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十五絡脈
    

針灸學:十五絡脈

1.列缺--手太陰絡脈手太陰肺經的別行絡脈,名曰列缺,起于腕關節(jié)上方橈骨莖突后的分肉之間,與手太陰本經并行,直入手掌中,散布于大魚際部。它的病變,實證為手橈側腕部銳骨和掌中發(fā)熱,虛證為呵欠頻作,小便失禁或頻數,可取它的絡穴列缺治療。穴在距腕一寸半處,別行…

1.列缺--手太陰絡脈

手太陰肺經的別行絡脈,名曰列缺,起于腕關節(jié)上方橈骨莖突后的分肉之間,與手太陰本經并行,直入手掌中,散布于大魚際部。它的病變,實證為手橈側腕部銳骨和掌中發(fā)熱,虛證為呵欠頻作,小便失禁或頻數,可取它的絡穴列缺治療。穴在距腕一寸半處,別行于手陽明大腸經。

2.偏歷--手陽明絡脈

手陽明大腸經的別行絡脈,名曰偏歷,在腕關節(jié)后三寸偏歷穴處分出,走向手太陰肺經;其支脈向上沿著臂膊,經肩髃穴上行至下頜角處,遍布于齒中;其支脈進入耳中,合于該部所聚的主脈。它的病變,實gydjdsj.org.cn/yishi/證為齲齒、耳聾,虛證為齒冷、經氣閉阻不通暢,可取它的絡穴偏歷治療。

3.豐隆--足陽明絡脈

足陽明胃經的別行絡脈,名曰豐隆,在距離外踝上八寸處分出,走向足太陰脾經;其支脈沿著脛骨外緣上行聯(lián)絡于頭項部,與各經的經氣相會合,再向下聯(lián)絡于咽喉部。它的病變,氣逆則發(fā)生突然失音;實證為狂癲之疾,虛證為足緩不收,脛部肌肉萎縮,可取它的絡穴豐隆治療。

4.公孫--足太陰絡脈

足太陰脾經的別行絡脈,名曰公孫,在足大趾本節(jié)后一寸處分出,走向足陽明胃經;其支脈進入腹腔,聯(lián)絡于腸胃。它的病變,氣上逆則發(fā)生霍亂;實證為腹內絞痛,虛證為鼓脹之疾,可取它的絡穴公孫治療。

5.通里--手少陰絡脈

手少陰心經的別行絡脈,名曰通里,在腕關節(jié)后一寸處分出上行,沿著手少陰本經入于心中,再向上聯(lián)系舌根部,會屬于目系。它的病變,實證為胸中支滿阻隔,虛證為不能言語,可取它的絡穴通里治療。穴在腕關節(jié)后一寸,別行于手太陽小腸經。

6.支正--手太陽絡脈

手太陽小腸經的別行絡脈,名曰支正,在腕關節(jié)后五寸處,向內側注入手少陰心經;其支脈上行經肘部,上絡于肩髃穴部。它的病變,實證為關節(jié)弛緩,肘部痿廢不用,虛證為皮膚贅生小,可取它的絡穴支正治療。

7.飛揚--足太陽絡脈

足太陽膀胱經的別行絡脈,名曰飛揚,在外踝上七寸處分出,走向足少陰腎經。它的病變,實證為鼻塞流涕,頭背部疼痛,虛證為鼻流清涕、鼻出血,可取它的絡穴飛揚治療。

8.大鐘--足少陰絡脈

足少陰腎經的別行絡脈,名曰大鐘,在內踝后繞行足跟部,走向足太陽膀胱經。其支脈與足少陰本經并行向上而至于心包下,再貫穿腰脊。它的病變,氣上逆則發(fā)生心胸煩悶;實證為二便不通,虛證為腰痛,可取它的絡穴大鐘治療。

9.內關--手厥陰絡脈

手厥陰心包經的別行絡脈,名曰內關,在腕關節(jié)后二寸處,發(fā)出于兩筋之間,走向手少陽三焦經。它沿著手厥陰本經向上聯(lián)系于心包,散絡于心系。心系的病變,實證為心痛,虛證為心中煩亂,可取它的絡穴內關治療。

10.外關--手少陽絡脈

手少陽三焦經的別行絡脈,名曰外關,在腕關節(jié)后二寸處分出,繞行于肩膊的外側,上行進入胸中,會合于心包。它的病變,實證為肘部拘攣,虛證為肘部弛緩不收,可取它的絡穴外關治療。

11.光明--足少陽絡脈

足少陽膽經的別行絡脈,名曰光明,在外踝上五寸出分出,走向足厥陰肝經,向下聯(lián)絡于足背部。它的病變,實證為足脛部厥冷,虛證為足軟無力不能行走,坐而不能起立,可取它的絡穴光明治療。

12.蠡溝--足厥陰絡脈

足厥陰肝經的別行絡脈,名曰蠡溝,在內踝上五寸出分出,走向足少陽膽經;其支脈經過脛部上行至睪丸部,終結于陰莖處。它的病變,氣逆則發(fā)生睪丸腫脹、突發(fā)疝氣;實證為陰莖挺長,陽強不到,虛證為陰部暴癢,可取它的絡穴蠡溝治療。

13.長強--督脈之絡

督脈的別行絡脈,名曰長強,挾脊旁膂肌上行至項部,散布于頭上;再向下到兩肩胛之間,分左右別行于足太陽膀胱經,深入貫穿于脊膂中。它的病變,實證為脊柱強直,虛證為頭重、旋搖不定,此皆督脈的別絡之過,可取它的絡穴長強治療。

14.尾翳--任脈之絡

任脈的別行絡脈,名曰尾翳(也稱鳩尾),從鳩尾向下,散布于腹部。gydjdsj.org.cn/zhicheng/它的病變,實證為腹部皮膚疼痛,虛證為腹部皮膚瘙癢,可取它的絡穴尾翳(即鳩尾)治療。

15.大包--脾之大絡

脾的大絡,名曰大包,在淵腋穴下三寸處發(fā)出,散布于胸脅部。它的病變,實證為一身盡痛,虛證為周身肌肉關節(jié)松弛無力;此一絡脈象網絡一樣包絡周身,如現(xiàn)血瘀,可取它的絡穴大包治療。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