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理論教學 > 臨床專科疾病 > 臨床藥理學 > 正文:298-4 藥物的分布
    

藥物的分布

藥物的分布治療方法 醫(yī)學論壇 評論

藥物的分布是指藥物進入體循環(huán)后分布于全身各組織。由于不同器官的血液灌注差異,藥物與組織結合力不同,各部位pH值和細胞膜通透性差異等影響,藥物分布一般是不均勻的。

藥物進入組織的速率取決于進入該組織的血流速率,組織大小以及藥物在血液與組織間的分配特性。如果透過細胞膜屏障的作用不是限速步驟,那么血管豐富的部位要比血液灌注差的區(qū)域更快與血液到達分布平衡(藥物進率與離開率相等)。在分布平衡到達后,血漿濃度可反映藥物在組織和細胞外液的濃度(結合的和非結合的,見下文)。代謝和排泄與藥物分布同時進行,這就使分布過程成為復雜的動態(tài)過程(參見第299節(jié))。

表觀分布容積

藥物被分布到的或在其中得到稀釋的液體容積量即稱表觀分布容積(把體內藥物按其在血漿中相同的濃度計算而獲得的液體容積)。該參數對以下情況能提供一定的參考信息,給予一次劑量后預期能達到的血漿濃度,或達到某種血藥濃度估計所需要的劑量。然而,表觀分布容積并不能提供特定的分布類型的信息。各種藥物都按其獨特的方式在體內進行分布。一些藥物分布于脂肪;另一些藥物則停留于細胞外液;再一些藥物則可牢固地與特殊組織結合,這種情況經常發(fā)生在肝臟和腎臟。

許多酸性藥物(如華法林水楊酸)與蛋白質高度結合,因此分布容積小。許多堿性藥物(如苯丙胺哌替啶)極易被組織攝取,因此分布容積大,甚至比整個身體的容積還要大。

結合

藥物分布入組織的程度取決于與血漿蛋白的結合以及與組織的結合的程度。

血漿蛋白結合 藥物在血流中轉運時,一部分是以游離藥溶解于血液中(非結合型),另一部分則與血液的多種成分(如血漿蛋白,血細胞)相結合(結合型)。決定血漿中結合藥物與非結合藥物比率的主要因素是藥物分子和蛋白質分子間的可逆性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受質量作用定律所支配。多種血漿蛋白能與藥物相結合。白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和脂蛋白是最重要的蛋白質。酸性藥物一般更易與白蛋白結合,而堿性蛋白則易與α1-酸性糖蛋白和脂蛋白結合(表298-1)。

由于只有非結合藥物才能通過被動擴散到達產生藥理作用的血管外或組織部位,因此非結合型藥物濃度和作用部位藥物濃度關系更密切,亦即和藥物效應的關系更密切。通常非結合型分數(非結合型藥物濃度對總藥物濃度之比)這個參數常比結合型分數更有用。血漿蛋白結合作用會影響藥物的分布,也會影響藥理活性和總的血漿藥物濃度間的關系。在很高藥物濃度時,由于蛋白可結合部位的數目一定,結合藥物量接近上限,導致飽和性。飽和性是藥物之間相互置換作用的基礎(參見第301節(jié)藥物的相互作用)。

組織結合 藥物可以和許多非蛋白質類物質結合。結合可能是很特異的,例如氯喹與核酸類結合。藥物的結合常在水相環(huán)境中與大分子結合,也可在進入脂肪組織中后發(fā)生結合。由于脂肪組織的血液灌注很差,那些對脂肪親和力高的藥物,要達到平衡狀態(tài)需很長的時間。www.med126.com

藥物儲庫 藥物在各種組織內和機體各腔室內的積聚,則隨著血漿藥物濃度下降組織中貯存藥物可釋放到血液循環(huán)中,這樣能延長藥物在血漿逗留時間而延長藥物的作用。起效部位的位置和組織分布的相對差異性也可能是重要的。以麻醉藥硫賁妥來講,開始時由于貯存于組織儲庫,縮短藥物的效應,但以后重復用藥則能延長其作用時間。硫賁妥是高度脂溶性藥物,單次靜注后迅速分布到腦組織中去,單次靜注后幾分鐘硫賁妥在腦內濃度增加,然后腦組織濃度下降,速度與血漿濃度下降相平行。當藥物再分布于灌注緩慢的組織時麻醉迅速終止。然而,如果用足夠長的時間對血漿濃度進行監(jiān)測,即可發(fā)現藥物分布的第三相,顯示出藥物從脂肪組織緩慢釋放。連續(xù)使用硫賁妥時,藥物就大量貯存于脂肪組織內,這樣就能延長麻醉藥血漿濃度的時間。

某些藥物在細胞內積聚的濃度高于細胞外液,此種積聚最常見于藥物與蛋白質,磷脂或核酸的結合?汞懰(如氯喹)在白細胞內和肝細胞內的濃度要比血漿中濃度高出數千倍。這種貯存于細胞內的藥物與血漿保持平衡,當藥物由機體消除時,貯存藥物即進入血漿。

血腦屏障

藥物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是經過腦毛細血管和腦脊液而實現的。供給腦部的血液占心輸出量的1/6,但分布到腦組織的藥物卻受到一定的限制。某些脂溶性藥物(如硫賁妥)能很快進入腦組織而且迅速發(fā)揮其藥理作用。但很多其他藥物,特別是水溶性較高的藥物卻非常緩慢地進入腦部。與其他部位毛細血管床相比,腦部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相互聯接更為緊密,這就使水溶性藥物擴散緩慢。另一個對水溶性藥物的屏障是膠質結締組織細胞(星形細胞)所形成的星形細胞鞘,其與毛細血管內皮基膜緊密鄰接,毛細血管內皮和星形細胞鞘在一起構成血腦屏障。因為這種屏障僅與毛細血管壁相聯系而與實質細胞無關,所以它賦于腦組織與其他組織不同的滲透性特征。這樣,極性物質可進入大多數其他組織間液但不能進入腦組織。曾觀察到極性染料能進入大多數組織,而不能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導致"血腦屏障"概念的出現。

藥物可以經由脈絡叢直接進入側腦室腦脊液,再由腦脊液通過被動擴散進入腦組織。脈絡叢也是有機酸類(如青霉素)從腦脊液經主動轉運到血液中去的一個部位。

決定藥物通透到腦脊液或進入其他組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藥物與蛋白質結合程度,解離度以及脂-水分配系數。對于高度蛋白結合的藥物進入腦的通透率是低的,對于弱酸或弱堿的解離型通透率更低,幾乎為零。

中樞神經系統的血液灌注極佳,一般講,通透性是藥物分布速率的主要因素。然而,對大多數組織的間液而言,血液灌注是主要因素。對于血液灌注差的組織(如肌肉,脂肪),特別是如果組織對藥物具有高的親和性,分布過程將非常緩慢。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