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英文) | tuberculous pleurisy |
拚音 | JIEHEXINGXIONGMOYAN |
別名 | 中醫(yī):干脅痛 |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呼吸系統(tǒng)疾病,傳染病, |
中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
西醫(yī)病名定義 | 為原發(fā)性結核后期的并發(fā)癥。可分為干性胸膜炎、滲出性胸膜炎和膿胸;亦可能為原發(fā)結核感染人體變態(tài)反應表現(xiàn)的一部分。近年來,隨著有效抗結核藥物治療,肺內干酪灶或結核空洞侵蝕胸膜引起膿氣胸,已屬少見。 |
中醫(yī)釋名 | |
西醫(yī)病因 | |
中醫(yī)病因 | |
季節(jié) | |
地區(qū) | |
人群 | 結核性胸膜炎常見于青少年。近年來隨著結核病患病高峰漸向老年組推移,成人結核性胸膜炎也不少見。 |
強度與傳播 | |
發(fā)病率 | |
發(fā)病機理 | 結核菌從胸膜下肺內或肋骨、脊柱結核灶直接蔓延胸膜,結核菌還可從肺門淋巴結干酪灶經淋巴管逆流,或從血道到達胸膜(如原發(fā)后的血行播散)引起結核性胸膜炎。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結核菌進入胸膜腔后,當人體正處于對結核的高過敏狀態(tài)時,產生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引起滲出性胸膜炎。原發(fā)感染后機體過敏反應高,肺部病灶直接蔓延至胸膜引起胸膜漿液纖維蛋白滲出,多為單側性。胸膜的血行播散性結核多為雙側性。胸腔積液少者,可不引起胸膜增厚;積液量多且遲不吸收,大量纖維蛋白沉著于胸腔,可引起胸膜增厚和粘連。 結核性干性胸膜炎是由肺結核病灶直接蔓延所致。最多發(fā)生在肺尖后部,其次為胸下部的胸膜。胸膜因充血水腫,白細胞浸潤并有多數(shù)內皮細胞脫落,使之失去原來的光澤。胸膜表面有少量纖維蛋白滲出,致使胸膜增厚粗糙。愈合后形成胸膜粘連,但有時也可吸收而不留痕跡。 |
中醫(yī)病機 | |
病理 | 慢性膿胸胸膜變厚有肉芽組織增生。若有支氣管胸膜瘺,則肺臟大部萎縮。 |
病理生理 | |
中醫(yī)診斷標準 | |
中醫(yī)診斷 | |
西醫(yī)診斷標準 | 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診斷標準: 1.發(fā)病急,有發(fā)熱、全身不適、胸痛、干咳等癥狀。大量胸腔積液時有呼吸困難。 2.胸腔積液少時無明顯體征。積液較多時患側胸部飽滿,呼吸動度減弱。叩診呈實音。聽診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大量積液時氣管和心臟向健側移位。 3.血液白細胞計數(shù)正;蚵栽龆啵猎隹,結核菌素試驗多呈陽性。 4.胸部X線檢查可見有胸腔積液的影像。 5.超聲探查患側可見液平段。 6.胸腔穿刺液為滲出液,其中細胞以淋巴細胞為主。乳酸脫氫酶常增高,胸液中不易找到結核菌,結核菌培養(yǎng)有時陽性。 7.應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膜炎,如癌性胸腔積液和胸腔間皮瘤等。 |
西醫(yī)診斷依據(jù) | 結核性干性胸膜炎根據(jù)劇烈尖銳的針刺樣胸痛和胸膜摩擦音等特點可作出診斷。 |
發(fā)病 | |
病史 | |
癥狀 | |
體征 | 結核性干性胸膜炎臨床上起病往往較急,癥狀輕重不一。主要癥狀有畏寒,輕或中度發(fā)熱,胸部針刺樣銳痛乃由壁層和臟層胸膜摩擦,刺激壁層胸膜神經感受體引起。胸痛多發(fā)生于胸廓擴張運動最大的部位,如胸側腋下部,深呼吸及咳嗽時加劇,患者多不敢深吸氣,呼吸急促表淺。有時伴干咳。患側呼吸運動受限制,呼吸音減低,常于胸側腋下部聽到胸膜摩擦音。病變位于胸下部者可見膈肌運動受限制。 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臨床上一般急劇起病,但亦可緩發(fā)。有結核毒性癥狀,中、高度的發(fā)熱,可持續(xù)數(shù)日至數(shù)周。有時有畏寒、出汗、虛弱、全身不適和干咳。發(fā)病時胸痛明顯,積液出現(xiàn)后則胸痛消失。大量積液時引起氣急、紫紺、縱隔和心臟移位;紓刃乩蚵 枬M,肋間隙增寬,胸廓擴張受限,叩診實音,聽診呼吸音消失。 急性膿胸有惡寒、高熱、多汗、干咳、胸痛等。胸腔積膿多時,可有胸悶和氣急。伴有支氣管胸膜瘺時,則咳出大量膿痰(即膿液),有時呈血性。慢性者多不發(fā)熱,但貧血及消瘦較明顯,胸廓塌陷、杵狀指(趾)等。 |
體檢 | |
電診斷 | |
