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雜診
    

黃帝內(nèi)經(jīng)太素:雜診

編者按:自篇首至“陰陽不相應(yīng),病名曰關(guān)格”,見《素問·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自“診血脈者,多赤多熱”至“手足溫,易已也”,見《靈樞·論病診尺第七十四》!包S帝問曰: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岐伯曰:身有病而毋邪脈也。”一段,見《素問·腹中論篇第四十》。自“…

編者按:自篇首至“陰陽不相應(yīng),病名曰關(guān)格”,見《素問·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自“診血脈者,多赤多熱”至“手足溫,易已也”,見《靈樞·論病診尺第七十四》!包S帝問曰: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岐伯曰:身有病而毋邪脈也!币欢危姟端貑枴じ怪姓撈谒氖贰W浴暗墼唬涸\得心脈而急”至“病之變化,不可勝數(shù)”,見《素問·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自“黃帝曰;有病厥者”至“故腎為腰痛。黃帝曰:善!币姟端貑枴げ∧苷撈谒氖。自“厥陰有余病陰痹”至末,見《素問·四時刺逆從論篇第六十四》。

黃帝問岐伯曰: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

診法在旦,凡有五要,故須旦以診色脈。肺氣行至手太陰十二經(jīng)絡(luò),所有善惡之氣皆集寸口,故曰未動;未入諸陽脈中,故曰未散,此為一也。

編者按:“黃帝問岐伯曰”《素問》作“黃帝問曰:診法何如?岐伯對曰”。

飲食未進,

進飲食已,其氣即行,善惡散而難知,故曰未進食,此為二也。

編者按:注“未進食”,據(jù)經(jīng)文應(yīng)作“食未進”。

經(jīng)脈未盛,

未進飲食,故十二經(jīng)氣未盛,此為三也。

絡(luò)脈調(diào)均,

以經(jīng)未盛,大絡(luò)亦未盛,故絡(luò)脈調(diào)均,此為四也。

編者按:“均”《素問》作“勻”。注“四”后原衍“之”字,已刪①。

①仁和寺本衍“之”字處甚多,均徑刪之,不再加校注。

氣血未亂,故乃可診。

衛(wèi)氣營血相參以行其道,故名為亂。今并未行,即氣血未亂,此為五也。平旦有斯五義,故取平旦察色診脈,易知善惡也。

有過之脈,切脈動靜,

營衛(wèi)將諸脈,善惡行手太陰,過寸口,時以手切按其脈動靜,即知其善惡也。

而視精明,察五色,

視其面部及明堂臟腑分肉精明,天惡五色之別。

編者按:注“天”、“五”二字,仁和寺本殘缺不完,據(jù)盛文堂本加,此句疑有誤,待考。

觀五臟有輸余不足,五腑強弱,形之盛衰,

五腑,謂頭、背、腰、膝、髓五腑者也。以此切脈察色,視知五臟氣之虛實,五腑氣之強弱,及身形盛衰之也。

編者按:“輸”字《素問》無,疑衍。五腑《素問》作六腑。

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

以此平旦切脈察色,知臟腑形氣參伍商量,以決人之死生之分之也。

夫脈者,血之府,

以下切脈也。谷入于胃,化而為血,行于經(jīng)脈,以奉生身,故經(jīng)脈以為血之腑之也。

編者按:《素問》“府”之后有“也”字。

長則氣治,短則氣病,

寸口之中,滿九分者為長,八分、七分為短也。

數(shù)則為煩心,

動疾曰數(shù)。

編者按:“為”字《素問》無。

大則病進,

洪盛曰大。

上盛則氣高,

人迎脈不時盛。

下盛則氣脹,

寸口脈不盛,氣脹充也。

代則氣衰,

久而一至為代。

滑則氣少,

脈滑利,故氣少。

編者按:“滑”《素問》作“細”。

澀則心痛,

脈之動難,為澀也。

渾渾單至如涌泉,病進,

如涌泉,上沖入手也。

編者按:“單”《素問》作“革”。

而絕弊弊綽綽,其去如弦絕者,死。

弊弊綽綽,未詳。脈來卒去,比之弦斷,此為死候。有本“絕”為“化之”也。

編者按:“而絕弊弊綽綽”《素問》作“而色弊,綿綿”;“者”字《素問》無。

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

次察色者也。五行之氣變?yōu)榫A之色,各見于面及明堂部內(nèi)。明堂,鼻之也。

編者按:注“鼻之”,疑為“鼻上”之誤。

赤欲如以帛裹朱,不欲如赭也;白欲如白璧之澤,不欲如堊也;[一曰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①]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炭也;[一曰如地蒼②。]青欲如青璧之澤,不欲如藍青也。

