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本草衍義 序例中 上課筆記
    

本草衍義教程:序例中

人之生,實陰陽之氣所聚耳,若不能調和陰陽之氣,則害其生。故《寶命全形篇》論曰∶人以天地之氣生。又曰∶天地合氣,命之曰人,是以陽化氣、陰成形也。夫游魂為變者,陽化氣也。精氣為物者,陰成形也。陰陽氣合,神在其中矣。故《陰陽應象大論》曰∶天地之動靜,神明為…

人之生,實陰陽之氣所聚耳,若不能調和陰陽之氣,則害其生。故《寶命全形篇》論曰∶人以天地之氣生。又曰∶天地合氣,命之曰人,是以陽化氣、陰成形也。夫游魂為變者,陽化氣也。精氣為物者,陰成形也。陰陽氣合,神在其中矣。故《陰陽應象大論》曰∶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即知神明不可以陰陽攝也!兑住匪匝躁庩柌粶y之謂神,蓋為此矣。

故曰,神不可大用,大用即竭;形不可大勞,大勞則斃。是知精、氣、神,人之大本,不可不謹養(yǎng)。智者養(yǎng)其神,惜其氣,以固其本。世有會計資格不謹衛(wèi)生之經者,動皆觸犯。既以犯養(yǎng)生之禁,須假以外術保救,不可坐以待斃。《本草》之經,于是興焉。既知保救之理,不可不窮保救之事,《衍義》于是存焉。二者其名雖異,其理僅同。欲使有知無知盡臻壽域,率至安樂之鄉(xiāng),適是意者,求其意而可矣。

養(yǎng)心之道未可忽也。六欲七情千變萬化,出沒不定,其言至簡,其義無窮,而以一心對無窮之事,不亦勞乎?心茍不明,不為物所病者,未之有也。故明達之士,遂至忘心,心既忘矣,則六欲七情無能為也。六欲七情無能為,故內事不生。內事不生,故外患不能入。外患不能入,則本草之用,實世之 狗耳。若未能達是意而至是地,則未有不緣六欲七情而起憂患者。憂患既作,則此書一日不可闕也。愚何人哉,必欲斯文絕人之憂患乎。

上隱居以謂凡篩丸散藥畢,皆更合于臼中,以杵搗數百過,如此恐干末湔蕩,不可搗,不若令力士合研為佳。又曰∶凡湯酒膏中用諸石,皆細搗之如粟,亦可以葛布篩令調勻,并以綿裹內中,其雄黃朱砂輩,細末如粉。今詳之∶凡諸石雖是湯酒中,亦須稍細,藥力方盡出,效亦速。但臨服須澄濾后再下火,不爾,恐遺藥力不見效。湯酒中尚庶幾,若在服食膏中,豈得更如粟也。不合如此立例,當在臨時應用詳酌爾。又說 咀兩字,《唐本》注謂為商量斟酌,非也。《嘉 》復符陶隱居說gydjdsj.org.cn/Article/為細切,亦非也。儒家以謂有含味之意,如人以口齒咀嚙,雖破而不塵,但使含味耳。張仲景方多言 咀,其義如此。

病患有既不洞曉醫(yī)藥,復自行臆度,如此則九死一生;蜥t(yī)人未識其病,或以財勢所迫,占奪強治,如此之輩,醫(yī)家病家不可不察也。要在聰明賢達之士掌之,則病無不濟,醫(yī)無不功。世間如此之事甚多,故須一一該舉,以堤或然。

夫人有貴賤少長,病當別論。病有新久虛實,理當別藥。蓋人心如面,各各不同。惟其心不同,臟腑亦異。臟腑既異,乃以一藥治眾人之病,其可得乎?故張仲景曰∶又有土地高下不同,物性剛柔,餐居亦異。是故黃帝興四方之問,岐伯舉四治之能,臨病之功,宜須兩審。

