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重陽 張荔
清末湖北名醫(yī)田宗漢,根據(jù)多年觀察,發(fā)現(xiàn)與痰飲有關的疾病,臨床上比比皆是。乃上稟醫(yī)經(jīng)之旨,廣搜百家之言,蓋以己驗有效之方,編成《醫(yī)寄痰飲治效方》一書。田氏所謂的痰飲,既包括仲景《金匱》中的痰飲、
懸飲、溢飲、支飲等水飲病,亦包括因痰致病,因病致痰,以及與痰飲有關之病證、癥狀、病機、治療等內(nèi)容。現(xiàn)將田氏治療痰飲十一法介紹如下:
1 調(diào)理脾肺,通利三焦法
方藥:
白術半夏枳殼湯(生白術、
姜半夏、炒枳殼)。
本方為脾肺痰飲諸證而設。古今治痰之方甚多,但從“調(diào)理脾肺、通利三焦”立法遣方者較少。《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二陳湯為治痰之基礎方,雖能調(diào)理脾肺、燥濕化痰,但通利三焦之力不足!夺t(yī)學心悟》之半夏白術
天麻湯,亦可調(diào)理脾肺,但其偏重化痰熄風。痰飲為病,始于津氣。脾肺散津,斡旋氣機,若脾肺失調(diào),則津氣凝聚而生痰飲。蓋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若三焦氣塞,脈道壅閉,則水飲停積,聚成痰飲泛濫為患。故田氏立是法于卷首,擬“白術半夏枳殼湯”,取其探本求源之治。是方藥雖三味,但以白術調(diào)理脾土,運津液則痰無從生;半夏辛開苦降,斡旋脾肺氣機,使痰飲無停留之所;更藉枳殼佐白術、半夏,使已蓄之痰假手少陽三道而出。方后詳列加減諸法一十四條,可謂治法周全,誠為治痰之圭臬。
2 溫肺逐寒,和中導飲法
方藥:
止咳丸(
干姜、
細辛、
甘草、
茯苓、
人參、
桂枝、
大棗)。
是法為素有痰飲,遇風寒害肺,寒飲觸發(fā),咳
唾痰涎之證而立!爸翁狄藴亍保浴督饏T》肇始,沿用千載,田氏則更有發(fā)揮。所擬止咳丸并非單純止咳之劑,意在溫肺散寒、和中導飲,與仲師之“
小青龍湯”有異曲同功之妙。縱觀全方,配伍巧妙,方中干姜、細辛溫肺逐寒;甘草,茯苓和中導飲;人參補氣;大棗和營;更以桂枝辛甘氣溫,以通殼內(nèi)絡外之陽氣,是為全方之樞紐,使諸藥盡得其用,寒飲得化,氣機得復,咳痰自瘥。
3 涌吐法
方藥:
茶子煎(茶子)
以吐法治痰,代不乏見。諸如
瓜蒂散、參蘆飲等皆是。田氏認為,
痰阻胸膈,多為氣機失降,郁而化熱,濁氣上逆,治當以苦寒之品。因“苦能降逆,寒能卻熱,清能除濁”,因立茶子煎。茶子,味苦寒,有毒。主治喘急
咳嗽,去痰垢(《本草綱目》)!惫湃擞貌枳又蜗、咳嗽等證不乏其例!妒セ莘健芬圆枳、
百合等分為末蜜丸,治上
氣喘急、時有咳嗽之證!侗静菥V目》引《經(jīng)驗良方》用
糯米泔磨茶子,滴入鼻中治大人小兒喘嗽齄 合。田氏則以一味茶子煎湯取吐,治老結(jié)頑痰之痰哮及小兒鹽。蓋亦《內(nèi)經(jīng)》所謂“在其上者,引而越之”之旨。且苦寒氣清之茶子,具清熱除濁之功,飽飲則清氣滿腹,濁痰自無容留之所。然虛寒者,非其所宜。
4 養(yǎng)液弭痰法
方藥:參術石萎半甘湯(人參 白術
石斛 萎蕤 半夏 甘草)。
是法為痰飲證經(jīng)涌吐后津傷氣虛證而立。田氏認為,一吐之后,津液大傷,脾
胃氣虛,雖舊停之痰已出,不日必新痰再伏,而成窠囊之患。故在吐痰之后,續(xù)進是方調(diào)理脾胃,補益津氣,以固中焦斡旋之機。然爐煙雖熄,恐灰中有火,故又益諸弭痰之品,一以盡其宿痰,一以防其微漸,面面俱顧,故有良效。
5 泄熱清肺法
方藥:蕺菜煎(
魚腥草)
對熱與血結(jié)、痰濁壅肺而病肺
癰者,雖有仲師之
桔梗湯、
葦莖湯等可取用。但這些方藥,或失之峻猛,或失之雜合,不如就地取材,簡易效廉。故田氏以蕺菜一握,水煎,如茶頻頻飲之,治療肺癰痰熱癥,屢獲良效。
6 豁痰清宮,益氣安神法
方藥:醒心丹(
茯神 龍齒 菖蒲 遠志 人參 白術
丹砂)。
