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十三科
    

育嬰家秘:十三科

古來醫(yī)有十三科,分例分門證治多,何事幼科門例少,豈因難治廢吟哦。大方脈科,小方脈科,婦人科,傷寒科,風科,眼科,口齒咽喉科,瘡腫科,針灸科,正骨科,金鏃科,祝由科,養(yǎng)生科。以上一十三科,分門分例,詳悉俱備。唯小方脈一科,錢、陳二先生外,不多見也。蓋小…

古來醫(yī)有十三科,分例分門證治多,

何事幼科門例少,豈因難治廢吟哦。

大方脈科,小方脈科,婦人科,傷寒科,風科,眼科,口齒咽喉科,瘡腫科,針灸科,正骨科,金鏃科,祝由科,養(yǎng)生科。

以上一十三科,分門分例,詳悉俱備。唯小方脈一科,錢、陳二先生外,不多見也。蓋小兒初生,只是一塊血肉耳,雖有神臟、形臟,有其具而未能用也。百日之后,知覺運動以漸而生。至于有疾,口不能言,脈無可診,名曰啞科。一、二、三歲,口雖能言,而胃氣未實,經(jīng)脈未滿,其脈難辨。故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其有疾也,而欲治之,則腸胃脆薄,不勝湯丸;榮衛(wèi)微弱,難施針灸。四歲以后,諸病與大人同,但藥劑小耳。驚疳癥疹四證,當別論之。經(jīng)曰:不能察其幼小者,調(diào)冠壯易明,童稚難治也。

有嬰四法集成篇,博采諸書盡格言,

人欲求嗣能讀此,何優(yōu)丹桂不森森。

嗟夫!世之求嗣者,唯知問命卜,禱鬼神,而不知當務(wù)之為急也。余嘗集《廣嗣紀要》,列例十條:一修德,二寡欲,三擇配,四調(diào)元,五感孕,六保胎,七護產(chǎn),八育嬰,九風水,十祈禱,求嗣之道盡矣。今集《育嬰家秘》,又分四目:一曰預(yù)養(yǎng)以培其元,二曰胎養(yǎng)以保其真,三曰蓐養(yǎng)以防其變,四曰鞠養(yǎng)以慎其疾。預(yù)養(yǎng)者,即調(diào)元之意也;胎養(yǎng)者,即保胎之道也;蓐養(yǎng)者,即護產(chǎn)之法也;鞠養(yǎng)者,即育嬰之教也。二書之論并行而不悖也。有志求嗣者合而觀之,篤信而守之,則桂子森森,厥后其昌矣。

預(yù)養(yǎng)以培其元一

孕元立本章云:《易》曰,大哉干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有生之初,雖陽予之,正育而充,必陰之主。因形移易,日改月化,無非神道之代終也。天之德,地之氣,陰陽之至和。相與流通于一體,能順時效,謹人事,勿動勿①傷,則生育之道得矣。昧者曾不知此,乃拂自然之理,謬為求息之術(shù)方,且推生死于五行,祈補養(yǎng)于藥石,以偽勝真,以人助天,雖或有子,孕而不育,育而不壽者多矣。昔人論年老有子者,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則知氣血在人固有自量,豈外陰陽之定數(shù)哉!出《大全又方》。

①勿:原作“而”,據(jù)忠信堂本改。

凝形殊稟章云:《易》曰,男女媾精,萬物化生,天地陰陽之形氣寓焉。其稟賦也,體有剛?cè)幔}有強弱,氣有多寡,血有盛衰,皆一定而不易也。以至分野奠域,則所產(chǎn)有多寡之宜,吉事有詳,則所夢各應(yīng)其類。是故荊楊薄壤多女,雍冀厚壤多男。熊器為男子之祥,颼蛇為女子之祥。是皆理之可推也。同上。

