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中,(腎氣通耳,耳中病,責(zé)在腎。)手太陽小腸、足少陽膽、手少陽三焦脈俱入耳中。耳前,足陽明胃脈上耳前,筋結(jié)耳前。足少陽膽脈、手少陽三焦脈俱走耳前。三焦脈從耳前屬目。耳后,手太陽小腸筋、足太陽膀胱筋俱走耳后完骨。足陽明胃脈之支、足少陽膽脈、手少陽三焦脈俱過耳后。
(一名耳后毒。)
發(fā)在耳后,宜別陰陽治之;忌渍,按陰疽例治;患色紅者,按陽癰例治。如發(fā)耳垂后,名耳根毒,辨治亦然。
耳孔內(nèi)時出膿,曰膿耳。赤腫潰爛流膿,曰停耳。膿濕結(jié)塊塞耳暴聾,曰耵耳。皆內(nèi)火攻沖瀉肝東加柴胡。外俱用紅棉散。
紅棉散
海螵蛸 枯礬(各三錢) 干燕脂(一錢五分,燒存性) 麝香(五分)
上共研細(xì)末,瓷器收貯聽用。每少許吹入耳內(nèi),或摻潰爛處俱效。
膿耳方(存驗(yàn)。)
菖蒲根(水洗凈)
上搗取汁,先用棉碇卷干耳內(nèi)膿,然后將菖蒲汁灌入蕩洗,數(shù)次即愈。
耵耳方(存驗(yàn)。)
地龍糞 釜底墨 生豬脂上共搗勻,蔥汁和,捏如棗核,綿裹塞耳,潤則換。
龍膽瀉肝湯(通用九。)
三證皆生耳竅內(nèi),耳痔形如櫻桃,亦有形如羊奶者;耳菌形如蘑菇,頭大蒂小,耳梃形如棗皮破,偶一觸犯,痛引腦巔。內(nèi)俱用加味逍遙散,甚者,龍膽瀉肝湯。外用雞矢白炒研敷之,或黃白散點(diǎn)之,漸漸消化。又方,以火酒滴入,仰之半時,即可鉗出。
加味逍遙散(通用十六。)
龍膽瀉肝湯(通用九。)
黃白散(見前鼻部鼻痔。)
生耳竅暗藏之處,色黑,形如椒目,疼如錐刺,引及腮腦,破流血水。急服奪命湯,外用蟾酥、雄黃等分為末,水和濃,滴入耳內(nèi)。
奪命湯(見發(fā)無定處疔瘡。)
耳內(nèi)不膿不腫,只作干痛,或作癢,或出水,或經(jīng)年不愈,或交接便發(fā),此皆肝腎二家虛火為病,加減八味丸主之。
加減八味丸(通用四十六。)
耳鳴者,耳中有聲,或若蟬鳴,或若鐘鳴,或若火 然,或若流水聲,或若簸米聲,或睡外,止于竅中, 有聲。格外入之者,為其內(nèi)聲所混,聽之不清,服攝陰煎;脾胃弱者,兼服補(bǔ)中益氣湯。
攝陰煎
活磁石(一兩) 地黃 首烏 龜版 鱉甲(各五錢) 山茱萸肉 白芍 山藥(各二錢)五味子(一錢五分)
上水煎二次,去渣,食前溫服。治元陰虛損、高年逆上gydjdsj.org.cn/shouyi/之氣,屢有奇效。如為丸,將方內(nèi)
補(bǔ)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小柴胡湯(通用十四。)
暴聾者,猝然閉塞無聞,腎氣虛脫則有之,亦或三焦氣逆、氣郁而然者。其證必哄哄 ,脹悶煩熱,四物湯加柴胡、山梔。中氣弱者,加減歸脾湯。亦或肝膽風(fēng)熱上攻而然者,其證必兼頭痛,小柴胡東加川芎、歸身、山梔仁。亦或因損傷、挖傷、雷炮震傷,患 耳潰膿不止等證而聾者,則宜用開通之法。如腎虧精脫,或年衰,或病后,或勞倦過度,或大恐氣結(jié),漸至耳聾者,須大培根本,用八珍湯、地黃丸、補(bǔ)中益氣湯之類。然多難愈。
開通法
四物湯(通用二十三。)
小柴胡湯(通用十四。)
補(bǔ)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生耳后縫間,延及耳折上下,色紅如刀裂之狀,時流黃水,乃膽脾濕熱,用穿粉散搽之即愈。
輕粉(隔紙微炒研) 穿山甲(炙) 鉛粉 黃丹(各三錢,飛用)
上共研細(xì)末,香油調(diào)搽。
附方(存驗(yàn)。)
耳竅中時流鮮血,肝腎火升所致。用地芩飲,或六味地黃東加山梔仁、赤苓,外用蒲黃炒黑研末,摻入即止。
地芩飲
生地黃(一兩) 黃芩(二錢,酒炒)
上加青荷葉五錢,水煎去渣,微溫服。
六味地黃湯(通用四十三。)
凡蟲偶入耳中,以生姜搽國家醫(yī)學(xué)考試網(wǎng)貓鼻,其尿自出,取尿滴入耳內(nèi),蟲即出;蛴米醋滴入,其蟲不出亦死,用細(xì)蘆管入耳吸之,蟲隨出。
點(diǎn)擊查看:<<外科證治全書>>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