如是則依方合藥,一概而用。亦以疏矣。且如貴豪之家,形樂志苦者也。衣食足則形樂,心慮多則志苦。岐伯曰∶病生于脈。形樂則外實,志苦則內虛,故病生于脈。所養(yǎng)既與貧下異,憂樂思慮不同,當各逐其人而治之。后世醫(yī)者,直委此一節(jié),閉絕不行,所失甚矣。嘗有一醫(yī)官,暑月與貴人飲。貴人曰∶我昨日飲食所傷,今日食減。醫(yī)曰∶可餌消化藥,他人當服十丸,公當減其半。下咽未久,疏逐不已,幾至斃。以此較之,虛實相遼,不可不察,故曰病當別論。又一男子,暑月患血痢,醫(yī)妄以涼藥逆制,專用黃連、阿膠、木香藥治之。此藥始感便治則可,今病久腸虛,理不可服,逾旬不已,幾致委頓,故曰理當別藥。如是論之,誠在醫(yī)之通變。又須經歷,則萬無一失。引此為例,余可效此。

凡用藥必須擇州土所宜者,則藥力具,用之有據。如上黨人參、川蜀當歸、齊州半夏、華州細辛,又如東壁土、冬月灰、半天河水、熱湯、漿水之類,其物至微,其用至廣,蓋亦有理。若不推究厥理,治病徒費其功,終亦不能活人。圣賢之意不易盡知,然舍理何求哉?凡人少、長、老,其氣血有盛、壯、衰三等。故岐伯曰∶少火之氣壯,壯火之氣衰。蓋少火生氣,壯火散氣,況復衰火,不可不知也。故治法亦當分三等。其少日服餌之藥,于壯老之時,皆須別處之,決不可忽也。世有不留心于此者,往往不信,遂致困危,哀哉!

今人使理中湯、丸,倉猝之間多不效者,何也?是不知仲景之意,為必效藥,蓋用藥之人有差殊耳。如治胸痹,心中痞堅,氣結胸滿,脅下逆氣搶心,理中湯主之,人參、術、干甘草四物等,共一十二兩,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以知為度。或作丸,須雞子黃大,皆奇效。今人以一丸如楊梅許,服之病既不去,乃曰藥不神。非藥之罪,用藥者之罪也。今引以為例,他可仿此。然年高及素虛寒人,當遂宜減甘草。

夫高醫(yī)以蓄藥為能,倉猝之間,防不可售者所須也。若桑寄生桑螵蛸、鹿角膠、天靈蓋、虎膽、蟾酥、野駝、螢、蓬 、空青、婆娑石、石、冬灰、臘雪水、松黃之類,如此者甚多,不能一一遍舉。唐元澹字行沖,嘗謂狄仁杰曰∶下之事上,譬富家儲積以自資也。脯、臘、 、胰,以供滋膳。參、術、芝、桂,以防疾 。門下充旨味者多矣,愿以小人備一藥,可乎?仁杰笑曰∶公正吾藥籠中物,不可一日無也。然梁公因事而言,獨譬之以藥,則有以見天下萬物之中,尤不可闕者也。知斯道也,知斯意而已。

凡為醫(yī)者,須略通古今,粗守仁義,絕馳驚能所之心,專博施救拔之意。如此則心識自明,神物來相,又何必戚戚沽名,齪齪求利也。如或不然,則曷以致姜撫沽譽之慚,逋華佗之矜能受戮乎。

嘗讀《唐.方技傳》,有云∶醫(yī)要在視脈,唯用一物攻之,氣純而愈速。一藥偶得,他藥相制,弗能專力,此難愈之驗也。今詳之∶病有大小、新久、虛實,豈可止以一藥攻之?若初受病小,則庶幾;若病大多日,或虛或實,豈得不以他藥佐使?如人用硫黃,皆知此物大熱,然石性緩,倉猝之間,下咽不易便作效。故智者又以附子干姜、桂之類相佐使以發(fā)之,將并力攻疾,庶幾速效。若單用硫黃,其可得乎?故知許嗣宗之言未可全信,賢者當審度之。

夫用藥如用刑,刑不可誤,誤即干人命。用藥亦然,一誤即便隔生死。然刑有鞫司,鞫成然后議定,議定然后書罪,蓋人命一死,不可復生,故須如此詳謹。今醫(yī),人才到病家,便以所見用藥。若高醫(yī)識病知脈,藥又相當,如此,即應手作效;蛴瓜轮,孟浪亂投湯劑,逡巡便致困危。如此殺人,何太容易。世間此事甚多,良由病家不擇醫(yī),平日未嘗留心于醫(yī)術也,可不懼哉!
點擊查看:<<本草衍義>>目錄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