娠子論云:昔有人以婦人無子,向西京常器之者,乃日:女人自少多病,服燥藥無節(jié),使天癸耗動,且早夭,終身無子。又有問袞伯宋大亨者,亦然。同上。

按《道藏經(jīng)》云:有床子法云,婦人月信初止后一日、三日、五日,值男女旺相日,陽日陽時交合,有子多男。若男女稟受皆壯則多子,一有怯弱則少子。同上。

按《道藏經(jīng)》云:有床子法云,婦人月信初止后,一日、三日、五日,值男女旺相日,陽日陽時交合,有子多男。若男女稟受皆壯則多子,一有怯弱則少子。同上。

《褚氏遺書》曰:男女交合,二情交暢。明血先至,用精后沖,血開裹精,精入為骨,而男形成矣。陽精先入,陰血后參,精開裹血,血入居本,而女形成矣。陰陽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駢胎品胎之兆。父少母老,產(chǎn)女必贏;母壯父衰,生男必弱。古之良工,首察乎此。補羸女先養(yǎng)血壯脾,補弱男則滋腎節(jié)色。氣之偏瘁,與之補也。

東垣云:李和叔問,中年以來,得一子,至一歲以后,身生紅瘤不救,后生四子,一二歲皆病瘤而死,何緣至此?翌日見之,謂曰:汝乃腎中伏火,精氣中多有紅絲,以氣相傳,生于故有此疾,俗名胎瘤是也。試觀之,果如其言。遂以滋腎丸數(shù)服,以瀉腎中火邪,補真陰不足,忌酒辛熱之物。其妻以六味地黃丸以養(yǎng)陰血。受胎五月之后,以黃芩、白術(shù)二味作散啖五七服。后生子,前證不復(fù)作矣。按東垣先生此論,誠求子之要,百世不可易也。

丹設(shè)云:無子之因,多起于父氣之不足,豈可獨歸于母血之虛寒。況母之血,豈止于虛與寒而已哉?無子多因血少不能攝精,俗醫(yī)率從子宮虛冷,投以熱劑,如泰桂丸之類,煎熬臟腑,氣血沸騰,禍不旋踵。按丹溪先生此論。誠可為婦人服熱藥子①之戒。全按《易》曰:天地絪缊,萬物化醇。設(shè)使陰陽偏勝,則不能成變化而生萬物矣,男女亦然。故男之無子者,責精之不足也;女之無子者,責血之不足也。精氣之不足,腎實主之,六味地黃丸其要藥也。

補腎地黃丸熟地,八兩。干山藥,四兩。山茱萸肉,四兩。澤瀉,四兩②。牡丹皮(去心)③。蓯蓉(酒洗,去鱗甲)三兩④。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五十丸、空心、食前服,淡鹽湯送下。

今人不知此理,男女⑤客服壯陽之藥,以快其欲,加附子、陽起石、鹿茸、硫黃、沉香、母丁香之類,女子喜飲暖宮之藥,亟欲生子,如桂枝、吳茱萸、沉香、附子之類,以致自誤,終身無生,反成熱中,內(nèi)則津液消耗,為消渴秘結(jié)之類;外則經(jīng)脈壅滯,為疽之發(fā)也。生子之道,不在于藥石也。設(shè)使情欲之感不節(jié),變合之神不交,雖湯丸兢進無益也。必于平日,男子清心寡欲以養(yǎng)其精,女子忍性戒怒以養(yǎng)其血,至于交會之時,男悅其女,女悅其男,兩情欣治,自然精血混合而生子也。

①子:疑作“求子”,宜據(jù)上文“求子之要”補。

②澤瀉四兩:萬達本無劑量,今據(jù)忠信堂本改。

③萬達本及忠信堂本均無劑量。

④萬達本“酒洗”后為“去心、鱗甲”,無劑量,今據(jù)忠信堂本改。

⑤男女:據(jù)上下文義,當為“男子”。

胎養(yǎng)以保其真二

娠子論云:夫至精才化,一氣方凝,始受胞胎,漸成形質(zhì),于在腹中,隨母聽聞。

自妊娠之后,則須行坐端嚴,性情和悅,常處靜室,多聽美言,令人講讀詩書,陳說禮樂,耳不聞非言,目不觀惡事,如此則生男女福壽敦厚,忠孝賢明。不然則生男女多鄙賤不壽而愚頑,此所謂因外象而內(nèi)感也。昔太妊懷文王,耳不聽惡聲,目不視惡色,口不出惡言,世傳胎教之道,此之謂也。

