏肝理氣藥
柴胡,苦辛微寒。本品主入氣分,兼入血分,主入膽經(jīng)、三焦,兼入肝經(jīng)故既用于肝膽三焦氣滯所致的胸脅苦滿、胸脅竄痛,寒熱往來,又用于氣血郁滯的月經(jīng)失調(diào),胸脅疼痛,少腹疼痛。又能使血分之郁結(jié)透過氣分而解,故血分郁結(jié)之癥,多佐用柴胡,此外,由于柴胡既辛且苦,能解郁升陽,且微降陰,故升降失常之癥多用,然因其升多于降,故陽亢者宜少用。
香附,辛平。本品主入氣分,兼入血分,既用于肝氣郁結(jié)緒的脅肋脹滿、疼痛,少腹脹滿、疼痛;又用于血分氣郁的月經(jīng)失調(diào),乳房疼痛,少腹疼痛,而因其主入肝經(jīng),故對左脅、左少腹疼痛脹滿者尤效。
川芎,辛溫。本品主入氣分,又入血分,能上達巔頂,下至少腹,且能外散風寒,內(nèi)行氣血,故既可用于肝氣郁滯的胸脅脹滿、疼痛,又可用于氣滯血淤的胸脅疼痛,少腹疼痛,以及外寒閉郁,肝木失達的身痛、頭痛、胸滿胸痛等。
烏藥,辛溫。本品琉肝理氣,且能散寒止痛,既可上行胸脘,又可下行小腹,而尤以治療小腹?jié)M痛為最效。
郁金,辛苦寒。本品既理氣,又活血,故既可用于氣滯的胸脅滿痛,又可用于淤血所致的胸脅滿痛,又能理肺氣,故尤善于治療右脅滿痛,此外,能化濕退黃、開心竅,故常用于濕熱郁滯的黃疸,痰濕或氣滯血淤所致的昏迷、失語等。
蘇葉,辛溫。本品既舒肝,又理脾,既疏散風寒,又化濕濁,故常用于風寒閉郁,肝氣不舒的胸脘痞滿,又可用痰濕穢濁所致的肝脾郁滯,胸脘滿脹,咽喉不利,惡心嘔吐等。
紫蘇,辛溫。本品功用同蘇葉,然其理氣化濁,疏散風寒之功均較蘇葉為差。
蘇梗,辛溫。功用同蘇葉,但疏散風寒、理氣化濁的功效均較蘇葉為差。惟以理氣之功見長,故多用于肝脾氣郁的胸脘痞滿,咽喉不利。
陳皮,辛苦溫。本品主入肺脾,兼能疏肝、化痰、燥濕,故尤善于治療痰濕郁滯于肝肺、肝脾所致的胸脅、胃院滿脹和痰核流注。
香櫞,辛苦酸溫。本品功用與陳皮近似,惟其醒脾、化痰、燥濕之功不如陳皮,而舒肝理氣之功卻較陳皮為優(yōu),尤善用于治療肝郁氣滯所致的胸脅苦滿,全身竄痛,手足憋脹,手足麻木,咽喉不利。
fo手,辛苦溫。本品功用與香櫞同,但治療肝郁氣滯或痰濕郁滯所致全身竄痛、手足麻木的功用優(yōu)于香櫞。
枳殼,苦辛微寒。本品主入肺睥胃經(jīng),兼能疏理肝氣,用于肝肺或肝脾氣郁的胸滿,脘腹?jié)M脹和手足憋脹,手足麻木。
木香,辛苦溫。本品主入睥胃大腸,兼入肝膽,既溫又散,且能化濕濁,故善用于寒濕郁滯脾胃肝膽的脘腹?jié)M脹和胸腹?jié)M脹兼有脅痛者。
川楝子,苦寒。本品疏肝而瀉火,且有較好的止痛作用,尤善于治療肝經(jīng)郁火的脅痛、腹痛、疝痛。
荔枝核,甘澀溫。本品行散肝經(jīng)少腹之滯氣,兼能散寒,尤善于治療少腹寒痛、痛經(jīng)、疝痛。
玫瑰花,甘苦溫。本品既舒肝理氣,又能活血通絡,但其活血,理氣的功效均較小,而又善于行散,故尤善于治療氣虛或氣血俱虛癥兼有的胸脅滿脹或脹癰,全身竄痛,手足憋張,麻木,疼痛等。
代代花,甘微苦。本品疏肝理氣,而又有和胃之功,尤善于治療肝氣郁滯的胸中痞滿,咽喉不利和肝胃氣郁的胸脘脹滿和手足憋脹。
葛根,甘辛涼。本品主入脾胃,而兼入肝經(jīng),既能助肝脾陽氣津液之上升,又能解郁火之上逆,故尤善于治療肝郁氣結(jié)的煩熱上逆,寒熱氣逆,氣短心煩。
青蒿,苦辛寒。本品主入肝經(jīng)陰分,善于將陰分郁火透過氣分而解,故適用于肝經(jīng)陰分郁結(jié)的胸滿煩熱或寒熱陣作或煩熱陣陣而發(fā)。