赭,赤土也。堊,白土,阿洛反。

編者按:此節(jié)五“也”字,《素問》均無;“以帛”作“白帛”;“白璧之澤”作“鵝羽”;“堊”作“鹽”;“青欲如青璧之澤,不欲如藍青也”作“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此條在“黃欲如”條之后!叭缣恳病弊鳌暗厣n”!八{青也”作“藍”,“青欲如”兩句在“不欲如鹽”之后。

①此段中兩處“[]”為本書編者所加。其中文字似原書抄校者所加,與今本《素問》正同。

②“蒼”字原脫,今據(jù)《素問》補。

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

精明五色,微闇象見者,名曰色夭,壽命不久也。

編者按:《素問》“久”字后有“也”字。

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白黑,審短長。以長為短,以白為黑,是精則衰矣。

萬物精明,則黑白辨矣。若不精明,則黑白不分,是夭色也。

編者按:“是精則”《素問》作“如是則精”www.med126.com。

五臟者,中之腑也。中盛滿,氣傷恐,音聲如從室中言,是中氣之濕也;

次聽聲者也。六腑貯于水谷,以為外腑;五臟藏于精神,故為中腑。五臟之氣有余盛滿,將有驚恐。有傷者,乃是中氣得濕,上沖胸嗌,故使聲重如室中言也。

編者按:“中之腑也”《素問》作“中之守也”;“中盛滿”作“中盛臟滿”;“氣傷恐”作“氣勝傷恐者”!耙簟弊帧端貑枴窡o。

言而微,終日乃復(fù)言者,此奪氣也;

言聲微小,又不用言者,當(dāng)是有所奪氣,氣少故爾也。

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

是其陽明之氣熱盛為病心亂,故其身不知所為,其言不識善惡,以其五神失守故也。

倉廩所藏,是門戶不惡也;

脾胃之氣失守,則倉廩不藏,以其咽口門戶不自要約,遂食于身不便之物也。

編者按:“所藏”《素問》作“不藏者”;“惡”作“要”,考楊氏注文,亦當(dāng)作“要”。

水泉不止,是膀胱不藏也。

水泉,小便也。人之小便不能自禁者,以浘胞不能藏約,故遺尿不止也。

編者按:“止”后,《素問》有“者”字。

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如前之病,神明不亂,得守者生;其神明亂,失守者,死也之。