影像診斷 | X線表現(xiàn)少量積液,僅肋膈角變鈍,仰臥透視觀察,液體散開,肋膈角恢復銳利。中等量積液可見中下肺一片均勻濃密陰影,其上緣為一弧面向上曲線,從外上向內下傾斜。大量積液時,患側全為致密陰影,僅肺尖透亮,縱隔及心臟向健側推移。包裹性積液,局限于一處,形成大小不等的圓形、卵圓形或半月形密度增高陰影,凸面向肺內,與肺野有銳利的分界。胸腔積液,可在側位胸片上見到與葉間裂走向一致的邊緣銳利的梭形陰影。位于肺底和膈間的肺底積液,有時被誤認為膈升高;紓扰P位攝片,積液散開,居于下方,得見膈影,可證實胸液存在。根據(jù)發(fā)熱、胸悶、氣促及胸腔積液體征,結合X線及胸液檢查,可診斷滲出性胸膜炎。X線檢查除證實積液陰影及協(xié)助定位外,尚可了解肺、縱隔和心臟病變,有助于鑒別胸膜炎病因和性質。 結核性膿胸:根據(jù)癥狀、體征、X線檢查及胸腔穿刺抽液化驗可作出診斷。膿液作結核菌培養(yǎng)檢查有助病因診斷。 |
實驗室診斷 | 結核性干性胸膜炎病變局限者,胸部X線檢查可正常,或肋膈角變鈍。若有廣泛纖維蛋白滲出時,則可見肺野透光度普遍降低。 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時胸膜滲出液一般呈草黃色。透明或稍濁,亦可呈淡紅色或深褐色血性,含大量纖維蛋白,放置后形成膠凍樣凝塊。鏡檢見核細胞總數(shù)大多在(0.1一10)×109/L,細胞分類以淋巴細胞為主。涂片檢查結核菌的陽性率不高,胸水離心后作結核菌培養(yǎng)或動物接種時可獲陽性結果。胸膜活檢有時獲取結核病變,活檢物還可送結核菌培養(yǎng)。其他檢查如末梢血白細胞計數(shù)多為正;蚵愿。紅細胞沉降率增速。結核菌素試驗多呈陽性反應。超聲波探測胸腔積液并定位對少量積液或包裹性積液能顯示部位、深度及范圍,有助于與胸膜增厚鑒別和指導胸腔穿刺抽液。胸腔穿刺抽液檢查,化學分析及病原體檢查可了解胸液的性質。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肺或其他器官結核史,有助結核的病因診斷。必要時可作胸膜活檢。 |
血液 | |
尿 | |
糞便 | |
腦脊液 | |
其他診斷 | |
免疫學 | |
組織學檢驗 | |
西醫(yī)鑒別診斷 | 結核性干性胸膜炎與帶狀皰疹、流行性胸膜痛、細菌性肺炎的早期、肺癌胸膜轉移等相鑒別。本病須與其他病因引起的滲出性胸膜炎、細菌性及癌性胸膜炎等相鑒別。 |
中醫(yī)類證鑒別 | |
療效評定標準 | 1.治愈標準:癥狀、體征消失,血沉正常,X線檢查胸腔積液完全吸收。 2.好轉標準: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血沉正;蚪咏#琗線檢查胸腔積液明顯吸收或僅有少量積液。 |
預后 | 結核性膿胸:多由肺結核空洞或胸膜下干酪樣病灶破裂、感染胸膜引起,或可由脊椎結核的椎旁膿腫直接蔓延所致。肺結核外科手術并發(fā)支氣管胸膜瘺或胸腔感染也可引起膿氣胸。此外,滲出性胸膜炎積液長期不吸收,部分可漸發(fā)展成膿胸。 |
并發(fā)癥 | |
西醫(yī)治療 | 結核性干性胸膜炎主要針對病因治療及對癥治療。根據(jù)肺結核病灶性質及范圍給予抗結核藥物治療(見“肺結核”條),如肺部無病變者可給異煙肼治療,一般1年左右,并定期作胸部X線檢查,隨訪至少2年。 滲出性胸膜炎治療原則為抗結核藥物治療和胸腔穿刺抽液。若無肺內病灶,一般采用異煙肼和鏈霉素聯(lián)合治療,每日聯(lián)合用藥1一3個月后改為每周2次聯(lián)用,療程1年。其他抗結核治療方案參見“肺結核”條。合理抗結核藥物治療,不僅短期內胸膜炎癥狀消除、胸水吸收,而且大大降低遠期肺及肺外結核的并發(fā)癥。盡早胸腔穿刺抽液可緩解胸水對肺、心血管的壓迫癥狀。而且減少日后的胸膜增厚,免使肺功能遭受損害。抽液后可減輕毒性癥狀,體溫下降,且能使被壓迫的肺臟迅速擴張。大量胸腔積液者,每周抽液2一3次,直至胸液完全吸收。結核毒性癥狀嚴重及胸腔積液較多者,在有效抗結核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早期合并使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以加速癥狀消退、胸水吸收及減少胸膜的粘連。待體溫正常,胸液吸收后逐漸減量至停藥,一般療程約4一6周。 結核性膿胸的治療原則為控制胸膜感染和消除膿腔。單純性結核性膿胸除全身應用抗結核藥外,采取反覆胸腔抽膿、沖洗和抗結核藥物的局部注射。伴支氣管胸膜僂時,一般先予胸腔引流,待一般情況好轉再考慮外科手術治療。慢性膿胸,應以外科胸膜剝脫術治療為主。 |
中醫(yī)治療 | |
中藥 | |
針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 |
護理 | |
康復 | |
預防 | |
歷史考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