厚樸,苦辛溫。本品主入脾胃肺大腸,而兼能舒肝、除濕、化痰,故尤善于治療濕濁阻滯,肝脾阻郁或肝腎阻郁的脘腹脹滿。
白蔻仁,辛溫。本品主入肺脾胃經(jīng),善于醒脾化濕,兼能舒肝,故尤多用于治療濕濁不化或脾胃氣滯兼有肝氣不舒的胸脅,胃脘俱見脹滿者。
橘葉,辛苦平。本品疏肝理氣兼能散結(jié),尤善于治療胸脅乳房、頸部兩側(cè)的疼痛、結(jié)塊等,
橘絡,甘苦平。本品疏肝理氣兼能化痰通絡,其疏肝理氣之功雖較一般理氣藥為差,然其化痰通絡之功卻較好,故尤多用于肝氣郁結(jié)的胸痛、手足麻木,尤其是指趾的麻木。
橘核,苦平。本品善理下焦肝氣,而兼有散結(jié)之效,尤多用于少腹脹痛、痛經(jīng)、睪丸腫痛。
絲瓜絡,甘平。本品入肺肝,善于通絡化痰,尤善于治療肝肺氣郁的胸脅疼痛及四肢麻木、疼痛等。
麥芽,甘平。本品和中消食,兼能舒肝理氣,尤善于治療肝脾郁滯的胸脅滿痛而兼噯氣酸腐之味者。
檀香,辛溫。本品主入脾胃,兼能理肝,故尤善于治療脾胃寒濕郁滯而兼肝郁氣滯的胸脘脹滿疼痛。
薤白,辛苦溫。本品主入肺胃,尤以寬胸見長,兼能理肝,故多用于寒痰閉塞于胸部而兼肝氣郁結(jié)的胸滿悶或胸部滿痛者。
桔梗,苦辛平。本品主入肺經(jīng),善于寬胸理氣化痰,與杏仁、枳殼相配兼能理肝肺之氣,治療肝肺氣郁的胸滿胸痛和咽喉不利,咽喉疼痛。
瓜蔞,甘寒。本品主入肺胃,兼能舒肝理氣化痰散結(jié),故用于肝肺氣郁的胸滿胸痛,乳房腫痛等。
杏仁,苦微溫。本品宣降肺氣,而兼能理肝,尤善用于肝肺氣郁的胸滿,逆氣上沖。
合歡花,甘平。本品以安神見長,而兼能舒肝理氣。尤善于治療肝氣郁結(jié)之失眠癥。
青皮,量大則破氣,量小則舒肝理氣。其破氣之功見破氣節(jié)。
枳實,量大則破氣,量小則舒氣,其破氣之功見破氣節(jié)。
具有疏肝理氣的還有:姜黃、白蒺藜、白芍、防風、木瓜、獨活、旋復花、元胡乳香、薄菏、吳茱萸、茴香。請參見有關(guān)章節(jié)。
(二)疏肝破氣藥青皮,苦辛溫。本品主入肝經(jīng),善于疏肝破氣,化痰散結(jié),尤善于治療肝氣郁結(jié)的胸肋疼痛,乳房結(jié)塊,脅下腫塊,而對左惻脅痛,乳房脹痛者,其效更佳。
枳實,苦辛微寒。本品主入脾胃,兼能舒肝破氣,且能化痰消積,故尤善于治療肝胃氣滯,痰食積滯。胃脘有壓痛,而脈沉或沉伏者。
三棱,苦平。本品破氣破血,適用于氣滯血淤所致的癥瘕積聚,胸脅疼痛。
莪術(shù),辛苦溫。本品破氣破血,適用于氣滯血淤所致的癥瘕積聚,胸脅疼痛。三棱、莪術(shù)功用近似,又常配合應用以增加破血破氣之功,然三棱長于破氣,莪術(shù)長于破血,
(三)疏肝降氣藥
沉香。辛苦溫。本品主入脾胃腎經(jīng),兼能舒肝降氣,又能散寒納氣尤善用于肝氣郁結(jié),逆氣上沖的胸脅滿痛。逆氣上沖,甚或厥逆,以及肝胃氣逆的嘔吐,噯氣,肝腎氣逆所致的氣喘,咳嗽等。
旋復花,苦辛咸微溫。本品主入肺與脾胃,兼能舒肝通絡,降氣,故多用于肝肺氣郁逆氣上沖的咳嗽。平臥時加重或兼胸脅疼痛和肝脾氣郁,逆氣上沖的頭暈頭痛,呃逆噯氣者。
具有疏肝降氣功能的藥還有枳實、枳殼,川楝子、瓜蔞、杏仁、降香,參見有關(guān)章節(jié)。



二、疏肝方
(一)疏肝理氣方
1.小柴胡湯
組成:柴胡10克 半夏10克黃芩10克黨參10克草6克生姜10克大棗5個
適應癥:肝郁氣滯,胸脅苦滿,心煩惡心,口苦咽干,舌苔白,脈弦或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口苦咽干,脈弦者。
