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肝炎雜說
    

鄒孟城三十年臨證經驗集:肝炎雜說

一、中醫(yī)認為肝炎多與濕濁內蘊有關肝炎之病無論屬于何證,多與濕濁內蘊相關。故其治療,亦無不以理濕為之重點。有癥狀不明顯,由化驗而確診之肝炎患者,四診亦無明顯濕濁見征,以清化濕熱為治多能獲效。此癥西醫(yī)名日肝炎,而中醫(yī)定其病位不全在肝。其中黃疸型者與肝膽關…

一、中醫(yī)認為肝炎多與濕濁內蘊有關

肝炎之病無論屬于何證,多與濕濁內蘊相關。故其治療,亦無不以理濕為之重點。有癥狀不明顯,由化驗而確診之肝炎患者,四診亦無明顯濕濁見征,以清化濕熱為治多能獲效。

此癥西醫(yī)名日肝炎,而中醫(yī)定其病位不全在肝。其中黃疸型者與肝膽關系較為密切,明代《景岳全書》“黃疸”篇中已云:“膽傷則膽氣敗,而膽液泄,故為此證!币殉踝R黃疸與肝膽損害有關。

無黃疸型所蘊濕濁,雖亦不離于肝,然多關乎脾胃。《內經》論脾胃之生理功能曰:“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眲t脾胃為人體水液代謝之關鍵臟器。若脾胃運化水濕之功能稍有障礙,于氤氳彌漫之濕濁不能廓清時,則易斂本病。故余治肝炎,除急性期濕熱較盛者及不宜健脾者外,于辨證方中均加白術,脾胃健運則濕濁易化,濕濁化盡則肝復其常矣。且仲圣曰:“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而張景岳之見解更為直捷:“肝脾俱實,單平肝氣可也;肝強脾弱,舍肝而救脾可也!贝朔▽τ诩仔吐w肝而現(xiàn)中氣不足者更為有效。中氣虛甚者,黨參、黃芪、苡仁、扁豆之屬亦可酌情加入,無須過慮“濕熱不可補”之說。蓋此時雖有濕邪留著,已是“強弩之末”,難穿魯縞矣。正須扶其正氣,以除余邪。倘患者中土猶健,而氣血陰陽有所不足,gydjdsj.org.cn/kuaiji/或肝腎心肺功能有虧,亦宜于辨證方中參入相關調理之品。經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猶此之謂也。

二、春華老師治慢性肝炎恢復轉氨酶方

姜春華老師生前曾授余治慢性肝炎恢復轉氨酶方,藥物甚簡,僅七味:

黨參、太子參、黃芪、杞子、垂盆草、田基黃白花蛇舌草。

師囑曰:連服2~3月,轉氨酶漸可復常。

初得此方余未著意,至八十年代初有衛(wèi)姓干部前來咨詢,謂其子兩年前高中畢業(yè),報考大學成績合格,不意體檢時查得GPT高達100以上,昔年曾患肝炎,當時已經治愈,后未復查。由是名落孫山,不得不邊服藥,邊復習,邊打工。一年后再度報考,成績確佳,體檢又因GPT升高被黜。及至第三年離高考僅有一月時,先自行至醫(yī)院化驗,GPT為70u以上,其父急來商治。當時余未見患者,無法面診,詢知肝功能化驗時除GPT以外,其余項目基本正常;颊唧w力尚可,三年來打工不輟,有時稍感疲勞而已,并無其他見癥。余思患者病已多年,惟姜老師此方最為合拍。方中垂盆單、田基黃、白花蛇舌草,均具化濕清熱、恢復肝功能之功。久病肝炎中氣必虧,肝腎易傷,黨參、太子參、黃芪、杞子以益氣健脾、滋養(yǎng)肝腎。全方扶正祛邪、虛實兼顧,可謂的對之良方。于是錄方與之。一星期后其父來告:GPT已降至50余。又一周降至40余,第三周恢復正常;颊邎猿址幹粮呖俭w驗時,順利通過化驗關,高榜題名而得遂升學之愿。