妊娠三月,名胎始,當此之時,血不流行,形象始化,未有定儀,見物而變。須知端正嚴莊,當令母見貴人,不可見狀貌丑惡人也。欲生男,宜操弓矢,乘牡馬;欲生女,宜著珥珰,施環(huán)佩;欲子美好,宜玩白璧,視孔;欲子賢能,宜看詩書,務(wù)和雅。吾見鄙俗婦人懷胎時,看搬傀儡,裝神像,舞猴戲者,后來生子,貌多肖之。

胎養(yǎng)之法,有所謂轉(zhuǎn)女成愶者,亦皆理之自然也。如食雄雞,取陽精之全于天產(chǎn)者;帶雄黃,取陽物之見于人事者。氣類潛通,造化秘密,必于三月兆形之先,儀象未具,陽可以勝用①,變女為男,理固然也。

氣質(zhì)生成章云:具天地之勝,集萬物之靈,陰陽平均,氣質(zhì)完備,成具自爾,然而奇偶異常,有衍有耗,剛?cè)岙愑,有強有羸,血榮氣衛(wèi),不能逃于消息盈虛之理,則稟賦之初,詎可一概而論。是以附贅垂,駢母枝指,侏儒跛躄,形氣所賦,有如此者;瘡瘍癰腫,瞳聾喑啞,瘦瘠[疒支]瘵,形氣之疾,有如此者。然則胚胎造化之始,精通氣變之后,保衛(wèi)輔翼,固有道矣。按此條稟賦之癥,陳瘡瘍屬胎毒,皆稟賦之偏,不可治矣。

天有五氣,各有所湊,地有五味,各有所入。所湊有節(jié)適,所入有度量,凡所畏忌,悉當戒懼,慎物以為養(yǎng)者,理固然也。以致調(diào)喜怒,節(jié)嗜欲,作勞不妄,而氣血從之。皆所以保攝妊娠,使諸邪不得干焉。茍為不然,方稟受之時,一失調(diào)養(yǎng),則內(nèi)不足以為守中,外不足以為強身,氣形弗充,而疾病因之。如食唇缺,食犬無聲,食雜魚而疥癬之囑,皆以食物不戒之故也。心氣被②驚而顛疾,腎氣不足而解囟,脾胃不和而羸瘦,心氣虛乏而神不足之類,皆以氣血不調(diào)之故也。

全嘗由此推廣之。兒在母腹中,借母五臟之氣以為養(yǎng)也。茍一臟受傷,則一臟之氣失養(yǎng)而不足矣。如風則傷肝,熱則傷心與肺,濕則傷脾,寒則傷腎,此天之四氣所傷也。酸多則傷肝,苦多則傷心,甘多則傷脾,辛多則傷肺,咸多則傷腎,此五味所傷也。怒則傷肝,喜則傷心,思則傷脾,憂則傷肺,恐則傷腎,此人之七情所傷也。是以風寒暑濕則避之,五味之食則節(jié)之,七情之感則絕之,皆胎養(yǎng)之道也。若夫勿登高,勿臨險,勿獨處暗室,勿入廟社,勿恣肥甘之味,勿啖瓜果之物,勿犯禁③忌之方,所以調(diào)護輔翼者,各有道也。

①用:疑為“陰”之誤。

②被:原作“火”,據(jù)忠信堂本改。

③犯字下原脫“禁”,據(jù)忠信堂本改。

如不利嗣息,惑驕倨太甚者,動必成咎。雖鄰家有所興修,亦犯其胎氣,令兒破形殞命。如刀犯者,形必傷;泥犯者,竅必塞;打驚者,色青黯;系縛者,相拘攣。如此諸例,驗于形影,可不慎哉!

妊婦有疾,不可妄投藥餌。必在醫(yī)者審度病勢之輕重,藥性之上下,處以中庸,不必多品。視其病勢已衰,藥宜便止,則病去于母,而子亦無殞矣。

全嘗集女科,凡孕婦無疾,不可服藥同。設(shè)有疾,只以和胎為主,其疾以末治之。中病即已,勿過用劑也。故孕婦之病,宜柴胡和胎飲主之。

柴胡和胎飲:柴胡、黃芩,君,條實沉水者佳。白術(shù),君,無油者佳。二味乃安胎之圣藥。當歸身,酒洗。白芍,臣。陳皮、甘草。紫蘇,莖葉,佐。

傷風者,加葛根、蔥白;挾傷食者,加枳殼、神曲;挾傷熱①者,加知母、石膏;胸滿者,加枳殼、桔梗;腹?jié)M者,加大腹皮;胎中痛者,加枳殼、砂仁;漏下血者,加阿膠、陳艾葉。如方加減,不可輕忽。水煎,食前服。

