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侶山堂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秘結(jié)癥
    

醫(yī)學實在易:秘結(jié)癥

脾約丸(一名麻仁丸濃樸(姜制) 枳實(面炒) gydjdsj.org.cn/ksbd/芍藥(各八兩) 大黃(蒸焙,一斤) 麻仁(別研,八兩) 杏仁(去皮尖,炒,五兩半上為末,煉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臨臥溫水下,大便通利則止。按∶權(quán)量尺寸,古今不同,此方各家折和,不能合一…

脾約(一名麻仁丸濃樸(制) 枳實(面炒) gydjdsj.org.cn/ksbd/芍藥(各八兩) 大黃(蒸焙,一斤) 麻仁(別研,八兩) 杏仁(去皮尖,炒,五兩半

上為末,煉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臨臥溫水下,大便通利則止。

按∶權(quán)量尺寸,古今不同,此方各家折和,不能合一。

三承氣湯(見《傷寒論》

膈癥反胃方

左歸飲(方見頭痛) 此方加生地當歸,能滋陽明之陰,以去胃口伏邪之燥火,去茯苓者,恐其旁流入坎,不如專顧陽明之速效也。

三一承氣湯(見瘟疫) 附子理中湯(即理中湯加附子

真武湯 治少陰嘔逆,腹痛溺短,及治一切水癥。

云茯苓 白芍 生姜(各三錢) 白術(shù) 附子(各二錢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生姜之辛溫以利氣,氣化則水行矣。時醫(yī)疑生姜發(fā)汗,而以干姜代之,豈知干姜守而不走,大失此方之本旨。若再炮黑,或加肉桂,更為無知妄作矣。

吳茱萸(見上頭痛) (大、小)柴胡湯 五瀉心湯(俱見《傷寒論》

越鞠丸(丹溪) 治一切郁病。

香附 蒼術(shù) 撫芎 梔子神曲(各等分)或丸或煎隨宜

半夏

半夏(洗去涎,六錢) 人參(三錢) 白蜜(八錢

水三杯半,和蜜揚二百四十遍,煎八分服。

此方用水之多,取其多煮白蜜,去其寒而用其潤,俾粘膩之性,流連于胃,不速下行,而半夏人參之力,可以徐徐斡旋于中,非參透造化之理者,不能悟及。隔咽之間,交通之氣不得降者,皆沖脈上行,逆氣所作也。沖脈不治,取之陽明,仲景以半夏降沖脈之逆,即以白蜜潤陽明之燥,加人參以生既亡之津液,用甘瀾水以降逆上之水飲,古圣之經(jīng)方,惟仲景能用之。

不換金正氣散 楊仁齋曰∶“脾氣雖強,腎氣不足,故飲食下咽,大腸為之飧泄也,煎不換金正氣散,吞下安腎丸!

蒼術(shù)(泔浸) 陳皮(各二錢半) 濃樸(姜制,二錢) 甘草(蜜炙) 藿香(各一錢) 半夏(湯泡七次,錢半

上用水二鐘,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吞下安腎丸。

安腎丸 治腎氣不足,飯后即泄。又《金匱翼》云∶“喘因腎虛,氣吸不下者,或因氣自小腹下起而上逆者,但經(jīng)微勞,或饑時即發(fā),宜以六味補陰之屬,壯水配火。若足冷面熱者,須以安腎之屬,導水歸元!

川烏(炮去皮臍) 辣桂(各四兩) 白茯苓(去皮) 白術(shù)(土炒) 石斛(酒炒) 白蒺黎(炒) 仁(去皮尖,炒) 萆 干山藥 巴戟天 破故紙 蓯蓉(酒浸,各十二兩

上各為細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淡鹽湯送下。

腎氣不足,故用溫補諸藥以安之。方中桃仁、萆 、蒺黎三味,非思議可及,方意與八味地黃丸同。但八味地黃丸長于利水,未免減其溫補之力,而此則用專而力更大也。

二神丸(方用肉豆蔻以補脾,破故紙以安腎,故稱二神) 治飯后隨即大便。

肉豆蔻(四兩,生) 破故紙(半斤,炒

上各為細末,用肥大細棗取肉研膏,和藥杵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米飲入鹽送下。加木香二兩,名三神丸,加茴香一兩,名四神丸。