該方為精神恍惚,如癡如醉,語言錯亂,或哭或歌,甚則似狂不知穢潔,積月累年不愈之癲疾(俗曰心瘋)而設。癲疾的致病因素很多,但不外陰陽失調(diào),情志抑郁,氣血凝滯,痰氣上擾及先天稟賦等方面。而尤以痰邪作祟最為重要,臨床上亦多從痰論治!兜は姆*癲狂篇》說:“癲屬陰,大率多因痰結(jié)于心胸間!碧锸弦攒蛏、龍齒、菖蒲、遠志豁痰清宮;人參、白術、丹砂益氣安神,并能開郁利竅,不使迷惑。故冠名“醒心丹”。
7 育陰潛陽,豢龍定風法
方藥:潛龍湯(煅龍齒 制
龜板 淡菜
炙甘草 白芍 阿膠 雞子黃)。
此法主要針對陰虛(肝
腎陰虛)痰實之證,經(jīng)逐痰涎治標之后而設的求本之治。田氏認為“人身之風氣藏于肝,龍氣藏于腎,腎虛則龍火易升,肝虛則風木易動。肝虛則精滯,留結(jié)為痰,聚為窠囊,一遇龍升風動則隨之上逆,壅蔽清竅,上盛而下虛!惫手委熒弦讼戎鹛迪岩灾螛耍谩皢诬(新嫩茶芽一兩煎湯)”飽飲,令清氣滿腹,濁邪無所容,自爾涌之而去。痰涎既去,當滋養(yǎng)肝腎以治本。用育陰潛陽之“潛龍湯”豢龍定風則肝腎寧謐矣。
8 息風瀉火,滌痰清神法
方藥:
蓮薏煎(
蓮子心
郁金 連翹 淡
竹葉 燈
心草 赤茯苓 瓜蔞實)
此法為
痰火擾心之證而設。痰火交熾,上竄清竅,擾亂心神。癥見卒
神昏,手痙,喜笑不休,寸口脈滑。治療上不能株守
養(yǎng)心安神、和中緩急之一端。故田氏立“蓮薏煎”息風瀉火,滌痰清神。方中以蓮薏(
蓮子心)為君,統(tǒng)郁金、連翹、燈心、竹葉、赤茯苓等徑走心經(jīng),息風瀉火;瓜蔞實潤滌熱痰,諸藥合用使神清而病愈。
9 益氣補血,降火滌痰法
方藥:甘麥大棗參地瓜蔞湯(甘草
小麥 干
地黃 大棗 人參 瓜蔞實)
是方為《金匱》之“甘草小麥大棗湯”加味而成。甘草小麥大棗湯治婦人
臟躁、妄自悲傷啼哭者,乃神志躁擾不寧之證。多因情志久抑,思慮過度,耗傷營血所致。田氏認為“悲哭,肺病也,……臟躁,則心陽獨亢于上,痰邪乘之上逆,肺金既受火刑,又為痰逼,郁抑之極,所以志亂而聲發(fā)!惫室愿什菪←湸髼棞尤藚⒀a五臟,定精神,安魂魄;地黃和中清熱,養(yǎng)血益陰;瓜蔞實潤燥降火滌痰,諸藥共成益氣補血,降火滌痰之功。
10 升清降濁,理氣化痰法
方藥:疏中丸(制半夏 人參 白術
升麻 銀
柴胡 豬苓 化
橘紅 澤瀉)
此方主治嘔利后,心中痞塞,按之滿悶者。痞塞滿悶,皆不通之象。所以不通者,脾胃之升降失職,濁陰之氣填塞胸腹耳。田氏認為“脾之清氣不升而下溜,胃之濁氣不降而上逆。逆則陰氣滿腹,痰飲聚于胸中,而痞塞滿悶之病成矣!惫柿⑹柚型琛V饕陨椴窈鷱木诺刂,升清于上;豬苓澤瀉從九天之上,降濁于下;清升濁降,痞塞自開,轉(zhuǎn)否為泰。無疑是在《
傷寒論》治痞證基礎上新的發(fā)揮。
11 溫中補土、行氣導痰法
方藥:新制理中散(人參 生白術 茯苓
枳實 干姜
陳皮 甘草
砂仁)
理中丸(湯)為仲師所創(chuàng),為脾胃虛寒之證而設。后世醫(yī)家更有發(fā)揮,本方即“枳實理中丸”加陳皮、砂仁而成,并改“丸、湯”為散,故名“新制理中散”。
是方為中虛不能運化飲食,致與痰氣相博,而為心下痞鞴 更,按之則痛之證而設。本方之“心下痞鞴更,按之則痛”證類傷寒
結(jié)胸,然病機迥異。傷寒結(jié)胸多因醫(yī)者誤下,或不經(jīng)誤下而痰熱互結(jié)于中焦。故輕者則有
小陷胸湯證;重則有心下痛、按之石硬;甚則從心下至少腹硬滿之大陷胸證。治療均以祛邪攻下為主。本方證乃中焦虧虛,痰食相結(jié)而見“心下痞鞴 更,按之則痛”,癥似屬實,其機乃虛。故以人參益胃,白術健脾,甘草和中、干姜散寒,茯苓導邪,枳實通壅,砂仁、陳皮行氣導痰以治之,雖有堅積亦自化。切勿妄用攻伐,更傷中和,而犯虛虛之敝。
文章來源:
湖北中醫(yī)學院學報 1999年第3期第1卷 治法與方藥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8/1/23 19:54 編輯 gydjdsj.org.cn/yao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