夫五臟,身之強也。

五臟藏神,臟神為身主,故是身之強也。

編者按:“臟”后,《素問》有“者”字。

頭者,精明之府也,頭憊視深,精將奪矣。

頭為一身之天,天有日月,人之頭有二目,五臟之精皆成于目,故人之頭為精明腑,所以精明將奪,力極頭傾視深,力意視也。憊,蒲介反。

編者按:“也”字,《素問》無!皯v”,《素問》作傾,據(jù)楊注,亦當(dāng)為“傾”。

背者,胸之腑,背曲肩隨,腑將壞矣。

心肺二輸在上,當(dāng)背太陽,故背為胸府。背曲肩隨而乘胸臆,將壞也之。

編者按:“胸”字后,《素問》有“中”字。

腰者,腎之腑,轉(zhuǎn)搖不能,腎將憊矣。

腎在腰脊之中,故腰不隨,腎將憊矣。憊,病也。

膝者,筋之腑,屈伸不能,行則僂跗,筋將憊矣。

身之大筋,聚結(jié)于膝,膝之屈伸不能,行則曲腰身跗,皆是膝筋急緩,故知筋將病也。

編者按:“跗”《素問》作“附”。

髓者,骨之腑也,不能久立,行則振掉標(biāo),骨將憊。

髓為骨液,髓高則脛疼不能久立,行則掉標(biāo)戰(zhàn)動,即知骨將病矣。

編者按:“髓者,骨之腑”《素問》作“骨者,髓之腑”,當(dāng)以《素問》為正!皹(biāo)”字《素問》無,當(dāng)作衍文。

得強則生,失強則死。

攝養(yǎng)前之五腑,得身強者為生,失者為死也。

岐伯曰:反四時者,有余為精,不足為消。

上黃帝將問自說其義周備,故岐伯言強之得失,所以人雖失強,反于四時,得有余者,則五臟精勝為生;人之失強,得不足者,則五臟消損為死。

應(yīng)大過,不足為精,有余為消。

寸口、人迎相過一倍以上,為應(yīng)大過也。大過得氣不足,則五臟精勝,氣過有余則熱,故五臟消損之也。

編者按:此段《素問》作“應(yīng)太過,不足為精;應(yīng)不足,有余為消!

陰陽不相應(yīng),病名曰關(guān)格。

人迎寸口四倍以上,曰陰陽不相應(yīng),不相應(yīng)者,陽氣外格,陰氣內(nèi)關(guān)之病也。

診血脈者,多赤多熱,多青多痛,多黑為久痹,多赤、多黑、多青皆見,寒熱也。身痛面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黃癉。

血脈者,絡(luò)脈也。癉,音丹,內(nèi)黃病也。

編者按:“多痛”,仁和寺本、盛文堂本均作“痛多”,今據(jù)《靈樞》改!敖砸姟焙蟆鹅`樞》有“者”字。“寒熱也”,“也”字《靈樞》無!包S癉”《靈樞》作“黃疸也”。

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

足太陽經(jīng)從目內(nèi)眥上額,故有赤脈從上下貫瞳子者,太陽之絡(luò)令人目痛,當(dāng)療太陽。

從下上者,陽明;

手足陽明之經(jīng)并從鼻至目內(nèi)眥,故有赤脈從下上者,陽明之絡(luò)令目有痛,當(dāng)療陽明之也。

從外走內(nèi)者,少陽病。

手足少陽經(jīng)皆從目外來去于目兌眥,走于目內(nèi),故有赤脈從外入目者,少陽之絡(luò)令目有痛,當(dāng)療少陽。

診寒熱,赤脈從上下至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死。

赤脈從上下者,太陽之絡(luò)也。太陽絡(luò)脈從上下至瞳子三脈,一時至者,至三年死,乃至唯見一脈至,一年死者。三陽者,太陽也。太陽之氣最大,故獨見者至一年死。二陽者,陽明也,至陽明有二絡(luò)見,其氣不大,故二年死。一陽者,少陽也,至少陽有三絡(luò)見,其陽氣少,故得三年死也。

編者按:“從上下”,《靈樞》無“從”字。

齲齒痛,按其陽明之脈來,有過者獨熱,在左左熱,在右右熱,在上上熱,在下下熱。

手陽明脈從左右手指上行,入下齒中,上至于鼻;足陽明脈從鼻下行,入上齒中,下

至左右足指。手足二陽明脈有病,經(jīng)所部過時獨熱者,二脈一箱獨偏熱也。手足陽明獨熱,在左箱者,即左箱熱也;獨熱在右箱者,即右箱熱也;得手陽明脈熱,即知下齒齲也。足陽明左右得熱,準(zhǔn)手陽明可知,然得足陽明熱即知上齒齲也。獨熱在頭、在左為上;在足、在右為下。準(zhǔn)手則足之左右可知。齲者,上下牙齒腫痛,或出膿血,此皆因熱風(fēng)氣所致,故得熱為候也。處此正經(jīng)兩箱俱診陽明,即太陰兩手俱有,如何脾肺獨出于右?理必不然也。

