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xué)名 | 9,10-Anthracenedione,1,3,8-trihydroxy-6-methyl-
|
藥物名稱 | Emodin
|
異名(中) | 朱砂蓮甲素
|
異名(英) | Frangula emodin,Rheum emodin,Archin,Frangulicacid
|
分子量 | 270.23
|
理化性質(zhì) | 橙色針狀結(jié)晶(乙醇或12mm下減壓升華),熔點256~257°。幾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及堿溶液。13CNMR(DMSO-d6):164.32(C-1),107.71(C-2),165.40(C-3),108.68(C-4),120.22(C-5),148.04(C-6),123.88(C-7),161.19(C-8),189.44(C-9),180.92(C-10),132.51(C-11),112.99(C-12),108.68(C-13),134.77(C-14),21.44(CH3)。
|
構(gòu)效關(guān)系 | |
藥化作用 | 1.對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 (1)瀉下作用 大鼠及豚鼠腸肌實驗表明,大黃素有類似乙酰膽堿的作用,并可被阿托品所對抗。大黃素能與作用器官的肌肉蛋白結(jié)合而表現(xiàn)膽堿能的作用。它能抑制ATP酶的活性,抑制Na+、K+從腸腔轉(zhuǎn)運而至細胞,使水分滯留在腸腔,從而刺激大腸,使其推進性蠕動增加而利于排便。其作用特點為:僅作用于大腸而不妨礙小腸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等整個消化道的機能。 (2)解痙作用 大鼠離體腸管實驗表明,大黃素對乙酰膽堿所致痙攣有很強的解痙作用,約比罌粟堿強4倍。 2.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1)大黃素抑菌作用較好,抑菌的有效濃度為1.5~25mg/ml。其作用為抑菌而非殺菌。大黃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209P、大腸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在體外的抑菌濃度分別為15mg/kg, 480mg/kg, 120mg/ml。對臨床分離的119株金黃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濃度為20mg/kg~160mcg/ml。大黃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不易產(chǎn)生耐藥性。大黃素對鏈球菌亦很敏感,其次對白喉、枯草、炭疽、副傷寒、痢疾、大腸。流感桿菌及肺炎球菌和卡他球菌亦有效?箙捬鯇嶒灡砻,大黃素對臨床常見的厭氧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 8mg/ml能使76%~91%的厭氧菌生長被抑制,其中對最常見的脆弱類桿菌能抑制90%~100%菌株的生長。與常見的抗厭氧菌相比,大黃素對厭氧菌的MIC雖略高于甲硝唑,但與其他抗厭氧菌藥物比較,如頭孢甲氧噻吩等,其MIC大致接近或優(yōu)于它們。在抗菌作用方面,大黃素的結(jié)晶較為穩(wěn)定,其溶液也能耐熱,但對光敏感,溶液在放置過程中也易遭破壞。 大黃素的抗菌作用機制如下: Ⅰ.大黃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在培養(yǎng)基中的呼吸與氨基酸、糖和蛋白質(zhì)代謝中間產(chǎn)物的氧化和脫氫都有抑制作用。有實驗表明,大黃素是線粒體呼吸鏈電子傳遞的抑制劑, 對琥珀酸脫氫酶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輔酶Q-細胞色素C還原酶及細胞色素C氧化酶有輕微的抑制作用。其對NADH脫氫酶的抑制作用為競爭性的。煙酸、核黃素、谷胱甘肽、葉酸和嘌呤、嘧啶化合物能拮抗大黃素對細菌生長、呼吸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是一種競爭性的拮抗。 Ⅱ.大黃素能抑制氨氮的同化及氨基酸的氧化。脫氫和脫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核酸和蛋白質(zhì)的合成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并有平行關(guān)系。