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理論教學 > 基礎學科 > 藥理學 > 正文: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β-lactams)
    

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

 

  二、青霉素類

  青霉素的基本結構

  青霉素G是最早應用于臨床的抗生素,由于它具有殺菌力強、毒性低、價格低廉、使用方便等優(yōu)點,迄今仍是處理敏感菌所致各種感染的首選藥物。但是青霉素有不耐酸、不耐青霉素酶、抗菌譜窄和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等缺點,在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制。1959年以來人們利用青霉素的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進行化學改造,接上不同側鏈,合成了幾百種“半合成青霉素”,有許多已用于臨床,常用青霉素的化學結構和藥理特性。見表38-1,38-2。

表38-1 常用青霉素類抗生素的化學結構

表38-2 青霉素類各種重要藥理特性

  耐酸 耐酶 廣譜 抗綠膿桿菌 蛋白質(zhì)結合率(%) 尿中排出量(%) t1/2(小時) 常用劑量(g/日)
正常 無尿
青霉素G - - - - 46~67 60~80 0.5 6~12 變化的
青霉素V + - - - 80 20~40 1~2 6~10 1~2
甲氧西林 - + - - 40 50~70 0.5 4~6 8~12
苯唑西林 + + - - 90 40~55 0.4~0.7 1~2 8~12
氯唑西林 + + - - 95 55~62 0.6 0.8~3 1~2
雙氯西林 + + - - 96 60 0.8 1~2 1~2
氨芐西林 + - + - 20 60~80 1~1.3 8~12 1~4
阿莫西林 + - + - 20 45~68 1~1.3 5~7 1~2
羧芐西林 - - + + 50 76~90 1.0 12~16 20~30
呋芐西林 - - + + 90 25 1.2   4~8
替卡西林   - + + 45 92 1.3   15~20
阿洛西林 - - + + 16~42 8~22 1.3   變化<24
哌拉西林 - - + + 16 50~70 1.0 3.3 變化<24

 。ㄒ)青霉素

  青霉素(penicillin G)又名芐青霉素(benzyl penicillin),是天然青霉素,側鏈為芐基。常用其鈉鹽或鉀鹽,其晶粉在室溫中穩(wěn)定,易溶于水,水溶液在室溫中不穩(wěn)定,20℃放置24小時,抗菌活性迅速下降,且可生成有抗原性的降解產(chǎn)物,故青霉素應在臨用前配成水溶液。

  【抗菌作用】青霉素主要作用于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球菌、嗜血桿菌屬以及各種致病螺旋體等。

  青霉素對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肺炎球菌等作用強,腸球菌敏感性較差。不產(chǎn)生青霉素酶的金葡菌及多數(shù)表葡菌對青霉素敏感,但產(chǎn)生青霉素酶的金葡菌對之高度耐藥。革蘭陽性桿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及革蘭陽性厭氧桿菌如產(chǎn)氣莢膜桿菌、傷風桿菌、難辨梭菌、丙酸桿菌、真桿菌、乳酸桿菌等皆對青霉素敏感。革蘭陰性菌中腦膜炎球菌對青霉素高度敏感,耐藥者罕見。對青霉素敏感的淋球菌日益少見。百日咳桿菌對青霉素敏感。致病螺旋體,如梅毒螺旋體、鉤端螺旋體對之高度敏感。

  【體內(nèi)過程】青霉素遇酸易被分解,口服吸收差,肌注100萬單位后吸收快且甚完全,0.5小時達血藥濃度峰值,約為20U/ml,消除半衰期為1/2小時。6小時內(nèi)靜滴500萬單位青霉素鈉,2小時后能獲得20~30U/ml的血藥濃度。青霉素的血清蛋白結合率為46%~58%。青霉素主要分布于細胞外液,并能廣泛分布于各種關節(jié)腔、漿膜腔、間質(zhì)液、淋巴液、胎盤、肝、腎、肺、橫紋肌、中耳液等。青霉素的脂溶性低,進入細胞量減少;房水與腦脊液含量也較低,但炎癥時青霉素透入腦脊液和眼的量可略提高,能達有效濃度。青霉素幾乎全部以原形迅速經(jīng)尿排泄,約10%經(jīng)腎小球過濾。90%經(jīng)腎小管分泌。無尿患者青霉素t1/2可延長達10小時。丙磺舒可與青霉素競爭腎小管分泌,兩藥合用時能提高青霉素血藥濃度,延長其半衰期。

  為了延長青霉素的作用時間,還可采用難溶制劑普魯卡因青霉素(procacaine  penicillin)和芐星青霉素(benzathine penicillin;長效西林,bicillin)。它們的水懸劑或油制劑肌內(nèi)注射后,在注射部位緩慢溶解吸收。普魯卡因青霉素一次注射40萬單位,可維持24小時,芐星青霉素溶解度極小,一次注射120萬單位,可維持15天,這兩種制劑的血藥濃度很低,只用于輕癥病人或用于預防感染。

  【臨床應用】青霉素為治療A組和B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敏感葡萄球菌感染、氣性壞疽、梅毒、鼠咬熱等的首選藥。肺炎球菌感染和腦膜炎時也可采用,當病原菌比較耐藥時,可改用萬古霉素利福平。青霉素也是治療草綠色鏈球菌心內(nèi)膜炎的首選藥。還可作為放線菌病、鉤端螺旋體病、梅毒、回歸熱等及預防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發(fā)生的首選藥。破傷風、白喉病人采用青霉素時應與抗毒素合用。

  【不良反應】青霉素的毒性很低,除其鉀鹽大量靜注易引起高血鉀癥、肌內(nèi)注射疼痛外,最常見的為過敏反應,有過敏休克、藥疹、血清病型反應、溶血性貧血及粒細胞減少等。毒霉素制劑中的青霉噻唑蛋白、青霉烯酸等降解物、青霉素或6-APA高分子聚合物均可成為致敏原。為防止各種過敏反應,應詳細詢問病史,包括用藥史,藥物過敏史,家屬過敏史,并進行青霉素皮膚過敏試驗。應用青霉素及皮試時應作好急救準備,如腎上腺素、氫化可的松等藥物和注射器材,以便一旦發(fā)生過敏休克,能及時治療。

  在青霉素治療梅毒或鉤端螺旋體病時可有癥狀加劇現(xiàn)象,稱為赫氏反應(Herxheimerreaction),或治療矛盾,此反應一般發(fā)生于青霉素開始治療后6~8小時,于12~24小時消失,表現(xiàn)為全身不適、寒戰(zhàn)、發(fā)熱、咽痛、脅痛、心跳加快等;同時可有病變加重現(xiàn)象,甚至危及生命。此反應可能為螺旋體抗原與相應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的結果,或與螺旋體釋放非內(nèi)毒素致熱原有關。

  【用藥注意】肌內(nèi)注射局部可發(fā)生周圍神經(jīng)炎,鞘內(nèi)注射和全身大劑量應用可引起青霉素腦痛。嚴重感染宜靜脈滴注給藥,大劑量靜注應監(jiān)測血清離子濃度,以防發(fā)生高血鈉、高血鉀癥。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