①傷字下原脫“熱”,據(jù)忠信堂本補

婦人有孕,至八九月間,宜服丹溪達生散,庶免難產(chǎn)之癥。

丹溪達生散:大腹皮(酒洗)一錢。人參、陳皮,各五分。白芍、白術(shù)、當歸,各一錢。甘草(炙)二錢。

上細切,作一服,入七片,蔥五葉,水煎服。

春加防風、川芎,夏加黃芩、黃連、五味子,秋加澤瀉,冬加砂仁。

臨產(chǎn)之時,胞漿已破,急進秘傳催生如圣散,以免難產(chǎn),即五苓散車前子,順取長流水,煎服。

蓐養(yǎng)以防其變?nèi)?/h2>

蓐養(yǎng)之時,順而易者,無苦也。設(shè)使逆而難者,必得穩(wěn)婆之老、慣熟、謹慎、輕便者,輔翼調(diào)護之;茍非其人,則母子之免于患者,亦罕矣。

回氣捷法

兒才生下即氣絕、不啼哭,俗名悶?zāi)毶村簧。必是難產(chǎn),或冒寒所致。急②以綿絮包裹,抱懷中,不可斷臍帶,且將胞衣置火上鍋銚滾水中煮之,仍以熱水于臍帶抹之,使暖氣由臍入腹,須臾氣回,啼哭如常,方可浴洗,斷去臍帶。今鄉(xiāng)俗見寤生者,即連呼其父乳名,縱有醒者,如兒寐中呼喚驚醒也。

②急:原作“必“,據(jù)忠信堂本改。

拭口時法

兒初生,穩(wěn)婆急以綿裹指,拭兒口中惡物令凈,方可浴穢,若不急拭,啼哭一聲、咽下,則生百病矣。然倉卒之際或有不及如法者,古人有甘草法、黃連法、朱蜜法,用之殊佳。其法臨月預(yù)備甘草一錢切煎,以綿裹指,蘸甘草汁,拭其口中令凈;次用黃連細切五分捶碎,綿裹放甘草沸湯中,同浸泡湯,如上法拭口;拭畢,更用朱砂大豆許研極細入蜜、螺殼許③和之,拭兒口中,然后以乳乳之。此葛稚川真人時方也,非獨能解惡穢之毒,亦可安神免瘡疹驚風之疾。

又秘方:取兒胞衣上臍帶,一寸許,焙為末五分。黃連末,二分半。朱砂末,一分。

共研,用蜜和,當生下三日內(nèi)抹兒口中令咽之,以解胎毒,名曰育嬰解毒延齡膏。

又方:兒生下一日之內(nèi),用甘草一節(jié)長,炙透切細,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綿裹指,蘸汁點兒口中約一蜆殼,吐出胸中惡汁,待其饑渴更與之,若兩服不吐,盡一合止,則小兒智慧無病。

③許:忠信堂本無此字。

浴兒法

臨產(chǎn)時,預(yù)取[豖責]④豬膽一枚,以水七升,煮取四升,澄清浴兒,令長大及終身永無瘡疥。

如兒生下,浴水未到,且以綿絮包裹,暖抱大人懷中。浴湯須調(diào)和,若冷熱失宜則令兒驚,亦致五臟疾矣。雖浴出亦當暖之,雖遇夏月,亦未可去其綿絮,以乍出母腹,不可令冒寒氣也。

兒生三日,浴用五枝湯。

五枝湯:、柳、棘、梅、槐各取嫩枝。

苦參,白芷,煎湯,去渣澄清,入豬膽汁浴之,不生瘡疥。

④[豖責]:豖去勢曰[豖責],義與[矛責]同。

斷臍法

兒生下浴后,方可斷臍,口咬最好,或以火燎而斷之,或以剪放火燒熱剪之。斷后,艾炷從斷處燒三壯,令暖氣入腹,可免臍風之疾。斷臍后用蔪艾杵爛和綿絮包護其臍,勿令犯脫。使寒濕之氣入之,則成臍風、內(nèi)瘹腹痛,誤兒命矣,慎之!慎之!