由此病例治療得效,余始識此方看似尋常實非尋常,以后用治慢性肝炎多節(jié)節(jié)應手,故告之同好。

三、大柴胡湯治療黃疸肝炎

大柴胡湯出《傷寒論》,為治少陽陽明兼病之方。當今辨證治療膽道疾患如膽囊炎、膽結石、膽道蛔蟲癥等,每收捷效。肝膽相為表里,甲膽乙肝同屬于木,不僅于病理上可互相影響,且治法與譴方用藥亦多相通之處。如大柴胡湯治黃疸肝炎,其利膽退黃之力恒在諸方之上。乃因黃疸肝炎不僅熱郁肝膽,且兼腸胃濕濁蘊結。木士同病;蚓咕脾胃濕熱、熏蒸肝膽,反侮其所不勝而成病,故治法亦宜兼顧肝膽脾胃,既行清肝解郁,亦瀉陽明里實。據(jù)于此種機理,則大柴胡湯gydjdsj.org.cn/shiti/自屬不易之方。

余治陳媼,曾患無黃疸型肝炎,經西醫(yī)治后因癥狀消失,遂不介意。越數(shù)年忽發(fā)黃疸,全身色黃如染柏汁,急送某醫(yī)院,入院僅數(shù)日即通知出院。于是轉入專科醫(yī)院,化驗血清膽紅素為567μmol/L,GPT150u/ml(其余化驗數(shù)據(jù)不詳),該院診斷為阻塞性黃疸肝炎。經用多種最新高效藥物及激素,黃疸持續(xù)不下。病房主任謂乃夫曰:“進來容易出去難,生還希望僅50%!眰蚬槠洳辽恚杷噬铧S,家屬深為憂慮到處奔走求治。得余友人之助,一再強余為治。余允勉為盡力,未許必效。診見患者全身膚色金黃,神疲乏力,慍慍泛惡,胃納尚可而脘腹不舒,頭痛心煩,右脅痞滿,大便數(shù)日一行,情緒壓抑,畏恐特甚。左脈大而兼遲澀,右脈按之軟,舌淡苔白而干,中心至舌根呈灰黑色。據(jù)此脈證為肝膽濕熱蘊結,疏泄之令不行,以致肝郁氣滯,犯胃則脘脹便秘,侵脾則中氣消損,運化失健。治法當疏肝清熱、利濕消黃、兼益氣扶中、健脾化濁。擬大柴胡湯加減。方為:

生黃芪15g 太子參9g 柴胡9g 生大黃6g (后下)  赤芍9g 炒枳實9g 姜半夏9g 郁金9g 茵陳30g 厚樸6g 黃芩9g 白英30g 

上方服6貼后血清膽紅素由567下降至480。皮膚黃染明顯消退,眼結膜黃色消退過半。胃納轉佳,精神愉悅,舌上灰黑之苔亦除。惟上下腹脹滿不適。在上方中加入萊菔子、蘇梗、山豆根(9g)等,服7帖后膽紅素下降203。但見兩手振顫難以持物,于原方中減去山豆根,振顫即止。以后隨證加減,服16帖膽紅素降至9r7,以后逐漸下降。

患者于治療期間曾出現(xiàn)較為嚴重之中樞神經癥狀,頭痛、失眠、心煩易怒、驚恐畏懼,甚至聞及雷聲而鉆入床下。因而不得不更方予服數(shù)周。神經癥狀控制后,右眼球結膜充血嚴重,又經三星期始得漸消。黃疸消退后胃納極佳,難免進食海鮮,致化驗數(shù)據(jù)曾多次波動于正常值上下?傊摶颊咧委燁H費周折,方藥之中大黃有斬關奪隘之應,藥后大便日行二、三次,成形而質軟,通暢無阻,則自覺胸腹寬轉,舒適異常,一日不便則腹中悶瞀。曾有一度大黃用至9g 也不更衣,不得已加芒硝1.5g 沖服,大便即暢,如芒硝加至3g 則覺腹痛

山豆根一藥,醫(yī)刊報道加入對證方中消除黃疸極有效用。本例患者兩次加用皆見大效,然兩次均見雙手振顫,停用后振顫即止,其中原因尚待探索。此外,方中白英不惟清熱解毒,亦擅利膽退黃。

