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寒熱往來
    

證治準繩·幼科:寒熱往來

凡寒熱往來無定期,其有定期者,瘧也。巢氏曰∶風邪外客于皮膚,而痰飲內漬于腑臟,致令血氣不和,陰陽更相乘克,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陰陽之氣,為邪所乘,邪與正相干,陰陽交爭,時發(fā)時止,則寒熱往來也!度该浴氛撛弧萌羝淙唆怍馊鐭,淅淅如寒,無有時度,支節(jié)…

凡寒熱往來無定期,其有定期者,瘧也。巢氏曰∶風邪外客于皮膚,而痰飲內漬于腑臟,致令血氣不和,陰陽更相乘克,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陰陽之氣,為邪所乘,邪與正相干,陰陽交爭,時發(fā)時止,則寒熱往來也!度该浴氛撛弧

若其人翕翕如熱,淅淅如寒,無有時度,支節(jié)gydjdsj.org.cn/hushi/如解,手足酸疼,頭目昏暈,此由榮衛(wèi)虛弱,外為風邪相乘,搏于陽則發(fā)熱,搏于陰則發(fā)寒,久不治,成勞。宜荊芥散。

又曰∶若寒熱如瘧,不以時度,腸滿膨 ,起則頭暈,大便不通,或時腹痛,胸膈痞悶,此由宿谷停留不化,結于腸間,氣道不舒,陰陽交亂,宜備急丸。經(jīng)曰∶

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gydjdsj.org.cn/wszg/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寒熱往來,此乃陰陽相勝也,故寒氣并于陰則發(fā)寒,陽氣并于陽則發(fā)熱,寸口脈微為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中則惡寒,尺脈弱為陰不足,陽氣下入陰中則發(fā)熱,陽不足則先寒后熱,陰不足則先熱后寒,陰陽不歸其分,則寒熱交爭也。又,上盛則發(fā)熱,下盛則發(fā)寒,陽盛則乍熱,陰盛則乍寒,陰陽相勝,虛實不調,故邪氣更作,而寒熱往來,或乍寒乍熱也。少陽膽者,肝之府,界乎太陽、陽明之間,半表半里之分,陰陽之氣,易于相乘,故寒熱多主肝膽經(jīng)證,以小柴胡湯加減調之。若只見寒熱,起居如常,久而不愈,及大病后元氣未復,悉屬陰虛生熱,陽虛生寒,宜用八珍湯(虛羸)補之,甚者十全大補湯(汗)。有食積為病,亦令寒熱,用保和丸(宿食)消之,若兼嘔吐泄瀉六君子湯(吐瀉),厥冷飲熱,人參理中丸(瀉);作渴不止,七味白術散(渴);食積既消而寒熱尚作者,肝邪乘脾,所勝侮所不勝也,用異功散(吐瀉)加柴胡、山梔。其瘧證寒熱詳見瘧門。

〔湯〕食積寒熱如瘧,渴瀉氣急,要合地臥。此候先當取下積,只用平胃散,次常服進食丸。(平胃散、見不乳食,進食丸,見積。)

〔錢〕曹宜德子三歲,面黃時發(fā)寒熱,不欲食而飲水及乳不止。眾醫(yī)以為潮熱,用牛黃丸不愈,及以止渴干葛散,服之反吐。錢曰當以白餅子下之,后補脾,乃以消積丸磨之,此乃解也,后果愈。何以故?不食但飲水者,食伏于脾內不能消化,致令發(fā)寒熱,用止渴藥吐者,藥沖脾故也,故下之即愈。

〔子和〕高巡檢子八歲,病熱,醫(yī)者皆為傷冷,治之以熱藥。欲飲冰水,禁而不與,內水涸竭,煩躁轉生,前后皆閉,口鼻俱干,寒熱往來,咳嗽時作,遍身無汗。

又欲灸之。適遇戴人,戴人責其母曰,重 濃被,暖炕紅爐,兒已不勝其熱,尚可灸乎。其母謝以不明。戴人令先服人參柴胡飲子,遂連進數(shù)服,下爛魚腸之類,臭氣異常,渴欲飲水,聽其所欲,冰雪冷水連進數(shù)杯,節(jié)次又下三四十行,大熱方去,又與通膈丸、牛黃丸,復下十余行,兒方大痊。前后約五十余行,略計所用冰雪水飲計一斛,向灸之,當何如哉。

太醫(yī)局小柴胡湯 治大人小兒傷寒溫熱病,身熱惡風,頸項強急,胸滿脅痛,嘔噦煩渴,寒熱往來,身面皆黃,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過經(jīng)未解,或潮熱不除,及瘥后勞復,發(fā)熱頭痛,婦人傷風,頭痛煩熱,經(jīng)血適斷,寒熱如瘧,發(fā)作有時,及產后傷風,頭痛煩熱,并宜服之。

柴胡(去蘆頭秤半斤) 黃芩 人參(去蘆頭秤) 甘草(炙。各三兩) 半夏(湯洗七次,焙干秤二兩半)

上五味,同為粗末。每服三大錢,以水一盞半,入生五片,棗一枚擘破,同煎至七分,濾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小兒分作二服,更量大小加減。

〔張渙〕秦艽 治小兒寒熱往來。

秦艽(去苗) 鱉甲(醋炙微黃,去裙 各一兩) 川大黃(銼碎,微炒) 麻黃(去根節(jié)。各半兩) 竹茹 甘草(炙。各一分)

上件搗,羅為粗散,每服一錢,水一盞,入蔥白二寸,同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人參前胡