嗜兒法

兒生下后,產(chǎn)母乳汁未行,必擇乳母年壯體厚,乳汁濃白者,以乳之可也。產(chǎn)母乳汁既行,必須揉而捏去之,此乳不可哺也。積滯之氣,恐損兒也。

凡兒吮乳,初則乳汁漸行,其來尚緩而少,久則如泉涌出,急而且多,急取出之,恐兒氣弱,吞咽不及,錯喉噴吐,傷胃氣也。

兒生七日,助谷神以導(dǎo)達腸胃。用粟杵爛煮粥飲,與乳母,日與一二匙吃,或用粳米研爛亦佳。

刮泡法

兒生十日之內(nèi),常抱向明處,視其口中懸癰,上腭有小泡子如珠堆積者,急用銀挖耳刮去之,或以手指甲刮去之。不然,則泡落成疾,不可救矣。

通便法

兒初生后,大小便不通,腹脹欲絕者,急令婦人以溫水漱口,亟吸咂兒前后心并臍、兩手足心,共七處,每一處凡三、五次。漱口吸咂,取紅赤為度,須臾自通,不爾,無生意。

又古方①用皂角,燒存性,研為細末,煉蜜作丸,如棗核樣,內(nèi)谷道中,即通。

①古字下原脫“方”,據(jù)忠信堂本補。

貼囟法

兒生后,鼻塞氣倨,吮乳不得者,用南星,一錢,北細辛五分。

共為末,生姜汁、生蔥汁共調(diào)成膏,涂貼囟上,自愈。

牛黃

兒生三日,去②驚邪,除惡氣,用真牛黃豆許,細研以后,蜜加酸棗許,共研勻,以綿蘸之與吃,一日令盡。

②去:原作“出”,據(jù)忠信堂本改。

鞠養(yǎng)以防其疾四

養(yǎng)子須調(diào)護,看成莫縱馳,

乳多終損胃,食壅即傷脾。

衾厚非為益,衣單正所宜,

無風頻見日,寒暑順天時。

丹溪曰:人生十六歲以前,氣血俱盛,如日方升,如月將圓,惟陰常不足。故童子裳不裘帛。(前哲格言)。裳,皮衣,溫軟甚于帛也。蓋下體主陰,得寒則陰易長,得溫暖則陰暗消。是以下體不與絹帛夾厚溫暖之服,恐陰氣受傷③,是為確論。

小兒初生,肌膚未實,不可暖衣,暖甚則令肌膚緩弱,宜頻見風日。若不見風日,則肌膚脆軟,易得損傷。當以父母著過破絮舊衣,勿加新綿,天氣和暖之時,宜抱向日中嬉戲,數(shù)見風日,則血凝易剛,肌膚堅實,可耐風寒,不致疾病。若藏于帳幃之內(nèi),重衣溫暖,譬如陰地草木,不見風日,軟脆不任風寒。當以薄衣,但令背暖。薄衣之法,當初秋習之。不可卒減其衣,否則令中風寒。所以從秋初習之者,以漸稍寒。如此則必耐寒,冬月但著兩薄褥一復(fù)裳耳。若不忍見其寒,適當略加耳。若愛而暖之,適④所以害之也,又當消息,勿令汗出。如汗出則表虛。風邪易入也。晝夜寤寐,當⑤常慎之!

丹溪曰:小兒氣血俱盛,食物易消,故食無時。然腸胃尚脆而、,若稠粘干硬,酸咸辣甜,一切魚肉瓜果酒面,燒炙煨炒,但是發(fā)熱難化之物,皆宜禁絕。只如生栗、干杮、熟菜、白粥,非惟不能縱其口,且可養(yǎng)其德。蓋生栗味咸,杮干性涼,可以養(yǎng)陰之助。然栗大補,杮大澀,俱為難化,亦宜少與。婦人無知,惟務(wù)姑息,畏其啼哭,無所不與,積成痼疾,雖悔何及。所以富貴驕養(yǎng),有子多疾。

