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ㄒ)動脈硬化(arteriosclerosis)
動脈硬化是動脈的一種非炎癥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變,可引起動脈的增厚、變硬、失去彈性,最終可導致管腔狹窄,多見于老年人。大、中、小動脈均可受累。根據(jù)病理變化的不同,可分3種類型:動脈粥樣硬化、動脈中層硬化和小動脈硬化。
(二)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動脈硬化中最重要的一個類型,基本損害是動脈內膜局部呈斑塊狀增厚,故又稱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或簡稱斑塊,病變主要累及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腎動脈、大、中型肌彈力型動脈,最終導致它們的管腔狹窄以至完全堵塞,使這些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功能障礙以至機體死亡。多見于40歲以上男性及絕經期女性。病因不明,可能與增齡、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吸煙、肥胖等因素有關。
二、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形態(tài)變化
病變可分兩大類
。ㄒ)脂質條紋:(fatty Streak)是早期病變,表現(xiàn)為小的園形或卵園形黃色斑點,輕度隆起于內膜表面,其中的脂質主要位于細胞內,稱脂質包涵體,在電鏡下呈不同的形態(tài),在主動脈內膜上表現(xiàn)為分散存在的膠樣泡狀小隆起(膠樣隆起)。
。ǘ)纖維——脂質斑塊
這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型病變,與脂質條紋間的關系不清,容易發(fā)生潰瘍形成、繼發(fā)血栓、斑塊內出血及鈣化等合并癥。
三、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
動脈粥樣硬化的確切病因不明,大量流行病學資料表明,有些因素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關系,但未必是因果關系,因此稱為危險因素。
1.高血脂
高膽固醇血癥是AS一個獨立的重要的危險因素。膽固醇由三種脂蛋白攜帶,VLDL、LDL及HDL,其中LDL——膽固醇LDL-ch含量最多約占血漿總膽固醇的(Tc)的70%,一般認為,血TC和LDL——Ch水平與CHD(冠心病)發(fā)生率呈正相關,是一種致AS因素。研究表明,膽固醇降低的程度與CHD發(fā)生率之間存在著量-效的關系:血Tc下降1%,CHD發(fā)生率約降低2%。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CHDL-ch)水平的意義則正相反,其血漿濃度與CHD的發(fā)生率呈負相關。
(血漿甘油三脂(TG)是老年女性CHD的獨立預報因素,對于家族性高甘油三脂血癥患者來說則顯然更是一種獨立的危險因素。)
2.高血壓
高血壓是AS發(fā)生的重要因素,高血壓引起AS主要通過血流力學作用對血管內皮造成損害,促進脂蛋白進入血管壁外,還有刺激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及使膠原,彈力纖維等細胞間質合成增加的作用,促進AS的發(fā)展。醫(yī).學全.在.線gydjdsj.org.cn
3.吸煙
大量流行病學資料表明,吸煙者的冠心病發(fā)生率較不吸煙者為高,吸煙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機理,一般認為與一氧化碳、尼古丁及鎘等有害物質有關,吸煙者HDL明顯下降且有量效關系。有人發(fā)現(xiàn)是HDL一磷脂降低,有可能HDL顆粒上的磷脂轉移至LDL顆粒上,HDL結構反復改變從而喪失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能力。
有研究表明,上述三因素中若有一項為陽性的人其發(fā)生CHD的危險比正常人增加2-4倍;具有二項者增加5-9倍;具有三項者將猛增到16倍。
4.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發(fā)生率比糖尿病患者高2-3倍,其機理主要是:①脂蛋白代謝紊亂:糖尿病患者高脂蛋白血癥的發(fā)生率高達20-90%,以VLDL增高為常見。②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異常: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粘附性增高,可能與血小板中血檢素A2(TXA2)的增多有關。TXA2還有促使血管痙攣的作用,易導致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突然發(fā)作;③動脈壁代謝障礙,糖尿病患者血管壁中前列環(huán)素(PGI2)減少,失去了對抗TXA2的作用,血糖濃度升高及胰島素又均有刺激平滑肌細胞增殖的作用。
5.其他:諸如年齡。隨增齡AS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也增加;女性絕經期后發(fā)病率逐漸增多,有資料顯示肥胖者,冠脈粥樣硬化比不肥胖者增加1倍以上;體力活動少量,精神緊張者以及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家族史患者AS的發(fā)生率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