加減法:若胸滿氣短,心悸,脈弦滑而結(jié)者,加瓜蔞15克,若全身酸困,尤以肩背沉重,疼痛為甚者,加桂枝10克、白芍10克;若脈弦而結(jié)或兼澀者,加桂枝10克,胃脘悸動,逆氣上沖脈弦澀結(jié)者,加桂枝10克,茯苓10克;若惡心嘔吐較重,頭暈者,加薄荷6克,若胸脅苦滿,咳嗽,平臥或夜間咳嗽加重者,去黨參、生姜、大棗、甘草,加干姜4克、五味子10克,若全身滿布疣而微癢者,加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薏米40克;若脈弦而澀者,加干姜4克;若兼胃脘滿痛者,加丹參15克、檀香10克、砂仁10克。
按:此方加減可用于少陽外感,泌尿系感染、心肌炎、冠心病、心律失常、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多疣、慢性蕁麻疹、神經(jīng)官能癥等屬于肝郁氣滯癥者。
2.柴胡疏肝散
組成:柴胡10克 枳實10克 白芍10克 甘草10克 陳皮10克 木香10克香附10克
適應癥:肝氣郁滯,胸脅苦滿,氣短,或氣短胸部如窒塞感,喜嘆氣口淡乏味,舌苔薄白,脈沉或伏,或胸、腹?jié)M,氣短,頭暈,舌苔白,脈沉者。
按:此方加減可用于神經(jīng)官能癥、冠心病和某些休克見有腹?jié)M等屬于肝郁氣滯癥者。
3.柴平湯
組成: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黃芩10克 黨參10克 甘草6克 生姜3片大棗5個蒼術(shù)10克 厚樸10克 陳皮10克
適應癥:肝胃不和,頭暈頭脹,胸滿心煩,口苦咽干,胃脘滿脹,大便稀溏,或嘔吐泄瀉,寒熱往來,舌苔白或黃白膩,脈弦緊者。
加減法:若胃脘滿痛,按之痛甚,脈弦緊而澀者,加桂枝10克、干姜4克、大黃3克;無壓痛者,去大黃;若胃脘滿痛,胸脅苦滿,心煩惡心,大便數(shù)日不行,食欲不振,脈弦緊者,加干姜6克、肉桂3克、大黃3克。
按:此方加減可用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腸胃炎、習慣性便秘、胃下垂、胰腺炎、胃腸術(shù)后的后遺癥、糖尿病酮中毒等屬于肝胃不和癥者。
4.逍遙散
組成:柴胡10克 當歸10克 白芍10克 白術(shù)10克 茯苓10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薄荷3克
適應癥:肝郁血虛,胸脅苦滿,頭暈心煩,月經(jīng)失調(diào),脈弦者。
加減法:若月經(jīng)前后不定期,經(jīng)期心煩心悸,頭暈頭脹,口苦干,脈弦小數(shù)者,加丹皮10克,梔子10克;著兼少腹?jié)M痛,五心煩熱,經(jīng)期諸證加劇,脈沉弦澀者,加干姜4克、丹皮10克、梔子10克、香附10克;若心悸而脈時見結(jié)而弦者,加桂枝10克;若少腹一側(cè)或兩側(cè)經(jīng)常疼痛,脈弦澀不調(diào)者,去生姜,加干姜3克:若脅下疼痛,或一側(cè)腹痛,痛則腹瀉,或生氣后則泄瀉者,去生姜,加干姜3克、防風2克;若胃脘脹痛,生氣后加重者,加丹參15克、檀香10克、砂仁10克;若一側(cè)腰、腿疼痛,經(jīng)久不愈,脈弦緊者,去生姜,加干姜4克、狗脊30克;若心煩較重,脈弦數(shù)而時見促或時促時結(jié)者,加丹參15克;心煩易怒,失眠頭暈者,加丹皮10克、梔子10克、炒棗仁15克;胸滿,背困痛,甚或手麻者,加瓜蔞15克:下肢大腿外側(cè)一片麻木者,加白芥于6克;兩側(cè)太陽穴疼痛經(jīng)常發(fā)作者,加丹皮10克、梔子10克、元參30克。