編者按:“陽明之脈來”《靈樞》作“陽之來”。

嬰兒病,其頭毛皆逆上者,必死,

腎主于血,腎腑足太陽脈上頭以榮頭毛,嬰兒血衰將死,故頭毛逆上也。

耳間青脈起者瘛痛,

耳間青脈,足少陽膽脈也。嬰兒無病則絡(luò)陷,有病則起。起者,瘛痛之候也。

編者按:“瘛”《靈樞》作“掣”。

大便赤青辨食泄小者,手足寒,難已;飡泄,脈小,手足溫,易已也。

嬰兒大便所出青赤辨異者,名曰飡泄。飡①,音孫。脈小手足冷者,飡泄難已;脈小為順,手足溫,陽氣榮四末,故易已也。

編者按:“赤青辨食泄小者”《靈樞》作“赤瓣飧泄脈小者”!笆场弊,據(jù)楊注當(dāng)為“飡”之誤。

①“飡”字音“餐”,楊注“音孫”,當(dāng)為“飧”字傳寫之誤。

黃帝問曰: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岐伯曰:身有病而毋邪脈也。

以子在身,故雖病,其病之氣不至于脈,故無邪脈也。

編者按:“黃帝問曰”《素問》作“帝曰:善”!拔恪薄端貑枴纷鳌盁o”,盛文堂本亦作“無”。

黃帝問岐伯曰:診得心脈而急,此為何病?病形何如?答曰:病名心疝,少腹當(dāng)有形。曰:何以言之?曰:心為牡臟,小腸為之使,故曰少腹當(dāng)有形。黃帝曰:善。

診得心脈,心為陽也,急為寒也,寒氣在心太陽小腸,故少腹有形。形,疝積者也。

編者按:“黃帝問岐伯曰”《素問》作“帝曰”。前“當(dāng)有形”之后,《素問》有“也”字!按鹪弧弊鳌搬弧;“何”字前一“曰”字作“帝曰”;“心”字前一“曰”作“岐伯曰”!肮试簧俑巩(dāng)有形”后,《素問》有“也”字!包S帝曰:善”四字,《素問》無。

黃帝曰:診得胃脈,疝形何如?岐伯曰:胃脈實則脹,虛則泄。

胃脈軟弱為平,今得胃氣實脈,即知胃中脹滿。若得胃氣虛脈,即知泄利。胃虛,故脈虛也。

編者按:“疝”《素問》作“病”,據(jù)文義,當(dāng)作“病”字。

曰:病成而變,何如?

人病成極,變?yōu)樗,未知變作何病之也?/p>

編者按:“何如”《素問》作“何謂”。

曰:風(fēng)成為寒熱,

風(fēng)病在中成極,變?yōu)橹T寒熱病也。

癉成為消中,

癉,脾胃熱也。脾胃內(nèi)熱,日久變?yōu)橄。消中,湯飲?nèi)消病也。

厥成為癲疾,

陽明熱厥成極,上實下虛,變?yōu)榘d疾也。

編者按:“癲”《素問》作“巔”。

久風(fēng)為飡泄,

春傷于風(fēng),在腸胃之間,日久變?yōu)樾估 ?/p>

編者按:“飡”《素問》作“飧”。

賊風(fēng)成為癘,

賊風(fēng)入腠,不泄成極,變?yōu)榘O,亦之謂大疾,眉落鼻柱等壞之也。

編者按:“之謂”,疑倒。

編者按:“賊”《素問》作“脈”。

病之變化,不可勝數(shù)。

夫病變?yōu)樗,有斯五種,若隨心隨物,曼衍多端,不可勝數(shù)。但可以智量處,調(diào)之取中,縱醫(yī)方千卷,未足以為當(dāng)之也。

黃帝曰:有病厥者,診右脈沉,左脈不然,病主安在?岐伯曰:冬診之,右脈固當(dāng)沉緊,此應(yīng)四時,

厥,寒厥也。左手不得沉緊,得浮遲,故曰不然也。冬,陰也。右手亦陰也。沉緊亦陰也。冬時右手得沉緊之脈,固當(dāng)順?biāo)臅r也。

編者按:“右脈沉”之后,《素問》有“而緊”二字;“左脈不然”作“左脈浮而遲不然”;