③恐陰氣受傷:原作“恐防陰氣“,據(jù)忠信堂本改。

④之字下原脫“適”,據(jù)忠信堂本補。

⑤當:原作“!保瑩(jù)忠信堂本改。

⑥。涸鳌罢保瑩(jù)忠信堂本改。

按:陳氏曰小兒宜吃七分飽者,謂節(jié)之也。小兒無知,見物則愛,豈能節(jié)之?節(jié)之者,父母也。父母不知,縱其所欲,如甜膩耙餅、瓜果生冷之類,無不與之,任其無度,以致生疾,雖曰愛之,其實害之gydjdsj.org.cn/wsj/。

丹溪曰:乳子之母,尤宜謹節(jié),飲食下咽,乳汁便通;情欲動中,乳脈便應(yīng);病氣到乳,汁必凝滯。兒得此乳,疾病立至,不吐則泄,不瘡則熱,或為口糜,或為驚搐,或為夜啼,或為腹脹。病之初來,其溺必少,便須詢問,隨證調(diào)治。母安子亦安,可消患于未形也。

小兒啼哭正甚,其母強以乳哺之,啼哭未息,逆氣未定,被乳所阻,乳又被氣滯,積于胸中,便成疾也。吐瀉、噎痢、腹痛、痞滿之病從此起矣。

小兒在腹中,賴血以養(yǎng)之,及其生也,賴乳以養(yǎng)之。乳,積血所化也。未及一歲之后,不可便以肉果啖之,胃薄脾脆,不能消化也。乳者,飲食之津液。其母亦當?shù)涛,一切酒面肥甘之熱物,瓜果生冷之寒物,皆當禁之。茍不知禁,氣通于乳,猶兒食之,以成寒熱之病,乳母之過也。

凡乳母大醉后勿乳,大勞后勿乳,大怒后勿乳,房事后勿乳,有熱病勿乳,其子啼哭未止勿乳,睡未醒勿乳,飽后勿乳。夜間母必起坐床上,抱起兒乳之,勿側(cè)臥乳。乳后抱其子,使其身直,恐軟弱傾鍘,致乳溢出也。不爾,皆令兒病。

陳氏養(yǎng)子十法云: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頭涼,五要胸涼,六勿令忽見一非常之人,七脾胃要溫,八兒哭未定勿使飲乳,九勿服輕、朱,十宜少洗浴。大凡小兒冬不可久洗,浴則傷冷;夏不可久浴,浴則傷熱。頻浴則背冷而發(fā)驚。若遇熱時,以軟絹蘸湯拭之可也。

小兒臍帶未落時,不可頻浴,浴則水入臍中,臍風、撮口皆從此起。

小兒神氣衰弱,忽見非常之物,或見未識之人,或聞雞鳴犬吠,或見牛馬禽獸,嬉戲驚嚇,或聞人之叫呼,雷霆銃爆之聲,未有不驚動者也,皆成客忤驚癇之病。蓋心藏神,驚則傷神,腎藏志,恐則志失,大人皆然,小兒為甚也。凡小兒嬉戲,不可妄指他物,作蟲作蛇,小兒啼哭,不可令人裝扮欺詐,以止其啼,使神志昏亂,心小膽怯成客忤也。不可不慎。

小兒玩弄嬉戲,常在目前之物,不可去之,但勿使之弄刀劍,銜銅鐵,近水火,見鬼神耳。

小兒能言,必教之以正言,如鄙俚之言勿語也。能食則教以恭敬,若褻慢之習勿作也。能坐能行則扶持之,勿使傾跌也。宗族鄉(xiāng)黨之人,則教以親疏尊卑長幼之分,勿使諜嫚。言語問答,教以誠實,勿使欺妄也。賓客往來,教以拜揖迎送,勿使退避也。衣服器用,五谷六畜之類,遇物則教之,使其知之也;蚪桃詳(shù)目,或教以方隅,或教以歲月時日之類。如此則不但無疾,而知識亦早矣。

凡小兒專愛一人懷抱,見他人則避之,此神怯弱也。抱之則喜,放之行坐則哭者,此氣虛弱也。喜食甘味,腹有蟲也。

小兒周歲有病者,勿妄用藥,調(diào)其乳母可也。不得已而用,必中病之藥。病衰則已,勿過其①則也。

幼科有拿掐法者,乃按摩之變也。小兒未周歲者,難以藥餌治,誠宜之則可以治外邪,而不能治內(nèi)病也,能治小疾及氣實者,如大病氣虛者用之,必誤兒也。為父母者,喜拿而惡藥,致令夭折者,是誰之過歟?