人參(去蘆頭) 前胡 柴胡(去苗。各一兩) 桔梗 地骨皮 甘草(炙) 半夏(湯洗七遍,焙干。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水一小盞,入生姜二片,煎至半盞,去滓放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芍藥

赤芍藥(一兩) 黃芩 當歸(銼,焙干) 柴胡(各半兩) 肉桂 甘草(炙,各一分)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生姜二片,棗一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量兒加減。

《王氏手集》柴胡人參湯 治小兒脾熱生風,往來寒熱(子和柴胡飲子有黃芩、大黃、當歸,無茯苓)

柴胡 人參 芍藥 茯苓 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煎至四分,溫服。

《全生指迷》荊芥散

芥穗 人參 白術 當歸(切、洗,焙) 黃 芍藥 桂(去粗皮。各一兩) 柴胡(去苗,二兩) 甘草(炙,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全生指迷》備急丸

大黃(濕紙裹,煨) 巴豆(去皮心,去油) 干姜(去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米飲下。羸人服一丸如綠豆大,以大便快利為度。

《千金》治小兒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熱方上細切柳枝煮取汁洗兒,若渴,絞冬瓜汁飲之。

《水鑒》孩子百日內忽有寒熱,何以治之。與冷藥吃,即乳寒嘔逆,若與熱藥治之,其病加甚,無神法圣術,因循喪兒之命,博覽石室秘方,用之應妙,歌云∶

花蔭末一錢余,甘草沖湯力更殊,藍花只消一兩字(陰干),灌之入口立消除。上三味為末,每服半錢,湯調灌之。

《莊氏家傳》療少小卒寒熱不佳。不能服藥,李葉浴兒方上用李葉不拘多少,煮湯浴兒。(又白芷,又苦參。)

《玉訣》云,先調氣,次解虛熱,熱不去,下真珠丸取。

真珠丸 治小兒寒熱虛積,五臟煩滿,及下風涎積滯,驚食疳積。

南星 半夏 滑石(各末,二錢) 輕粉(四錢匕) 巴豆(二七粒,去心油)

上末之,面糊丸芥子大。每服十五二十丸,煎蔥湯吞下。

《嬰孺》六味湯 治少小寒熱進退,啼呼腹痛。

地黃 桂心(各八分) 芍藥 寒水石 黃芩(炙) 甘草(炙。各二分)

上切細,以水三升,煮一升半。一歲兒二合至三合,量與服之。

大黃丸 療小兒寒熱,食不生肌肉。

大黃(一兩,蒸之二斗米下) 桂心 干姜(炮。各二分) 巴豆(五十粒,去皮心,熬) 消石(三分,熬,無者以芒硝代之)

上五味,搗篩四味,別搗巴豆令如泥,合和以蜜,更搗二千杵,丸如梧子。每一丸,湯服之。但熱在膈上當吐,在膈下當利,預作粥,如服他吐下丸法,服藥兩食頃不吐下,以熱飲動之,若不得吐下,可更服一丸半,能藥壯人可二丸。

此藥優(yōu)于他下藥丸,故宜大小。下多,冷粥解之。若有瘡綿挺如指,蜜和一丸涂挺頭,旦內瘡中,喁出之,不瘥更作。溫病不得大便,服之得下佳,宿食不消,亦服之。飛尸遁尸,漿服半丸,日一,應須臾止。心腹脹滿痛,服一丸。瘧者,根據(jù)發(fā)日,先宿勿食,清晨服一丸,丁壯人服二丸,得吐下,忍饑,過發(fā)時乃食。婦人產后血結中奔,走起上下,或絕產無子,或月經(jīng)不調,面目青黃,服半丸。小兒淋瀝寒熱,臚脹大腹,不欲食,食不生肌,三四歲如麻子大一丸,日一服,六七歲兒服二丸,比三十日,心腹諸病瘥,兒小半之,愈,大良。忌野豬肉、蘆筍、生蔥。

按∶病兒若無實積,或有積而虛,皆不宜用此,若疳勞一路,自當求之肥兒之屬。

《圣惠》柴胡散 治小兒寒熱往來,乳食不下,四肢無力,心腹脹滿,上焦痰壅,漸漸羸瘦。

柴胡(去苗) 鱉甲(涂醋炙令黃色,去裙 。各一兩) 人參 前胡 桔梗 訶梨勒皮 地骨皮赤芍藥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甘草(炙,微赤)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五味子 治小兒寒熱往來,不欲乳食,羸瘦心脹。

五味子 當歸(銼碎,微炒) 人參 桔梗 前胡(各去蘆頭) 白術 赤茯苓 黃芩(各用一分)

甘草(半分,炙微赤,銼) 麥門冬(半兩,去心,焙)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人參散 治小兒寒熱往來,食少羸瘦。

人參(去蘆頭) 黃 (銼) 柴胡(去苗) 白茯苓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木香(各半兩) 甘草(炙微赤,銼) 白術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分) 訶梨勒皮(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黃 丸 治小兒往來寒熱,多汗心煩,小便赤黃,不欲乳食,四肢羸瘦。

黃 (銼) 麥門冬(去心,焙) 赤茯苓 白術 子芩 甘草(各一分) 柴胡(去苗)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香甲散 治寒熱往來肌瘦。

鱉甲(酥炙黃,去裙 ) 木香(各一兩) 川大黃(微炒) 陳橘皮(去白,焙干) 當歸(洗,焙干) 柴胡(去苗) 知母 甘草(炙。各半兩) 檳榔(三枚)

上件搗,羅為粗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姜二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