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甜糟、糟、紅糟、酒醅糟、粕
|
漢語拼音 |
jiu zao
|
英文名 |
distiller's grains
|
藥材基原 |
為高梁、大麥、米等釀酒后剩余的殘?jiān)?
|
動植物形態(tài) |
|
資源分布 |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在酒精廠或酒廠中收集。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酒糟因制酒原料及方法之不同,所含成分亦異,其僅分離酒液的酒糟中尚含相當(dāng)量的乙醇(ethanol),若經(jīng)蒸吊燒酒后,則乙醇的含量極少。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辛;溫;無毒
|
歸經(jīng) |
胃;肝;腎經(jīng)
|
功效 |
活血止痛;溫中散寒
|
功效分類 |
溫里藥;消食藥
|
主治 |
傷折瘀滯疼痛;凍瘡;風(fēng)寒濕痹;蛇傷;蜂螫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燉溫或煎湯,適量。外用:適量,罨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傷折,惡血不散疼痛:酒糟二斤,糯米半斤。上二味相和,酒煮稀稠得所,取出乘溫涂患處,外封裹之,日再易。(《圣濟(jì)總錄》糟米涂方)②治鶴膝風(fēng):酒醅糟四兩,肥皂一個(去子),芒硝一兩,五味子一兩,砂糖一兩,姜計(jì)半甌。研勻,日日涂之。加入燒酒尤妙。(《綱目》)③治手足皴裂,春夏不愈者:生姜汁、紅糟、白鹽、豬膏(臘月者佳)。上研爛炒熱,擦入皴內(nèi),一時雖痛,少頃便皮軟皴合,再用即安。(《養(yǎng)生必用方》)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綱目》:糯、秫、黍、麥,皆可蒸釀酒醋,熬煎餳飴,化成糟粕。酒糟須用臘月及清明、重陽造者,瀝干,入少鹽收之,藏物不敗。若榨干者無味矣。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Wine
|
科屬分類 |
其他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