葉酸能拮抗大黃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核酸合成的抑制作用,機理為大黃素可通過影響葉酸的酶系統(tǒng),從而抑制核酸的合成,進而妨礙蛋白質(zhì)的形成,影響細菌的生長。 Ⅲ.大黃素對DNA的生物合成有抑制作用,可與DNA結(jié)合成復(fù)合物,從而干擾 DNA的模板功能。綜上所述,大黃抗菌機制是它能與DNA結(jié)合,從而抑制了DNA、RNA 和蛋白質(zhì)的生物合成。 (2)抗真菌作用 大黃素有抗須發(fā)癬菌、大小孢子菌等真菌的作用。 (3)殺滅鉤端螺旋體的作用:大黃素有殺滅鉤端螺旋體的作用。 3.抗腫瘤作用 實驗表明,大黃素對小鼠肉瘤180、小鼠肝瘤、小鼠乳腺癌、小鼠艾氏腹水癌、小鼠淋巴肉瘤、小鼠黑色素瘤及大白鼠瓦克癌均有療效,抑制率均在30%以上(P<0.05),且在較大pH范圍內(nèi)皆有明顯抑制作用。50mg/kg·d劑量的大黃素對小鼠B16黑色素瘤(BL)有很明顯的抑制作用,抑制率為73%。小鼠每日注射75mg/kg 對小鼠乳腺癌的抑制率達45%。對艾氏腹水癌(皮下型無效)也有抑制作用,50%的抑制濃度為20mg/ml。大黃素對艾氏腹水癌細胞呼吸的抑制較強。對艾氏腹水癌的某些氨基酸和糖代謝中間產(chǎn)物的氧化和脫氫有強烈的影響, 50mg/ml 時對乳酸氧化和脫氫的抑制分別為87%和91%。大黃素對癌細胞的糖酵解有刺激作用。大黃素還能延長P388小鼠的存活期,延長率為40%,腹水量和癌細胞數(shù)也相應(yīng)減少,能明顯抑制P388癌細胞DNA、RNA和蛋白質(zhì)的生物合成,呈劑量依從性。抑制[3H]TdR、[3H]Urd、[3H]Leu的IC50分別為55mg/ml, 50mg/ml和75mg/ml。大黃素對肺癌A-549細胞的分裂增殖有明顯抑制作用,能明顯抑制胸腺嘧啶核苷摻入人肺癌A-549細胞DNA的合成,細胞DNA的含量明顯降低、可使g1期和S期細胞相對增加,g2期和M期和異倍體細胞相對減少?傊,大黃素的抗癌作用主要是抑制癌細胞的氧化和脫氫。 4.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 大黃素有降低血壓的作用。對離體蟾蜍心臟小劑量興奮,大劑量抑制。 5.免疫抑制作用 大黃素腹腔注射70mg/kg·7d能減輕免疫器官的重量,減少抗體的產(chǎn)生,抑制碳粒廓清功能和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降低白細胞數(shù),抑制2,4-二硝基苯(DNCB)所致的遲發(fā)型超敏反應(yīng)。濃度為10mg/ml時對體外[3H]-TdR、[3H]Urd摻入淋巴細胞也有明顯抑制作用。 6.止咳作用 大黃素止咳作用明顯,強于大黃酚。 7.利尿作用 大黃素能使尿量增加,促進輸尿管的蠕動,尿中鈉、鉀含量也明顯增加。 8.其他作用 大鼠實驗性腸梗阻時,腸粘膜組胺含量較對照組顯著降低,但對血中組胺含量無明顯影響。大黃素10g/kg灌胃給藥可使腸梗阻大鼠腸粘膜組胺含量恢復(fù)正常水平。 大黃素能抑制人型多核白細胞LTB4的合成,其IC50值為6.4×100mol/L(無外源性花生四烯酸)和26×10-5mol/L(有外源性花生四烯酸),并可顯著抑制全血中LTB4的合成(兔的半體實驗)。對PgE2的合成無抑制作用,表明它是一個選擇性5-脂氧酶抑制劑。 9.體內(nèi)過程 人或動物口服易吸收,吸收后在肝、腎、膽囊分布最多。大黃素可在肝內(nèi)與葡萄糖醛酸結(jié)合,形成脂溶性較低的化合物,易于從尿中排出;部分以游離狀態(tài)排出。小鼠口服91mg/kg,在0~48h內(nèi),總蒽醌衍生物由尿及糞排泄量為劑量的53%。其中在0~24h內(nèi)由尿中排出者為30%,由糞中排出者為21%。在24~48h內(nèi)由尿和糞中排出為2%。小鼠口服大黃素后,膽汁中蒽醌衍生物明顯上升,4h達到高峰,然后迅速下降,故認為由膽汁中排出為其主要排泄途徑之一。 |
毒性 | 小鼠灌胃LD50為560mg/kg。
|
臨床 | |
不良反應(yīng) | |
成分分類 | |
用途分類 | 解痙,利尿,抗菌,抗腫瘤,降血壓,止咳,致瀉,免疫抑制
|
來源 | |
化學(xué)號 | 518-82-1
|
參考文獻 | 1.《植物藥有效成分手冊》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6
2.《中藥有效成分藥理與應(yīng)用》
|
分子式 | C14H10O5
|
熔點 | |
旋光度 | |
沸點 | |
來源拉丁學(xué)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