按:此方加減可用于月經(jīng)失調(diào),痛經(jīng)、輸卵管炎、慢性腸炎、潰瘍病、闌尾術(shù)后腸粘連,慢性胃炎、神經(jīng)官能癥、冠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背肌勞損、頸椎骨質(zhì)增生、腰椎骨質(zhì)增生、皮神經(jīng)炎、肋軟骨炎、再生障礙性貧血、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縮窄性大動脈炎等屬于肝郁血虛癥者。
5.四逆香fo二花湯
組成:柴胡10克 枳殼10克 白芍10克 甘草10克玫瑰花10克 代代花10克 香椽10克 fo手10克 黃苓3克
適應癥:肝氣郁滯,胸脅苦滿,手足憋脹,頭暈脹,舌苔白,脈弦滑,或胸脅,全身竄痛,或手足憋脹麻木,或咽喉異物感,或四肢沉重,活動困難,或甲狀腺、舌下腺腫大;或手足厥冷而青紫者。
加減法:若脈弦者,去黃芩,加元參6克;脈弦滑者,加黃芩6克、元參10克;手足麻木或疼痛者,加絲瓜絡10克。
按:此方加減可用于末梢神經(jīng)炎、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神經(jīng)官能癥、甲狀腺或舌下腺的囊腫或炎癥、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雷諾氏病等屬于肝氣郁滯癥者。
6.半夏厚樸湯
組成:半夏10克 厚樸10克 陳皮10克 茯苓10克 蘇葉10克生姜3片
適應癥:肝脾寒濕郁滯,胃脘痞滿,舌苔白,脈沉緩或咽喉有異物感,胃脘痞滿,舌苔白,脈緩者。
加減法;若胃脘痞滿,有悸動感者,加桂枝10克。
按:此方加減可用于癔病、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慢性胃炎等屬于肝脾寒濕郁滯癥者。
7.四逆散
組成;柴胡10克 枳實10克 白芍10克 甘草10克
適應癥:肝氣郁滯,胸脅滿脹,氣短,舌苔白,脈沉或伏者。
加減法:若胸脅苦滿,心煩心悸,心前區(qū)刺痛或悶痛,脈澀而沉或沉弦細結(jié)者,加桂枝10克、薤白10克;若咳嗽氣短,平臥時咳嗽氣短加重者,加五味子10克、干姜5克;若胸滿有窒塞感,呼吸困難,舌苔白,脈沉者,加杏仁10克,桔梗10克、蘇葉6克、陳皮10克,若咽喉干痛,或突然失語者,加桔梗10克、杏仁10克、蘇葉6克、郁金10克、陳皮10克、青皮10克;若胸、咽、喉均憋悶,氣短,舌苔白或黃白,脈弦滑者,加桔梗10克、瓜蔞皮15克、郁金10克、陳皮16克、青皮10克、杏仁10克、蘇葉6克、黃芩10克,若胸悶痛,四肢突然厥逆,脈伏者,加細辛3克、桂枝10克。
按:此方加減可用于冠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癔病性失語、慢性咽炎、慢性喉炎矽肺、休克等,屬于肝氣郁滯癥者。
8.越鞠丸
組成:川芎10克 蒼術(shù)12克 香附10克 梔子10克 神曲10克
適應癥:氣、血、痰、火、濕、食郁結(jié),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吞酸嘔吐,飲食不化,舌苔黃膩,脈滑者。