父母常將幼子憐,幾因愛恤取愁煩,

育嬰家秘無多術(shù),要受三分饑與寒。

人之無子者,置姬妾,覓方術(shù),問命卜,禱鬼神,其心勞矣。及其生子,愛恤之深,保養(yǎng)之失,過于熱也,熱則生風;過于飽也②,飽則成積。醫(yī)不擇良藥,或犯毒不可救也。柳子種木傳云:雖曰愛之,其實害之。所以取辟也。

①則:疑為“劑”之誤。

②飽字下原脫“也”,據(jù)忠信堂本補。

諺云:若要小兒安,常受三分饑與寒。饑,謂節(jié)其飲食也;寒,謂適其寒溫也。勿令太飽太暖之意,非不食不衣之謬說也。

頭要清涼背要溫,露其下體養(yǎng)真陰,

天時勿犯如春候,寒熱乖違客氣侵。

此言適其寒溫之法也。頭者六陽之會,常要涼,不可纏裹。腹為陰,背為陽,皆臟腑之俞募也,常要和暖,不可使露。小兒純陽之氣,嫌于無陰,故下體要露,使近地氣,以養(yǎng)其陰也。天時者,即寒熱也。春者,溫和之氣,萬物皆賴以生長也。謂襁褓之中,寒不犯寒,熱不犯熱,常如春氣溫和時,以長養(yǎng)兒之身體。若有乖違,寒熱之客氣來侵矣。

乳為血化美如飴,肉谷雖甘更亂真,

到得后來能食日,莫教縱恣損脾陰。

此言節(jié)其飲食之法也。兒在母腹之時,賴血以養(yǎng)。既生之后,飲食之乳,亦血之所化也。雖有谷肉,不可與之,以亂其腸胃中和之氣。至于能食,猶當節(jié)之,不可縱其所好,以快其心。因而致病者多矣!秲(nèi)經(jīng)》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不可不慎也。

耳目之神寄在心,異聞異見易生驚,

痰生氣逆因成癇,恨煞終身作廢人。

初生小兒未與物接,卒有見聞,必驚其神。為父母者,必慎之可也。若失防間,致成驚癇,為終身之痼疾,有子何益。

醫(yī)不執(zhí)泥曰上工,能知富貴與貧窮,

生來氣體分清濁,居來看承又不同。

人有恒言富貴之子多病者,其氣清,其體薄,而過于飽暖也。貧賤之子少病者,其氣濁,其體厚,而常受饑寒也。上智之醫(yī)識得此意。觀父母,而知其氣稟之厚。挥^形色,而知臟腑之虛實。猛峻之藥,不可妄加;和平之方,亦不可執(zhí)用也。

人之受病者,有富貴貧賤之殊。自天地視之。皆其所生者也,無一人不養(yǎng)焉,則無一人不愛矣。醫(yī)者,仁術(shù)也,博愛之心也,當以天地之心為心,視人之子猶己之子,勿以勢利之心易之也。如使救人之疾,而有所得,此一時之利也。茍能活人之多,則一世之功也。一時之利小,一世之功大。與其積利,不若積功。故曰:“古來醫(yī)道通仙道,半積陰功半養(yǎng)身”。

小兒初誕多胎疾,能食過多為食積,

于斯二者作提綱,仲陽復(fù)起從吾議。

小兒之疾,如痘疹、丹瘤、臍風、變蒸、斑黃、蟲疥、解顱、五軟之類,皆胎疾也。如吐瀉、瘧痢、腫脹、痞積、疳癆之類,皆傷食之疾也。惟發(fā)熱咳嗽,或有外感風寒者。故曰小兒之疾,屬胎毒者十之四,屬食傷者十之五,外感者十之一、二。

驚癇原來肝有余,脾常不足致疳虛,

形體不全知腎弱,上醫(yī)會得謹其初。

大抵小兒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腎主虛,亦不足也。故小兒之病,驚風屬肝,疳癆屬脾,胎氣不足屬腎。上醫(yī)治病,必先所屬而預(yù)防之。故曰:“不治已病治未病”。

