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胃脘痛
    

臨證指南醫(yī)案:胃脘痛

嚴(二十) 胃痛半年。干嘔。(肝犯胃)gydjdsj.org.cn/Article/金鈴子 延胡 半夏 茯苓 山梔 生香附張 沖氣上攻成形。痛嘔。痛后則散。此厥陰順乘陽明。陽明虛。筋骨亦掣痛。安蛔丸三錢四服椒梅湯送。某(三五) 勞力。氣阻胃痛。川楝子 延胡 炒半夏 烏藥 橘紅 生香附汁…

(二十) 胃痛半年。干嘔。(肝犯胃)gydjdsj.org.cn/Article/

金鈴子 延胡 半夏 茯苓 山梔香附

沖氣上攻成形。痛嘔。痛后則散。此厥陰順乘陽明。陽明虛。筋骨亦掣痛。安蛔丸三錢四服椒梅湯送。

(三五) 勞力。氣阻胃痛。

川楝子 延胡 炒半夏 烏藥 橘紅 生香附汁

宿病沖氣胃痛。今飽食動怒痛發(fā)。嘔吐。是肝木侵犯胃土。濁氣上踞。脹痛不休。逆亂不已。

變?yōu)橄群鬅。煩躁面赤汗泄。此為厥象。厥陰肝臟之現(xiàn)癥。顯然在目。夫痛則不通。通字須究氣血陰陽。便是看診要旨矣。議用瀉心法。

川連 人參 枳實 半夏 姜汁

三七) 食倉痛發(fā)。嘔水涎沫。六年久病入絡。述大便忽閉忽溏;继庝蹁跤新。議通胃陽。兼制木侮。

吳萸 良姜 半夏 延胡 炮川烏 茯苓 蒲黃

(氏) 舌白胸痞。脘痛如束。干嘔便難。氣阻凝痰聚膈。當以泄降宣劑。若竟攻蕩。當夏熱土旺。傷及太陰?肿堂洕M之憂。

醋炒半夏 川楝子 延胡 橘紅 杏仁 濃樸

(氏) 氣逆填胸阻咽。脘痹而痛。病由肝臟厥氣。乘胃入膈。致陽明經(jīng)脈失和。周身掣痛。夜甚晝緩者。戌亥至陰。為肝旺時候也。此癥多從驚恐嗔郁所致。失治變?yōu)榛柝省?/p>

半夏 姜汁 金鈴子 延胡 杏仁 栝蔞皮 香豉 白蔻

痛緩。夜深復熾。前后心胸板掣。脈左數(shù)。病在血絡中。

金鈴子 延胡 仁 歸須 郁金 白蔻仁

(氏) 產(chǎn)后三年。經(jīng)水不轉。胃痛。得食必嘔。汗出形寒。腰左動氣閃爍。大便七八日始通。脈細弦。

右澀。舌白稍渴。脘中響動。下行痛緩。病屬厥陰順乘陽明。胃土久傷。肝木愈橫。法當辛酸兩和厥陰體用。仍參通補陽明之陽。俾濁少上僭。痛有緩期。

人參(同煎一錢) 開口吳萸(滾水泡洗十次一錢) 生白芍(三錢) 良姜(七分) 熟半夏(醋炒焦二錢) 云茯苓(切塊三錢)

(氏) 天癸當絕仍來。昔壯年已有頭暈。七年前秋起胃痛若嘈。今春悲哀。先麻木頭眩。痛發(fā)下部。膝脛冷三日。病屬肝厥胃痛。述痛引背脅。是久病絡脈空隙。厥陽熱氣。因情志郁勃拂逆。

氣攻乘絡。內風旋動。襲陽明。致嘔逆不能進食。(肝風犯胃液虛)

