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大
石韋、光板石韋。
來源 為水
龍骨科植物
廬山石韋Pyrrosla sheareri(Bak.)Ching的葉。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莖粗壯,橫走,密生披針形鱗片,鱗片邊緣有睫毛。葉同型,簇生,堅革質(zhì),上面僅沿葉脈有毛或無毛,有細密而不整齊的凹點,下面有分叉、短闊的黃色星狀毛;葉柄粗壯,以關(guān)節(jié)著生于根莖上;葉片寬披針形,長20~40cm,寬3~5cm向頂端漸尖,向基部稍變寬,為不等的圓耳形;側(cè)脈在兩面略下凹。孢子囊群小,在側(cè)脈間排列成多行,無蓋。生于石上、樹干上。分布于長江以南符省區(qū)。
采制 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根莖及根,曬干或陰下。
性狀 葉片略皺縮,展平后呈披針形,長10~25cm,寬3~5cm。先端漸尖,基部耳狀偏斜,全緣,邊緣常向內(nèi)卷曲。上表面黃綠色或灰綠色,散布有黑色圓形小凹點;下表面密生紅棕色星狀毛,有的側(cè)脈間布滿棕色圓點狀的孢子囊群。葉柄具四棱,長10~20 cm.直徑1.5~3mm,略扭曲,有縱槽。葉片革質(zhì)。氣微,味微澀、苦。
化學成分 含芒果苷(mangiferin)、異芒果苷(isomangiferin)、
延胡索酸(fumaric acid)、
咖啡酸(cafleic acid)、
里白烯(diploptene)等。
藥理 水煎液的濃縮液及提取物經(jīng)動物試驗表明均有明顯的鎮(zhèn)咳、祛痰作用,臨床上可用于治療
慢性支氣管炎;對于因化學療法及放射線療法引起的白細胞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性味 性微寒,味甘、苦。
功能主治 利尿通淋,清熱止血。用于熱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瀝澀痛,
吐血,衄血,
尿血,
崩漏,肺熱喘咳。用量6~12g。
配伍應(yīng)用 ①小便黃赤,淋瀝澀痛:配
瞿麥、
車前、
冬葵子、
滑石等。②石淋:配車前、生
梔子、
甘草。③肺熱喘咳:配
魚腥草、
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