加減法:若神疲,納呆,食后思睡,甚或心煩懊濃,黃疸者,加麥芽10克、焦山楂10克、茯苓10克、萊菔子10克、半夏10克、陳皮10克、連翹10克;黃疸較重,時見神識朦朧者,加郁金10克。
按:此方加減可用于消化不良、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癥、胃腸術(shù)后并發(fā)癥等屬于六郁癥者。
9.當歸芍藥散
組成:當歸10克 白芍10克 茯苓10克 白術(shù)10克 澤瀉10克川芎10克
適應癥:肝郁血虛,脾濕不化,胸脅微滿,月經(jīng)失調(diào),脈沉弦緩:或兼白帶較多,經(jīng)期腹?jié)M,下肢沉重、或兼尿熱、尿痛者。
加減法:若少腹?jié)M者,加香附10克。
按:此方加減可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輸卵管炎、慢性闌尾炎、闌尾術(shù)后腸粘連、慢性腎炎、慢性腎孟腎炎、前列腺炎等屬于肝郁血虛,脾濕不化癥者。
10.理氣通淋煎
組成:香附10克 烏藥10克 蘇葉6克 陳皮10克 黃芩10克冬葵子10克
適應癥:下焦?jié)駸,氣郁不暢,小腹(jié)M脹,尿熱尿痛,脈沉者。
加減法:若兼肛門下墜感者,加檳榔6克。
按:此方加減可用于慢性膀胱炎、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等屬于下焦?jié)駸,氣滯不暢癥者。
11.枳實桔芍湯
組成;枳實30克 桔梗20克 白芍15克 敗醬草30克
適應癥:急性闌尾炎,急性盆腔炎,證見腹脹腹痛難忍,或兼腹墜脹難忍,脈沉者。
加減法:若脈沉澀者,加白芥子10克。
按:此方加減可用于急性闌尾炎、盆腔炎等屬于氣滯癥者。
12.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組成: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黨參10克 黃芩10克 甘草6克生姜3片大棗5個桂枝10克 茯苓10克 大黃3克 龍骨15克 牡蠣15克
適應癥:肝郁氣滯,濕郁不化,三焦失其運化之職,胸滿煩驚,臥起不安,脈弦緊者。
加減法:若脈弦大緊,心悸,逆氣上沖,或時而煩躁汗出,或頭痛頭暈,耳鳴,或耳聾,或癲癇,或白帶,或陽萎,或縮陽,或縮陰,或遺尿者,加桂枝5克;若上癥脈弦緊而結(jié)者,則桂枝仍為10克;若脈弦緊而澀者,加干姜3克、肉桂10克,去生姜、桂枝。
按:本方加減可用于神經(jīng)官能癥、癲癇、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三又神經(jīng)痛、小舞蹈病、腦血管意外后遺癥、美尼爾氏綜合癥、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盆腔炎、遺尿等屬于肝郁氣滯濕郁不化,上熱下寒證者。
13.橘核丸
組成:橘核10克 川楝子10克 肉桂10克 厚樸10克枳實10克 元胡10克 海藻10克 海帶10克 昆布10克 桃仁10克木香10克烏藥10克
適應癥:氣血郁滯,痰血凝澀,小腹疼痛或睪丸腫硬疼痛,脈沉弦者。
按:本方加減可用于鞘膜積液、睪丸結(jié)核、精索靜脈曲張等屬于氣血郁滯,痰血凝滯癥者。
14.蘇神煎
組成:蘇葉6克 神曲10克
適應癥:肝郁氣滯,飲食不慎,胸滿惡心,脈弦緩者。
按:本方加減用于生氣后飲酒而致的胸脘滿脹,惡心欲吐,食欲不振等屬于肝郁氣滯,濕郁不化癥者。