左浮而遲,此逆四時。在左當(dāng)主病診在腎,頗在肺,當(dāng)腰痛。

左,陽也。浮,肺脈也。冬時得左手肺脈,虛邪來乘,故腎病腰痛,頗在于肺,此即是左手有肺脈之也。

編者按:“左浮”《素問》作“左脈浮”;“診”字《素問》無;“在肺”前有“關(guān)”字;“痛”后有“也”字。

曰:何以言之?曰:少陰脈貫?zāi)I上胃肓,絡(luò)肺,今得肺脈,腎為之病,故腎為腰痛。黃帝曰:善。

腎脈足少陰從腎上膈入肺中,故冬時左手得肺脈,腎為腰痛也。

編者按:“上胃肓”《素問》無;“腰痛”后有“之病也”三字。

厥陰有余病陰痹,

足厥陰,肝脈也。脈循股陰入毛中,環(huán)陰器,上抵少腹,故脈氣有余者,是其陰氣盛,故為陰痹者,謂陰器中寒而痛。

不足病生熱痹,

厥陰脈氣虛者,少陽來乘陰器,中熱而痛也。痹,痛之也。

滑則疝風(fēng),

厥陰脈氣滑者,陽氣盛,微熱,以其氣盛微熱,乘陰,故為狐疝風(fēng)也。風(fēng),氣也。狐夜不得尿,日出方得。人之所病與狐同,故曰狐疝。一曰孤疝,謂三焦孤腑為疝,故曰孤疝也。

編者按:“則”字后《素問》有“病”字。

澀則病少腹積厥氣也。

澀,多血少氣,微寒。以其厥陰多血少氣,在寒,故少腹中血積,厥氣也。

編者按:“積厥氣也”《素問》作“積氣”二字。

少陰有余病皮痹,隱軫,

少陰,足少陰腎脈也。從足涌泉上貫肝,入歸中。肺主皮毛,故少陰陰氣有余,病于皮痹。又病在皮中,隱軫皮起,風(fēng)疾也。

不足病腎痹,

少陰之肺虛,受寒濕之氣入腎,故為腎痹也。

編者按:“腎”,《素問》作“肺”。

滑則病腎風(fēng)疝,

少陰氣虛,太陽氣乘,微熱,故為腎風(fēng)疝痛也。

編者按:“腎”《素問》作“肺”。

澀則病積溲血。

氣少微寒,為血多,為血積,盛而浘血。

太陰有余則病肉痹,寒中,

足太陰,脾脈也,主肉,故太陰盛,以為肉痹寒中也。

編者按:“則”字,《素問》無。

不足病脾痹,

太陰不足,即脾虛受邪,故為脾痹也。

滑則病脾風(fēng)疝,

得足太陰脈滑,則是脾虛,陽明氣乘,故脾病風(fēng)疝之也。

澀則病積,心腹時脹滿。

得太陰脈澀,即少氣微寒多血,故為血積;太陰脈注心中,心腹時脹滿也。

編者按:“脹”字,《素問》無。

陽明有余病脈痹,身時熱,

胃足陽明脈正別上至脾,入腹里屬胃,散而之脾,上通于心,故陽明有余不足,心有病也。心主于脈,是以陽明有余為脈痹,身時之熱者也。

不足病心痹,

陽明氣虛不足,太陰乘,故為心痹。

滑則病心風(fēng)疝,

陽明氣盛微熱,故心病風(fēng)疝也。

澀則病積時善驚。

陽明氣虛陰乘,微寒血多為積,積氣時上沖心,故喜驚之也。

太陰有余病骨痹身重,

足太陽,膀胱脈也。足太陽脈氣有余,盛乘于少陰,少陰主骨,今少陰病,名曰骨痹,寒濕在骨,故身重之也。

gydjdsj.org.cn/yishi/編者按:“太陰”,據(jù)楊注應(yīng)作“太陰”。

不足病腎痹,

太陽虛而不足,則少陰腎氣使盛,故為腎痹。

滑則病腎風(fēng)疝,

太陽脈滑,則陽盛微熱乘腎,腎病風(fēng)疝之。

澀則病積善時癲疾。

診得太陽脈澀,則少氣微寒多血,下為血積也。善積氣,時上沖頭,則為癲疾之也。

編者按:“癲疾”《素問》作“巔疾”。

少陽有余病筋痹脅滿,

足少陽,膽脈也。肝主筋也,足少陽盛陰病,故為筋痹。肝病,脅滿也。

不足病肝痹,

陽虛陰盛,故為肝痹也。

滑則病肝風(fēng)疝,

得少陽滑者,則少陽氣盛,微熱乘肝,故肝病風(fēng)疝也。

澀則病積時筋急目痛。

得少陽脈澀,少陽氣少,微寒多血,為積也。足少陽脈起目兌眥,故脈寒筋急目痛也。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