九孔石決明阿膠 生地 枸杞子 茯苓 桑寄生石斛

脅痛入脘。嘔吐黃濁水液。因驚動肝。肝風震起犯胃。平昔液衰。難用剛燥。議養(yǎng)胃汁以熄風方。

人參 茯苓 半夏 廣皮麥冬粳米

胃痛久而屢發(fā)。必有凝痰聚瘀。老年氣衰。病發(fā)日重。乃邪正勢不兩立也。今納物嘔吐甚多。味帶酸苦。脈得左大右小。蓋肝木必侮胃土。胃陽虛。完谷而出。且呃逆沃以熱湯不減。

其胃氣掀騰如沸。不嗜湯飲。飲濁彌留脘底。用藥之理。遠柔用剛。嘉言謂能變胃而不受胃變。開得上關。再商治法。(肝犯胃兼痰飲胸痹) 紫金丹含化一丸。日三次。

議以辛潤苦滑。通胸中之陽。開滌濁涎結聚。古人謂通則不痛。胸中部位最高。治在氣分。

薤白(去白衣三錢) 栝蔞實(三錢炒焦) 熟半夏(三錢) 茯苓(三錢) 川桂枝(一錢) 生姜汁(四分調入)

古有薤露之歌。謂薤最滑。露不能留。其氣辛則通。其體滑則降。仲景用以主胸痹不舒之痛。栝蔞苦潤豁痰。陷胸湯以之開結。半夏自陽以和陰。茯苓淡滲。桂枝辛甘輕揚。載之不急下走。以攻病所。姜汁生用。能通胸中痰沫。兼以通神明。去穢惡也。

(氏) 胃痛引脅。(肝郁化火犯胃)

川楝子 柴胡 黑山梔 鉤藤 半夏 橘紅

(氏) 苦寒辛通。

川連 土栝蔞皮 白芥子 茯苓 炒半夏 姜汁 橘紅 竹茹

肝厥胃痛。兼有痰飲。只因誤用 術人參。固守中焦。痰氣阻閉。致痛結痞脹。更醫(yī)但知理氣使降。不知氣閉熱自內生。是不中 。前方專以苦寒辛通為法。已得效驗。況酸味亦屬火化。議河間法。

金鈴子 延胡 川連 黑山梔 橘紅 半夏

老年郁勃。肝陽直犯胃絡。為心下痛。久則液枯氣結成格。

金鈴子 延胡 黑山梔 淡豆豉(炒香)

(十九) 壯年面色痿黃。脈濡小無力。胃脘常痛。情志不適即發(fā)。或飲暖酒暫解。食物不易消化。脾胃之土受克。卻因肝木來乘。怡情放懷。可愈此病。(郁傷脾胃陽虛)

人參 廣皮 半夏 茯苓 苡仁 桑葉 丹皮 桔梗 山梔(姜汁炒) 水泛丸。

味淡短氣。脘中微痛。(陽虛)

人參 淡附子 桂枝 炒遠志 煨姜

積滯久著。胃腑不宣。不時脘痛。已經(jīng)數(shù)載。陽傷奚疑。

炒半夏 淡干姜 蓽茇 草果 廣皮 茯苓

(五七) 診脈弦澀。胃痛繞背。谷食漸減。病經(jīng)數(shù)載。已入胃絡。姑與辛通法。

甜桂枝(八分) 延胡索(一錢) 半夏(一錢) 茯苓(三錢) 良姜(一錢) 蜜水煮生姜(一錢半)

陽微不司外衛(wèi)。脈絡牽掣不和。胃痛。夏秋不發(fā)。陰內陽外也。當冬寒驟加。宜急護其陽。用桂枝附子湯。

桂枝 附子 炙草 煨姜 南棗

(三九) 始于傷陰。繼則陽損。脘痛似乎拘束。食物超時不運。當理中焦健運二陽。通補為宜。守補則謬。

桂枝木 茯苓 生姜渣 炒焦遠志 炒黃半夏 生益智仁

(三四) 胃疼發(fā)。前后心冷。嘔吐。

淡吳萸 炒半夏 蓽茇 淡干姜 草果仁 濃樸 廣皮 桂枝木

中州陽失健運。脘中痛。食不化。

益智仁 谷芽 廣皮 炙草 茯苓 檀香半夏曲荷葉

(五十) 清陽失職。脘中痹痛。得噯曠達當辛以通之。

薤白 半夏 桂枝 茯苓 干姜

(五一) 營虛胃痛。進以辛甘。(營絡胃陽兼虛)