15.咳嗽遺尿方
組成:柴胡10克 當歸10克 白芍10克 麥冬10克 黨參10克 五味子10克 半夏10克 陳皮10克 青皮10克 紫菀10克黃苓10克
適應癥:肝郁氣滯,痰濕不化,氣陰俱虛,咳嗽遺尿,或咳喘心悸,或胸滿氣短心悸,舌苔白,舌質(zhì)紅,脈虛弦滑者。
按:本方加減可用于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原性心臟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等屬于肝郁氣滯,痰濕不化,氣陰俱虛癥者。
16.參蘇飲
組成:黨參10克 蘇葉10克 陳皮10克 枳殼10克 前胡10克 半夏10克 葛根15克 木香6克 甘草6克 桔梗10克 茯苓10克
適應癥:肝氣郁滯,外受風寒,咳嗽胸滿,鼻塞流涕,脈沉或經(jīng)常遇風即鼻癢鼻塞,噴嚏,或胸滿心煩,脘痞,脈沉者。
按:本方加減可用于過敏性鼻炎、急性支氣管炎、心肌炎等屬于肝郁氣滯,外受風寒癥者。
17.柴胡枳桔湯
組成:柴胡10克 枳殼10克 桔梗10克 甘草6克 郁金10克 青皮10克 薄荷6克
適應癥:氣滯痰郁,胸脅苦滿,咽喉不利,或咳嗽,咽喉疼痛,脈沉滑者。
按:本方加減可用于急性咽炎,急性支氣管炎等屬于氣滯痰郁癥者。,
(二)疏肝破氣方
1.柴胡橘葉煎
組成:柴胡10克 赤芍10克 瓜蔞30克 當歸10克青皮10克 橘葉10克 枳實10克

適應癥:肝郁氣結(jié),痰滯不化,乳房疼痛或乳房結(jié)塊,或乳下有條索狀物,疼痛,按之亦硬痛,或微見紫紅色,脈弦滑者。
加減法:若鎖骨上或頸部淋巴結(jié)腫大者,加夏枯草20克;若乳衄者,加茜草10克,降香10克;若突然乳汁不通者,加王不留行3克。
按:本方加減可用于乳腺增生、乳導管乳頭狀瘤、缺乳、淋巴結(jié)核、慢性淋巴結(jié)炎、靜脈炎等屬于肝郁氣滯,痰凝不化癥者。
2.丹雞黃精湯
組成:丹參30克、當歸10克 柴胡10克 陳皮10克青皮10克 黃精10克 生地10克 蒼術(shù)15克 白術(shù)10克 薄荷3克三棱10克 莪術(shù)10克 夜交藤30克
適應癥:氣滯血淤,痰濕阻滯,胸滿胸痛,心煩心悸,脘腹?jié)M脹,或肝脾腫大,或腹脹腹水,舌苔白,舌有瘀斑,脈弦澀不調(diào)者。
加減法:若脈弦大緊或沉細緩者,加黃芪30克、黨參10克;若胃脘滿脹,矢氣不能者,加萊菔子10克、砂仁10克。
按:本方加減可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肝硬化、肝硬化腹水、慢性肝炎、肥胖癥、心原性肝硬化、多囊肝、多囊腎、腎盂積水、腹部纖維瘤等屬于氣滯血淤,痰濕阻滯癥者。
(三)舒肝降氣方
1.四磨湯
組成:人參19克 烏藥10克 擯榔10克 沉香10克
適應癥:肝郁氣滯,逆氣上沖,心悸氣短,吸氣困難,或突然神志不清,四肢厥冷,呼吸困難,或突然神志不清,四肢厥冷,舌苔白,脈沉或伏者。
加減法:若病情較輕者,去人參,加黨參10克;若胃脘按之有壓痛者,加枳實10克;若按之胃脘有悸動者,加肉桂10克。
按:本方可用于神經(jīng)官能癥、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屬于肝郁氣滯,逆氣上沖證者。
2.沉香降氣湯
組成:沉香10克 砂仁10克 香附10克 炙甘草10克
適應癥:肝胃氣滯,寒濕不化,逆氣上沖,胃脘脹滿,噯氣或呃逆頻頻發(fā)作,舌苔白,脈沉緩或沉弦者。
