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苦馬菜、牛插鼻、石灰菜、糯米菜、貓骨頭、剪刀草、絨球、苦郎頭、苦藍(lán)關(guān)菜、石灰青、田青、野苦麻、苦荬菜、豬兜菜、艾草 |
漢語拼音 | ni hu cai |
英文名 | Herb of Lyrate Hemistepta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泥胡菜的全草或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泥胡菜 二年生草本,高30-80cm。根圓錐形,肉質(zhì)。莖直立,具縱溝紋,無毛或具白色蛛絲狀毛;~蓮座狀,具柄,倒披針形或倒披針狀橢圓形,長7-21cm,根提琴狀羽狀分裂,頂裂片三角形,較大,有時3裂,側(cè)裂片7-8對,長橢圓狀披針形,下面被白色蛛絲狀毛;中部葉橢圓形,無柄,羽狀分裂;上部葉條狀披針形至條形。頭狀花序多數(shù),有長梗;總苞于形,長12-14mm,寬18-22mm;總苞片5-8層,外層較短,卵形,中層橢圓形,內(nèi)層條狀披針形,各層總苞片背面先端下具1紫紅色雞冠狀附片;花紫色。瘦果橢圓形,長2.5mm,具15條縱肋;冠毛白色,2列,羽毛狀;ㄆ5-6月。 |
資源分布 | 生于路旁、荒草叢中或水溝邊。我國南北各地大都有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集,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全草長30-80cm。工莖具縱棱,光滑或略被綿毛。葉互生,多卷曲皺縮,完整葉片呈倒披針狀卵圓形或倒披針形,羽狀深裂。常有頭狀花序或球形總苞。瘦果圓柱形,長2.5mm,具縱棱及白色冠毛。氣微,味微苦。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苦;性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痔漏;癰腫疔瘡;乳癰;淋巴結(jié)炎;風(fēng)疹交通規(guī)則癢;外傷出血;骨折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質(zhì)問本草》:煎湯,洗大腸痔漏。 2.《貴州草藥》:清熱解毒,祛瘀生肌。 |
考證 | 出自《救荒本草》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Hemistepae Lyrat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Hemistepta lyrata (Bunge) Bunge [H. carthamoides (Buch.-Ham.) O. Kuntze; Saussurea carthamoides (Ham.) Benth.]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