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王姓病例
    

傷寒雜病:王姓病例

王姓      女  45歲    2012年5月15日初診

脈象:沉滑弦。
舌象:苔白滑。

癥狀:面上紅紫,紅色的疹性斑點密布,鼻周更甚,西醫(yī)診斷為鼻糟鼻子,眼白發(fā)紅,別無不適,上癥經治療十余年之久,遍及祖國大江南北,吃遍中西藥少效。
分析:沉則主里,六氣有郁,郁而不發(fā),血脈下潛,弦脈主弦主寒,因為金匱要略上曰:“脈弦主飲”,脈雙弦主寒,雙弦就是雙手脈有弦象,所以沉與弦脈合并者,陰寒之氣偏多。滑脈者,是一陽之郁熱,有內增上加之勢時,遞增在三陽中的二陽,陽明主面,乘于風陽主面,而不能敷和者,是以陰滯陽是也。再驗之以舌,白滑苔者,陰性的舌象是也。
治則:調和陰陽樞法。
方藥:柴胡湯合麻薏甘湯加減配成服之。
薏米仁25克,生麻黃10克,生附片45克(先煎),敗草45克,桃仁泥15克,黑柴胡20克,野黃芩 12克,生甘草1 0克,生大黃3克(后下),芒硝粉3克。(后下)。十劑量。

2012年5月25日 二診

脈象:脈沉弦稍滑兩尺不及。

舌象:舌白苔滑膩。

癥狀:下身燥癢,解小水時,輕度痛,面上燥癢,眼癢,紅紫熱斑未退,熱紅狀態(tài)加重,有輕微的浮腫。

分析:陽欲上發(fā),脈力不及,即論中所曰:但頭汗出,陽不得通身之敷布為汗尿之暢是也,是陽氣上凝,陰氣滯陽,所以更見兩尺不及者,正是元陽之氣,不能升發(fā)與透達之象。

方藥:仍按上方抓十劑服用十四天。

2012年6月8日 三診

脈象:脈沉滑。

舌象:舌嫩紅乏津。

癥狀:服上藥后,面上紅腫退,熱癢止,紅斑沒,鼻周上的酒糟紅腫全部消退,要求鞏固治療。
方藥:故仍按上方加工配備成中成藥服之。以上共為丸劑,一次服五克,日三服。
方解:面為諸陽之匯,而獨能耐寒熱,今二陽火熱上凝,受陰寒之氣的滯凝,不能宣發(fā)透達,所以用當三陽同時開發(fā)之,藥用麻杏薏甘湯,去杏仁改用桃仁者,因為久病在絡是也,以開釋三陽中的太陽;
    柴芩以樞三陽中的少陽,風陽火熱得以疏發(fā)清降;更與調胃承氣湯法,和降二陽,調和胃氣,因為我們知道胃氣以通以降為順為用;更加入薏苡附子敗醬散改為湯劑量者,以助元陽之氣,有升陽散火發(fā)郁之意,否則苦寒之性極易冰伏氣機,不利諸陽之通透,且病在上在外者,更需元陽之氣的參與,才能最后完成上焦若羽,非輕不舉之象,全方配伍后,陽以升火散郁解凝,陰以周濟汗血水津之陰液,使玄府魄門得以開釋,乾中陽離中火得以通透,在上風陽氣熱達,在下水陰津血滋,在中則胃氣既通且降,所以三診即全愈,初診之反映當視為良性的藥效,不以有反映而改弦易轍。


-----------皮膚類疾病,前后對比照片是最有力的醫(yī)案證據啊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