3.四逆旋復瓜絡湯
組成:柴胡10克 枳實10克 白芍10克旋復花10克 (布包)絲瓜絡10克 前胡10克
適應癥:肝肺氣郁,胸脅滿痛,咳嗽氣逆,脈沉者。
按:本方加減可用于過敏性咳嗽。
第二節(jié)  養(yǎng)肝方藥
養(yǎng)肝方藥主要適用于肝虛所致的頭暈頭痛,視物昏花,筋脈拘攣或癱瘓,耳鳴耳聾,脈虛弦等。在養(yǎng)肝方藥中又因其功用的差異和歸經(jīng)的不同,分為養(yǎng)肝陰方藥,養(yǎng)肝血方藥、陰陽雙補方藥三種。養(yǎng)肝陰方藥主要適用于肝陰不足的目視昏花干澀,頭暈頭痛,筋脈拘攣或癱瘓,脈弦細數(shù);養(yǎng)肝血方藥主要適用于肝血不足的頭暈頭痛,筋脈拘攣,面色萎黃、脈沉弦細;陰陽雙補方藥主要適用于陰陽俱虛的頭暈頭痛,筋痿乏力,脈細弱等。

一、養(yǎng)肝藥
(一)養(yǎng)肝陰藥
生地,甘苦寒。本品養(yǎng)肝腎之陰液,又能降虛火、清實火,既補陰又增液,故常用于肝腎陰虛的頭暈頭痛,目赤腫痛,口干舌燥。此外尚能涼血清熱,治療血熱妄行的吐衄、血熱發(fā)斑等。
元參,苦甘咸寒。本品養(yǎng)肝腎之陰而生津液,善清陰虛浮游于上焦之火熱,治療頭痛目赤,耳聾耳鳴,吐衄,咽喉疼痛、瘰疬,又能潤便,常與生地配合治療無水舟停之便秘。
熟地,甘微溫。本品既補陰,又補血。雖性溫而微平,故善治療血虛、陰虛之腰膝疼痛,頭暈眼花,耳鳴耳聾,筋骨痿軟等。
白芍,苦酸微寒。本品補肝陰,益肝血,且有斂陰平肝之力,尤適用于肝陰不足和肝血不足的筋脈拘攣,疼痛,頭痛頭暈等。
石斛,甘微寒。本品雖主入胃腎,然亦兼入肝,用于肝腎陰虛的目視昏花,目暗,腰膝疼痛,痿軟等。
玉竹,甘平。本品主入肺胃兩經(jīng),亦兼入肝經(jīng),對肝胃陰虛風動的眩暈有殊效。
黃精,甘平。本品主入肺脾腎,兼能入肝,雖以益陰增液為主,兼有益氣之功,尤適用于陰虛為主兼有氣虛的脅痛、頭暈、乏力。
枸杞子,甘平。本品益肝腎之精而微有益氣之功,尤適用于肝腎陰虛為主的頭暈,目視昏花等。
桑椹子,甘寒。本品滋陰養(yǎng)液,且有補血之功。然以滋潤見長,故可用于肝陰不足的頭暈目暗,須發(fā)早白。
旱蓮草,甘酸寒。本品雖能滋陰,然其補陰之力較差,而清熱涼血之功較優(yōu),尤適用于陰虛有熱的頭暈目眩和血熱妄行的尿血、便血、崩漏。
女貞子,甘苦涼。本品滋補肝腎之功近于生地,但其補益、清熱之功均較生地為差,可用于頭暈目眩,午后潮熱,視力減退等癥。
龜板,甘咸寒。本品滋補肝腎而潛陽熄風,且有補骨益髓之效,故適用于肝腎陰虛,髓海不足的頭暈頭痛,煩躁易怒,筋骨痿軟,抽搐瘈瘲。
龜板膠,同龜板。但潛陽清熱之功不如龜板,補血益精之力較龜板為妤。
鱉甲,咸寒。與龜板作用近似,但滋陰壯骨潛陽之功不如龜板,軟堅清熱之功較龜板為優(yōu),故尤多用于癥瘕積聚、骨蒸勞熱等證。
鱉甲膠,功用同鱉甲,但補益之功較鱉甲為優(yōu)。
脊髓,甘寒。補肝腎,益精髓,尤善用于骨蒸勞熱,消渴、瘡瘍。
芝麻,甘平。本品補陰而微有養(yǎng)血之功,故善用于肝陰不足或肝血不足的頭鬢早白,眩暈等。
五味子,酸溫。本品主入肺心腎,然亦入肝,故尤適用于肝腎俱虛的頭暈,目視昏花,筋骨痿軟,又能斂陰益氣,故常用于精或精氣虛脫證。
烏梅,酸平。本品入肝斂陰生津,用于肝陰不足或陰液突然脫失所致的筋脈拘攣、疼痛、脅痛等。
山茱萸,酸微溫。本品補陰斂陰,微有益氣之力,故常用于肝腎俱虛的腰膝酸痛,痿軟無力,頭暈,目視昏花等。山榮萸與五味子功用近似,但五味子偏于入肺心,山茱萸偏于入肝腎。