家傳三法

家傳三法救孩童,驚癇須防用抱龍,

胎稟怯時宜補腎,肥兒瘤①病有奇功。

治癇用琥珀抱龍丸,治疳用肥兒丸,治胎稟不足,用補腎地黃丸。此三方者,祖訓(xùn)相傳,子孫敬守。

抱龍丸解:抱者,養(yǎng)也。龍者,純陽之物。益震為龍,東方乙木也gydjdsj.org.cn/kuaiji/,為少陽之氣,時至乎春,乃萬物發(fā)生之始氣也。乙者,肝木也。肝為風木,初生小兒,純陽無陰,龍之象也。肝為有余,少陽之氣壯也。肝主風,小兒病則有熱,熱則生風,上醫(yī)慮之,制此方以平肝木,防驚風,此抱龍之名義。

錢氏抱龍丸,壯實兒宜用之。然內(nèi)有雄朱金石之藥不可服,如麝香之耗真氣,能引風邪入里,如油之入面,不得出也。故人皆禁之,不可用也。

琥珀抱龍丸,內(nèi)用補益之藥,人皆喜而用之。然有枳殼、枳實二味,能散滯氣。無滯氣者,能損胸中至高之氣。如急慢驚風②及元氣弱者,減去此二味,可用當歸、川芎各二兩代之。然琥珀、天竺黃二味,須擇真者。

①瘤。褐倚盘帽咀鳎骸隘徏病。

②僚字下原脫“風“。據(jù)忠信堂本補。

錢氏抱龍丸:治傷風瘟疫,身熱昏睡氣粗,痰實壅嗽。又治驚風潮搐及蠱毒者。盛暑沐浴后并可服。壯實小兒,宜時與服之。

雄黃(飛),二錢半,辰砂(另研),五錢,天竺黃,一兩。膽南星,四兩。麝香,五分。

共為末,煮甘草水為丸,皂角子大,溫水化下。百日兒,每丸分作三服。

琥珀抱龍丸:理小兒諸驚,四時感冒風寒,濕痰邪熱至煩燥不寧,痰嗽氣急及瘡疹欲出發(fā)搐,并宜可服。

真琥珀、天竺黃、檀香(細銼)人參、去蘆、白茯苓,各一兩半。粉甘草(去節(jié))三兩。枳殼、麩炒、枳實、麩炒、各一兩。朱砂(飛)五錢。膽南星,一兩。山藥(去黑皮),一斤。金箔,百片。

取見成藥末一兩,同在乳缽內(nèi),研極細、杵,仍和前末用。上為末和勻,取新汲井水為丸,如此○樣大粒,陰干,每服用薄荷湯化下。

肥兒丸:小兒脾胃素弱,食少而瘦,或素強健,偶因傷食成積而瘦,或因大病之后而瘦者,宜服之。

人參、白術(shù)各二錢。陳皮、白茯苓(去皮)各一錢半。甘草(炙)、木香、砂仁、青皮、神曲(炒)、麥芽(炒)、使君子肉各一錢。山藥、蓮肉(去心),各二錢。桔梗,一錢。

共為細末,荷葉浸水,煮粳米粉為丸,米飲下。此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以治疳病將成之圣藥也。

腹中有癖者,加三棱、莪術(shù)(各煨),九肋鱉甲(醋炙),各一錢半。

有熱者,加北柴胡二錢,黃苓、黃連、蘆薈、干蟾(燒存性),各一錢半。

瘦太甚者,加當歸、川芎各二錢。

泄瀉者,加肉豆蔻(煨)、河子肉各一錢。

疳瘦食少者,去麥芽、神曲。

乳母須求不病人,擇其體厚性和平。

不貪口腹無yin欲,鞠養(yǎng)何求子不成。

養(yǎng)子之道,當擇乳母,必取無病婦人,肌肉豐肥,性情和平者為之,則其乳汁濃厚甘美,瑩白溫和,于子有益。如病寒者,乳寒;病瘡者,乳毒;貪口腹者,則味不純;喜yin欲者,則氣不清,何益于子?故宜遠之。

幼科精熟是專門,壽夭平時認得明,

色脈合觀知五臟,補虛瀉實藥通神。

古語云:三折股肱為良醫(yī),謂歷練熟也。故幼科精專者,凡小兒之壽夭,先了然于目中矣。病不可治,必不可治也。至于臨病之時,觀形察色,便知五臟之證治,所以補之瀉之,意之所生,有通神之妙也。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