腰痛

腎著湯gydjdsj.org.cn/shouyi/ 治腰痛而重,如帶五千錢。

茯苓 白術(shù)(生用,各三錢) 干姜(二錢) 炙草(一錢

水煎服。

《金匱》名甘草干姜茯苓白術(shù)湯,甘、術(shù)各二兩,姜、苓各四兩,藥品與此方同,而輕重不同耳。蓋以腰者,腎之府也,腰痛自當補腎。腰痛而重,是寒濕之邪,不在腎之中間,而在腎之外府,故其治不在溫腎以散寒,而在燥土以勝濕,若用桂附則反傷腎陰矣。

五積散(見歷節(jié)) 桂附八味丸(見痰飲) 六味丸(見厥癥) 二陳湯(見痰飲)

不寐癥

棗仁

酸棗仁(八錢,生用不研) 甘草(一錢五分) 知母 茯苓(各三錢) 川芎(一錢五分

水三杯三分,先煮酸棗仁至二杯,入諸藥再煎八分服。

尤在涇云∶“人寤則魂寓于目,寐則魂藏于肝。虛勞之人,肝氣不榮,故以棗仁補斂之。然不眠由于虛煩,必有燥火痰氣之擾,故以知母、甘草清熱滋燥,茯苓、川芎行氣除痰,皆所以求肝之治,而宅其魂!

小半夏湯

半夏(五錢) 生姜(八錢

水煎服。

不能食

消食丸 治數(shù)年不能食。

麥 曲(各一升) 干姜(炮) 烏梅(焙,各四兩蜜丸,服十五丸,日再。加至四十丸,亦治反胃。

又方 神曲(炒黃) 麥 (炒黃,各二兩) 烏梅(四兩) 干木瓜(五錢) 茯苓 甘草(炙,各二錢五分

蜜丸櫻桃大,每服一丸,不拘時細嚼,白湯下。一方無木瓜,有人參、干姜。

徐靈胎曰∶“方中在木瓜,烏梅之巧。”

又方 豉心(一升,熬末) 麥芽 曲(各一兩,熬) 川椒(一升,炒出汗) 干姜(一升末

上五味篩,以蜜拌,食后酒服方寸匕。

以上三方,并治胃虛冷不能食之劑。

資生丸 健脾開胃,消食止瀉,調(diào)和臟腑,滋養(yǎng)營衛(wèi)。

白術(shù)(米泔水浸,用黃土拌,九蒸,曬去土,切片焙干,三兩) 橘皮 山楂(蒸) 神曲(炒,各二兩) 白茯苓(人乳拌,飯上蒸曬干,一兩五錢) 人參(人乳浸透,飯鍋上蒸透,三兩) 白豆蔻(微炒) 桔梗(炒,五錢) 扁豆(炒) 蓮肉(去心、炒,各一兩) 麥芽曲(炒) 山藥(炒) 芡實(炒,各一兩五錢) 薏苡仁(三兩,炒

上為末,煉蜜丸,每服二錢,細嚼,淡鹽湯下。

溫脾散 收斂胃氣,清涼肌表。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山藥(各一錢五分) 扁豆 知母 生地黃 粳米 甘草(各一錢) 淡竹葉地骨皮 麥冬(各五錢

上作一服,水二鐘,姜三片,紅棗一枚,煎一鐘,食遠服。

二神丸(見上反胃

沉香

沉香 白術(shù)(土炒) 紫濃樸(姜汁炒,各一兩) 人參 白茯苓 半夏(姜制) 木香 草豆蔻 甘草 陳皮 黑干姜 生姜 大棗

水煎三錢溫服,日二服。

食亦癥

甘露飲胃熱善食,不生肌肉。

生地 熟地 天冬 麥冬 片苓 石斛 甘草 枇杷枳殼 茵陳(各等分

水煎服三錢。

黃疸

理中湯(見心腹痛

建中湯

芍藥(六錢) 桂枝(三錢) 甘草(二錢) 生姜(三錢) 飴糖(一合) 大棗(四枚

上六味,以水三杯,煮取一杯,去滓,納飴糖,更上微火消解,溫服,日三服。

茵陳蒿 治陽明病,發(fā)熱汗出,此為熱越不能發(fā)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欲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里,身必發(fā)黃,此方主之。

茵陳蒿(六錢) 梔子(三錢) 大黃(二錢,去皮

上三味,以水三杯,先煮茵陳,減一杯半,納二味,煎八分,去滓,溫服,日三服。小盒飯利,尿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梔子柏皮湯 治傷寒,身發(fā)黃發(fā)熱。

梔子(三錢) 甘草(一錢) 黃柏(二錢

上三味,以水二杯半,煎八分服,日再。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