覆盆子,甘酸微溫。本品雖補肝腎之陰,而又有益陽之力,且有斂精明目之效,故尤適用于肝腎俱虛的目視昏花,
加皮,辛苦溫。本品補肝腎而善強筋,且能祛濕散風,故適用于肝腎不足的腰膝疼痛,痿軟無力,肝腎不足寒濕傷筋的筋骨痿軟,以及風濕所致筋脈拘攣,疼痛、麻木等。
木瓜,酸溫。本品入肝脾,既養(yǎng)陰斂陰,又除濕疏筋,故尤善于治療寒濕或濕熱傷陰所致的筋脈拘攣,痿軟乏力等。
(二)養(yǎng)肝血藥
當歸,甘辛溫。本品既養(yǎng)血又活血,故尤適用于肝血不足的頭暈心悸,面色萎黃,疲乏無力,筋脈拘急,疼痛,以及兼有淤血阻滯的疼痛、麻木等。
熟地。本品補血而膩滯,養(yǎng)血而守陰,故善用于血虛而陰不守的癥侯。
白芍。本品補血而斂陰,尤善于治療血虛而陰血不足的筋脈拘攣、麻木、吐血衄血等。
阿膠,甘平。本品補血益陰,且有柔肝止血之效,尤善于治療血虛、陰虛的筋骨痿軟,頭暈乏力和虛風內(nèi)動的瘈瘲搐搦。
何首烏?喔饰亍1酒费a陰而不傷陽,養(yǎng)血兼能祛風,適用于肝腎俱虛頭暈眼黑,須發(fā)早白,筋骨痿軟,記憶力衰退,以及血虛生風的皮膚病,瘡瘍等。
鹿角膠,甘咸溫。本品養(yǎng)肝腎,益精血,助陽氣,適用于精血虧損或陰陽俱虛的面色萎黃,頭暈乏力,腰膝酸軟,筋骨痿軟等。
雞血藤,苦微甘溫。本品補血行血,舒筋通絡,而以行血通絡見長,尤適用于血虛而筋脈拘攣的疼痛,屈伸不利。
龜板膠、黑芝麻,參見養(yǎng)肝陰藥。
(三)陰陽雙補藥
杜仲,甘溫。本品平補肝腎,強筋骨,適用于陰陽俱虛的筋骨痿軟,腰脊疼痛,又有微微祛風之力,故對風寒外客傷及筋骨的腰腿疼痛尤效。
續(xù)斷,苦甘辛溫。本品補肝腎,既補陰又益陽,既續(xù)筋又活血,故尤善用于肝腎俱虛的腰膝疼痛,痿軟乏力,骨斷筋折的疼痛,以及風寒濕邪所致的腰膝疼痛。
狗脊,苦甘溫。本品補陰益阻,兼能祛風濕,通血脈,適用于肝腎虛損的腰背疼痛、膚打損傷的腰脊疼痛,筋骨疼痛,并有溫腎降火之效,可用于腎虛之火熱上沖頭痛,項強、腰痛等。
菟絲子,辛甘平。本品補肝腎之陰而兼益陽,尤對肝腎俱虛的腰脊疼痛,筋骨痿軟,目視昏花有效。
沙苑子,甘溫。本品補肝腎之陰兼有溫陽散寒之力,又有固澀精氣之功,尤適用于精氣虧損的目視不明,頭暈眼花等。
桑寄生,苦平。本品補肝腎,兼能祛風通絡,且有補陰益陽之效,故適用于肝腎俱虛的腰膝疼痛,痿軟無力和風濕所致的腰膀疼痛。
鹿茸,甘咸溫。本品補肝腎,益精血,強筋骨,其溫陽之功較補精血之功為勝,故尤適用于精血虧損,閑氣虛衰的腰脊疼痛,痿軟無力,頭暈耳鳴等。
鹿角膠,參見養(yǎng)肝血藥。
巴戟天,辛甘微溫。本品主入腎經(jīng),兼有補肝之力,其雖助陽散寒,亦熊益陰強筋,故常用于肝腎俱虛的腰腿疼痛,下肢痿軟。又有祛風濕之效,故可用于肝腎俱虛兼有風濕的腰腿疼痛。
肉蓯蓉,甘咸溫。本品主入腎經(jīng),兼能補肝,溫陽而兼能益陰,但重在補陽,尤善于治療肝腎虧損的腰脊疼痛,筋骨痿軟等。
yin羊藿,辛甘溫。本品以補肝腎之陽為主,補陰主力甚微,又有祛風濕之功,故尤適用于肝腎陽虛兼風濕的腰膝無力。
骨碎補,苦溫。本品補肝腎之陽氣,兼有益陰降火之效,可用于肝腎俱虛的腰脊疼痛,牙痛頭痛、耳鳴;又有活血續(xù)筋之功,可用于跌打損傷的骨斷筋折等。
還有山茱萸、五味子,參見養(yǎng)肝陰藥。

[ 本帖最后由 雪山來客 于 2009/8/2 09:28 編輯 www.gydjdsj.org.cn/hushi/]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