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樹起 金香淑 郭丕春
侯氏黑散出自《金匱要略》,由
菊花、
白術、
細辛、
茯苓、
牡蠣、
防風、
桔梗、
人參、
礬石、
黃芩、
當歸、生
姜、
川芎、
桂枝等藥組成,用治“大風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足者”。筆者引伸其義,治療美尼爾氏綜合征、慢性
潰瘍性結腸炎、
支氣管哮喘等疾病,亦取得良好效果。茲介紹如下。
1 美尼爾氏綜合征
患者,男,42歲,機關干部。2002年5月8日晨3時許,因連續(xù)1周飲酒熬夜,而突發(fā)頭暈、目眩,伴
耳鳴、惡心。急來我院急診,初診為“美尼爾氏綜合征”,予低分子右旋醣酐、步復邁等擴血管藥物治療后,癥狀暫時控制,但1天后即復發(fā),故求中醫(yī)治療?淘\:頭暈、眼花、耳鳴、胸悶、惡心、乏力、四肢麻木、語聲低微、汗出不止、惡風、手足欠溫,舌質(zhì)淡、苔白、脈浮大。證屬肝腎虧虛、風陽上擾而致
眩暈。治仿侯氏黑散養(yǎng)血補脾,化痰熄風。處方:桂枝10g,菊花15g,白術15g,茯苓10g,防風10g,細辛5g,當歸10g,川芎10g,桔梗10g,黃芩10g,牡蠣30g,首烏15g,
阿膠15 g,
黑芝麻15 g,
白礬研末沖服1g。 7劑,水煎服。服后眩暈止,諸癥平。繼以杞菊
地黃丸養(yǎng)陰滋腎以善其后,并囑其禁酒及勞欲,調(diào)理3個月未再復發(fā)。
按:該患者系中年男子,肝
腎陰虛,酒濕生痰,終致風、火、痰上擾空竅,發(fā)為眩暈。以往治法常以鎮(zhèn)肝
熄風湯或
天麻鉤藤飲之屬,雖亦可獲一定療效,但藥后常易復發(fā)。因思腦為髓海,空竅之內(nèi)隧隙頗多,而風氣上擾無處不到,難以盡除,必須采用填補空隙之法,方可使空竅之風,無隙可乘。故用仲景侯氏黑散養(yǎng)血熄風,填補隧隙,佐以首烏、
龜板、阿膠、黑
芝麻等補腎填精而收全功。
2慢性結腸炎
患者,女,50歲。自1995年起出現(xiàn)間歇性
腹痛、
腹瀉,常便中帶血,經(jīng)檢查診斷為慢性非
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曾多次住院治療,予抗生素、激素及藥物灌腸、穴位注射及中藥奢苓
白術散、
痛瀉要方、
烏梅丸等加減均未見明顯好轉,于2003年5月人我科治療。乙狀結腸鏡檢查:腸粘膜上覆蓋灰白色滲出物,腸腔狹窄,管腔內(nèi)見成片的豆粒大小肉芽組織增生,結腸段消失。癥見:腹痛,先痛后瀉,瀉后痛減,情緒激動后加重,矢氣頻做,腸鳴音亢進,舌質(zhì)紅,苔薄,脈弦。證屬
肝風內(nèi)動,
肝氣乘脾,治以平肝熄風,培土填塞。予侯氏黑散:防風30g,白術30g,菊花10g,桔梗10g,人參10g,茯苓15g,當歸10g,川芎10g,
干姜10g,桂枝15g,細辛5g,牡蠣30g,
龍骨30g,
赤石脂20g,
五味子15g,白礬,研末沖服1g。水煎早晚服。經(jīng)治2個月,痛瀉
便血消失。繼以健脾益氣之法調(diào)之。
按:《靈樞•賊風》曰:“賊風邪氣之傷人也……不出空竅之中”。而結腸之中盡是空穴之地,雖治以平熄內(nèi)風之劑,但舊風雖除而新風旋即復人,無休無止,故病情反復不愈。治必以填補空竅之劑,使風無處可藏,方能切中病機。故于侯氏黑散中重用防風、白術扶土制木;龍骨、牡蠣、赤石脂驅(qū)風堵截,填塞穴竅。正如仲景所云:“六十日止,即藥積在腹中不下也!
3支氣管哮喘
患者,女68歲。該患者于20年前被診斷為支氣管哮喘,經(jīng)解痙抗炎及中藥
小青龍湯等治愈,一肩未發(fā)。2001年9月出現(xiàn)
高血壓,經(jīng)常頭暈、目眩、月鳴,右側拇指、食指麻木。2個月后哮喘復發(fā),見胎悶、
氣喘、頻頻
咳嗽,咯白色泡沫樣痰,入夜尤甚,不能平臥,伴
心悸、畏寒、汗多、便溏,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澀,肺部聽診可聞及哮鳴音,X線示雙肺紋理蛇粗。證屬風痰壅肺。治以祛風解痙,健脾化痰,崇土填臼,以祛窠囊之痰,予侯氏黑散加減:
蒼術15g,白術10g,茯苓15g,人參10g,干姜10g,防風10g,萄花10g,細辛5g,桂枝10g,白礬研末沖服1 g,桔梗10g,當歸10g,川芎15g,
全蝎10g,牡蠣30g。水月服。共進服25劑,諸癥悉平,隨訪至今未再發(fā)作。
按:胸乃陽位,痰為陰邪。氣郁、痰阻、血瘀互為因果,陰據(jù)陽位,潛伏于肺,結成窠臼而成哮喘的宿根。遵前賢治痰不治窠囊之痰非其治之旨,以崇土填臼之侯氏黑散法。方中蒼術、白術、茯苓、人參補脾益氣;牡蠣、白礬、桔梗祛風截痰、填塞窠臼,以祛窠囊之痰;防風、菊花、細辛、桂枝祛風散邪;全蝎、川芎、當歸養(yǎng)血活血、解痙平喘。共奏蠲哮乎喘祛痰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