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藥分類 | 中藥 |
作用分類 | 治燥劑\滋陰潤燥 |
英文名 | |
漢語拼音 | Qinghouliyan Keli |
別名 | |
藥物組成 | 黃芩、西青果、桔梗、竹茹、橘紅、胖大海、枳殼、桑葉、紫蘇子、紫蘇梗、沉香、薄荷腦、香附(醋制)。 |
性狀 | |
功效 | 清熱利咽、寬胸潤喉。 |
主治 | 風熱外束,痰火上攻,咽喉腫痛,喉核紅腫疼痛,咽干口渴,急性咽炎,扁桃體炎及慢性咽炎急性發(fā)作見上述證候者。 |
用途 | |
方解 | 本方由13味藥組成,主用于風熱外束、痰火上攻之咽喉腫痛、喉核紅腫疼痛、咽干口渴,以及急性咽炎、扁桃體炎或慢性咽炎急性發(fā)作見上述證候者。方中黃芩、西青果直折肺胃之火,而清熱解毒、利咽消腫,共為君藥。桔梗、橘紅化痰利咽,竹茹清熱生津,胖大海清熱利咽,紫蘇梗、枳殼、香附、沉香理氣寬胸,共為臣藥。紫蘇子降氣化痰,桑葉疏散上焦風熱,共為佐藥。使以薄荷腦利咽祛痰。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咽、寬胸潤喉之功,治風熱外束、痰火上攻引起的咽喉腫痛等癥效良。 |
藥理作用 | |
體內(nèi)過程 | |
劑型 | 顆粒劑 |
規(guī)格 | 10g/袋 |
用法用量 | 開水沖服,每次10g,日2-3次。 |
不良反應(yīng) | |
注意事項 | |
貯藏 | 密封。 |
備注 | 2000年版國家基本藥調(diào)出品種 |