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有毒中藥臨床使用并不一定有毒
    

本草求真:有毒中藥臨床使用并不一定有毒

作者:李忠


      中藥是否有毒?臨床使用是否安全?朱砂、雄黃、硫磺、川烏、草烏等有毒中藥應該如何使用?中藥之毒,其實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來進行探討。
 
      中藥含有毒性成分,并不意味著對人體有害
   
       第一個層面就是藥材本身就存在毒性,這在我國古代醫(yī)書中早有記載。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是藥三分毒”,并將藥物分為大毒、有毒、小毒、無毒四類。凡使用小劑量即可發(fā)生不良反應且癥狀發(fā)生快而重的稱大毒;使用較大劑量方出現不良反應,且癥狀發(fā)生較慢、較輕的稱有毒;使用大劑量或蓄積到一定程度才出現不良反應且不良反應程度較輕的稱為小毒;一般不發(fā)生不良反應,用超大劑量或蓄積到相當程度才出現不良反應的稱為無毒!渡褶r本草經》中收載365種中藥,按藥物的毒性和療效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種,能補養(yǎng),無毒,可以長服、久服;中品120種,能治病補虛,無毒或有小毒,斟酌使用;下品125種,專治大病,多有毒,不可多服,不能久服。我國2005年版藥典中共收載有毒中藥72種,其中大毒10種,有毒38種,小毒24種。
   
      有毒中藥臨床應用是否一定引起不良反應呢?臨床實踐證明,中藥含有毒性成分,并不意味著一定對人體有害。這是因為:一方面,藥材經過炮制可以減毒增效;另一方面,某些中藥材的適量毒性可以起到以毒攻毒的治療作用,而中藥的復方配伍可有效抵消其毒性反應。中藥復方配伍講究“君、臣、佐、使,相生相克”,或增強藥效,或制約毒性,達到最好、最安全的療效。有毒性的中藥不會單獨使用,而是與其他味藥配伍,保證復方中藥在發(fā)揮總體療效的同時,其中單味藥可能產生的毒性也降到最低,這在體內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但是,如果以西藥的標準靜止地進行檢測,毒性必定超標,而事實上這樣的中藥是安全的。當然,毒性藥材在中藥配方中的量是有限定的,而且不能長期服用,有其嚴格的規(guī)范。以“安神之第一品”朱砂為例,因為含有硫化汞成分,盡管研究顯示不會被人體吸收,但畢竟有毒,所以“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在經典中藥“朱砂安神丸”中,朱砂與黃連、炙甘草、生地黃、當歸配伍,朱砂為“君”藥,黃連為“臣”藥,生地黃和當歸為“佐”藥,炙甘草和中調藥,防朱砂質重礙胃,為“使”藥。其中,佐藥和使藥的存在就是突顯朱砂療效的同時,盡可能減輕其毒副作用。此外還有砒霜,從砒霜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三氧化二砷對治療白血病有特效,已經在國際上得到公認。
   
      由此可見,只要能根據中醫(yī)理論正確合理地使用有毒中藥,這些毒性成分不僅對人體沒有害處,還能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
   
  中藥的毒性或源于臨床不正確的使用
   
       第二個層面是中藥的毒性并非來自中藥本身,而是由于臨床不正確的使用。中藥的毒性反應主要包括對中藥的不正常使用和不合理應用產生的后果,如中藥質量不合格,使用中不符合辨證論治原則,超時超量使用,等等,這些情況往往易被誤認為“中藥毒性反應”。
   
       中藥在用量不當的情況下毒副作用就會產生,并非只有有毒中藥才會產生毒副作用,一些公認無毒的中藥也會產生毒副作用。比如甘草,《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因其味甘甜而得名,其功能為補脾益氣、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為緩和及調補之藥,歸經能入十二經。中醫(yī)在處方中常用甘草來調和諸藥性,起協(xié)調作用等。有資料顯示,甘草用量超大、久服,可出現毒副反應,如脘腹痞滿或水腫等病。又如人參,其功能為大補元氣、生津止渴、增強免疫力等。據《醫(yī)學源流》中徐大椿論人參,“夫人參用之而當,實能補養(yǎng)元氣,拯救危險。故病如果邪去正衰,用之固宜,或邪微而正亦憊,或邪深或正氣怯若,則于除邪藥中……乃不察其有邪無邪,是虛是實,又佐以純補溫熱之品,將邪氣盡行補往,輕者邪氣永不復出,重者即死矣”。現有研究資料顯示:“服用人參適量對身體各生理器官有益,如服用超量,對人的神經有興奮作用,或出現口鼻出血、煩躁不安等不良反應,嚴重者對人體可導致不良后果!
   
       此外,臨床中如果出現寒證用寒藥、熱證用熱藥、虛證用攻邪之藥等辨證錯誤,副作用也會自然產生。  
   
       中藥的毒性還與品種、名稱混亂有關。由于歷史原因,中藥的品種、名稱比較混亂,有的藥物一個品種有多個品名,還有的是同名異物。由于品種復雜,產地各異,藥效及毒性也有差別。如據有關資料:中藥貫眾品種約有36種,品類繁多,商品存在一名多物現象。據考證,除綿馬貫眾主含綿馬酸類物質有毒外,其他品種均未發(fā)現有毒。又如常用中藥加皮,歷代本草所記載的五加皮為五加科五加屬植物的根皮。過去京津一帶習用的五加皮為蘿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主產于河北等地,其功能為祛風濕、強筋骨。據資料報道:五加皮有南北之分,南五加皮屬五加科,不含強心苷而無毒;北五加皮(又名香加皮)屬蘿摩科,含強心苷而有毒。
   
       即使是源于同一種的中藥,因用藥部位的不同,其成分的含量及所含毒性也有差異。比如蒼耳,全株有毒,果實蒼耳子比全草毒性大,嫩葉比老葉毒性大。所以,植物類中藥的采集時間會直接影響藥物的功效與毒性。傳統(tǒng)經驗是:對植物中藥的地下部位根及根莖類藥材,一般是在秋后至春初的時間采集,此時藥物的有效成分及毒性含量較高;對莖枝葉全草類藥材,一般應在植物生長旺盛時及花朵未開時采集為宜,因這時藥效成分貫滿全株,質量最佳。
   
       對中藥之毒,應科學認識,正確使用,只有掌握好中醫(yī)藥的基本理論,正確進行臨床辨證,才能使有毒變成無毒,才能使有毒中藥成為治病救人的良藥。


來源:中國醫(yī)藥報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