四、草藥治肝病

俗語云“草藥一味,氣死名醫(yī)”,草頭方藥簡效宏者真有不可思議之妙!侗静萃脐悺份d有治肝炎方,僅用神仙對坐草、三白草、積雪草三物。因余習慣使用傳統(tǒng)中藥,此方雖屢見之而終不曾用。

今年元旦甫過,有某單位孫科長之子忽患肝炎,GPT329,γ一谷氨酰轉肽酶155(正常值為0~50)?偰懠t質20,二對半化驗中三個陽性:表面抗原、e抗原和c抗體均為陽性。孫科長家境清寒,愛子而立之年尚無正式工作,因而用藥務求效高價廉,余即思及上方,三白草藥店無貨,改用垂盆草,更加茵陳、平地木、方為:

神仙對坐草30g 垂盆草20g 積雪草20g 茵陳20g 平地木20g 

服藥3劑復查GPT71,γ-谷氨酰轉肽酶77,其余項目均已正常。又服10劑,再次復查,所有化驗項目全部正常;颊呙}略弦,舌偏紅,苔則薄白。即于原方加生地12g、麥門冬9g 囑服一周以資鞏固,從此竟愈。

五、茵陳四苓散的應用

傳統(tǒng)中醫(yī)治黃疸,有通利大小便之法,已早為醫(yī)家所習用。仲景之茵陳蒿湯為化濕祛濁之代表方劑,現(xiàn)制成“茵梔黃”成藥,于甲肝流行期間業(yè)已建立功勛,蜚聲醫(yī)林矣。至于利尿祛濕以治肝炎之代表方,可借用仲景之五苓散加茵陳,熱重者去桂枝之溫熱,即用茵陳四苓散也。據(jù)三十年代太倉名醫(yī)王雨三汝霖氏之經驗,用此方之指征,須見“身熱口渴,小便赤澀,左脈沉弦者”始為合轍余于1989年夏診一高中男學生,于大考后即得甲肝,自覺倦怠納差,小便色黃如染,其區(qū)中心醫(yī)院囑其住院治療三個月,而其暑假僅四十天,為不影響學業(yè)謝絕住院,至余處門診,并要求于暑期內將其治愈。余診其脈恰巧左脈沉弦,但無身熱之象,故去桂枝,僅投茵陳四苓湯方,藥僅五味,服及一周,體力復原,小便轉清,服三十劑復查,肝功能恢復正常,后即安然無恙。

六、慢性肝炎的治療

慢性肝炎病人,可見肝腎陰虛兼以濕濁留滯,故治法亦須兼顧,既護肝腎之陰以固其本,又祛濕濁之邪以除其標,本固標清,病多可愈。然育陰祛濕之方王道無近功,不可急于求成,但使藥病相當,久服自效。

余治盛女士,年僅三十又三。于1987年2月生育后即患肝炎,GPT200u以上,經住院治療三月后降至正常。而其余化驗指標幾乎全部失常,醫(yī)囑長服益肝靈及維生素E,遷延兩年,病情依舊,屢欲復工而不能。1989年3月27日余處初診。自訴患病二年,兩脅之痛纏綿不已,夜寐則盜汗淋漓;夢擾紛紜;白晝,巔頂及兩太陽穴疼痛常作,夜間則疼痛轉向心口;體倦乏力,口干飲水不解,胃納極差;大便干結艱澀,非服通便之藥不能行;月經數(shù)月未至;面色灰黃,呈明顯慢性病容。脈左小弦?guī)Щ,右脈細軟。舌偏紅,苔薄而膩。據(jù)此脈證,為濕熱郁于中土脾胃,反侮其所不勝,致肝木受殃,濕熱久蘊傷及肝腎陰分,遂至調治兩難。蓋納差、便結、面濁、苔膩,均為濕熱蘊蓄中焦使然。而脅痛、盜汗、頭疼、舌邊色紅,為肝膽濕熱之象。體倦、口干、經汛衍度,乃屬肝腎陰虧。至于脈象,右脈細軟為痰飲濕濁留蓄腸胃,左脈小弦為肝腎陰虛內熱,弦滑為痰熱,于此則主濕熱傷肝。及其治法,當以芳化濕濁與育陰護肝并重。擬方苡仁、茯苓佩蘭、川樸花、蔻仁、半夏以芳香化濕兼扶脾胃;以石斛、女貞、鱉甲、牡蠣養(yǎng)陰護肝,合郁金、川楝子軟堅散結、疏肝解郁。其方即為:

佩蘭12g 生炒米仁各15g 茯苓15g 川樸花3g 蔻仁3g 半夏9g 石斛12g 炙鱉甲15g (先)  生牡蠣30g (先)  女貞子12g 川楝子9g 郁金9g 

以上方加減先后服用五十余劑,諸癥遞解。肝功能化驗多次正常,遂于六月上班復工,隨訪四年未有反復。

七、肝病脅脹的治療

肝病無論急慢性肝炎抑或肝腫大,恒見右脅痞脹疼痛一癥。推其機理,總以濕熱阻滯于肝經、肝郁氣滯或由氣及血,血行不暢而致瘀結肝絡等,最為臨床所習見。急性期間投以疏肝清熱、化濕和中之劑,肝功能恢復則肝痛亦漸消失。慢性及遷延性肝區(qū)疼痛常多持續(xù)纏綿。至于用藥,氣滯者無非柴胡、香附、川楝子、青陳皮、枳殼之類,而血瘀又不外丹參、郁金、延胡川芎、仁之屬。理雖如此而其效終難。

某年,余治一慢性肝炎患者,因消化道潰瘍發(fā)作較甚,先擬理其脾胃,方中用瓜蔞薤白展中陽以化痰濁滯氣,不意服后肝區(qū)疼痛稍然消失,且歷久不發(fā)。自此余治肝病而見右脅疼痛之患者,每于對證方中加入前藥,常收藥到病除、立竿見影之效。蓋肝病之肝區(qū)疼痛,有與胸痹相類似之機理。

余亦曾治一頑固性胸中塞悶病人,諸藥罔效,參人蔞皮、枳實.胸悶頓解?梢娨话Y自有一癥的對之藥,亦屬醫(yī)家著意之處。然《重慶堂隨筆》雖云“瓜萎最潤肝燥”,而傅青主則曰胸中虛而用之者,“心如遺落”,余嘗見虛證胸痹誤投瓜蔞而自覺胸中蕩然無物、吸吸少氣而不知心之所在者。一物而有利弊如此,此非藥物自身之過,全在醫(yī)家之學識技巧而已。

八、肝病愈后

肝病日久或病雖愈而體質未復,人身氣血陰陽失于平衡,每易漸入損途;颊叱0Y狀繁多而不知其主癥何在,納差神疲,倦怠乏力,心情抑郁,沉默寡歡。惟宜詳參四診,仔細推究五臟六腑之虛實,氣血陰陽之盛衰,以及病情進退,服藥機變,綜合考慮用藥方案,始能投劑合轍。

如余治某公司陳經理之室胡氏,45歲。1988年曾患甲肝,愈后十年間多次復查,除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外,其余項目均屬正常。雖然,而常自感不適,時或中脘作脹,時或肝區(qū)疼痛,時或腰酸特甚,時或經汛衍期,時或夜寐欠安。胃納尚可而乏力懶言,稍稍動作,則感體力不支,面萎色黃,精神困倦。視其脈小而不暢,兩尺均弱而右關稍強。舌質淡紅,苔薄微帶濁膩。余辨其病位雖涉及心肝腎脾胃諸臟腑,而主要在于脾胃中土氣陰兩虛,痰食阻滯,肝胃濕濁未凈,而先天腎元已傷。因而用參術健脾,沙參養(yǎng)胃,夏貝蠲痰,楂菔消食,川斷、狗脊益腎強腰,佐丹參、半枝蓮、蒲公英清熱化濁兼通肝絡,方為:

黨參20g 炒白術9g 南北沙參各20g 姜半夏9g 象貝母15g 山楂9g 萊菔子9g 狗脊9g 川斷9g 丹參9g 半枝蓮30g 蒲公英15g 

服三帖,六脈澀象已解,舌上濁苔自除,時覺面熱升火。原方加生地15g 枸杞子12g 元參9g。服一月后至上海鐵道大學附屬甘泉醫(yī)院復查,乙肝表面抗原轉陰,其余項目均正常。而自覺癥狀已逐漸消失,納佳神旺,輕勁多力,面色紅潤,心情開朗。以后稍有月事不調,予以調理即愈。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