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級分類:皮膚科用藥 二級分類:抗生素類藥物 三級分類:喹諾酮類藥物 | |
|
|
|
異阿凡曼菌素、海正麥克丁、伊維蟲凈、Malkeding、Mectiza、MK-933 | |
|
|
|
本藥為廣譜抗線蟲新藥,對微絲蚴有殺滅作用。其確切機制未明,可能作為神經遞質γ-酪氨酸(GABA)的激動劑,破壞GABA介導的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突觸傳遞過程,導致蟲體神經系麻痹而死亡。本藥對成蟲無效,故不易根治盤尾絲蟲病,但可影響盤尾絲蟲微絲蚴在雌蟲子宮內的正常發(fā)育,并抑制其從孕蟲宮內釋放。本藥對微絲蚴的作用較乙胺嗪緩慢而持久。能迅速減少患者皮膚內的微絲蚴數量,但對患者角膜和眼部前房內的微絲蚴作用較緩慢,故該部位的微絲蚴下降相當慢。 | |
|
口服后血藥濃度于4h達峰值。本藥在肝臟和脂肪組織中濃度極高,不能透過血-腦脊液屏障,哺乳動物含GABA的神經細胞中藥物濃度極低。本藥血漿蛋白結合率為93%,半衰期為10h。在成人,其終末清除半衰期約為27h,表觀分布容積約47L。動物實驗顯示僅1%~2%的藥物以原形出現于尿中,其余經消化道排泄。 | |
|
1.本藥為治療盤尾絲蟲病的首選藥物。2.另對糞圓線蟲病有良好療效。3.對同時存在的蛔蟲、鞭蟲及蟯蟲也有效。4.還可治療羅阿絲蟲病、原蟲病、馬來絲蟲病、班氏絲蟲病、組織線蟲幼蟲移行癥及疥瘡。醫(yī)學/全在線gydjdsj.org.cn | |
|
1.對本藥過敏者。2.孕婦及哺乳期婦女。3.血-腦脊液屏障受損的患者如非洲錐蟲病和腦膜炎患者禁用。 | |
|
1.藥物對妊娠的影響:本藥對妊娠的安全性尚未確定,故分娩前不宜服用。2.藥物對哺乳的影響:乳母在服藥期間應暫停哺乳。3.藥物對兒童的影響:體重不足15kg的患兒使用該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確定。4.治療糞圓線蟲病后應檢查大便以查證感染是否被根除。 | |
|
未感染的人對本藥耐受良好。盤尾絲蟲病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短暫而輕微:1.常見為皮疹或瘙癢(皮內微絲蚴死亡所致)以及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的淋巴結腫痛。2.偶見心電圖異常改變。3.罕見頭暈、直立性低血壓(昏厥)、發(fā)熱、頭痛、關節(jié)酸痛、乏力等。眼部病變未見加劇。4.動物實驗中,大劑量藥物可致嗜睡、運動失調、瞳孔放大及震顫等反應,劑量過大時可引起死亡。治療盤尾絲蟲病時可發(fā)生馬佐尼反應,系大量微絲蚴死亡而引發(fā)的過敏反應。治療疥瘡時,不良反應輕微,可有厭食、無力、頭痛、肌痛、關節(jié)痛、發(fā)熱、皮疹及瘙癢等。醫(yī)學全在/線gydjdsj.org.cn有報道老年人服用伊維菌素后病死率上升,但不一定與伊維菌素有關。 | |
|
1.成人口服給藥:(1)治療盤尾絲蟲。好看0.15~0.2mg/kg,每6~12個月1次,視癥狀和微絲蚴重現時間而定;(2)治療糞圓線蟲。0.15~0.2mg頓服。(3)治療疥瘡:150~200μg/kg,單劑量口服,必要時14天后可重復給藥。2.兒童口服給藥:治療盤尾絲蟲。15kg以上或5歲以上患兒0.15mg,每12個月1次。 | |
|
1.伊維菌素不宜與具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活性的藥物合用。2.不宜與P-糖蛋白抑制劑如嗎啡、地高辛等合用。3.和阿苯達唑聯用可增強對馬來絲蟲病和班氏絲蟲病的療效。 | |
|
本品為放線菌屬所產生的大環(huán)內酯的二氫衍生物,系廣譜抗線蟲藥物。本品為治療盤尾絲蟲病的首選藥物,特別是眼部受累時,本品雖能殺滅微絲蚴,但使其數量減少的速度甚為緩慢,一般需要數月。本品進入眼部的數量不多,對由微絲蚴刺激所致的中樞神經反應和視力缺陷的毒性較輕。口服本品其療效與乙胺嗪常規(guī)治療的7~10天方法相當,應用后2個月皮膚中微絲蚴數量大為減少,每年1~2次預防性的應用本品。伊維菌素原用于治療牲畜的寄生蟲病,1996年美國FDA批準用于人體。國外的一些臨床研究證明該藥對疥瘡是一種有效、安全、依從性好的藥物。一項研究比較了伊維菌素單劑量口服與γ-666霜外用治療疥瘡的療效。結果伊維菌素組在第15天和第29天的痊愈率分別為75%和95%,γ-666霜組的治愈率分別為54%和96%,兩組的療效無統計學差異。醫(yī).學全在線gydjdsj.org.cn對挪威疥和伴有免疫紊亂的病例,單劑量伊維菌素的治愈率為70%~100%,兩次給藥治愈率可達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