當歸(一錢半) 甜桂枝(一錢) 茯苓(三錢) 炙草(五分) 煨姜(一錢半) 南棗肉(二錢)

(二九) 勞力氣泄陽傷。胸脘痛發(fā)。得食自緩。已非質滯停蓄。然初病氣傷。久泄不止。營絡亦傷。古謂絡虛則痛也。攻痰破氣不去病。即傷胃。致納食不甘。噯噫欲嘔。顯見胃傷陽敗。當以辛甘溫方。

人參 桂枝 茯苓 炙草 煨姜 南棗

胃痛已久。間發(fā)風疹。此非客氣外感。由乎情懷郁勃。氣血少于流暢。夫思慮郁結。心脾營血暗傷。年前主歸脾一法。原有成效今食減形瘦。當培中土。而理營輔之。

異功加歸芍。用南棗肉湯泛丸。

(氏) 脈 背寒。食入脘痛。

人參 茯苓 當歸 白芍 炙草 煨姜南棗

(女) 形寒脘痛。得食甚。手按少緩。非有余客邪病。擬進和營衛(wèi)法。歸桂枝去芍加茯苓。

陽微氣阻。右脘痛痹。據(jù)云努力痛起。當兩調氣血。(胃陽虛氣滯血痹)

延胡 半夏 濃樸 橘紅 桂枝木 良姜 栝蔞皮 茯苓

(二八) 努力。饑飽失時。好飲冷酒。脈弦硬。中脘痛。

熟半夏(三錢) 云茯苓(三錢) 桃仁(去皮尖炒研二錢) 良姜(一錢) 延胡(一錢)紅豆蔻(一錢去殼) (方丸)熟半夏(三兩炒) 云茯苓(二兩) 生濃樸(二兩) 小附子(一兩炙)草果仁(去衣一兩) 高良姜(一兩生)

老姜汁法丸。每服三錢。

痛固虛寒。吐痰泄氣稍緩。當通陽明。勿雜多歧。(陽虛痰滯)

人參 半夏 姜汁 淡附子 茯苓 淡干姜

(嫗) 陽微痰滯。胃酸痛脹。用阿魏丸六分。

(六二) 胃痛。濁痰上逆。(陽虛陰濁凝阻)

代赭石 炒半夏 淡吳萸 淡干姜 茯苓 廣皮蓽茇 生益智仁

(四八) 陽微濁凝。胃下疼。

炒黑川椒(去目一錢) 炮黑川烏(三錢) 炮黑川附子(三錢) 炮淡干姜(一錢半)

(五十) 素多郁怒。陽氣窒痹。濁飲凝 。湯飲下咽。吐出酸水。胃脘痛痹。已經(jīng)三載。

漸延噎膈。先與通陽徹飲俾陽氣得宣。庶可向安。

半夏 枳實皮 桂枝木 茯苓 淡干姜

脈右弦不饑。納谷不運。吞酸。濁飲尚阻。陽仍不宣。

半夏 良姜 桂枝木 茯苓 延胡 淡干姜

脈虛澀。胃痛久。治在血分。(血絡瘀痹)

