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理論教學 > 外科學 > 外科學總論 > 正文:6-8 椎管內麻醉
    

椎管內麻醉

  一、蛛網膜下腔滯麻醉

  將局部麻醉藥注入蛛網膜下腔,阻滯脊神經根,稱為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簡稱脊椎麻醉或腰麻(圖1-27)。如取坐位穿刺,將重比重的局麻藥注入蛛網膜下腔,僅阻滯第3、4、5骶神經,即麻醉范圍只限于肛門會陰區(qū),稱鞍區(qū)麻醉,簡稱鞍麻。

圖1-27 脊椎椎管的橫切面

 。ㄒ)穿刺步驟

  常取側臥位,背部與手術臺的邊緣平齊,兩手抱膝,脊椎盡量彎曲,使腰椎棘突間隙加寬。為避免損傷脊髓,穿刺點宜選擇在腰椎3-4或4-5間隙(圖1-28)。兩側髂嵴間的連線是通過第四腰椎棘突或腰椎3-4間隙,以此作為定位基準。消毒皮膚,覆蓋消毒巾,在穿刺點用0.5-1%普魯卡因作浸潤麻醉,選用細腰椎穿刺針(22-26G),正中進行穿刺時,腰穿針應與棘突平行方向刺入,針尖經過皮膚、皮下、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而進入硬膜外腔,再向前推進,刺破硬脊膜和蛛網膜就進入蛛網膜下腔。穿過黃韌帶和硬脊膜時常有明顯的突破感。拔出針芯有腦脊液流出便可注入局麻藥(圖1-29)。

  常用局麻藥有以下幾種,一般均用其重比重的溶液(表1-13)。如:①6%普魯卡因含糖溶液(普魯卡因粉150毫克+0.1%腎上腺素0.2毫升+5%葡萄糖2.3毫升。②1%丁卡因、10%葡萄糖、3%麻黃堿各1毫升混合液。③0.75%布比卡因(含糖)。

 。ǘ)生理變化

  腦脊液無色透明,pH7.40,比重1.003~1.008,局麻藥籍腦脊液擴散,直接作用于脊神經根入部分脊髓。前根麻醉后可阻滯運動神經(肌肉松馳)和交感神經傳出纖維(血管擴張、緩脈等);后根麻醉后可阻滯感覺神經(感覺消失)和交感神經傳入纖維。各種神經纖維的粗細不等,直徑愈粗,所需藥物濃度愈高,誘導時間也愈長。局麻藥在腦脊液中向頭端擴散時,直徑最細的交感神經纖維最先被阻滯,其次為感覺神經,最粗的運動神經纖維最后被阻滯。

  交感神經阻滯后,其支配區(qū)域的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均擴張,血管床容積迅速擴大,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相對不足。根據(jù)麻醉平面的高低,血壓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下降的幅度決定于阻滯范圍,可以通過未麻醉區(qū)的血管收縮來進行代償,高平面阻滯更易造成低血壓。除骶段外的大部分副交感神經纖維未被阻滯,故有脈緩、腸管收縮和蠕動亢進、牽拉內臟而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反應。感覺神經纖維被阻滯后,其相同區(qū)域痛覺消失。運動神經纖維被阻滯后,其所支配的骨骼肌松弛。隔肌由頸3~4神經支配,肋間肌由胸1~2脊神經支配,隔肌和肋間肌完全麻痹,則自主呼吸消失,僅肋間肌完全麻痹,則呈現(xiàn)呼吸抑制。

圖1-28 腰椎間隙定位圖

圖1-29 脊椎穿刺進針過程

 。ㄈ)平面調節(jié) 

  麻醉平面是指痛覺消失的阻滯平面,表示脊神經阻滯范圍。感覺神經的阻滯平面要低于交感神經的阻滯平面,運動神經的阻滯平而又低于感覺神經的阻滯平面,各段脊神經在人體體表的分布標志如(圖1-30)。

圖1-30 脊神經在皮膚的分布

  麻醉藥注入蛛網膜下腔后,一般只需十數(shù)分鐘即已固定于神經組織中,產生的麻醉范圍即不再變化,故要求在藥物起效時間內盡快將平面控制在手術需要的范圍,平面調節(jié)是否恰當將影響麻醉的成敗和病人的安全。影響麻醉平面的因素很多,如穿刺部位、局麻藥的比重、劑量和容積、體位、穿刺針斜口的方向、注藥速度、麻藥本身的性能及個體差異等,調節(jié)平面時均應綜合考慮(圖1-31、1-32)。

圖1-31 脊椎麻醉平面調節(jié)頭低足高位

圖1-32 脊椎麻醉平面調節(jié)頭高足低位

  (四)適應證和禁忌證

  適用于下腹部、下肢及會陰肛門的手術。下述情況禁用:①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如腦膜炎、脊髓前角灰白質炎、結核及腫瘤等。②穿刺部位感染或敗血癥。③心血管功能不全,如嚴重貧血、休克、心力衰竭、高血壓、冠心病等。④腹水或腹腔內巨大腫瘤。⑤凝血機能障礙。

[1] [2] [3] [4] 下一頁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