桃仁 當歸 桂枝 茯神 遠志 炙草

(三六) 酒肉滯氣胃痛。鄉(xiāng)人稱為穿心箭風。方書所無。不可稽考?嘈列菇悼尚。

延胡 川楝子 桃仁 蒲黃 靈脂

(三六) 胃痛喜www.med126.com得暖食。腸中泄氣則安。數(shù)年痛必入絡。治在血中之氣。

桂枝木 桃仁 韭白汁 歸須 茯苓塊

陽微胃痛。

當歸 桂枝木 桃仁 炙甘草 煨姜 南棗

經(jīng)幾年宿病。病必在絡。痛非虛癥。因久延。體質氣餒。遇食物不適;蚯閼延舨L狄驓鉁。

氣阻血瘀。諸脈逆亂。頻吐污濁而大便反秘。醫(yī)見嘔吐肢冷。認為虛脫。以理中加附子溫里護陽。夫陽氣皆屬無形。況乎病發(fā)有因。決非陽微欲脫。憶當年病來。宛是肝病。凡疏通氣血皆效。其病之未得全好。由乎性情食物居多。夏季專以太陰陽明通劑。今痛處在脘。久則瘀濁復聚。宜淡味薄味清養(yǎng)。初三竹瀝泛丸仍用。早上另立通瘀方法。

蘇木 人參 郁金 桃仁 歸尾 柏子仁 琥珀 茺蔚紅棗肉丸。早服二錢。

久有胃痛。更加勞力。致絡中血瘀。經(jīng)氣逆。其患總在絡脈中痹窒耳。醫(yī)藥或攻里;蚬ケ。

置病不理。宜乎無效。形瘦清減。用緩逐其瘀一法。

蜣螂蟲(炙一兩) 蟲(炙一兩) 五靈脂(炒一兩) 桃仁(二兩) 川桂枝尖(生五錢)

蜀漆(炒黑三錢)

用老韭根白搗汁泛丸。每服二錢。滾水下。

(氏) 脈弦澀。經(jīng)事不至。寒熱。胃痛拒格。嘔惡不納。此因久病胃痛。瘀血積于胃絡。議辛通瘀滯法。

川楝子 延胡 桂枝木 五靈脂 蒲黃 香附

(氏) 氣火郁。胃痛。(氣火郁)

川楝子 橘紅 炒楂肉 郁金 黑山梔 香附

(二十) 胃疼緩。氣逆不降。(氣逆不降)

枇杷葉 杏仁 生香附 降香汁 濃樸 橘紅 桔梗 白蔻

(氏) 諸豆皆能閉氣。漿凝為腐。宛是呆滯食物。食已脘痞痛脹。乃清氣之阻。診脈小澀。舌白粘膩。當理氣以開曠胸中。

杏仁 濃樸 老蘇梗 廣皮白 白蔻仁 枳殼汁 桔梗汁陽明乃十二經(jīng)脈之長。其作痛之因甚多。蓋胃者匯也。乃沖繁要道。為患最易。虛邪賊邪之乘機竊發(fā)。其間消長不一。習俗辛香溫燥之治。斷不容一例而漫施。然而是病。其要何在。所云初病在經(jīng)。久痛入絡。以經(jīng)主氣。絡主血。則可知其治氣治血之當然也。凡氣既久阻。血亦應病。循行之脈絡自痹。而辛香理氣。辛柔和血之法。實為對待必然之理。又如飽食痛甚。得食痛緩之類。于此有宜補不宜補之分焉。若素虛之體。時就煩勞。水谷之精微。

不足以供其消磨。而營氣日虛。脈絡枯澀。求助于食者。甘溫填補等法。所宜頻進也。若有形之滯。堵塞其中。容納早已無權。得助而為實實。攻之逐之等劑。又不可緩也。寒溫兩法。

從乎喜暖喜涼。滋燥之殊。詢其便澀便滑。至于飲停必吞酸。食滯當噯腐。厥氣乃散漫無形。瘀傷則定而有象。蛔蟲動擾。當頻痛而吐沫。痰濕壅塞。必善吐而脈滑。營氣兩虛者。不離乎 辣動悸。肝陽沖克者。定然煩渴而嘔逆。陰邪之勢。其來必速。郁火之患。由漸而劇也。(邵新甫)

徐評 治胃痛之方。大段亦不外此。但痛必有外邪內積。不宜輕補。而用人參甚多。痛久則必熱。而用姜附甚多。俱為太過。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